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祖父为二次视角的二级关系视角是什么意思思

欢迎您做客国学之窗!普愿大家:信疑皆植道种,赞谤同归解脱!
字号:大 中 小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文:李守力)
第6-1节:破译《序卦传》的象数规律:
刘大钧先生在为李尚信著《》一书作的序言中说:“”
在其中说,“”
本文追溯商末周初《周易》成书时代的岁年、月相、日食等天文历法知识和时人重于形象直觉的思维特征,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为基础,结合沈有鼎先生、李尚信先生的重于演绎逻辑的解卦思路,基本破译了《周易》卦序的排列规律。
一、先天八卦图与《周易》卦序之16主卦: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把它画成图就是先天八卦图。这是《周易》卦序的最先定位法则,周易卦序的节点应该有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八经卦组成的八重卦(八纯卦),和天地否卦、地天泰卦、山泽损、泽山咸、雷风恒、风雷益、水火既济、火水未济(八交卦)。按“非覆即变”原则,乾坤为一对,泰否为一对,坎离为一对,既济未济为一对,咸恒为一对,损益为一对,震艮为一对,巽兑为一对,一共16个主卦。
《周易》卦序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乾、坤为“天地定位”;咸卦下艮上兑,为“山泽通气”、恒卦下巽上震,为“雷风相薄”;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济、未济,为“水火不相射”。符合《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体例。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各顺其类也。
2014年5月3日&20:03:18
来知德《周易集注?上下经篇义》论周易卦序:&&&&&
上经首乾坤者,阴阳之定位,万物之男女也,易之数也,对待不移者也。
自乾坤历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十卦,阴阳各三十画,则六十矣。阳极于六,阴极于六,至此乾坤变矣。故坤综乾而为泰,乾综坤而为否。否泰者,乾坤上下相综之卦也。乾坤既迭相否泰,则其间万物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不可悉纪。自同人以下至大畜,无非否泰之相推,无否无泰,非易矣。水火者,乾坤所有之物,皆天道也,体也。无水火则乾坤为死物,故必山泽通气,雷风相薄,而后乾坤之水火可交。颐大过者,山泽雷风之卦也。颐有离象,大过有坎象,故上经首乾坤,必乾坤历否泰至颐大过,而后终之以坎离。
下经首咸恒者,阴阳之交感,一物之乾坤也,易之气也,流行不已者也。
自咸恒历q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十卦,阴阳各三十画,则六十矣。阳极于六,阴极于六,至此男女变矣。故咸之男女综而为损,恒之男女综而为益。损益者,男女上下相综之卦也。男女既迭相损益,则其间万事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不可悉纪。自韵轮两谖薹撬鹨嬷嗤,无损无益,非易矣。既济未济者,男女所交之事,皆人道也,用也。无既济未济,则男女为死物,故必山泽通气,雷风相薄,而后男女之水火相交。中孚小过者,山泽雷风之卦也。中孚有离象,小过有坎象,故下经首咸恒,必咸恒历损益至中孚小过,而后终之以既济未济。
要之,天道之体,虽以否泰为主,而未必无人道。人道之用,虽以损益为主,而未必无天道。上、下经之篇义蕴蓄,其妙至此。
若以卦爻言之,上经阳爻八十六,阴爻九十四,阴多于阳者凡八;下经阳爻一百有六,阴爻九十有八,阳多于阴者亦八。上经阴多于阳,下经阳多于阴,皆同八焉。是卦爻之阴阳均平也。
若以综卦两卦作一卦论之,上经十八卦成三十卦,阳爻五十二,阴爻五十六,阴多于阳者凡四。下经十八卦成三十四卦,阳爻五十六,阴爻五十二,阳多于阴者亦四。上经阴多于阳,下经阳多于阴,皆同四焉,是综卦之阴阳均平也。上下经之篇义,卦爻其精至此。孔子赞其至精、至变、至神,厥有由矣。
可见《周易》卦序正是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为总纲领。
周易卦序是依据若干个法则排列主卦和节点,最后编织起来,形成周易卦序――每个易学卦序的卦序排列内容中,都同时包括了许多“易学通例”的卦位排列,这些“易学通例’‘形成多层次的、交叉重叠的卦位脉络,形成卦序的最后完成排列内容。
根据先天八卦图得出《周易》卦序16主卦节点如下图: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TEXT-ALIGN: MARGIN: 0px auto 10 DISPLAY: block"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5993/b_vip_17ED116A9A2F7E406EF6.jpg">
此图又称“周易序卦图”,是宋代易学家研究周易卦序得出的。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孔颖达所说的“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基本排列规律。邵雍在孔颖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非覆即变”的思想,指出:“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又说:“大成之卦(即重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其后,张行成在阐衍《皇极经世》一书时肯定了这一思想,并说:“《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反复视之各十八卦,此三十六卦成六十四卦之理。”朱熹也直接继承邵雍的思想,指出:六十四卦“以正对卦合反对卦观之,总而为三十六卦。其在上经……则十八也;其在下经……亦十八也。”
邵雍所谓“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是指八对错卦而二十八对综卦。这不是人为的,这是六十四卦天然的规律。这里边包含了八卦节律和二十八星宿节律。
《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似乎不对等,然而从“周易序卦图”看,上经十八宫,下经十八宫。一共三十六宫。这是太阳历的十八、三十六节律。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隔十八天一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个节气(这一点已被公元前2100年前后陶寺观象台遗址所证实)。周易大衍之法的“十有八变而成卦”,这是效法了太阳历每隔十八天一节气的数学节律。
《周易?系辞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北陈抟在?解释:“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数,乃天地四时节气也。”陈抟传、。太阳历以十天干纪年纪月,?、月阳与,就: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在癸曰昭阳。――岁阳。
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厉,在己曰则,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终,在癸曰极。――月阳。
《周易?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上古的太阳历五行历法和九野九宫地理之书,《三易》的创始就是建立在河图、洛书基础上的。
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本文主要探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是在先天八卦图基础上以“太极生两仪”的原则生成的。
先天八卦图相当于五岁儿童的天真思维,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相当于十岁儿童的天真思维。所以先天八卦图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原创人应是伏羲。《说卦传》不仅解说八卦,也在解说卦序。
五岁儿童画先天图分解:
1、这个图从内圈往外圈看,最里边一层,左为阳,右为阴。因为日出东方,日落西方。
2、先天图是个挂图,卦即挂。故一旦左右两仪一分,就只有上下了。日高则温,日低则凉,故上阳下阴。所以第二圈左右都是上阳下阴。
3、第三圈是在第二圈基础上按上阳下阴原则两分。
五岁儿童已有三才意识,如上中下,祖父、父亲、自己,所以他完全能够画出这个图,八个卦名他还不懂(今人又有多少人懂呢?),这个就是先天八卦图。
十岁儿童画先天图分解:
1、他在五岁儿童画的三层图基础上继续按上阳下阴原则两分,再画三层,就得出先天六十四卦图。
十岁儿童已有“兼三才而两之”的意识,如祖父母、父母、兄弟,所以他完全能够画出这个图,六十四个卦名他还不懂(今人又有多少人懂呢?),这个就是先天六十四卦图。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TEXT-ALIGN: MARGIN: 0px auto 10 DISPLAY: block"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5992/b_vip_179B6EE3AD0F51FA52E60.jpg">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
由于先天图首先是左右分,故《乾》《坤》是第一节点,乾坤为《周易》之首。
《乾》的左右两侧是《ァ贰罚さ淖笥伊讲嗍恰栋贰陡础罚ァ⒏吹拿匀挥肓揭且跹舴纸缬泄兀氚蟹忠澹ビ敫从泻弦濉G沂茄粲鲆跷希饰ィ笫茄粲鲅粑郑饰焕ね沂且跤鲆跷郑饰ね笫且跤鲅粑希饰础T凇吨芤琢呢载孕蛲肌分校ァ⒏辞『冒讶确郑ㄏ笳魅牛每段为十二宫,十二为十二地支、十二辰之数,《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阴历一年十二个月。
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图16主卦加剥复迹
无论在先天圆图,还是在《周易》序卦,《ァ贰贰栋贰陡础范加兄匾牡匚唬杂胍陨16主卦一样,也是主卦。
ァ⒏炊杂λ罚ǔ跻唬ァ⒏吹呢韵笳笕帐常帐撤⑸谒啡眨铝劣晌飨蚨质刺簦“”,这是《ァ坟裕端地源贰ィㄥ埽鲆病保黾唇哟ィㄖ窦颉吨芤住纷鳌”,帛本《易之义》作“x”、“句”,愚以为其义同“够”,够,接触);“”,太阳尚露一点阳光是食几,这是《剥》卦,剥为阴剥阳;食甚,日全食,《坤》卦;,为《复》卦,复为光复;复圆前为《坟裕鲆玻饕玻赵录唇鞅鹨玻桓丛玻肚坟裕惨病
可见《ァ贰贰栋贰陡础匪呢载悦枪攀ハ认透菹忍煸餐寄D馊帐扯谩
圆图左边《同人》为中点,圆图右边《师》为中点。从逆时针到17是《同人》卦,从《坤》卦顺时针数到17也是《同人》卦,人居天地之中,与《乾》《坤》距离相同,故曰“同人”,《同人》卦名由此。右边《师》也是人,“师者,众也”,左东右西,文东武西,所以右边为“师”,“师”的古文为“”,“”即“匝”,匝即圆,《师》是先天圆图的四分之一。《同人》卦卦主九五爻辞“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似乎暗示《同人》与《师》的对应关系。
可见《同人》与《师》的卦名来源于先天圆图。《同人》《师》位于《乾》《坤》之中,在《周易》排序中至少具有辅卦的地位。
西周观象授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月相,实行朔望月历制,如《逸周书?史记解》“朔望以闻”,《礼记?祭义》“朔月月半,君巡牲”,后来发展为,如?“”《吕氏春秋?贵因》“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
《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初七、初八后
二十二、二十三,黎明
《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望为阴历十五、十六,此时日、地、月三者一线,日月相望,月食发生在望。
晦为阴历二十九、三十,“”此时日月相比邻。
朔为初一,“”此时日月相会,日食发生在朔。
《乾》《坤》都是月朔初一的象,故为《周易》之首。天道左旋,即顺时针,月相取望,从5坎,从坤顺5离,《坎》《离》都是月望十五的象,故为《周易》上经之终。
从,按“非覆即变”原则,《屯》《蒙》为一对,故把《屯》《蒙》作为《周易》上经之后的起点。《屯》卦在先天圆图的位置也很有规律,从《乾》逆时针数,数到30正好是《屯》卦。
《屯》《蒙》位于主卦之后,我们称之为辅卦,主卦是序卦的一级节点,辅卦是序卦的二级节点,其它的称之为从卦。
《屯?彖》“刚柔始交而难生”是指下体震卦,震本坤体,乾一索而得男,故曰“刚柔始交”,而依据先天圆图,《屯》为晦三十的月相,此时日月相接,亦是“刚柔始交”之象。《蒙?彖》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是指二五相应,而依据先天圆图,《蒙》为月望十六之相,此时日月相照,彼此“志应也”。
《周易》下经始于《咸》《恒》,地道右旋,即逆时针,月相取望晦,,故《周易》下经始于《咸》《恒》。恒字初文亘,亘字小篆中间为回,是个逆时针旋转的螺旋。可见“恒”古文字的发明直接效法了先天图。
咸卦对应望,日月相对,象征男女感应;恒卦对应晦,日月相遇,故为夫妇。孔子言咸卦“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正是日月相对之象;《恒?彖》云“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正是日月相遇之象,恒卦是晦日的二十九,此时日月比邻于天,同时照临下土,九,久也,故曰“久照”。
在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中,按月相取望晦,q,《q》卦的覆卦是《大壮》卦,故《周易》下经《咸》《恒》之后是《q》《大壮》。
《咸》《恒》是主卦,《q》《大壮》是辅卦。
先儒释《q》之卦象往往语焉不详,盖不知《q》卦乃月望十六之相。《q》卦的变卦(错卦)是《临》卦,
q,亨,小利贞。
《彖》曰:“q,亨”,q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
也。q之时义大矣哉!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临》卦是由,《q》卦是由,?彖“”,q?“”《临》《q》的区别是《临》基于《乾》,君临之道,《q》基于《坤》,坤藏之道。《临》卦卦象是阴历十六晚上圆月普照大地,临通监,监即古镜,圆月之象;《q》卦卦象是阴历十六晚上与圆月相对的太阳隐没于地平线以下,太阳可代表君子,月亮可代表小人,故《q?象》曰“君子以远小人”,《序卦传》“q者,退也”,《杂卦传》“q则退也”。《q》上乾为君子,下艮为退(从艮),君子隐退之道也。
先天圆图朔望晦归纳如下:
朔初一:《乾》《坤》
望十五和晦二十九:从《乾》逆数到15《损》,数到29《益》;从《坤》逆数到15《咸》,数到29《恒》。
望十五:《乾》顺数到15《坎》,《坤》顺数到15《离》。
以上已经在16主卦内。
望十六和晦三十:从《乾》顺数到16《蒙》,从《乾》逆数到30《屯》;从《坤》逆数到16《q》,从《坤》顺数到30《大壮》。从《乾》逆数到16《临》,从《乾》顺数到30《观》;从《坤》顺数到16《革》,从《坤》逆数到30《鼎》。
以上为16主卦的8个辅卦。
晦二十九:乾顺数到29豫,坤顺数到29小畜。
这两卦只有晦,没有望与之呼应,可视为比较重要的从卦。
这8个辅卦很有规律:
《屯》《蒙》与《q》《大壮》在圆图的规律对称,故《屯》《蒙》位于《周易》上经《乾》《坤》之后,《q》《大壮》位于《周易》下经《咸》《恒》之后。
《临》《观》与《革》《鼎》在圆图的规律对称,故《临》《观》与《周易》上经主卦《泰》《否》隔了六个卦,《革》《鼎》与《周易》下经主卦《损》《益》隔了六个卦。
这8个辅卦按照月望卦在前,月晦卦在后排列,如《临》《q》《革》都是月望卦,排在错综卦前,唯独《屯》《蒙》打破了这个规律,这是因为把《蒙》卦月晦放在《屯》卦前,才能更好的体现“刚柔始交”,因为月晦时日月相接,有“刚柔始交”之象。
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主卦、辅卦综合图:
朱熹说过:
《坎》《离》为《周易》上经之终点,《颐》象大离,《大过》象大坎,故《颐》《大过》列于《坎》《离》之前。
《既济》《未济》为《周易》下经之终点,《中孚》象中离,《小过》象中坎,故《中孚》《小过》列于《既济》《未济》之前。
故《颐》《大过》《中孚》《小过》也是辅卦。
《节》也是辅卦。将《节》置于《周易》64卦第60卦,象征60甲子,至《节》卦60卦一共360爻,《系辞传》“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四、周易卦序与乾坤360策:
《系辞传》“乾坤其《易》之Z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尚书?》:“”周,这商周而60甲子在甲骨文中出现频率最多。
《周易》384爻即阴历闰年天数,384÷13=29.53846,则平年天数29.53846×12=354.46152,取整数354天。
回归年366与阴历平年354的平均值是(366+354)÷2=360天,这就是“当期之日”,60甲子的发明应该与此有关。
“”“”。这就是说三《易》都是64卦384爻。按《系辞传》记载,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已使用重卦制器尚象,可见《连山》易之前的两千年内已有阴阳合历。上古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天文历法,三《易》是上古天文历法的结晶。
阳爻为九,策数为四九三十六(四时乘以阳九),阴爻为六,策数为四六二十四。乾坤策数总和是三百六十策,合乎当期之日三百六十天。周易:“,,。”《周易》序卦图三十六组错综卦相邻总和也大都是三百六十策(宋朱元升画过周易序卦三百六十策图)。
《周易上经》:
1乾六阳,2坤六阴,360策
3屯蒙卦是二阳四阴,4需讼卦是四阳二阴,3、4总和是六阳六阴360策(乘2)。
5师比卦是一阳五阴,6小畜履是五阳一阴,5、6总和是六阳六阴360策(乘2)。
7泰否卦是三阳三阴,360策
8同人大有五阳一阴,9谦豫卦是一阳五阴,六阳六阴360策(乘2)
10随蛊卦是三阳三阴,360策
11临观二阳,12噬嗑S三阳,合五阳七阴,348策,少12策(乘2)
13剥复一阳,14无妄大畜四阳,合五阳七阴,348策,少12策(乘2)
15颐卦二阳,16大过四阳,360策
17坎卦二阳,18离四阳,360策
《周易下经》:
19咸恒三阳三阴,360策
20q大壮四阳,21晋明夷二阳,360(乘2)
22家人睽四阳,23解蹇二阳,360(乘2)
24损益三阳,360策
25逖簦26萃升二阳,七阳五阴,372,多12策(乘2)
27困井三阳,360策
28革鼎四阳,29震艮二阳,360(乘2)
30渐归妹三阳,360策
31丰旅三阳,360策
32兑巽四阳,33节涣三阳,七阳五阴,372,多12策(乘2)
34中孚四阳,35小过二阳,360策
36既济未济三阳,360策
上图中以黑体标识的卦是主卦和辅卦,余下的从卦主要是依据乾坤之策排列:
1、主卦《乾》《坤》,辅卦《屯》《蒙》组:
《系辞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TEXT-ALIGN: MARGIN: 0px auto 10 DISPLAY: block"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1668/b_vip_FB8DEC1FC96.jpg">
华夏文明的两次起点都发生在大洪水灭世之后,第一次是华,即华胥氏的子女伏羲和女娲时期,第二次是夏,即大禹治水时期。,“昔”字古文字含义是指远古、上古时期洪水滔天、暗无天日的记忆。这也是《周易》在乾坤之后的屯蒙需讼师比六卦都含有坎卦的原因。
1乾六阳,2坤六阴,360策
3屯蒙卦是二阳四阴,后边的卦只能是四阳二阴卦,以组成六阳六阴360策,在从卦中四阳二阴卦有需讼、无妄大畜、家人睽,只有需讼含有坎卦,于是4需讼位于3屯蒙之后。
前面提到,《同人》《师》位于《乾》《坤》之中,在《周易》排序中至少具有辅卦的地位。由于师卦含有坎卦,故5师比位于4需讼之后。
5师比是一阳五阴,按乾坤之策,后边的卦只能是五阳一阴卦,从卦中的五阳一阴卦有小畜履、同人大有,小畜(晦二十九)为从卦,同人(乾坤之中)为辅卦,故取6小畜履位于5师比之后。
2、主卦《泰》《否》组:
《同人》《师》位于《乾》《坤》之中,在《周易》排序中至少具有辅卦的地位,师比已列于36宫第5宫,泰否是乾坤重卦,故8同人大有位于7泰否之后。
同人大有是五阳一阴卦,按乾坤策数,后边应排列一阳五阴卦,从卦中的一阳五阴卦只有谦豫卦,豫卦的月相是月晦二十九,也是重要的从卦,故9谦豫位于8同人大有之后。
泰否是月相上弦初八的象,八,分也,半也,《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在先天圆图中,月相上弦初八共有4个卦:泰、蛊、随、否。随蛊是错综卦为一对,故10随蛊位于9谦豫之后。
3、月相上弦初七四卦分上下:
在先天圆图中,月相上弦初七共有4个卦:大畜、井、噬嗑、萃。上弦月象圆月切了一半,王褒“”。七,甲骨文写作“十”形,表示切割,切,从七从刀,“切”即“七”的古义,这与剥、载悦褰咏9省吨芤住飞暇12噬嗑贲位于主卦13剥复之前,无妄大畜位于主卦13剥复之后。《周易》下经,主卦25之后是26萃升,然后是27困井。
《周易》上经13剥复一阳卦之后所以配14无妄大畜四阳卦,因为五阳卦已经用完了。《周易》下经25逖糁笏耘26萃升二阳卦,因为一阳卦已经用完了。
噬嗑贲、困井都是三阳卦,噬嗑与大畜同位于先天圆图左侧属阳,故在上经。井与萃同位于先天圆图右侧属阴,故在下经。
4、《周易》下经的辅卦、从卦如何排队?
19咸恒主卦之后是20q大壮辅卦,q大壮是四阳卦,需要二阳卦来搭配,二阳卦有晋明夷、解蹇,由于解蹇属于(这十六卦是),故20q大壮之后是21晋明夷。又,上经5、6卦需讼与下经5、6卦晋明夷相错。
如此,《周易》下经还有以下卦没有排序:家人睽,解蹇,渐归妹,丰旅。
在先天圆图中,月相下弦阴历二十二、二十三共有8个卦,下弦二十二为归妹、既济、未济、渐,下弦二十三为睽、贲、困、蹇。
其中归妹、渐既属于下弦二十二月相卦,又属于,地位相当于辅卦,故将30归妹渐排列于主卦震艮29之后。
家人睽、解蹇虽然是,但只有睽、蹇属于下弦二十三月相卦,地位略逊于归妹渐。下弦月位于南天空是黎明时分,《晋?象》曰:“明出地上”,故家人睽、解蹇位于晋明夷之后。家人睽位于先天圆图左侧,解蹇位于先天圆图右侧,故先22家人睽,后23解蹇。
最后只剩下丰旅,将丰旅安排在三十六宫的31宫,位于主卦32兑巽之前,兑巽之后是33节涣,丰旅与涣节正好相错,这个位置十分恰当。
五、六十四卦三十六宫按“当位说”奇偶位次分布:
李尚信在《卦序与解卦理路》一书认为:《系辞传》云“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故以阳少阴多卦为类阳卦,阴少阳多卦为类阴卦。今本卦序的卦序位(应为宫序位)的奇偶性与六爻之卦的类阴类阳性质一致,这就是“当位说”。如乾为类阳卦,居于第1宫;坤为类阴卦,居于第2宫;屯蒙为二阳四阴之卦,类阳,居于第3宫;需讼为二阴四阳之卦,类阴,居于第4宫;师比为一阳五阴之卦,类阳,居于第5宫;三阴三阳之卦属中性,奇数位、偶数位皆可。唯有ビ胼蜕截晕シ创斯嬖颉ノ灰跷逖糌裕嘁酰碛优际颍导饰挥诘25宫;萃升为二阳四阴卦,类阳,理应居奇数宫序,实际位于第26宫(上下经36卦,邵雍称36宫)。
李先生对ビ胼蜕奶乩ü枇⒌摹疤厍苯馐停庋沟么碜弁汲鱿至酥Ю搿S嘁晕ナ恰吨芤住坟孕蜃钗匾摹叭苯诘悖础グ讶确郑纬商烊说厝抗12位为一年十二个月,《周易》六十四卦的周期是三年(余解读《周易》一般半月一卦,恰与卦序周期符合)。
六十四卦错综图一共有三十六宫,天根复卦与月窟ヘ哉冒讶指畛扇罂椤1至12为一组象天,13至24为一组象人,25至36为一组象地。复卦,乾天之一阳位于初爻故曰天根,ヘ裕さ刂灰跷挥诔踟彻试辉驴摺5谝蛔槭加谇ぃ诙槭加诎矗邪胍澹从衅鹗家澹谌槭加ァ周易序卦的作者(文王)用剥复、36宫分成三等分,乾坤统领12宫,剥复统领12宫,沉12宫。12是一年的月数,也是黄道12宫之数。这种三等分显然是刻意做的,因为剥,剥离,隽眩叨加蟹指畹囊馑肌8矗馗矗ィ嘤觯叨加谢毓榈囊馑迹剥复、显然有节点周期的意思。
文王以剥复、グ讶环治逑至颂斓厝巳胖溃布词前司缘娜场A硗獍椿ヌ宥际抢へ裕セヌ宥际乔裕耐醢寻粗糜谏暇ブ糜谙戮彩谴笥杏靡獾模侠は虑翘┴浴邵康节“”,。“易以道阴阳”,,还有阴阳均分的意义,“耳目”即离坎二卦,离为目,坎为耳,坎离二卦正是上经与下经的节点。《》阐述了《周易》序卦的三分与两分节点,正如《周易?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兼三才而两之”,“参天两地”有把天地之数叁分和两分的意思,参即叁。
读者请再仔细看周易序卦三十六宫图,第一组很明显又分为两小组,1至6为一小组,7至12为一小组,它们的节点是泰否卦。13至18为一小组,17、18为坎离卦,上经结束,19至24为一小组,19咸恒为下经之始。25至30为一小组,31至36为一小组。30、31节点似乎不明显,然而它们正处于震艮巽兑之间。于是六十四卦又可以分成六组,此效法六爻也。《周易?说卦传》云“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南怀瑾先生评价《序卦传》时说过:“孔子只是就易理上讲道理,尤其是人文文化的理这一方面,讲得非常圆满。至于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科学性关系,他在序卦传里并没有说出充分的道理,亦不足以使我们满足,不必要因为他是圣人而我们就认为都是对的。”
正是由于不满足,我们方才找到了六十四卦排列的科学性法则,这个法则非常简单,在中古时期是人人皆知的天文学常识,就是日食现象和月亮的现象。这种日月运行变化的现象(变易)有周期性的规律(不易),它的规律又十分直观简单(简易)。现代的文明人已经不关心晚上的月亮了,如果你坚持30天看看月亮,你就知道《周易》卦序月相的奥妙了。
《序卦传》的作用是为了传承《周易》卦序,其行文表面上以人文之理阐述《周易》六十四卦的先后顺序,但其背后却暗藏着中古时期科学与哲学的伟大成就。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我们不是夏商周三代小康时期的农夫、妇人、戍卒、儿童,所以我们没有他们的天文学素养。2500年前的孔子于是在《周易?系辞传》里提醒我们:
《易》者象也。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文献参考】
1、沈有鼎:《》
2、沈有鼎:(原载)
3、李尚信: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基本骨架(《周易研究》1999年第4期)
4、李尚信:《卦序与解卦理路》(巴蜀书社2008年8月)
5、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11月)
6、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李守力:
9、李守力:伏羲、神农、黄帝先天八卦源流图证
10、李守力:《周易》复卦与周公制定二十四节气蠡测
11、李守力:论《杂卦传》“互体”“三才”之道
12、李守力:从咸恒二卦管窥《周易》卦序、卦名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的关系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b视角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