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意思可不可以修饰创新成果

2013年云南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年云南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1年​云​南​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好,请,&
热门搜索:
您好,请,&
加载中,请稍候...
& 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折&&&&&&扣: 5折
已&&售&&出: 154本
作  者: 华图教育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4月第1版
页  数: 388
字  数: 776 千字
开  本: 16
ISBN 号: 978-7-
上架时间: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购买最佳组合
已 选 择:个商品
总 定 价:
&编辑推荐:
本书的特色:
(1)压缩不相关理论知识的比重,不做学究式教材:易学;
(2)以安徽历年考试真题为基础,理论知识实战化:易懂;
(3)糅合解题技巧于真题实例中,教学实录式解析:易用;
(4)构建整体式综合复习新模式,高三式全科复习:易通。
内容简介:
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行测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模块。要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需要科学的复习方法,毫无疑问,“阶段性+整体性”应该是复习的指导思想。以四个月备考时间为前提,简要介绍一下阶段整体式复习方法:包括基础复习阶段(自学)、提升技巧阶段(建议面授或视频学习)、模题巩固阶段(自学或面授)、考前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学结合培训的形式进行。如果单一的自行复习,可能无法把握准确的方向,尤其是多数考生在复习一段时间后,没有监督和引导,容易自我放弃,复习效率低。当然一味地跟班学习,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完全依赖课堂,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可能导致课堂上听懂了,考试时又忘了的现象。因此,内在努力加外在引导应当是较为高效的复习模式。牢牢把握住阶段性和整体性两个基本原则,坚持用模块复习法夯实基础,稳步提升,再通过整体复习突破瓶颈实现高分,最终实现一考成“公”。
  一、2014年安徽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1
  二、安徽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考情分析6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逻辑填空8
  第一节实词辨析9
  第二节成语辨析20
  第三节虚词辨析27
  第二章片段阅读30
  第一节主旨概括31
  第二节意图判断45
  第三节态度理解51
  第四节标题填入53
  第五节细节理解55
  第六节词句理解61
  第三章语句表达65
  第一节语句排序65
  第二节语句衔接69
  第三节下文推断71
  第四节语法应用73
  模块自测82
  参考答案及名师视频解析87
  模块二数量关系
  第一章数学运算89
  第一节方程与不等式90
  第二节行程问题96
  第三节比例问题102
  第四节几何问题106
  第五节计数问题114
  第六节最值问题118
  第七节费用问题121
  第八节初等数学问题124
  第九节杂类问题130
  第二章数字推理136
  第一节基础数列136
  第二节多级数列137
  第三节递推数列139
  第四节幂次数列139
  第五节非整数数列140
  第六节分组数列141
  模块自测143
  参考答案及名师视频解析144
  模块三判断推理
  第一章图形推理146
  第一节数量规律146
  第二节位置规律152
  第三节样式规律154
  第四节空间重构159
  第五节规律分类163
  第二章定义判断165
  第一节单定义判断165
  第二节多定义判断170
  第三章类比推理173
  第一节语法语义关系174
  第二节集合关系176
  第三节对应关系179
  第四章逻辑判断183
  第一节演绎推理型183
  第二节加强削弱型192
  第三节逻辑运算型199
  第四节前提假设型204
  第五节解释评价型207
  第六节归纳推理型208
  模块自测213
  参考答案及名师视频解析219
  模块四资料分析
  第一章直接查找型221
  第一节简单查找221
  第二节简单计算223
  第三节读数比较225
  第二章计算型228
  第一节增长率相关计算228
  第二节比重相关计算238
  第三节平均数相关计算242
  第四节其他计算245
  第三章大小比较251
  第一节增长率相关比较251
  第二节比重比较258
  第三节平均数比较259
  第四节其他比较260
  第四章综合分析264
  第一节文字材料264
  第二节图形材料268
  第三节表格材料273
  第四节综合材料276
  模块自测282
  参考答案及名师视频解析285
  模块五常识判断
  第一章政治287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87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92
  第三节中共党史299
  第四节时政热点302
  第二章法律309
  第一节法理学309
  第二节新法解读314
  第三节旧法修订315
  第三章经济321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321
  第二节金融生活325
  第四章历史、文化330
  第一节中国文化330
  第二节中国历史341
  第三节世界文化346
  第四节世界历史349
  第五章地理国情350
  第一节中国国情350
  第二节地理学355
  第六章科技363
  第一节中国科技成就363
  第二节科技与生活368
  第三节高新科技简介376
  模块自测378
  参考答案及名师视频解析380
  一、2014年安徽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
  目录2014年安徽《行测》大纲标题安徽省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制定目的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迎考,特根据《安徽省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制定本大纲。解读本部分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准备本年度安徽省省考的基本方向,大纲总的来说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每年变化不大,但可能会和实际考试有细节上的不同。笔试内容及
  作答要求安徽省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一)作答要求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选择的选项,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解读2014年大纲再次重申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客观性试题,仍将延续单选题型。
  在作答要求中,2014年大纲强调钢笔或签字笔的字迹为黑色,报考者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时,一定要用黑色笔,在指定位置填涂数字和选项时用2B铅笔。测试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解读2014年大纲与2013年大纲相比,无明显变化。这对考生来说,复习备考的内容可和往年保持一致。对参加过往年安徽省省考的考生来说,并不需要对复习内容做多大变动。而对于首次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也可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大纲的要求,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言语理解与
  表达测查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言语理解与
  表达题型介绍: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考生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题1:在古代,每遇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如今,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但传统工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而提升,继续服务于大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与现代科技联姻是传统工艺发展的有效途径
  B. 任何时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社会生产力
  C. 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传统手工艺产生的深远影响
  D. 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制约着生产的传统工艺难题
  答案:A。从文中最后一句中,“传统工艺”借助“现代科技”得到“提升”,可以看出,与现代科技联姻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发展。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例题2: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能言善辩讷口少言实现B. 绘声绘色不露声色完成
  C. 口若悬河片言只语创造D. 侃侃而谈缄口不言获取
  答案:C。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解读历年安徽省省考中语句表达与阅读理解两个题型考查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逻辑填空”对考生的考查更为全面。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材料,尤其是社科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对词语、句子、段落的运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2014年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大纲依旧列举了三个题型,分别是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而在题型介绍中给出了“阅读理解”与“逻辑填空”的例题。之前的大纲中多给出的例题是“阅读理解”与“语句表达”,而语句表达在近几年的安徽省省考中考查的力度在减小,但依然不能忽视。数量关系测查内容: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题型介绍: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4816()
  A. 16B. 24C. 32D. 36数量关系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 8B. 10C. 12D. 15
  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解读2014安徽省省考大纲内容在数量关系这一模块上变化不大,但2013年、2014年安徽省均参加了上半年公务员联考,没有考查数字推理的题型。
  数量关系部分的备考不同于其他部分,要早做准备。行测历年真题也应仍然是复习重点,还有就是切忌搞题海战术,要注意方法的应用和类似题目的总结。只有做到及时总结才能逐步完善和提高,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判断推理测查内容: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介绍: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B。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 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 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 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 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答案:C。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判断推理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螺帽
  A. 水杯:暖瓶B. 线:纽扣
  C. 插座:插头D. 筷:碗
  答案:C。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 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 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 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解读(1)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主要考查考生的形象推理能力。安徽省省考中有一种类似国考图形推理中的分类题,即题干只给四个图形,让考生从中选出与众不同的一个。考生在备考时要针对常考题型、常见考点及规律重点把握,加强练习并且采取一定的题海战术。
  (2)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能够迅速把握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安徽省历年考试中,定义判断的考查方式比较固定,都是以单定义判断的形式出现,2014年考查的重点仍然没有变化。考生要学会迅速搜索关键词,适当运用排除法,并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考查考生对词语关系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安徽省历年行测真题中,类比推理的考查方式涉及两词型、三词型和对当型。考生需要熟知反复出现的二元关系,掌握词项间的各种关系,练习富有条理的思维方向,懂得纵横比较,找出题干与选项之间的最高相似度,并结合简单的背景知识进行解答。
  (4)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部分的考查内容仍然以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并重,需要考生对题干文字资料进行恰当的理解、演绎或归纳,以此来测查报考者的分析推理能力。要准确快速解答日常推理题目,运用技巧解决形式推理题目。考生不仅要对题干论证结构进行分析,还要准确辨别不同选项的削弱或加强程度。资料分析测查内容: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资料分析题型介绍: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及增长速度(%)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增长
  速度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增长
  速度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增长
  速度占国内生产
  总值比重增长
  速度第一产业产值4.73.65.04.46.63.310.24.3第二产业产值50.613.450.414.543.815.246.812.2第三产业产值44.710.744.610.149.611.443.09.5
  三大经济圈中,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几个?
  A. 0B. 1C. 2D. 3
  答案:B。通过比较表格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珠三角,故正确答案为B。解读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快速提取资料中的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关系的能力和采用正确方法快速解题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是表格型、图形型和文字型三类。
  资料分析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基本概念、计算技巧的熟练掌握,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即从题目中搜索题干的关键词。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一些有效的估算方法,如插值法、整除法等。常识判断测查内容: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和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题型介绍:
  例题: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明镜高悬——贡院B. 万世师表——关帝庙
  C. 还我河山——武侯祠D. 正大光明——乾清宫
  答案:D。关于匾额的具体内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只有D选项中的匾额与建筑物能够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解读2014年常识判断大纲中提到的内容与2013年相比无明显变化。2015年的常识判断仍将延续2014年的形式。
  因此,常识判断部分的备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准备:
  ①了解国情、社情,多看时事。针对2015年安徽省省考,多关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会”等相关信息。
  ②深入理解教材,争取能达到灵活运用相关原理、知识的目的。
  ③注重人文知识的积累。
  二、安徽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考情分析
  安徽省《行测》历年题型题量表
  年份题量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总计年0年0年0
  从题量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自2009年后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及题量趋于稳定,波动不大。但2013年安徽省第一次参加了上半年公务员联考,题量减少到110题,这种变化对考生备考和应试的影响是很大的。
  首先,题目总量大幅缩减,但答题时间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120分钟,考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解题。在年的历年考试中,总题量都超过了130题,甚至达到140题,这导致考生平均每题的答题时间仅50余秒,还不包括涂卡时间。这样在备考过程中,部分考生会放弃某一模块的复习,考试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也放弃某一模块题目的做答。而随着题目总量的下降,平均每题解答时间超过了1分钟,多数考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因此,考生应当全面复习,齐头并进,以期得到好的成绩。
  其次,降低了常识判断和判断推理的比重,这就可能促使考生复习的重心有所偏移。自2013年起常识部分不但降低了考查力度,而且关于安徽省情的考查也极大减少。此外逻辑题目中的图形推理由10题减至5题,逻辑判断由15题减至10题。
  再次,个别模块内部的题型、题量出现了微调。在安徽省自主命题的考试中,数字推理一直是必考题型,占到数量模块总题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随着加入联考,这一考点便极少出现了;再如逻辑判断中的直言命题、翻译推理等考点,在联考之后也发生变化。直接考查逻辑基础知识的题目减少,而是把其融入到其他题目当中进行考查,比如说在归纳推理、论证题等;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篇章阅读近年已极少出现,这使得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阅读量大为减少,从总体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
  总之,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模式、题量、各模块之间的配比已趋于稳定,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在出题思路上,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历年考试真题对于考生备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登录砖题库,免费获取更多练习。题目搜索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逻辑填空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历年考情及题型综述
  年安徽省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题量汇总题型考点题量年份年年年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441663意图判断题2105410态度理解题120100标题填入题001001细节理解题235222词句理解题、代词指代题773400逻辑填空实词辨析题101445成语辨析题100112实词和成语混合辨析题000153语句表达语句衔接题100011下文推断题000011语句排序题101112篇章阅读小计885000病句、歧义句小计1208000总题量根据上述考情表可以看出,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命题特点呈现变化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考查题型较为广泛,题型题量分布变化较大
  安徽省考考查题型较多,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篇章阅读、病句歧义句等其他题型都有所考查。其中篇章阅读、病句歧义句是安徽往年命题的特色。
  2.2011年省考后之后题型趋向稳定
  2012年开始,安徽省考以国考、联考为风向标,不再考查篇章阅读、病句歧义句,题型主要分布在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这三大题型中。
  3.重点题型考查较为固定,题量略有变化,每年必考
  根据对历年省考题型和题量的特点的分析,预计2015年的安徽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题型仍然是阅读理解、语句表达、逻辑填空。其中逻辑填空部分约为10—15道题,以实词和实词、成语混合题为主;阅读理解部分约为10—15道题,仍将重点考查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语句表达部分约为3题,分别为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下文推断题。
  第一章逻辑填空
  第一章逻辑填空
  题型释义
  从历年安徽省考真题来看,逻辑填空题的出题方式一般是设置一段15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从中抽取1—3个词语依次排列作为正确选项,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入画横线处,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得体。抽取出来的词语主要涉及实词、虚词和成语。因此,逻辑填空可分为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和虚词辨析三种题型。在具体考查形式上,既有单纯的实词、成语或是虚词的考查,也有实词、成语、虚词中的两者或是三者的混合考查。其中成语辨析、实词辨析以及成语和实词的混合是历年安徽省省考逻辑填空的考查重点。
  年安徽省逻辑填空题量统计年份考点年年年实词辨析101445成语辨析100112实词和成语辨析000153总题量根据上述表格分析可知,2015年安徽省省考逻辑填空的题量很可能为10道题,但难度很有可能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多词选择,选2—3个词的题目越来越多,相应而言,材料的阅读量加大,致使做题时间紧张;第二,成语所占的比例趋于稳定,以2—3个空单纯考查成语的题目有增无减,成语和实词的混合考查成为常态;第三,语境的提示信息越来越不易把握,考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辨明语境中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第四,选项的干扰性加强,备选词语的差异性更难把握,甚至会出现比较生僻的成语,这些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逻辑填空简单地说,主要考两点:一是考基础,二是考使用。“基础”是基于考生平时的词汇积累;“使用”则是从功能角度出发,重点在于具体语境下的规范表达。因此考生在备考逻辑填空的过程中,要放弃“走捷径”的心态,踏踏实实地从真题入手,对选项给定的词汇进行词语含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表达风格、词性功能等方面的全面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从而培养自己对规范表达的“正确语感”。
  学习要求
  ?能够勤于积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词汇“聚宝盆”。
  ?能够准确把握考试中出现的高频成语、高频实词的涵义,并熟练掌握其适用范围。
  ?能够提高逻辑填空题的做题准确度,大大减少“蒙”选项的几率,实现即使“蒙”,也能提高 “蒙”对概率的目标。
  第一节实词辨析
  实词指具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实词辨析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实词辨析的考查形式可能是单纯考查实词,也可能是实词与成语、实词与虚词混搭考查。从近年来安徽省实词辨析试题来看,实词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三空题目数量增加;
  第二,更加重视对语境分析以及语境和选项中实词匹配的考查;
  第三,考查的实词多是常用词和常误用词。
  其实,遵循科学的答题思路,将有助于实词辨析的作答。作答实词辨析的常见思路是:
  第一步,分析语境,看语境中的空格处需要填入一个什么特征的词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看选项中给定的四个词语哪一个符合语境所需特征。
  实词辨析解题思路框架图那么,怎样判断画横线部分需要填入的词语所具备的特征呢?这需要对整个文段进行分析,从语境中找到提示信息或照应点。又如何判断选项给定的词语哪一个更符合语境所需特征呢?这需要对给定的四个词语进行辨析。我们将从词语辨析和语境分析两个方面讲解实词辨析的解题技巧。
  ◎考点1词语辨析法
  实词词语辨析可以从词语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对实词理性意义的辨析分为词义轻重、词义侧重两个考点;对实词色彩意义的辨析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两个考点;对实词语法意义的辨析分为对象搭配和词性功能两个考点。当然,从历年真题来看,一道实词辨析题很少会单纯针对某一考点进行考查,而是会综合多个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个考点的解题技巧。
  (一)理性意义辨析
  所谓词语的理性意义,是指词语的概念意义,即反映人们对所称谓的事物的理性认识那部分内容。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可以从词义的范围、程度和侧重点三个方面入手。
  1.词义轻重
  词义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程度深、性质重和程度浅、性质轻的差别。在题目的表述中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可以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这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比如:“批评、批判”这两个词语均表达了一定的否定意味,比较差异可知其中“批评”表达的语义较轻,说话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听话人改正其不足或缺点;而“批判”表达的语义则较重,表示所犯错误非常严重。
  词义轻重辨析并不是安徽省考重要的考点,出现的几率较小,通常分布在某道题目的某个空格,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常考的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
  哀求&恳求&请求;渴望&期望&希望;阻止&阻拦&阻碍;悲悯&怜悯&同情;拷问&质问&质疑;错误&偏颇;禁锢&束缚;妨害&妨碍;剖析&分析。
  辨析时需要抓住这些词的轻重意义,选择语义程度上最符合语境的词语。
  【考点示例1】 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如明星的脸上也会有。(缺陷/缺点/瑕疵)
  缺陷&缺点&瑕疵
  【分析】 “缺陷”强调不完整,语义最重;“缺点”强调不完善,语义次之;“瑕疵”强调不完美,语义最轻。说“女明星的脸有缺陷”就太过分了,“缺点”也较重,“瑕疵”最为匹配。
  【考点示例2】 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无视/轻视/忽视)
  无视&漠视&轻视&忽视
  【分析】 并列复句中两个分句在相同句法成分上的词语形成照应,根据后面的分句中的“漠视”可知,“轻视”和语境最为匹配。“无视”语义程度相对最重,“忽视”语义较轻,非主观意识行为。
  【经典真题1】 (安徽2013)国际市场疲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外汇资产缩水风险、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中国需要考量应对,谋定而后动。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货币和财政的、战略和战术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国对策”。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困境郑重迫在眉睫B. 考验审慎刻不容缓
  C. 局面仔细急如星火D. 局势认真十万火急
  【解析】 B。文段主要讲的是国际市场疲软给中国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是对此种情况的客观描述。A项的“困境”“郑重”含有主观色彩,应排除。第二空中,“审慎”意为谨慎、慎重,比“仔细”“认真”语义更重,用于此处更恰当,故排除C、D项。再验证B项的第三空,“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用于此处符合语境。故选B。
  2.词义侧重
  有些近义词因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表达的角度或意义方向会有些差异,辨析近义词还可以从词义侧重点入手进行仔细分析。词义的侧重点辨析是安徽省考一个重要的考点。一般情况下需要从侧重点辨析的两个词语具有相同的字,辨析这两个词语考生可以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述,然后比较每个汉字的基本含义,从而判断二者之间的强调重点何在。
  【考点示例1】 唐朝中期以来,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续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为唐帝国后叶的。(主题/主调/主线/主流)
  【分析】 “主题”强调主要内容,可以指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个方面;“主调”特指主要观点;“主线”特指作品内容的主要线索;“主流”侧重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与语境中的“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匹配的是“主题”。
  【考点示例2】 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神情自若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喧嚣/喧闹/喧腾/喧哗)
  【分析】 四个词语都有声音杂乱的意思,“喧嚣”强调不清静;“喧闹”侧重吵闹;“喧腾”侧重沸腾,语义较重;“喧哗”侧重声音大。后三者都侧重主观上使杂乱吵闹,而“喧嚣”强调客观上的声音杂乱,与语境中的“车水马龙”更为匹配。
  【经典真题2】 (联考2013下)个性化车站有的以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礼器、祥瑞图案为,用红黑相间的艺术壁画展示古国遗韵;有的则用瓷板山水画、菩提树雕塑墙和艺术山水出“宁静致远”的意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原形创造B. 原型营造
  C. 原型创造D. 原形营造
  【解析】 B。第一空,根据文段语境“个性化车站有的以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礼器、祥瑞图案为,用红黑相间的艺术壁画展示古国遗韵”可知,个性化的车站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图案的原始类型设计出来的。“原形”指本来的状态,“原型”指原始的类型或形体构型,可见此处“原型”更符合文段的语意,排除A、D两项;第二空,“创造”侧重强调使一个没有的事物产生或出现,与“意境”搭配不当;“营造意境”为常用搭配。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经典真题3】 (安徽2013)“口感好”“有营养”“无污染”……随着这些理念的,有机产品迅速增长。然而,一些问题也开始:有的生产或销售企业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有的企业甚至以普通产品有机产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行突现替换B. 推进凸现代替
  C. 推动突显冒充D. 推广凸显假冒
  【解析】 D。先看第一个空,“推广”指扩大应用或施行的范围,推衍扩大;而“推动”多指使劲地推向前或摇动推进或使工作展开,“推进”形容事物的运动状态,“推行”指推广施行或推动物体向前,这三个词均是修饰具体事物的,只有“推广”更适合修饰“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突显”指突出地显示,“突现”指突然出现,“凸现”指突出地显现;而“凸显”指清楚地显露,更适合引出后文的具体阐述。因此本题答案选D。
  【经典真题4】 (安徽2011)优良的出版文化可以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而一味以经济回报为的娱乐化出版,不仅危害读者的心灵,从长远看,的是全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出版业自身也难逃厄运。
  依次填入句中画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 构筑导向戕害B? 建筑指导侵害
  C? 营筑指标妨害D? 创造趋向祸害
  【解析】 A。从句意来看,第一个空指时代精神的建设,可以与之搭配的只有“构筑”一词,“建筑”“营筑”和“创造”明显错误,故直接排除B、C、D三项。
  【技巧点拨】 区分词义侧重的不同主要是区分近义词汇中语素的不同。例如“兴盛、兴起”这两个词汇中存在同样的语素“兴”,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因此,考生应重点观察另外两个不同的汉字“盛、起”,即为两个词汇的差异所在。在做题过程中,强调重点可以与搭配范围结合使用。
  (二)色彩意义辨析
  词语除了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语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词语色彩意义的辨析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是考试重点涉及的考点,这里着重讲述。
  1.感情色彩
  词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褒义词是指词义中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如英俊、佳丽、夸奖。贬义词指词义中带有批评、否定感情的词,如丑陋、流氓、谩骂。中性词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有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不是非常明显,但确实带着某种感情倾向性,因此从感情倾向性角度也可以将词语分为积极(如成果、经验)、消极(如后果、教训)、中性(如结果)三类。辨析近义词要把握它们的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从而明确其差异,选择和语境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最为匹配的词语。
  【考点示例1】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篡改/窜改)
  【分析】 根据“妄图”可知应该选择一个消极倾向的词语,“篡改”更为匹配。
  【考点示例2】 美元贬值可以有效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打击其他国家对美出口能力。而促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就是推高市场的原油价格,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美元下跌。(带动/遏制/阻止/导致)
  【分析】 根据语境“美元贬值可以有效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可知,作者对“美元贬值”持肯定的观点,因此选择“带动”。
  【经典真题1】 (安徽2013)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出现的情感价值取向实属正常现象,我们充分尊重个人的情感选择。但是,过度情感的极端自由、极端物欲,其实会给个人的幸福带来许多内伤。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琳琅满目渲染B. 林林总总鼓吹
  C. 标新立异强调D. 纷繁芜杂追逐
  【解析】 B。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词语感情色彩辨析的填空题。从第二空入手,根据“过度”“内伤”等词语可知应填入消极色彩的词语,只有“鼓吹”的感情色彩为消极,因此本题选B。
  【经典真题2】 (安徽2013)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少人已习惯于浅阅读,这虽在所难免,其也是明显的。浅阅读虽能够收获一些印象式的谈资,但之中透露出的是浮躁心气,很难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代价走马观花转换B. 影响浅尝辄止汲取
  C. 弊端浮光掠影沉淀D. 局限言谈举止锤炼
  【解析】 C。本题第一空要填一个不好的倾向的词,排除“影响”这个中性词,据此排除B,“代价”很明显不适合这里,代价是付出比得到的多,这里没有付出什么,排除A, 第二空“阅读”体现不出言谈举止,排除D 。答案为C。
  2.语体色彩
  词语的语体色彩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具有庄重、严谨的风格,一般用于议论文、说明文中;口语则带有轻松、活泼、亲切的风格,常用于记叙文、散文或杂文中。比如:“调解、斡旋”这两个词汇中,调解可以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矛盾的疏导;而“斡旋”一词则为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不能随意混用。
  语体色彩辨析并不是重要考点,考生只要了解这种辨析角度即可。
  【考点示例1】 昨晚跟老爸在电话里(商讨/商议/商量/商榷)星期天回(故乡/家乡/老家)给老妈庆祝的事。(诞辰/生日)
  【分析】 根据“老爸”“老妈”可知,应该选择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第一空选择“商量”,第二空选择“老家”,第三空选择“生日”。
  【考点示例2】 自张爱玲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告别人世至今,张爱玲研究已经蔚为大观,海峡两岸三地出版的张爱玲传记、张爱玲研究专著和张爱玲评论汇编接连不断。(悄然/悄悄)
  【分析】 “悄然”用于书面语,“悄悄”用于口语,语境中“张爱玲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告别人世”是书面语表达方式,用“悄悄”显然不合适,选择“悄然”。
  【经典真题3】 (联考2012上)“徒法不足以自行”。在目前公车管理还不甚规范的大环境下,单一的公车尾号限行政策值得。真要实行的话,要其负面作用。至少,要拿出措施防止公车因此而增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商讨警惕居安思危B. 商量防备有备无患
  C. 商议提防临阵磨枪D. 商榷谨防未雨绸缪
  【解析】 D。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词语语体色彩辨析的填空题。整个语境的语体色彩是书面语,因此第一空可以排除口语化的“商量”。第二空要填入搭配“负面作用”的动词,“警惕”一般用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语义过重。第三空考查成语辨析,“临阵磨枪”强调准备不充分,“未雨绸缪”强调提前做好准备,根据语境“拿出措施防止公车因此而增加”可知,应选择“未雨绸缪”。故选D。
  【经典真题4】 (联考2011下)杭州勇敢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引发了无数人的钦佩与感动。这种钦佩与感动,其实是当代人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的,是对真善美、对人性的美丽与高贵的一种,是对社会更美好、更人性的一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渴望追求希冀B. 追求渴望希冀
  C. 希冀追求渴望D. 希冀渴望追求
  【解析】 A。“渴望”指迫切地希望,“追求”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希冀”指希望得到。其中,“渴望”和“希冀”都表达希望之意,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程度更深一些,而后者常见于书面语。第三空,与“更美好”“更人性”这些较为抽象的词语搭配,用书面语“希冀”最为恰当;第一空,“相互关爱”“尊重生命”只能由心而生,用“渴望”最能展现人们内心的这种期待;第二空,人们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追求”真善美和人性的美丽与高贵等。故本题选A。
  【技巧点拨】 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句中所使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来确定整个句子的表达特点,按照表达风格一致的原则填入适合于该题目的词语。此外,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文段的特点运用语感来寻找带有一定表达风格的特殊词汇,这种间接流露出来的风格特点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快速判断。
  (三)语法意义辨析
  实词除了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还有语法意义。所谓语法意义是指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联考对实词语法意义辨析的考查主要包括词性功能辨析和词语的惯常搭配两个方面。
  1.词性功能
  实词辨析考查较多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多作宾语和主语;动词多作谓语;形容词多作定语和谓语。考生可根据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句法成分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词性。对词语从词性角度辨析的考查通常并不多见,只需要考生掌握从词性角度来辨析近义实词的基本意识即可。如“品位”和“品味”,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希望”和“愿望”,前者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后者只能做名词。
  【考点示例】 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阻碍/障碍)
  【分析】 “阻碍”既有名词性质,又有动词性质,做名词通常强调主观上带来的阻力。“障碍”通常做名词使用,强调客观上的阻拦发展。语境“成本过高”是客观上的,而且要填入一个名词,选择“障碍”。
  【经典真题1】 (联考2013上)及时纠偏,纠错,不仅体现一个社会的集体智慧,也是一个国家理性力量的表现。就像当初如能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今天解决人口超负荷的难度就会低得多。因此,从及时纠错的现代理性角度看,适度容忍不同声音是相当必要的,多元价值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达到某种,以免在一个方向上走得太远而使纠错成本过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尽早制衡B. 彻底均衡
  C. 公开均势D. 坦诚和谐
  【解析】 A。由题意可知,“及时纠偏,纠错”为完全并列关系,因此第一空应填入与“及时”意思相近且词性相同的词汇,只有“尽早”最符合要求,“彻底”“公开”“坦诚”都没有时间紧迫的含义。对于第二空,多元价值强调的是各方之间的制衡。因此本题选A。
  【经典真题2】 (联考2009上)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就少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庞大胆量B. 可观轻松
  C. 有限勇气D. 莫测勇敢
  【解析】 C。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愁苦”与“欢乐”是一对反义词,所以“畏惧”与第二空的词语也应为一对反义词,据此可排除B项。再看第一空,根据句意,愁苦与欢乐此消彼长,那么就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故C项恰当。
  2.习惯搭配
  词语的习惯搭配辨析是指通过词语的惯常搭配或修饰的对象来辨析两个近义实词的不同。比如:“期望、希望”这两个词,虽然都表达一种好的意愿,但是搭配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其中“希望”一词使用范围比较宽泛,而“期望”一词则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仅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期许和愿望。
  习惯搭配需要考生对词语的惯常用法有所积累,掌握从搭配角度辨析近义词的方法。首先要分析语境,看要填入的词语需要与哪个词语搭配,再辨析选项,看哪个词在习惯搭配上符合语境要求。比如:
  “抚养”通常用于长辈对晚辈;“扶养”通常用于同辈之间;“赡养”通常用于晚辈对长辈。
  “承载”通常用于抽象的事物;“装载”通常用于具体的事物。
  “灌注”通常用于和水有关的事物,如心血;“贯注”通常用于精神。
  “爆发”通常用于火山、革命;“暴发”通常用于山洪、泥石流等,或暴发户。
  “领略”通常搭配风光;“领悟”通常搭配道理;“领会”通常搭配精神、旨意。
  实词的用法辨析不仅考查惯常搭配对象的不同,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一是主被动的不同。如“授权”和“受权”,前者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后者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如“突破”和“创新”,技术本身可以“突破”,但“创新”是由人发出。
  二是主客观的不同。如“限制”和“干扰”,前者强调客观存在的,后者强调主观引发的。
  三是肯否定的不同。如“捉摸”和“琢磨”,前者通常用于否定的语境,后者常用于肯定的语境。
  【考点示例1】 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成为购买欲的引擎。其实,拥有再多,也永远渴望货架上的下一个。(触动/触及/触发/触碰)
  【分析】 “触发”强调激发,根据惯常搭配“激发欲望”这里应选择“触发”。“触动”强调打动,一般说“触动心灵”。“触及”强调涉及、到达,一般说“触及灵魂”。“触碰”表示触摸到某东西或者开始学习某东西,比如说“触碰底线”。
  【考点示例2】 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口素质。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雄厚,谁就占据先机,谁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积聚/积累/积淀)
  【分析】 “积累”常与金钱、知识、经验、工作搭配。“积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侧重聚集起来,可以与“人力资本”搭配。
  【考点示例3】 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艺术,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的事实。(质疑/置疑)
  【分析】 “置疑”通常用于否定。根据“无可”,这里选择“置疑”。
  【考点示例4】 有些运动员在大赛前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比赛时表现失常。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种难以的怪现象。(琢磨/捉摸)
  【分析】 “捉摸”通常用于否定。根据“难以”,这里选择“捉摸”。
  【经典真题3】 (安徽2013)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将要被海水淹没地区的人口,特别是长江下游河段,或者建造大坝保护地处低洼地区的沿海城市,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花费。中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最坏结果的发生,这在未来20年里更加重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转移阻止B. 控制避免
  C. 延缓减少D. 安置改变
  【解析】 A。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习惯搭配的实词辨析题。第一空,“被海水淹没地区的人口”应该被“转移”或是“安置”,“控制”和“延缓”与“人口”搭配不当,故首先排除B、C两项。第二空,能与“最坏结果的发生”搭配的应该是“阻止”,“结果的发生”不能被“改变”,即“改变”+名词、“阻止”+动词,排除D项。本题答案为A。
  【经典真题4】 (安徽2012)对文艺精品的判断,时间验证较之空间效应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当下某些人的创作是: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的实惠,难耐寂寞,对空间效应的追求远大于对时间验证的关注,因而作品中从生活到艺术都“将来时态”和“未来意识”。
  A? 现象需要B? 事实欠缺
  C? 趋势寻求D? 倾向缺乏
  【解析】 D。由“对空间效应的追求远大于对时间验证的关注”可知,第二空应填“欠缺”或“缺乏”,排除A、C。根据动宾搭配语义相容原则,“意识”不能和“欠缺”搭配,只能和“缺乏”搭配,所以本题选D。
  【经典真题5】 (安徽2012)太空经济是指太空探索和开发活动创作的产品、服务等,通信、金融、医疗、国防等领域,以及新兴的太空旅游等服务。太空经济与科技,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性,太空活动的各项技术往往都具备向其他行业转化的潜能。
  A? 包括对比B? 跨域一致
  C? 涵盖关联D? 涉及互补
  【解析】 C。第一空考的是动宾搭配,选项中能与“领域”搭配的只有“涵盖”和“涉及”,排除A、B。“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或作用)”的关系,而不是“互相补充”的关系,所以选C。
  【经典真题6】 (安徽2012)网络尤其是微博等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信息省去了求证环节就被发布了出去,为流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也可以为传播权威信息所用,公开透明的传播渠道本身也有功能,也可以大大缩减流言的生命期。
  A? 直接自净B? 随意反省
  C? 广泛修正D? 轻松过滤
  【解析】 A。根据前文“省去了求证环节”可知,第一空应该选“直接”或“随意”,排除C、D。“反省”意思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公开透明的传播渠道”只是通过发布真实信息,消除流言,类似于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污染物毒性的物理、化学过程,所以第二空应该选“自净”。
  【技巧点拨】 掌握词语的搭配范围是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多多积累的,一方面要将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熟练掌握,例如“民生凋敝、人才凋零”等。另一方面也要对常见词汇的使用功能加以梳理,区分掌握,例如“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
  ◎考点2语境分析法
  语境分析就是分析横线所在的语句和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个横线上所填入的词语应该具有什么特征。要把握所填词语的特征,就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寻找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也就是与横线上所填词语形成照应的词语或句子。在一段材料中,句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关系,一种是语义关系。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通过语境中出现的关联词来把握,如果没有出现关联词,那么就通过横线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
  (一)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关联词语表示,常考的逻辑关系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并且确定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是形成正向照应还是反向照应,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需要具备的特征。
  1.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但A,而且B;A甚至B;A更B。
  递进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且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语义要重一些。即A和B的语义一致,感情倾向一致,B比A语义略重。A和B形成正向照应。
  【考点示例】 《功夫熊猫》的热映说明“中国元素”已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它甚至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点缀/卖点)
  【分析】 横线之后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甚至”,“甚至”之后的语义要比之前的略重些。后面是“灵感来源”,表示“中国元素”很重要,前面要保证语义较轻,选择“点缀”。
  【经典真题1】 (联考2013上)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与空间,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主导长久B. 干预直接
  C. 破坏长期D. 影响有效
  【解析】 A。第一空前的关联词“甚至”表递进关系,可见填入横线的词应比前文的“参与”程度更深一层。B项“干预”意为参与别人的事,与“参与”程度相近,无法构成递进关系,故排除。C项“破坏”语义与文段不符。D项“影响”也与“参与”程度相似。只有A项的“主导”可以与其形成递进关系,“参与”意为以第二或第三方的身份加入某件事,而“主导”意为统领全局。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经典真题2】 (安徽2013)从社会学的眼光看,重复博弈的结果之一可能是博弈双方由陌生人变为熟人,甚至成为,并发展出超越当下经济互动关系之外的其他社会关系。假如当前的经济互动关系只不过是发生在双方之间的多种社会交往之中的一种,其他社会交往就可能当事人在当下博弈中的策略选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伙伴加快B. 搭档操纵
  C. 朋友影响D. 同僚改变
  【解析】 C。由题干中第二空前面的“甚至”二字可以判定这里应填入一个比“熟人”程度更深的词语。而A、B两项中的“伙伴”和“搭档”词义相近,故可先排除。“同僚”泛指在机关任职的同事,用在此处显然不合适,排除D项。故本题选C。
  【技巧点拨】 依据语段逻辑关系的递进关系,可以判定所选词语的语义轻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可以对应选出正确的词语。
  2.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A,但是B;A,而B;A,然而B;A,实际上B。
  即A和B的语义相反,感情倾向相反。A和B形成反向照应。
  【考点示例】 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轻松/紧张)
  【分析】 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连接的两个分句在语义及感情倾向上是相反的,前一个分句说“压力”,那么后面分句应该强调的是“压力”的反面,选择“轻松”。
  【经典真题3】 (联考2011上)知识,不是静止的,知识人总是与他的时代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看似的书斋生活的背后,精神世界的丰富图景却使任何“一言以蔽之”的企图成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淡空谈B. 雷同徒劳
  C. 普通泡影D. 相同可能
  【解析】 B。根据“一言以蔽之”可知,前面的内容必然是有着某种相同或相似之处的,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雷同”和“相同”不易分辨,从第二空入手分析。根据转折词“却”可知,“一言以蔽之”应该是不可能的,故应选择“徒劳”。综上,本题选B。
  3.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A,所以B;A,因此B;B,由于/因为A。
  因果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在语义上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即A和B的感情倾向一致,A和B具有因果逻辑关系。
  【考点示例】 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规模化/产业化)
  【分析】 “因而”表示因果关系,前文是原因,后文是结果,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成本过高,那么降低成本才能使可再生能源更大幅度地发展,因此选择“规模化”。“规模化”强调发展的程度,“产业化”强调发展的方式。
  【经典真题4】 (联考2013上)负面新闻并不是永远都制造,从商业角度看,负面宣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销售,尤其在公司和产品不知名的情况下。曾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某些书籍的作者让读者感觉,书被评为劣作却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它们的销量增加了45%。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伤害促进亲切B. 损失带动熟悉
  C. 悲剧刺激陌生D. 难题提高冷淡
  【解析】 C。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本题的关键在第三空,“作者让读者感觉”与之对应的后果是“书被评为劣作”,可见A项“亲切”和B项“熟悉”无法与后文对应,可排除。另外,前文语境中还提到了“不知名的情况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只有C项的“陌生”。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经典真题5】 (联考2013上)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完全有可能是的。知道这一点,养成产生想法时保留判断的习惯就非常重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由证据错误B. 主观定律歪曲
  C. 特别学说荒谬D. 独立理论虚假
  【解析】 A。文段是围绕“想法或假说”进行阐述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构成因果关系,第三句则是强调“判断的习惯”的重要性。看第一个空还不能直接排除选项,可先从第二个空入手。观察四个选项,“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学说”是指学术上自成系统的主张、理论;“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而第一句讲的是“想法或假说”的来源与用途,即“想法或假说”源于人的思想,寻找或构造能揭示事实真相的证据。因此,只有A项符合逻辑。
  4.并列关系
  正向并列关联词:A和B;A与B;是A,是B。
  反向并列关联词:不是A,而是B;并非A,而是B;A,并不B;有的A,有的B。
  另外还有顿号、逗号和分号表示并列关系:顿号和逗号一般表示正向并列,有时也表示列举(表示列举时不需要前后内容语义相近);分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表示正向并列还是反向并列。
  正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内容语义相近,感情倾向一致,前后形成正向照应。
  反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语义相反,即在某一个语义点上形成反向照应。
  【考点示例1】 在金属的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摸索。(轻而易举/一蹴而就)
  【分析】 反向并列关联词“不是……而是……”连接的前后分句语义相反,即在某一个语义点上形成反向照应。“而是”后面强调时间长,那么横线上要填的词语应该强调时间短,选择“一蹴而就”,表示一下子就完成了。
  【考点示例2】 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与羞愤。(尴尬/误解)
  【分析】 正向并列关联词“与”连接的前后内容语义相近,感情倾向一致。“与”后面是“羞愤”,强调羞愧愤怒,是一种自身的心理活动,要填入的词语应该也属于自身心理活动,选择“尴尬”。“误解”强调对他人的一种心理行为。
  【经典真题6】 (联考2009下)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而是一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淡漠豁达B. 无为境界
  C. 退却智慧D. 无奈自信
  【解析】 C。文段讲述的是要有选择地放弃,这是智慧的表现,“不是……而是”是表示相反相对的并列关系关联词。放弃不是退却,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在第一空中填入“退却”也可与前边的“开拓进取”相呼应,因此C项正确。
  (二)语义关系
  如果语境中没有出现关联词,或者要填入词语的特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判定,那么可以通过横线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由此来寻找提示信息,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通常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几种语义关系。
  1.解释说明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分句的末尾,后面有冒号或者逗号,或者有表示原因的词语“因为”“由于”,表示举例的词语“比如”“例如”等,后面的分句就是对这个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的解释说明。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把握这个解释说明的句子的意思。
  【考点示例】 如果两个朋友已相识多年,他们之间的情感必然非常:有时亲密无间,有时形同陌路。潮起潮落,甘甜苦涩。我们如何平静地对待这些起起落落,直接影响到友谊的进展。(多样/复杂)
  【分析】 横线后面的冒号表示解释说明,后面的句子是对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的解释说明,“有时亲密无间,有时形同陌路”,表示变化多端,捉摸不定,不易把握,因此选择“复杂”。“多样”强调多种情况同时存在。
  【经典真题1】 (联考2013下)在诸多自然现象中,火可能是曾让人最的事物。古人曾认为,火是诸神的,是元素之一,或是物种本身蕴藏的燃素释放的过程。直到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人类才认识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害怕创造B. 惊奇安排
  C. 迷惑恩赐D. 崇拜荣誉
  【解析】 C。本题关键在第一空,后文“古人曾认为……直到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人类才认识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其实是对文段首句的解释说明,强调的是人们曾经弄不清楚火到底是什么,说明火曾让人感觉到很迷惑不解。C选项的“迷惑”最符合文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经典真题2】 (安徽2013)在美国,失业保险金的主要是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税,只有少数几个州会向职工征收失业保险税。税率根据雇主裁员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雇员人数的多少而上下浮动,解雇率越高,税率越高,这种计算方式可以有效雇主的解雇行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构成避免B. 类型减少
  C. 来源抑制D. 保障降低
  【解析】 C。本题切入点为第一空,“只有少数几个州会向职工征收失业保险税”是对于前面第一空所填内容的解释说明,所以第一空应填“来源”。本题应选C。
  2.归纳总结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句子的末尾,后面是句号,或者横线所在的句子由代词“这”或表示对前文肯定的词语“正如”“正是”引导,起总结前文的作用,或者横线所在的句子是围绕前文提出的话题进一步展开论述,在这些情况下,横线上所填入的词语往往是对前文语句意思的归纳总结。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对前文语句内容或话题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示例】 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周期性/必然性)
  【分析】 横线位于一句话的末尾,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是对前文语句意思的归纳总结。前文讲“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这应该是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经典真题3】 (联考2010下)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街谈巷议晦涩B. 耳熟能详隐秘
  C. 司空见惯分散D. 妇孺皆知匮乏
  【解析】 C。此题可以直接从第二空入手。要填入的词语表示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前文的归纳总结可知,资料大多作为逸闻而散见于私人笔记或报章之中,因此资料具有“分散”的特点,选择C项。
  【经典真题4】 (联考2012上)文化认同作为小到一个群体、大到一个民族向心力的有机“黏合剂”,是凝聚这个群体和民族伟大精神力量的。文化认同如果缺失,社会语境便趋于焦虑,人们的价值取向便会,因为文化认同相对于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具有更深远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根基迷失内涵B. 基础失落涵义
  C. 基础丧失意义D. 根本丢失价值
  【解析】 A。本题关键在于第二空,缺乏文化认同会对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由前面的“焦虑”可知用“迷失”最为恰当。“失落”多用于指人的心理状态,“丧失”和“丢失”指没有价值取向,显然,价值取向只是发生变化而不是消失不见。故本题选A。
  3.修饰限定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句子的中间,后面没有标点符号,横线前后都存在这个句子的句法成分,那么可以从搭配和修饰限定两个方面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首先考查横线后面的词语,看选项中哪个词语可以与之搭配,从而排除或确定选项。如果从习惯搭配的角度无法判定,那么再考查横线前面的修饰语,要填入的词语应该和修饰语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一致,形成正向照应。
  【考点示例】 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他的灵魂。(拷问/净化/感化/触动)
  【分析】 根据横线前面的修饰语“毫不留情”可知,要填入的被修饰的这个动词应该具有语义较重、较狠的特点,应该选择“拷问”。
  【经典真题5】 (安徽2013)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其他生物在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时,与人类拥有同样的。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的最后,写下了一段的话语: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绕行太阳,从这么简单的起源,进化出无数最美丽、最奥妙的事物。这样的生命观,庄严、高贵而且壮阔。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待遇深入浅出B. 地位奥妙无穷
  C. 权利发人深省D. 优势耐人寻味
  【解析】 C。“待遇”一般与“享受”搭配,首先排除A项。文段的意思是,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因此其他生物也应当和人类一样,有权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根据常识可以推断,生物的高低等级不同,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必然也不同,因此,其他生物与人类拥有同样的“地位”和“优势”是说不通的,故排除B、D项。故本题选C。
  第二节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使用成语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所考查的一般是我们常用的成语。而考查内容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类则是我们常用成语中容易误用的。因此考生要注意有效地积累成语及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首先要掌握历年考试出现过的成语,尤其是高频成语;其次要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类;另外还要注意积累报刊及其他读物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例句,以做到心中有数和触类旁通。
  (一)作答成语辨析的主要方法
  第一,掌握成语含义、用法及近义成语辨析的方法。由于成语的含义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考生通常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含义而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另外成语在搭配对象、感情色彩、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需要考生掌握从这些方面辨析成语的方法。
  第二,掌握分析成语语境的方法。分析考查成语使用的上下语境,通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来判断所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这是考生选出正确答案重要的支撑,和实词辨析一样,成语也需要落实到语境,选择和语境最为匹配的选项。
  (二)作答成语辨析的思路
  第一步,分析语境,看语境中的空格上需要填入一个什么特征的成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看选项中给定的四个成语哪一个符合语境所需特征。
  成语辨析解题思路框架图◎考点1成语辨析法
  成语辨析的方法与实词辨析的方法基本相同,包括成语的侧重点、程度、感情色彩、句法成分、搭配对象五个方面。
  (一)语义侧重点
  成语的侧重点指成语含义中最为凸显的核心语义。通过侧重点来辨析,可以快速找到与语境语义最为匹配的成语。把握成语的侧重点来辨析成语有两种方法:
  一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动词及其修饰语。如“风生水起”和“方兴未艾”,“风生”和“水起”强调迅速壮大的动态变化,“方兴”强调事物正在发展的状态。如“薪尽火传”和“涅槃重生”,“火传”强调一直延续,“重生”强调死而复生。
  二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不同的字。如“不谋而合”和“一拍即合”,“不谋”强调不用商量,“一拍”强调“合”得迅速。如“危在旦夕”“危机四伏”“危如累卵”,“旦夕”强调时间短,危机的迫近,“四伏”强调到处都有,危险多,“累卵”强调危险的程度。
  【考点示例】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如日中天/声名鹊起/享誉中外/名声大噪)
  【分析】 这四个成语都有名声大的意思,“声名鹊起”中一个“鹊起”显示出一种动态,这个成语强调从不出名到出名这一动作,符合语境中景泰蓝在元代出现而到景泰年间才有了这个名字的变化。其他三个成语强调名声大的状态。应填入的成语是“声名鹊起”。
  【经典真题1】 (联考2013上)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对它已是,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没有定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厚非莫衷一是B. 了然于胸疑窦重重
  C. 如数家珍扑朔迷离D. 妇孺皆知影影绰绰
  【解析】 B。第一空,“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这件事情是人尽皆知的,“无可厚非”主要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表意不当,故首先排除A项。“妇孺皆知”本身含主语,而原句“人们对它已是……”也包含主语“人们”,故排除D项。“了然于胸”与“如数家珍”都可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第二空,“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疑窦重重”指有很多使人怀疑之处,文中说“没有定论”,表明“洛书出于何处”这件事情有很多说法,但每种说法都有可疑之处,因此无法下定论,可见用“疑窦重重”更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
  【经典真题2】 (安徽2013)拉丁美洲曾深受西方殖民主义之害,这形成了拉美人民在苦难中反思和抗争的传统,并铸就了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使拉美电影在世界影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百折不挠独树一帜B. 坚韧不拔长盛不衰
  C. 矢志不渝别具一格D. 奋发图强独具匠心
  【解析】 A。由第一空前的“反思和抗争”可排除C、D两项,“矢志不渝”“奋发图强”与“反思和抗争”所表达的语义不符。“坚韧不拔”一般用来形容“意志”,排除B项。故本题选A。
  【易错点拨】 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二)语义程度
  成语的语义程度指成语语义的轻重。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语义轻重上相匹配。如“百无一用”和“黯淡无光”,都有作用不大的意思,前者语义较重。如“事与愿违”和“雪上加霜”都有结果不理想的意思,后者语义较重。
  【考点示例】 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大相径庭/截然相反)
  【分析】 语境的意思是与原意不同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不谋而合”和“如出一辙”都强调相同,不符合语境。“截然相反”不仅表示不同,还表示相反,语义过重。应填入的成语是“大相径庭”。
  【经典真题1】 (联考2012上)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京剧缺乏了解,不懂得欣赏京剧的美;还有一部分人对舶来品,认为都比国内的好,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艺术,却认为是老土的、过时的东西,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刮目相看嗤之以鼻B. 一见钟情充耳不闻
  C. 另眼相看不屑一顾D. 青眼有加不足挂齿
  【解析】 C。此题关键在第二空,该空概括一部分观众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的看法,根据文段中的“老土”“过时”可以判断一些观众对京剧等传统艺术持否定不予接受的态度。“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含有极端轻视的意思。这两个成语与文段语意不符。“嗤之以鼻”用在这里语义过重,故选C。
  【经典真题2】 (联考2012下)如今各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无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只盯着别人,,以致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目光短浅如法炮制B. 舍本逐末亦步亦趋
  C. 缘木求鱼生搬硬套D. 舍本求末邯郸学步
  【解析】 B。根据空格前“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可知,有的地方没有抓住自己的根本优势,所以根据第一空可以排除A、C。根据提示语句信息“有的地方只盯着别人”“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可知,第二空需要填入一个语义偏重且表示没有自己的主张,只知模仿或追随的词语,“亦步亦趋”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三)感情色彩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也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感情倾向上也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感情倾向上相匹配。如“声名鹊起”和“炙手可热”,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如“殚精竭虑”和“处心积虑”,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
  【考点示例】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步人后尘)
  【分析】 这四个成语都含有“与他人做法相同”的意思,“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这三个成语都含贬义色彩,而语境中对那些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的大学生并无否定的意思,所以应该选择一个中性的成语。应填入的成语是“按部就班”。
  【经典真题1】 (联考2012上)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双赢、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离开经济搞环境是,而脱离环境搞发展则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升山采珠饮鸩止渴B. 南辕北辙从长计议
  C. 刻舟求剑杀鸡取卵D. 缘木求鱼竭泽而渔
  【解析】 D。“离开经济搞环境”指忽视了经济的主体地位,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 “脱离环境搞发展”指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应填入“竭泽而渔”。故本题选D。
  根据文意可知填入成语的感情色彩应该是消极的、贬义的。B项中的“从长计议”不符合这一感情色彩。A项的“升山采珠”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成语,在公务员考试中一般不会考查生僻的词语,可以先不考虑该项。
  【易错点拨】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含贬义。
  【经典真题2】 (联考2013上)前些年翻看先生的这本书时,尽管自己对民国话题有着欲说还休的浓厚兴趣,对这本话语剪辑独出心裁的编排方式下潜藏的常常默契会心,但读完仍是感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至理名言戛然而止B. 妙言要道耳目一新
  C. 不经之谈百读不厌D. 微言大义意犹未尽
  【解析】 D。先看第一空,“至理名言”指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用“潜藏”修饰“至理名言”不恰当,“不经之谈”是贬义词,排除A、C两项。再看第二空,既然“自己对民国话题有着欲说还休的浓厚兴趣”,对这本书的内容又“常常默契会心”,说明对其内容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用“耳目一新”显然不合适,排除B项。所以本题选D。
  (四)句法成分
  成语的句法成分指成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即充当主语、谓语还是宾语。一般来说,名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谓语。如“真知灼见”和“见仁见智”,前者可做主语或宾语,后者可做谓语。
  【考点示例】 要解决孩子上幼儿园难的问题,是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当务之急/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无可置疑)
  【分析】 要填入的成语在这个句子中做主语,能充当主语成分的是名词或代词。这四个成语只有“当务之急”是名词性的,其他三个成语一般都用作谓语。应填入的成语是“当务之急”。
  【经典真题1】 (联考2012下)新西兰怀托摩萤火虫洞里的萤火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遇到光线和声音便无法生存。目前只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这种萤火虫。人们无法在影视作品中欣赏到,连旅游宣传照片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挑三拣四为数不多B. 求全责备寥寥无几
  C. 吹毛求疵不可多得D. 始终如一屈指可数
  【解析】 D。第一空指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苛,A项,“挑三拣四”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含贬义,形容过分地挑剔。用在此处不当。B项,“求全责备”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客体一般与人有关,来形容萤火虫的生存环境不恰当。C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主体为人,应排除。故本题选D,说明萤火虫对生存环境的条件要求长期以来没有变化,反映出萤火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标准很严格。
  【经典真题2】 (联考2012下)文化不是有钱人的游戏,以为就如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名牌包包一样,瞬间即可完成。文化也不是幻想者的梦想,以为就如魔术里的鸡变鸭一样,立刻即可。如今,谈论文化、投资文化成为时髦。很多人以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之后,文化就能一下子;以为经济都可以在当年几近崩溃的边缘飞快地发展起来,以我国如此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的腾飞同样。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脱胎换骨升堂入室倚马可待B. 面目全非捷足先登轻而易举
  C. 超脱尘俗繁荣昌盛稳操胜算D. 革故鼎新登堂入室信手拈来
  【解析】 A。由“如魔术里的鸡变鸭一样”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词语意在强调变化巨大。“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多用做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超脱尘俗”没有强调变化。“革故鼎新”指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用在此处主谓搭配不当。故本题选A。
  (五)搭配对象
  成语的搭配对象指成语惯常的用法,也就是语法上的搭配要求,如一般用来指人还是指物,或者一般用于哪类事物,或者一般用于单数还是复数等。如“滔滔不绝”和“络绎不绝”,前者一般指话多,后者一般指人或车多。如“兼收并蓄”和“相辅相成”,前者通常用于一个事物对多个事物,后者通常用于两个事物之间。
  【考点示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我却独爱此两句。(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盈篇满籍/罄竹难书)
  【分析】 要填入的成语应该表示“多”的意思,这四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但它们的搭配对象不同。“多如牛毛”含贬义,一般用于不好的事物;“汗牛充栋”指书多;“罄竹难书”指罪行多;“盈篇满籍”可用于诗文。应填入的成语是“盈篇满籍”。
  【经典真题1】 (联考2012上)畲族民歌舞蹈,畲族传统手工艺别具一格,畲族饮食节俗古朴有趣,畲族的语言医药,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差异,奠定了畲族文化的特殊地位。
用户咨询(共0条咨询)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售后服务电话:
客服中心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琳琅满目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