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动量题 动量 解答过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安徽专用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题四 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答力学综合题学案.doc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案 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答力学综合题
【考情分析】
【考点预测】
力学综合题能综合考查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由于考查的知识面广,所以该题型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预计2014年高考中,该题型仍是命题的热点.复习中要注意做好训练,注意各物理规律的应用,注意各物理过程之间的联系.
考题1 对利用动能定理解答力学综合题的考查
例1 如图1所示,上表面光滑,长度为3 m、质量M=10 kg的木板,在F=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5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个质量为m=3 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 m时,又将第二个同样的小铁块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以后木板每运动1 m就在其最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同样的小铁块.g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刚放第三个铁块时木板的速度.
3从放第三个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的过程,木板运动的距离.
审题突破 ①在没放铁块时,木板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
②当放铁块时,分析木板受力,注意地面摩擦力的变化.
③各段均可用动能定理列式.
解析 1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f
由平衡条件得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2每放一个小铁块,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增加μmg.
令刚放第三个铁块时木板速度为v1,对木板从放第一个铁块到刚放第三个铁块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gL-2μmgL=Mv-Mv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3从放第三个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之前,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均为3μmg
从放第三个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的过程,设木板运动的距离为x,对木板由动能定理得
-3μmgx=0-Mv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0高考物理试题分类——动量和能量(含答案)(免费下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高三物理碰撞与动量守恒易错题解题方法
09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碰撞与动量守恒  例76: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
)  A.停止运动
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  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A的质量大,所以它的惯性大,所以它不容停下来,因此应该选B;或者因为B的速度大,所以它肯定比A后停下来,所以应该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全面分析题目条件,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失之偏颇。    【解题指导】碰撞问题应该从动量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仅看质量或者速度,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是一起起作用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由动量定理知,A和B两物体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之后合在一起的总动量为零,故选A。    练习7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例7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车中的砂子从底部的漏斗中不断流下时,车子的速度将(
)   A. 减小
D. 无法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随着砂子的不断流下,车子的总质量减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不变,所以车速增大,故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出了问题。因为,此时,应保持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是同一系统,质量不变。    【解题指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系统一定不能发生变化,抓住研究对象,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动量变化情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本题中砂子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在初状态,砂子下落之前,砂子和车都以v0向前运动;在末状态,由于惯性,砂子下落的时候具有和车相同的水平速度v0,车的速度为v',由(M+m)v0=m v0+M v'得v'= v0,车速不变,故B正确。    练习77: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上匀速行使,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小车速度仍保持不变的是(
)     A.从车的上空竖直掉落车内一个小钢球     B.从车厢底部的缝隙里不断地漏出砂子     C.从车上同时向前和向后以相同的对地速率扔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D. 从车上同时向前和向后以相同的对车速率扔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例78:分析下列情况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A.如图2所示,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的人在车上走动时,对人与车组成的系统     B.子弹射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如图3)     C.子弹射入紧靠墙角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     D.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在空中炸开时        【错解分析】错解:本题的错解在于漏掉了一些选项,由于对动量守恒条件中的合外力为零认识不清,混淆了内力和外力而漏选了B。由于没有考虑到爆炸过程是一个作用时间阶段,内力远大于外力的过程,符合动量守恒的近似条件,而漏选了D。    【解题指导】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所受合外力之和为0,则系统动量守恒;(3)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看成近似守恒。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D。A、B选项符合条件(2);D选项符合条件(3)    练习78:下列关于动量守恒的论述正确的是A.某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物体的动量守恒B.系统在某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C.如果系统内部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系统的机械能必然减少,系统的动量也不再守恒D.系统虽然受到几个较大的外力,但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仍然守恒      例79:在光滑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成一条直线,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可能值是(
)              A.
D.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三个小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之后总动量为m v0,故选C、D。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处理碰撞问题的时候,仅考虑到了动量的守恒,没有考虑到机械能的守恒。    【解题指导】处理碰撞后的物体速度问题,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动量守恒,一个是机械能至少不能增加。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C选项虽然符合了动量守恒的条件,但是碰后的总动能只有,显然违反了题干中提到了碰撞中机械能不损失的条件。而D选项,则既满足了动量守恒条件,也满足了机械能守恒条件,故正确选项为D。    练习7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依次放着质量均为m的4个小球,小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彼此间隔一定的距离。开始时后面3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第一个小球以速度v向第二个小球碰去,结果它们先后都粘合到一起向前运动。由于连续碰撞,系统剩余的机械能是__________。      例8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80g的大球以5m/s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0g的小球。用V'和v'表示碰撞后大球和小球的速度,下列几组数据中根本有可能发生的是(
)A.V'=3m/s
B.V'=4m/s
v'=4m/sC.V'=4.5m/s
D.V'=2m/s
v'=12m/s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mv=M V'+m v',可知A、B、C、D均有可能。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考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即碰撞之后的能量是不可能增加的,可以保持不变(弹性碰撞),也可以减少(非弹性碰撞);二是相碰的两个物体不可能从相互之间穿过。  【解题指导】处理碰撞后的物体速度问题要考虑到实际可能性,不违背最起码的规律和生活实际。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  根据动量守恒,上述四个选项确实都符合要求,但同时考虑能量关系和实际运动的可能性。由,可知碰撞前的总能量为1J。同样可以计算出A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1J,B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0.8J,D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1.6J。所以,D选项错误;至于C选项,则明显不符合实际,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穿越情形。故正确选项为A、B。    练习80 、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5kgm/s,B球的动量是7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6kgm/s、6kgm/s
B.4kgm/s、8kgm/sC.-2kgm/s、14kgm/s
D.-3kgm/s、15kgm/s    例81: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固体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块。若射中上层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射中下层子弹刚好能嵌入,那么(
)A.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
B.两次滑块所受冲量一样大  C.子弹嵌入上层时对滑块做功多
D.子弹嵌入上层时滑块所受冲量大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子弹射入上层时,刚好不穿出,因此比射入下层进入的深度要深,摩擦力作用的距离大,作用的时间也长,所以C、D正确。  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只看到了现象,没有了解其本质,虽然进入不同的层的深度不一样,但是其摩擦力实际上也是不一样的。    【解题指导】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从动量的变化角度去思考,其实,不管是从哪个地方射入,相互作用的系统没有变化,因此,动量和机械能的变化也就没有变化。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  设固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于两次射入的相互作用对象没有变化,子弹均是留在固体中,因此,固体的末速度是一样的,而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等于滑块的动能变化,对滑块的冲量等于滑块的动量的变化,因此A、B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81、一木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后,射入的深度为d1;若两块同样的木块沿子弹射来的方向靠在一起排放,被相同的子弹射中,射入的深度为d2,则有(
)A.d1>d2
D.无法确定    例82: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枪发射出子弹时,关于枪、子弹、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只有忽略不计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枪、车和子弹组成的系统的动量才近似守恒  D.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错解分析】错解:C。学生选择改选项的理由是改选项的描述比较详细,因此根据感觉是它。  产生这样错误的原因是对动量守恒的条件没有弄清楚,内力和外力没有进行认真地区分。    【解题指导】判断系统是否动量守恒时,一定要抓住守恒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本题C选项中所提到的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是系统的内力,在考虑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时,这个因素是不用考虑的。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该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故选D。    练习82、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与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不守恒    例83: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A和B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B与轻质弹簧相连。设B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向B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  A. A的初动能  B. A的初动能的1/2  C. A的初动能的1/3  D. A的初动能的1/4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能量守恒,当小滑块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时候,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因此选A。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认真的过程分析,没有弄清楚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地根据感觉下结论。    【解题指导】处理带有弹簧的碰撞问题,认真分析运动的变化过程是关键,面对弹簧问题,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分析,采取"慢镜头"的手段。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将两个物体作用的过程细化。具体分析如右图,开始A物体向B运动,如右上图;接着,A与弹簧接触,稍有作用,弹簧即有形变,分别对A、B物体产生如右中图的作用力,对A的作用力的效果就是产生一个使A减速的加速度,对B的作用力的效果则是产生一个使B加速的加速度。如此,A在减速,B在加速,一起向右运动,但是在开始的时候,A的速度依然比B的大,所以相同时间内,A走的位移依然比B大,故两者之间的距离依然在减小,弹簧不断压缩,弹簧产生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对A的加速作用和对B的加速作用而逐渐变大,于是,A的速度不断减小,B的速度不断增大,直到某个瞬间两个物体的速度一样,如右下图。过了这个瞬间,由于弹簧的压缩状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对两个物体的作用力以及力的效果也没有变,所以A要继续减速,B要继续加速,这就会使得B的速度变的比A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时候,也就是弹簧压缩量最大的时候,也就是弹性势能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的时候,就是两个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候。  根据动量守恒有,根据能量守恒有,以上两式联列求解的,可见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滑块A原来动能的一半,B正确。    练习8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不相等,大小相同的两个物块,开始物体乙静止,在乙上系有一个轻质弹簧。物块甲以速度v向乙运动。甲与轻质弹簧接触后连在一起,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A.当两者速度相同的瞬间,弹簧一定压缩量最大B.当两者速度相同的瞬间,弹簧可能伸长最大C.当一物块静止的瞬间,另一物块的速度一定为vD.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动量也守恒    例84:小型迫击炮在总质量为1000kg的船上发射,炮弹的质量为2kg.若炮弹飞离炮口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600m/s,且速度跟水平面成45°角,求发射炮弹后小船后退的速度?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动量守恒,系统初始总动量为0,则0=mv1'+(M-m)v2',带入数据,解得v2'=1.2m/s。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动量的矢量性认识不足;二是没有弄清楚本题只是单方向上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  【解题指导】取炮弹和小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发射炮弹的过程中,炮弹和炮身(炮和船视为固定在一起)的作用力为内力.系统受到的外力有炮弹和船的重力、水对船的浮力.在船静止的情况下,重力和浮力相等,但在发射炮弹时,浮力要大于重力.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水平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不计水的阻力),故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答案】发射炮弹前,总质量为1000kg的船静止,则总动量Mv=0.      发射炮弹后,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动量为mv1'cos45°,船后退的动量为(M-m)v2'.      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v1'cos45°+(M-m)v2'.      取炮弹的水平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练习8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上部为半圆形光滑槽的木块,开始时木块是静止的,把一个小球放到槽边从静止开始释放,关于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木块有最大速率B.当小球的速率为零时,木块有最大速率C.当小球再次上升到最高点时,木块的速率为最大D.当小球再次上升到最高点时,木块的速率为零    例85: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和B,并列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A=2.0kg,mB=0.90kg.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质量mC=0.10kg的铅块C(其长度可略去不计)以vC=10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见图),由于摩擦,铅块最后停在本块B上,测得B、C的共同速度为v=0.50m/s,求:木块A的速度和铅块C离开A时的速度.  【错解分析】错解:设C离开A时的速度为vC,此时A的速度为vA,对于C刚要滑上A和C刚离开A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CvC=mAvA+mCv'C
(1)    以后,物体C离开A,与B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改选C与B为研究对象,对于C刚滑上B和C、B相对静止时的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Cv'C=(mB+mC)v
(2)由(l)式和(2)式 得木块A的速度                 vA=0.25m/s所以铅块C离开A时的速度  
v'C=5m/s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系统对象的选择不正确。C滑上A时,由于B与A紧靠在一起,将推动B一起运动。所以,此时的系统应该包括三个物体,而不是上面解题过程中认为的两个物体。归根起来,产生上述错误还在于学生对于系统特征的不理解,系统强调内部构成物体的相互作用性,而这种相互作用并不是表面上的接触,而是内在的相互之间力的作用。    【解题指导】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将不同过程的研究对象弄清楚。C滑上A时,由于B与A紧靠在一起,将推动B一起运动.取C与A、B这一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滑上后,C在A的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A+B)在C的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运动.待C滑出A后,C继续减速,B在C的摩擦力作用下继续作加速运动,于是A与B分离,直至C最后停于B上.    【答案】设C离开A时的速度为vC,此时A、B的共同速度为vA,对于C刚要滑上A和C刚离开A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CvC=(mA+mB)vA+mCv'C
(1)  以后,物体C离开A,与B发生相互作用.从此时起,物体A不再加速,物体B将继续加速一段时间,于是B与A分离.当C相对静止于物体B上时,C与B的速度分别由v'C和vA变化到共同速度v.因此,可改选C与B为研究对象,对于C刚滑上B和C、B相对静止时的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Cv'C+mBvA=(mB+mC)v
(2)  由(l)式得
mCv'C=mCvC-(mA+mB)vA  代入(2)式
mCv'C-(mA+mC)vA+mBvA=(mB+mC)v.  得木块A的速度      所以铅块C离开A时的速度          练习8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5kg的小车B,上面放一个质量为15kg的物体,物体与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另有一辆质量为20kg的小车A以3m/s的速度向前运动。A与B相碰后连在一起,物体一直在B车上滑动。求:(1)当车与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时的速度。(2)物体在B车上滑动的距离。      例8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质量为1.99kg的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质量为10g的子弹A以103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求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能量守恒,弹簧获得弹性势能应该来自于子弹的动能,所以由5000 J。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子弹打木块的过程是一个机械能不守恒过程,这个过程有着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    【解题指导】处理子弹打击木块问题和压缩弹簧问题时,一定要把过程的初末态把握准确,同时要明确子弹与木块作用时是要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的。  【答案】本题涉及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子弹打木块和弹簧被压缩,前一个阶段的末状态是后一个阶段的初状态。设子弹速度为v1,子弹留在木块中的末速度为v2,则,  子弹打木块过程,据动量守恒,  压缩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50 J    练习8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为M的木块A、B用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射向A块并嵌在其中,求弹簧被压缩后的最大弹性势能。        例87:在静止的湖面上有一质量M=100kg的小船,船上站立质量m=50kg的人,船长L=6m,最初人和船静止.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如图),船后退多大距离?(忽略水的阻力)  【错解分析】错解:由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当忽略水的阻力时,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人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设t时间内人由船头走到船尾,则人前进的平均速度为L/t,船在此时间内后退了x距离,则船后退的平均速度为x/t,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方程为  
故  这一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在列动量守恒方程时,船后退的速度x/t是相对于地球的,而人前进的速度L/t是相对于船的。相对于不同参考系的速度代入同一公式中必然要出错.  【解题指导】运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所涉及到的速度应该是统一参考系的,这是能够准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答案】选地球为参考系,人在船上行走,相对于地球的平均速度为(L-x)/t,船相对于地球后退的平均速度为x/t,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方程为   
故          练习12平静的水面上有一载人小船,船和人的共同质量为M,站立在船上的人手中拿一质量为m的物体,起初人相对船静止,船、人、物以共同速度v0前进。当人相对于船以速度u向相反方向将物体抛出后,人和船的速度为多大?(水的阻力不计)  练习87、人从车上练习打靶,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人、车、枪、靶的总质量为M。 车上备有n发质量为m的子弹。枪口到靶的距离为d。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到靶内,空中最多飞行一颗子弹。待子弹都打完,车移动的距离多大?      例88: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和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沿水平方向以速率(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率(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错解分析】错解一:参考系选错,方程为:,出错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习惯性地从"难题"的题设出发,取船为参考系,弄巧成拙。  错解二:过程选取与正方向选取配合不当:  
(第一个人跳)   (第二个人跳)  产生本错误的根本原因在基本功不扎实。    【解题指导】解决复杂问题,首先要明确题设条件,不要凭着感觉做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设定正方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意义非常。    【答案】设小孩b跃出后小船向前行驶的速度为u,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小船M和小孩a、b组成的系统:    解得:  练习13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和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和小孩b以相同的速率(相对于船)向前、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练习88、小球1追碰小球2,碰撞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1=5kg?m/s,P2=7kg?m/s,正碰后小球2的动量P2'=10kg?m/s。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是:(   )  A.m2=m1  
B.m2=2m1 
C.m2=4m1  
D.m2=6m1    例89: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核,放射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相对于核的速度为v0,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          【错解分析】本题最容易错选成B、D.前者是没有注意到动量守恒定律中的速度必须统一相对于地面,误写成0=mv0-(M-m)v'.  后者是已规定了正方向后,但计算矢量和时没有注意正负,误写成0=m(v0-v')+(M-m)v'.  【解题指导】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既要注意参考系的统一,又要注意到方向性。  【答案】取整个原子核为研究对象。由于放射过程极为短暂,放射过程中其他外力的冲量均可不计,系统的动量守恒.放射前的瞬间,系统的动量p1=0,放射出粒子的这一瞬间,设剩余部分对地的反冲速度为v',并规定粒子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粒子的对地速度v=v0-v',系统的动量p2=mv-(M-m)v'=m(v0-v')-(M-m)v'.由p1=p2,即0=m(v0-v)-(M-m)v'=mv0-Mv'.故选C。  练习89、质量为M的原子核,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它以速度V放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时,剩余部分的速度为(
)   A.mV/(M-m)   B.-mV/(M-m)   C.mV/(M+m)   D.-mV/(M+m)    例90:如图所示,质量为M=0.60kg的小砂箱,被长L=1.6m的细线悬于空中某点,现从左向右用弹簧枪向砂箱水平发射质量m=0.20kg,速度v0=20m/s的弹丸,假设砂箱每次在最低点时,就恰好有一颗弹丸射入砂箱,并留在其中(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弹丸与砂箱的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则:  (1)第一颗弹丸射入砂箱后,砂箱能否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计算并说明理由。  (2)第二、第三颗弹丸射入砂箱并相对砂箱静止时,砂箱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错解分析】本题容易出错的在第二问,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前、后两次系统的组成及动量计算没有弄清楚,因此解不出来,或者出问题。  【解题指导】对于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一定要把每个过程的特征弄清楚,向本题而言,实际上每一次子弹打击过程,都是一次动量守恒的过程,但是,每次的系统和初始动量却并不一样,所以,认识清楚这个特点,仔细分析就会避免错误的出现。  【答案】射入第一颗子弹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有:    得v1=5m/s.  此后,砂箱和弹丸向上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  解得h=1.25m<1.6m,不能做完整圆周运动。  第二颗子弹射入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  第三颗子弹射入过程中,  解得m/s.  练习90、木块质量是子弹质量的50倍,第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1击中木块并陷入其中,木块摆动的最大角a,当其返回初始位置时,第二颗子弹又以水平速度 v2迎面再次击中木块并陷入其中,若第二次木块摆动的最大角度仍然是a,则两次子弹速度v1:v2=
。                    练习题参考答案:  76.AD
80.A  81.C
85.(1)1m/s
(2)0.6m  86.
87.S=nmd/(M+nm)  88.C
90.51:1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动量高考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