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成渝地区构建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是的生态屏障作业帮

云南昭通: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中国经济新闻网昆明讯:(记者李强 □邓道勇)8月6日举行的&美丽云南?奋进昭通&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介绍说,昭通将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强化生态建设,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并把生态建设的成果作为面向川渝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挺进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桥梁。   刘建华介绍,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地处滇、川、黔结合部的乌蒙山腹地,位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交汇地带,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和&云南北大门&之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境内气候宜人、风景独特、物产丰饶,有&资源金三角&和&聚宝盆&的美誉。   据介绍,近年来,昭通市以筑牢交通、农田、水利三个基础,打好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实现产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把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昭通的总体战略目标之一,把昭通打造成为绿色经济高地。   昭通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江河的不息切割,形成了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为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就要多措并举,全面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刘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扎实建好&三个昭通&。一是建好&山水昭通&。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狠抓保水、保土、保肥&三保&措施落实,开展土地石漠化治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坚持&一河一策&的治污原则,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   二是建好&森林昭通&。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新增营造林117.6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6%;深入推进城市、城镇面山和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绿化,绿地面积大幅提升。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5处,保护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2%;林业系统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我市9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野生动物和高等植物种类。   三是建好&清洁昭通&。狠抓异味、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大噪音、大气治理力度。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营监管,重点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实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除此之外,昭通还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打造新型城镇化体系。  &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李强
邓道勇 编辑:张丽荣&&&&&&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为什么要在成渝地区构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业帮_百度知道
为什么要在成渝地区构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业帮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20(财富值+经验值)[]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战略研究_鲍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战略研究_鲍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今日共20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第21171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 经济新闻(09版)
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成渝经济区既是重点开发区,又承担着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达、适宜人居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实现成渝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西部地区提供科学发展的成功模式。
长江和嘉陵江,是连接川渝的自然纽带,其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是促进川渝合作的主要切入点。首先,合理分配水资源。亭子口水利枢纽和向家坝灌区建设等上游水资源开发,都要兼顾下游的用水需求,并留出必要的生态用水。再者,要积极发展内河航运。加强重庆港与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的分工协作,加强航道统一整治,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强大功能。加快嘉陵江全江渠化进程,使嘉陵江下游航道尽快与长江主航道连通,实现500吨位轮船通江达海。
成渝经济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演变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保证。
一是建设生态屏障。从实现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和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等领域的分工与协作,把加强森林、草原和湿地保护,作为本区域的主要任务。
二是建立补偿机制。完善下游水电站对龙头水电站的补偿机制,探索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力争将长江中上游地区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范围予以重点扶持。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建立环境信息互通、应急联动、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和川渝环境信息互通机制。针对目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建立环境应急联动、污染事件联合调查以及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共同应对跨流域(区域)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
四是加强典型示范。建立一批生态环境恢复示范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着力开展生态恢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努力探索建设生态县,加快确立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作者单位: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上游水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