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综合素质测试仪家庭教育具有怎样的影响

家长的修养及文化素质对子女的影响家长的修养及文化素质对子女的影响[教学园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家长的修养及文化素质对子女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复习题3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复习题32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要分析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2、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4、简述儿童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5、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具有怎样的影响?;6、简要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7、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8、简述0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要分析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2、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4、简述儿童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5、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具有怎样的影响?6、简要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7、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8、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9、0-3岁婴幼儿的食物喂养应注意哪些问题?10、简要说明对0-3儿童进行情意萌发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手段有哪些?11、简述4-5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12、简述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任务。13、在家庭中怎样对3-6岁儿童进行安全自护教育?14、简述各类特殊儿童的定义及类型。15、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16、简述0-3岁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的方法。17、简要分析家庭、幼儿园、社区3方合作的必要性。18、简述0-3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和能力。2、家长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太过
,方式尽量以
为主。3、暗示可以分为4、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5、吉布森的经典实验“2-3个月时的婴儿有对物体远近深浅的认识。6、一各正常的新生儿出生时身高在厘米左右,体重约为2.5-3.5千克。7、总体而言,1岁以前是婴儿语言的发生和多,积累得多,说的少。8、3岁幼儿行为的行动的差。9、2-3岁时,幼儿掌握代名词“我”,是其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10、人的8大智能,分别是、运动智能、音乐智能、
、内省智能、
。11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1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体验和13、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机会。14、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是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
。15、根据潜能、成就与行为特征,可以将超常儿童分为6种类型:智力型、学术型、
。16、美育是以和艺术美为主要内容的。17、多媒体沟通法事指借助加强家园合作的方法。18、孤独症又称泛发育障碍性疾病。19、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目的性、
。20、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家长的
。21、科学的亲子观应该是一种22、与物质环境相比,家庭中的巨大。23展的期望及儿童教育方面所持有的看法和认识。24、家长的文化素质主要指家长的。25、孩子的有独立的价值,家长不要人为地缩短孩子的童年。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适宜幼儿的家庭教育内容有哪些?2、论述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家庭教育及儿童发展的影响。3、试述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作用。4、论述0-3岁各年龄阶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5、如何进行0-3婴幼儿亲子游戏的指导?6、试述3-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7、试述阅读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8、特殊儿童的家长自身应如何面对孩子带来的各种挑战?9、幼儿园教师应如何指导家长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进行教育?10、试论述适宜于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1、举例说明如何开展3-6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 四、案例分析(本题20分)根据所学内容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1、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在养花有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儿,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爸爸从花市里买到的非常名贵的花的花盆里。爸爸怒不可遏,要找扫帚来打儿子。小男孩吓得哇哇大哭。这时男孩的妈妈冲上去拉住了丈夫。她对丈夫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在养花!”妻子的一番话,提醒了冲动的丈夫:孩子和花,到底谁更重要呢?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孩子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妈妈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呢?”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得高高的……” 2、爸爸,我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位工作压力很大的父亲下班回家看到自己5岁的儿子正在等他。小孩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有些生气了:“别想拿钱去买那些毫无意义的玩具,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我没有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孩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过了一会儿,父亲觉得刚才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 说:“对不起,我刚才对你太凶了,”把10美金递给了孩子。“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慢慢地数着钱。“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可以吗?”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复习题32等内容。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 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简要分析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2、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  2014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4 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选择: 1、广义的学前儿...  2014电大《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4 电大《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模拟试题及答 案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_一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sdfg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家庭成...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 2、家庭关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 17、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原则 三、论述题 (一...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_一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科)专业 学号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模拟试题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2014电大《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4 电大《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册 答案 一、 填空题 1. 家庭成...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高起专)练习题参考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为他们提供帮助,而这个社区内的学校教育机构则一起参与 社区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二是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三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五句话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五句话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4、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 5、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 王东华,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1999年推出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近年来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母亲评选,是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十大杰出母亲的评委,同全国数百位优秀父母进行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并对他们的成功个案详加分析。他还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少管所、戒毒所、女子监狱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正反两方面的大量事实。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几点注意
既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呢?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其中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
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再次,父母应更多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在当前,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是自发的、本能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的和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最后,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尽管现在许多父母都工作繁忙,但不应减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竟是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尊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就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又能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这样的话,家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方式。
培养一个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最近,在新闻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某位学生在高考中闯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如愿以偿地进入一所重点大学学习,父母兄弟皆欢呼雀跃,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没有白费。可惜好景不长,该生在大学中竟然不能自己洗衣服,生活无法自理;与同学没有交流,变成一个孤僻的人;学业也跟不上,因为这里的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他了。就这样,半学期以后,终于坚持不下去,退学了。一个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想必智商是没有问题的,可他就连适应一个新环境这种基本的能力都没有,从小到大都是“小皇帝”,都是别人去迎合他,哪有他适应过别人呀?其实,这样的情况绝对不是特例,父母们是不是应该引以为戒培养孩子适者生存之道呢?
&适者生存的本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现代社会的变化更是让我们难以把握,所生活、工作的环境随时都可能变得陌生,青少年如果没有良好的适者生存的本领,根本就谈不上在将来的竞争中取胜,反而容易被淘汰。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R.Greany)博士指出,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在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因此,父母如何鼓励孩子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适应环境不是一味地“顺从环境”,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试着与环境条件保持协调,才是其本意,才能真正生存。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一)适者生存的个人准备
是否能够快速地、很好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往往取决于个人长期的储备,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适者生存之道,还要从孩子的基本素质下功夫:
* 树立自信心。向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也许他并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惟一的,每个人都拥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点。没有必要为一时的不如意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
* 学会生活自理。只有具有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才能恰到好处地安排自己的每一天,协调的个人生活能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 具备幽默感。幽默感就是能笑自己的错误、看出自己行为的可笑之处。这样,一方面可松弛紧张的神经使不良情绪得到正常发泄,另一方面能减少身心的痛苦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与冲突,使孩子受欢迎。
* 增加个人的知识。平常就要让孩子多看书、多掌握各种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变迁和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就容易胜任新环境提出的新要求。
* 尊重、宽容他人。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乐于欣赏他人长处而不随意侵犯他人;善于接纳他人,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意见,这样的性格在什么环境中都会很容易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二)快乐地接受新环境
&许多孩子在熟悉了原有环境时,面对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内心会本能地抵制,总拿新环境的缺点和以前的优点相比,不愿意接受新环境。比如,在你的孩子转学一周内,他们会经常抱怨现在的同学不够友好、老师也不是很和蔼。这时,作为父母可以给孩子们这样的建议:
* 不要寄希望于新环境和老环境一样。环境也是变化多样、各不相同的,总是沉浸在对老环境的留恋之中只能对新环境更看不顺眼,帮助孩子寻找新环境中可爱之处,让他学会以愉快的心情接受陌生的一切。
* 冷静地观察新环境。仔细研究新环境的利弊,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决定具体的适应方法。如果是留学国外,那么最紧要的就是要学会当地的语言,特别是日常生活用语。
* 不要因为要改变旧习惯而闷闷不乐。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一直习惯于早晨八点起床,可是到学校过集体生活六点就要起床,他可能垂头丧气。父母可以告诉他起得早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可以看看初升的太阳、听听清晨的花香鸟语。
* 利用新机会,接受新挑战。新的环境就是新的挑战,让孩子尽他自己的能力去做,尝试一下自己的胆识,也许他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让孩子争取新机会来表现自己,也许新环境给他带来了一次最丰富、最值得纪念的经验。
*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来到一个新环境,也许以前没有发现自己有这样的缺点,但是现在显现出来,但一时也改变不了,与其苛求自己改变现状还不如一笑置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地方。大胆地承认、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生活会更美好!
(三)创造新环境让孩子适应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环境不会总有大的变动,但又不能等变化真的来了再教育孩子,怎么办呢?建议父母们可以这样做:
*“纸上谈兵”,假设一种新环境。在与孩子闲谈时,你可以问孩子“假如你现在转学了,你怎样适应新老师的讲课方式,怎样和小伙伴们交往呢?”你可以对孩子的回答加以补充完善,这样孩子在真的进入新环境中就能从容应付了。
* 偶尔玩个“小消失”。在外出逛街、旅游的时候,可以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躲起来,在暗地里观察看他是怎样寻求帮助、摆脱困境的,再找恰当时机出现对孩子进行指导。
* 尝试让孩子离开家到其他地方住几天。孩子离开父母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娇气,他们会自己想办法度过难关。比如,可以让孩子住一学期的寄宿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或者带着孩子到农村等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
百名专家给家长建议
在16日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来自北京市高校和中小学校的百名教育专家,联名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写信,提出5条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和学校、教师更好地协调教育行为,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宽松、和谐和富有朝气的教育环境。
百名专家提出的5条建议是:一要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专家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比之更需要关心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品德与意志,是他们健康人格的成长;没有健康的心态与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自觉修养,一时的成绩也不会真正为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幸福。
二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专家说,千万不要只关心孩子们的分数,要更关心他们是否爱读书,是否爱提问、是否爱观察、是否会讨论……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真正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只要他们真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持久的学习兴趣,就不必担心他们一时的成绩高低。
三要给孩子们自己学习走路的机会。专家不赞成将一切强加给孩子们的“培养计划”,认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给孩子们建议,在他们真有困难和问题时拉上一把。
四要树立最好的教育是关心和发现的观念。专家指出,关心孩子应当是在孩子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之前发现他们的优点与潜能的萌芽,发现他们一切可以形成善良品性的好的行为与认知基础。在孩子们遇到困难、出现失误的时候,家长们的指责和埋怨往往是效果最差的教育行为,家长一味去分析孩子所犯错误时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错误之外,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因而在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当同孩子一起去克服困难、分担责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样的关心才更容易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五是千万不要一味迁就。专家建议家长要审慎地对待孩子的各种需求意愿,不仅要区别要求合理与否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而且要在满足孩子合理需要时设置若干必要条件,要让孩子有经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意愿的经历,使“能力来自学习”“劳动创造财富”成为每个儿童、少年生活中的真切体会。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
相关知识点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看过该文章的人
确定要删除本条回复吗?日期:家庭教育的优势。
三、家庭因素和家庭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智力兴趣以及不同的兴起爱好。为什么不同家庭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呢?1、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与家庭教育。许多调查中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影响家庭教育的素质。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比较关注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教育素质,愿意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更新家庭教育的理念,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2、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3、家庭经济与家庭教育。4家庭结构域家庭教育。5家庭气氛与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影响家庭教育的素质的相关内容日期:家庭教育问题多 据报道,前不久一位高中生在校与老师发生口角后离家出走后遭遇不幸。另一位学生在精神失常入院治疗的第4天,收到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 教育部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为人际关系、情绪状...日期: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当今世界,孩子最重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么,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哪些方面?专家认为有以下6个方面: 正直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惟有具有正直的人格,才是一个健康、无私、光明、崇高的人。因此,培养孩子正直的品德应该在日期:妈妈素质对宝宝智力有影响 宝宝的智力水平到底取决于什么因素呢?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子女聪明与否关键在于母亲 英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决定孩子智能发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孩子...日期:家庭教育问题多 据报道,前不久一位高中生在校与老师发生口角后离家出走后遭遇不幸。另一位学生在精神失常入院治疗的第4天,收到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 教育部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为人际关系、...日期: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当今世界,孩子最重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么,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哪些方面?专家认为有以下6个方面: 正直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惟有具有正直的人格,才是一个健康、无私、光明、崇高的人。因此,培养孩子正直...日期:过分关注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通病 过分关注孩子是如今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通?H梦颐墙岷戏挤技业那榭觯?纯锤改赣Ω米餍┦裁囱?牡魇省?一是协调。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及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态度与方式要保持协调一致。芳芳父母个性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日期:家长为什么会宠坏孩子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容易受宠的往往都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 对于多数人来说,第一个孩子是世界是最好玩的玩物。但喜爱不是唯一的因素。父母除了容易把自己的希望和担心转嫁于这个孩子身上以外,还有其他的操心事,比如,要为一个无能为力的小生命地幸福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一儿童节家长致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