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要主持毕业生交流会策划书,邀请了大四学长来做经验交流演讲,在提问环节同学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7、长城学习目标1、 认识“祟、 峻”等 8 个生字, 会写“崇、 旋”等 1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 盘旋”“智 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
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 2~3 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第一课时 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 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 追问。(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 己的经历和印象。老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顺势引入书中的长城)。 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抓住课文景 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人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要当好解说员,必须从正确、流利读课文起步)。 a.识:如易读错字:“峻”不能读成 jn,“峪”不能读成 y,“屯”不能读成 tn;能巧记字: “嘉”用形声法,“嘹”可用意合法组成“嘹望”来识记等。老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 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b. 写: 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 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 “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 本上的错别字。 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1、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 感。 1、 自由展读,共同欣赏,互评提高,在难读处老师作适当点拨,同时,要关注读书发展慢的 学生,多给机会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老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一是要读出理解,让文本语言承 载的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二是读出感悟,变话为画,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 共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一个有魅力的解说员。 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一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二是在自己最想读的句段上多读, 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象。三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同读共品,人 情人境,不断生成与发展。重点可放在第三段上。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注 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 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 或由学生简说, 或由老师简介); 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 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 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 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 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人情境: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 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说———— 第四段: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 后诵读。) 3、走出文本,抒发情怀。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 感对着长城: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 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对着长城挂图、图片展览或影像讲。 以评价推波助澜。 2、积累: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 “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 1~2 课时结合“宽带网”进行)。 18、颐和园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 7 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 11 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 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 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 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 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 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 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 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 20 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 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 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 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 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 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第二课时 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 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 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 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 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 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 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形成真动, 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 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 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 这样设问: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这时,你面对昆明湖,是什么心情?走上十七孔桥,手抚 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b.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 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滑’’字巧妙运用;有可能学 生看图发问:昆明湖微波荡漾,怎么能说水静呢?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包括对作者 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人文共振 谈话: 同学们, 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 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 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有信 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 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要求:可选一 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价和激 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1、 从读学写,自然拓展。谈话: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 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可以写一 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19、秦兵马俑学习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 情看,预读了课文 19 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先引导学生 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 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 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 “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 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 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 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 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 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 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 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 语言的感受。 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 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 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 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 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 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 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5、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搜集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 风景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宽带网明确任务 指名读“宽带网”下面的话,说一说本次搜集资料的范围、要求: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 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 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近一段时间,你是采用什么办法搜集资料的?遇到了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如: 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碟片; 在语文教材和古诗读本中查找相关诗词; 登录相关网站, 如直接输入关键词 “世界遗产在中国” (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当堂搜寻并展示); ; 调查访问游览过的亲朋好友,看门票、游览手册、照片; 从中学、小学各科教材中查找;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可从《中国电视报》中关注相关预告; 2、资料展示会:展示一下你已经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a、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分类收藏。 b.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搜集与整理资料。 c、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完全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的“假性占有”。资料过于深奥、 乱剪书报等。 4、全班的决议: 按照个人提出建议全班形成决议的方式,决定展示交流的形式、时间、评比表彰办法等。如 可在一定范围内(班上或校内、社区内)让学生自主举办“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展”等。 课后实践 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专题展示活动做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 100 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教师大屏幕快速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见《长城如父》,作者董耀会) 也可出示教材中关于长城被毁坏的报道。 2、当你得知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四至六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一入主持,一人记录, 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入 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 护。 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如: 1、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向有关领导汇报少先队员的建议。 4、即兴演讲:“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在模拟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些,做 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课时 导学“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读一读,学生自主发现悟一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结合小林、小东的发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3、举出实例说一说:在读过的课文或习作书中,你发现了这种“用熟悉的事物来比照”的写法 吗? 4、仿照例句写一写,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导背《望岳》 1、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停顿。 2、看一看,讲一讲:利用泰山风景图片或课件、碟片,让学生形象感受泰山的美景与雄姿,教 师大概讲一讲诗意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介绍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背一背: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背诵,通过当堂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予以落实。 回顾“词语盘点” 1、按要求“盘点”:读读写写(抄写、听写)、读读记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教师可组织 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2、“我的词语库”:从本单元课文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语、新词语?指名说一说,让学生 把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工整地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古诗两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 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 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 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 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 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1.认识 2 个生字, 会写 2 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 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 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 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 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 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 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 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 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 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21、搭石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 11 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21 搭石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 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 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 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 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 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 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 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 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 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 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 《一个承诺》 。 “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 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 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 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 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 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年后, 6 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 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 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 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 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 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 (“对 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 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 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 80 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 了 100 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 150 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 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 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 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 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 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 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 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 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 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 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 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 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 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 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 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 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 4 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 23 万 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 400 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 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 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 “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 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 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 23 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 患者,今年的 4 月 15 日,他第 100 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 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 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 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23、卡罗纳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 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 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 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 4-8 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24、给予是快乐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 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 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 的?给予了什么?)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 即针对课题提问时, 要抓住关键词“给予” 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 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 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 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 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 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 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 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 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 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 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 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 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 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 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 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情景 4): 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 兴高采烈走在路上, 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 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 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 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 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 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 语”障碍的。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 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 或制作一张贺卡, 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 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 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 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 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 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 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 12 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 “,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 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 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 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 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 “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 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 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 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 习的收获。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 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 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 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 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 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 请我做客 给我印象 (叶圣陶)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平易近人人品 堪称楷模27、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 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 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 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 14 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 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 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 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 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 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 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 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 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 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 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 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 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 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1、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 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 2 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 3 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 好)。 5.默读第 4 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 5 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 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30、电脑住宅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 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 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 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 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 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 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 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 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 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 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 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 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 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 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 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 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 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 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 P151 第 2 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 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 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 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 8 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 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 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 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 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 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 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 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 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 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 2003 年的 10 月 15 日至 16 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 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 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 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 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 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 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 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 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 造出一个个奇迹。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围绕 21 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 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 20 世纪这 100 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 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 调查到的情况吗? a、学生依据调查的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 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 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 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互相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新东西。 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的、内,c 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教师相机点拨(从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3、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日积月累 1、名句导入。 常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a、交流看法。 b.教师相机引导。 2、学习本课提供的名人名言。 a、自读名人名言。 b.组内交流对名句含义的理解,认识。 c、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对名句含义的理解,认识。 d、齐读、背诵、巩固。 3、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名句,并介绍其含义。 4、思考总结学习名句的途径:读书读报、生活中与人交往、留心观察和倾听等。 趣味语文 1、试着读读对联。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 a、讨论怎样读准对联中的多音字。 b、交流看法,理解对联的意思。 c、齐读对联。 2、读茶杯盖上的“五字循环句” a、个人试读并质疑。 b、解疑:想想五句话里省去的同一个词语是什么?(茶) c、将其带入恰当的的位置,再读一读。 d、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小语第七册五至八单元教案——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交流会策划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