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批中国医疗队队何时结束非洲工作

中国援非医疗队援非51年 迄今仍在43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医疗队队员|几内亚_凤凰资讯
中国援非医疗队援非51年 迄今仍在43个国家和地区工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除了医疗人员的援助外,针对此次埃博拉病毒,中国还向非洲援助了医疗物资。北京第23批援非医疗队是受原卫生部委托,由北京市卫生局组建、北京安贞医院派出的援几内亚医疗队。
资料图 原标题:51年坚守:中国援非医疗队侧记 51年的坚持,不仅让中国援非医疗队成为了中非合作时间最长、涉及国家地区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合作项目,而且这些屡屡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的中国白衣使者也成了非洲&最受欢迎的人& 法治周末记者赵晨熙 &我们已到达几内亚,请放心。&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1时许,由北京派出的第24支中国援几医疗队如期抵达几内亚。 此时,几内亚和其他两个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正遭遇埃博拉病毒的肆虐,疫情有增无减。 埃博拉病毒,因潜伏期短(只有5天至10天)、致死率高达90%、安全等级高于艾滋病毒和&非典&等原因,被冠以了&魔鬼&的称号。 &魔鬼&,正在西非夺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已经夺走1427人的生命,占目前已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该病毒病例的54.5%。 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不再仅仅是西非国家的疫情。 此前的8月8日,世卫组织宣布埃博拉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面对危险的埃博拉疫情,中国援助医疗队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对于这次中国医疗队和中国的物资援助,几内亚国际合作部部长穆斯塔法&萨诺表示感谢。 他说:&感谢中国在别的国家远离我们的时候帮助我们,这对几内亚和几内亚人民来说十分重要。在几内亚的艰难时刻,此举表达了中几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锦上添花固然很美,雪中送炭更为难能可贵。而这正是中国援非医疗队为世界所称赞之处。 自中国向非洲派出第一支医疗队至今,已有51年。 51年来,飞越,跨越半个世纪。2.3万余名中国白衣天使曾远离家人故土,在非洲这片土地上播洒仁爱。 &雪中送炭& 8月17日凌晨抵达几内亚的,其实仅是北京第24批援非医疗队的首批13名队员。 法治周末记者从国家卫计委网站了解到,北京市还另外组建了3支医疗队,他们将视疫情情况随时奔赴西非,参与对埃博拉的防控。 这3支医疗队分别是:协和医院和佑安医院联队、人民医院和北大医院联队、北医三院和地坛医院联队。 北医三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医院确实接到了上级关于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的任务。 据她了解,目前北医三院共有呼吸科、外科等3名医务人员随时待命,赴非援助。 就在援助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之时,一则有关&友谊医院援非医疗队死亡6人&的传言惊出了民众&一身冷汗&。 有微博称&北京友谊医院组建的医疗队,8月16日赴几内亚接管中几友谊医院,为期两年。目前,该院已有9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埃博拉,死亡6人&。 这则令人震惊的消息随即引发高度关注,不过,法治周末记者从北京友谊医院了解到,这则消息属于误读。 北京友谊医院贺方主任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针对此次埃博拉病毒,友谊医院确实派出了援非医疗队,医疗队要在位于几内亚当地的中几友好医院进行医疗援助。 &中几友好医院在此次抗击埃博拉病毒中有当地医生感染并死亡,但这其中并没有中国医生及友谊医院的任何医务人员死亡。&贺方主任强调,中几友好医院被误读为中几友谊医院可能是造成民众误解的一大原因。 传言虽被证实是&虚惊一场&,但形势并不容乐观。 据世卫组织统计,近6个月来共有225名医务人员被查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约130人死亡。 如何保障疫区医务人员的安全也成了重中之重。 贺方主任介绍,此次援非医疗队的成员们在早先已经过了8个月的培训,在医疗区、生活区和社会生活中的防护安全等方面也均制定了详细的预案,队员们走之前都被要求严格执行,确保安全。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除了医疗人员的援助外,针对此次埃博拉病毒,中国还向非洲援助了医疗物资。 8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就曾对媒体表示,针对非洲国家目前埃博拉的严峻情况,中国已紧急采购了防疫用品送往非洲。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也向媒体透露,中国疾控中心将派出研究传染病和消毒、传染病防护的9位专家,分三组奔赴西非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 王宇同时强调,中国捐助的特殊口罩、隔离服及消毒药物等物资正是目前西非三国最紧缺的,专家在移交的同时也在对当地使用人员进行辅导,正确发挥物资效果。 几内亚国际合作部部长穆斯塔法&萨诺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援助的物资有效地帮助了几内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几内亚的疫情也在控制中。 风雨51年 &也许很多人是从这次埃博拉事件才了解到了中国对非洲进行医疗援助的,但事实上早已经开始。&安贞医院医生李萍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李萍在两年前差点就成为北京第23批援非医疗队的一名成员。 北京第23批援非医疗队是受原卫生部委托,由北京市卫生局组建、北京安贞医院派出的援几内亚医疗队。 医疗队队员最终由安贞医院外科医生曹广和其他18名同事组成,曹广因接诊过埃博拉病人而被隔离了21天,是中国援非医生中与埃博拉擦肩而过的第一人。 李萍从新闻上得知同事的遭遇后,她既感到遗憾又心有余悸:&如果我当初被选上也会如此,虽然心中也害怕被感染,但作为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本职。& 两年前,接到原卫生部委托的援非任务后,安贞医院随即在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科室开展了报名宣传。 按规定参加援非医疗队的时间是两年,而且非洲的各项条件都很艰苦,但李萍还是报了名。 她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最初自己有些&私心&,因为援非医生不仅依然可以拿到医院的工资,同时相关部门也会给予相应补助,&挣双份钱&能让她有更多的收入应付孩子的学费和母亲的医药费。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当李萍真正从书籍和网上了解到非洲地区的医疗状况后,她还是惊呆了:&当地很多所谓医院其实只是一个空屋而已,药品器械几乎为零,而且一些当地医生对医疗知识都不甚了解,比如手术中直接用矿泉水去冲洗伤口而不是用盐水,这极易造成感染,更不要提彻底治疗。& 但这些也让李萍从内心坚定了赴非援助的决心,虽然最终因种种原因没有成为第23批赴非医疗队成员,但她深深地感觉到&那里的人们真的需要医疗援助&。 时间往前推移半个世纪,那时非洲很多地区的医疗状况要更糟糕。 日,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反法武装斗争赢得独立,但随即面临的问题就是法籍医生几乎全部撤走、国家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境地,阿尔及利亚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全世界发出紧急求救。 第一个响应的是中国政府。 卫计委国际司副司长王立基表示,当时的中国,也刚刚从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中复苏,加之前苏联自1960年始撤销对我国的技术援助,西方国家更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国内经济正面临严重困难,中国尚无力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人民缺医少药的情况尚未解决。 即使在这样的困难时期,1963年4月,中国政府毅然接受阿尔及利亚政府的请求,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抽调最优秀的医生组成中国医疗队,赶赴万里之外的阿尔及利亚,一块陌生的土地,为那里的人民提供医疗救助。 此后中国援非医疗队规模逐渐扩大。 截至2013年,中国先后向非洲51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两万多人次援外医疗人员,救治了数以亿计的非洲患者,为非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医疗技术人员。 迄今为止,在非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仍有中国医疗队在工作。 &最受欢迎的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非洲大地上,从撒哈拉沙漠到维多利亚大瀑布,从乞力马扎罗火山到几内亚海湾,从尼罗河河畔到东非大裂谷,从刚果河河畔到赞比西河流域,从广袤的非洲大草原到茂密的丛林深处,都留下了中国医疗队的足迹。 那么,中国历年来的援非医疗队成员究竟是如何选择的?相互间又如何联结?针对这些问题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卫生局,但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法治周末记者从安贞医院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近期被多次报道的由安贞医院组建的第23批援非医疗队和友谊医院组建的第24批援非医疗队,严格意义上是指派遣奔赴非洲几内亚的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 中国援助几内亚的医疗队第一次派队是在1968年,经过40多年的坚持,如今已经派出了24批队员,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后发现这些医疗队的成员医院基本为三甲医院。 天坛医院党委一位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间接予以了证实,&国家对医疗援非很重视,因此派出的医院基本为三甲医院,医疗援助队一般人数为20人左右,为期两年&。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援非队伍中,北京的多家医院都曾有过多次援非经历。比如天坛医院就参加了第14批、第17批、第22批等多次援非医疗队。 对此,上述天坛医院负责人表示,援非任务由原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等指派,会从三甲医院中轮流选择,在选择医院上会考虑到医院特色技术,比如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友谊医院的消化科等,但对非洲的援助大多以基础医疗为主,比如呼吸科、普外科、骨科等,要求均衡全面。 为保证医疗质量,除了对医院有要求,对医生的技术也要求必须过硬。 李萍透露,在报名时医院多要求报名者是有多年临床经验,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同时医院也会根据医生的业绩进行最终筛选,&选出的援非成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主要是学习语言和了解当地疾病类型等医疗状况,同时做好和当地医疗队交接的准备工作&。 为了真正改善非洲当地医疗环境,中国派遣的医疗队中不仅有临床医生,也有卫生检疫、药品检验、设备维修等专业人员,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坚持为受援国培训医务人员和援建医院。 据2009年的资料显示,中国在非洲已援建了54所医院,设立30个疟疾防治中心,累计为受援国培训初、中级医务人员3000多人。 2012年4月,由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如今也成为了援几医疗队工作和交接的重要场所。 51年的坚持,不仅让中国援非医疗队成为了中非合作时间最长、涉及国家地区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合作项目,这些屡屡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的中国白衣使者也成了非洲&最受欢迎的人&。 在援非医疗队51年的历程中,共有962人获得受援国颁发的总统勋章或骑士勋章,但也有50位医疗队员因战乱、意外和疾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正如许多援非医生在微博中说的那样,相比荣誉和死亡的威胁,他们更看重的是每一次治疗的结果和病人痊愈后的笑脸,他们也深知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善非洲的医疗状况。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责任编辑:PN04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6280317
播放数:5868475
播放数:43790
播放数:3468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的位置:>>>正文
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四国 中国医疗队在西非坚守
责任编辑:徐晓威
  援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北部地区义诊。
  面对埃博拉,中国医疗队在西非坚守
  &作为第一个接触(埃博拉)患者的中国医生,虽然当时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我挺感谢自己有这段经历。&中国援医疗队普外科专家曹广在微博中写道。今年4月14日,他结束21天的隔离观察,确认未感染埃博拉病毒。
  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西非四国,曹广是勇敢奋战在帮助非洲人民第一线的38名中国医疗队成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字,几内亚、、塞拉利昂、4国共已报告1711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932人死亡。但中国医疗队成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始终坚守岗位,谱写着新时期友好的赞歌。
  &我们就是要把工作完成好&
  几内亚是今年西非地区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首都科纳克里第一例感染者就是在中国&几内亚友好医院接受治疗的,中几友好医院与中国医生在疫情暴发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院在近20天时间内共接诊了12名感染者,其中有3例为外来疑似病例,9名医院当地医务人员在同感染者接触后被确诊感染病毒。&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孔晴宇向本报记者表示,9名被感染的医务人员中只有3人生还。&2名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曾经接触过感染者,一名医生曾亲自为患者体检,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睑,两人在隔离观察21天后确认未感染病毒。&
  这名徒手翻开患者眼睑的医生就是普外科专家曹广,疫情暴发后他的微博受到大量关注。&对我来说,这次的埃博拉病毒来袭就是一场遭遇战。&曹广说,&但我们目前的状态其实还是很稳定的,门诊照旧。我觉得对于真正参与其中的医生来说,援非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是要克服困难,把工作完成好!&
  中国政府1968年6月开始向几内亚派出医疗队,目前的第二十三批医疗队共有19名成员,全部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医疗队日常的驻地门诊现在依然开放,但仅处理非发热患者。
  &中国医生坚守在几内亚46年了。突然出现的埃博拉疫情,使每一个人都猝不及防。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去,也使我们感到恐慌。&孔晴宇表示,全体医疗队员深知责任的重大,大家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并向几方工作人员和广大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告诉大家埃博拉可控可防,并不是不可战胜。
  &3月28日,由国家卫计委提供的第一批防护物资及药品就从广州口岸以特快专递的形式发出,&医疗队医生王薇写道,&打开微信,满满的都是各种关心与问候,让我心里暖暖的,而每天向家人报平安成为了习惯。&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今年5月,埃博拉疫情开始在塞拉利昂境内严重起来,现在90%的病例集中在塞拉利昂靠近几内亚与利比里亚边境的两个地区,首都弗里敦共报告有6例确诊病例。中国援塞拉利昂第十六批医疗队共有10名成员,其中包括9名医生,全部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的三级医院,医疗队所在的金哈曼路医院就位于弗里敦市中心。
  &医疗队仍然在坚持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疫情。&中国援塞医疗队队长王耀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塞政府已采取必要手段,但疫情会怎样发展现在还很不好说。
  7月26日,弗里敦首位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在被送往凯内马疫情防治中心途中死亡,她曾于24日前往金哈曼路医院接受治疗,后被家人接走。
  &这名病人曾去过好几家医院接受治疗,称自己身体不适,但症状不明显,医疗队马上通知卫生防疫部门来抽血,中国医疗队一名医生在戴着手套和口罩的情况下接触了病人。&王耀平说,该名中国医生现在已在驻地宿舍隔离观察了两个多星期,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出现异常,但还不方便接受采访。
  &当地病人都认为中国医生值得信任,&王耀平说,&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医院病人数量并没有减少,还有不少是从外省来弗里敦看病的。现在医院门诊专门有护士量体温、问询,如果发现体温偏高,将送往其他医院接受治疗。医疗队也制定了消毒隔离制度,注意医院防护工作和自身防护。&
  &如果不是今年疫情暴发,我们还会去外省义诊。&王耀平表示,疫情发生后,在使馆的召集下医疗队先后共3次向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代表通报疫情,讲解如何进行预防,&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们要坚守岗位&。
  &只有中国医生一直坚守&
  中国政府1984年向利比里亚派出第一批医疗队,在利比里亚内战结束后,于2005年开始复派医疗队,现在的是战后第五批,包括内科、外科、眼科、中医科等科室专家在内共有9名成员,全部来自黑龙江,集中在首都蒙罗维亚最大的利比里亚首都医院工作,整个医院的门诊有一半是由中国医生完成的。
  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队长周永军告诉本报记者:&医院里曾有短期工作的医生,疫情暴发后他们在4月就撤走了,医生也在5月离开了医院,只有中国医生一直坚守。&
  周永军表示,医院门诊自6月开始量体温,体温异常的直接送去医院内专门救治感染者的中心。平时医院接诊的病人很多,但在埃博拉疫情越发严重后,很多人有病也不敢来公立医院治疗了,现在街道上行人都明显减少了。
  利比里亚首都医院内防护措施较差,7月中旬有两名医生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自8月4日起,医院除急诊和少数科室外,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如果相应科室有急诊,就会打电话给中国医生,我们会从靠近医院的驻地赶过去。&周永军说。
  周永军说,中国医疗队医生今年4月曾给医院内当地医生讲过课,进行埃博拉病毒防治简单培训。5月30日,医疗队几乎全部队员都前往蒙罗维亚的居民社区义诊,宣传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知识。医疗队还紧急将防护措施做成宣传单,发给在利比里亚的中国公民。此外,医疗队先后为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讲了3次课,提醒大家关注疫情。
  &我们时刻准备着,等待医院恢复正常工作,等待疫情早日结束。&周永军说。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
外媒: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 美欧则忙着撤人
日 08:05 &&
来源:人民网
8月16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第24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及第二批中国援助几内亚公共卫生专家组与欢迎人员合影。
上周,中国宣布将向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提供500万美元的医疗物资,其中包括防护衣、消毒剂和热检波器。此外,中国还派出三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这三个国家。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21日报道说,这是中国首次将人道主义援助对象扩大到遭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国家,国家媒体称这是履行大国责任,是无私的。
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国派人赴非洲援助抗击埃博拉时,正值美国、欧洲、日本因担心传染撤回了大部分医疗人员和志愿者之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但没有撤回本国援助人员,反而派了更多的人员前往非洲。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全球卫生政策中心主任J&斯蒂芬&莫里森(Dr J. Stephen Morrison)表示:&中国派出几组专家过去,这说明它对此次国际紧急事件的严峻形势有所认识&&他们没有抽身逃离,而是慨然奔赴险地。&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洪武说,中国对非洲的医疗卫生援助历史&完全被西方媒体忽视了&。他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非洲建立了20多个抗疟中心,超过10万中国医生被派往非洲国家,在当地治疗病人,培训医疗人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程涛18日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指美国、日本)在非洲的所作所为,不仅不&雪中送炭&,反而&釜底抽薪&。&(远达)
|&快速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援非医疗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