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新课标是人教版吗 单元创新卷 政治 必修二 人教版,第四单元 期中测试卷(1~4课) 题目

高考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人教旧大纲(,)粤教版(,)人教新课标(,)人教旧大纲(,)中图版(,)粤教版(,)六年级(,)七年级(,)六年级(,)七年级(,)
中考知识点
[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 资料信息
文档属性:3166K doc | 适用地区:,
审核站长: [] []
时间: 9:03:00 上传 |
9:50:00 审核
[] 共有0人评价
标签:试题试卷,单元测试,高一,全国,2014
套卷:暂无
专辑:暂无
用于QQ、MSN等聊天平台,直接粘贴发送
用于嵌入到各种BBS论坛或者签名中
HTML代码:
用于粘贴到网站、微博或者博客里面
资料评价 下载地址 相关下载
1、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有质量问题,请投诉该资料。您的投诉经核实如情况属实,会补偿您下载此资料而需要的点数 (本网慎重提示您,如果诬告受到的处罚会很重)。
2、下载资料前请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下载等级、需要储值、需要点数,并检查您是否有相应的权限以及足够的储值与点数以正常的下载到资料。同时注意看资料页面中的其它信息以及会员对此资料的评论,以在下载前对资料有个初步的了解,资料下载遇到的问题可以参阅[]。
3、每个资料提供有多个地址供下载,可以点击不同的地址下载,不会重复扣除点数。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临时关闭防火墙,特别是诺顿防火墙,再进行下载。若依然不能下载请通过页面的[]或者发表评论来进行反映。
4、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和本网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5、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
6、如果没有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请到本网论坛[]里提出,本网会尽力满足您的要求。
下载权限: 所有用户免费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
普通下载通道
高级会员通道
网校通专属通道
该用户其他资料
谁下载了这份试卷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
{username}
{isessence}{title}
{replylist}&&&&&&&&&&&&&&&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关于
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2.转折: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真理标准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经济路线①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经济体制①调整: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②作用: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管理体制①改革: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②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意义: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2.城市改革(1)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②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③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过程(1)中共十四大提出这一目标。(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1)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性的会议?答:(1)全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质上全面否定了文革的“左”倾错误。(2)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新起点。2.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首先改革农业。(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改革农村。(3)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3.你如何区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4.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如何?又是怎样提出的?答:(1)背景:①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②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提出:①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变革)典例导悟 (2008年广东单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变革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这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并非“唯一”,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 A变式训练1.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解析:该题突破口在于注意题干中“分田”所呈现的经营方式,A、B两项是在社会主义农业改造中出现的,C项在1958年实行,D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经营模式,符合题目要求。可见,在今后的备考中要加强历史概念学习。答案:D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1)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改革的内容是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3)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3.改革的措施(1)在农村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2)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也随之变化。4.改革的效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典例导悟 (2009年福建文综)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解答此题要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思考,迁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计划经济时代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松绑”在某种角度上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给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权。这在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C变式训练2.下面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图表,图表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现代农业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加速进行解析:该题图表中的曲线和数据表明1985年为城乡差距最小年,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A项“建立现代农业”的说法不太符合当时实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在1984年以后逐渐展开,1985年时才刚刚起步,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农民收入提高,城市改革刚刚起步,城市居民收入变化相对较小,故城乡差距缩小,之后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再次拉大。因此选B项。答案:B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后两年时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时期,“两个凡是”错误方针仍在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3.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共十六大将其简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内容。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被称为推动改革开放的两次思想大解放,都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二者在主题、作用方面有一定差异,现比较如下:1.(2009年山东文综)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A.年
B.年C.年
D.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表格材料,关键是寻找数据排列和变化的规律。材料中农业、轻工业比重逐年上升,重工业比重逐年下降,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个时期均不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答案:D2.(2009年江苏单科)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 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是图表分析题,可以直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题干的表述是“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属于分析原因类的选择题,①应排除,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表中的时间是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可排除④。故选B。答案:B3.(2009年上海单科)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并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向宣传马克思主义转变,由此可判断其主题是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1979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二年,对应主题应为民族振兴,2009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对应主题应是民族崛起。答案:C4.(2008年北京文综)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节选)主题发言:世纪伟人邓小平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新时期的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解答据题中的论断,迁移所学知识,将其主题内容连贯起来,注意观点、论据的正确性、语句通顺、言之有理。答案:答案要点举例:(从内容或作用的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一、选择题1.(2009年湛江试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答案:C2.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解析:题干中“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仍是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而“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3.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解析:①反映了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反映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③描写的是当今时代风貌,④反映了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4.(2009年杭州质检)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抓住时间“一九九二年”可知是中共十四大。答案:B5.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不是票证失去原本作用的原因。答案:D二、非选择题6.历史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而有时这历史瞬间反映了时代的巨变。小明同学搜集了四幅照片,反映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根据照片的内容,小明同学设计了一张表格,请你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解析:本题以历史照片为切入点,考查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回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在全面掌握农村经济体制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图片中的信息按不同的时期加以归纳。本题难度不大,但注意不要混淆不同时期的内容。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歌词说明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第一个春天的故事”的决策始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解析:据基础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因而B符合题意。答案:B2.我们之所以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其主要依据是(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B.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的分析理解,据“主要依据”可以排除A、B、C三项,而改革开放才是我国的基本政策,因而D项符合题意。答案:D3.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八大相比所取得的新突破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B.确定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策而不见于八大内容的即是新的突破,由此得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符合要求,正确答案为C。答案:C4.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可用排除法,①是中共十三大提出的,④是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故排除含①或④的A、C、D三项,正确答案为B 。答案:B5.(2009年福州质检)历史照片与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以下宣传画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图一、图二
B.图二、图四C.图一、图三
D.图二、图三、图四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公私合营;图二:1990年党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图三发生于“文革”时期的上海;图四说明“大包干”已成为过去,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6.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析:“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题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答案:C7.(2010年衡阳检测)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  )A.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B.完成了土地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因而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答案:C8.(2009年临沂质检)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解析:粮票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匮乏的产物,股票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繁荣的产物,故A项正确。答案:A9.“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的改革开放B.苏联改革C.社会主义只能采用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解析:A、B、D三项都能证明材料观点,都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变化或改革,而C项说法本身就不正确,也不能证明材料的观点。答案:C10.改革开放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的,这个基本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30年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坚持市场取向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析:坚持市场取向是改革的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标之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我国30年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案:A11.(2009年厦门质检)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①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②反映的是文革时期,③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12.(2009年宁波联考)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C.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解析:提取信息: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太阳到具有科技含量的手机反映出科技的进步,所以选B项。答案:B13.(2009年汕头一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前提是公有制不变;正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因而通过相关措施的出台以促进农业适度的规模经营,但并未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依然对土地享有承包权。答案:A1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其“新”在(  )A.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B.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15.(2009年福州质检)邓小平说:“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措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建立人民公社体现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符合题干理念,排除含①的选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材料二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 473亿美元增长到22 25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口减少到2 300多万人。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请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5分)(2)“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你认为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英国卫报学者曾提出一种观点:“2l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这一观点。(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审题,题目考查的是“50年代”“严重挫折”的“表现及原因”;第(2)问要答根本原因,避免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第(3)问要答出1978年以来中国的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答案:(1)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2)根本原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②会议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001年加入WTO。④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