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画了一个边长为二分之九分米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形,你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吗?

奇妙数学大世界A
&&&&&&&&&&&&&&&&
/ 奇妙数学大世界A 
            11.跳不出的怪圈表演者在黑板上随意写下了一串数字:17、20、32、46、51、74、100、240、310?? 这些数毫无规律。  接着,表演者说:“我随便在这些数中圈一个,你们谁都别想跳出去。” 稍停,他笑着说,“当然罗,我指的是计算!”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 “现在表演开始!”表演者说,“你们每个人悄悄地写下任一个自然数,再减去一个比它小的任一个自然数,将得到的差乘以 9。” 大家按照他的要求,认真地计算着。只听一片纸笔的沙沙声。 “把乘得的积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再把得的结果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直到得出一位数为止。”表演者继续发布指令。 根据要求,俐俐的计算过程是:
78-23=55 55×9=495 4+9+5=18 1+8=9 元元的计算过程是:
281-198=83 83×9=747 7+4+7=181+8=9 表演者说:“现在我开始圈数!”说着随手给 100 画了个圈,“请你们将最后得到的数,乘以 8 再加上 28。”一会儿,大家分别报出了答案。 奇怪的是:尽管原先写出的、减去的自然数各不相同,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不约而同的都是 100!果然没有一个跳出圈外的!大家一阵惊讶!  表演者接着说:“请把第一阶段的结果乘以 3,减去 3,这回让谁也跳不 出 51!”随手又拿起粉笔将 51 圈了起来。结果又是无一例外!  此后,表演者又圈了一些数,果真谁也没能跳出圈外!甚至黑板上的那 些数让别人胡乱写,但只要被他圈住,并且按照他的要求作一番运算,仍是 毫无差错。表演者究竟用的是什么绝招呢?解:这套游戏是根据 9 的整除特征设计的。 开始从一个数再任意减去一个数,只是故弄玄虚。将差乘以 9 的积,当然能被 9 整除了。能被 9 整除的数,它各位上的数字和也必定是 9 的倍数,再将和的数字连加,最后得出的一位数必然是 9! 此后的加、减、乘、除是表演者根据圈定的数而随意安排的。如需要结果是 100,既可以 9×8+28,也可 9×9+19,还可以要大家用 90 被他们的 得数除,而后将商扩大 10 倍,这样便都可以得 100。             12.难凑的和搞了许多猜数游戏,该换换花样了。 表演者说:“咱们来做凑和游戏吧!先确定一个最高位是 2 的五位数,      把它当作和,然后每两人一组,轮流说出五个四位数,使它加起来的和恰是 预先确定的那个五位数,能在半分钟内完成的,就算及格。” “半分钟太短了!”大家说,“你先做给我们瞧瞧!”表演者也不推辞,并且请俐俐与他做一组。两人商定:预定的和是 27636(最高位是 2,五位数)。 俐俐先说了个“4321”。 表演者说了个“5678”。 俐俐接着说:“6235!” 表演者接着说:“3764”。  又轮到俐俐报数了,可是她直皱眉头,涨红了脸也说不出。谁都知道, 这最后一个四位数最为关键,它必须与前面已经报出的四个四位数相加的和是 27636,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俐俐一时难住了。 表演者见状,再不帮俐俐,时间就要超出半分钟了,便随口报了个“7638”!能行吗?大家将信将疑,便将他俩报的数全部加起来进行检验:++ 果然正确!可是轮到大家凑和时,才知道难度很大,开始时能随便报数,到最后一个便卡住了,再也快不起来!有的不得不动起纸笔,五分钟也完成不了。 然而,不论是谁,只要与表演者结成一组,几秒钟便完成了,而且准确无误。这使大家十分惊奇,纷纷问表演者:这么熟练的计算是怎么练成的? 表演者笑着说:“这里面有个诀窍,你们都没有找到。” 究竟是什么诀窍呢?解:表演者前两次报的数,都与对方报的数合成 9999,这样 =19998,比 20000 少 2。表演者只要在最后一次凑零头数时多加 2,便可以 了。如题中:()+()+(7636+2)=+7636+2=(+2)+7636=2=27636               13.必居其中表演者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禹治水时,传说,从洛河里爬出一只大乌龟,背上有一些奇妙的红色标记。人们仔细辨认后,才明白原来是一些极有规律的数字:它的纵、横、 斜每一列每一行三个数字的和都是 15!真是神奇!  表演者接着说:“中国古书上称这个纵横图为‘洛书’,后来外国人称 它为‘幻方’。它果真是变幻莫测,趣味无穷。”
“举例说吧,在这个图中,你任意默记一个数字,只要告诉我,它在 A、 B、C 中哪一列,之后,我将数字卡片收起重排,排好后,你再告诉我它在哪 一列,最后我再重排一次。这样你默记的数字,必定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大家觉得很新奇,都急着要试试。 俐俐说:“我默记的数字在 B 列。”俐俐默记了 9。只见表演者将 C 列的三个数,由下而上收起来,按同样的顺序,又收起了 B 列 A 列。最后将收起的卡片从左向右自上而下,重新排成三行。 俐俐说:“我记的数现在到了 A 列。” 表演者仍按原先的方法,从右向左,自下而上将卡片收起,仍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将卡片重新排好。这一次,他将全部卡片都数字向下,背面向上。然后说:“现在我将正中的卡片翻给你们看,必定是你原先默记的数字!” 俐俐一看,果然是 9!不禁十分惊奇。 接着,又有几个人试验,令人不解的是,不论默记哪个数,经过表演者收了摆,摆了收,最后,默记的数字都“必居其中”!你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解:表演者遵循的规则是:  ①每次收卡片的次序是自下而上,从右向左,并必须把对方报的列数放 在中间,即第二次收取。②每次放牌的顺序要自上而下,从左向右。  这样经过三次摆放,对方所报的数必然正居中心。因为经过这么摆放, 一列中排列的数经过了几次轮回,恰把对方所报的数摆到了中心。 14.每组 几枚  表演者拿着一把硬币,高高地扬起说:“每次咱们都是写数、猜数,这 次咱们变个花样!”没等他话音落地,大家便急切地问道:“换什么花样?快说!” “这么着吧,”表演者说,“我给你们 10 枚硬币,任你们把它分成怎样的两组,我都能猜到每组是几个?” 大家倍觉新奇,忙接过硬币,背着表演者悄悄地将 10 枚硬币分成 6 和 4两组,便说:“分好啦,你猜吧!” “别忙!”表演者说,“我还要知道点信息呢!--请把其中一组用 7 乘,另一组用 5 乘,再将两个积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告诉我。”大家也很快悄悄地算好了:
6×7=42 4×5=20 42+20=62 便齐声说:“两个积相加得 62。” 只见表演者略一思索,便说:“一组 6 枚,一组 4 枚。” 果然猜中了!众人又重新分组,并按要求计算出和是 68。 表演者又很快猜出一组是 9,另一组是 1。 当他们又报出:“和是 56。” 表演者又很快猜出:“一组是 3,一组是 7。”总之,这 10 枚硬币,不论怎么分法,都被表演者准确地猜出了。 请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解:假定对方分成的两组数,一组是 x 枚,另一组便是(10-x)枚了。 按照要求可列成:x×7+(10-x)×5=7x+50-5x=2x+50  这样,只要将对方告知的结果减去 50 后,再除以 2,便求出其中的一组。 另一组便迎刃而解了。如对方告知积的和是 62。表演者便算出了:(62-50)÷2=6(枚)??????一组数10-6=4(枚)????????另一组数15.谜底回家  表演者说:“咱们现在玩个‘谜底回家’的游戏吧!”说罢,请五个人 上台。  他先召呼甲,悄悄地对他说:“你任意写一个三位数,而后秘密地交给 乙。”  乙将甲交来的纸条展开一看:749,表演者命他紧挨着照写一遍,再交给 丙。  于是丙接到了一个六位数:749749。表演者令他将这个数用 7 除,丙照 办了。只是担心万一除不尽怎么办?计算以后,恰好整除:
=107107 丙把商数交给了丁。表演者命他再将交来数用 11 除,结果得:=9737丁又把 9737 交给戊。  表演者又命戊用 13 除。戊问:“除不尽怎么办?”表演者说:“只希望 你别算错就行。”戊只得照办了:
9 恰好整除,他的担心又是多余的。 “现在请戊把运算的结果交给甲,请甲辨认一下交来的数是不是自己原来写的那个数。”  谁知当甲接到戊交来的数后,竟目瞪口呆:经过了那么多关卡,转悠了 好长时间,交到自己手上的,仍是 749!果然回家了!紧接着,又重新写数,奇怪的是,尽管相互都是保密的,可是最终落到写数人手中的,仍是最先写的三位数! 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秘密是:7×11×13=1001表演者要求第一个人写的是三位数,第二个人又紧挨着再写一遍,这样组成的数前三位数字与后三位是重复的。而任何一个三位数与 1001 相乘,它 的积都是六位数,而且积的前三位数字与后三位数字是重复的,恰好符合这 一特点。这样做的实质就是:第一个人写一个三位数,第二个人将它乘以 1001。此后几个分别用 7、11、13 去除,必然还原到最初的三位数。16.左边右边  表演者拿出一把一分硬币,说:“给你 10 枚硬币,你将它摆成两行,右 边的一次只准摆 1 枚,左边的一次只准摆 2 枚,也可以全部摆在一边,但仍 必须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地摆,每摆一次只要说声‘好’,最后我便知道你 左边或右边各是几枚。”有人接过硬币摆成了: 左边:00\00\ 右边:0\0\0\0\0\0\刚摆完,表演者立即说:“左边你摆 4 枚,右边你摆 6 枚。” 有人又摆成了:左边:右边:0 0 0 0 0 0 0 0 0 0 奇怪的是,尽管表演者没有看到,仍一口说出:“10 枚全部摆在右边。” 解:这里的奥秘是:表演者虽然未见摆放情况,但根据对方说“好”的次数,便可推算出来。因为事前已经规定:每放一次,必须说“好”。 如:对方共说了八次“好”字,假定都放在右边,就有 2 枚×8=16 枚,这比总数多 6 枚。为什么会多出来 6 枚呢?因为左边每次只准放 1 枚,也当作 2 枚计算了,每次多算 1 枚,在右边放了 6 次才出现这种情况。因而断定 右边放 6 枚,这样左边几枚就容易算出了。第二次共说了十个“好”字,所 以断定 10 枚全部放在右边。17.单数双数  表演者说:“不论是谁,不管他手里拿着多少东西,我都猜到他哪只手 拿的是单数,哪只手拿的是双数。”尧尧两手都握着硬币问:“我哪手是单,哪手是双?” “请将你左手握的数扩大 3 倍”,表演者说,“右手握的数扩大 2 倍,最后将和告诉我!” 尧尧默默地算了一下,说:“和是 49!”“这就是说,你右手里是双数,左手里是单数!”表演者胸有成竹地说。 尧尧摊开双手--果然,右手 8 枚,左手 11 枚。 解:表演者的根据是: 奇数×2=偶数奇数×3=奇数 偶数×2=偶数 偶数×3=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规定“左手的数乘 3,右手的数乘以 2”,所以,若两手得数的和是奇数,便断定左手拿的是奇数;若是偶数,则左手拿的必定是双数。18.给零知整  表演者说:“你任抓一把硬币,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总数是多少个,我却 知道。”这更神奇了! 媛媛悄悄地抓取一些硬币,问:“你能猜到是多少么?”  表演者又说:“请你将它排成一个正方形的四条边,多余的舍去,不足 的补齐。”媛媛悄悄地将硬币摆成了:  “再请你取起三条边,将硬币沿着剩下的一条边,一行一行地排下去, 排得与剩下的边个数相等,排满一行再另起一行。”表演者继续说着他的要 求。媛媛按照要求又将硬币排成了。(下图所示)这一切都是背着表演者悄悄进行的。 “有零头么?”表演者问,“若有,请将零头数告诉我。” “零头数是 4。”媛媛说。 表演者稍一思索:“你的硬币总数是 28 个!”就这样,不论你取多少硬币,最后只将零头数报出来,表演者都准确地知道硬币总数。真是奇妙。 解:表演者的计算公式是: 零头数×4+12=总数 如下图。  从图可以看出:任何可以排成正方形的硬币数,再取起沿一边重排,都 可以排成三整行,第四行里必定缺少 4 个。  零头数是 4,根据公式得:          4×4+12=28(枚) 如果没有零头数,便只能是0×4+12=12(枚)19.后取难逃  表演者说:“把一批硬币放在一起,你们三个人轮流取,尽管我没有看 到,但是最后一人取多少,却难逃脱我的预料。”“好吧!咱们现在就开始。”有人急不可耐。 “我还有话说:①第一个人取走的个数不能超过 11;②第二个取的必须是剩下来的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③第三个人取的数不准超过 7。” 尽管有这么多的条件,能知道最后的取走多少,也是不容易的。于是大家便三人一组试取起来。表演者自觉地转身不看。 一会儿,一堆约有二、三十枚的硬币每人都取了一次。 “谁最后取的?”表演者问。 “我!”一人应声回答,并握紧了取币的手。 表演者转过脸,目光扫了一下取剩下的硬币堆,迅即说:“你取了 4 枚!” 那人伸开手掌,大家一看果然 4 枚。表演者根据什么道理猜中的? 解:按照规定的取法,第二个人取后剩下的枚数必定是 9 的倍数。 因为总数是二、三十枚,第一人取后余数只有 20 左右。第二人再取余下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任何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余数都是 9 的倍数。这样,当第三人取后,表演者只要瞄一眼堆中剩余的数比 9 的倍数少 几,便知道所少的数是被取走的了。20.抢、让 30  表演者说:“把 30 枚硬币放在一起,咱们轮流取,每次最多可以取 3 枚,最少取 1 枚,也可一次取 2 枚,谁得到最后的一枚,就算取胜。”奇怪的是不论谁和表演者共同取,却总难取胜。后来,表演者又做让 30 的游戏,即谁得到最后的一枚,就算失败。 结果,每次表演者都将最后的硬币留给了对方。 其中蕴含着什么奥妙呢?  解:因为 30 是 3 的倍数,要想最后取得硬币,必须保证自己所取的数 与对方所取的数和是 3 的倍数。如,对方先取 1,你则取 2,对方取 3,你也取 3??,若表演者先取,就要调整到迫使对方取走“27 数”。 让 30 则相反。21.弹子告密  表演者拿出 10 个玻璃球说:“你们拿去把它任分两组,这球便会向我告 密:甲组几个,乙组几个。”  大家看那些球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颜色有红、有绿。于是,同学们悄 悄地将它们分成 4 个和 6 个两组。便说:“让你的宝贝球告密吧!”表演者说:“别忙,请把甲组数乘以 8,乙组数乘以 2,将和告诉我。” 大家按照要求,很快地心算出来了:           4×8+6×2=44 便大声说:“和是 44。”  只见表演者口中不停地喃喃着:“红弹子、绿弹子,快告密!”一会儿 又说:“知道了,知道了!甲组 4 个,乙组 6 个。”大家都非常惊诧。又重新作几次分组,表演者仍然猜得准确无误。 玻璃弹子是怎样告密的呢?解:可用方程求解。设甲组为 x 个,乙组便是(10-x)个。 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x·8+(10-x )·2=448x+20-2x=446x=44-206x=24x=4即,甲组 4 个 乙组的个数是:10-4=622.无言有数  表演者手里拿着一叠卡片,笑嘻嘻地说:“每次猜数,结果都是从我嘴 里说出来,这一回我让卡片自己说。”“卡片怎么能说话呢?”大家奇怪地问。 表演者将卡片一张一张亮了出来:“卡片虽然说不出话,它可以用自己身上的数字来表达呀!”  众人聚精会神地看着表演者亮出的一张张卡片:一共 10 张,每张的正面 都写了数字:1、2、3、4、5、6、7、8、9、10。  “我把这些卡片数字向下摆在桌上。”说着,表演者把卡片一张接着一 张,在桌上排成了一个横行,“你们把这些卡片,从左端一张一张移到右端。 当然罗,不能超过 10 张这个总数,尽管我没有看到你们是怎么移的,我的卡 片却能用数字,告诉我你移动的张数。”  表演者讲得神乎其神,大家听得似信非信,难道卡片也长了眼睛?大家 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于是表演者转过身子,说:“开始吧!” 大家悄悄地把卡片从左端依次向右端移动了 4 张,便说了声:“好啦!” 表演者转过身,口里叨念着:“卡片无言,数在其中。”说着,翻开了左端第二张。大家一看那卡片上的“4”字,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有人怀疑卡片上有暗号,可是每一张大小、颜色,都完全一样,看不出一点差异。  于是众人让他重新摆好,又试了许多次,每一次移动的张数,总是与表 演者翻开的卡片上数字相符,卡片用无声的语言说出了移动的张数。真是玄妙!解:原来表演者把 10 张卡片排列成:10、9、1、2、3、4、5、6、7、8 这样,不论对方从左端移几张到右端,表演者只要翻开移动后的卡片左端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字必是被移动的张数。  如移两张到右端后,卡片就排列为 1、2、3、4、5、6、7、8、9、10, 翻开左端第二张,数字便正是“2”字,以此类推。  23.手称扑克  表演者说:“别人称东西用秤,我只用手便可以了。”接着手里拿出一 副扑克牌说,“你随便拿出一叠,我只要用手掂一掂,就知道它有多少张。” 谁都知道,一张扑克牌的重量是很轻微的,能用手称出一叠扑克牌的张数,确很玄乎。 众人便急着取过扑克牌,从中随意拿出了一叠。大家悄悄地数了数,共41 张,便交给了表演者,催促道:“快称称看有多少张吧!” “别忙!”表演者说,“请把这叠扑克牌张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加。从这叠扑克牌中再取出加得数的和的张数,我再称。” 大家又悄悄地按照他的要求算出了:41,两数字和 4+1=5,41-5=36 而后,将剩余的牌交给了表演者。  只见表演者把扑克牌放在手上轻轻地掂了掂,立即说:“这叠牌共 36 张。”接着又有几个人,连续按要求取了几次,每一次都被准确地称出了。 真神,大家惊奇极了。 解:因为任何一个自然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余下的数都是 9 的倍数。在一副扑克牌中 9 的倍数只有 9,18,27,36 或 45。表演者根据估计,便很容易地推测出手中牌的张数了。 一个自然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为什么余下数一定是 9 的倍数呢? 可作如下证明:假设从一叠扑克牌中拿出了 ab 张。a 为十位数,b 为个位数,根据规定,可列成下述算式:10×a+b-(a+b)=10×a+b-a-b=10×a-a=9×a最后的余数是 9×a,表明余数一定是 9 的倍数。         24.天才记忆表演者随手在黑板上写了许多行长长的数字:①1 1 2 3 5 8 3 1 4 5 9 4 3 7②2 2 4 6 0 6 6 2 8 0 8 8 6 4③3 3 6 9 5 4 9 3 2 5 7 2 9 1④4 4 8 2 0 2 2 4 6 0 6 6 2 8⑤5 5 0 5 5 0 5 5 0 5 5 0 5 5⑥6 6 2 8 0 8 8 6 4 0 4 4 8 2⑦7 7 4 1 5 6 1 7 8 5 3 8 1 9⑧8 8 6 4 0 4 4 8 2 0 2 2 4 6⑨9 9 8 7 5 2 7 9 6 5 1 6 7 3 然后说:“这些数,我只是按题号信手写来,现在不论你说哪一题,我都可以立即背出来。” 众人似信非信。共有九道题,每道题的数位都有十四位之多,谁能记得那么多! 于是纷纷提问,当场考验。有人问第 3 题,表演者确实流利地背出了。又问第 7 题,仍然背出了。 结果出了九道题,题题都被表演者熟练地背出。 众人惊奇得连声称赞:“真是记忆天才!” 解:原来表演者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写数的: 每一行的数字,在后面的数总是与它相邻的前两个数的和。如果前两个数的和是两位数,便舍弃十位数,只记下个位数。这样,对方只要说出题号,如第 3 题,表演者便立即可以背出:91。25.速算魔块  表演者拿出五枚小小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上各不相同的 三位数。它们是:第一枚:147、345、543、642、741、840 第二枚:459、558、657、756、855、954 第三枚:168、267、366、564、663、960 第四枚:179、278、377、773、872、971 第五枚:186、285、384、483、681、780 表演者说:“将这五枚方块混在一起,不论你如何摇晃,任意抛下后,它的顶上面五个数字和,都可立即得出。” 真能如此,确可称为“魔块”了。因为五枚方块上一共有 30 个三位数,它们任意地排列组合,得到的加法算式便很多很多了。每一道都是五个三位 数相加,能迅速得出和来,够神奇了!  于是有人抓起五枚方块,在手中摇晃了一会,又抛在桌上。只见那五枚 方块顶面的数分别是:543、657、366、377、384。“这五个数的和是 2327!”表演者很快答出。 又有人摇出的数是:147、459、168、179、186。 “这五个数的和是 1139!” 有人又摇出了:345、756、663、278、286。“和是 2228!”表演者仍很快地算出了!速度超过计算器。什么诀窍呢? 表演者说,他是这么计算的:先求出各个数的个位数的和,用得数作总和的末两位(若得数是一位数,需在数前补 0),再用 50 减去这个得数,将得到的差作总和的前两位数。因 此,很快就算出了总和。可是,做这样运算的道理是什么呢?解:认真分析一下五个方块上的数,可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征:1.每个方块上的各个面上的数,中间的一个数都相同。它们分别是:4、5、6、7、8。2.同一个方块上的各个数,首尾两个数的和也相同,它们分别是:8、13、9、10、7。 根据这个特点,顶面上五个数的和便有规律了。设顶面五个数的个位数分别为 x1、x2、x3、x4、x5,这五个数可以表示为:第一枚:100×(8-x1)+40+x1=840-99x1第二枚:100×(13-x2)+50+x2=第三枚:100×(9-x3)+60+x3=960-99x3第四枚:100×(10-x4)+70+x4=第五枚:100×(7-x5)+80+x5=780-99x5这五个数的和便是:S=840+0+780-99×(x1+x2+x3+x4+x5)=5000-99×(x1+x2+x3+x4+x5)设 x1+x2+x3+x4+x5=N 则 S=×100-100N+N=100(50-N)+N  其中,N 恰是五个数尾数的和,为总和的末两位数。10050-N),恰是总 和的前两位数(百位以上的数)。因此,表演者的算法是符合算理的。26.魔阵  表演者拿出一张写满数字的表格(如图),接着神神秘秘地说:“这是 我设计好的数字魔阵。在这个魔阵中,你任意圈住几个数字,我闭上眼睛也 能说出它们的总和来。”
大家看到图上共有 16 个数字,每次圈四个数,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组合方 法,即使睁着眼也需要计算一会儿才能得出和来呀!他却能闭着眼便知道 “和”,真够奇特的了!停了停,他又交待了圈数的方法: “每圈住一个数,必须把与这个数同行同列的其他数都划去,再在余下的数中圈数,再把圈定的数同行同列的数都划去??,这样,魔阵中最后必 然只剩圈住的四个数,这四个数的和,便是可以闭着眼睛告诉大家的。”于是,有人圈定了下面的几个数:最后,数阵中只剩下圈住的 26、24、39、11 四个数了。 “圈好了!”几个字刚出口,表演者便脱口而出:“余下这四个数的和是 100!”  果然是闭着眼睛说的!别人在圈数时,他根本就没有看。其中隐藏着什 么奥秘呢?解:原来这个魔阵的数字是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法制出的。+
24
16
3
7
10
10+24=34
10+16=26
10+3=13
10+7=17
15
15+24=39
15+16=31
15+3=18
15+7=22
21
21+24=45
21+16=37
21+3=24
21+7=28
4
4+24=28
4+16=20
4+3=7
4+7=11
  表上面一行有 24、16、3、7 四个数。左面的一列有 10、15、21、4 四个 数,这八个数纵横两两相加,便相应地得到了表中的各个数字。按照表演者要求的方法所圈定的表中的四个数,都分别是表上纵横八个数两两相加的和,因此,数阵中四个数的和,也就是上表纵横八个数的和。而 24+16+3+7+10+15+21  +4=100,所以表中任意四个数的和也必然是 100,表演者知道这个数阵 的特点,当然闭着眼也能说出和来。据此,我们可以制出多种多样的魔阵来。  27.魔窗  表演者拿出两张数字表(如图)和几张挖有窗孔的纸,每张有窗孔的纸 都只能看到表上的部分数字,几张窗纸都复在数字表上,最后便只能看到表 上的一个数字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数字表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1
1
1
1
2
2
2
2
3
5
3
5
4
6
4
7
5
9
9
9
6
10
10
11
7
13
11
13
8
14
12
15
表演者说:“你可以暗暗地记住(一)中的任何一个数字,告诉我(二)上哪几张表上有你暗记住的数,我便可以通过魔窗,窥见你所想的那个数。” 人们观察一下这张数字表,共有四行数字,每行都是八个数。每个数都 是一个窗口,任意在头脑里暗记一个,对方都能通过魔窗看到自己内心所想的那个数,真新奇!于是便争相报告: “我想的数,只有表一、表四里有。”表演者把几张魔窗放在图一上转动了一会儿,笑着说:“瞧,你想的数是 7。” “我想的数表一、二、三、四上都有。” “瞧,你想的是 1!”“我想的数,表一、二、三、四上都没有!” “瞧,你想的是 16!”果然不错,任想哪个数,表演者都通过魔窗,准确无误地看到了。 真是神奇奥妙!解:魔窗共有四张,它的制法是: 取四张与图一大小相同的厚纸,依照下图挖出窗孔:  这样,每张魔窗都遮住数字底片中 16 个数字的一半,露出八个数字。叠 两张就露出四个数字,叠三张露出三个数字,四张全叠上就只露出一个数字 了。凡是表上有的,就把与表几对应的窗正放,表上没有的,就把与表几对 应的魔窗颠倒放。最后露出的就是对方所想的数。魔窗的原理是二进制计数。  当代的数字电子计算机以及许许多多电气化设备和用品,都是以二进制 作基础的。它的理论知识,只有待今后学习高深知识时,才能理解。这种魔 窗玩具,实际已是一台小小的最简单的数字计算机了!  28.猜年龄、姓氏表演者拿出七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满了数字和姓氏(如图)。表一:赵 1
孙 3
周 5
郑 7
冯 9
褚 11
蒋 13
韩 15
朱 17
尤 19
何 21
施 23
孔 25
严 27
金 29
陶 31
戚 33
邹 35
柏 37
窦 39
云 41
潘 43
奚 45
彭 47
鲁 49
昌 51
苗 53
花 55
俞 57
袁 59
邦 61
史 63
费 65
岑 67
雷 69
倪 71
滕 73
罗 75
郝 77
安 79
乐 81
时 83
皮 85
齐 87
伍 89
元 91
顾 93
平 95
和 97
肖 99
表二钱 2
孙 3
吴 6
郑 7
陈 10
褚 11
沈 14
韩 15
秦 18
尤 19
吕 22
施 23
曹 26
严 27
魏 30
陶 31
谢 34
邹 35
水 38
窦 39
苏 42
潘 43
范 46
彭 47
韦 50
昌 51
凤 54
花 55
任 58
袁 59
鲍 62
史 63
廉 66
岑 67
贺 70
倪 71
殷 74
罗 75
邬 78
安 79
于 82
时 83
卞 86
齐 87
余 90
元 91
孟 94
平 95
穆 98
肖 99
表三:李 4
周 5
吴 6
郑 7
卫 12
蒋 13
沈 14
韩 15
许 20
何 21
吕 22
施 23
华 28
金 29
魏 30
陶 31
喻 36
柏 37
水 38
窦 39
葛 44
奚 45
范 46
彭 47
马 5
苗 53
凤 54
花 55
柳 60
邦 61
鲍 62
史 63
薜 68
雷 69
贺 70
倪 71
毕 76
郝 77
邬 78
安 79
傅 84
皮 85
卞 86
齐 87
卜 92
顾 93
孟 94
平 95
尹 100
表四王 8
冯 9
陈 10
褚 11
卫 12
蒋 13
沈 14
韩 15
张 24
孔 25
曹 26
严 27
华 28
金 29
魏 30
陶 31
章 40
云 41
苏 42
潘 43
葛 44
奚 45
范 46
彭 47
方 56
俞 57
任 58
袁 59
柳 60
邦 61
鲍 62
史 63
汤 72
滕 73
殷 74
罗 75
毕 76
郝 77
邬 78
安 79
廉 88
伍 89
余 90
元 91
卜 92
顾 93
孟 94
平 95
表五杨 16
朱 17
秦 18
尤 19
许 20
何 21
吕 22
施 23
张 24
孔 25
曹 26
严 27
华 28
金 29
魏 30
陶 31
郎 48
鲁 49
韦 50
昌 51
马 52
苗 53
凤 54
花 55
方 56
俞 57
任 58
袁 59
柳 60
邦 61
鲍 62
史 63
常 80
乐 81
于 82
时 83
傅 84
皮 85
卞 86
齐 87
廉 88
伍 89
余 90
元 91
卜 92
顾 93
孟 94
平 95
表六:吴 32
成 33
谢 34
邹 35
喻 36
柏 37
水 38
窦 39
章 40
云 41
苏 42
潘 43
葛 44
奚 45
范 46
彭 47
郎 48
鲁 49
韦 50
昌 51
马 52
苗 53
凤 54
花 55
方 56
俞 57
任 58
袁 59
柳 60
邦 61
鲍 62
史 63
黄 96
和 97
穆 98
肖 99
尹 100
表七:唐 64
费 65
廉 66
岑 67
薜 68
雷 69
贺 70
倪 71
汤 72
滕 73
殷 74
罗 75
毕 76
郝 77
邬 78
安 79
常 80
乐 81
于 82
时 83
傅 84
皮 85
卞 86
齐 87
廉 88
伍 89
余 90
元 91
卜 92
顾 93
孟 94
平 95
黄 96
和 97
穆 98
肖 99
尹 100
表演者说:“任何人只要你的年龄和姓氏在这几张上,我都可以立即猜中。”他的话音刚落,有人说:“我的年龄在第一张表上。” “别的表上都没有么?”表演者问。 那人又详细地端详一下,补充说:“第三张、第五张表上也有。” “凡是表上有的,不能遗漏!”表演者说,“如果你的年龄只在第一、三、五三张表上,那么你的年龄应该是 21 岁。” 果然猜中了! 又有人说;“我的姓在二、三、四、五、七表上有。” “这就是说,你是孟老夫子的后代了!”  人们接二连三地问,表演者一个个回答,竟然没有一次失误,大家惊奇 得目瞪口呆。可是,谁都不了解这奇特的表格里隐藏着的秘密。  解:这几张表也是根据二进制的原理编制成功的。把年龄(姓氏)先变 成二进制数字。写在卡片上,就如同把它“存贮”在计算机里。猜年龄时,  “有”和“没有”,就等于给计算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计算机将它翻译出 来,显示在左上角。只要将左上角的数字加起来,就得到了结果。例如:表一、三、五有某人的年龄,这三张表左上角的数字分别是 1、4、16,三个数的和为 21,便是被猜者的年龄。猜姓氏的方法也同样如此。29.阴阳八卦  表演者向大家亮出八张如扑克牌大小的卡片,那上面画着八种不同的符 号:他说:“这是我国古代的八卦符号,它可以任意代表八种事物,比如: 代表方位:代表动物:或表示水果、数字等等,均可以。 不论你想往哪个方向去,或是喜欢哪种动物,我把卡片重排两次,你只要告知我你所想的事物是在上排,还是下排,我都能猜中。” 照这么说,这卡片真神啦! “让我们试试看!”众人喧嚷着。 表演者将卡片排成如下两行:“你喜欢什么?”表演者问。 对方答:“我喜欢的动物,在上排。” 表演者将卡片收起,重新摆成了:对方说:“现在在下排。” 表演者又收起卡片,重新排成。表演者又问:“现在在哪排?” 对方答:“还在上排!” 表演者立即说:“你喜欢的动物是牛!” 对方连连点头称“是”。  此后,有人暗记数字的,有人暗记方位的,表演者都能一一猜中,真是 妙极了!  解:这个游戏的原理也是二进制。 它的诀窍是:  1.凡在上排都算“0”,凡在下排都算“1”。这样,上下两排就可用 0 和 1 代替了。  2.对方第一次讲的排数乘以 4,即,在上排是 0×4,在下排是 1×4。第 二次讲的乘以 2,在上排用 0×2,在下排用 1×2。第三次讲的乘以 1,最后 将三个积加起来,得数便是对方默记的数。如题中对方喜欢的动物,重排后分别在上、下、上,列为算式是: 第一次在上排:0×4=0第二次在下排:1×2=2 第三次在上排:0×1=0 三次相加的和是:0+2+0=2  30.出生年月表演者说:“我不仅能知道各位的年龄,还能算出生月份。” 有人问:“你能猜出我是哪月出生的吗?”  “请将你的年龄用 5 乘,再加 6,得数再乘以 20,再把出生月份加上去, 最后减去 365。”表演者交待了要求。那人算了一会说:“最后得数是 764!” 表演者略一思索,说:“你今年 10 岁,9 月份出生!” 那位小朋友连声说:“不错,不错,我今年刚刚过了十岁生日。” 众人非常惊奇。接着猜了许多人,一个个都被猜中了。 表演者是根据什么猜的呢? 解:根据表演者提出的要求,列成算式是:(年龄×5+6)×20+月份-365 将此式化简后,得: 年龄×100+月份-245  认真分析一下这个算式,可知,百位以上的数是年龄数。十位、个位数 便是出生月份,但必须加 245,才能还原。因为式中的“-365”只是个迷魂 阵而已!如上例:(10×5+6)×20+9-365=56×20+9-365=764764+245=1009表演者将对方告知的得数 764,再暗暗地加上 245,得 1009,百位前是10,便知对方为 10 岁,十位、个位是 9,便知对方为 9 月生。31.出生日期  表演者说:“不论谁,只要按我的要求做,我可以具体猜到他的出生日 期。”有人急不可耐,忙问:“什么要求?快说。” “好!”表演者说,“①将出生的月份乘以 100,再把出生的日期加上去;②将得数乘以 2,再加 8;③再将得数乘以 5,加上 4;④再将得数乘以10,加上 4;⑤再加上你的岁数,最后减去 444。” 亮亮按照要求算了好一会儿,说:“最后得数是 121311,你知道我是哪月哪日生的?”表演者不假思索地说:“你 11 岁,12 月 13 日生。” 众人奇怪,他是怎么猜中的呢?为什么要经过那么多的运算呢? 解:根据表演者的要求,列成算式是:{[(月份×100+日期)×2+8]×5+4}×10+4+岁数-444 化简后为:10000 月+100 日+岁数这个算式表明: 对方告知的计算结果,万位以前数是出生月份,百位以前万位以后的数是出生日期,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是年龄数。因此,表演者可以迅速猜出。             32.对分得奖表演者拿出一张牛皮纸,上面写着:  表演者说:“这个游戏,在车站、街旁、旅游点经常见到。现在我作摊 主,各位也来试试如何?”  众人仔细地端详了得分表,20 枚卡片,每次摸 10 枚,共可拼得十个分 数,表上所缺的只是 70、75、80 三个分数,即 70%的分数都在表上,应该是 赢的机会大得多,而且只要赢得最差的奖品,也比付出的 5 角钱贵得多。于 是个个蠢蠢欲动。说也奇怪,连续十几个人参加摸奖,摸到的十张卡片分数和,大多是表上没有的三个分数。摆在边缘的高额奖品,没有一个人能得到。 究竟什么原因呢?谁也搞不清。解:摸 10 枚卡片总分可能性最多的是 70、75、80(这个道理是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可是这三个分数恰恰被去掉了。十枚卡片的总分和为 100 或 50 的奖品最高,然而可能性却微乎其微! 以摸得总分和为 100 为例,需连摸十个都是 10 分的。假定摸第 1 枚是10 910分,可能为 ,再摸第二枚是10分的可能性只有 ,第三枚也是10分20 198可能性只有 ??以此类推,连摸十个都是10分的可能性只有:1810 9 8 76 5 43 2 1 1? ? ? ? ? ? ? ? ? ?20 1918 1716 15 1413 12 11184756  瞧,可能性近于二十万分之一!也即连摸二十万次才有希望摸到一次总 分是 100 分的。以每次 0.5 元计,需花 10 万元才有可能得到一只袖珍收音机。同样,通过计算,得到其他各分数的可能性是:100(95分与55分) =184756约二千分之一(90分与60分) =
202518475614400(85分与65分) =18475644100(80分与70分 =184756(75分) =
63504184756约九十分之一约十三分之一约四分之一约三分之一由此,其中的奥妙便不言而喻了!33.摸球兑奖
“摸球兑奖也是在街道、车站经常看到的一种游戏。”说着表演者拿出 一只装有 16 枚红、绿各半玻璃球的布袋和一张画着兑奖图的纸:这个游戏不收参加费,但是摸的玻璃球若与正中间的图相同,则需买一支 3 元钱的圆珠笔。摸其他各图,则可得与图对应的奖品。 令人奇怪的是:参加的人大多是花钱买笔,而那支圆珠笔的实际价值连2 元都不足。 你能解释是什么原因吗?解:这个游戏的原理与“对分得奖”类似。  因为从 16 枚红、绿各半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 8 枚,可能性最大的仍是 红、绿各半,而这恰恰是对应着“花 3 元钱买 1 支圆珠笔”一栏。其他各栏,由中心向两旁,摸到如图所示的红、绿球个数,则可能性愈来愈小。尽管两旁的奖品十分丰厚,参与者也只能望而兴叹了。所以,结果 总是多数人花高价买一支圆珠笔。34.抽牌数数  表演者又拿出了另一张纸,说:“这是我在集市上常看到的一种游戏。” 接着他介绍了游戏的玩法。摊主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写满数字和奖金:  参加的人不必交钱,告知正数(顺时针方向)或是反数(逆时针方向) 后,便可从摊主的整副扑克牌中任抽两张。若抽得的两张是司令,先奖 6 元, 再重抽。将抽得两张牌的点数和对应表上的数字为起点,按顺数或逆数,数 到和数的格子,最后依终止格标数,决定奖罚。如抽得 7 和 K(K 作 13), 点数和为 20,若之前确定正数,就以 20 作起点顺数,终止在“15”格内, 便可根据表内预定的数字,获奖 1 元。若之前确定反数的,则终止于“罚” 格,将被罚 3 元。也有的规定:抽单数正数、抽双数反数。表面上看,表上共有 26 个格子,有 25 个格子是有奖的,只有一个“罚”格,获奖的机会大着呢!而且又不用交参加费。万一受罚,仅仅 3 元,可是 奖额至少是 1 元,多的达 6 元。有这样的便宜,何乐不为?可是一旦参加了,才知道高额奖的机会实在太少,而“罚”字虽然只有一个,却常常把你盯住! 许多人坠入其中,却苦思不解,一而再,再而三地掏钱给摊主。不悔悟自己的无知,却埋怨自己运气不佳。你们说,真是运气不济,还是数学开的玩笑呢?解:其实,这是运用数学原理精心设计的表格。表面上看,25 个数字中,能得奖的,正反数共有 26 次机会,受罚的只有 24 次,得奖的次数高于受罚次数。但是若抽得两张牌点数和是 14,则不 论正数、反数,均逃不脱受罚(若按单数正数,偶数反数,则几乎均落入“罚” 格)。挨罚一次是 3 元,得奖的只能得 1 元。三次得奖才抵上一次受罚。至 于那些高额奖金根本就得不到。至于抽牌得奖,其机会是极小极小的。因为全副扑克牌是 54 张,抽一张司令的机会是 154,再抽第二张司令,机会只有 1
。53所以抽两张都是司令的机会是:1 1? ?54 5312862这就是说,连续抽近 3000 次,才有可能抽到一次是两张司令。 所以参加这种游戏的人,不可能占到便宜,而摆摊设点的人,却总是有利可图。35.打弹子  “打弹子也是街头常见的游戏。”表演者说着还画出了图,“它是一个 前面为玻璃,后面为钉子板的木箱子。箱顶有个开口,可容玻璃弹子通过, 钉子板上的钉子间隙也可容玻璃弹子通过。箱底是一个个用木板隔开的小格 子,格内摆放着各种奖品。奖品从中间向两旁逐渐丰厚。参加的人,用 2 角 钱就可以得一次投弹机会。弹子从箱口投入,落入箱底的格子里,便可得到 格内的奖品。但是,奇怪的是两边丰厚的奖品却很少有人得到。”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么?  解:这个游戏的理论根据是高中数学中的杨辉三角。但是理解并不困 难。弹子的行进路线由于受钉子的制约,可作下图为示。 从图中可清楚的看出: 弹子到达箱底的路线,从中间向两边,愈来愈少,也即弹子落入中间的机会多,而落入两边的机会少。再加上弹子的入口处在箱顶中间,也即三角 形的顶部,下落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入两边的可能性就更小,而比较丰 厚的奖品都分布在箱子的两边,所以中彩的机会必然很少。                  图形变幻图形的变化也如万花筒。 看似平常的图形,常常变出奇妙;看似无序的东西,却隐含一定的规律。 从证明公式到巧妙计算,你将品味到敏捷、灵巧的思维妙趣。 从黄金分割到数线段、数角、数长方形、正方形??你将看到无序中的有序。桌面与硬币、线的不同组合,图形的静态与动态,又显示了视觉的迷幻! 图形的分解、组合、计算,真是趣味无穷! 但,这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灵活运转的头脑。         1.狮身人面图古埃及有狮身人面兽,它的外部轮廓如下图: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趣图,可以将它作多种有趣的分解,是一道世界著名 的智力名题。  现在要求将它分成四等份,每一等份的本身也是一个形状相同、大小相 等的“狮身人面图”。应该怎么分解?解:下面的分解可供参考:2.半枚柳叶  尧尧拾到半枚弯弯的柳叶,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纸片上,恰好可分成三等 份(如图,单位:厘米),他竟想出计算柳叶面积的方法了。你知道他是怎么算的么?  解:认真看图,拼移后,可知空白部分的面积之和正好是边长为 4 的正 方形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正方形面积,余下的阴影部分 就是这半枚柳叶的面积。解法 1:(2×3)×4-4×4=6×4-4×4=24-16=8(平方厘米)解法 2:还可移动阴影拼成长方形。如箭头所指。          4×2=8(平方厘米) 即:这半枚柳叶的面积为 8 平方厘米。          3.飞镖面积
在一个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画着一个飞镖的图形。飞镖是个 不规则图形,但是它的面积也是可求的。你会解答吗? 解: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其实很简单: 飞镖的面积=正方形面积-(A+B+C)     =16 平方厘米-(A+B+C) 其中:A=4 平方厘米B=C=4 平方厘米∴飞镖面积=16-4×3=16-12=4(平方厘米)4.分割黄金  有两条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黄金,按下面的要求,将每一条都截割成 两部分:一条割下它的 0.618 倍,另一条割下它的(0.618)2 倍。  你知道将两条割下的部分放在一起,将剩余的部分也放在一起,将是一 种什么样的美妙状况?解:设每条黄金的长度都为 x,则:x=0.618x+(0.618)2x=0.618x+(0.618×0.618)x=0.618·(1+0.618)x=0.999924x由此可见,将每条割下的部分放在一起,也相当于一整条黄金。(如图)这种分割黄金的方法,在几何学中有个专用名称,叫做“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可以表达为: 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段,使较长的线段成为较短线段与整条线段的比例中项。这时较短线段与较长线段的比,称为“黄金比”,而 0.618 便被称作“黄金分割点”。 上图中,BC∶AC=AC∶AB0.618 被称为“美的数”,因为“黄金比”能给人和谐协调的美感。5.变出奇妙
有两个面积不等的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 a、b,若把它剪成三块, 拼成一个正方形,却可得到一个公式。应该如何剪拼?解:用下述方法,便可剪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在 AE 边上截 AN=a,连接 BN、DN,再作通过 B 点垂直于 BN 的直线,通过D 点垂直于 DN 的垂线,两线相交于 M,则正方形 BNDM 与原来两个正方形面积 相等,又恰将原两个组合正方形剪成了三块。因为原来的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 a、b,则它们的面积便是 a2+b2。 设新拼的正方形边长为 c,则它的面积便是 c2。这就是说:c2=a2+b2这个等式,恰是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称为“弦”,两个直角边长者叫“股”, 短者叫“勾”。  “勾股定理”可以叙述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弦)的平方等于两 直角边(勾、股)平方的和。上述拼图恰证明了这个原理的正确性。6.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的积,这便是平方差公 式。
下图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从中剪下了一个边长为 b 的正方形。怎样把 剩余部分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来证明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解: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大正方形减去小正方形面积,列为算式恰是:a2-b2 剩余部分若从斜对角剪开,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是 a+b,宽是 a-b,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便是:(a+b)(a-b)这就表明: 剩余部分面积=a2-b2=(a+b)(a-b)也即:a2-b2=(a+b)(a-b) 可以任举两个数代入公式,再验证一下: 如:762-242=(76+24)(76-24)=100×52      =5200 用普通算法就显得太麻烦:762-242=76×76-24×24=   =5200 这个公式在中学数学中还要详细讲述,它的用途很广泛。   
7.两数和的平方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可表达为:(a+b)2=a2+2ab+b2
它的知识是在中学数学中才学到的。但是与平方差公式一样,其实并不 难。  下图是边长为(a+b)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剪成四块,同样可以证明这个 公式的正确性。
解:将正方形按下面的方法剪成四块,算出每块的面积来,再比较一下, 它们的面积和与原来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便可证明公式是正确的。原正方形的面积=(a+b)2剪开后变成两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和为:a2+ab+ab+b2=a2+2ab+b2这就是说:(a+b)2=a2+2ab+b2用这个公式可以简化某些运算。如:2032=(200+3)2=0×3+32=4+9=41209
8.两数差的平方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是:
(a-b)2=a2-2ab+b2 这个公式用图形来证明,也一目了然。 右图是两个正方形。把它剪成三块,算它的面积和,便可证明。但是,这三块应该如何剪呢?  解:将原图按下图的虚线剪开成三块,便可以证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是 正确的。图中:A 部分面积=abB 部分面积=abC 部分面积=(a-b)(a-b)=(a-b)2 三部分面积的和=(a-b)2+2ab 三部分面积和恰是原图面积。 原图面积是:a2+b2所以,a2+b2=(a-b)2+2aba2+b2-2ab=(a-b)2(a-b)2=a2-2ab+b2例如:2992=(300-1)2=0×1+12=+1=894019.扩建鱼塘  岗埠农场原有一个正方形鱼塘,鱼塘的四角都有重要建筑物,不能损坏。 可是为了扩大生产发展经营,必须把鱼塘的面积扩大一倍。经过周密设计, 不仅保存了四角的建筑,还使鱼塘仍保持正方形。他们是怎样设计的呢?  解:他们把正方形的摆放方向调换了一下,使扩建后的正方形四个角在 原正方形的对边上(如图)。  这样,原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成为改建后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面积 正好扩大了一倍。  
10.数线段两点之间的直线叫做线段。在下图的 AF 中,还有 B、C、D、E 各点,它们每两点中的连线都是线段。 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解:这类题目,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规律,在数数的过程中,很容易重 复或遗漏。因此,必须按序进行。上图中:以 A 为出发点有:AB、AC、AD、AE、AF 共 5 条。 以 B 为出发点有:BC、BD、BE、BF 共 4 条。以 C 为出发点有:CD、CE、CF 共 3 条。 以 D 为出发点有:DE、DF 共 2 条。以 E 为出发点有:EF 只 1 条。 线段的总数是:5+4+3+2+1=15(条)  上述线段上共有 A、B、C、D、E、F 六个点,若点数越多,所含线段总数 也越多:它们都是从 1 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大的一个加数, 是线段上总点数减 1。找到了最大的一个加数,算式便容易列出了。由此可见,如果一条长线段上有 n 个点,则它含有的线段总条数为:(n-1)+(n-2)+(n-3)+??+3+2+1          11.数角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请你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构成了多少个角?  解:数角与数线段一样,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 我们从数线段的规律中,得到启示:线段总数与线段上的点数有关;角 的总数与角的边数有关。而且,每两点可联成一条线段,每两条边也可构成 一个角。由此可知:角的总数也是从 1 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大的一个加数比总边数少 1。  本题共有 5 条边,因此,连续的几个自然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5-1=4。这 样,图中含角的总数便是:4+3+2+1=10(个)。12.数长方形
长方形的构成必须有长和宽,下图中有许多个长方形,你能数出它是多 少个吗?  解:因为长方形的构成与长的线段数有关,也与宽的线段数也有关,所 以数长方形的个数必须要看长与宽两个因素。上图中长有 6 条线段,即:3+2+1=6 宽边上有 3 条线段,即:2+1=3 因此,长方形的总个数便有:6×3=18(个)  如果图中长边上有 m 条线段,宽边上有 n 条线段,那么,这个图中长方 形的总数便是 m·n 个。              13.数正方形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解:图中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1 个 边长为 3 的正方形 4 个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9 个 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有 16 个 总共有正方形是:解题的规律是:1+4+9+16=30(个)12+22+32+42=1+4+9+16=30(个)。14.数三角形  数三角形比数长方形、正方形显得复杂。随着构图形式的变化,难度也 更大。(1)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解:我们把图中最短的线段称为“一个单位长度”,这样按序数下去:①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的三角形有:正 6 个,倒 3 个,共 9 个。②以两个单位长度为边的三角形有 3 个。③以三个单位长度为边的三角形有 1 个。 全图总共有 9+3+1=13 个三角形。(2)数数下图共有多少个三角形?解:①AN 边线段的总数有:6+5+4+3+2+1=6×(6+1)÷2=21(条)②以 21 条线段各为一边可构成三角形:21×2=42(个)③以 AC 为一边可构成三角形有 6 个。④图中的三角形总数有:42+6-48(个)(3)下面的正方形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解:①以正方形一边为三角形的共有 4 个。②以正方形对角线为一边的三角形共有 4 个。  ③以正方形边长古为一边的三角形共有 8 个。 图形中三角形的总数是:4+4+8=16(个)15、巧算方中圆把一个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 你知道剪去部分与正方形面积间存在什么样的特定关系? 解:我们可以先算出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是:          8×8=64(平方厘米) 圆的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所以圆面积是:(8÷2)2×3.14=50.24(平方厘米)剪去部分面积是:        64-50.24=13.76(平方厘米) 剪去部分与正方形面积比较:13.76÷64=0.215=21.5%  21.5%是个固定的数。不论正方形大小,只要在其中剪一个最大的圆, 剪去部分的面积都是正方形面积的 21.5%!这种特定的关系,可以证明如下:设正方形边长为 a,则剪去部分的面积是:a
? ?· ??a 22
? a a? 2? 4 4剪去部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是:a2 ?a 2?a2
? a 2 ·2 ? ? ?a
? 44 a 2 a 2?? 1?≈1 ? 0.785 ? 21.5%4  利用这个数据可以简化运算。如,求上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直接运 算:4×4×21.5%=3.44(平方厘米)16.巧算圆中方在一个直径 8 厘米的圆内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剪去的部分与正方形面积间存在怎样的特定关系?解:先求出正方形和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是:
(8÷2)2×3.14=50.24(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是两个以直径为底、半径为高的三角形面积的和:88× ÷2 ×2 = 32(平方厘米)2剪去部分面积是:        50.24-32=18.24(平方厘米) 剪去部分与正方形面积比较:18.24÷32=0.57=57%  57%是一个固定的数,不论圆的大小,只要在其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剪掉部分面积都是正方形面积的 57%。这种特定的关系,也可以证明如下:设圆的半径为 r,则剪去部分面积是:πr2-2r·r÷2×2=πr2-2r2剪去部分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是:?r 2
? 2r 22r 2(? ? 2)r 2? 2r 2? ? 2?21.14?2? 57%利用这个特定关系,可直接求上图阴影部分面积:(4×4/2÷2×2)×57%=8×57%=4.56(平方厘米)17.圆环的面积一个垫圈,外圆半径是 4 厘米,内圆半径是 3 厘米,圆环的面积是多少?解:求圆环的面积,只要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便可求得。 我们还可推导出更简便的算法:设大圆半径为 R,小圆半径为 r,圆环的面积是:
πR2-πr2=π(R2-r2)=π(R+r)(R-r) 按照这个公式,上述圆环的面积是:3.14×(4+3)×(4-3)=3.14×7       =21.98(平方厘米) 如果把圆环剪开、伸直,则近似于梯形,上底是内圆周长,下底是外圆周长,梯形的高恰似两半径的差,因此,还可以把圆环当作梯形来计算:(2πr+2πR)×(R-r)÷2=2π×(R+r)×(R-r)÷2      =π×(R+r)×(R-r) 按照这个公式,上题也可以解为:3.14×(4+3)×(4-3)=3.14×7=21.98(平方厘米)18.方内柱
一个棱长为 4 分米的正方体木料,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削去的 部分与正方体的体积间存在怎样的特定关系?解:设正方体棱长为 a,则正方体的体积为:a·a·a=a3圆柱的体积为:π( a )2 ·a =2?a 3πa34? ?削去的部分的体积是:a3
? a 3·4 4削去部分体积与正方体体积比较:? a 3·?1? ?? 4 ?a3 ·?
? ? ?? 4 ?a3?? 1 ? ? 1 ? 0.785 ? 21.5%421.5%是个固定的数,不论正方体大小,只要把它削成最大的圆柱体,那么削去部分的体积总是占正方体体积的 21.5%,由此也可知圆柱的体积是 正方体的 78.5%。据此,上题可解为:     43×21.5%=64×0.215=13.76(立方厘米) 即削去了 13.76 立方厘米。削成的圆柱体积便是:43×(1-21.5%)=64×0.785=50.24(立方厘米)19.柱内方  一个高与底面直径相等的圆柱,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长方体,削去的部 分与长方体的体积存在怎样的特定关系?解:设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 r,则高为 2r。 圆柱体的体积为:              V 柱=πr2·2r=2πr3削成的长方体底面为两个相等的直 角三角形,所以它的体积为:V 正方体=(2r·r÷2×2)×2r=2r2·2r=4r3削去的部分体积是:2πr3-4r3         =r3(2π-4) 削去部分的体积占长方体体积的百分比是:r 3 (2π - 4)4r 32π - 4=42.28=4= 0.57= 57%这种比值关系也是一个固定的数。20.比较
下面的三个图(单位:厘米)你仅用肉眼观察能否断定它们的体积哪个 最大?哪个最小?而后再计算一下,验证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解:凭肉眼看很可能认为圆锥最大,矮圆柱最小。但这不科学。通过计 算再比较看是什么结果?圆锥的体积是:13高圆柱的体积是:矮圆柱的体积是:π×2
2 ×6 = 8π(立方厘米)π×12×8=8π(立方厘米)π×32×1=9π(立方厘米)瞧,实际矮圆柱的体积最大,高圆柱的体积与圆锥体积相等。21.哪条线长
下面的两条线段一竖一横,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能猜出哪条线更长? 再用直尺量,验证一下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解:大多数同学认为竖线较长。可是当你实际量后便发觉,眼睛并不十 分可靠。因为在某种情况下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觉。  22.转出奇妙  在一张厚纸上,从同一点出发画两条线段,构成了一个角。然后在纸的 中心穿进一根大头针,扭动几下别针,使针孔变得大些。而后,一手捏住别 针,一手敲动厚纸,使它快速旋转,这时,一种奇妙的现象便出现了:你画 的角不见了,却出现了另一个你不曾画的图形。
你知道角变成了什么吗?如果从同一点画出两根、三根线段,你又看到 了什么?  解:在纸片快速旋转时,视觉产生了错误,结果看到的是一个圆。若画 出两根、三根线段,将出现两个、三个同心圆。  23. 阴影移位  在一个面积为 1/4 圆的扇形中,以它的两条半径为直径,在扇形内部作 两个半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题难在扇内两个半圆重叠部分的阴影面积难求。但当认真观察 后,作一些辅助线段,把阴影部分移动一下位置,求解便十分容易了。  1 1×π×4 2
-4 2×4×4= 4π - 8= 12.56 - 8= 4.56(平方厘米)24.花瓣面积
以正方形的四条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部作四个半圆,阴影部分恰如花 瓣,求它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若将花瓣图等分成四块,则每一块含有一个花瓣,一个花瓣的面积 是:( 1 ×π×22
- 1 ×2 2 )×24 2= (π - 2)×2= 2π - 4= 2.28(平方厘米)4 个花瓣的总面积是:2.28×4=9.12(平方厘米)25.阴影大圆的直径为 8 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构成的图案很美丽。每一块都是 1/4 个大圆减去半个小圆。如 果把它们移在大圆直径的一侧,则阴影部分恰是半个大圆减去一个小圆。即1 ×π×(8÷2)2
- π×(8÷2÷2)22= 8π - 4π= 4π= 12.56(平方厘米)26.六角星面积  下面左图是一个六角星。已知相邻两角顶间距离是 8 厘米,不相邻的两 角顶间距离是 15.6 厘米,你能算出这个六角星的面积吗?  解:初看起来,求这个六角星的面积似乎很难。但是认真观察后,却十 分简单:  如果将其中相对的两个角割下,补入另两个凹陷的地方,整个图形,便 恰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15.6 厘米,宽是 8 厘米,它的面积是:15.6×8=124.8(平方厘米)27.巧算阴影1下图大圆的半径为8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一般用大圆的 减去小4圆的 1 ,可是认真分析一下却有更巧妙的解法。2你能看得出来吗?解:从图中可见,小圆的半径正好是大圆半径的 1 。所以小圆的面2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83.14×( )2 ∶3.14×822= 3.14×42 ∶3.14×82= 1∶41也即,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半个小圆面积,也就是大圆面积的41 × 1
= 14 2 8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1 大圆面积 - 14 8因此,可以直接列式为:1大圆面积 =1 大圆面积83.14 ×8 2 ×8= 25.12 (平方厘米)28.巧解半环求下图半环面积,一般解法是,用外圆面积的 1 减去内圆面积的 1 。2 2也可以不必先求出两个圆面积,只利用直径来计算,你会吗?解:因为一般解法内外直径都需除以 2 后再平方,即(7÷2)2×π÷2-(5÷2)2×π÷2,故可以都不除以 2 用直径直接计算,但直径平方比半径平方扩大了 4 倍需将结果再乘以 1 。41 13.14 ×(7 2 - 5 2 )× ×2 4= 9.42(平方厘米)29.一片树叶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 400 平方厘米,以边长为半径,以相对的两个顶点 为圆心,在正方形内画弧(见图),阴影部分恰像一片树叶,求它的面积。  解:根据正方形面积是 400 平方厘米,可知正方形边长为 20 厘米,若 把上图重新移接,可变成右图,这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变成求扇形 ABC 面 积减去等腰三角形 ABC 面积之差的 2 倍了。  也可以这么想:图中圆心角是 90°的扇形有两个,而这两个扇形又互相 重叠,所以这两个扇形面积之和与正方形相比,恰好多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样,求阴影面积便可简单多了。解 1:? 9020 ? 20?? 3.14 ? 202
? ?? ? 2? 360 2 ?= (314 - 200)×2= 114×2= 228(平方厘米)解 2:903.14×202 × ×2 - 20×20360= 3.14×2 - 400= 228(平方厘米)30.玲玲的积木  玲玲在搭积木时摆出了下面的图形,已知图中积木的直径为 8 厘米,问 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解:积木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是半圆的面积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再加 上长方形面积与半圆面积的差。半径已经知道,那么长方形的长、宽,三角 形的底、高就都知道了,所以阴影部分面积可求。  将图中沿图的直径对折,使上半圆与下半圆重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 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和了,而三角形的底、高都是这圆的半径,这 样求阴影部分面积就更简单了。解法 1:8 13.14×( )2 ×2 28- 8× ÷2 + 8×28 8 1- 3.14×( )2 ×2 2 2= 25.12 - 16 + 32 - 25.12= 16(平方厘米)解法 2:8 8× ÷2×22 2= 16÷2×2= 16(平方厘米)答:玲玲的积木中的阴影面积为 16 平方厘米。31.拼成的三角形  谷小倩把两个三角尺摆成了如下的图形,已知上面的△ABC 面积为 12 平 方厘米,一条边是 5 厘米,另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是 8 厘米,求新拼成的大三 角形 ABD 面积(AC 与 BD 平行)。你会算吗?
解:因为 AC 和 BD 平行,那么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D 高相等,所以三 角形 ABD 面积就是 BD 与三角形 ABC 的高的积的一半(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还可以这么思考,因为 AC 与 BD 平行,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ABD 高相等, 那么它们底的比也就是面积的比。即 5∶8,也即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ABD的面积的 5 。8解法 1:先求出三角形 ABC 的高,也就是三角形 ABD 的高:12×2÷5=4.8(厘米) 再求出三角形 ABD 的面积:8×4.8÷2=19.2(平方厘米)解法 2:512 ÷8= 19.2 (平方厘米)答:新围成的大三角形面积为 19.2 平方厘米32.阴影的妙算已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2 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要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先算出整个长方形的面积,再减去 三个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便可。  如果将下半部阴影部分割下来,如箭头所表示的那样,拼到上半部分, 那么它正好可以拼成四个小正方形。这样,只需要求出四个小正方形面积便 是原来阴影部分的面积了。解法 1:1(2 + 2)×(2×4) - (2 + 2)×2× ×3 - 2×22= 4×8 - 4×2× 1 ×3 - 42= 32 - 12 - 4= 16(平方厘米)解法 2:22×4=16(平方厘米) 答: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16 平方厘米。33.三个弧长  一个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6 厘米,其中 D、E、F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 如果分别以 A、B、C 为圆心,以 AD、BE、CF 为半径画弧,那么三个弧围成 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解:根据题意可画出下图,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恰是三个扇形的孤长。  因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都是 60°,而且它们的半径又相等,所以,如果 把三个扇形拼起来,就能组成一个直径为 6 厘米的半圆形,这个半圆形的弧 长实际就是阴影部分的周长。经过这样一组合,问题便简化多了。解法 1:62 ? 3.14 ?
? 60 ? 3 = 9.42(厘米)360解法 2:6×3.14÷2=9.42(厘米)答:这个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9.42 厘米。    34.三用塞子下面的三个图,是三个孔眼的形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圆的直径=正方形边长=等腰三角形的高。 根据需要,现在要制一个“三用塞子”,用它来塞任何一个孔眼都能塞进去。 这个三用塞子能制出吗?解:这个塞子必须具备圆、正方形、等腰三角形三种特点才能符合要求。 根据这个特点,先做一个高等于圆的直径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便具备了圆和正方形两个特征,即,顶视图是一个圆,侧视图是一个正方形。再将这个圆柱削成侧视为等腰三角形,便成功了。 制法如下:选取 C 和 C′,使它是弧 A′B′的中点,这样,A′CB′弧便等于 A′C′B′弧。将 ABC 和 ABC′两块削去,剩余部分的侧视图,便是个等腰三角形 了。
35.苏格拉底的花园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 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想将自己心爱的花园分给四个得意门生。 花园是块梯形,里面生长着四株美丽的月桂树。 怎样把它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而且每块地里都长有一株月桂树呢?这个花园恰是个直角梯形,长腰等于下底,短腰是上底的 2 倍。如图: 后来,苏格拉底根据花园地形的特点,在他去世前成功地分好了。 他是怎么分割的呢?解:苏格拉底的分法如下图: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边三角形边长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