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的时机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 陈育芳的博客 - 阳城教研博客
陈育芳的博客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21:32:04 | By: 陈育芳 ]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促进儿童个性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等,在各方面都拥有较显著的优势,它突破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束缚,为最大限度的发展人的主动性,提供更为可能的条件。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呢?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我谈以下几点:&&& 一、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有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和步骤,然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缓冲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才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火花”的出现,才能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学习 “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时,在学生分铅笔的过程中,他们四人一组,先独立思考,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将自己的分类标准、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时说说小组里共有几种分法,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由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了一会儿,再让他们交流、讨论,学生在讨论时也知道说些什么,汇报时也井井有条了。学生们明白了:由于物体具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所以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二、当学生彼此有争议时,进行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往往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但浮在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的深刻性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地洞察力,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可适时地放到小组中,引导学生找理由展开辩论,达到对新知的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尊重,赞赏和互助。如:学生在学完 “克和千克” 学习后,我问学生:“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我认为铁重,棉花怎么也比不上铁重。”有个孩子说:“你说的不对,老师已经说了,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它们一样重。”“我也赞成你的观点,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正是在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他们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多少精彩的、具有创造力的想法就是在孩子们的争辩中脱颖而出,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此也得到了发展。&&& 三、当遇到算法多样化时,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我们积极倡导算法多样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9加几”时。例题“9+8”我让每个学生自己算,看看有几种算法,哪种算法简单,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并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中的同学听。在同学门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能力。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数学思考,也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更多的算法,也发展了学生们的思维。&&& 四、当解决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在平时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但是,一旦涉及的问题知识点较多或需从多方面说明时,学生总表现得不够深入思考,急于将自己所触及到的点滴告知于众。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互补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互助中取长补短,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有益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分数,才认识了1/2和1/4,在拓展题里,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孙悟空和猪八戒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孙悟空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猪八戒想:‘我的肚皮大,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他们两个谁吃的多?为什么?学生马上说猪八戒吃的多。此时,他们在小组里来折一折,画一画,一块来有探索这个问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经过几分钟的交流后,答案出来了。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合作意识,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 &&&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说……”,“你再说说……”,“你还想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当认识完角的形状、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孩子们充分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门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国旗上有角……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孩子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满足了全部同学,也把周围有角的物体说全了。&&& 课堂教学中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适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阅读全文(134)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闽ICP备号&&&
Powered by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1.00
&&¥1.00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张秋生
阳光博客.....
阳光博客.....
阳光博客.....
时 间 记 忆
阳光博客.....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阳光博客.....
最 新 留 言
阳光博客.....
我 的 相 册
我 的 圈 子
阳光博客.....
我 的 好 友
阳光博客.....
博 客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阳光博客.....
博 客 信 息
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0:10:00 | By: zhangqiusheng ]
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得使用这种方式,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得把握时机。
1、在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识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才能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纠正,有助于把问题讨论得更深入全面,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当代西方哲学认为,在与他人的对话时,我们必须对讨论的话题有自己的“前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种“前理解”即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前对话题的理解和看法。所以,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条件时再进行合作学习。
2、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并且在理解掌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这些出现的困难常常是需要合作讨论的。因此,在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转入小组合作,共同分享彼此的观点,合作交流,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和问题的答案渐渐明朗开来,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探索的能力。
3、在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问题学生不易理解,在独立思考时出现问题,思维受阻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类问题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可能很快明白它们的解答方法,但是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智力障碍,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时就应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来,更能有效地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分析作品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一段(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有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分析不够全面、不到位。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彼此的学习资源,参与到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去,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当问题含有多解性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正如俗语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条条大道通罗马”,在语文学科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含有不确定性、多解性。同时,由于学生本身思维水平与思考角度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与解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当教学中出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适时组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得到启发,找到比较好的解答方法。
标签:&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对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8|
上传日期: 03:05: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对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