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练习题不能和合力同时出现在一副图中吗

浮力不是一个力,而是多个力的合力,浮力是哪些力的合力?_百度作业帮
浮力不是一个力,而是多个力的合力,浮力是哪些力的合力?
浮力就是一个力啊如果要说物体受到的力,那有浮力和重力两个,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力
物体各个点所受水的压力的合力
浮力就是水的压力吧,说的细点就是水分子对物体不断碰撞产生的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根据259的证明,我们有:当钢针浮于水面时,其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根本不存有的人认为的“浮力小于重力”的情况。
  浮力的定义取“排开液体的重量”或“液体对物体排开液体的空间的压力和”或其同义的不同表述。
  根据廖老的资料,我们还可以知道,对于浮在水面的物体,同密度同体积的亲水物体比憎水物质受到的浮力要小。亲水物体不会增加排水量,反而会减少排水量,同时“水膜船”模型会出现“负体积”的概念,而液体对水膜则会出现“负压力”的概念。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原帖由 慕容飞宇 于
15:04 发表
液面变形而导致的“排开的水”和物体浸入水中而排开的水是两回事情,你怎么知道前者的重量等于增加的浮力?说来听听。
  一、F3=F1+F2
& && & F3为重力,F1为液面因紧缩而对小球的产生的拉力,F2则是与小球接触到的水对小球的压力之和。因为小球在水中仅受到这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有F3=F1+F2。
  二、F1=F4,F4为液体对陷到水平面之下水膜的压力和。
& && & F1是由于液面缩紧而产生的,F1的反作用力F1'是物体的一部分重力,F1和F1'是作用点在(颈形)液面上与小球接触的一条闭合曲线上,F1'作用于水膜,F1作用于小球。由于水膜是平衡的,所以水膜必然存在另一个作用在液面上的与F1'平衡的力。另一个外力只能来源于液体对液面的压力F4,因为液膜面除F4和F1'这二力之外没有受到其它的外力了,而液膜面保持平衡状态。
& && &&&F4与F1'是平衡力,而F1与F1'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样F4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F1=F4。
  三、小球受到的力就转化为:重力F3、液体对小球直接压力F2及对下陷的与空气接触的水膜的压力F4。
& && &&&四、液体对小球及水膜压力的总和(F2+F4)正好就等于排开的总水量。
  我们将小球及水膜所围成的在水平面之下的空间称为“水膜船”,然后将“水膜船”内的空间全部换成水,变换前后,原来水膜外侧的各点的压强是不变的,因为压强取决于水深,这样F2+F4不变。
& && &&&换成水后水膜内侧各点的压强和外侧相等,从而水膜保持原来的平衡位置不动。这样,水膜内侧的水保持平衡,其受到的重力与浮力(F2+F4)相等,而重力正好就是水膜内水的重力,即:F2+F4正好就等于排开的总水量。
& && &(修改有关表述,使更易理解)
[ 本帖最后由 电子无质量 于
21:29 编辑 ]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98 小时威望293 金币475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4积分8799UID804935
钻石会员, 积分 87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01 积分
威望293 注册时间积分8799精华4帖子
钢针漂浮于水面时,水的表面张力产生的浮力拉起两侧的水,而钢针则排开钢针包括其上侧的水。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98 小时威望293 金币475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4积分8799UID804935
钻石会员, 积分 87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01 积分
威望293 注册时间积分8799精华4帖子
[ 本帖最后由 廖老头 于
16:50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98 小时威望293 金币475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4积分8799UID804935
钻石会员, 积分 87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01 积分
威望293 注册时间积分8799精华4帖子
回复慕容250,255帖
这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是了。浮力其实也是效果力,就如同牵引力,向心力一样,是合力。钢针浮在水面上时,其其排开的水的体积很能说明问题。
下面是我的计算:
水的表面张力对浮力的影响
把板竖直插入水中,则由于水与板之间的附着力与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在板的附近产生水面的弯曲,如下图所示为亲水型的板和憎水型的板插入水中的情形:水才表面张力使亲水型的板受到附加的向下的压力,而憎水型的板则受到附加的浮力。
具体分析如下:
在板的附近取一段水柱,水柱表面两侧的表面张力F相等,其合力垂直于水的表面,如果其夹角为 ,则其单位长度内的合力为 。其曲率半径为R曲率为K=1/R,通过对水柱的受力分析可得:在竖直方向有,大气压力的竖直分力与液柱下侧受到的压力向平衡,所以表面张力的竖直分力必须等于液柱所受重力。故有
即其曲率与其高度成正比。或者曲率半径与其高度成反比。因此我们可以用电脑画出此曲线。如第一图所示。
做法是取一个较大的R值,则有
这样逐渐画出液面的曲线。
我们并可以根据这一片水的面积,结合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可以进而求得单位长度的表面张力提起的这一片水的重量,从而计算计算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压力。
下表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表:
[达因]/[厘米]
0<font color="#.64<font color="#<font color="#.22<font color="#<font color="#.75<font color="#<font color="#.18
40<font color="#.56<font color="#<font color="#.91<font color="#<font color="#.18<font color="#<font color="#.22<font color="#<font color="#.61<font color="#<font color="#.75<font color="#0<font color="#.85<font color="#4<font color="#.00
看来我的计算式无法上传。那就等我抓图再说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9 小时威望23 金币1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1620UID1239303
高级会员,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0 积分
威望23 注册时间积分1620精华0帖子
回复 253楼 的帖子
液面变形而导致的“排开的水”和物体浸入水中而排开的水是两回事情,你怎么知道前者的重量等于增加的浮力?说来听听。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在术语上也许得改进一下。
在253楼,将排水量与体积等同起来,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排水量用质量单位吨,而不是体积单位。所以,在理解时,应转化一下,体积是指相应排水量对应的体积。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表面张力产生的上拉力是“浮力”还是“表面张力”?
一个小球因表面张力而浮在水面时,必然存在一个水膜,这个水膜的上部分是喇叭口形的,只是这个口最后是无限近似于水平面。
& &喇叭口颈部是拉紧的,从而对小球产生一个上拉力F1。小球与水接触面受到水的压力,其合力是F2。小球受到的重力是F3,那么有:F3=F1+F2。
& &有人将F1称为“表面张力”,而F2称为“浮力”,这种说法是否对呢?
& &F2等于小球与水接触面加上接触边缘垂直向上的柱形面所围成空间内的液体的重力。F1则等于喇叭口内空间减去中间的上述柱形空间内的部分空间里的液体的重力,正好等于水对水膜的压力的矢量和,所以,这也应该称为浮力——压力差,一个嗽叭口的船其船壁受的压力的矢量和,不也是船受到的浮力的一部分吗?
&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小球排开更多的水,所以小球受到浮力增大了,这时的小球可以看作是放在一个由水膜做成的喇叭形“船”中,而小球沉入水中之后,水膜变成了球形“船”了。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就是“水膜船”排开水的体积并不一定等于小球本身的体积。因为小球放入水中之后,被排开的水是“水膜船”排开的水——“水膜船”所占据的空间原来都是水,现在都没有水,所以这些水被排开了。这些被排开的水是因为小球的放入这一现象的发生而产生的,所以这些被排开的水的就是此时小球排开的水。
& & 同样,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也不一定等于木块本身的体积,但一定等于“水膜船”的体积。
& & 注:关于“水膜船”的概念及与常见概念的一些联系。
& & “水膜船”是为了讨论问题而提出的一个临时概念名称。
& & “水膜船”是由水膜或水膜和水平面所围成的一个在水平面之下的空间。水膜船的体积,如果水膜船是一个封闭空间则是指该封闭空间的体积,如果不是封闭空间则是指水平面以下部分的体积。
& & 对轮船而言其“水膜船”的体积,就是轮船的实际排水量,而轮船的排水量(作为轮船指标的排水量)是指轮船的最大安全“水膜船”的体积。
[ 本帖最后由 电子无质量 于
14:46 编辑 ]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9 小时威望23 金币1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1620UID1239303
高级会员,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0 积分
威望23 注册时间积分1620精华0帖子
原帖由 ljh963000 于
13:03 发表
& && && &你没有看清248楼的意思,他并没有把表面张力计算在浮力内。
他说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矢量总和”这句话我还是有些怀疑,连着后面的“也可以证明,正好就是排开液体的重力”显然是有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飞宇 于
13:24 编辑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48 小时威望14 金币24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3积分1353UID1232718
高级会员, 积分 1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7 积分
威望14 注册时间积分1353精华3帖子
原帖由 慕容飞宇 于
12:53 发表
你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表面张力和浮力是两回事,它们产生的微观机理是不一样的。
浮力是压力差,产生压力的微观机理是分子撞击。
产生表面张力的微观机理是分子间作用力。
表面张力不能计算在浮力内。 ...
& && && &你没有看清248楼的意思,他并没有把表面张力计算在浮力内。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9 小时威望23 金币1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1620UID1239303
高级会员,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0 积分
威望23 注册时间积分1620精华0帖子
回复 248楼 的帖子
你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表面张力和浮力是两回事,它们产生的微观机理是不一样的。
浮力是压力差,产生压力的微观机理是分子撞击。
产生表面张力的微观机理是分子间作用力。
表面张力不能计算在浮力内。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48 小时威望14 金币24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3积分1353UID1232718
高级会员, 积分 1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7 积分
威望14 注册时间积分1353精华3帖子
原帖由 左上右下 于
12:10 发表
我不知道你是吃什么长大的。你若是老师,当你的学生肯定很糟糕。幸好,我不是当你的学生。
& && && && &呵呵,说到你心里去了?不然不会如此恼怒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修正一下,兼谈“浮力”的实质
我在243楼说到:可以认为“对物体不产生力(向上作用力)”,这个说法不太对。水膜不破是使它能成为“船壁”的基本条件,这个基本条件是由表面张力来实现的。“船壁”当然会对“船底”上的承载物向上拉,如果不拉的话“船底”就沉下去了。所以,水膜会对物体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分力)。
& & 将水膜的形状称为U字形,表面张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均在U字的笔画中方向与U字的笔画重合。重物在U字的底部向下压U字,U字的两侧就拉住重物,这个拉力就是向上的力。船壁同样存在这样的一个拉力,否则船底就脱落了。
& & “浮力”的实质是什么呢?是否可以这么认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矢量总和。也可以证明,正好就是排开液体的重力。
& & 表面张力,只是在形成一个作为“船壁”的水膜时起了作用,而这个作为“船壁”的水膜的存在增加了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增大了浮力。
& &&&表面张力使水面的不浸润物体周围造成凹陷,从而增加了浮力(增加了排开水的体积)。这个实验很容易做,只要随便取植物的新鲜叶子都能很明显地观察到,因为叶子是不浸润的,所以叶子上的水都成了水珠。
(修改了两个写错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电子无质量 于
13:15 编辑 ]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原帖由 ljh963000 于
11:52 发表
一一说得真是太好了!想不到你竟有如此的自知之明。
&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满脑子的胡思乱想,能上得了台面的微乎其微,极其薄弱的专业底子,张口尽是外行话,却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一;
& &&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 ... 我不知道你是吃什么长大的。你若是老师,当你的学生肯定很糟糕。幸好,我不是当你的学生。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原帖由 廖老头 于
09:43 发表
回复224帖:
抄录207帖:
假设塑料小球沉在水底时所受的浮力为F1,塑料小球漂浮时露出水面部分小时所受浮力为F2,塑料小球漂浮时露出水面部分大时所受浮力为F3,请廖老或灵感按塑料小球所受的浮力由小于大进行排列好吗?
1.小球 ... 3.当小球漂浮时露出水面部分小时(我理解小球正在上浮),这时其所受浮力F2大于重力。
你的理解是错误的。小球是漂浮,没再上浮。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48 小时威望14 金币24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3积分1353UID1232718
高级会员, 积分 1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7 积分
威望14 注册时间积分1353精华3帖子
原帖由 左上右下 于
07:10 发表
不要做下面红字的所刻画的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一说得真是太好了!想不到你竟有如此的自知之明。
&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满脑子的胡思乱想,能上得了台面的微乎其微,极其薄弱的专业底子,张口尽是外行话,却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一;
& &&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尤其是这“嘴尖皮厚”四个字,真是说绝了!总是不停地在那儿说啊说啊,说了半天,大家再一看,原来翻来覆去的就那么几句话,毫无新意!对别人说的看不懂,对自己的问题又说不清,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感觉,可见这“皮”实在是太厚了!腹中空空,说不出道理,最后就是“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如同那泼皮,往地上一躺,“我就这样了,你能把我咋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9 小时威望23 金币1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1620UID1239303
高级会员,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0 积分
威望23 注册时间积分1620精华0帖子
液面的表面张力当然可以对物体产生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分力),因为接触处液面不是水平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原帖由 东方gfsd 于
09:37 发表
电子看图,关于F2的受力,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水面收缩,表面张力和物体是非浸润,对物体不产生力,所以排水体积等于物体重,这个我想应该不会有异议吧。也就是说这种情况虽然有上浮现象,但无论如何不会出现表面张力施力与物 ...
& && & 表面张力作用在水表面,起收缩、拉紧作用,使水表面不破裂,这就如船壁不散的作用力一样,所以,可以认为“对物体不产生力(向上作用力)”。
& && & 我认为简单点就是:膜的作用相当于“船壁”,也可以说膜围成了一条“船”,在平衡时,浮力等于重力。
& && & 我那是退一步来说的:就是存在“浮力小于重力”的情况,或者说“向上合力等于重力”,也不能说A原理是错的,因为这个原理有其成立的理想状态——仅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98 小时威望293 金币475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4积分8799UID804935
钻石会员, 积分 87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01 积分
威望293 注册时间积分8799精华4帖子
回复224帖:
抄录207帖:
假设塑料小球沉在水底时所受的浮力为F1,塑料小球漂浮时露出水面部分小时所受浮力为F2,塑料小球漂浮时露出水面部分大时所受浮力为F3,请廖老或灵感按塑料小球所受的浮力由小于大进行排列好吗?
1.小球沉在水底时,由于其密度略大于水,因此其所受浮力F1略小于重力。
2.当小球漂浮时露出于水面部分大时(我理解为漂浮于水面而平衡时),由于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其所受浮力F3(当然,包括了表面张力所产生的浮力)与重力相等。
3.当小球漂浮时露出水面部分小时(我理解小球正在上浮),这时其所受浮力F2大于重力。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当你轻压钢针时,“船”变深了,容量变大了,只要“船壁”不破裂,“船”受到的浮力就更大了,也就是大于钢针的重量,这样解除压力后钢针就会出现“上浮”的动作。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原帖由 左上右下 于
07:31 发表
你好,你好象就是“理论与实际分离”的那种人吧?
  理论与实际并不是分离的。
  但是实际情况都是复杂的,我们要研究其中的物理学规律,就得对实际进行分解,将一些非本质的因素排除出去,从而得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我们才能提示出那些重要的物理学规律。这就是理想化思想,没有理想化,一切物理学规律都“不正确”。比如惯性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运动的物体总是会停下来的,但是我们不能以此而否定惯性定律。在物理课上做二力平衡的实验总是很容易失败——你在一边加上一个小砝码平衡并没有被破坏。
  从对实际的分解中(理想化)得出的物理学规律,再回到实际情况中,你可能会发现“错误”。其实,这并非错误,而是实际情况远比得出物理规律的理想情况复杂,实际中包含了许多理想状态下不存在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产生所谓的“错误”的真正原因。比如二力平衡的实验失败了,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
  你认为的“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也能浮在水面上”的这一实际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你认为“浮力小于重力”则不一定正确,首先这得看“浮力”的含义,按阿基米德的实验观测的手段来认定“浮力”就是指排开水的重量。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钢针等浮在水面,我们可以看出水面已经陷下去了,显然钢针排开的水的体积比钢针的体积大得多,从而受到的浮力远大于其沉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从而能浮在水面上。其次,也许表面张力就像一张网把钢针网住,这张网借助水面的水平拉力而不掉下去,陷下去的边缘成了象滑轮一样的支撑点(其受压力的情况与其形状正好相符),使水平拉力转为向上的拉力。这样,钢针也就有可能排开水的重量小于钢针的重量,当然由于液体的流动性,也可能排开水的重量正好等于钢针的重量。到底是否相等,得用数学方法进行严格的证明。如果能证明相等,你当然无话可说了。但是,就是证明不相等,也就是证明确实“浮力小于重力”,你还是错了。因为,阿基米德原理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这一理想状态就是仅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如果证明此时“浮力小于重力”,就说明还受到了“表面张力”的作用,也就是破坏了理想状态,其性质和用线拉住差不多。
  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是:应该能证明浮力等于重力。将上面说的网看作用是没有厚度和质量的“船”的外表面,其上拉力就是船壁自身的聚合力(没有这个力,船就会散了),水面的拉力是水平的可以不计。这样这个“装着”钢针的“船”受得的浮力就正好等于钢针的重力了,这船的特殊形状正好让表面张力不起作用了。显然这“船”很脆弱,上拉力一大就会散架,船壁就会破裂进水,钢针也就沉到水底去了。
[ 本帖最后由 电子无质量 于
09:20 编辑 ]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原帖由 廖老头 于
12:20 发表
关于F1,F2,F3的大小排列问题,你只要认真看过我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
看来我的分析,你根本就没看懂。即使我就把排列直接写出来,你也不会承认。不过,你既然没看懂,我就直接写出来:F2&F3&F1。
具体来说就是F1物重。F3=物重 ...
廖老,请看清楚题目,F2、F3均是塑料小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另“最好是如果能推翻牛顿定律就好了”对这个我才学很浅,不敢。请你另选高明或自己动手吧。
真的,我只创造实验,尽自己的水平解释实验,水平低只能做低水平的解释。实践出真知,应该不会有错。
当然我犯了很多错误,特别是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原帖由 电子无质量 于
23:40 发表
& && && &首先,我认为阿基米德原理成立的条件是“仅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密度大于水的物理因表面张力的因素而浮于水面,不论其浮力是否增加均不能否定这个原理。
& && && &其次,实验结果与理想状态的结果并不一致,但不 ...
你好,你好象就是“理论与实际分离”的那种人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不要以为我是乱贴的。我想对某些人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那些披上硕士、博士外套的。当然我自己也得再检讨检讨。
教条方义、主观主义都很害人。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永远不会过时。
不要做下面红字的所刻画的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本帖最后由 左上右下 于
07:27 编辑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这篇报告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这些文章里,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GCD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毛泽东号召开展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原则整顿作风的运动。毛泽东的这个号召,很快地在中国GCD内和党外引起了怎样以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怎样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怎样对待一九三一年初至一九三四年底这段时期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大讨论,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阵地,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使中国GCD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GCD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GCD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确实的,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GCD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GCD。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⑴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⑵,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GCD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⑷。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GCD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GCD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为此目的,就要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就要使同志们懂得,GCD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GCD(布)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GCD(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1〕 富县在延安南面约八十公里。
〔2〕 边币是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法币是一九三五年以后国民党官僚资本四大银行(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所发行的纸币。毛泽东在本文中所说的,是指当时边币和法币之间所发生的兑换比价变化问题。
〔3〕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克思在这篇跋中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页)
〔4〕 参见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第九部分《工作作风》(《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2—275页)。
参考资料:
[ 本帖最后由 左上右下 于
07:18 编辑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9 小时威望23 金币1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1620UID1239303
高级会员,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0 积分
威望23 注册时间积分1620精华0帖子
原帖由 左上右下 于
22:38 发表
原来如此!还博士?或许,这是美国博士的科学观吗?学术上的正确与错误、是与非都没胆量表明。还不如我们的门卫,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所以说你就是精神不正常,和你说什么都没用。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2 小时威望13 金币3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2069UID1214171
高级会员, 积分 20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1 积分
威望13 注册时间积分2069精华0帖子
原帖由 廖老头 于
08:45 发表
关于溢水杯:事先当然应该把溢水杯注满水。注意是注满,也就是将要溢出为止。这样放入浮体后,其溢出的水量怎么是不确定的。
& && && &首先,我认为阿基米德原理成立的条件是“仅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密度大于水的物理因表面张力的因素而浮于水面,不论其浮力是否增加均不能否定这个原理。
& && && &其次,实验结果与理想状态的结果并不一致,但不能以此来否定理想状态下的物理学原理。
& && && &最后,关于溢水杯可以做个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将杯子注满到溢出的程度,等水不再溢出后,加入一滴水或一粒米,可以观察到水并没有溢出。所以,对于足够小的浮体,其溢出的水量是很难确定的。
[ 本帖最后由 电子无质量 于
23:42 编辑 ]
电子的质量只不过是其电场能量的表现形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原帖由 ljh963000 于
16:42 发表
& && &&&通过这个帖子我又进一步认识了你!原以为你只是知识欠缺了点,能力差了点,但人还算厚道,没想到你的人格与你的知识和能力一样,而且还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嘴脸(例如你总是说“但还是那句话,说不说由 ...
无药可救的是那些知错不改的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6 小时威望10 金币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1积分740UID1194151
中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740精华1帖子
原帖由 慕容飞宇 于
20:54 发表
这个问题在以往的讨论里无数人回答过你了。原文只考虑浮力和重力,不考虑其他因素。就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接受不了,只能说是你的心理健康问题。 ...
原来如此!还博士?或许,这是美国博士的科学观吗?学术上的正确与错误、是与非都没胆量表明。还不如我们的门卫,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 本帖最后由 左上右下 于
22:39 编辑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9 小时威望23 金币1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1620UID1239303
高级会员, 积分 16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0 积分
威望23 注册时间积分1620精华0帖子
这个问题在以往的讨论里无数人回答过你了。原文只考虑浮力和重力,不考虑其他因素。就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接受不了,只能说是你的心理健康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浮力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