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宝的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成绩语文

有一个2B叫杜佳宝。。。。。_下站小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2贴子:
有一个2B叫杜佳宝。。。。。
杜佳宝。。。你可是意为你长得帅了啊。。。看你家穷的呢样吧。。。。SB
相关的贴子换一换746415736188631126310510050295相关的图贴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不好意思哦,没有找到这样条件的人,换个条件试试吧~
上海电子信息职...
吉林工商学院—工...
黑龙江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信...
上海电子信息职...
内蒙古民族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三才 (吉):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可得幸福长寿、繁荣昌隆。  
基运 (吉):
虽有灾害的倾向,但能安定而有所发展。  
成功 (吉):
成功顺利,能平安顺利地达到目的。  
人际 (平):
性温和而有勇气,忍耐力强,临大难也不动声色,外表显得沉默、朴实,不惜生命。数不吉者,易患胃腹之疾。  
其表面温和,内心刚毅。外表厚重,能得相当的成功,享受家庭的幸福。富有义侠同情之心。无奈人生历程漂浮不定,身多病魔难而不能平静。一面可能有杰出之士,一面又可能有愚钝之辈。如果不配合他格慎重剖析,则很难判断准确。但此数理好色多情者居多。
杜佳宝 的五格
杜佳宝 都来自哪里?
杜佳宝 都在做什么?
和 杜佳宝 同名/同姓的名人
寻找更多缘分
同月同日看人人网上谁和你同年同月同日生
看人人网上还有哪些同学和学长
看人人网上还有哪些同事
杜佳宝83分
想知道和 杜佳宝 姓名配对的指数有多高?在下方输入对方姓名,即可测算出两人的关系哦!
生日密码&nbsp
进入自己的生日页面,结识同月同日出生的朋友,还能了解自己的星座运势和默契星座哦
热门姓名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枣阳市十佳教师候选人事迹(四)
平凡求真&&&用心谱写爱的旋律
&————记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李华敏教师
李华敏,女,本科学历,出生于一九七一年九月,一九九二年八月参加工作,现在是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二(4)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也是二(4)班所有孩子的“班妈”。任教二十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
平凡求真,用心谱写爱的旋律”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的工作准则,也是她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班妈”的工作准则。
一、倾注爱心 ,浇灌幼苗
任教以来,她热爱学生,倾心育人,甘为人梯。李老师常对家长说:“孩子在家是你的孩子,到了学校就是我的孩子,你就放心吧。”于是在平时工作中,李老师从教育到学习到生活,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她的办公桌里总是备有感冒药、退烧药、创可贴、削笔器等,工作中也总是提醒自己脸上要多些微笑,遇事要多些耐心,成为孩子们在学校里真正的“妈妈”。
&李老师班里的赵杰曾是一个令老师们十分头疼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老师不在身边,考试他能交白卷,平时作业就更不用说了,同学们都不愿和他玩。无论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李老师一次次绞尽脑汁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后来李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爸妈离异,他跟着爸爸,后妈不喜欢他,而最喜欢他的奶奶又离开了人世,他有时候甚至是饿着肚子来上学,文具也经常备不齐。于是李老师就对这个孩子“另眼看待”,经常和他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生活情况,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并从生活上关心他,关注他的饮食和学习用具,经常给他买早点,买文具,有时他家长外出没处吃饭,李老师就把他带到家里一起吃,并给他讲:“只要你好好学习,成绩好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会喜欢你。”李老师同时找来班干部,让班干部主动跟他玩,拉他一起做游戏;还多次和家长沟通,讲解关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转变家长对赵杰的态度;她还尝试使用“成功教育”法,在提高他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地创设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细心关注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他恰到好处的表扬,使他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终于,李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的,春天播下爱的种子,秋天必然收获爱的硕果——赵杰的学习兴趣浓了,自觉性提高了,成绩进步了,性格也开朗了。并且这个孩子和李老师感情特别近,课外时间他总爱在李老师身边蹭来蹭去,流连在李老师的身边,不像师生,更像对母子。
二、种下耐心 ,静待花开
李老师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们就像一株株正在成长的小树,需要老师经常给他们“整枝打杈”。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品德的矫正皆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因此,李老师对学生的耐心教导做到持之以恒。为此,她长期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教师头上好跑马,园丁肚里能撑船”,提高自己的情商,细心体察学生的情感,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不急不躁,保持良好的心境,耐心教导孩子。
李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叫张子凡的孩子,聪明、表达能力强,字写得又干净又整齐,但每次考试就是六十分左右。原因在于这个孩子怕写作业,课堂作业总是最后一个交,家庭作业从来就不愿写,并且每次都有根本站不住脚,但她认为很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明知她每次在说谎,但每次李老师都认真地听她把“理由”说完,再耐心地反复教育她,从不简单地批评她的不是,但最后总是不放过她,一定要她把作业补上。并且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每天放学,让她写好作业条,李老师检查签字后让她带回家,晚上家长对照作业条检查她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签字,第二天早上李老师再检查她的作业。就这样李老师与她怕写作业的坏习惯几乎奋战了一年,从不放弃。后来,这个孩子不仅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献出诚心,科学管理
作为孩子们的老师,班主任,李老师认为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最重要。她时时处处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和“假如我是孩子”来看待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乃至错误,她总是给予真诚、热情、恰当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她相信每一位有自尊心的老师都会让孩子的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二零一二年上学期李老师班上转进来一名叫王宝玉的学生,报名的时候,家长对她说:“这孩子已经九岁多了,光一年级就转了三所学校,您对他管严点,以后肯定会给您添麻烦的,您多包涵。”于是,李老师就对这个孩子多留心,多观察,慢慢地她发现这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刺猬”,到处扎人,到处闯祸:看到别的孩子有好多文具或玩具,他就抢,不给就打,抢到手就把它搞坏;没事的时候,就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望他们身上、头上、书本上吐口水;在教室走路的时候,手抹脚踢,把其他孩子的文具从桌子上抹掉,凳子踢到;上课要么捣乱,要么睡觉,要么偷偷地玩玩具、吃零食,就是不学习;打人、骂人、恶作剧无所不能。这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太多了!凭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李老师知道这孩子实在是不好“调教”,但她不愿放弃,放弃不就等于宣判“不可救药”了吗?他还是个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如果不改掉他身上的坏习惯,对他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以说对他进入社会也是有害的,作为一名老师,李老师的信念是班上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掉队”。然而,对李老师批评教育的话王宝玉全当耳旁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屡屡犯错就是不改。怎么办呢?
正当李老师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一次劳动中她偶然发现这个顽劣的孩子干起活来竟那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李老师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奖给他一枚亮晶晶的“劳动之星”贴在额头上。那一整天他都高兴得又蹦又跳,没干一件违纪的事,李老师认为教育这个孩子的时机到了。私下里,她把他叫道一边,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种种不足,这表扬之后的批评,他接受得就诚恳多了,最后李老师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王宝玉却对她说:“老师,您是我上学以来第一个当全班同学表扬我的,也是第一个没有当全班同学批评我的,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管好自己,做个好孩子。”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赞扬和赏识,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最好的教育。李老师明白这个孩子的转变非一日之功所能实现,为了保证转变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她又为他专门制作了“个人发展日志”,针对他以前的坏习惯,结合他每天的表现,制成表格贴在黑板旁边的显眼处,每转变一项奖一枚五角星,违反一项再从上面揭下一枚,全班同学监督,一天一总结。渐渐地,王宝玉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李老师认为,只要老师对孩子充满爱,总会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和最好方法,面对孩子“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老师还特别注意寓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一篇篇语文课文的学习中,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了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勤俭自强,感恩博爱等优良品质。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引导,使学生不仅深深的被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所感动,并且要用自己的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雷锋月活动”中,她班的学雷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班里的李怡莹同学,不仅把自己平时节俭下来的零花钱二百元捐给了一名失去妈妈的贫困生喝牛奶,还带动家长让这名贫困生与自己的家庭结成“爱心帮扶小组”,使他感受到了同学间的关爱与温暖,李怡莹用李老师的话表达了她的想法,“哪里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哪里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火热的心。帮助别人,我很快乐。”平时,在学校每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中,李老师所带的班也总是最踊跃,最积极的。
在班级管理中,李老师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书香浸润童年,阅读伴我成长”活动,让学生自发捐书成立班级小书柜,每天在校、在家分别阅读半小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并通过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比赛,检查阅读效果,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及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通过黑板报、文化墙营造浓厚的氛围,结合自身示范及榜样的带头作用,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一个个流传千古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孝敬父母熏陶,培养学生儒雅风尚。
四、凝聚真心 ,结出硕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教二十多年来,李老师收获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她所任教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行为习惯优良,思想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秀,受到广大家长及师生的一致好评,连年被学校授予“流动红旗”,并多次被评为“文明礼仪优秀班级”、“书香班级”、“小雷锋班级”、“爱心闪耀班级”。如今,她已桃李满天下,不少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国家栋梁。在各级学校就读的也品学兼优,有多名学生被评为学校“文明礼仪之星”、“雅言之星”、“雅行之星”、“雅趣之星”、“雅德之星”、“读书之星”、“学雷锋标兵”,并有李怡莹、陈俊博等多名学生被评为“枣阳市优秀学生”。
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并在2010年被评为“教育均衡发展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课外访万家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枣阳市优秀班主任”。
并多次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发言。
&任教一来,多篇论文在各级教育部门获奖,其中《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获全国优秀教师论文汇展“二等奖”,并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说评课及讲课活动中多次获奖,还多次参加省级课题研究,已结题获奖。她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同课异构”研讨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
&爱的旋律,永远是最美的旋律,她可以传递,也可以循环,孩子们在李老师这里感受到爱的同时,也懂得了怎样去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以至于将来也懂得怎样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任教二十多年来,李老师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对孩子们的满腔热爱。“心中有爱,献身教育,寓教于春风细雨,滋润幼苗成栋梁”是她工作的信条,也是她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和真实写照。
山区教育的守望者
——记王城镇资山中学教师靳正运
他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理想之花;他是教育战线上的平凡一兵,用责任和坚守在深山谱写青春无悔。
他叫靳正运,现年45岁,是资山中学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1988年枣阳师范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资山中学,当了一名教师,圆了儿时的梦想。从教27年来,学校主要领导换了五任,大部分同事调离或退休,三千余名学生从他手中放飞,而他,始终选择坚守在山区,只为对山区教育事业永不褪色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先后荣获枣阳市骨干教师、枣阳市优秀班主任、襄阳市骨干教师、襄阳市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大山深处27年的坚守
资山地处偏僻的枣南山区,离枣阳市区近百里路程。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大多师范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来,或者来了又不能安心。近30年来,从资山中学走出去的老师有近百名。而靳正运老师却在这儿坚守了27年!从没有动摇过。他说:“27年太短,我选择了这儿,就会在这儿干一辈子。”
毕业分配时,市区大多学校老师奇缺,以靳正运在师范学校的优异表现和在教育战线奋斗一生担任校长的父亲的社会关系,完全可以留在市区或城郊。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资山,回到了家乡。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不是一时冲动,也不完全是为了报恩,而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驱使我做出选择。”
刚到资山中学的时候,条件的艰苦是没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除了在建的一栋教学楼外,整个学校没有一间砖房;他和另一位老师挤在不到二十平米的土房子里,床是用土坯和几块木板搭起来的,晚上睡觉都不敢使劲翻身,担心会不会塌;遇到刮风天,从瓦缝里源源不断地漏灰、漏沙,下雨天,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常常半夜里要起来躲雨;办公桌其实是学生课桌,房间里只有一盏40瓦的白炽灯。当时的镇委书记在当年的教师节大会上谈到改善教师住宿条件时,描绘的是每人“一间砖瓦房、一张木板床、一张办公桌、一台小电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4年资山中学迁入新校区。
条件的艰苦,没有使靳正运老师产生退缩和动摇,尽管他们一起分配来的五个,当年就有两个选择了改行,另外两个也陆续调走,但他坚持了下来。他认为,条件再艰苦,信念不能动摇;越是艰苦的环境,越应该充满勇气和力量。他暗暗发誓要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所热爱的事业之中,用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告慰平生。
工作的前几年,靳老师小学或初中的同学中有很多在外面已经闯出了名堂,他们回乡探亲时也经常到学校来看他。看到他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兢兢业业,纷纷劝他跟他们一块儿干,说“你在这儿干,工资又低,条件又差,连个媳妇也找不到。凭你的能力,到我那儿,用不了几年保证比我还发”。他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说:“我选择了教书育人,就像你们选择在外打拼一样。你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你们都没有退缩,难道你们希望我半途而废吗?再说,这儿是我们的家,我一个本地人都呆不住,人家外地的不是更不愿意来吗?难道你们愿意看到家乡的孩子没人教、没学上吗?”见靳老师如此坚定,他们纷纷表示赞同,渐渐不再提这事了。后来,还有一些私立学校打听到靳老师所带的物理在全市名列前茅,也以3-5倍的年薪聘请他,也都被他一一回绝。
1992年,有人给靳老师介绍对象,在一个大乡镇条件比较好的单位上班。双方见面后的印象挺好,交往一段时间后也合得来。老师们纷纷猜测:靳老师要离开资山了,要高就了。老师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每次见面女方都要求靳老师离开资山,离开教育界,她们家出面帮忙把他调到同一乡镇的好单位。开始的时候他都含糊其辞,半年后对方下了最后通牒:不离开资山就分手。当时靳老师很痛心,毕竟人家也是为了我好,但是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没有丝毫动摇。他对她说:“如果你不爱我的事业,不爱我的工作环境,也就是不爱我。我是不会离开资山、离开教育事业的,一辈子都不会,因为在山区教书育人是我最崇高的理想,是我一辈子至高无上的爱。”两个人含泪分手,老师们唏嘘不已。以后的几年,再有介绍对象的,他首先就问人家是否介意他在资山教书,否则就不必交往。就这样拖到1996年,直到遇到跟他志同道合、也立志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妻子。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在靳老师2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无数次的工作与个人问题面临两难的时候。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学生,他都能以工作为重,放弃个人问题而选择了学校,选择了学生。
那几年,正值人口高峰,资山中学在校学生近1500人,班级也达到20个,教师出现短缺,物理教师更是奇缺。按照规定,物理老师代两个班即为满工作量,为了保证资山中学的物理教学质量,靳老师主动要求无偿地代三个班:每周正课18节,还有三个中辅、晚自习。
2006年冬季,由于休息不够,靳老师感觉身体不适,嗓子也不舒服,到医院一查,高烧39℃,扁桃体严重发炎,医生建议至少休息一个星期。想到还有待修改的备课笔记、没批改完的作业,挂点滴的时候,他让护士扎左手,挂好后右手拎着点滴回到了办公室,在同事们惊讶的目光中坚持办公。为了不影响上课,那几天,他把课都调到第四节。点滴打完,请同事帮忙拔下针头,由于老师们没有护士专业知识,有好几次拔针头的时候都带出了血。这一幕幕,被一些到办公室的学生看到,在学生中间传开了,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几天下来,烧退了,嗓子却哑了。领导劝他在家休养,同班老师和同学科老师也主动表示可以分着帮他代课。考虑到每个老师每天都在满负荷工作,他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不能讲课,他就把要掌握的知识点、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课下,找来班上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小声地先给他们讲解,课堂上再让他们每个人负责一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直坚持了一个月,直到嗓子慢慢恢复。这件事给那一届的同学很大的震动,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成为他们聚会时必不可少的谈资。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靳老师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情发作的时候感到天旋地转,遇到上课的时候,为了不被学生察觉,他就撑在讲桌上讲课。有一次坚持不住,头重重地栽到讲桌上,砸出一道血口。吓坏了的学生喊来其他老师,把他背往医院,在医院简单处理一下伤口,感觉清醒了一些,他又坚持回到了岗位。2010年中考期间,他的颈椎又犯了。资山中学的学生在王城考点考试,晚上和学生同寝,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休息,他强忍着痛苦,三晚上没有合眼,怕一旦睡着了被折磨醒了弄出动静。白天,他又像没事似的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个都不能少”
1998年秋,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周末放学的时候,一个孩子告诉靳老师说下个星期不来了,要跟村里人一起出去打工,而且父母已基本同意。他劝她再好好想想,孩子说已经想好了,不用再考虑了。靳老师就说第二天到她家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天下起了雨,虽然不大,但地面已经泥泞了。没有犹豫,靳老师骑着自行车冒雨出发了。那个孩子家住资山最远的大山村---白水村,路面十分难走。不但要翻过几座大山,有时还要人扛着自行车。费尽周折,终于到了学生住的庄子。进庄的时候,刚好有几只鸡子在路上放食,或是受了惊吓,在路上乱跑。为避免轧到鸡子,靳老师使劲捏闸,结果连人带车一起翻到在泥泞里,手、胳膊、腿都擦破了,还流了血。学生一家人闻讯赶出来,都惊呆了。孩子父亲说:“以为天下雨,你不会来了呢。”靳老师说:“孩子上学这么大的事咋能耽误呢?”
进到屋里,顾不得清洗泥巴和处理伤口,靳老师开门见山说明来意。经过和家长交谈,得知是孩子自己因为成绩有点跟不上,加上家庭条件有点差想放弃学习,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完成学业的。孩子点头表明是她自己的意思。靳老师就对她说:“你这么小的年龄就想到外面闯一下,替家里分担困难,说明你很懂事,是一个能吃苦的孩子。但是你想过没有,一来你年龄太小,到外面进不了正规的厂家,敢用你的都是不合法的;二来你连初中都没毕业,文化知识跟不上,只能一辈子下苦力。你说成绩跟不上,只是因为你的心思没用在学习上;你说家庭条件差,也不至于供不起你上学,而且你的父母都支持你继续上学。再说,这些都是暂时的,如果你连这些小困难都克服不了,你也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你所能做的就是回到教室,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把成绩慢慢提高,这才是你父母希望的。”她的家长以及赶来的几个邻居也都帮着开导她,慢慢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答应继续上学。
这只是27年来靳老师家访的一个缩影。27年的教师生涯,靳老师当了25年的班主任。每一年,他都会利用休息日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2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资山中学学区内的两个办事处、14个村的每一组,涉及面积69平方公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认识了他。期间,不知摔过多少次跤,刮破过多少次衣服,但他毫无怨言。他的班级每年的流失率都是零,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学生们的“班爹”
进入靳老师的QQ空间,会看到许多诸如“班爹,XX节快乐!”、“班爹,最近好吗?”、“班爹,注意保重身体呀!”等留言,字里行间,饱含了曾经的学生对他的敬重和关心。
学生对班主任的称呼一般都是“老班”,年轻时的靳老师被学生喊做“老班儿”,因为他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爱。
2005年的一个下午,靳老师班上一个学生感冒发烧。这种情况,靳老师一般都是自己一边带学生到医院,一边通知家长,等学生在医院挂上点滴后,家长也就赶到了,自己再回学校上班。但这个学生是住读生,父母又远在深圳打工,家里只有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天快黑了,老人行动又不便,靳老师就没有通知家长。学生在医院挂了2个多小时的点滴,他一刻寸步不离,帮学生拿药、给学生倒开水、举着吊瓶带孩子上厕所。护士打趣儿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父子呢,他回答说当老师的就应该是学生的父母。
回到学校,已经是晚自习时间。他领孩子到家里,顾不得自己也没吃饭,先给孩子下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考虑到孩子身体虚弱,不能上晚自习,他就带着孩子直接到学生寝室,帮学生喝药后睡下。回到家里简单扒拉了两口饭,他抱了一床被子,给妻子交代一声后又到了寝室,他担心学生因喝过药后发热出汗弹被子而加重病情,他要陪在孩子身边,随时观察、照顾。下晚自习了,其他住读生回到寝室,看到“老班儿”,都有些惊讶,但随即就明白了。
整个晚上,他几乎没有合眼。半夜,孩子果然要么弹被子,要么把胳膊、腿伸出被子外,他都一一替孩子盖好。起床铃响的时候,其他学生都自觉地轻手轻脚地起床,孩子也习惯性地醒了。也许是病还未痊愈,忘记了自己在哪儿,看到身边有人,孩子癔癔症症地叫了一声“爸爸”。其他学生都善意地哈哈大笑,孩子猛然想起来是老师,霎时红了脸。
白天,孩子叫“老班儿”爸爸的事在全班传开了,大家都没有取笑那个孩子,反而都认为叫得好。是啊,仔细想想,“老班儿”不就是全班同学的爹吗?学生在校生病,是谁亲自带着到医院?冬天天冷,是谁在寝室里放一瓶开水?是谁不厌其烦地交代要注意校园内外安全?是谁在言传身教地交给做人的道理?……从此,孩子们不在叫他“老班儿”,改口都叫“班爹”,并且一届一届地传了下来。
有人问靳老师“一辈子呆在山里值得吗”,他说:“看到我的学生在进步,在提高,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在他看来,教师是清澈的小溪,滋润嫩嫩的幼苗吐出一片绿意;是晶亮的明灯,引导孩子在人生的征途上学步;是一颗铺路的石子,甘愿默默的为他人铺筑起飞的跑道。他愿意一辈子都以一身粉尘为荣。
在追梦路上坚行
——记市实验中学青年教师黄莉莉
2010年10月,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武汉落下帷幕。颁奖仪式上爆出冷门,来自枣阳的80后小字辈黄莉莉一举夺冠,在与武汉等大中城市教师的同场角逐中,她的3项比赛成绩均为第一。往日名不见经传的黄莉莉迅速引起荆楚教育界的注目,为此有人惊讶称奇,有人困惑不解。知情人清楚,这是黄莉莉执着追求教育人生之梦的必然结果。
绚丽的梦想在前方招手,燃烧激情坚行在追梦路上,于五声乱耳中聆听职业的天籁……
黄莉莉出生于教师世家,家族有个浩浩荡荡的教师队伍,从幼儿园老师到大学教授,任教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长辈们的耳提面命让她多了一份灵动,长辈们耕耘教坛的光荣岁月让她痴迷教育,长辈们对教育对学生的博大宽厚和虔诚柔情给了她滋养。带着追求教育人生的梦想,她在&1999年秋季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艰辛而又幸福的追梦之旅。
她徜徉书海。《普通心理学》《课堂提问的艺术》《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凡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都拿来认真阅读,做详细的笔记,有的甚至抄录一遍。从1999年到2009年的10年中,她如桑蚕在书堆里贪婪咀嚼,广泛涉猎,读了上千本著作,写下数百本笔记,积淀了深厚的底蕴。
她迷恋教育科研。2008年,她参与了省重点课题“打造136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主研教师,她认真聆听名家的讲座和名师的点拨,如饥似渴地汲取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华,全程参与课题研究;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她率先在校内推行“导学题纲”,并和课题组成员一道仔细研讨,摸索总结导学题纲的模式,规范导学题纲的实施程序;作为语文教师,她探索“将带兵”、“兵带兵”&的“小组合作”的模式……经过两年的扎实研究,她的“题纲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全市推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10余篇学术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课题组20多名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奖……
梦想的种子一旦萌芽,耕耘就会让她粲然若花。经过10余年的沉淀,黄莉莉从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逐步成长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师,教学技艺纯熟,教学成绩突出,一路斩将过关冲向巅峰。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她独占鳌头获得第一名,并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她被评为省青年教学能手、襄阳市学科带头人、襄阳市优秀教师、襄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枣阳市名师、枣阳市金牌语文教师,14次荣获省、市教学比武及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她连续5年担任湖北省“国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授课教师,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70多人次……
梦想是一支美妙的旋律,当一名如痴如醉的教坛歌者,唱响教育人生之梦的每一个音符……
黄莉莉十分在意做教师的状态,沉醉于教师角色。她时刻告诫自己要持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做到痴迷、艺术和智慧。她每天都按照教师形象精心打扮,优雅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她注意说话的每一个词,给学生有价值有正能量的信息;她注重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做出表率。
2010年9月,她因不慎踩空左脚踝严重骨折。想到所带毕业班的学生,冒着“留下残疾”的风险,她在病床上仅躺7天就急着出院,拄着双拐上班,一只脚站立讲课。受伤18天后,她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让评委和学生们看到一个激情洋溢、阳光健康的黄莉莉,她在课堂上丢掉了双拐故作轻松。当年11月,她架着双拐参加“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送教活动,她精妙绝伦的教学艺术让当地老师由衷钦佩,她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更是感动了所有人。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是黄莉莉强忍着的巨大伤痛。
黄莉莉追求当一名教学艺术家,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她的教学艺术在于灵动。这份灵动起始于妙趣幽默,表现于灵感沛然,植根于持续创新。她用幽默风趣感染学生,用活泼开朗熏陶学生,用准确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打动学生,塑造学生灵动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她力求课堂“三声”:自发的掌声,自然的笑声,自动的辩论声,以此生成教学的精彩。她不让惰性牵绊,每堂课都有创新。她的语文课分“旅行录音棚”和“畅流智慧泉”两大板块,下有“汇报篇”、“展示篇”和“分享篇”;学生被她分成若干组,成立了“字音字形”部、“文学常识”部、“文言文阅读”部、“文学作品阅读”部等,各部负责相应知识的钻研和探究,当其他同学解疑答难的小老师。她的作文教学采用“轮流日记”,作业布置是课内课外五五开的“灵动作业”……
她的教学艺术在于开放。“用心求丰富的教学内容,诚心求平等的教学组织形式,衷心求尊重开放的评价体系。”这是她教学艺术的精髓。她鼓励学生节假日出去看世界看天下,真实感受课本里的山水人物;她在教学中常常互换师生位置,课堂上经常响起“黄莉莉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声音,她很乐意接受“小老师”刁钻古怪的提问;她平等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一同给课文录音,一样写轮流日记,一起做学习卡片,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她的教学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她的教学评价也是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参加的立体评价……
成功源于追求,奇迹源于创新。黄莉莉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的艺术,形成了她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创造了她教学上的奇迹。她多次接手人人远离的“差班”,经过她一段时间的努力,“差班”变成了优班。2014年秋季,在学校缺语文教师的情况下,她主动请缨多带一个班——一个各门功课年级倒数第一的班。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这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年级第二,仅次于她当班主任的那个班。
梦想的大门由智慧开启,用慧心推开一扇扇封闭的窗户,享受好梦成真的那份宁静……
黄莉莉有一双慧眼,始终盯住一颗颗闪亮的星,这是她管理班级的智慧——“生星教育”。她班级的文化墙上群星闪耀,快乐星、学习星、进步星、文艺星、劳动星、尊师星、智慧星、文明星……每周班会上,全班同学聆听他人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感受,开展评星晋级活动。
黄莉莉有一双巧手,善于“缝制漂亮睡袍”,这是她转化后进生的智慧。受“狄德罗睡袍效应”的启示,她送给每个后进生“一件漂亮睡袍”----赏识,赞誉,信任……让他们在这个“漂亮睡袍”里改变自我。她不失时机地“缝制集体睡袍”:相信班级同学在学校活动定有出色表现,相信教室的环境一定是干净整洁的,转达学校和老师们对班级的肯定和赞誉……班上学生在“一件件漂亮睡袍”里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鼓励,奋发向上,班集体在“一件件漂亮睡袍”里提高,后进生在班级“一件件漂亮睡袍”里快速改变。
黄莉莉有一颗慧心,“教育事故”成为教育契机,这是她育人的智慧。一个爱疯狂的女孩子,一次课间上厕所时与同学疯狂打闹不慎掉进了便池。她闻讯赶到,蹲下身子强忍呕吐帮女孩脱下了鞋和裤子,又跑回家拿来自己的衣物给女孩换上,并把女孩子的鞋子和裤子清洗干净。孩子爱疯狂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不增强守纪意识,就有可能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去教室时,她发现班上学生还在小声地议论着刚才的“厕所事件”,就决定以此为契机开展纪律教育。她在班上真诚地说:“首先我向&&同学道歉,让她受冻了。如果我的工作再细一点,或者在办公室里备一套衣服,她就不会受冻。”话音刚落,她看到女孩低下了头,眼中流出了泪,其他的同学也若有所思。她抓住时机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由这件事想到的……”,几分钟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表示以后不再疯狂,有的认为同学有难时不应袖手旁观,女孩则流着泪说:“谢谢老师,我以后一定守纪律!”
有人说,坚守是教师的本色,执着则是教师的境界。黄莉莉在人欲横流、浮云遮眼的纷扰中,耐住寂寞潜心修炼,痴迷教书育人,这是一种境界。她在功成名就后拒绝各种诱惑,甘愿清贫耕耘在枣阳教坛,这是更高一层的境界。执着,坚守,坚守,执着……黄莉莉一路走来,她在圆自己优雅的教师梦,也在圆中国的教育梦!
苦难并幸福着的“班妈”
——记杨垱镇中心小学教师
何玉梅,女,1979年10月生,杨垱镇中心小学教师。1998年8月,她从枣师毕业,当时凭着她的优异成绩和条件,本可以留城或分配到条件更好的乡镇,但她胸怀感恩之心回报之志,最终还是选择了她心中最美的故乡――杨垱镇。从此她的人生便与偏远的农村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17年。17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从未间断过,同事们因此都叫她“班妈”。17年里,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虽然生活中历经磨难,但事业中她执着乐观。她带的班级,一直是学校班风最好,学风最正,成绩最棒的班级。提到她,无论是同事、领导还是学生家长,没有不伸出大拇指称赞道:“真是娃儿们的优秀班妈!”
留守生的“妈妈”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何玉梅从教以来一直奉行和工作的准则与追求。在班里,对待每个学生她都视如已出,用母亲般的心,阳光般的情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催化他们一个个都化蛹为蝶,在人生的花丛中绽放异彩。
多年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是一个让人怜悯,又让人揪心的特殊群体。这些儿童由于生长环境诸多因素的缺失,往往内心封闭,情感冷漠,难以管理。针对他们,何玉梅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她提出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的方法来管理留守儿童。多少个傍晚,当别人阖家欢聚时,她却往返奔波在家访的路上;多少个深夜,当别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时,她却在灯下修改教案、批改作业;多少个寒冬的清晨,当别人还贪恋着温暖的被窝时,她却早早地来到了教室。
2009年,班上有个叫黄书恒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作业经常一字不写,厌学情绪特别严重。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总是东倒西歪,毫不在乎,简直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怎么办?总不能任由他这样混下去!于是何玉梅便隔三差五地到他家家访,辅导。在得知黄书恒三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而他家生活捉襟见肘,管教方式又极为简单,不是放任自流,就是棍棒侍候时,何老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散漫任性,留守儿童普遍的后遗症。于是何玉梅老师调整教育方法,找他的闪光点鼓励他,表扬他的点滴进步激励他。课下还经常找他促膝谈心,用母亲般的爱关心他,诱导他,为他解开思想的包袱,释放学习的潜能,俨然就是黄书恒的亲妈。当看到黄书恒在天寒地冻的日子,还穿着单薄的丝棉袄,趿拉着不合脚的棉鞋时,她便会心疼地把他揽在怀中,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捂热”那满是冻疮的小手,并拿出自己儿子的棉袄、棉鞋和手套给他穿戴上。在她母亲般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顽童”再也“憋”不住了,终于有一次情感暴发,一头扑进何玉梅的怀中,嘤嘤泣诉起来:“何老师你真好,那些娃们都说我是‘野孩子’,没有妈,我好想妈妈……何老师你就是我的亲妈,好吗?”
为了弥补小书恒丢失的亲情,何老师想方设法找到了小书恒父母的联系方式,并推心置腹地劝其父母通过自己的电话一周至少和孩子通话一次,同时要求他爸爸一年至少和孩子团聚两次。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小书恒的转变越来越大:脸上逐渐有了笑容,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半年后成绩终于跃入了优生行列。看到他的进步,何老师甭提多高兴了,自己虽然付出了辛苦,但同时也收获了幸福!何乐而不为?
谁说忠孝不能两全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何玉梅总是这样恪守职业“信条”,从没因个人私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就是法定的产假,她都不愿多休一天。那是在2003年,她的产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她得知学校教师紧缺,孩子们的课上得断断续续,她便坐不住了,第二天硬是撑着还未完全康复的身体,拖家带口地提前个把月上班了。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带孩子,成天连轴转,她没叫过苦,没叫过累。
就在何玉梅立足三尺讲台,追寻事业的幸福与快乐时,苍天却把一个个沉重的灾难砸向了她。2006年2月,她的母亲查出患胃癌晚期,住院手术治疗和在家卧床疗养的近两年时间里,身为女儿的她,白天、工作日忙着教学和班级管理,晚上、节假日便带着孩子守护在母亲床前,喂药,喂饭,洗脚,洗身,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尽管母亲知道她当时任一年级班主任很忙,多次劝她说:“一年级学生小,事多,还有你的孩子才三岁,别老来照顾我,这儿有你爸、你哥就行了。”可何玉梅深知,这是母亲心疼自己,怕女儿累着才这么说的。其实,哪个父母有病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在身边呀?就这样,一边母亲,一边学生,何玉梅哪边都没有放下,并且做得比平时更努力更下劲。五百多个日夜,五百多天奔波,她本就瘦小的身体又消瘦了一圈,眼睛也深深地凹陷了进去,但她仍然坚持扛了下来。母亲临走的时候,脸上一直挂着慈祥的笑容。这让她作女儿的,在悲痛中也感到了一丝的欣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料,3个月后,何玉梅的婆婆又查出了患有乳腺癌。这时,有人在替她担心:她已经熬得不成形了,还能坚持像对待自己母亲那样来侍侯婆婆吗?面对再次迎面袭来的困难,何玉梅没有屈服,她再次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悉心照料婆婆。在她的不懈坚持和艰辛付出下,婆婆的身体逐渐好转,而且在期末考试中,她班的成绩在同规班中又名列第一。
谁说忠孝不能两全?何玉梅给了我们很好的例证,只要我们肯付出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艰辛,“鱼”和
“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苦难磨灭不了她坚强的意志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两位亲人相继患癌,给了何玉梅沉重的打击。这期间,她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可是,一件做梦也想不到的灾难再次降临,几乎把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这年10月,她的丈夫因交友不慎,聚众伤人,触犯刑律,被判7年。当时的她整个人都懵了,今后可怎么办?她是一个如此平凡的人,可人生道路怎么如此波折?她只想过平淡的生活,可为何连这点小小的奢望都得不到满足?丈夫的以身试法,让她及家人如何在众人面前抬头?精神的摧残,压得她喘不过气,她一连几天都没合眼,甚至一度产生一死了之的念头。但当她看到年仅4岁的儿子,她又爱怜难舍……只好抱着儿子嚎啕大哭!可太阳依旧会东升西落,不会为谁而停留,日子还得过下去。想到这些,她再次鼓足生活的勇气:一定要闯过这刀山火海!从此她便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在她咬紧牙关承受着非人的折磨时,很多人开导她,鼓励她,也有好友善意劝她:“遇到这样的人,真是可惜了。青春能有几个7年?”“如果他出来后,本性不改,你这辈子岂不完了?”“坚强点,把孩子扔给他,离婚吧。”困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徘徊,她迷茫,她纠结……但她善良的本性告诉自己:不能再把一个迷失的灵魂推向惨白的荒漠,她也更不愿让一个无辜的幼小心灵受到牵连与伤害,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接受和承担。她没有摒弃丈夫,而是不断地激励他,近七年时间,何玉梅坚持每月都带孩子去探望一次。在她的感化下,丈夫的改造顺利而有效,最终提前半年获释。
面对家庭的不幸,经历生活的艰辛,何玉梅没有沉沦,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仍坚守在自己至爱的事业上。站在三尺讲台时,她也没有忘记把自己沉痛的经历和丈夫惨痛的教训,作为活生生的教材讲给学生,从心灵上给予他们阳光般的普照与洗礼。在她的良苦用心和推心置腹的教育下,她所带的班级,无论班风还是学风,一直都是最优秀的,为学校其他老师无声地作出了榜样。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何玉梅没有叫苦没有叫累,期间她还一直担任班主任,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她是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处理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每天忙得她腿都是软的。那时她的孩子才几岁,但已被她“训化”得过早“独立”了。因为她每天早起要进教室辅导学生早读,所以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饭端到门外吃(那样饭凉的快些),而孩子吃饭磨蹭,往往她吃完孩子才吃几口。她等不及,很多时候就把儿子独自丢在门外,并“命令”他:赶快吃,吃完自己洗碗,自己上幼儿园。一开始孩子总是抱着她的腿,哭喊着:“妈妈,等等我。你别走,我快点吃。”他哪知他的妈妈已被磨砺得“斩钉截铁”,所以他只能看着妈妈离去,眼噙泪花地“犟句嘴”:“
我只洗碗,不洗锅。”才几岁的孩子,在别人家正宠得象块宝,可在何玉梅家却得自己洗碗,一个人上幼儿园。每当此时,何玉梅的内心其实也在滴血,也在挣扎!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难道她就是个“坏妈妈”?可是,她没得选择,1个和60个,她能放下哪个?儿子也曾委屈地说:“妈妈,你从来不接我,别的小朋友都有人接。”听到儿子这样说时,何玉梅更是泪如雨下。在家庭、事业的天平上,她一直在努力兼顾,虽然付出了一腔心血和汗水,辛苦疲累得如黄牛,但无意间自觉不自觉地还是偏向了学校和学生!这也正洽合了她在事业上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追求的本性。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熬”到今天,她已把自己磨砺成“铁石心肠”,跋山涉水坚定前行的志向岿然无移。而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寒风秋雨与她分享。
&&教师――今生幸福的选择
有人形容老师: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您站在三尺讲台,桃李却绽放在三百六十行。
去年春天,何玉梅惊喜地接受了一名学生的拜访,他叫杜佳宝,是她十几年前的学生,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主管。他说:“何老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正是您的谆谆教诲校正了我的人生航标,否则儿时的任性叛逆会毁了我的一生。”何玉梅也想不到,这个曾经的问题生,今天会有如此的锦绣前程。以前的杜佳宝逃学上网,打架斗殴,就如家常便饭,正是何老师的不倦教诲才平复了他狂躁的心。是啊!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何玉梅也因此而自豪。当杜佳宝得知她当时每月收入不到两千,诚邀何老师去他那儿月入五六千的岗位上班时,何玉梅还是谢绝了。她说:“看到你们的成就,我就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很欣慰。还是让我以教书育人的方式,去成就更多象你这样有志有为的年轻一代吧!”如今,她已舍不得这个以身相许的教育事业了。
面对痛苦,她庆幸自己是老师;享受幸福,她骄傲自己是老师!生活在孩子们中间,分享他们的纯真与无邪,远离世俗的喧嚣与繁杂,她留连于此,陶醉于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