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惜分儿子电容笔是干什么用的的

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中国制造1973年:工农兵大学生--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中国制造1973年:工农兵大学生
&&&&&&&&&网易新闻
[]&[字号&&&]&[]
&&&&1973年,中国的文革岁月处于一种僵持而模糊的状态。
&&& 这一年,邓小平复出,周恩来开始利用他的影响力,极力“纠左”,他恢复了众多文革后取消或者暂停的制度,包括全国政协、高级干部的保健医生制度等等。许多在“二月逆流”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又重新走上了前台。
&&& 但这一年,毛泽东又确定了他的第三个接班人――王洪文,四人帮的一员,在这年召开的中共十大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仍然以站在四人帮一边的人为多。中国的方向处于两种力量的搏斗之中。
&&& 在众多的恢复性改革中,教育系统的正常化也在逐步进行着。1972年,国务院仅仅下设科学和教育组。教育部直至1975年方恢复工作,当时其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仅有大约300人。
&&& 1973年,教育部第一次提出要在招收工农兵学员的过程中重视文化考试。那年夏天,各省都进行了高校入学统考,虽然阻力很大。这一新动向被激进分子视为企图复辟资本主义,是由学术界及其政治靠山推动的复辟旧的教育秩序的“逆流”。
&&& 这引发了反潮流运动。此次运动是由辽宁省一名叫张铁生的知青考生写的一封抱怨1973年考试不公平的公开信而发动的。张铁生后来被视为反潮流的英雄,并被当成打倒教师权威的典型。
&&& 工农兵大学生是中共建国以后的创举。他最初源于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他的雏形出现在建国后,奉行平等的中共开始实行工农速成中学制度,后于1955年被取消,全国87所工农速成中学全部停止招生。
&&& 教育部在《关于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通知》中称:“实践证明,对农工干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而用短期速成的方法,使之升入高等学校,从根本上说来,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但是毛泽东对这个情况相当不满。他1957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到:“我们高校的学生,据北京市的调查,大多数是地主、富农、资 产阶级以及富裕中农的子弟,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出身的还不到20%。全国恐怕也差不多。这种情况应当改变。”
&&& 与毛泽东不同的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成为毛泽东接班人的刘少奇更为信奉苏联的教育体制,更为重视各种以专业为己任的全日制学校。在后来揭批他的黑材料中有一个罪状:刘少奇与修正主义分子诽谤延安抗大式教育是“不正规”和“过时”的,是干部的品德教育班,是不适合全国采用的。
&&& 1963年起,催生工农兵大学生的改革已经开始,他最早是由毛泽东所欣赏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的。为了使教育面向农村,从1963年起,农、林、医、师的中等专业学校即采取公社保送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并实行“社来社去”(学生从社里来,回社里 去)分配办法的试点。
&&& 到1964年初,全国已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所中等农业学校实行“社来社去”的招生、分配办法。当年,教育部和冶金工业部决定在北京钢铁学院试办产业工人班,以“贯彻阶级路线,培养工人阶级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采取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选拔政治思想好、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年龄在27岁以下、有三年工龄以上的技术工人入学, 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 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报道,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就是后来著名的“七二一指示”。
&&& 同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两年,学生定向回厂工作。“七二一工人大学”开设毛泽东思想、劳动、军体等课程,并且根据机床厂的需要专门设立磨床专业。这一年,经车间推荐、厂革委会批准,“七二一工人大学”共招收52名工人入学。
&&& 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范例逐渐向上海乃至全国推广,到1976年,上海“七二一大学”已经达到2111所,在校学生12.4万人。
&&& 1970年开始,高等学校在停止招生6年后,恢复部分学校的招生,而所有的学员都是“工农兵学员”。新的招生办法无须进行入学考试,而由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
&&& 据1971年5月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大学当年招收的8966名工农兵学员的统计,出身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其他劳动人民家庭的占99.8%,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占0.2%。
&&& 但这也造成了生源基础太差的严重问题。1970年度北大共招生2665人,其文化程度为:高中171人,初中2142人,小学79人(不包括短训班)。
&&& 由于当时的军队是又红又专的典型,又碰上珍宝岛战役后的各地备战,所以在工农兵学员中,现役军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年,军队共选调了9300余名基层干部和战士进入地方高等学校学习。为了普及部队的外语喊话,了解对方的动向,当时北大的东语系、西语系、俄语系招收的基本上全是解放军学员。
&&& 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按照专业的不同,分为二年制或三年制,另办一年左右的短训班。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包括“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他们上大学的口号是:“上大学、管大学和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 这一年,来自河南省平顶山的军人李荣欣成为北京大学印地语系的工农兵学员。他回顾了自己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北大周围有很多空地,大的地方可以开进拖拉机。这些土地就成为大家集体劳动的场所。翻地、种菜、抬粪、浇水……种出来的菜一般都交给食堂。农忙时节,学校还会组织大家到周边的老百姓家里,帮助干农活。一次在颐和园附近的地里劳动时,李荣欣还看到了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也在那里劳动。过了不久,社会上又流行起捡废钢铁,支援国家建设。学校也号召学员们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李荣欣他们的班主任亲自带着大家到北大校园里去捡拾废钢铁。但是像他们这样的拣拾者太多了,教学楼、实验室、宿舍区……都已经被人们搜罗过了无数遍。
&&& 而上课的内容显然也一直处于试验当中。北大的领导从政治考虑,要求老师在印地语系的第一课,要先教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印度语的“毛主席万岁”;第二句话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句话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后来由于太难,只好作罢。
&&& 1973年,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从学校毕业,人民日报还专门发社论,庆祝这一伟大教育方针的胜利。但7年过去,1980年,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宣布,以后不再使用工农兵学员这个称呼,而工农兵学员的学历被定为大专学历。
& &&工农兵大学生作为毛泽东对于教育乌托邦的想象,是冲着平等教育而来的,但是他却忽视了一点:应试教育事实上仍然是最为公平的一种模式。由于推荐制的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越发严重。
&&& 1974年6月,南京大学政治系的部队学员钟志民主动申请退学,成为“反潮流”的英雄。他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军队高级干部,“在我自己 的多次要求下,爸爸打电话给军区干部部门指名调我,把我送上了大学”。他在他的退学报告中写道:“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上大学,不经过群众的推荐、选拔,不经过党组织的正当手续,而凭着自己的职权和势力,凭着私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来解决问题。有的甚至把大学的招生名额当‘礼品’送来送去,拉拉扯扯,却把真正的工农兵的优秀代表关在大学门外。这种做法难道是为人民服务吗?”
&&& 在大学教育处于低谷之时,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在文革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争取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七年教育,要“大力提倡群众集体办学”。1974年,国务院科教组提出“继续大力普及农村小学五年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大中城市普及十年教育,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七年教育”。
&&& 光是湖北一省,到1976年,全省中学达17949所,为所的20.5倍,其中高中4029所,为所的27.4倍。
&&& “文革”期间,整个教育的重心降到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的重心却不切实际地上升为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成为发展最快的部分。
&&& 中等职业教育被认为限制劳动人民子弟接受教育而遭到批判和取消,原有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半农半读技术学校等大多变为普通中学,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许多小学附设初中班,大批小学骨干教师被抽调到中学任教,反而削弱了小学教育。
&&& 但是,当时不以升学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获得了一种相对的成功,他首先解决了大量人口无学可上的问题,虽然水平低,但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工农兵大学生作为一项奇特的教育制度成为文革时期教育发展的典型。从1973年起,大学招生恢复考试制度则被看成是中国教育制度在文革中的一个转折。
“淡忘”的大学生活
――工农兵大学生陈力丹追忆往事
&&& 陈力丹,1951年2月生,1968年-1973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当过农工、汽车学员、团报道组组员和组长、统计员等。1973年经推荐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网易新闻:您是怎么上大学的,能不能讲讲具体的经过?
&&& 陈:当时我还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的修理厂当统计员。1973年的工农兵学员其实一开始也要考试才能上大学的,因为前两届学员的学历太低。后来邓小平复出后就修改了招生政策,要考试推荐相结合。我们是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以来的第一次考试。当时考两门课,一门是语文,一门是数学。我当时的数学考了满分。但是后来就发生了张铁生“交白卷”事件,后来的录取就不按考试成绩来录了,我的考试成绩也就作废了。
&&& 网易新闻:后来又是怎么推荐上去的?
&&& 陈:那时都是从上面分配名额,由基层推荐。我们整个团部只有20个名额,想上学的有上千号人。比较幸运的是,团部的领导认为我考试已经通过了,推荐也就推荐我吧。因为我当时在团部股报道组工作过,所以后来分管分配名额的干事悄悄的把我的推荐名额改了一下。我最初报的是北大的数学系,他直接改到了北大中文系的新闻专业。所以这一辈子就跟新闻结下了缘分。
&&& 上学就是挖坑,下厂,干活
&&& 网易新闻:当时上学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都学些什么?
&&& 陈:什么也没有学。当时老一代的人大教师,如甘惜分、方汉奇、张隆栋、郑兴东等其实都是我的老师,但是我们这些工农兵大学生当时根本没有学什么东西。不像我们现在想象的大学,因为上面派你就是干活,干什么活呢,挖地下学校,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大坑,然后建学校。当时的国际形势比较紧张,弄这个就是防备打起来后,好转移到地下上课。结果在地上也没有上课,地下更谈不上了。三年时间,有一半时间是在农场犁地,工厂炼钢,当时分配去了首钢的炼钢厂时,是真的跟着炼钢工人在高炉旁边干活,现在的大学生们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经常准备着背包下厂干活。
&&& 网易新闻:当时的新闻专业教什么内容?
&&& 陈:没有内容。当时的北大新闻专业是整个从人大新闻专业搬过来的,因为人大被打倒了嘛。北大中文系是在当时的32号楼,我们新闻专业班是33个人,三分之一是军人,陆海空都有;四分之一出身于高干家庭;女生只有四位。不过,同学们都是分组活动。
&&& 后来这个新闻专业1978年后又都转移到人大去了。所以我们这一届学生是比较奇怪的,发的是北大中文系的毕业证,但是在北大找不到档案,我们不算北大的毕业生,而是算人民大学的毕业生,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称自己是没有根的人,现在我们算是人民大学的校友,而不是北大的校友。
&&& 工资差了15块钱
&&& 网易新闻: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 陈:记得张隆栋老师上课讲到美国《纽约时报》左上角固定的箴言“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他批判说,你看看,他们竟然说所有的新闻都是可以发表的!这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有闻必录”。我们当时根本不能接触外国报纸,张老师解放前就是燕京大学的讲师,当然认为不会错的。
&&& 但1978年我上了研究生后,看到真正的该报,以及关于这条箴言出现的背景资料,才知道事情恰恰相反,这是1896年时的《纽约时报》为了对抗黄色新闻潮而提出的口号,意思是“本报所有的新闻都是适宜发表的”,不刊登煽情新闻,与“有闻必录”不搭界。不知道当初张老师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被迫歪批《纽约时报》,可惜现在张老师年岁太大(90多岁了),记忆模糊了。
&&& 网易新闻:当时的大学是三年制?
&&& 陈:工农兵学员都是二年制到三年制的,缩短教学时间,当时的宣传是要活学活用到社会中去。那时候的大学不分三年四年,但是后来毕业分配后,工资定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问题,工农兵大学生实际上按大专待遇定级,一个月39块钱。大学本科的月工资是54块。差15块钱,这在当时是巨大的差距。
&&& 网易新闻: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吗?
&&& 陈:也没有,就是在内部定工资的时候,直接就给你定成了这样。实际上在当时的行政部门里对工农兵大学生也不是平等看待,看着光荣,一到实际问题上还是有杠杠。这些问题在当时是不能讨论的,组织给你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谈钱就是“资修”那些坏意识啊。
&&& 大学毕业英语考了11分
&&& 网易新闻:你当时好像还编了一本新闻教材?
&&& 陈:那也不是在学校里完成的。我记得是在朝阳区神路街那儿,是到朝阳区革命委员会参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习。上级要求编一本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书,我们四五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就参加了编这本书。这本书署名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73级工农兵学员。
&&& 网易新闻:那时的风气是集体署名?还有一首很流行的《理想之歌》的诗也是集体署名?
&&& 陈:就是不能突出个人。要发扬集体精神,少讲个人。《理想之歌》是我的同学高红十她们写的,她们是1972级的,比我们高一级。这首诗当时影响很大,在1974年可能是除了毛主席选集最走红的书。
&&& 网易新闻:你对自己的这段大学生活是怎么评价的?
&&& 陈:没有收获,一片空白。你想那时根本没有学习,没有思想,所以你实在谈不上“难忘”。我们那一代人实际上是“淡忘”这段大学生活,2003年我们老同学们聚会了一次,没有人谈大学生活。只有1976级的那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学到了一些东西,因为他们后来和1977级的合并到一块学习,所以学得还比较扎实。我们当时根本没有独立意识,也没有独立思想。我是到1978看到林春、李银河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整版文章《要大大发扬民主和强加法制》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
&&& 网易新闻:所以你后来又考研,开始重新学习?
&&& 陈:实际上工农兵大学生从1978年开始就有压力了,当时高考恢复了,人们认为之前的工农兵大学生没有经过考试,是“没文化”的大学生。工资定级之类的小细节就能反映出人们对工农兵大学生的看法。我是1978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600多人报名考试。复试大约100人,最后收了80多人。
&&& 我那时候已经分配到《光明日报》工作了,当时不知深浅,不敢报名,后来是在大学同学(班长)易凯的鼓动下,在最后期限时报名的。当时都不知道研究生是干什么的,考英语,根本没学过英语,抱着收音机临时报了几天佛脚,什么都不会,上去考试都是连蒙带猜,我当时考了11分,以为低得不行,后来才知道外语普遍不行,还有人考1分。当时是第一届研究生招生,后来英语就没有计入总分。读了研究生以后,才真正地从ABC开始学的英语。
工农兵大学生图集
人们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北京大学73级工农兵学员合影
工人师傅给工农兵学员讲课
&&& 电影《决裂》中的画面,以当年的白卷英雄张铁生为原型拍摄。葛存壮扮演的老教授的一句“马尾巴的功能”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工农兵学员在上课
&&&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前左)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中交了白卷。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图为信件原文。
1973年中国大事记
&&& 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新年献词》,强调指出林彪的路线“是一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要把批林整风这个头等大事继续抓紧抓好。”并且转达了毛泽东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一带方针性的口号。
&&& 1月7日至3月30日――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揭露和批判了林彪一伙破坏国家计划的罪行,研究了解决“三个突破”问题的具体措施。根据1972年初周恩来对“三个突破”问题的意见,国家计委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提交这次会议讨论。3月16日,周恩来在听取文件起草情况的汇报时,指出:“鉴于1970年大膨胀,1972年没有抓”,今年要“经常检查”。“整顿的方针要写清楚”。
&&& 1月8日――周恩来批准将原北京市秦城监狱收归公安部直辖。
&&& 2月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畜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 2月15日――基辛格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了基辛格。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6次会谈,着重讨论了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一级联络处的一些具体问题。
&&& 2月2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对于说:我看贺龙没有问题,策反的人,贺把他杀了。我有缺点,听一面之词。他指示要为贺龙平反。但张春桥既没有向中共中央政治局传达,也没有着手为贺龙平凡。
&&& 3月8日――周恩来在邀请外国专家及其家属参加的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会上,严厉批判了林彪、陈伯达、王力等对外事工作的干扰破坏,对被错误批斗或被迫离开我国的外国专家表示歉意,并欢迎他们重回中国。
&&& 3月9日――中国和西班牙建立外交关系。
&&& 3月10日,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决定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 5月2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主要议程是为召开十大作准备。根据毛泽东在意见,会议宣布解放谭震林、李井泉、乌兰夫等13位老干部;又决定王洪文、华国锋、 吴德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参加政治局的工作。
&&& 7月4日――毛泽东在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批评了周恩来主管的外交部,“结论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搞修正。”在谈到批孔问题时,毛泽东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
&&& 7月19日―― 《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张的信写在辽宁省大学入学考试的物理化学试卷背后。信中说:“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张铁生的语文是38分,数学得61分,物理化学得6分,都未交白卷。
&&&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毛远新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原信作了删改,指令《辽宁日报》发表,并在编者按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其后,《红旗》杂志等也纷纷转载,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说这是“反攻倒算”,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张铁生被破格录取上学,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马前卒。
&&& 7月30日――“中国人殉难烈士慰灵塔”在日本东京附近落成。
&&& 8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永远开除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陈伯达、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党籍,撤销他们党内外的一切职务。日,中国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李雪峰通知党籍的决定》,《决定》指出:“认定李雪峰为林彪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是不符合事实的。”
&&& 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249名,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选举出195名中央委员和124名候补中央委员。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但是追随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被选进了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继续了九大的错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把毛泽东提出的“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
&&& 8月26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在北京试制成功。
&&& 8月30日――中国共产党十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了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是: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是: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十大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中结成“四人帮”。江青一伙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取得了更多的权力。
&&& 10月――江青等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发动所谓“反击右倾回潮运动”,声称要上揪“代表人物”,下扫“社会基础。”他们指令这两个大学成立“大批判组”,编辑林彪与孔孟之道的材料,撰写批孔文章。
&&& 十一月
&&& 11月21日――12月初,根据毛泽东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会议批评周恩来和叶剑英的所谓“错误”。毛泽东根据不正确的汇报,认为周恩来、叶剑英在同基辛格会谈中态度软弱了。
&&& 十二月
&&& 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建议,并批评“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他提议邓小平参加军委,任总参谋长。21日,在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时,毛泽东作了自我批评。他说,他是听了林彪一面之辞,错整了贺龙、罗瑞卿和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毛泽东再次说朱德是“红司令”。
&&& 12月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对八个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同日,中共中央遵照毛泽东的提议,发出关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通知。
&&& 12月31日――新华社报道: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培育成功强优势的杂家水稻――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中国经济数据
&&& 总人口:89211万人
&&& 其中男: 45876万人 女: 43335万人 农业人口:73866万人 非农人口:15345万人 人口出生率: 27.93‰ 死亡:7.04‰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89‰
&&& GDP(国内生产总值):2720.9亿元
&&& 其中第一产业: 907.5亿元,第二产业: 1173.0亿元,第三产业: 640.4亿元,人均GDP: 309元
&&&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0.1%
&&&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429.1亿元&&
&&& 其中国有单位: 353.3亿元 集体单位: 75.8亿元
&&&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21.2亿元&&&
&&& 其中定期存款:77.7亿元 活期存款:43.5亿元
&&& 财政收入:809.67亿元&&
&&&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 348.95亿元 企业收入: 457.02亿元 其他收入:3.70亿元&
&&& 各项税收收入细分:其中工商税收: 301.38亿元 关税:9.00亿元 农业各税: 30.52亿元 盐税: 8.05亿元&&&
&&& 财政支出:808.78亿元
&&& 其中国内基本建设支出: 317.17亿元 增拨企业流动资金: 53.82亿元 教育支出: 46.42亿元,占财政支出5.74%& 农业支出: 85.17亿元& 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 9.97亿元&&
&&& 黄金储备: 900万盎司&&
&&& 外汇储备:0.83亿美元
&&& 进出口贸易总额:220.5亿元
&&& 其中出口: 116.9亿元 进口:103.6亿元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基本建设投资: 338.10亿元 更新改造投资: 100.02亿元
&&& 工业总产值:2794.0亿元
&&& 其中轻工业:43.4%,重工业:56.6%&&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3亿元
&&& 粮食产量:26494吨 ,棉花产量:256.2万吨,油料产量:418.6万吨,猪年底:25794万头,羊年底:15728万只&&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7亿元&&&
&&& 铁路: 4.66万公里,公路: 71.56万公里 客运量:174805万人,货运量: 186527万吨
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明星人物
&&& 马德(以下人名按入学时间先后排序)
&&& 马德,齐齐哈尔市人,原绥化市委书记。1970年10月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同年12月入党。毕业后,他相继担任黑龙江省革委会工交办秘书处秘书、省纪委办公室秘书、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等工作。2000年2月任绥化市委书记。经查,马德在任职期间,卖官鬻爵,索贿受贿,数额高达603万元。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卖官案。2005年北京市二中院最终以受贿罪一审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 贾平凹
&&& 贾平凹,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1972年,初恋情人将上大学的名额让给了他,贾平凹得以从水利工地被推荐进西北大学中文系,成为工农兵学员。“如果没有那次机会,我可能现在还是农民。”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省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他的每部作品都会掀起一股浪潮,从最初的《废都》到《高老庄》,再到《病相报告》,都是火热至极。
&&& 周小川
&&& 央行行长周小川生于日,其父周建南,江苏宜兴人,曾任一机部副部长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总局长,1960年代初,曾组织领导编制机械工业科技发展规划,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作出了贡献。周小川是北京八中1966届高三3班毕业生。1966年“文革”开始,当年的毕业生首当其冲。周邻班高三6班的一位毕业生,就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被遣返回农村。而周本人,亦在两年后“下乡”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852农场。
&&& 1972年,作为第二届工农兵学员,周被送到北京化工学院读书,并由此开始命运的改变。媒体报道,大学毕业后,周小川被分配到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室工作。2年后,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周考上了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工业研究生。
&&& 王岐山
&&& 王岐山,山西天镇人,1948年7月生於山东青岛,父亲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在建设部属下的城市规划设计院担任工程师。他自己中学毕业於北京市35中。1969年到陕西延安冯庄公社插队落户,两年后,1971年到陕西省博物馆工作。1973年王岐山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西北大学历史系,1976年毕业后,他却很快放弃自己的专业“民国史”,转而投入当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借调走了王岐山,从此他步上从政之路。
&&& 孙玉玺
&&& 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一时赶上“文革”,在黑河地区的长水河农场下乡5年。1973年,作为知青生产连队连长的孙玉玺成了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1978年毕业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继续学习国际关系。1979年学成归来进入外交部。先后在法国、韩国等大使馆担任重要职务,后于1998年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在2002年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期间,出版有关阿富汗战后情况――《山国采风》一书。从2005年开始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至今。
&&& 张铁生
&&& 1973年,因为一封写给“尊敬的领导”的信,张铁生成了“文革”时期家喻户晓的“白卷英雄”,也因此赢得了“四人帮”的称赞,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人大常委。1975年8月升任铁岭农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日,法院公审张铁生反革命案件,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91年,41岁的张铁生刑满获释,1995年跟合伙人成立公司,目前净资产过亿元、拥有17家子公司。
&&& 李银河
&&&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插队内蒙兵团,后转插于山西沁县。1974年根据各方面综合表现,李银河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山西大学历史系读书。毕业后,分配进《光明日报》社。1980年,在偶然接触霍尔斯曼和社会学之后,发现兴趣所在,先后取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和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成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 梁晓声
&&& 梁晓声,著名“知青作家”。祖籍山东省荣城县。初中毕业后,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被推荐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成为工农兵学员。并据此写出自传体小说《我的大学》。1977年毕业之后,被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辑。十年中曾任编辑、编剧;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自1984年以来,其名字一直被收在美、英、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中。
&&& 1951年王石出生于广西柳州一军人世家。1973年从部队复员。为了能上大学,王石选择做一名辛苦的锅炉大修工,终于在1974年被推荐到兰州铁道学院给水排水专业。大学三年期间,他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和英语,培养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正因如此,在分配到广州之后,毅然下海到深圳,打造了中国第一房地产品牌万科。如今,王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个性化代表,地产业大亨,中国人登顶珠峰的最大年龄纪录创造者。
&&& 科技部部长万钢,1952年8月生。1969年,作为“黑五类”子女,万钢在“文革”中离开家乡上海到东北农村插队落户,谈起那段经历,他说:“塑造了我的性格,奠定了我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 1975年,作为“工农兵学员”,万钢进入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那时知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万钢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由于万钢的出色表现,1978年毕业时,学校让他留在物理教研室当助教。1979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万钢顺利地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力学系研究生,也从同济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 敬一丹
&&& 1955年生于哈尔滨,初中毕业后在小兴安岭度过了5年的知青生活,1976年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成为末代工农兵学员,原本喜欢法律的她阴差阳错地读了播音专业。毕业后,任黑龙江电台播音员,后回母校读研究生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连续获得3届“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8年前中国教育大事记
【五十年代】
&&& 附: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 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 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 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初步思想改造的工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在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和高等院校学生中进行组织清理工作,清查其中的反革命分子。
&&& 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仿照苏联模式,开始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全盘调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全面的院系调整工作,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并把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例如,清华大学为了建成多科性工业大学,文学院、理学院都调到了北京大学;航空系、地质系、化工系等,为了建设航空学院、钢铁学院、地质学院、石油学院等也调走了。此次调整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初步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 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指示规定,从本年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 日,教育部发出《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提出将全国私立中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此项工作于1956年全部结束。
&&& 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 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教育权利;对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 日,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守则》,5月13日又发布《中学生守则》,作为规范中小学生行为的准则。
&&& 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学、小学、各级师范学校及工农业余学校推广汉字的通知》。
&&& 1957年,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到:“我们高校的学生,据北京市的调查,大多数是地主、富农、资产阶级以及富裕中农的子弟,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出身的还不到20%。全国恐怕也差不多。这种情况应当改变。”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教育方针已经明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
&&&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指示要求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出有人向拥护共产党的人写恐吓信,这是“那些人利用党的整风运动进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信号”。此后,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
&&& 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现在全日制的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一种是8小时的劳动制度,一种是4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
&&& 1958年,在举国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声中,政府作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1958年一年,全国新增普通高校两百多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所高校成立。到1960年,全国高校的数量已经由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了1960年的1289所。
&&& 日,中共中央为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指定北京大学等16所学校为重点学校。此后,又分批增加若干所学校,进行重点高等院校建设。
【六十年代】
&&& 日,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 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庐山工作会议上通过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60条》)。这个条例,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方针、任务和有关政策。指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应作适当的安排,但不宜过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等。
&&& 1964年春节,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毛泽东抨击了当前的教育方法和考试制度。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对的,但是办法不对。课程太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而不是对人民的办法”。此时,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已经很明确,抵制“精英教育”,强调“平等教育”。
&&& 1965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农村并农半读教育会议,10月召开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12月召开全国并工(农)半读高等教育会议。由此,全国再次掀起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大办并工半读学校的热潮。此前,11月17日中共中央转发江苏省委《关于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的规划(草案)》,中央批示:半工(耕)半读学校我们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并指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必须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这两项通知由于“停课闹革命”,当时并没有得到执行。
&&&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全国各地来北京进行串联的红卫兵和学校师生。至11月26日,共8次接见红卫兵和学生教师共1100万人。此时全国学校已完全停课,广大学校师生卷入全国大串联从而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大学、中学、小学一律立即开学”,“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进行改革”。由于动乱局面仍在发展,各地学校迟迟不能复课。
&&& 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后来人们把毛泽东这段话称为“七二一指示”。
&&& 日,《人民日报》在编者按中发表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各地普遍开办“五?七干校”,把原党政机关、高等学校的绝大部分干部和教师,送到干校劳动、学习。
&&& 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全国各地城镇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1600多万人。
&&&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通知》说:为了“认真搞好斗、批、改,加强对中央各部门所属高等院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教育革命的领导”,决定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高等院校,凡设在外地或迁往外地的,交由当地省、市、自治区领导;与厂矿结合办校的,交由厂矿领导。教育部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交给所在省、市、自治区领导。此后,中央所属的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全部下放地方管理。部分高等院校被撤销或合并。到1971年,全国原有的434所高等院校。保留继续办的还有328所。
【七十年代】
&&& 日――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高等院校开始招生复课。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在教学中,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争取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七年教育,要“大力提倡群众集体办学”。
&&& 日至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并经毛泽东同意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即:解放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解放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从这“两个估计”出发,会议确定和重申了一整套政策,包括“工宣队”长期领导学校;让大多数知识分子到工农兵中接受再教育;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缩短大学学制,将多数高等院校交由地方领导等等。
&&& 1973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中的文化考试,但应届高中生不能参加。招生对象是“知青”、“青工”、“青年农民”、“解放军”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这给广大在校学生和其他青年带来上大学的机会。
&&& 1974年,国务院科教组提出“继续大力普及农村小学五年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大中城市普及十年教育,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七年教育”。光是湖北一省,到1976年,全省中学达17949所,为所的20.5倍,其中高中4029所,为所的27.4倍。
&&& 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 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从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执行《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以后又相继发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成为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1、本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2、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上收集,版权归原网站和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您的版权请Email我们,我们立即根据要求删除。
3、本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所有,任何媒体未经本站或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本栏目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惜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