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现在普京说中国人太聪明明了吗

小学生“六种不良倾向”的分析与应对
小学生“六种不良倾向”的分析与应对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教师学院师训处的领导给了我这次与各位同行一起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也非常高兴和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这方面的话题,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小学生‘六种不良倾向’的分析与应对”。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少就金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娇生惯养。家长对孩子生活质量、教育质量特别重视,这是一件好事,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教育上的弊端,过分的溺爱、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包办代替,过度的主观干预使孩子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我给总结了一下,至少有这么六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变得越来越“任性、脆弱、反叛、厌学、懒散、成人化”。这些不良倾向不仅令家长们头痛,也是教育工作者非常棘手的事。针对这些不良倾向,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寻求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和疏导。下面我就有详有略地(详谈任性、脆弱、反叛、厌学,略谈懒散、成人化)谈谈如何应对小学生这“六种不良倾向”。
不良倾向之——任性
就是霸道、独霸、小霸王,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小学生的任性多表现在家庭生活中。现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是家里的一把手,(母亲二把手,父亲三把手),记得我小的时候,还知道看电视听广播让着大人,他们爱听评书,我就不听故事,现在是大人让着孩子,孩子要想看动画片,谁也不好使,什么新闻联播、电视剧,不行!就看动画片,不然就在电视前面挡着,要么把摇控器在手里攥着,急眼了把电视关了,谁也别想看。很多家长都拿自己的孩子没办法,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否则就喊叫、挥拳头、乱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闹个没完没了,太任性了。在学校学生的霸王气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而没有兄弟姐妹的观念,看到一个大一个小的两个小东西或玩具,他们总会说一个妈妈一个孩子,从没有把它们比做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冷漠,我们来看一份调查。调查显示:“学生看新闻遇到伤心或感人的事件时,51%中学生,84%的高中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表现冷漠;40%-50%的学生与同学在一起时未感到愉快,其中12%的学生不合群,2%的学生感到自卑;25-35%的学生会在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肢体上的(反踩一脚);20-2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并以将其弄死为乐,流露出虐待心态。在小学经常会遇到学生跑来告状,XX和XX打起来了,一调查:“他先打我”“你为什么打他啊”“他先骂我”“骂你你就打人吗?”“你敢骂我,我就打你!”
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天生就这样呢?答案很明显: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任性的,归根到底是从孩子年幼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通常是孩子一喊叫和哭闹,父母就张皇失措,想尽办法满足其愿望和要求,即使要求过分也迁就,长期下去就会养成孩子任性的习惯。
1、抓第一次。
教育有最佳时机,所谓教育的最佳时机,也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印象最深,教育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机。抓住了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工作起来就能做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老师,能够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苦干变成巧干。
在日本,小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很好,生活习惯、礼仪习惯,有人问:怎么教育的呀?日本人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抓第一次”。比如说:孩子在家里吃饭,一盛冒尖一碗,在我国,“唉呀,吃不了放那吧,别撑着!”父母、爷爷奶奶把盛饭抓拉了,在日本,只要盛在碗里的必须吃完,撑着也得吃,不吃完不准走,有了第一次,下次就会少盛;再比如经常有孩子跟家长要什么,家长不同意,就“耍驴”,哭闹,在日本,家长是决不会向孩子妥协的,哭就哭你的,但过后一定要教育,说明为什么没答应你,原因是一、二、三。第一次这样,以后孩子就知道哭喊解决不了问题,相反,在我国,孩子一哭,家长就投降,心疼啊,一次、两次,第三次,孩子就总结出规律了,这招好使!你说任性不是“惯”出来的吗?
所以说想教育好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抓好若干个第一次:第一次谈话;第一堂课;第一次偶发事件;第一次犯错误;第一次开家长会等等。
2、节制欲望。
我们的一生都会为人父母,在解决孩子任性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懂得忍耐与分享。从小让孩子学会“分享”很重要。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吃香蕉。有一天,妈妈买回家的香蕉特别大、特别漂亮,但她不马上把香蕉拿给孩子,而是放在高处,并且告诉小男孩“今天只许看,不许吃”。小男孩当然不愿意,但妈妈坚持不拿给他。于是,他看两眼香蕉,咽一口吐沫,过一会儿又看两眼,咽一口吐沫,整整看了一天。
第二天,妈妈拿出香蕉时说,有东西要分着吃,妈妈剥开香蕉、掰下一块递给儿子。小男孩说,我要整个的。妈妈不理他,自己吃掉了香蕉。剥开第二根香蕉,妈妈咬了一口后递给儿子,小男孩说,咬过的我不吃,妈妈吃掉了第二根香蕉。当妈妈把咬了一口的第三根香蕉递给儿子时,小男孩赶紧接了过去。
很简单的一件事中,孩子首先体会到的是“忍耐”(当然忍耐不是无原则,无限制的)———不是想得到什么、喜欢什么都能马上实现;此外,孩子要知道好东西别人也喜欢,有好吃的要和家人分享,不能自己独吞。
3.从小抓起。
教育专家周弘校长在《赏识教育》的讲座里提到了,孩子的培养就像“建金字塔”,特别形象,他说教育孩子千万不能赚麻烦,底座打得越大,越结实,投入得越多,越废事,金字塔彻得越高,将来投入越少、越省事。总的来说,就是抓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什么“树大自然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所以说小时候要严,长大了再宽,对于教育来说要“多塑造,少改造”。我记得一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就有一篇课文叫《看电视》,
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爱看电视,
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
他竟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不知为啥换成川戏,
咿咿呀呀的,唱得好无聊!
只有奶奶听得入迷,
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都是在塑造学生,抓住这些,改掉小霸王习气,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思想,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4、“一分钟”教育。
一分钟教育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礼物〉的作者)在《孩子你真棒》一书中提出的教育理论,其中包括“一分钟目标”“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批评”(投影)我展示给大家看看。
&&&&&&&&&&&&&&&&&&&&&&&&&&&&&&&&&&&&&&&&
对孩子的教育如此,对自己学生的教育用这个方法一样实用,做老师,如果能“修练”到这个程度,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就会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感。
不良倾向之——脆弱
脆弱是一个心理问题,在网上查了一下权威调查:得到这样几年数据:
十年前一家教育权威机构对1782名小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公布的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我们都听说了前几天沸沸扬扬的北京传媒大学坠楼事件。坠亡者一男一女,一个大学生,一个硕士研究生。关于坠楼的原因有好几个版本,咱们也用不着研究哪个真哪个假,我们单看这件事,想一想为什么往往越是名牌大学,跳楼事件就越突出。究竟是什么可以让历经寒窗十多年的辛苦,从千万学子中脱颖而出的精英大学生们,在一点挫折之下,就前仆后继的纵身跃下无底深渊?
“生命诚可贵”,“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不是不知道,相信自杀者们也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但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还是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
要我说:太自我了,太脆弱了,你吞蚀了父母十几二十几年的含辛茹苦,你霸占了亲友无微不至的切身关怀,你赢取了学弟学妹真诚的拥护与崇拜,你消耗了大笔大笔的人才培养费用,你将其他求知若渴的人挤在了校园大门之外,你把所的有痛苦都留给了深深爱着你的人,这是何等自私自利?
说有压力,学习压力算得了什么,还有社会的压力,工作压力呢?
说为爱情,你才爱了几年,一个争吵,一次分手,就变得如此决绝?
我特意上网搜了一下这方面的材料:(在谷歌引擎中输入“学生自杀”有成百万、上千万的相关信息)
2004年--2009年大学生自杀事件
日下午3时许,一北外英语系女研究生自杀。
日,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刘伟因就业压力自杀了,留下的仅是一本近10万字的日记。
日凌晨,华中科技大一对大四情侣,在武汉洪山鲁磨路租住的小区内分贝从6楼与12楼坠下身亡。死者留有遗书,警方尚未公布内容,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
日,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末考试周的第一天。当天早上,离英语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该校一名大四刘姓男生提早走出考场,随后从教学楼5楼跳下,身受重伤。
日晚上7:40左右,北京理工大学23岁的女研究生毕业生刘某在宿舍内吞安眠药身亡。
日下午3:50左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6级研究生李冬旭在学校宿舍楼地下浴室自缢身亡。
日清晨5:40左右,人民大学大四女生被证实坠楼身亡。
日上午,南通大学大四某男生跳楼自杀,原因是学校未发毕业证!
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
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
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女博士坠楼身亡
日武大女生跳楼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日上午9点30分,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小武从校内招待所五楼跳下,当场身亡。
日上午,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跳楼身亡。
日北京交大男生白旭跳楼 砸死行人欧阳正国.
日晚上9点左右,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一大二女生从主楼北侧跳下,当场死亡。
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文力从该校主楼西侧跳楼身亡。
日下午1点左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一名男研究生从学校6号楼9层坠下身亡。
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服装学院女学生从朝阳区和平街15区2号楼跳下,当场身亡。
日下午1点左右,一名女子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北楼坠下身亡。
日清华大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
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日,紫竹院南路某小区内一名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女学生从五楼跳下,当场死亡。
日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该校02级数学系一名博士生从9楼跳楼身亡。
日,北大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
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从学生公寓4层跳楼身亡。
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跳楼身亡。
日早上5时许,中国地质大学一大三女生从知春路锦秋花园小区23楼坠亡。
日 北航一博士跳楼身亡……
日,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一男研究生,从宿舍楼7层窗口跳楼身亡
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日,中国矿业大学 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我们周围不是也有类似的学生自杀事件吗?
有人说这些都是大学生,那小学生就没有类似的现象吗?
甘肃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模仿电视上吊自杀。
某市一小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走上黄泉路。
无锡12岁小女孩由于没完成作业而上吊自尽。
安徽省小学2名女生跳河自杀事件,原因可能是其中一名女生由于班里学生的一句“王某与某某配”而生气,起了自杀的念头,从而引发了这场不该发生的悲剧。(5名学生写好遗嘱,手拉手跳下去)
甘肃省双城镇的6名中小学生服毒自杀事件中,2名原本青春洋溢的生命在挫折中轻易夭折。
据调查,目前我国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表现出脆弱倾向,将近一半的比例啊!我说:以前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脸不红心不跳,现在不敢了,要么顶嘴,(我不用你管)要么一声不吭,更可怕,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变得如此脆弱?
1、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
现在的小孩智商都很高,两三岁能认千八个字,四五岁能背唐诗三百首,七八岁小学毕业,十五六岁就是少年大学生了。这是个别,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聪明,一是营养好,二是早期教育做的好(胎教、还没出生世界名曲,名著就听完了),三是接授的信息多,来源广泛(电视、几十个频道,电脑、报纸、课外书,我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常是也学生斗智斗勇。我校二年级有一个班发生这么一件事,听了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说学生智商远远超过教师,三十六计用上八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个男同学的十八元钱放在一个彩笔盒里,就放在桌子上,可能是下课的时候掉在了地上,上课时前位的一个男孩看见地上有个彩笔盒捡起来一看里面有钱,就动心了,把彩笔盒随手当“垃圾”放到了同桌的垃圾袋中,想等扔垃圾时自己去捡,这样名正言顺地就能捡到十八元钱,(这其中用瞒天过海和借刀杀人、以逸待劳三计),即使被人发现也与自己无关。恰巧这个同桌从外面回来一看彩笔盒怎么跑自己的垃圾袋中,他知道里面有钱,但是没有声张,来了个顺手牵羊(第四计),假装上厕所,并借扔垃圾的工夫取出钱,埋在厕所边上,并作了记号。(这用了第五计暗度陈仓)谁知道被上体育课的高年级学生看见了,等他走后,高年级学生取走了钱,只留四元钱,并埋上了石头,(这叫什么?偷梁换柱第六计)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七计趁火打劫)。在老师调查的过程中更是相互斗智斗勇,本来是第一节课捡起来放到垃圾袋里的,两个人都一口咬定,第二节课还看在桌子上,第三节课没有了,丢钱的同学听了也懵了,跟着说。(这是第八计无中生有)那就是间操时间有人拿了,查间操谁最后一个出教室的,挨个找谈话,软的硬的都用上了,可谁都说没看见,案件陷入了僵局。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几位老师在一起帮着出主意:“钱可以花,可以藏,装钱的盒子一定要扔,去垃圾坑找,找了两个学生去找,一找还真找到了。有了重大突破,谁扔的,有人检举,XX第二节课上课时请假上厕所时扔垃圾,把XX找到办公室,开始不承认,几个老师连哄带吓,终于说出了实情。谁能想象到,这就是几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做出来的,难道智商不高吗?(可几个人学习都不行)
高智不代表高情商。由于我对周弘的赏识教育很感兴趣,所有也留意周婷婷的相关信息,在她的博客里就有一段关于“高智商低情商”的文字:她说在美国的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一般来说,来美国留学读书的华人,个个都很优秀,学业上都是出类拔萃。她身边认识的人,硕士、博士、博士后,就像稻草一样,一抓就是一把,而且基本都是名校出来的。她说她有一个室友是MIT出来的,(MIT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在世界上理工学院中排行第一)这个室友是美国人,读书时还写过书,才华横溢。但是毕业后,却因为无法和周围的人们相处,最后竟然连工作都找不到,偶尔打打零工,生活颇为窘迫。他性格很古怪,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和我们室友也无法共处……还有很多,她们发现一个共点,MIT的怪人很多。也许正因为他们太聪明了,人也就变得很怪很不合群。在美国优秀华人的确很多,但是高智商低情商的华人也很多……所以,学习再好,学校再好,但是不会与人相处,有不正确的甚至是很偏激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又有什么用呢?很多人太优秀太聪明了,但是反过来又是很敏感很脆弱的,一碰上事情,通过他的高智商,充分的想像力和思维力,无限地扩大化,马上就撑不住了,就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情!说到这里,我就觉得那些优秀的学子,上名校,高学历,又有什么用呢?毕业后,连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有人评论咱们丹东的几所高中,认为还是二中的学生有后劲,东港一中、二中还有一些学校全封闭,军事化管理,上自习,学生别说说话,抬一下头扣分,分扣了了,就打发回家,弄得学生紧张得不得了,一天就是死肯书本,什么交往(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情商(学生就是一部学习的机器),统统没有,三年下来基本就报废了。
道理谁都明白,说一千到一万,还是人才选拔制度、高考的指挥棒在做怪。国内很多人把分数看得太重,但是就算培养出了一批高分数的学生,又如何呢?他们的心智未必成熟,生命意义、人生价值教育太缺乏了。
2、一帆风顺,没经历过挫折。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不用说了,在学校还提倡“赏识教育”,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他们一直接受着“半导体式的爱”,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的爱。之所以称之为半导体的爱,是因为这种爱只是单向给予的,是有去无回的。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一次在北京电视台“父母学堂”栏目中搞了个《别拿习惯当小事》的讲座,他分析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一个小孩子上幼儿园了,每天父母给他穿好衣服、系好鞋带送到幼儿园,鞋带松了摔个跟头他也不会自己系上;上小学了,小孩子不会擦屁股,在学校他就憋着不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就……弄脏了裤子被同学嘲笑他就大哭;升入中学,妈妈定点到学校给他送奶,用奶瓶装的;孩子考上大学一家人开心极了,开学那天,爸爸扛着最重的行李、妈妈身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背包,两人气喘吁吁紧跟在手拿一瓶矿泉水走在前头的孩子;大学毕业了,为找个好点的工作爸爸开始求人、托关系,生怕孩子不满意;孩子要结婚了,一套新房花掉了夫妻俩大半辈子的积蓄,还不算必须置齐的家具、电器;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看孙子就成了老两口最大的任务。
这并不是夸张,每天,它在许多家庭中真实地上演着。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按这套路子来的,所以从小到大,一帆风顺,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抗挫能力匮乏,对挫折的抵抗力几乎为0。
 1. 设置困难处境,磨炼学生意志。
&“温室”小花长期接受赞扬、忍让、宽容等养分的滋养,以至于无法面对别人一丁点儿的指责。从小养成惟我独尊、倔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性格特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无伟男。”在学校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好出风头,意志力较强。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就要注意挖掘其性格中好的一面,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争胜心和意志力,同时纠正其惟我独尊的骄气。组织开展一些班会或体育比赛等活动,有意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内容,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参加,在参赛过程中使其受挫,观察他们在挫折面前的态度。面对他们的挫败和受挫,借机进行教育:学海无边,知识无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还可以表扬那些敢于克服困难,顽强奋斗的同学,让孩子们为他们做过的努力鼓掌祝贺,使他们懂得只要顽强奋斗,才会达到目的,取得成功,从而对全体学生也同时进行了活生生的抗挫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抗挫心理素质。让学生明白要“越挫越勇”。只有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敢于经受风雨,自我锤炼,自我适应,自理生活,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正视挫折,给予鼓励。
美国学者拜伦说:“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前苏联作家别林斯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可见,挫折在人生道路上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半途而废;另一种则是百折不挠。前者可以少碰钉子,但成功的机会也会因此而减少许多;后者会多碰钉子,但成功的机会却会大大地增加。也就是说,挫折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也能对人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消极的心理可以把人压得粉碎,意志消沉;积极的心理则可以把一个人百炼成钢,增强人对消极情绪的控制力,锻炼顽强的毅力,变得无比坚强。
在孩子遇到挫折想要退缩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面对挫折。当学生因目标过高而产生挫折感甚至引起心理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学会放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比如说遇到学生失败后一蹶不振,就要教育学生们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只有经过失败,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就成功,都可能经过长期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坦然面对一切。
3. 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对抗挫折的能力。
在提高挫折耐力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教师可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抗挫教育应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这对小学生养成抗挫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如何施教,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抗挫因素去引导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使他们慢慢地形成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抗挫心理素质的主要环节。在班队课上给学生们讲伟人或名人们是如何对待挫折的;让学生看世界名著(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梦》等),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唱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等,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风吹雨打是万物生长必经的过程,能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花朵才可以享受雨后阳光的沐浴。挫折对于生长在安逸环境下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让他们经受风吹雨打,直面挫折,战胜挫折,他们就一定能茁壮成长!
不良倾向之——反叛&& 厌学
大家可能都知道《潘多拉现象》: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帝宙斯,一次派侍女潘多拉传递魔盒。在交给潘多拉魔盒时,宙斯叮嘱她万万不能打开盒子。然而,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潘多拉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于是她不顾一切得打开魔盒,结果,盒子里装有的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我们学校也好,班主任也好,都会告诉学生不许干这儿、不许干那,不许自己上单、双杠上去玩,注意安全。虽然每天都在反来复去地讲,苦口婆心地说,但是后来你发现这样反复重复的后果是激起了更多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还是经常有学生偷偷的跑到那里去玩,
小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多反叛行为是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小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打架”、“不要上网玩游戏”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越不让学生上网,他越想去看看网上到底有什么,怎么大人能上,小孩就不能上。“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小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2、缺少体验。
“不准怎么怎么样”我觉得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学生不是想玩单双杠吗,好,请体育老师协助,让他给学生示范几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甚至有学生还从爬竿上摔了下来,幸亏有老师在旁边帮助,要不然就闯祸了。当很多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景,他们明白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活动,如果没有老师在旁帮助,那么后果就会很严重。等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再和他们商量,只要老师有时间,那么我们就一起去活动,不要再个别行动了。从此以后,学生再也不去那里玩了,当然事故也没有发生过。
所以说,有些事情应该让学生去尝试,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尝点苦头,以后不用你说,他也不敢了。举个例子,学生下课了都到教室前面喝水,班级规定不准挤,防止热水烫伤,学生总不听,一次两个学生一抢,水洒手上了,还在那说不烫不烫,老师说:不烫啊,来再倒点上,他不敢了,再配合上老师的教育,学生都知道了拥挤确实危险。
3、晕轮效应。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这在教育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据一个权威调查显示:10个小学生中居然4人有厌学倾向!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透露了一组调查结果,这一数据是对全国20多个省市1万余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在我们周围也能感觉到:学生最爱上的课是体育、音乐、美术,甚至到外面劳动累也高兴,最不受欢迎的课就是语文课、英语课和数学课。什么原因?
我们从魏书生的经验中分析一下:魏书生对后进生从来都是满怀爱心,他经常是把全校最后的几名学生调到自己的班里,他从不嫌弃、不讽刺、不挖苦。他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对环境没保护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能力弱,而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的病难治。如果医生埋怨患者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能上去吗?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对教师的帮助更大,因为他使教师提高了教育水平。而我们的老师,一般都是怎么做的呢?看见后进生气就不打一处来,一点小错误,劈头盖脸一顿暴训,甚至于讽刺挖苦,使他精神上彻底崩溃,关系上彻底孤立,信心上彻底毁灭,人格上彻底完蛋。是我们的老师素质低吗?不是,一方面我们老师的方法不对头,太少了:别一方面,我说都是现有的评价制度给闹的,动不动统考,下岗,以一张卷评价一个学生,以一次考试决定教师的命运,逼着学习不好的学生拿高分,让逻辑思维不强的学生去演算,本来体育挺好的,就是不让他去打篮球,唱歌好成绩不好,也是差生,结果是教师苦,学生累,家长烦,提不起,放不下,干遭罪。学生能不厌学吗,能不有逆反心理吗?别说学生,老师都能产生职业倦怠和逆反心理,何况学生。
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一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个小手都举起来了,积极性特别高,到小学低年级一点点就来变了,一二年级80%、三四年级50%,五六年级40%,到中学20-30%,到高中大学没人爱举手。有没有这种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经过“教育”学生开始会思考了,想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想让我们怎么回答,千万别说错了,说错了挨批评、多丢人!难道是我们一手把原本求知欲、表现欲极强的孩子培养成方方正正的,规格的零件吗?就像一幅漫画画的那样:一群三角形、梯形、棱形头型的学生走进学校,出来时都是方方正正的一个模样。
1、爱每一个学生。怎么爱学生?去年我参加了振安区辅导员培训,一个老校外辅导员讲了个有意思的故事:小王和小丽是一对恋人,刚认识不久,一天小丽就约小王去公园,小王高兴极了,收拾了一番就来到公园,那是80年代,时兴划船,小王和小丽就租了一条船。小王划,小丽坐着,两个人就边划边聊,也不知道聊了多久,小王的胳膊有点酸了,可他也没停下来,划呀划呀。又过了好长时间,小王感觉手好像磨起了水泡,他还是高兴地和小丽聊天聊地,没有停下来,又不知划了多久,水泡磨破了,小王还在划呀划呀,就这样一边划,一边聊,聊得高兴了俩人还笑得前仰后合,一点也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相反倒很幸福。他说,我们教师如果能像小王爱小丽一样爱工作,爱学生,工作就不会觉得累,也不会觉得苦,为学生做什么都愿意,都不会生气。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真诚。真心实意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对学生提合理的要求,作合理的评价,放下架子,张开笑脸,走诚地面对学生。
爱学生,我们就要对学生公平。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无论是他们的成绩是优是劣,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一视同仁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过程充满理性、善良和公正,心灵世界健康和谐。
爱学生,就应该走进,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爱的真谛在于让每一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爱与被爱同样都是一种幸福。
2、讲究教育的艺术。
教育艺术也是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有效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聪明才智,是教师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的人格、学识、能力、经验、教育机智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教育实践智慧表现在教师面对复杂充满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同问题情境对话,同学生对话,敏锐把握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05年有一期《辽宁教育》上在刊首有这样一篇文章挺有意思:
有一位退休老人,在学校附近买了一栋简朴的住宅,打算在这里安度晚年。起初几个月很好很静,老人很满意。没过多久,烦心的事来了,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在下晚自习以后,总是边走边踢路旁的垃圾箱,怎么劝也无济于事。老人对男孩子说:你们使我想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为感谢你们,每踢一次给你们一元钱,后来,一天天减少,八毛、五毛、两毛,最后不给钱了,孩子们急了,不给钱,我们还不踢了呢!
这个聪明的老人,运用了逆向思维,用另类的教育方式让调皮的孩子放弃了损人不利已的行为,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那是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用魏书生的话说:这种批评,谁还能有抵抗力呀!全部失去“抵抗力”!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艺术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同样的方法,对同样的人,实施者的人格气质等细微的技巧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所以说教育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遇不可求的高超艺术。
3、学会赏识。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老师们如果对赏识教育有什么怀疑的话,我请大家回忆一下咱们自己的孩子刚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情景,当孩子发出一串含混不清的音符时,当孩子摇摇晃晃地迈出一小步时,您是什么感受?您一定欣喜若狂地抱起孩子夸奖他“宝宝棒极了”“宝宝真聪明”.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朋友同事,哪怕孩子快两岁才刚刚能独自走完一段路,也没有哪个父母会训斥他:“人家别的孩子早就会跑了,你怎么走路都走不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且说话说错了。走路跌倒了都没关系,可以慢慢学嘛。这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方法就是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方法,普通到我们所有的人都用过,这是一种新颖而又古老的方法,古老到从我们的祖辈沿用至今;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方法,同时又是最熟悉也最容易操作的方法;这是一种无意中使用过却又遗弃的方法,所以,可以说做过父母的的老师都曾是赏识教育专家,就让我们一起找回这宝藏。
每一个教师都要经常锻炼自己的“大拇指”越赞扬,学生就越自信,如果总是说学生:什么也不是、笨蛋、窝囊废,他就永远也找不到“好孩子”的感觉,而一旦学生相信了老师的评阶,问题就更严重了,“笨蛋的标签他会背一辈子”。
让我们记住: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老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老师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4、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帮助学生找优点是所有成功教育家的通用法宝——这是魏书生先生的总结。
古今中外这些例子太多了,时间关系我只给大家用我自己举个例子:
我在小学的那段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让我觉得自己特别自信.只是六年中每次选班里的体委时我都能全票当选,可是从小学到初中,到师范的一年级,我的体育却始终不好,甚至连运动会都不敢参加,不是装病就是找个别的什么理由,总之就是不敢与别人竞争,就是怕输了丢人,直到后来,我迷上了足球,每天疯狂地练习,一年,两年,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我的足球水平已经在全校屈指可数了,体能也随着提高了,我甚至成了学校的球星.这时我才真正有了自信,敢参加运动会,敢参加长跑比赛了,我还在一次校运会上打破了标枪纪录,随之我整个人几乎都变了,当上了班级生活委员,我一个内向的人毕业时竟活跃起来了,还组织了“告别晚会”。毕业后,我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活力,在工作中处处领先,顺风顺水,这些都应该归功于我的那份自信,那份在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活力和能力.
想想今天的我们,何尝不应该把这短短六年的小学教育,让学生受用上几十年,甚至一生呢!所以我认为,教给学生知识并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我们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充满自信,拥有一技之长,挖掘学生的潜能.
5、培养学生尊严。
尊重与自尊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不光对学生,对我们每个人都重要。粗暴的批评,就是在摧残学生的上进心,摧残学生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逼着学生落后。这学期,我们区教育开放周的主题是“快乐成长”,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就围绕这个主题,想开展些什么活动呢?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身心放松,精神愉悦,我们就设计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搞一个拔河比赛,再一个开展一次“无批评周”活动,就是在一周之内,不点名批评任何一个学生,人人留心,自己检点,这并不是纵容许多不好的东西,而是启发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自尊心,用它来自己约束自己,批评自己,教育自己那部分不好的东西。一周下来,各班的纪律不但没乱,还有了进步,学生没挨批评自然没伤心,老师没批评学生自然也没伤身,多好,社会都和谐了,师生是不是更应该和谐呀!原来:当我们降下了“批评”这面旗帜,学生那里便升起了“自尊”那面旗帜。
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小学生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不良倾向之——懒散:
(略讲只点标题)
懒散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现在的小学生“懒”的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学生的“懒”世界有名,国际组织搞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美国的孩子平均每天在家里劳动的时间是1.2小时,泰国是1.1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任性、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任性、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记得以前有过这样一个报道:说在某名牌大学里,新开学,四面八方的学生都来了,在一起一说,这个是哪个哪个省的状元,那个是哪个省的第三名,相互都觉得了不起,但还要竞争,所以都不深聊,不太说话。可是晚上回到宿舍,第二天一早,起来一看,大家彼此彼此,不论考多少分的学生,不论哪来的,一夜之间把宿舍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垃圾场。还有一个大学生到外地上大学,到了秋天,天气突变,气温下降,可这个他还是穿着一件单簿的衣服,结果病倒了,同学老师就问他,说:天这么冷,怎么不穿件厚衣服?他说:“我妈给的表上也没写呀!”原来,他在离开家的时候,他妈你他列了一个表,什么时间穿什么衣服写得清清楚楚,他就按表穿。典型的高分低能。
长期的依赖心理已经使他们完全丧失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次开展小制作比赛,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制作一件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件作品,也不缺我这一件,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要做到:
1、帮助制定生活、学习作息时间表。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任性、懒惰的习惯。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在家里,在学校给孩子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来做。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体育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努力磨练自己的毅力,克服任性、懒惰的不良习惯。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不良倾向之——成人化
1、社会习气重
2、言行成人化
吃东西跟着广告走
穿名牌,小学初中的学生穿特步、361度,丹东二中的学生穿阿迪达斯、耐克国外品牌
小学生带手机,手提电脑
比轿车,107万元的宝马车来接送孩子上下学。
实际上,成人化并不是洪水猛兽,实质是少年儿童“想要长大”,追求独立、摆脱家长束缚的一种强烈愿望,这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有关调查也表明,当代少年儿童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孩子有主见,遇事完全依赖父母的只有6%,7岁以上少年儿童的职业理想大都比较明确。
1、&&&&&&&&
把握学生成人化心理。
学校和家长要善于把握孩子的成人化心理,把孩童间的游戏转化成社会伦理道德的强化教育课。通过引导让学童明白,成长不仅意味着自由,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宽容和关爱,通过循循善诱的工作,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如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周通过专职老师讲解、作练习、办漫画展、“悄悄话告诉我”等形式,解决学生心理困惑,提高他们团结友爱和协作能力,学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2、&&&&&&&&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全社会也应树立“成才更要成人”的素质教育观,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普查学生心理状况,了解学生有无强迫症、恐惧症等不良心理因素,通过专家心理咨询等,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也许是我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今天我以大量的例子说明了当今小学生的种种不良倾向,这当然不是绝对的,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生价值观的变化,当今的小学生中也有许多好的方面,如个性张扬,独立自主、果敢自信,勇于冒险,思维活跃、善于交往,以前一提到80后、90后,第一印像就是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可在去年的5.12中80后老师(袁文婷)、解放军(武文斌),90后的这在校学生,奥运会上80后的火炬手金晶,90后的志愿者用微笑和服务感动世界,他们中国新生代的优秀代表,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感谢学院领导,所讲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不要太聪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