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没问题英语怎么说说

《学困生心理辅导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学困生心理辅导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来源:/jksccl@126/blog/static/1725712& 作者:
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无论对学生本身成长,还是对一个家庭的幸福,乃至对社会稳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学困生转化是学校教育的长期课题
什么是学困生?“学习困难”,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特殊学习缺陷”或“学习障碍”等,它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1963年提出的。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在班级授课制和目前的学生评价制度下,各地各校或多或少存在着“学困生”问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他们如同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他们的转化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为此,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学业不良状况,促使他们认知、情感和行为诸方面的健康发展。
2、中学生心理问题理应受到高度关注
进入中学时代,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肯动脑筋,富于想象,善于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当比例的中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看问题易带片面性、表面性,感情容易冲动,产生不实际的幻想。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环境与文化的影响,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和诱惑,加上教育工作未能跟上,常常表现出偏激的心态甚至发生越轨行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尤其从心理角度出发,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他们的成长幸福,关注他们的生活尊严,使学困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①”,既是学校教育研究的必要工作,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科学用脑、克服厌学情绪、调适考试心理焦虑、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烦恼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借鉴成功的经验,帮助学困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控制、学会发展,是我们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解决实际问题
泰安实验学校西校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文化水平较低,我们曾对2004届近百名(高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学生无一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务农和无业者50%以上,外来经商者占23.4%。目前在校生的父母普遍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要么自顾不暇,放任自流,要么恨铁不成钢,进行简单、粗暴的惩罚式教育。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行为习惯不良,进取意识不强。
西校区原隶属于济南铁路局,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教育观念、办学水平比较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重视知识的程度在提高,家长们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从近年来的入学考试和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择校学生占应到我校就读的学生人数的35%左右。而留下来的学生中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在一个班级中比例明显偏大。这种极不正常的生源结构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势必造成西校区的教育质量的降低,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目前我校面临的问题,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又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1、课题界定
本课题中的“学困生”是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是指根据目前传统评价方法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主要研究的问题:本课题所界定的“学困生”心理困扰现状和分析;转化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措施和对策;转化效果、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等。
2、研究内容
除了必需的基础工作调查研究以外,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子课题。
⑴城乡结合部学困生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
⑵青春期主要心理问题导致学困生成因的思考以及转化对策
⑶离异家庭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利弊原因及解决方法
⑷家长期望值过高导致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措施
⑸交往障碍学困生心理辅导转化个案研究
3、实验对象
泰安市实验学校西校区(原“泰安望岳中学”)初中学生
4、研究方法
⑴个案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采取系列转化措施,观察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这是本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⑵行动研究法;参研教师在各自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⑶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为转化学困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和经验。
⑷文献研究法。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逐步积累和学习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三、理论依据和工作原则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⑴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
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认为:①后进生之所以在学习上落后,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后进生在情感、意志、情绪方面,有‘自我中心论的表现’;在学习动机方面,缺乏学习的愿望,求知欲低;在认知方面,观察力极差,经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②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方法是“花力气在他们的发展上不断下功夫”,从而也能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才能消灭教育的“废品”和“次品”。③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教学。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提高就行,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
⑵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
相信学困生都具有成功的愿望、需要和潜能;主张通过不断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提倡更具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育教学要求;坚持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将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工程;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一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②
2、转化工作的实施原则
⑴教育性原则: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充分考虑西校区的发展和生源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学校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把学业提高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结合起来,使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的培养与提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重视正面的启发教育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⑵差异性原则: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灵活采用方法、手段和技术,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个别教育的实效。
⑶主体性原则:所有的教育措施和活动都要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现实生活和存在问题为基准,以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心理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也不能替代学生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3年多来,尽管本课题研究遇到许多主客观困难,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我们不断坚持学习。通过在“研究”学习,我们懂得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程序,阅读了许多有关“学困生”成因和转化书籍资料,了解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辅导方式。尤其在上次鉴定过程中,得到省教科所专家学者的亲自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校领导多次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课题研究由粗放逐渐步入精细。
1、观察调查受到高度重视
仔细观察学困生的表现,调查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既是课题研究基础工作。又是采取有效转化措施的关键。为此,课题组的老师们走进了学生生活,进行家访,并和其他课任教师一起分析学生的表现和学习困难的根源。比如:主持子课题“交往障碍学困生心理辅导转化”的老师,在某个个案研究中,搜集了该生初中入学以来的所有考试成绩,了解了家庭情况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家长介绍“父母都是小学毕业,对孩子的学习有心无力,帮不上忙,只是经常批评孩子成绩差,要求孩子要争气要考上高中”;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弄清了同学眼中的转化对象形象;从课任教师了解到该生“聪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与他谈话时,通常情况是不说话,自己认为有理时就说几句,语气短促,焦急的样子。所以,老师很少找他谈话。” 在做了以上调查之后,刘玉茂老师接连找了他三次,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交流的看法,也了解了该生的一些想法:感觉老师有点看不起他,家长有些不理解他。从而为学生转化和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附:课题组成员李保锦老师《关于学困生的调查研究报告》
开展学困生调查研究工作,旨在摸清一定范围学困生的情况,通过分析研究,获得较为理性的认识,以便更有利于对症下药,从而指导和改善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通过这次调查,在一定范围内采集和掌握有关学困生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以期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学困生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为进一步做好较大范围内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和可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三、& 范围与对象
泰安实验学校西校全体在校学生。
四、 方式、方法
调查以发放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为主。
五、时间安排
2005年4月至7月
六、调查分析:
1、通过分析发现:学困生中近65%以上属父母为居泰生意人,20%属单亲家庭,
2、我校“学困生”表现及特点
(1)、学习不主动。主动学生仅为10.5%;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有17.8%的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调查发现有13.4%上课听不懂会看其它书,25.4%上课会讲与学习无关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43.5%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如打架等)。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这类学生比例为63.4%,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2、典型个案研究日渐成熟
本课题的五个子课题都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把学生个别转化和课题个案研究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规律,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了课题研究和学困生转化工作共同发展。“城乡结合部学困生教育转化”子课题主持人的记录如下:
张强,性别,男,1993年出生,2005年7月毕业于长城小学,同年九月进入泰安实验学校西校初一(7)班就读。
家庭状况:
父亲:七里村人,初中毕业,家境贫困,靠路边摆滩为生。长期早出晚归,对孩子很少关注。对孩子的态度:若考上学则继续供,若考不上则让其学开车。
母亲:七里村人,小学文化。对孩子态度:“我什么也不会,只能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长没有什么办法”。
主要问题: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注意力不集中;有迟到现象,不按时交作业,学业成绩不良;自卑感较强,学习自觉性与自制能力较差。
教育措施:
“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心理辅导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能;每周写一篇周记……
通过典型个案了解和认真分析,主持本子课题的老师对其进行近一个学期的随访、跟踪、辅导,现在该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学会了如何面对现实、承受挫折、战胜困难,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
3、归类分析利于深化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认识到:课题研究不等同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总结,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整理,逐步找到事物规律。为此,我们把搜集的信息有目的地进行取舍,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把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经过处理形成结论。如参研老师梳理的“离异家庭学困生的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问题一:抑郁孤独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问题二: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问题三:心理偏位,放任对抗。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了。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
问题四:情绪不稳,厌学严重。离异家庭学困生的家庭孩子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4、坚持研究和实践相结合
在课题立项研究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我们认识到必需走应用研究的道路,即: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针对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应用研究的成果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能够解决我校西校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课题研究的过程移植到生气勃勃的教育教学之中。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着重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出发,制定恰当的教育策略,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随后,进行小范围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家长期望值过高”和“青春期心理问题”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课题组成员就进行了家访,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及人才培育的观念和方法,通过谈心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他们的做法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孩子健康的成长;根据青春期心理特点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不成熟的感情。辛苦的工作,换来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老师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一位课题组成员在个案记录中感慨万分,她写道: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份,良知与责任使我们在工作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老师的本份。有了这种认识和责任,我认为:尽管我们的研究水平不够,但已经达到课题研究的理想境界。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学困生的心理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课题组发现,我校西校区初中学困生的心理现状比我们们想像的要错综复杂, “执拗任性”、“妄自尊大”、“得过且过”、“怨天尤人”、“破罐破摔”、“自卑惊恐”、“毫不在乎”等“不良心态”,在每个学困生身上都交叉存在。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消极心理: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不好,没有得到师长的关注和帮助,导致对自己失望;有的学习成绩虽差,但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却缺乏必要的表扬和赞赏,导致成绩落后。
从众心理: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此类心理。由于初中科目多,作业多,于是部分学生开始抄袭作业,而老师却没有发现。久而久之,产生依赖性,而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逆反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主要变化是开始努力发现自我。他们千方百计提高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注意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形象,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没有是非荣辱观念,导致思想滞后。
焦虑心理: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害怕作业,畏惧考试,不断自责;常担心老师批评,见了老师躲躲闪闪,又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
孤独心理: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终日吵闹离异,缺乏家庭的温暖关爱,因而无心学业,成绩明显下降;加之学校老师的疏忽,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关心,更感到自己的孤独无依。久而久之,造成内向孤僻、冷漠、不合群。
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面对一下子增加的初中功课不知如何下手,影响考试成绩。评选各类优秀先进学生无人提名,很多教育活动、竞赛选拔不到,因而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样样不如人,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落入学困生行列。
麻木心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成绩好坏并不关心,也并不因此而忧虑,不思进取,落入学困生行列。
2、学困生的心理内因
在以往后进生研究中,人们发现和关注最多的是形成的外因,如: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误区等等。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认为,学困生形成 “学困”还表现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偏差,进而导致行为失范。主要有:
一是心理剥夺。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没有获得爱抚、鼓励,成长环境单调,严厉刻板的教育方式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这会导致他们的行为过早的不和群,甚至对其一生都会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是学习缺陷和恐怖经历。学生绝大多数行为模式都是来自其学习和经历,学习的屡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感,进而厌恶学习,按照学校教育的标准,不爱学习的学生即可确定为学困生;痛苦的经历也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医治的心理创伤,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正常认知与评价,进而导致其行为失范。
三是青春期发展失调。青春期是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特别迅速的时期,而其心理发育则相对滞后,专家称之为“十五岁现象”。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敏感,情绪起伏大,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极易因在此阶段出现心理问题而被划为学困生。
四是心理承受力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个体的学生如果存在适应环境的困难,且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那么对学生的危害是巨大的,其直接后果就是行为失范。
3、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根据调查成果和对学困生心理成因的分析,课题组制定了转化学困生的相应教育策略,并在日常工作中边尝试边修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各种心理素质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困生懂得了如何摆脱困境,面对现实,承受挫折,努力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强者。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学困生8‘点’转化法”:
①把握关爱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 学困生生活在受人歧视和嫌弃的阴影里,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久而久之,就与同学和老师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努力为学困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坦诚无私的爱,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要爱而不宠,褒扬有度,对于学困生的缺点要严格地进行指导教育,不能一提到正面教育和热爱学生,学困生身上的缺点就一眼闭之,这样做反而是害了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细微处捕捉爱生之道,从管理中探索育人之径。
②寻求需求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需求,这是人们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抓住了学困生的需求点也就抓住了走进心灵的关节点。比如,离异家庭学困生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别人的理解同情。教育者要适时抓住他们的需求点,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为此,需要要用动态的眼光来了解学困生,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对于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抓住闪光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实验发现,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许多学困生,并不是差在先天素质上,只是由于过去的不恰当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一个教师的神圣天职,就是要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就是要善于发现连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扶植,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激励因素。一旦学生真正地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可能的时候,就将会创造出几乎连他自己都估计不到的成绩来。
④培养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
⑤适当偏爱点。教师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学生一视同仁,要有点“偏爱”: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掌握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堂内多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板演,多鼓励,巡视作业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⑥找准渗透点:“心病”还需“心药”医。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德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尤其是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扩大心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对待早恋学生,要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尽量与他(她)同一角度考虑问题,竭力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在班集体中,要营造气氛,优化环境:提倡男女学生之间正常交往和交流,多开张一些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让男女学生在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审美情趣,树立远大理想。
&⑦立足结合点: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占主导地位,但是单靠学校一方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学困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否则,就会出现“学校+家庭+社会=0”的现象,转化工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
⑧克服困难点:“反复”“缓慢”是转化学困生的难点。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树立“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抓住关键,促其转化,并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帮助学困生逐渐克服不良习惯,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通过运用“学困生8‘点’转化法”不断尝试,收到了良好转化效果,实验对象普遍表现出自信心增强、热爱学校生活,行为习惯明显转变,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成绩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个性、特长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下面就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的一些记录:
某某同学:愿意为班集体做些事了(如画画黑板报的插图),并能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也改变了过去对老师的那种“敌意”。自信心的增长带动了对学习的兴趣,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该生的绘画天赋得以发挥并被承认,其作品在市、区级中学生绘画比赛中获奖,并在本校艺术节上大放光彩。其自信心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课的学习。近期文化课测验结果显示:语文成绩班级排名由第27位上升到第15位;数学由27位上升到20位;英语由29位上到24位。
某某同学:XX家长面带笑容地告诉我们“小静在家里爱说爱笑了,也愿意主动谈论学校里的事情了。XX同学的脸上有了笑容,……成了办公窒的常客,不是挨批,而是找老师问问题;能回答问题,敢于和同学就学习上的问题争论。
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仅仅是起步,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认识不足,课题研究今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
⑴心理治疗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重视心育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育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成因,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反复分析学困生形成的种种原因,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走出阴影,健康的度过人生的黄金时代。
⑵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许多机制问题不是我们一个课题就能解决的。学校教育不仅受到多方面的干扰,而且也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和不断深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经济消费的狂潮,把一个五彩斑澜的社会呈现在尚未成熟的少男少女面前,他们无所适从。社会的进步,难免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并在潜移默化地毒害着青少年。如:游戏房、不健康的言情小说,以及社会上暴露出来的一些不道德事件等,使得一些“学困生”旷沾染上一些不良的坏习气。总之,外环境的不良倾向,冲击和干扰着学校的教育教学,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这一现状,加以研究。
八、课题组成员
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1998年12月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②《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刘京海& 主编
参考文献:
①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②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用谢用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