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了蝌蚪吃什么东西尾巴退化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与反思》摘要:喜欢的伙伴。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 ◇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 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 &? &? &? &? &? &? &? &? &? &? &?
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大雄解决困难。哆啦A梦的故事将人们带进一个奇妙、充满想像力的世界...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第十二章细胞衰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十二章细胞衰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蝌蚪学名:蝌蚪 拼音:kedou&&& 英文名:tadpole&&拉丁文:Rana limnocharis Boie、R.Plancyi Lataste R.Nigromaculata Hallo-well&&& 别名:活师()、蛞斗、活东()、虾、、(崔豹《古今注》)、虾蟆儿()、聒子、、()、悬针、水仙子()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体。与蝾螈幼体相比,其体短、卵形、尾宽、口小、无外鳃。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蛤蟆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蝌蚪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之间&&,蝌蚪不避光,生长在光线暗淡,幽静的地方,如果是人工养殖,应避免阳光直射,要勤换水,实时调整水的深度,控制好水的温度,保持水池的清洁。&&&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
蝌蚪变态发育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生长初期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蝌蚪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生长中期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生长后期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蝌蚪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性味归经:甘、寒、脾经功用: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疮肿。用法用量: ①外用;(:“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②捣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烂捣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古书记载:1、《本草拾遗》:“虾蟆儿生水中,有尾如鮽鱼。取青胡桃子上皮和为泥,染髭发一染不变。(其)卵主明目。2、《本草纲目》:“蝌蚪生水中,虾蟆、青蛙之子也。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以水香之,云不生疮,亦解毒治疮之意也。”
蝌蚪①治火飚热毒.一切疮疖:蝌蚪一升,淘净,加旧石灰半斤,稠成水,日晒,调加三黄散搅匀,再晒至干收藏,临时加冰、麝,水(化)开搽。()&②治无名大毒,一切火毒、瘟毒:寒水石、净皮消、川大黄各等分,研极细末;用蝌蚪水(初夏时,捞取蝌蚪,收坛内,泥封口,埋至秋天,即化成水)一大碗,入前药末各二两,阴干,再研匀,收磁罐内,每用时,以水调涂患处。()&③治流行性腮腺炎:蝌蚪一斤,冰片一钱。将冰片加入活的蝌蚪内,待溶化成水后涂患处,每天三、四次,连涂二至三天。(苏医)&&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动物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2次
参与编辑人数:1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35:3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蝌蚪变形记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蝌蚪变形记蝌蚪变形记(原作者:何百哲)每年春天,池塘里就会出现不少成群结伴的小蝌蚪,我常常想,要历经什么样的考验,它们才能长成青蛙呢?为了便于观察,5月底,我养了10只蝌蚪,历经三个月,进行了蝌蚪死因、蝌蚪吃什么以及蝌蚪怎样生长变形的探究。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蝌蚪神奇变身的“魔法世界”吧!探究死亡原因一、种内竞争1.提出问题喂养时,我发现有些蝌蚪离奇死去,漂在水面上。它们的死因究竟是什么?2.寻找原因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种内斗争。例如,鲈鱼的成鱼经常以本种幼鱼为食。有些动物的雄性个体在繁殖期时,往往为了争夺雌性个体与同种雄性个体进行斗争。虽然这种斗争多以失败者死亡告终,但对种族的延续十分有利。生态学上十分重视种内竞争,把它看作是调节种群密度的一种机制。基于这点,种内斗争可分为争夺型和竞争型两类。争夺型个体任意消耗资源,因而导致所有个体都得不到足够的量,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共同死亡的局面。这种类型从维持种群的观点来看,既浪费资源又容易发生个体数大幅度变动。食草动物出现的竞争就是其中一例。竞争型个体的一部分个体想要确保自身所需要的资源,就会导致另一部分个体资源匮乏 。只有维持种群资源可被有效地利用, 才能让种群的密度维持稳定。具有势力范围的动物和捕食寄生者中表现的竞争就是其中的一例。如果个体间斗争能力的差异小,种内斗争趋向于争夺型;个体间斗争能力的差异大,种内斗争就趋向于竞争型。蝌蚪的小肠内能分泌一种毒素,蝌蚪为争夺食物或扩大活动空间,自然会增加体内毒素的分泌量,结果导致与其它蝌蚪同归于尽,这样对其种族的延续是有利的。因为种内竞争,我养的10只蝌蚪死了2只。3.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养蝌蚪时勤换水、勤投食,让它们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中生存,才不至于彼此“放毒”。有一天我发现一只最小的蝌蚪不见了,仔细一看,竟发现鱼缸底有一张黑色的皮――那是小蝌蚪的尸体!原来,在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大蝌蚪与小蝌蚪之间自相残杀的现象。二、养殖环境养蝌蚪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细心。一天早晨起床后,我给鱼缸加满了水,下午回家竟然发现鱼缸旁边有一只已经晒干了的蝌蚪――由于水太满,所以调皮的小蝌蚪玩起了跳水,结果再也回不去;而且蝌蚪是用鳃呼吸的,本应该避免阳光暴晒。由于我的失误,让小蝌蚪白白送了性命,这也提醒我,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不久之后,一只最大的蝌蚪前肢、后肢都长出来了,可没几天,就翻了白肚皮――死了。排除之前出现的两类原因,经过查阅资料,我终于明白了它死亡的原因。蝌蚪是两栖动物,小蝌蚪是用鳃呼吸,所以饲养时水深应控制在20cm左右。到生长后期(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则慢慢开始用肺呼吸,所以水深最好控制在4cm左右。而我给它们设计的是20cm深的水,它当然会死亡。所以喂养蝌蚪时,应注意分级饲养。弄清这些蝌蚪死亡的原因时,我喂养的蝌蚪已经只剩5只了!蝌蚪吃什么?实验室的老师告诉我:蝌蚪吃煮熟的米粒、用开水烫过的菠菜叶、煮熟的鸡蛋黄,长大了还可以喂一些小鱼鳃后面的肉。我查了一下书,觉得这种“菜谱”的营养均衡且全面。不过,这都是以人为标准进行衡量的,对蝌蚪有无好处?会不会导致营养过剩?有没有更好的食谱?我决定自己设计投食实验,看看蝌蚪喜欢吃什么食物。我准备了米粒、鸡蛋黄、菠菜叶、一小片猪肉、一小片鱼肉、一小片虾肉、一小块西瓜,每隔一天投一种食物,10只蝌蚪进食情况如下:喂米粒时,仅有1只蝌蚪吃;喂鸡蛋黄时,有3只蝌蚪吃;喂菠菜叶时,没有一只蝌蚪吃;喂猪肉时,5只蝌蚪吃;喂鱼肉时,有7只;喂虾肉时,所有的蝌蚪都围过来吃;喂西瓜时,蝌蚪也都一个个扑上去抢着吃。通过这个小测试我发现:蝌蚪竟知食物“贵贱”,喜欢吃虾肉和西瓜。所以,可以用虾肉代替鸡蛋黄及其他肉类;西瓜含水量极多,并含有一定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维C),可以用来代替菠菜叶;由于糖含量丰富,所以西瓜还能代替米粒作为蝌蚪的食物。在没有投任何食物的情况下,我发现蝌蚪的粪便呈绿色。仔细观察后,原来蝌蚪腹部有吸盘,它们经常吸附在水草上吃水草。这又是为什么呢?鱼缸中的水草属于沉水植物中的金鱼藻,是喜氮植物,其中无氮浸出物高达57.41%,无氮浸出物是非常复杂的一组物质,包括淀粉、可溶性单糖、双糖、一部分果胶、木质素、有机酸、单宁、色素等。在植物性精料中(籽实饲料),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在青饲料中以戊聚糖为最多。淀粉和可溶性糖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吸收。水草因为淀粉含量丰富,可以代替米粒作为蝌蚪的主食。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看来对蝌蚪不适用啊!通过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植物性食物能加速蝌蚪的成长,动物性食物能加速蝌蚪变态。我探究出来的虾、西瓜、水草既符合蝌蚪所需食物又比原菜谱营养价值更高,不过我这种方法没有实验,而老师的方法经过了实验,所以我决定先用老师的食谱喂养,中间穿插着我的食谱,相信会相得益彰!经过这次探究,我体会到了蝌蚪挑选食物的智慧,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还是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中形成的?我们无从知晓。当然,蝌蚪在不同时期所需食物也不同,会从以植物饲料为主、动物饲料为辅转变为以动物饲料为主、植物饲料为辅,这是喂养上的功夫了。生长特点第一形态:蝌蚪蝌蚪的头部呈纺锥形,尾巴长约2至3.5cm,游动时会摆动,全身呈黑色,并带有浅浅的斑点。它们喜欢依附在水草上,饲养水缸的水深为20至30cm。第二形态:长出后肢的半成体头部依然呈纺锥状,但是逐步变尖,尾巴依然存在,全身黑色,只有尾部颜色较淡,斑点稍明显。已经长出完整的后肢,身长基本不变。这个阶段的蝌蚪还是爱好依附在水草上,后肢会蹬水,靠尾部摆动游动,水深5至10cm即可。第三形态:长出后肢和前肢、有尾的半成体头部呈纺锥状,前部较大,变尖变凸,眼睛和鼻子呈三角形,长出完整的后肢和前肢,后肢蹬水,前肢拨水前进,可以跳跃,尾部逐渐变小。腿部呈黑白条纹状,全身现黑白斑点,长度基本不变。这时它们基本不进食,水深仅需1至3cm,水中可放些石子,方便它们登陆。第四形态:青蛙或蟾蜍长出完整的四肢,尾巴完全退化,后肢蹬水,前肢拨水前进,能在陆地上跳跃或爬行,全身呈黑灰色,有斑点,四肢有条纹。终于变为水陆两栖动物了,食材也变为小虫子了!这次养蝌蚪的经历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也让我更有勇气直面困难,更有毅力解决问题,对生物有了更多的兴趣。今后,我还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享受探究的乐趣!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187小蝌蚪的尾巴哪里去了?
您还未登录,只能收听1分钟版本,如需收听完整版本,请,如果已经开通用户,请。
青蛙产卵后,卵慢慢便成了小蝌蚪。刚孵化出来的小蝌蚪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以帮助它在水中游。9周后,小蝌蚪长出了后腿;12周后,前腿开始长了出来。有了腿的青蛙在水中游得已经能够很自如了。渐渐尾巴退化了;到了16周,尾巴就完全不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妖精的尾巴退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