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一班同学上体育课关于体育课,课间,劳动方面的评价

小学生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思考与实践(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
江苏省泰兴市教研室&&&&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通过对襟江小学92个班4585名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秩序混乱,已经成为诱发校园伤害事故的重要因素。通过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创建了小学生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开发-实践-升级-推广”的操作模式,形成了小学生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框架及管理体系。
关键词:& 课间活动 体育游戏&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about Pupils’ sports game activities between classes
Xia Jinyang ,& Taixing Research
Off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Jiangsu,225400
Guo Jianmin,Jinjiang& Primary
School, Taixing, Jiangsu,225400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of, 4585
students, 92 classes in our school, I foun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very monotonous, boring, disorder.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duce the
campus injury accident. We organize different groups,such as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to create a the development about
Pupils’ sports game activities between classes "development -
practice - upgrade - promotion" operating mode. We have basically
formed content framework and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pupils’ sports
activities between classes.
Key words: &activi
resource development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间十分钟》一文中这样描写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看,操场中间,有的跳皮筋儿,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最有趣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由老师带着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1]文中还描写了学生打乒乓球、丢沙包、爬杆等学生课间欢乐的活动场面。反观当前的小学生课间活动、大课间等情景,哪些反应学生天性、生动活泼的景象完全被单调的内容、整齐的排场所替代。“如果放任不管,让学生在课间随心所欲,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如果过分限制学生活动,又不利于学生调节身心状态。”[2]为此,课间体育文化成了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多数研究者着重对小学生的课间活动现状及问题做了分析与描述,而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课间活动的问题没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如苗彩成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每天的课间活动时间实际在90分钟以上”
[3]这一时间相当于两节正课。李醒东指出“农村小学课间文化的优化需要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组织和引导,创造性地开发与挖掘,更需要作为校园生活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编(去推广)”
[4],该研究重点从小学生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开发,通过实践性验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推广策略。
1.1学生每天课间活动时间达90分钟以上,是学校管理提质的增长点
课间活动的时间包括两部分:学生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是固定的,每天课间休息时间就是50分钟。学生以前进校的时间或早或晚,各不相同,如果按作息时间表的规定进行统计,一般学校规定学生提前20分钟进校,那么,每天计入课间活动的时间则是40分钟。所以课间活动时间在90分钟以上(见下图)。显然课间活动时间远远超过了一门主要学科的课堂时间,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它赋予教育科研巨大的空间和意义,是急待开发的课程资源。
1.2学生课间活动处于无序状态,是学校管理提升的注意点
笔者对襟江小学92个班级,458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
表1关于小学生课间活动内容及其参与人数的调查结果。
课间活动的内容
各项活动内容参与人数的百分率
平均百分率
处理上节课作业或预习
有些学生在课间并不是简单进行一种内容
体育游戏活动
“表1”显示19.3%的学生参与“追逐打闹”,这是诱发校园伤害事故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教育的隐忧。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教育管理意义。
“表1”显示课间在室内人数占35.4%,室外活动人数占64.6%。将在室内活动的学生引导到室外活动,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而且还能使人的大脑达到“积极性休息”,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具有超强的现实意义。
“表1”显示课间活动范围,独自一人活动占54.3%,朋友结伴活动占45.7%。说明大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和同学交流,结伴活动,从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上看,进行本课题研究具有时代育人意义。
课间活动有不超过一半(从表1可以看出44%)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但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局限于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传授的一些游戏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课间学生无法玩。鉴于此,急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科知识整合,寻找学科知识与课间体育活动的结合点,创造出鲜活而有显性意义的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
2.开发的理论探索
2.1概念界定
课间体育活动:指学生在校园内,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休息时间内所进行的身体活动,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重要手段。&
课间体育文化:设置课间休息是为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节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成长与发展。课间休息不仅仅是为了上厕所,而更多的是体育游戏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玩出心境、玩出团结、玩出成长、玩出进取、玩出情感,体现学生内在价值追求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是学生放松身心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完全自主活动,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
2.2活动性质比较
课间活动、课间体育活动、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都应用在课间学生的活动中,课间活动无序、课间体育活动有所指向、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定位具体,三者在目的、功能、任务、计划性、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
表2课间活动、课间体育活动、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比较
课间体育活动
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
满足学生个人需要所进行的活动
调节身心的体育游戏活动
充满情趣快乐、伴有文化传播,具有健康价值导向性的适中运动量的体育活动。
调整注意力,准备下节课的上课
调整注意力,放松精神,消除疲劳
调节身心,提高素质,增进健康。
为下一节课上课做好准备
规范学生课间行为,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优化学生课间行为,避免追逐搞打,防止伤害事故,促进校园文化。
有小组实施计划
学生绝对自由
相对自由: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接受同伴的监督
看书、说笑、追逐搞打、游戏等
简单易行的小游戏、小比赛
伴有文化传播的体育游戏、活动
基本没有管理(有老师值日巡视)
有小组领头号召并管理(有老师值日辅导)
学生自发组织
多为互相结伴的小群体
分散在全天,每天累计90分钟
因地制宜,不需准备场地、设施。
需要准备简单相应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3.校本开发的过程与案例
3.1校本开发主体及流程(见下图)
学生自主开发
学科教师开发
家庭合作开发
班队活动检测修改
第一次升级
体育课的调整修订
第二次升级
3.2校本开发案例
学生自主开发:结合对平时所玩的游戏,进行简单的组合加工,并通过课间实践,创编形成自己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如表3学生由平时玩的“模仿秀”开发的“动作传真机”游戏。&
表3 学生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设计案例
“动作传真机”
参加游戏者每人准备1—2个动作
走廊、操场、室内均可以
活动方法(含图示):参加游戏者排成一路纵队,由第一人做出动作后传递给第二人,再由第二个人传递给第三人,依次传下去。最后一人宣布动作的答案,如果猜不出,就有第一人公布答案,最后一人跑到队伍前面继续游戏。&
活动规则:1.第一人不能透露答案
2.谁猜对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活动建议:游戏人数十人以内较为合适。
3.2.2学科教师开发: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整合学科知识,渗透学科文化开发的富有体育文化气息的活动性游戏。如(表4)语文教师根据刚进校不久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所教拼音识字阶段的教学要求开发的“小猴捞月”课间游戏。&
表4& 学科教师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设计案例
“小猴捞月”
游戏者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当“水井”,选一人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人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子抓住不得了。歌罢,两个“小猴子”钻进水井手拉手去捉“小月亮”。&
1.“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
2.被捉住换别的小朋友当“小月亮”。
小学低年级学生
刚进校学生拼音识字阶段,要求学生唱儿歌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清晰
3.2.3家庭合作开发:学生将在校的活动游戏传递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活动,引发家长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激发他们把童年的游戏活动改编后与学生一起练习,通过家校的沟通合作形成颇具特色的乡土游戏。如表5:家庭合作开发的“跳绳捡沙包”游戏活动。
表5& 家庭合作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设计案例
(哥哥姐姐做的游戏)跳绳、跳橡皮筋等
(长辈们小时候玩的游戏)跳短绳比多、集体跳长绳等
(和家长一起)上网查询关于绳的游戏
课间利用短绳来设计,难度要大一点,边跳绳边做其他事情……
“跳绳捡沙包”游戏:两边由两人摇绳,穿过跳绳的人边跳绳边捡起地上的沙包才算通过,不能通过的人换摇绳继续游戏,最后比谁通过绳的次数多。&
3.2.4班队活动开发:利用主题班队活动“课间活动我做主”进行游戏大比拼,把自主开发的、学科教师开发的和家庭合作开发的游戏带进课堂,由班主任组织同学比赛观摩,体育教师参与研讨修改,提升活动游戏的品位,在规范与功能方面提档升级(第一次升级)。如表6某班主题班队活动课开发的游戏活动。
表6& 主题班队活动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设计案例
1.通过搜集自主开发、学科教师开发、家庭合作开发游戏活动,丰富学生课间生活,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在第一阶段中提示学生注意丰富和积累游戏的经验,为第二阶段开发新颖有趣的游戏做铺垫。
3.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开发新颖有趣的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学会尊重同伴,集众人之长,发挥其最大效用。&
第一阶段:组织调查、收集阶段
第二阶段:创编活动阶段
第三阶段:课堂活动展示
第四阶段:师生共同探讨让游戏提档升级
传统游戏课间大比拼:“炒黄豆”、“甩炮”、“翻花绳”、“跳格子”、 “踩蛇尾” 、“滚铁环”、“打陀螺”、“抓石子”等
创编游戏大擂台:“争分夺秒”、“象形成语”、“古诗接龙”、“螃蟹运瓜”、“对对碰”、“猫捉老鼠” 、 “传送机密”等
我们将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开发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形成了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良性循环互动,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要对课间体育文化游戏进行加工改进,重点对游戏方法、规则进行修订,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以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小学生,从而实现课间体育文化游戏的第二次提档升级。体育教师在整个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开发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主动参与、积极引导,扮演着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开发者、实践者的重要角色。
4.实践应用
4.1推广方法
学校每学期初由体艺处将各个层次的参赛设计表格发下去,一个月后上交,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人员评审,初审通过的先由主题班队活动课进行“第一次升级”指导,后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第二次升级”指导,一个月后,再次由大队部组织学校专家评审,复审通过的游戏,刻录成光盘按水平段播放,最后由各班学生投票评审评出一、二等奖。体艺处和体育教研组将获奖游戏分成五类:娱乐游戏、协作游戏、技能游戏、竞赛游戏、乡土游戏。由体育教研组编制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小报,电教处摄像、实录刻制成光盘,按水平段推广。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在晨会时间播放、年级组通过板报在课间传播、班级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展示等多种渠道让学生去接受应用。
4.2推广要求
4.2.1娱乐游戏——玩出心境&&&&&
娱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边玩边思考,积累着不同的经验,从中享受游戏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在美感中启发心灵,辨别美丑,锻炼体格,激发进取,娱乐伴随着儿童健康成长,从中玩出活泼愉快的心境。
4.2.2协作游戏——玩出团结&&
协作游戏活动虽然也有个人的意愿、奋斗和技巧,反映着自己的情感和观念,更多的是为了集体的目标,需要参与者共同配合和努力,把自己跟集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要求学生要学会与同伴合作,尊重对方,容忍体谅,和谐共处,为团队的成功积极协作,玩出团结。
4.2.3技能游戏——玩出成长&&&
让学生从走、跑、跳跃、投掷、攀爬和通过障碍的游戏技能中得到启发,大胆想象,积极思维,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尝试,摸索规律,寻找最佳玩法,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玩出科学,玩出成长。
4.2.4竞赛游戏——玩出进取&&&&
竞赛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夺取最后的胜负而告终,这种胜负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智力的竞争,更是激励小学生不畏艰难,拼搏奋进的精神。从而给小学生以激情、信念和力量,使在发展体力、智力并举中,在欢乐与情操结合中和谐地发展身心,使其体魄健壮,思维敏捷,富于创造,玩出进取。
4.2.5乡土游戏——玩出情感&&&&&
乡土游戏活动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智慧,是人类辛勤劳动的结晶,它的价值不仅能丰富儿童知识,获得乐趣,发展身体,重要的是,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的爱,对民族文化深深的爱,从中陶冶情操,扩大视野,受到鼓舞使之玩出情感。
4.3实践结果
经两年实践应用,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表7&& 关于小学生课间活动内容参与人数百分比对照表
课间活动内容
各项活动内容参与人数的百分比
处理作业预习
有些学生在课间并不是简单进行一种内容
体育游戏活动
从“表7”中看出追逐打闹的百分比由原来的19.3%降低到2.1%,参加体育游戏活动的百分比由原来的44%提高到80.1%,说明“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已成为课间的主要活动内容,以一种安全文明的方式替代了追逐打闹,有效地规范了学生课间行为,减少校园伤害事故,2013年度校园未发生一起伤害事故。
从“表7”中看出室外活动人数由64.6%提高到84.4%,说明“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可以将室内活动的学生引导到室外活动,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而且还能在玩耍中放松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学科教师反映课上学生的凝聚力增强。
从“表7”中看出朋友结伴活动由原来的45.4%提高到76.3%,说明“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情感交流。班主任、家长反映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善于为他人服务,团结意识增强。
5.思考与建议
5.1“小学生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开发和应用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其次开发主体中的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大量阅读游戏书籍,借鉴中外小学生游戏的开发,迅速提高自身和学生开发的能力;最后在应用推广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体育骨干对“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5.2开发“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到时间、人员、场地和器材等因素,首先,所开发的游戏要保证达到“不限时间、不限人数、不限场地、不限器材”的要求,既有三五个同学结伴同做的小游戏,又有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游戏;既有室内活动,又有户外活动;有些游戏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做,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活动需要。其次,必须是强度较小,时间较短并随时可终止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能重复进行并对器材的要求很低。
5.3开发“课间体育文化游戏活动”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个体、集体创造。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任课教师主动参与,主题班队活动课检测修改实现第一次“升级”,体育课中调整修订实现第二次“升级”。
[1]崔小春,课间活动时空:不得不说的话题,[J]校长参考.教书育人,2005,(03):25
[2]朱彦朝,学生自我教育:“打闹课间”变“有序课间”,[J] 中小学管理,2012,(03):38
[3]苗彩成,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3):01
[4]李醒东,农村小学课间文化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J]教学与管理, 2012.,(10):15
[5]李敏.游戏与学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6]关槐秀.中国娃娃怎么玩[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11.
1基金课题:江苏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
编号:C—c/
该文获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评比壹等奖,并在大会报告
2作者简介:夏锦阳(1964-),男,高级教师泰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
3作者简介:郭建明(1964-),男,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材编写专家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健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网友推荐文章
文章分类栏目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教育科研-府前路学校校园网
当前位置: >>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1:50:51&&作者:&&来源:&&浏览次数:7164&&文字大小:【】【】【】
&&& 8200222121
6829262460
&&&&&& 12686.5\7\6.5\7\7.510%-12%&&&&&& 2
&215,,,(4)1
100% 96.4%
创新意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它是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假设方案之一。我们通过看看动作-想想方法-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尝试练习-建立雏型-改进完善-班级表演-实验效果-逐步提高-成熟运用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基础创新素质中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耐挫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们自玩、自创、自编的游戏不断涌现,在活动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在改变:我校的独轮车队自发的形成了&传、帮、带&的学习方式,队员们经过研究决定了:会的学生要将学到知识传给不会的同学,主动承担了教其他同伴学习的任务;高年级的学生要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女同学要主动带领男同学加入到学习中来。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在课外业时间,你都能看见孩子们练习的身影。别看他们年纪小,可当起老师来还真实像模像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发练习,会骑独轮车的人员成倍增人,特别可喜的是队伍中多了许多女队员。网球队也不示弱,由获得江苏省网球比赛冠军的庞扬同学做教练,带领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打网球的技术,队员都亲切的称她为&庞教练&,在她的指导下,个个都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训练。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让大家真正的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新兴体育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经过实验的新兴体育游戏完全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服务。
责任编辑:
本文引用地址:&
     
Copyright & 2008  乳山市府前路学校强身健体-江乐安体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大课间体育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上传: 高列旺 &&&&更新时间: 17:42:42
浅谈大课间体育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江西省余干县第二小学& 高列旺 & 研究目的: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及其效果实践、总结,创编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的活动内容、形式,开发出新的体育课程资源。 使体育教师观念更新,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到两项健身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学生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树立在生活中进行健康体育的观念;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使体育教师良性发展;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资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
通过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的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并制定相关的活动策略。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和课间体育活动习惯、方法、内容,来了解学生体育态度、意识、兴趣,记载和分析观察结果为撰写本论文积累资料。 4、行动研究法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通过这种动态的方法,不断修改研究假设,更改研究思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5、经验总结法
推广成功经验,修正失败教训。 结果与分析: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心理倾向的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如六(2)班张元昊:在这里使我的兴趣与特长和运动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学校、校长、体育老师,他们给了我们体育锻炼的机会,给了我们强身健体的机会。六(1)班曹冠球把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比作快乐乐园,还有的同学把它称作快乐的空间。六(3)班雷煜等同学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以简笔画、布贴画、粘贴画等作品较好的表现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在校园的围墙上,办公楼的走廊上,科技艺术楼的走廊上表现的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阳光体育,阳光伙伴,享受阳光。以及天高任我飞,海阔凭鱼跃的豪迈心气概。女生的文静与健美,男生的青春与阳光,无论是运动中的奔跑,还是运动受阻后重新开始的准备,动作都是夸张的,活脱脱一幅生命成长乐园的画卷。 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得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山羊、跳箱、平梯、跨栏、轮滑;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排球规则,足球规则,羽毛球规则,乒乓球规则以及棋类的简单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学校体育专业班的同学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裁判,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专家、骨干教师对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的评价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3.9%,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6.4%。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80%的学生能够达到自我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的目标(一、二年级学生较弱),较熟练的使用学校现有各种体育器械的学生达89.6%。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5%提高到100%,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第一,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 第二,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实验结果表明,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学生家长均对此项实验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明显影响。 建议: 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意识,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为此,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配制声像教材,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通过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师生精神,共同提高审美能力,展示学校精神面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中学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 [1]《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吴昊 . 《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 [3]富嘉贞. 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和建议[j]. 《中国学校体育》 [4]刘淑芳. 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学校体育》 [5]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j]. 《体育教学》 [6]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开明出版社.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课教学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