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吾,杨得志回忆录谁的官高

独当一面:杨得志在冀鲁豫(罗版)2
争取县长王贯一
  在曹县县委的帮助下,支队与国民党曹县县长王贯一建立了统战关系。
  崔田民多次给王贯一做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利用王贯一与国民党曹县县党部的矛盾,指引他摆脱反动派的控制,走上抗日的光明大道。王贯一终于被争取过来,支队派共产党员到王贯一的保安团里做工作。
  保安团里设立了政治处,把国民党的保安团改造成为一支抗日的武装。
  青堌集是国民党曹县县党部的老窝,山东省省党部书记李文斋控制的反动武装李子仪部盘踞在那里。支队决定分兵两路围歼李子仪部。一路由崔田民率领(第2大队和王贯一的保安团),一路由杨得志率领,从东西两面围攻青涸集。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国民党反动武装1000余人。
&&& 三次反“扫荡”
  冀鲁豫支队连挫日军,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注意。在7月到11月不到半年时间里,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这支年轻的八路军队伍。
  第一次“扫荡”,敌人调集1.5万人的机械化部队,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先占领边区周围的重要据点,构成对我边区的多层次包围。而后,于7月1日发动以濮阳、菏泽为中心的七路围攻:第一路由济宁经巨野攻菏泽;第二路由商丘经曹县攻定陶;第三路由开封经考城攻东明;第四路由新乡经汲县攻道口;第五路由大名经南乐攻清丰;第六路由安阳经内黄攻濮阳;第七路由东阿经寿张,分两路支援对濮阳和菏泽的进攻。
  崔田民、杨得志率领冀鲁豫支队,在敌人“扫荡”的开始阶段,便主动出击,滞阻敌人大“扫荡”到来的时间,为反“扫荡”创造有利条件。7月1日,冀鲁豫支队正在定陶城内召开大会,纪念党的18周年生日,动员反“扫荡”时,日军一支机械化部队2000余人逼近定陶县城。崔田民、杨得志立即指挥支队转移出城,投入战斗。第2大队在定陶西南的许庄寨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覃健、常玉清率众勇猛突击,毙敌百余,击毁汽车三辆、大炮一门,顶住了敌人进攻,掩护支队转移。刘震、李雪山率第1大队在贾庄击退了敌步骑兵的疯狂进攻。战至黄昏,敌收缩兵力进占定陶城。当晚,冀鲁豫支队各部避开敌人的主力,向敌侧后分散转移。第3大队向东明、长垣方向,北渡黄河,进入濮阳、内黄、滑县地区;第2大队从敌人间隙穿过,转移到曹县、单县一带;第1大队和支队直属队从曹县、考城之间穿过,转移到陇海路北侧地区活动。位于菏泽东南一千庄的支队被服厂、医院等后方设施,在当地群众大力协助下,于当夜分散隐蔽。冀鲁豫支队针对敌人“分进合击”战术,在各路敌军后侧频频出击,声东击西,出没无常,使敌人疲于奔命,无奈我何,除占几座空城而外一无所获,不得不于7月中旬收拢部队,退守据点。七路大“扫荡”宣告结束。
  10月中旬至10月底,日军对鲁西南进行第2次“扫荡”。敌人以城市为依托,结合所谓“治安肃正”,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向我根据地腹地进攻,以图缩小我军活动区域。这次“扫荡”,敌人集中了5000余兵力,完全使用汽车、坦克和骑兵。10月12日始,调集100多辆汽车到虞城、商丘,同时增兵曹县和单县等据点,企图从陇海路向北出击,会剿我第2大队于曹县、单县、虞城与商丘之间。次日,崔田民、杨得志率第1大队与敌在李庄、孙老家庄、天宫庙一带发生激战,支队主力突破重围,转移到敌人之侧后。
  20日,敌又出兵三路向我围攻,第一路出菏泽南,进王浩屯;第二路出定陶西,攻桃园;第三路出曹县进犯魏湾。考城、长垣之敌亦出动配合,合攻冀鲁豫支队主力于桃园、大寨集一带。当日,我第3大队在沙窝赵与菏泽南犯之敌激战竟日,在当地民兵和游击队配合下将敌击溃,毙敌50余人。其他几路进犯之敌也遭我军坚决抵抗,伤亡惨重,欲进不能。至10月30日,第二次“扫荡”又被粉碎。
  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紧接着,于11月8日又动员了津浦、平汉、陇海各线约一个师团的兵力,乘800辆汽车并配备坦克,从菏泽、定陶、考城、长垣、东明等据点兵分八路,对鲁西南我军进行了第三次大“扫荡”,妄图以高度机动捕捉我主力决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冀鲁豫支队各部迅速突破敌人封锁线,转移到敌人包围圈外。位于考城、东明的我第2、5大队闻敌出动,即在孟大夫、秦寨集结,准备转移。但敌人已乘100辆汽车猛扑过来,占领了附近村寨。崔田民立即指挥部队就地隐蔽,第2、5大队在人民群众掩护下隐蔽了一天。11日傍晚,第2大队避开敌人安全转移。第5大队正在秦寨西头集合,敌人已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包剿过来,情况万分紧急。大队长胡继成当机立断,沉着指挥,化整为零,乘夜色突出敌人包围,直插到曹县以东地区。分散的部队安全突围后又很快集合起来。敌人在原地区搜索了三天一无所获,只好收兵,退守据点。到16日,其来势汹汹的第三次“扫荡”又告失败。
  日军在几次大规模“扫荡”之后,仍然不时出动部队四处清剿。冀鲁豫支队在敌众我寡,处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同敌人顽强作战,战斗力不断提高。第5大队这支由几部分地方武装组织起来的部队,就是在反“扫荡”的硝烟烈火中逐步锤炼成为坚强的主力部队的。
彭德怀拨给一万银元
杨得志骑在马上,凛冽的寒风扑打着他那单薄的棉衣,从他的耳边掠过;但他身上却出了汗,湿湿的。他加鞭猛催,让马跑得再快一些。警卫员紧紧地跟在他身后。
“见到彭老总就有办法了。”杨得志心里说。
自从对土匪司令分别采用打击和争取的政策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和气恼。他们纠集顽军卢翼之部,企图在定陶、曹县一带包围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一举歼灭之。杨得志指挥部队跳出日伪顽军的包围圈,转移到了湖西地区。入冬之后,他在微山湖边的一个小村里,组织部队筹备过冬的物资。
这天,崔田民急忙地从单县赶来,下了马就对杨得志说:“中央军委从延安发来电报,说冀鲁豫边区的战略位置重要,要我们作长期打算,在这里进一步扩大部队,发展和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
“作长期打算,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杨得志沉吟道,“这就是说,中央改变了原来交给我们的‘扩大部队,待命回山西’的任务。”
崔田民说:“是这样的。”
杨得志说:“这是中央对我们的信任。但任务改变了,会带来大量新的问题,工作必须跟上去才行,尤其是部队过冬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杨得志的想法是非常实际的。这时的冀鲁豫支队已发展到1.7万多人。开始,国民党直南专员丁树本和八路军搞统一战线,补给八路军一些钱、粮和其他物资。自他成了亲日派后,不但一点东西不再给八路军,还不断搞摩擦,制造更多的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本来就够苦的,哪里还有粮食供给部队呢?
“这个问题不解决,我真睡不着觉。”杨得志说着,转向崔田民,问:“你看怎么办?”
崔田民一时也说不出好办法,两道浓眉紧皱,显然也在为此事发愁。听到杨得志的问话,他又沉思了一会儿,试探着说:“我听说彭老总现在内黄,你是不是找他去?”
“这也是个办法。”杨得志说,“好。就这么办!”
就这样,杨得志踏上了去内黄的路。他要找彭德怀帮他解决面临的困难,心里当然着急。
由于长时间奔跑,马身上已浸出汗水,喷出的热气顿时化成缕缕白雾。杨得志稍稍放开缰绳,马跑得慢了一点。一阵冷风吹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这时他才想起,已经一年没有见到彭德怀了。他很尊敬这位八路军的副总司令,佩服他指挥打仗的本领,也仰慕他的为人。所以,当崔田民一说去找彭老总,他就立即答应并且很快动身了。
从部队驻地到内黄有二三百里路,杨得志紧赶慢赶到达内黄,找到了彭德怀的住处。
呈现在杨得志面前的,是一户农民的破草屋。屋内,土炕上铺着一张旧席子,炕头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床薄薄的旧被子。彭德怀盘腿坐在炕上,正同几个干部谈话。
杨得志感到不便上前打扰,就悄悄站在一边等着。他看到彭德怀没戴帽子,大概因为好长时间顾不上理发,原来的短发变得很长了,不过胡子刮得很干净,满脸红光,额头上的皱纹格外显眼。
等了一会儿,看着谈话差不多了,杨得志才走上前:“报告彭总,我来了!”
彭德怀抬起头,眼睛一亮,很快下了炕,握住杨得志的手说:“啊,是得志呀!一年不见了,大家都好吗?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大家都好。”杨得志顾不上多客套说,“我们那里形势发展很快,现在已有一万七千多人。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那些土匪司令,消灭了一部分,也争取了一部分,还建立了一些抗日政权和群众抗日组织。部队士气很高,信心很足。”
彭德怀高兴地赞扬说:“你们搞得不错嘛!”&
“形势是不错,可也有伤脑筋发愁的事呀!”杨得志赶忙说。
“发什么愁呀?”彭德怀的话总是不多,简短而又抓住要害。
&&& 杨得志说:“
一万七千多人,要吃,要穿,要用,都没有着落。冬天又来了,怎么能不发愁呢?”
彭德怀向来很严肃,脸上很少有笑容。听完杨得志的话,他绷着脸说:“噢,一万七千多人的大军,吃穿用没有着落,这是个大问题,让我也得发愁呀!”
说到这里,彭德怀停了下来,望了杨得志一眼,然后笑眯眯地说:“这么说,你是从微山湖赶来向我‘讨鱼税银子’的了?”
杨得志也笑了:“你说准了,就是找你要钱,要粮,要东西来了。你是我们的副总司令嘛!”
彭德怀收敛了笑容,背起手,默默地来回踱着。在门口,他停住脚,两眼凝视着前方,两手插在腰间的皮带上,如同一尊魁伟的雕像。杨得志目不转睛地看着彭德怀,心里惴惴不安:“是我不该向他提困难吗?是我的要求让他为难了吗?他会怎样回答我提出的要求呢?”
过了好长时间,彭德怀才说:“困难哪,得志同志!你困难,我也困难,现在各个根据地几乎都相当困难。我们的‘财神爷’供给部的腰包里,据我了解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挤呀!”
杨得志的心猛地一沉,心想这回大概要空手而回了。不过他相信,彭德怀说的都是实话。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对于八路军的副总司令,面临的困难当然更多更大。
突然,彭德怀转过身,笑着说:“可我也不能让你这个一万多人的支队长白跑一趟。怎么办?我批一个条子,你去找供给部的同志,让他们给你一万块银元吧。数目不多,一个人还摊不到一块。这些情况你要向各级干部讲清楚,还是要像在井冈山、在中央苏区一样,一靠自力更生,二靠从敌人那里夺取!那个歌是怎么唱的?没有吃没有穿,敌人送上前嘛!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
彭德怀说完自己先笑了,在场的人也都笑了。杨得志的笑则是若有所思。
“怎么样?”杨得志一回到部队,崔田民、卢绍武就急切地问。“给了一万块银元。”杨得志说,“这可是彭老总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拿出来的。他要我告诉大家,现在各个根据地几乎都相当困难。克服困难的办法,一是自力更生,二是从敌人那里夺取!”崔田民和卢绍武一齐点头。
杨得志坚定地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能向上伸手了!没有别的办法,还是得去找敌人要!”“那我们就打一次汉奸,一个民愤大、又有钱有物的汉奸。”崔田民说。
杨得志说:“打谁呢?”
卢绍武说:“打‘高二穷种’,怎么样?”
这个绰号为“高二穷种”的汉奸,实际上地多、粮多、钱多,一点也不穷。他盘踞在单县西南青堌集一带,和日寇相勾结,家里挂着两面日本旗和日本授予他的委任状、指挥刀,依靠日本的势力,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虽然半身不遂,却霸占30多个年轻妇女做他的姨太太,群众恨透了他。
“对,就打他。”崔田民说。杨得志说:“打这样的汉奸,既可以为民除害、解气,也可以解决我们经济上的困难。就打他!”
决心下定之后,他们进行了充分准备,然后采用突然袭击的战术,乘夜攻进镇子内,捉住了“高二穷种”。300名团丁在被窝里就当了俘虏,活捉了汉奸、恶霸地方高圣君,缴获长短枪300余支、迫击炮一门。一枪未放,大获全胜。
第二天,部队先押着这个大汉奸游街示众,发动群众揭发他的罪行,然后通知他家里的人拿钱来赎他的命。“要多少钱?”“高二穷种”家里人问。
部队说:“一万块银元。”
“高二穷种”家里人说:“拿不出这么多钱呀!”
部队说:“拿不出我们就杀掉他!”很快,“高二穷种”家里人送来了七万块银元,领回了“高二穷种”。
当一些战士和群众不理解时,崔田民解释说:“我们这次打‘高二穷种’,一是教训教训他,煞煞他的威风;二是解决我们的经济困难。我们共产党、八路军说话是算数的。如果他继续当汉奸,帮助日本人欺压中国人,我们随时都可以惩处他!”
有了七万块银元,部队用它买粮,买布,买棉花,发动群众赶做了一万七 千多套棉衣。
看到干部战士穿上了基本一色的新军装,杨得志脸上露出喜色,心想这比伸手向上级要光彩多了。
以“挤”对“挤”
杨得志手握电话听筒,凝神地听着。他的动作很轻,连自己的喘息也极力控制,唯恐发出响声。因为他是在偷听电话,要防止被人家发现,一点声音都不能有。
“这是丁树本的口音,这是那个伪县长的口音。”杨得志边听边心里说。
丁树本是河北人,据说曾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当过书记官,后来被国民党任命为直南专员兼保安司令。杨得志到冀鲁豫边区后和他接触过。开始的时候,他的表现还不错,愿意抗日,对八路军的态度也好。不久他就投靠了日本人,越来越反动,最后竟挥动屠刀,杀了不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有人提出要狠狠地教训他一下。当时杨得志想,表面上他还是和我们合作的,要打就要打得有理,打痛他。可他有两万多部队,每县还有人数不等的保安队,要打痛他并不容易,所以一直没有下决心。
决心虽然没有下,但杨得志的心里却始终在考虑对策,寻找时机。前些天,他听说濮阳与东明县之间有一条电话线从这里经过,是丁树本的,就让电话兵把线搭上,直接接到他屋里的电话机上。今天听到电话铃响,他拿起听筒,听出是丁树本和东明县县长在通话,就听了起来。
简短的寒暄之后,丁树本问:“你们那里怎么样?”
东明县长说:“不好啊!日本人经常来‘扫荡’;共产党八路军建立了这个组织那个组织,他们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丁树本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这里本来很好,八路军来后日本人才来‘扫荡’,弄得到处乱了套。”
“这还不算。”东明县长说,“丁司令,我看他们是借抗日为名,行招兵买马、扩大实力之实呀!”
“是这样的。”丁树本说。然后他一个个点着杨得志、崔田民、卢绍武的名字,破口大骂起来,什么“假抗日”、“游而不击”、“共匪”等词都用上了。从声音可以听得出来,他是十分仇恨共产党八路军的。从电话里甚至可以听得到咬牙切齿声。
杨得志心里非常气愤。他紧紧攥住听筒,眼里喷出怒火,心想:这证明他们表面说的那些“联合抗日”、“欢迎前来”的话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他真想大喊一声:“住嘴,你们这些反动分子!怎么能说日本人的‘扫荡’是我们招来的呢?”但他还是努力控制住自己,心里说:“要冷静,冷静,冷静。听听他们再说些什么。”
这时,电话里传出的是东明县长的声音:“得想想办法呀,要不然,这里就不是我们的了!”
丁树本说:“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继续下去的。我已和其他各县的县长商量过了,联合起来,把他们挤走,一定要把他们挤走!”
&& “如果他们不走呢?”东明县长担心地问。
“那就挤垮他们!”丁树本愤愤地说,“各县要一条心,坚决把他们挤垮挤走。”
丁树本和东明县长结束通话好长时间,杨得志才猛地放下电话,大声喊道:“通讯员!”
三个大队的主要干部都来了,他们的目光集中在杨得志身上。他们知道,让他们一齐来,肯定有什么重大的行动。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他们已经完全熟悉支队长的一举一动了。
杨得志扫视一遍在座的人后说:“从听丁树本的电话知道,他们想要‘挤’走、‘挤’垮我们。请大家来研究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对付?”
大家知道,过去有人提出要教训丁树本,杨得志总说要打得有理有利,但就是不说具体的。现在,虽然杨得志说话仍保持了向来的平静语气,但从他加重“挤”字的口吻,大家听得出来他胸中充满愤激之情,猜想他已经下定了要打的决心。
“打!”有人说,“他不抗日,想来对付我们,我们就不能客气了!”“凭我们现有的兵力和群众基础,打丁树本是不成问题的。”另一个人说。也有人用担忧的口气说:“他们会不会把破坏抗日的罪名加在我们的头上呢?”
一阵沉默。人们看着杨得志,等待他的最后决定。
“打是要打的,不过得讲究方法。”杨得志说,“人家是要‘挤’我们,我们就给他来个以‘挤’对‘挤’。怎么样?”这个办法,很容易理解,可具体怎样做呢?大家仍心里无数。因此仍然看着杨得志,等着他继续往下讲。
杨得志稍稍停顿一会儿,又说:“他们现在还打着‘联合抗日’的旗子,我们也不能丢掉这个旗子。怎么办呢?那就是将计就计,用‘联合’的名义,派部队到直南的南乐、清丰、濮阳、东明、长垣等5个县去驻防,看准时机,各个击破。”
“这个办法好!”人们一齐说。
思想统一了,办法也有了。会后,冀鲁豫支队立即向南乐等县派出了部队,有的县一个连,有的县一个营。
很快,各个县的情况都汇集到杨得志的面前:八路军到达后,各个县的顽军头子开始时都很紧张,后来看到八路军纹丝不动,慢慢又恢复了正常。根据这一情况,杨得志再一次强调:要沉住气,不要暴露我们的意图。一方面麻痹他们,一方面摸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做到心中有数。
又过了一些日子,驻各县的部队又报告说:顽军麻痹了,情况也被侦察清楚了。
“看来到时候了。”杨得志心想。于是,他去找丁树本“摊牌”,揭露其妄图依靠日军挤走、挤垮八路军的计划。丁树本当然不承认有这样的计划,说杨得志是无中生有,是制造借口破坏抗日。&&&
杨得志严厉地说:“谁抗日,谁破坏抗日,各自的心里都很明白,老百姓也看得清清楚楚!”
丁树本也不相让:“这里是我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到这里来!”
“好吧,”杨得志弦外有音地说,“对于不抗日还打八路军的人,我们一定要严惩他的!”
杨得志的话,迅速变成了行动。已经作好准备的部队,在同一时间里,在几个县同时发起突然进攻。丁树本虽然有2
万多人和5个县的顽军,由于没有准备,等到发现八路军的行动时,已经措手不及了。在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顽军少数溃散,大部分被歼灭。丁树本眼看无力抵抗,只得领着千把人逃往豫西,慌乱中连大衣和图章都未来得及带走。
战斗结束之后,杨得志心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自从春天以来,八路军已讨伐了顽军石友三、高树勋和卢翼之等部,今又将丁树本部打败,并逐出了冀鲁豫边区。现在,冀鲁豫边区已完全控制在八路军的手里。
  1940年春,驻在冀南的国民党第39集团军石友三部疯狂反共反八路军,八路军一二九师被迫进行了冀南反顽作战。2月中旬,受到打击的石友三部在日军策应下逃到冀鲁豫边区的清丰县一带,与国民党直南专员兼保安司令丁树本部,以及高树勋部会合。
一二九师决定对石部实施连续反击,其中冀鲁豫支队的任务是由清丰向东向南进攻石部。杨得志、崔田民同志指挥部队从2月21日起同石部展开激战,迫使石部逃至民权县以东的陇海路两侧。日,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发起讨伐国民党第39集团军石友三部战役。石部在沉重打击下,主力退守黄河以南。4月初,丧心病狂的石友三部在日军的配合下,向北反扑冀鲁豫边区的濮阳。此时,丁树本也率8个团的兵力袭击濮阳。杨、崔指挥部队首先反击丁部,丁率部逃往豫西,后又迂回石部,石率部仓皇逃至曹县、东明一带。5月15日,杨得志同志指挥新组建的八路军第二纵队7个团南出东明,歼石友三部2500多人,沉重地打击了石友三。日,发生“石高事变”,石友三被高树勋处死。后来,高树勋将军率部起义。
  随着反顽斗争的胜利,直南、豫北、鲁西南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初步实行民主、改善民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并在此基础上,于4月17日成立了冀南六县专员公署,4月18日建立了冀鲁豫区党委,杨得志同志任区党委委员。4月23日,黄克诚同志率领新组建的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由太行来到冀鲁豫边区,与冀鲁豫支队统一整编,杨得志同志任第二纵队司令员,黄克诚同志任政委。同时,成立了冀鲁豫军区,为统一边区党政军领导,又组建了军政委员会,杨得志同志为委员。至此,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第二纵队成立前后
日,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为统一太行山南部地区抗日武装的作战指挥,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
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左 权 、杨得志(代) 政委黄克诚&
参谋长韩振纪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副主任唐亮
&第三四四旅:韩先楚任代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4月,刘震任旅长。
新编第一旅:日,新编第1旅调归129师建制,旅长韦杰,政委何柱成,参谋长黄新友,政治部主任郭祥林。
冀鲁豫支队(新编第二旅,新编第三旅)
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河北民军)
新三四四旅代旅长韩先楚 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沈启贤参谋长,高农斧政治部主任。
新编第一旅旅长韦 杰,副旅长何柱成
新编第二旅旅长杨得志(兼)田守尧,政委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参谋长卢绍武
新编第三旅旅长韩先楚、赵基梅
(代)政委谭甫仁。1940年4月由赵(基梅)谭(甫仁)支队、冀鲁豫支队独立大队、豫北大队及第三四四旅特务营编成。
第七团 团长余克勤 政委胡华居。由赵谭支队主力编成。
第八团 团长龙世兴 政委张& 旭。由独立大队、第三四四旅特务营编成。
第九团 团长李天德 政委刘聚奎。由赵谭支队一部、豫北大队编成。
河北民军第一旅
旅长朱程、 政委王凤梧 政治部主任王凤梧
第一团 团长 万良友 政委 张恩英
&&&&&&第三团团长
朱 展 政委 张 勇
决死第三纵队
司令员 戎伍胜 (戎子和) 政委 董天知
第七团 团长 余伦胜 政委 高治国
第八团 团长 谭友夫 政委
第九团 团长 刘胜斌 政委 郝培苗
&第二纵队直属团
第四团 团长 傅春早 政委 孙仁道
独立团 团长 张 方 政委 关盛志
&巩固占领冀鲁豫
崔田民和杨得志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奋斗,成功地开展了敌后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平原地带的抗日新兵团,开辟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胜利完成了八路军总部交给他们的扩军任务。正准备返回山西时,集总发来电报,命令他们在冀鲁豫长期坚持斗争,巩固抗日根据地。
  冀鲁豫边区处于平汉、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虽然地区不大而且狭长,但这一带是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连接枢纽,又是太行与鲁中两大山岳地带抗日根据地的连接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此创建抗日根据地,将面临着复杂而严酷的斗争。中央军委将如此重任交给崔田民和杨得志,这充分表明总部对他们的高度信任。崔田民和杨得志没有辜负党的期望,他们和英雄的冀鲁豫军民一起和日、伪、顽展开新的殊死斗争。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以后,将政治“限共”为主的方针,改变为军事“限共”为主的方针。随之,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12月到1940年春,国民党第39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对我冀南、冀中、鲁西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在此反共气焰嚣张的形势下,冀鲁豫和鲁西地区的国民党地方部队丁树本、李树椿、王金祥、齐子修等部约5万余人,皆蠢蠢欲动,与石友三遥相呼应。石友三为加强直南、豫北地区的反共军事力量,掩护其通向卫河以东的后路,年初将所属新8军高树勋部调至濮阳、濮县一带,与丁树本靠拢,企图向冀鲁豫支队进攻。盘踞在朝城、阳谷、范县、观城一带的李树椿、王金祥等部地方顽固势力不断与我摩擦,鲁西南地区的数股地方顽军也向我鲁西南地委及独立团围攻;特别是湖西地区的朱世勤等部反共活动更为猖狂,惨案接连发生。在此情况下,我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自卫反击。
  1940年1月,第129师先遣队、筑先纵队在卫河东岸的馆陶东南一带,第115师独立旅在观城、朝城一带,东进抗日挺进队在聊(城)阳(谷)阿(东)一带,同时对国民党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部,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王金祥部发起反击,攻克朝城,收复聊阳阿地区,歼其一部,击溃其大部。
  李树椿、王金祥分别率其残部退到濮县、观城一带,靠拢高树勋部。
  为统一太(太行山)南、豫北的作战指挥,2月6日,在太南地区成立了八路军第2纵队。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杨得志任副司令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纵队辖第344旅、新第1旅、决死第3纵队、冀鲁豫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和华北抗日民军第1旅等部。
  2月中旬,石友三顽军在日军策应下,于大名、临漳之间渡过漳河,到清丰东南地区企图与丁树本、高树勋会合,进行反扑。为了解除石友三部对冀南地区的威胁,彻底消灭石友三顽军,根据党中央指示和集总命令,冀南、冀中、鲁西和冀鲁豫地区的兵力,由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和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我军以第115师独立旅、东进纵队第6支队和挺进纵队第5支队为左纵队,以冀南军区东进纵队、冀中军区刘子奇支队及赵承金、谭冠三支队为中央纵队,以冀鲁豫支队为右纵队,展开对石支三顽军的全线攻击。
  2月21日,冀鲁豫支队在固城集、柳格集与敌展开激战。在我强大的攻势下,石友三顽军节节败退。
  25日,石友三顽军在濮阳南张合沟一带构筑工事,企图顽抗。28日,崔田民、杨得志率第1、2、3大队一举突破其防线,歼敌一个营。石友三顽军连战连败,仓皇溃逃,一直退到黄河南岸,在东明、菏泽以北,凭借黄河大堤构筑工事,妄图负隅顽抗。我各路部队兼程追击,不给敌以喘息机会。左纵队由习城集向南攻击,连克袁老家、玉皇庙、东台寺等地;冀鲁豫支队突破黄河防线,连克高屯集、菜园集,并在桥口将敌一部围歼。在冀鲁豫支队等部的沉重打击下,石友三主力分数路向南逃窜,我军猛追穷寇,在东明附近又给予严重杀伤。石友三率残部逃窜至民权以东,陇海路两侧。
  冀鲁豫支队回师濮阳进行休整,迅速恢复濮阳诸县的抗日政权、地方抗日武装,肃清顽固势力,整顿社会秩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崔田民很重视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国民党滑县县长贾心斋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爱国民主人士,1938年出任滑县自治委员会主席,曾率领民众抵御日军的进攻。为争取贾心斋和我们合作抗日,崔田民和中共直南特委的同志,曾多次与他接触,反复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贾心斋终于对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表示赞同,并予以大力支持。冀鲁豫支队和直南特委派了一些党员参加滑县县政府工作,帮助其发展武装。在贾心斋的支持下,滑县向我根据地输送了一大批爱国青年。
  由于滑县物资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和豫北专员龚柏岭,都曾对贾心斋进行过拉扰与控制。丁树本在冀鲁豫支队反击顽军石友三作战时,企图裹胁贾心斋和滑县县政府一起南撤,但贾心斋决心留在滑县抗战,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杨、崔支队根据贾心斋的要求,派韩明接任县长,宣布成立滑县抗日民主政府,委任贾心斋为抗日民主政府首席参议。
  4月初,石友三部在日军直接配合下,进占东明,伙同国民党菏泽专署武装共万余兵力,由东明北上直取濮阳,妄图重占直南。日军千余人亦由菏泽经高庄集、胡状集向濮阳逼进。此时,丁树本已完全倒向国民党顽固派一边,从两门取道韩集向濮阳袭来。冀鲁豫支队以地方武装及第1大队一部,在各路敌人来路上设伏,袭击牵制敌人,集中主力于4月5日黄昏,向进占小韩集、苏岩之丁树本保安旅发起猛攻。丁部立刻土崩瓦解,溃不成军。丁树本仅率残部千余人逃往豫西。冀鲁豫支队乘胜收复两门。
  崔田民、杨得志率支队主力,迂回至濮阳东南,在东进纵队、冀中军区、赵承金、谭冠三支队配合下,向盘踞在八公桥、王坝、坝头集的石友三部发起猛攻。在我军沉重打击下,石友三部仓皇逃窜至东明以南的曹县、定陶一带。冀鲁豫支队收复了黄河以北地区,进入东明,成立了东明县抗日民主政府。
  石友三逃窜至曹县、定陶一带,惊魂稍定之后,便纠集残部在以东明集为中心的十余村修筑工事,企图固守并伺机卷土重来。我军主力迅速南下对顽军发起全面攻击,经激战,将顽军据守的10余村寨全部攻克,歼敌800余人,其余大部南撤。至此,我军对顽军石友三的第一次反击作战胜利结束。
  第一次讨顽战役,我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获得重大的胜利,粉碎了石友三盘踞两濮及南乐、清丰、观城、朝城地区,纠合丁树本、李树椿建立反共基地的计划,而我则控制北起朝城,南至东明,西起卫河,东至运河,包括清丰、南乐、濮县、濮阳、内黄、观城、朝城、范县、东明、鄄城十个县城在内的广大地区,使我冀鲁豫边区和鲁西区连成一片。
  为了加强对直南、豫北和鲁西南地区的领导,北方局决定由王从吾、刘晏春、杨得志、崔田民、信锡华组成中共冀鲁豫区党委。4月18日,冀鲁豫区党委正式宣告成立,张玺任书记。区党委下属四个地委,郭超任第一地委书记,唐克威任第二地委书记,赵紫阳任第三地委书记,戴晓东任第四地委书记。日寇“五五”大扫荡后,二、三地委合并,四地委改为三地委,二地委赵紫阳任书记。全区共辖15个县,有2.6万名党员。
1940年2月底,为加强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斗争和武装建设,黄克诚率第二纵队的第三四四旅、河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及独立游击支队挺进冀鲁豫边区,新编第一旅和决死第三纵队留在太行山南部地区坚持斗争。4月30日,第二纵队与冀鲁豫支队等部合编,成立冀鲁豫军区,由第二纵队兼,仍直属八路军总部。杨得志任第二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崔田民任军区政治委员兼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卢绍武任参谋长,唐亮任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纵队辖第三四四旅、新编第二旅(由冀鲁豫支队改编)、新编第三旅(由独立游击支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改编)及河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冀鲁豫军区辖第一(直南地区)、第二(豫北地区)、第三(鲁西南地区)军分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副参谋长昌炳桂,政治部副主任唐亮。
&&& 黄克诚回忆:
在磁、武、林、涉战役期间,三四四旅已奉命扩编为八路军第二
纵队。起初八路军总部任命我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体质弱,高度近视,这都是做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的不利条件。而且,我这个人偏于谨慎,选择战机时,对可能造成较大牺牲的作战行动,有时果断不足,这也是做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在指挥大兵团作战中的不利条件。于是,我请求总部另行考虑纵队司令员人选,我只担任政治委员一职。不久,总部派左权来兼
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组建起来后,统一指挥活动于太行山南段的第三四四旅和晋豫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河北民军第四团以及稍后成立的冀鲁豫支队等部。后来,将上述各部队统一编成四个旅,除三四四旅外,又编成新编第一、第二、
第三三个旅。
过了不长时间,左权同志奉调回到八路军总部工作,第二纵队司令员一职即由杨得志代理。杨得志担任代理纵队司令员后,三四四旅旅长一职又空缺了。我打电报建议总部任命田守尧担任三四四旅长。总部批复同意田守尧任三四四旅旅长,韩先楚任副旅长。田在延安学习期间,由韩代理旅长职务。
不久,总部对第二纵队各旅干部又作了如下调整: 三四四旅旅长刘震 政治委员康志强 新一旅旅长韦杰政治委员唐天际 新二旅旅长田守尧
政治委员吴信泉 新三旅旅长韩先楚 政治委员谭辅仁 。
1940年4月,我奉命离开太行山赴冀鲁豫,遂将新一旅留下
坚持太行山区斗争,我率三四四旅和纵队直属队越过平汉路,到冀鲁豫与新二、新三旅会合。我们刚离开山区,尚无平原作战经验。离开太行山时,韩先楚率主力为一路,我率纵队机关和直属队为一路,分两路向冀鲁豫进发。我们这一路有一天晚上在永年县辛寨宿营,险些吃了大亏。驻永年县城日军侦知我们无主力部队,便于清
晨出动向我进攻。我指挥仅有的少量部队与敌人打了起来,战斗打得很激烈。敌人企图攻入村寨将我们消灭,但终未能得逞。傍晚时分,日军向寨内施放毒瓦斯。我们猝不及防,不少人中了毒,我亦被中3毒昏迷过去。同志们一边在面部围上毛巾,抢救中毒战友,一边继续坚持战斗,敌人数次冲锋都被击退。天黑时,日军害怕我方有增援,便抬着被打死的日军尸体撤回县城。这一仗整整打了一天,敌
我双方都有不少伤亡,算是打了个平手。我们离开辛寨,一气走了一百余里,进入冀鲁豫支队活动地区,才停下来休息。
我们到达冀鲁豫与杨得志汇合后,奉命组建了冀鲁豫军区和军政委员会。我兼任军区司令员及军政委员会书记。
这期间,第二纵队己发展到二万余人。我考虑在冀鲁豫集中这
么多部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回旋余地也不大,遂根据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精神。向中央和总部建议,将第二纵队
分成两摊子,我与杨得志各带领一摊子,一部分坚持冀鲁豫斗争,另一部分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发展。
4月17日,中央电示:“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共一万二千人,由太行出发,在冀鲁豫边界设法消灭石友三部后,准备随时调往陇海路南,配合彭雪枫部行动。”
起初总部要我留在冀鲁豫,而由杨得志率部分主力过陇海路南下。后来中央电令让我率部分主力南下,要杨得志留在冀鲁豫。中央于5月5日电报中还特别强调:“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
不入华中不能生存。在可能发生全国性的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黄河以北不入中原。故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
5月中旬,向我冀鲁豫根据地进犯的叛逆顽军石友三部主力被我军歼灭,我便着手准备离开冀鲁豫南下。5月下旬,三四四旅(辖第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团)在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率
领下先头出发,我与第二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纵队部、教导营及新二旅于6月初出发。新二旅(辖第四、五、六团)旅长田守尧在延安学习尚未到职,由该旅政治委员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带领。行进途中,杨得志来电报说留在冀鲁豫的主力部队不足,提出从南进部队中调回一个主力营。我接电报后,即从新二旅抽出一个主力团
(第四团)调回冀鲁豫。第二纵队南下之先头部队于6月20日到达豫皖苏边区新兴集,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6月27日,中央军委电示我部与彭雪枫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活动于津浦路西、陇
海路以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根据地,扩大与整训部队为中心任务。”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我任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
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得志围城打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