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师这张图的齿轮模数计算是多少?

来自子话题:
你都不邀请我,活该你找不着。&br&&br&首先,我对建筑系同学关注这些东西持保留意见,我个人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基本是隔靴搔痒,最多最多十六分之一瓶醋。优秀的建筑师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些。现代社会各司其职,达芬奇那样的所谓的「巨匠」早就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br&&br&其次,如果真的想找的话,当然不会在建筑学科的资料里找到答案。我早就强调过,这根本就是两码事,就像你不会在关于汽车工业设计的资料里找到怎么调校涡轮增压。&br&&br&当然,我不会只吐槽,下面说正事。&br&&br&在现代建筑历史上最出名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从建筑影响力、在建筑史的地位出发,我个人认为是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混凝土薄壳结构,而是预制混凝土拱肋,然后预应力后张拉,将拱肋固定在一起。&br&&br&如果你更关注历史,想要看这一技术的发展脉络,那可以去教材里寻找实际案例。优秀的教材都会给出参考资料,而且,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的教材,在讨论 background 或者 rationale 的环节,肯定会涉及具体案例,部分教材可能还会有一些 case study。此外,如果你还关注技术的起源,那可以去看一下 Eugène Freyssinet、林同炎等等工程师的生平和贡献。&br&&br&比如,Nawy 的 &i&Prestressed Concrete: A Fundamental Approach&/i& 里就提及了夏威夷的 Executive Center、旧金山的 Paramount Apartments、新奥尔良的 Energy Centre、丹佛的 Terracentre、伊利诺伊的 Lincoln Executive Plaza、旧金山的 Transamerica Pyramid、佛罗里达的 Gulf Life Center 、达拉斯的 Dallas Municipal Center(city hall,贝聿铭设计的那个) 等等。&br&&br&再比如,林同炎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一书也提及了一些他本人的设计项目。还比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过一些日本的结构设计精选,不过日本的这些结构设计,主要还是以钢骨混凝土为主,预应力的并不多。&br&&br&当然,不要指望能在教科书里找到详细的项目介绍。我们是工程科学,这些项目的意义也在于它们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开拓、创新和应用,它们在建筑学的意义上可能非常普通,甚至可能一塌糊涂,跟你的预期是完全不同的。&br&&br&如果你想找一些建筑学意义上非常优秀,但是结构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那就要看你平时的积累了。但是呢,话又说回来,建筑优秀不优秀,跟用不用预应力也没啥关系,所以不提及也是正常的。&br&&br&如果你更关注当下,那我建议可以关注一下各个行业协会的网站,比如 PCI(Precast/Prestressed Concrete Institute)、fib(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Structural Concrete)、PCA(Portland Cement Association)、PTI(Post-Tensioning Institute)等等。他们会有各种设计奖项,也会有一些宣传出版物,会介绍一些最新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里面会有一些建筑。PCI 和 PTI 是专门关注预应力混凝土的,fib 、 PCA、以及ACI、ASCE 等等关注的是广义的结构混凝土,不过优秀的、有创意的混凝土结构,一般也都会用预应力技术。另外,预应力混凝土跟预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建筑预制化的研究和应用,可能也会涉及预应力技术。&br&&br&当然,这一圈检索下来,相信你也会发现,大多数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都是桥梁、核电站、海洋平台、停车场、工业设施,先张法的预制梁更是桥梁行业的主流之一。因为钢结构的存在,预应力混凝土在建筑师们关心的那些「建筑」里,并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所以,你也可以 argue 一下,你们这个作业的意义何在?
你都不邀请我,活该你找不着。首先,我对建筑系同学关注这些东西持保留意见,我个人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基本是隔靴搔痒,最多最多十六分之一瓶醋。优秀的建筑师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些。现代社会各司其职,达芬奇那样的所谓的「巨匠」早就不适合现在这个…
手机不能传照片吗?那就只好用电脑了。&br&&br&用M440D塔吊型号说明
一级小一级最后用图片里的完成最后一个塔吊拆除、&br&现在开始上传图片。。。&br&&br&&br&&img src=&/2c764dd4be37b37b999c7ccfac1c0750_b.jpg&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2c764dd4be37b37b999c7ccfac1c0750_r.jpg&&今天晚了、照片又上传不成功。明天再传。&br&&br&&img src=&/7bd8aa6bf70ec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7bd8aa6bf70ec_r.jpg&&&img src=&/c45d5e8ee434cb778af58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c45d5e8ee434cb778af58_r.jpg&&&img src=&/75f9b9ac9c0af82188a5_b.jp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75f9b9ac9c0af82188a5_r.jpg&&&img src=&/65daa9ff95ff15f4f3ac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65daa9ff95ff15f4f3ac_r.jpg&&&img src=&/4f14c7464e1edce8b0df775af80efab0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4f14c7464e1edce8b0df775af80efab0_r.jpg&&&img src=&/d1fbcdd4d2037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d1fbcdd4d2037_r.jpg&&&img src=&/c98fc960f39a5741712caa82d17681d0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c98fc960f39a5741712caa82d17681d0_r.jpg&&&img src=&/cd35b066b5be9b68bdd40b6a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cd35b066b5be9b68bdd40b6a_r.jpg&&&img src=&/63bc1c9feeba8cbead4913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63bc1c9feeba8cbead4913_r.jpg&&&img src=&/5034a2aca0a0a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5034a2aca0a0a_r.jpg&&&img src=&/ef9172fdce2c3de1e97e3b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ef9172fdce2c3de1e97e3b_r.jpg&&&img src=&/fb21ecc5266cf52caf332e96a64a0be0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fb21ecc5266cf52caf332e96a64a0be0_r.jpg&&&img src=&/e373b7b771fe74cd90dbf22dfb6adc11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e373b7b771fe74cd90dbf22dfb6adc11_r.jpg&&&img src=&/cdb3b88d3bfecdbe877cf1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cdb3b88d3bfecdbe877cf1_r.jpg&&&img src=&/cec747b9c40f0bf07883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cec747b9c40f0bf07883_r.jpg&&&img src=&/14c2c7370dff68bbe24fec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14c2c7370dff68bbe24fec_r.jpg&&&img src=&/d374e8b9a25c5aa9a7418e_b.jp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d374e8b9a25c5aa9a7418e_r.jpg&&&img src=&/b5fd4044ab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b5fd4044ab_r.jpg&&&img src=&/b636c773ca3e6c389f6a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b636c773ca3e6c389f6a_r.jpg&&&img src=&/38d4b790f7e0cccaf05dc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38d4b790f7e0cccaf05dc_r.jpg&&&img src=&/cc888e925889adec3fce0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cc888e925889adec3fce0_r.jpg&&&img src=&/75ab049fd913d12c4d293e94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75ab049fd913d12c4d293e94_r.jpg&&&img src=&/3bf47d6e6e5d5011d7cbaa792d9d6d6f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3bf47d6e6e5d5011d7cbaa792d9d6d6f_r.jpg&&&img src=&/25ebe6cdd9701e2fbf9c7e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25ebe6cdd9701e2fbf9c7e_r.jpg&&&img src=&/3fdd53dbaefb9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3fdd53dbaefb9_r.jpg&&&img src=&/9e55abef3fae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9e55abef3fae_r.jpg&&&img src=&/c035dbf41e2e_b.jp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c035dbf41e2e_r.jpg&&&img src=&/e5eeea35e0db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e5eeea35e0db_r.jpg&&&img src=&/736de95a1b3ac7f499b99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736de95a1b3ac7f499b99_r.jpg&&&img src=&/e2f4adf7edfeb_b.jpg& data-rawwidth=&581&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1& data-original=&/e2f4adf7edfeb_r.jpg&&&img src=&/8cab01b8d09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8cab01b8d09_r.jpg&&&img src=&/d97da60b492ff5c8c0fd03c5c855187c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d97da60b492ff5c8c0fd03c5c855187c_r.jpg&&&img src=&/52a645f172a8ceea0c077ece843c23fc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52a645f172a8ceea0c077ece843c23fc_r.jpg&&&img src=&/d30a8fdec9df135f2e54b9b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d30a8fdec9df135f2e54b9b_r.jpg&&&img src=&/e37cad061e0a1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e37cad061e0a1_r.jpg&&&img src=&/8d0d68eb8a610cc47a667b8d646ecaa8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8d0d68eb8a610cc47a667b8d646ecaa8_r.jpg&&&img src=&/14b21c3f40c5dcb22f5b049b3a66902f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14b21c3f40c5dcb22f5b049b3a66902f_r.jpg&&&img src=&/8ce1d530c102a3a8f3ad7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8ce1d530c102a3a8f3ad7_r.jpg&&&img src=&/0ca0ab8bc3d5f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0ca0ab8bc3d5f_r.jpg&&&img src=&/16bd4be5e50d0090ea20f_b.jpg& data-rawwidth=&577&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7& data-original=&/16bd4be5e50d0090ea20f_r.jpg&&
手机不能传照片吗?那就只好用电脑了。用M440D塔吊型号说明
一级小一级最后用图片里的完成最后一个塔吊拆除、现在开始上传图片。。。今天晚了、照片又上传不成功。明天再传。
来自子话题:
刚好停三辆车。&br&&br&柱网介于八米一到八米五之间,两根柱子之间的宽度刚好放进三个停车位。车库一般在地下,所以整个柱网都服从地下室的尺寸需求。&br&&br&设计成柱子之间放两辆车,柱子太多,浪费,而且空间使用不方便,没法弄大房间。柱子之间放四辆车,柱距太大,结构上不经济,一般也没有必要。
刚好停三辆车。柱网介于八米一到八米五之间,两根柱子之间的宽度刚好放进三个停车位。车库一般在地下,所以整个柱网都服从地下室的尺寸需求。设计成柱子之间放两辆车,柱子太多,浪费,而且空间使用不方便,没法弄大房间。柱子之间放四辆车,柱距太大,结构…
据我所知,基本是这样的。&br&&br&首先,「单位」这个词洋溢着多么浓郁的计划经济气息,美帝工程师是不会明白什么叫「单位」的,更无法想象中铁某某局、中建某某局这种巨无霸单位。&br&&br&其次,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就能保证「设计统一协调,配合默契」么?恐怕不能吧,内部扯皮推诿,做出来的项目像垃圾一样的「单位」,实在是太多了。&br&&br&怎么做到「设计统一协调,配合默契」呢?很简单,我在 &a href=&http://zhi.hu/Wt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结构师为什么要黑建筑师?&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回答里也说过了,但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br&&br&&b&方法很简单:扣钱。&/b&&br&&br&这也是建筑师和咨询工程师分开的好处。谁犯了错,谁就要付出代价;谁不负责,就扣谁的设计费。&br&&br&或者说,把设计配合变成纯粹的市场行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指望大家自觉自愿的认真负责,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个人都认钱,就这么简单。市场这只看不见的大手,比喊多少口号都要管用。&br&&br&比如说,美帝几乎所有司机都会在人行横道线上让行人,为什么呢?不是他们天性良善,而是如果他跟行人抢路,万一撞了行人,赔钱不说,明年他的车辆保险价钱一下子就蹿上去了。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所以呢,但凡智商正常的司机,都不会跟行人抢路。&br&&br&拿工程设计领域来说,美帝和国内的权力结构完全不一样。美帝很多项目都是 FIDIC 框架下的「交钥匙」工程。工程总负责是总承包商,然后,由总承包商去找建筑师、咨询工程师。施工的难易程度、工期的长短、造价的高低,这些东西业主一律不管。反正就给总承包商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到时候给我一个完工的大楼就行,剩下的我一律不管,都是总承包商的事情。&br&&br&建筑师和咨询工程师都受雇于总承包商,设计费也是总承包商支付。所以呢,很简单,谁不好好设计,谁胡乱设计,谁蛮横不讲理,谁设计出来的东西费钱又费时间,总承包商就不给谁钱。耽误了事情,不光不给钱,还可以索赔。胡萝卜加大棒,看谁敢不听话。&br&&br&&b&换言之,建筑师的雇主就是施工单位。你们觉得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建筑师」还混得下去吗?&/b&&br&&br&在这种体系下,不管是建筑师还是咨询工程师,都会努力认真工作。因为他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总承包商。这次合作的好,以后总承包商还会再来找你。这是种双赢的局面,大家都努力工作,都能有回报。&br&&br&反观国内呢,建筑师受雇于业主,工程师受雇于业主,施工单位也受雇于业主,更让人拙计的是,很多业主还是外行,不懂还装懂。那除了互相捣浆糊,还能有什么好结局呢?&br&&br&即使不是「交钥匙」工程,业主自己选择建筑师和咨询工程师,标准也差不多。谁敢设计的费钱费时间,我就弄谁。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真的,除非某些真的「不差钱」的中国业主。&br&&br&最近的例子,就是刚刚完工的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重建项目,业主把建筑师从李伯斯金换成了 SOM,方案也从那个非常飘逸的自由塔变成了一个比较平庸的大方柱子。没办法,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有设计追求当然很好,但是这玩意儿不能当饭吃啊亲。&br&&br&哪怕是在国内,很久很久之前,外资设计方也是这样的态度。我认识的一位老爷爷跟我说,80年代上海刚刚开始建高层,跟他们合作的是新加坡咨询工程师,态度非常好,让怎么改就怎么改,让什么时候改完就什么时候改完。快完工的时候,人家通过律师递过来全套的设计记录:某月某日,中方建筑师作出某某修改,我们作出相应修改,共用多少多少时间,共修改多少多少图纸;某月某日,中方建筑师作出某某变更,我们作出相应修改,共加班多少多少时间……因此,追加设计费多少多少钱。&br&&br&就这么简单,工作不认真,就得付出钱的代价。这比什么拍图、会签、对图都管用。&br&&br&上课的时候,教授讲例题都是这么开场的:I don't have a stupid architect, so my structure is symmetric…… &br&&br&在天朝,stupid 无所谓,最多被工程师们黑一黑,自己还牛气冲天的反驳说「怎么可能」、「学生都不会犯这种错误」、「这都是什么九流设计单位的例子」……好吧,你们随意,我真心的祝福你们。&br&&br&在美帝,stupid 的后果就是设计费没了,这就真的 stupid 了。
据我所知,基本是这样的。首先,「单位」这个词洋溢着多么浓郁的计划经济气息,美帝工程师是不会明白什么叫「单位」的,更无法想象中铁某某局、中建某某局这种巨无霸单位。其次,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就能保证「设计统一协调,配合默契」么?恐怕不能吧,…
来自子话题:
柱网的主要出发点并非单纯因为停车的效率,是综合考虑商业柱网和停车柱网得出的&i&(地库柱网的尺寸决定了地上商业的柱网尺寸)&/i&,下面给大家大概介绍下商业地库的柱网和非商业地库的柱网:&br&&br&1、(商业地库)&br&&img src=&/d07f0dc30e15645ed47b_b.jpg& data-rawwidth=&1754& data-rawheight=&2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4& data-original=&/d07f0dc30e15645ed47b_r.jpg&&&br&上面这张图表示的是柱网的尺寸和停车的关系,下面这张图详细的标注了柱子的尺寸和停车位的尺寸&br&&img src=&/507e5e7ef4b_b.jpg& data-rawwidth=&1754& data-rawheight=&2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4& data-original=&/507e5e7ef4b_r.jpg&&&br&2、(非商业地库)&br&&img src=&/b0de2c2fcace422_b.jpg& data-rawwidth=&1754& data-rawheight=&2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4& data-original=&/b0de2c2fcace422_r.jpg&&&br&上面这张图表示的是柱网的尺寸和停车的关系,下面这张图详细的标注了柱子的尺寸和停车位的尺寸 ,要说明的是 为了减小横向柱跨 柱子采用宽扁柱,尺寸的减少是因为跨度的减小。&br&&img src=&/38f493bd1790dfbe759d6a_b.jpg& data-rawwidth=&1754& data-rawheight=&2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4& data-original=&/38f493bd1790dfbe759d6a_r.jpg&&&br&&br&&b&从地库&/b&&b&整体&/b&&b&考虑的柱网要比的柱网节省不少造价&/b&,我们服务的开发商合约部有过测算 ,具体数字我这边暂时还没。&br&PS:以上主要是我院内部常用的地库柱网(非机械式停车),更多的结合了实际的停车需求和造价的合理节省,不排除有不合理的地方和更合理的柱网设计。
柱网的主要出发点并非单纯因为停车的效率,是综合考虑商业柱网和停车柱网得出的(地库柱网的尺寸决定了地上商业的柱网尺寸),下面给大家大概介绍下商业地库的柱网和非商业地库的柱网:1、(商业地库)上面这张图表示的是柱网的尺寸和停…
来自子话题:
虽然很感谢猪小宝在很多问题下的回答,但是在这样的答案下还要夹带私货专注黑建筑师三十年实在是不能服众&br&&br&现在的建筑行业太龙蛇混杂,很多人为了捞快钱做了很多伤害行业规矩扰乱市场的事情,但是关于建筑造型上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成熟的、有职业道德的建筑师来说都是有逻辑可言,并非一句“东施效颦”就可以囫囵解释的&br&&br&&b&首先,从纯建筑功能来说,所有的建筑到了屋顶层并不是就结束了&/b&&br&&br&屋面层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做好隔热(保温)层、排水层(设天沟、立管排雨水),现在还有很多建筑要求绿色屋顶做种植屋面要求,如果是要计入绿化率的屋顶面积的话要求至少有1.5m的覆土深度,然后屋面层还承担了很多机房、冷却塔、水箱间、烟囱天线和避雷针的安置工作&br&&br&&p&放张山本理显设计的建外soho的屋顶层图&/p&&img src=&/dd3d374eef1_b.jpg& data-rawwidth=&810& data-rawheight=&8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0& data-original=&/dd3d374eef1_r.jpg&&&br&&br&建外soho做得很简洁,没有什么可供吐槽的额外的架子,但是可以看出来建筑师还是把立面框架元素一直升到屋顶层以上3m以作遮挡,使屋顶层乱糟糟又不得不设置的冷却塔、水泵房、机房、设备房等等的存在不会影响立面和天际线效果&br&&br&&b&其次,屋顶有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可以不算入建筑高度。&/b&&br&&br&假设一栋住宅只盖到33层(99米),即便加上了五六米高的架子,从消防高度来说不需要按照百米高层来设计,但是加上盖子,开放商在宣传的时候就可以宣扬是“超豪华百米高层住宅,坐拥一线海景”,然后价格就蹭蹭蹭地上去了。&br&&br&&p&另外,这一招在世界第一高楼、XX第一高楼PK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用。看下面这张图就一目了然了。&/p&&img src=&/9f0ce564315_b.jpg& data-rawwidth=&748&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8& data-original=&/9f0ce564315_r.jpg&&&br&如果只算建筑高度的话也许大家都不相伯仲,但是加上天线和构架的话要冲第一高楼的名号还是很有看头的。&br&&br&&b&第三,屋顶层拥有良好视线范围和景观优势。&/b&&br&&br&很多写字楼到了屋顶层就会设计空中私人会所和空中花园,专门提供VIP享用,这时候屋顶优势是毋庸置疑的。&br&&br&&p&放个RTKL的图就可以看出来屋顶构架升起来,是可以提供空中会所和私家花园的围合和遮挡的。&/p&&img src=&/d7a619c4ba0f9d55afad24ca8f4a31b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7a619c4ba0f9d55afad24ca8f4a31bb_r.jpg&&&br&&br&&br&&b&最后,才是所谓美的设计。&/b&&br&&br&&br&从人的心理来讲,高层建筑容易对人产生压迫感,从头到脚的实体感会对城市产生厚重、压抑的心理感受。这时候适当地在楼顶做虚的设计处理,可以削减建筑的体量感,创造轻盈的天际线效果。&br&&br&放一张Dominique Perrault做的Fukoku Tower,试想想这么个体量的建筑摆在眼前,如果没在建筑顶部做“虚空”的处理,建筑就会显得头重脚轻且敦实压抑。&br&&br&&img src=&/8aa3abdfbff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8aa3abdfbff_r.jpg&&&br&&br&&br&&b&最后的最后,屋顶还可能带有某种象征意义。&/b&比如阿兰萨苏宗座圣殿。&br&&br&&img src=&/7b9a41e0bab88a106a520ec54ee3886d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br&作为一个宗教建筑利用建筑制高点设计精神象征是最合理不过。&br&&br&&p&最后想说句话,建筑和结构不应该是互相厮杀的部门,没有良好的协作就一定不会有优秀的作品。建筑和结构应该是左右两条腿一起在支撑着整个项目,虽然偶有互相吐槽的时候,但是同在天朝,大家都各自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凭良心,对对方的工作都进行理解和体谅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p&
虽然很感谢猪小宝在很多问题下的回答,但是在这样的答案下还要夹带私货专注黑建筑师三十年实在是不能服众现在的建筑行业太龙蛇混杂,很多人为了捞快钱做了很多伤害行业规矩扰乱市场的事情,但是关于建筑造型上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成熟的、有职业道德的建筑师来…
打篮球不?后仰和转身你分不开吗?
打篮球不?后仰和转身你分不开吗?
高架桥与桥墩接触的部分,就是所谓的支座了。&br&&br&题主的力学概念是对的,确实是面积越大,压强越小。&br&但是这一个大小是有一个相对量,多大是大,多小是小。&br&&br&&br&这是关于支座承载能力的一段话,&img data-rawheight=&270& data-rawwidth=&601& src=&/d581eaab456affc373de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d581eaab456affc373de0_r.jpg&&&b&&br&&br&&br&&u&支座承担的力为竖向力,这个是关键&/u&&/b&&u&。&/u&&br&&br&&br&支座的容许应力(也就是题主所谓的压强)大概是10MPa左右。&br&10MPa是什么概念你呢,1平方米(也就是1m×1m)上的荷载是1000吨。公路橡胶支座,最大承载能力可以到6000吨,面积也就是6个平方,2.5见方左右。&br&高架桥以简支梁为主,体量大概是10几米宽,几十米长,简支梁的单梁自重也就是百吨级别,所以1米见方的支座看起来很小,有的支座还不到1m见方。然而这么小面积的接触的支座,承载已经绰绰有余。&br&如果荷载再大怎么办,那就改变桥型,采用连续刚构,取消支座。&br&&br&&br&那么为什么桥墩做这么大呢?&br&&u&&b&那是因为支座只承担竖向力,而桥墩还要承担弯矩。这么大的截面,是用来抵抗弯矩用的。&/b&&/u&
高架桥与桥墩接触的部分,就是所谓的支座了。题主的力学概念是对的,确实是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但是这一个大小是有一个相对量,多大是大,多小是小。这是关于支座承载能力的一段话,支座承担的力为竖向力,这个是关键。支座的容许应力(也就是题主所谓的压…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所以是不正确的。这种考试的辅导书互相抄来抄去,错误的地方太多了。&br&&br&所谓的失效概率、强度折减、荷载放大等等,在规范层面已经考虑在内,并且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按照规范设计的目标,比较的不是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和需要的承载力,而是考虑种种情况之后的最终可靠度和安全性。所以根据规范的公式,满足就是满足,不满足就是不满足。超了1%一样也是不满足。&br&&br&实际的设计里,几乎没有人会认可这样的说法。算出来的配筋是 11.5,你配 3 根 22,实配 11.4;验算的等效强度是 217,超了215 一点点。你有什么依据说这些是满足要求呢?为什么不用4根20呢?为什么不换一个大一点点的型钢截面呢?或者用厚一点点的钢板组合构件呢?能多花100块钱吗?&br&&br&安全问题重于泰山。超了1%不算超,就算你能说服你自己,你能说服同行吗?能说服审图吗?能说服业主吗?&b&将来能说服法院吗?&/b&&br&&br&那些坚持超一点点无所谓的,建议您去思考一下 dependable strength 和 probable strength 的定义。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比的到底是哪个强度?对于一般的构件,probable strength 可能是 ideal strength 的 1.2~1.3倍,dependable strength 是 ideal strength 的 0.75~0.9 倍,也就是说,probable 是 dependable 的 1.3 倍甚至更高,那为什么你们的标准是 5% 而不是 30% 呢?&br&&br&就说这个整体稳定,规范写的多清楚,5.1.2-1,&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N%7D%7B%5Cphi+A%7D+%5Cleq+f& alt=&\frac{N}{\phi A} \leq f& eeimg=&1&&。&b&我数学不好,反正我不认为这个式子等于 &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N%7D%7B%5Cphi+A%7D+%5Cleq+1.05f& alt=&\frac{N}{\phi A} \leq 1.05f& eeimg=&1&&&/b&&br&&br&工程实践不是做应用题,合理的设计环境里大家都应该按规范设计、按合同办事。业主拿钱找你设计,要的是安全合理的解决方案,要的不是没有设计依据带来的麻烦。如果你坚持这样设计,将来出了任何问题,你有把握用1.05约等于1这个说法来说服法官和律师吗?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所以是不正确的。这种考试的辅导书互相抄来抄去,错误的地方太多了。所谓的失效概率、强度折减、荷载放大等等,在规范层面已经考虑在内,并且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按照规范设计的目标,比较的不是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和需要的承载力,而是考虑…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img src=&/67df177aeea5bf0aecc5f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7df177aeea5bf0aecc5f2_r.jpg&&&br&剪力墙结构里的普通楼面梁,一般受力是上图这样的。梁端的剪力都是向上的,而梁端弯矩的方向相反。&br&&img src=&/cce64dfb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ce64dfb6_r.jpg&&&br&而剪力墙结构里的连梁,受力情况则有所不同。注意到,梁端的剪力方向相反,一边向上,一边向下。而梁端弯矩的方向相同。&br&&img src=&/9ae9f6c50dad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ae9f6c50dadf_r.jpg&&我们可以把梁端弯矩转换成等效力偶。梁端受拉钢筋跟混凝土受压区之间的距离 d 我们可以称之为内力臂,而等效力偶的力的大小就等于弯矩除以内力臂。注意到,水平力都是弯矩引起的,而竖向力则是剪力。在这种情况下,斜向钢筋起什么作用呢?&br&&img src=&/746fa5c81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46fa5c813_r.jpg&&事实上,这时候的连梁可以用一个桁架模型来代替,红色的是受拉钢筋,蓝色的是受压混凝土。桁架的内力与连梁的外力平衡。&br&&img src=&/aae37beeb3829bade4ef8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ae37beeb3829bade4ef80_r.jpg&&我们可以用节点法分析这个桁架。斜向杆件的轴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分力。&br&&br&先看水平方向,拉力 T 的水平分力等于 M 除以 d,压力 C 的水平分力也等于 M 除以 d。而两者的水平倾角相同,所以拉力 T 的大小就等于 压力 C 的大小。&br&&br&再看竖直方向,拉力 T 的竖向分力加上压力 C 的竖向分力必须要跟梁端剪力 V 平衡。&br&&br&也就是说,&img src=&/equation?tex=Tsin%5Calpha+%2BCsin%5Calpha+%3DV& alt=&Tsin\alpha +Csin\alpha =V& eeimg=&1&&。而 T 又等于 C,所以,&img src=&/equation?tex=T+%3D%5Cfrac%7BV%7D%7B2sin%5Calpha%7D+& alt=&T =\frac{V}{2sin\alpha} & eeimg=&1&&。&br&&br&钢筋的拉力等于钢筋的面积乘以钢筋的强度,也就是 &img src=&/equation?tex=T+%3DA_%7Bs%7D+f_%7By%7D+& alt=&T =A_{s} f_{y} & eeimg=&1&&。&br&&br&所以呢,我们最终的结论是&img src=&/equation?tex=V%3D2f_%7By%7D+A_%7Bs%7Dsin%5Calpha& alt=&V=2f_{y} A_{s}sin\alpha& eeimg=&1&&。&br&&br&我们再来看一下高规上的公式:&br&&img src=&/2be63bdebfc06fd9ee3fb72_b.jpg& data-rawwidth=&391& data-rawheight=&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是不是一模一样呢?&br&&br&换言之,配置集中交叉斜筋的连梁,我们不考虑普通箍筋的作用,起抗剪作用的主要还是斜向交叉钢筋。&br&&br&由于地震的方向并不确定,可以从这边来,也可以从那边来,所以可能是斜向右上的这根受拉,也可能是斜向左上的那根受拉。因此,我们都是对称配筋,两个方向的交叉钢筋都按照这个计算。&br&&br&配置交叉斜筋的连梁的分析计算,也是 strut-and-tie model 的一个应用。关于 STM 的简单介绍,可以猛戳这里:&a href=&/zhuxiaobao/& class=&internal&&算不清,加钢筋!——您听说过有个叫 STM 的东西么? - 土木僧的写写画画 - 知乎专栏&/a&
谢邀。剪力墙结构里的普通楼面梁,一般受力是上图这样的。梁端的剪力都是向上的,而梁端弯矩的方向相反。而剪力墙结构里的连梁,受力情况则有所不同。注意到,梁端的剪力方向相反,一边向上,一边向下。而梁端弯矩的方向相同。我们可以把梁端弯矩转换成等效…
林同炎的《体系》书,对于一个结构设计新人来说,实在是有被吹捧过高了。&br&一般会提出这种问题的新手,还未到能领会该书的专业技术水平。能真正理解该书的人,亦不会提这种求推荐书目的问题。而提及此书的人,我也怀疑究竟有几人是真正读完了,还只是用其提升“逼格”。&br&本人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试图拜读过《体系》一书,但云云千言,不知所谓。一个连施工图都还未画好的人,看这些设计理论的书当然毫无收获。就如同小学2年级的数学水平去翻阅《几何原本》一样,毫无用处。&br&如果刚刚上手的新人,建议去看《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这个书有够直接,易懂。对于快速入门大有帮助&br&如果是有过1~2年左右的半新人,建议以规范为主,朱炳寅老师的《问答》、《抗规应用与分析》、《高规应用与分析》是墙裂推荐的书籍。对理解规范、设计理念有至关重要的启迪作用。&br&至于林同炎的《体系》一书,个人看法是要在通熟规范,对规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如果以时间来看,至少要3~4年,或者已经通过了一注考试的人,可能会有很多帮助。《体系》一书最有名的就是其扉页的箴言:献给“不盲从规范”的结构设计师。“不盲从”意味着要先深度理解。不破不立的前提是不立不破。自身的结构体系尚未建立,谈何“突破”?&br&上来就推荐或者就阅读林同炎的新人(比如刚参加工作时的本人),不外乎一个想法:通过阅读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的“武林秘籍”,达到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效果。不练外功直接看内功心法而成为大师的人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大师的理论总结都建立在超大量的实践过程基础上。没有相当量的实际经验当然也无法深刻理解其中的内容。从制图,到计算,到阅读规范,理解规范,最后超越规范。一步都不能少。你可以在成为大师的路上跑的更快,但绝对没有捷径。
林同炎的《体系》书,对于一个结构设计新人来说,实在是有被吹捧过高了。一般会提出这种问题的新手,还未到能领会该书的专业技术水平。能真正理解该书的人,亦不会提这种求推荐书目的问题。而提及此书的人,我也怀疑究竟有几人是真正读完了,还只是用其提升…
&p&一条小鱼看见鲸鱼后,小鱼说,怎么办,我以后长大变成鲸鱼了,印度洋就这么点大,鲸鱼已经有几百条了,我住着会嫌挤。我要搬到太平洋去。&br&
以上就是题主的状态。&br&
您现在还只是个小鱼呢,是不是哺乳动物的鲸鱼种都比较难说,就开始担忧土木承不下你了。太平洋也有鲸鱼,换了海域,你怎么知道就一定你在哪活的比在印度洋好。&br&
第二,宏观来说作为工程类学科,只要前段技术在发展,如材料科学等,这行就必须留着与时俱进的研究人才,什么饱和。。呵呵等你参与了真的实际大项目再说吧。有宏愿很好,能力要跟上。很多土木学生写个论文做个分析都磕磕巴巴的,去搞前沿项目,做梦吧。&/p&&p&另外你说国外转行,我觉得不是。是因为国外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重点不再是靠大规模土建拉动,没有大工程拉动前段项目发展,客观来说科研人员就没经费,没经费就得找有经费的领域。并且到研究阶段很多科目是贯通的,比如同样金属材料的疲劳领域,航天的疲劳和船舶的疲劳要比土木钢结构疲劳研究的要深入,所以肯定要去跨专业学习。说到底其实也是贯通的。跟你研究方向走。不要有太强的领域划分。这也是我看不惯国内一些学科划分的原因。说到底研究手段可能一样 应用目标不同而已。说到这不得不说,其实不要太迷恋老外,很多东西也都是国外研究人员拍脑袋出来的,只不过他们起步早,但不代表他们一定永远比国内牛逼。真心态度端正地搞科研,国内也有很厉害的,称霸世界的土木大方向里的某些领域。够你学了。&br&
最后,娃子,真心建议你找几个实际大工程项目学习一下。真有彻底了解后再来说这些。不要人云亦云。杞人忧天不是好事。&/p&&p&说到钱,收入分配其实和时代挂钩,那么在意钱的话创业或者经商去吧。土木行业人够多。没心思去深入,却要求报酬,只能说这行真不适合你。&/p&&p&结构工程师就业面其实很广,只是大家很多时候画地为牢,不敢闯。知识没有白费的。红叉君说的有道理。西北还没建设,非洲东亚南美也待国人援建。海外项目钱杠杠的。除了寂寞和枯燥,包吃包住包娱乐,你每一分都是存的下来的。抱怨什么。在上海你赚再多,一不留神打个的吃的好的买个礼物哄老婆,钱都没了。。。&/p&&p&老朽说到此,简单粗暴,不喜请折叠。&/p&
一条小鱼看见鲸鱼后,小鱼说,怎么办,我以后长大变成鲸鱼了,印度洋就这么点大,鲸鱼已经有几百条了,我住着会嫌挤。我要搬到太平洋去。
以上就是题主的状态。
您现在还只是个小鱼呢,是不是哺乳动物的鲸鱼种都比较难说,就开始担忧土木承不下你了。太平洋…
来自子话题:
可以使顶部的进风口的设计风量更高,更均匀的调节大厅的温湿度及空气质量,同时不会直接吹到人导致不适。&br&&br&极度拥挤下给人视觉上更多空间,减轻不适感,&br&&br&更好的声音/光线传播效果,&br&&br&候车室本身没有必要造成十几层,即使分成三层,也有足够高度分配,因此没有必要在层高上斤斤计较
可以使顶部的进风口的设计风量更高,更均匀的调节大厅的温湿度及空气质量,同时不会直接吹到人导致不适。极度拥挤下给人视觉上更多空间,减轻不适感,更好的声音/光线传播效果,候车室本身没有必要造成十几层,即使分成三层,也有足够高度分配,因此没有必…
来自子话题:
作为一个结构的女同志,这几年遭遇结婚生育的问题困扰事业(男同志基本没有这个困惑)。再考虑出路的时候,我也和同学探讨。有本科,有研究生,也有博士生。&br&我把我听到和感受到的写出来,怎么做就自己拿主意吧&br&其实我觉得你想在这个行业干下去,先得有市场认可的证。比如一注。二注不是说不行,而实际对生活没啥提高。&br&&br&说到这里会说没证也可以。&br&那我们假设本科毕业干设计男同志,30岁仍没有证。&br&A 继续干设计院。物色小设计院。无证,去了当总工。过了两年来了个有证还比自己年轻的,然后两个人掐,没人家气壮,想跳槽,不想画图了,也画不动了,去干总工吧,还是没证&br&B 继续干设计院,没跳槽。总工过几年换了,不是我&br&C 寻思跳槽,物色甲方,进去,发现大部分人都有一注,而且有一注的都是小马仔,没有一注的,继续夹着尾巴。原来换了个工种,地位没变。&br&D 考了个事业编,开始搞。收入下降,工作也挺忙活。老婆嫌赚的少。干私活吧,因为离开了设计院这个载体,实际也没那么多,加上几年一次的规范小更新。干的活总要等很久钱才能回来。随着房地产的理智,私活好像也没那么多了。&br&E 和朋友合伙开小设计院。活儿不好拦,下面还有一堆人要吃饭,每个月要发工资。价钱压不下来,甲方就不给活干。拿下活要花钱打关系,劳心劳神的~&br&F 读研究生神马的。30岁了,孩子一岁,老婆在家弄孩子,刚买房装修买车,经济还没有复苏。去上学挺重要。每天跟着老师瞎忙活,没钱赚。现在花的都是这几年存的。哎,快见底了,怎么办呢?&br&&br&有证就不多说了。&br&你想要什么,这个很重要。能给你提供什么,这个也很重要。&br&同学当时问我,你在设计院干到50岁能干上总工么,能像XXX大师那样出书讲课搞东西赚钱么。当到了35岁,势必存在画不下去了。无法像年轻人一样加班加点快出图。所以35岁前每一步都得想好。想好自己未来的方向,想好将来要干什么,并为之铺路。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将来才有可能这么发展。&br&多的不说了,自己琢磨吧&br&------------------&br&11月6日新更&br&说些更实际的东西。&b&不谈钱而说工作的提高就是耍流氓。&/b&(家庭条件好的请自觉绕行)&br&&br&家里老婆孩子等着钱,吃穿和孩子的上学(搞不好要换学区房),哪个不是钱?&br&光说工作提高,提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转换成钱,从物质上提高生活质量。&br&说到这里你会发现,终极目标是钱。那么问题简单化了。&br&钱也分现在和将来。&br&&br&比如说现在赚的是工资。考证和自身的提高是为了将来这些付出能转化成钱。&br&&br&&b&有些人只看到现在的钱(工资和绩效),可有没有想过现在你赚的钱随着年纪大了有可能就赚不了了?(能干老总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默默无闻的画图)年轻的时候不自我提高和投资,到了年纪大了不能赚绩效的时候,再考虑下一个投资是不是太晚了?&br&&br&这让我想起设计院的有一部分人,没事儿的时候上网游戏购物,不搞自身建设,年轻时候的时间就这么白白流失了。年纪大了没出路又怪单位怪行业。&/b&如果你付出了,最后结果如此,那没遗憾。如果你没付出,最后不觉得遗憾么?&br&&br&还有一帮鼓吹没本事的人才去考证的(相信你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说这话的人都没证。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证还鼓吹你也没证,(典型的见不得别人好)&br&这里我要举例子。让子弹飞里有个很经典的桥段。陈坤找卖米粉的老板陷害张默吃了两碗粉只付了一碗的钱。张默说我剖腹证明清白。陈坤说要是只有一碗我跟着剖腹。接着张默剖腹了,拿出一碗,对陈坤说该你了。这个时候(注意!)周围的群众都跑开了,陈坤偷偷跟张默说:“&b&我知道只有一碗,只有你不知道。”&/b&&br&看到这个桥段我很震惊。这些鼓吹别人不努力(还有那些天天说单位不好,说自己马上就辞职而常年还赖单位里不走的人)不就是陈坤演的这个角色么?如果你信了,那么恭喜你,你上当了
作为一个结构的女同志,这几年遭遇结婚生育的问题困扰事业(男同志基本没有这个困惑)。再考虑出路的时候,我也和同学探讨。有本科,有研究生,也有博士生。我把我听到和感受到的写出来,怎么做就自己拿主意吧其实我觉得你想在这个行业干下去,先得有市场认…
谢邀&br&先回答你的几个问题,再来谈桥梁与工民建设计的不同,这可是个大问题。&br&&b&1、横向分布系数的问题&/b&&br&如&a data-title=&@张海东&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d1d5cc32cb& data-hash=&0d1d5cc32cb& data-tip=&p$b$0d1d5cc32cb&&@张海东&/a& 所述,桥梁的荷载的构成,是若干个&b&线均布荷载&/b&与若干个集中荷载构成。而工民建的荷载是一个&b&面均布荷载&/b&。&br&&b&从断面上来看,线均布荷载就成了集中荷载。&br&由于荷载的差异,导致桥梁有可能存在荷载分配的问题&/b&。&br&总的来说,桥梁需要计算横向分配系数的时候,就是桥梁荷载沿横向分配不够均匀的情况。&br&&br&具体来说,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横向分配:&br&&br&&b&装配式桥梁&/b&:即桥梁在横向上看,由若干根预制梁,通过某种特殊构造,装配而成。&br&这种桥横向的整体性可能较弱,因此需要计算横向分配系数&br&我想题主说的就是这个了。&br&这是算横向分配最常见的情况。&br&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的方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br&而其实桥梁也有估算横向系数的方法,例如范立础的《桥梁工程》中介绍,铰接板法的横向分布系数可以按照平均分配的基础上扩大15%考虑。&br&&br&&b&而现浇箱梁,如果桥梁比较宽,而荷载特别大且集中的情况,也要考虑横向分配系数。&br&当然也可以用梁格法计算。&br&&/b&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不是经常能遇得到。&b&&br&&br&下图是一个单箱11室的整体箱梁,桥跨25m,梁宽16.96m,大件车在桥中线附近通过。&br&&br&&/b&&img data-rawheight=&379& data-rawwidth=&703& src=&/216f6d5c45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216f6d5c45aa_r.jpg&&&br&利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可以计算出每个腹板的横向分配系数,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横向分配系数比最小的相差22%。&br&&img data-rawheight=&311& data-rawwidth=&245& src=&/71f319cff53fbafd370d7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br&2、支座的设置问题&br&桥梁中设置支座,可以非常明确的,人为的,设置受力模式。使得计算模式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这是很大的优点。同时,桥梁的结构简单,支座数目也不多,这使得设置支座成为可能。&br&&br&而工民建中,构件多,梁柱节点非常多,尤其是,工民建是一层一层垒上去的。&br&如果都设置支座,那支座设置量很大,而且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同时,施工也会异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支座使用寿命,更换支座的问题,那就更崩溃了。&br&&br&在工民建中,对于空间的利用是要求很高的。&br&比如说,桥梁中,跨度做大之后,可以把梁高加大,多加一点梁高都无所谓,就是加一点混凝土的成本。&br&而在工民建中,想要加大梁高,加大柱子,恐怕第一个跳起来的就是建筑师了,其次就是开发商了,增加柱子,减小了使用面积,加大梁高,减小了净层高,这可不是那一点点材料成本的问题。&br&&br&3、标准图的问题&br&桥梁中有呀,铁路桥,公路桥,都有相应的标准图,当然,跨度是在50米以下的简支梁桥。&br&交通部或者铁道部,按照跨径不同,桥梁的斜角角度,有各种标准梁的图纸,可以直接套用。&br&设计的时候,只用设计基础与桥墩就行了。&br&&br&跨度大了之后,就类似工民建的特殊结构,也没法采用标准图集了。&br&&br&&br&~~~~~~~~~~~~~~~~~~~~~~~~~~·桥梁设计与工民建设计的区别~~~~~~~~~~~~~~~~~~~~~~&br&&b&从总体上说,桥梁的设计理念比工民建而言要保守一些,相应的可靠度要求也会比较高。&br&(铁路桥是容许应力法设计,在这里不谈)&br&&/b&下图是公路桥梁与工民建的可靠度要求的对比,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公路桥梁的目标可靠度指标比工民建要高1.0。&br&&img data-rawheight=&239& data-rawwidth=&957& src=&/fa10f675c53c4247ada22d94f82afd0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fa10f675c53c4247ada22d94f82afd0c_r.jpg&&&img data-rawheight=&241& data-rawwidth=&538& src=&/8c4a71b41bbf4a95ec129e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8c4a71b41bbf4a95ec129e4_r.jpg&&&br&而在抗震设计中,也体现了两者的差别。&br&建筑的设防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r&而桥梁是采用2水准设防,根据桥梁规模,&br&对于一般性桥梁而言,可以简单的用中震不坏,大震不倒,来类比;&br&而对于重要的桥梁,则是中震不坏,大震还是不坏。&br&因此,我最喜欢做大桥抗震分析,一切都是弹性计算,不用算非线性。&br&&br&&br&而在具体的设计中,桥梁工程的特点,可能有这么一些:&br&1、跨度大。跨度为100~200米,悬挑70-100米,在桥梁上是很常见的。当然,大跨度带来的是大梁高。梁高10几米,也就是说4-5层楼高,是很常见的。&br&&br&2、桥梁结构简单。与工民建相比,桥梁结构是个线结构,也就是说大部分桥梁是个梁结构,而且是比较符合力学假定的梁结构,从这点而言,桥梁结构很能体现力学原理的。同时,桥梁支座是个特点,桥梁利用各种支座来改变梁体的边界条件。&br&&br&3、收缩徐变特性,桥梁的大跨度特性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异常突出。这个在工民建中也是很少考虑的问题。&br&收缩徐变是个时变问题,与加载路径相关的问题,为了考虑收缩徐变问题,桥梁设计中,必须给出施工过程安排,施工单位也必须根据设计单位的施工步骤来组织施工,施工时间也在设计中预先设计好。而建筑设计中,施工组织及施工时间安排,设计单位是不做的。&br&&br&4、桥梁工程中预应力用的多,而工民建中预应力少。这里讲的预应力是真正的预应力,是采用高强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而不是工民建中的所谓预应力板。&br&&br&5、桥梁设计关注施工,而工民建对施工不那么关注。&br&桥
梁的施工方法很多,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桥梁的内力不一样。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结构体系转换,桥梁施工方法分类很多,有满堂支架,悬臂施工,转体施
工,顶推施工等等,同一座设计一模一样的桥梁,采用不同施工方法,内力,配筋完全不一样,所以桥梁设计必须依赖施工方法。&br&&br&6、工民建设计中,受约束大,桥梁设计受约束较小。&br&
工民建中的结构设计,是在建筑师做完功能设计后,用结构手段实现建筑师的设计。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就经常会受到建筑师的制约。&br&比如说梁高,如果单纯说建筑工程没法做大跨度,这是不公平的。这句话的前提是,在梁高受限的情况下,建筑工程跨度做大很困难。而桥梁中限制少些,为什么单跨能做到150米,那是因为梁高做到了10多米。&br&所以如果说设计时带着脚镣跳舞,工民建设计师的脚镣更重。有时候约束太多的情况下,设计某些发挥余地就很小。&br&&br&7、这个差别恐怕是中国特色了。工民建的投资来源于开发商,也就是私人老板。而桥梁投资来源于国家。&br&&br&开
发商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所以在成本控制上会非常严格,甚至无理。例如,开发商都有设计优化部,这是部门是干啥用的呢,将设计院的设计拿来,尽可能的减少钢
筋用量。这时候,如果设计院不同意怎么办,那就找过一家愿意盖章的小设计院出图。我还知道,在成都市场,某品牌还比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和设计院签订合
同的时候,将每平方用钢量限制写入合同的无耻做法。&br&&br&桥梁投资的管理者是代表国家的交通局,公路局或者下属的国有公司。他们更关注如何把钱
安全的花出去,如何避免事故。因为多花点钱,恐怕国家不会追究他责任,因为钱没有进他的腰包;而如果因为他的节约,造成了事故,,那他的乌纱帽就不保了。
所以桥梁投资资金是相对比较充足的,在桥梁开工前,资金都是有保障的。我们听说过烂尾楼,烂尾桥恐怕还是比较少见。&br&预算1个亿,最后变更到2-3个亿的事情也常有。&br&不变更,施工单位怎么挣钱啊&br&&br&资金是否有保证,就决定了设计的时候的自由度有多大。&br&&br&&br&&u&&b&不过,话说回来,工民建与桥梁,都只是结构工程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而已。&/b&&b&都是下九流,谁瞧不起谁啊&/b&&/u&
谢邀先回答你的几个问题,再来谈桥梁与工民建设计的不同,这可是个大问题。1、横向分布系数的问题如 所述,桥梁的荷载的构成,是若干个线均布荷载与若干个集中荷载构成。而工民建的荷载是一个面均布荷载。从断面上来看,线均布荷载就成了集中荷载。…
来自子话题:
&u&1、过去没有计算机,结构工程师是怎么进行结构计算的?&/u&&br&&br&手算呗,不然还能怎么办?大学学习的这些方法就是整个计算流程,就是题目里说的这些。&br&&br&当然,也出现过很多别的方法。比如刚度分配的计算非常繁琐,听熟悉的一位老工程师说,那时候华东院还开发过电路模拟系统,用电阻模拟刚度,用电路的电流分配模拟层间剪力分配。后来很快就有了电脑,这些玩意自然就进历史的垃圾堆了......&br&&br&事实上,欧美很多小事务所,至今都在手算。一方面是大型三维结构计算分析软件太过昂贵,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项目相对很小,工期也相对宽松。像 MathCAD 或者其它类似的辅助手算软件在他们那边很流行,两三层的小房子都是用 MathCAD 的计算表或者Excel 的计算表或者其它类似方法计算。&br&&br&&u&2. 实际项目里是否要计算每一横、纵跨的内力?&/u&&br&&br&是的。所以过去的那些建筑都非常规整,尽量减少工作量。&br&&br&&u&3. 剪力墙的内力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u&&br&&br&手算的话就跟框架差不多,刚度分配之后求算内力。&br&&br&&u&4. 刚度比、位移比、阻尼比是如何计算的?&/u&&br&&br&89规范里还没有这些具体要求,02规范里才有。而02规范实施的时候,早就全部电算了。&br&&br&&u&5. 扭转周期是如何计算的?&/u&&br&&br&手算的话89规范里就有说明,但是比较麻烦。周期比有了具体要求也是在02规范。&br&&br&&u&6. PKPM和其它软件?&/u&&br&&br&PKPM 就是中国现状的写照,不光是我们这个结构设计行业,而是整个中国现状。“闷头挣大钱”和“谁真的会说相声,咱就弄死谁,要不然咱还怎么骗钱啊”。&br&&br&一个单位,兼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于一身,弄出来的软件bug满地,却依然占据着主流市场,而且价格一点也不便宜。中国这些事,上哪说理去?&br&&br&其它的结构设计软件包括 Etabs,SAP2000,GT STRUDL,Robot,Midas 等等。国外大公司大项目用这些商业软件,或者自己开发的软件;小公司小项目就用MathCAD、Excel什么的,比如这个页面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ructural Design Software&i class=&icon-external&&&/i&&/a& 就是各种基于Excel 的计算表格。
1、过去没有计算机,结构工程师是怎么进行结构计算的?手算呗,不然还能怎么办?大学学习的这些方法就是整个计算流程,就是题目里说的这些。当然,也出现过很多别的方法。比如刚度分配的计算非常繁琐,听熟悉的一位老工程师说,那时候华东院还开发过电路模…
来自子话题:
就是为了好看呗。可能顶楼的同志们还可以拿来晒晒衣服。&br&&br&当年兴起的一股山寨 KPF 的热潮,精髓学没学会不知道,但是样子货都学会了,就是屋顶上顶着各种各样的架子。&br&&img src=&/4ee1ede3facba67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这是当年 KPF 的作品,脑袋上顶着硕大无比的宽檐帽(图片来源:&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Kronenhochhaus.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le:Kronenhochhaus.JPG&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dec83aac6e190b565f414f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这个就更夸张了,上海浦西的外滩中心,波特曼设计的,顶着一个大菠萝头,晚上还会发光呢。&br&&br&当然,现在 KPF 已经不做这样的设计了,就像80年代的时尚达人们都梳大背头、穿喇叭裤,现在再也没人这么打扮了。&br&&br&只是,很多土鳖开发商还停留在这股风潮里,所以,可着劲儿的往屋顶上放各种各样的架子。
就是为了好看呗。可能顶楼的同志们还可以拿来晒晒衣服。当年兴起的一股山寨 KPF 的热潮,精髓学没学会不知道,但是样子货都学会了,就是屋顶上顶着各种各样的架子。这是当年 KPF 的作品,脑袋上顶着硕大无比的宽檐帽(图片来源:)…
在中国大陆,建筑设计有以下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的设计原则:&br&&br&1、功能舒服好用,对得起使用者&br&&br&&br&2、环境舒适人性,交通简洁顺畅,外观大方有新意,对得起使用者及来此建筑的人们&br&&br&&br&3、对得起自己和团队&br&&br&&br&4、对得起花钱的业主&br&&br&&br&5、规划局要通过&br&&br&&br&6、专委会要通过&br&&br&&br&7、规委会要通过&br&&br&&br&8、建设局要通过&br&&br&&br&9、除上述部门外其他&b&一切要介入的相关部门乃至相关官员乃至某个人&/b&要&b&通过&/b&&br&&br&&br&&b&10、
一定要通过&/b&&br&&br&&br&&b&11、
一定要通过&/b&&br&&br&&br&&b&12、一定要通过&/b&&br&&br&&br&&b&13、一定要通过&/b&&br&&br&&br&&b&14、一定要通过&/b&
在中国大陆,建筑设计有以下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的设计原则:1、功能舒服好用,对得起使用者2、环境舒适人性,交通简洁顺畅,外观大方有新意,对得起使用者及来此建筑的人们3、对得起自己和团队4、对得起花钱的业主5、规划局要通过6、专委会要通过7、规…
作为一个曾经也有相同迷茫的上届毕业生,只能给出简单的几个建议&br&
1.AutoCAD,很多应届生一进设计院,院里是不会直接把手头关于计算的工作交给你的,更多的是参与到绘图的工作中,而AutoCAD作为最基本的绘图工具,我觉得是一个应届生可以先自学的。你可以上网下载各种资料来学习,但我觉得&b&AutoCAD的帮助菜单&/b&才是最有用的。当你学会了如何单独解决用AutoCAD里面的参数设置,快捷命令设置时,你已经可以最小程度地在设计院里问前辈一些无趣的
AutoCAD 问题了。另一个方面,绘图质量相当一个人的书面表达能力,你可以参考知乎另一个问题&b& 《CAD 绘图如何有效的控制精度?&/b&&b& 》&/b&&br&
2.&b&图集11g101系列&/b&,还是围绕着画图,图集的内容是把规范的文字用图形表达出来,还有就是教会你一种“偷懒”的方法——&b&平法&/b&,不信你就去用截面法画图。还有就是图集的截面构造也是相当有用的,对于一个有时候甚至连钢筋在什么位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新人,图集能可以给你一个思路,画多了就形成了你自己的思路,可以类推出更多不一样的截面。&br&
理正工具箱,虽然说结构是应该从大局着手,但是!!!我们这些新人怎么会接触那些整体结构呢?大建筑的柱子啊,基础啊,你碰都别想碰。所以还是拿下小工具研究下&b&楼梯,梁,板的计算&/b&,虽然很多时候他们是把要用的数据直接给你的了,但是心里明白做起来也比较踏实,毕竟&b&结构设计是关乎人命的设计&/b&。&br&
4.&b&规范&/b&
为什么我把它摆在最后讲,因为&b&它是最无趣的,但是又是那么的重要&/b&,你可以结合朱炳寅的一些书一起看,毕竟朱总的解读是相当详细的。当然不能忽略了规范后面的&b&条文说明&/b&,这个也可以帮助你理解规范。&br&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大学时候的教材,是我毕业后翻阅得最多的书本之一。因为里面有许多能帮助我理解混凝土与钢筋的作用原理,比如它们是如何共同工作的,超筋梁,适筋梁,少筋梁的破坏机制是怎样的,公式推导的思路等等,帮助我形成自己做设计的知识框架。&br&&br&最后送上一句我贴在桌面的一句话:“&b&不做绘图,软件的奴隶,要明白为什么图纸要这么画,明白软件是怎么计算的&/b&。”
作为一个曾经也有相同迷茫的上届毕业生,只能给出简单的几个建议 1.AutoCAD,很多应届生一进设计院,院里是不会直接把手头关于计算的工作交给你的,更多的是参与到绘图的工作中,而AutoCAD作为最基本的绘图工具,我觉得是一个应届生可以先自学的。你可以上…
来自子话题:
钢筋和水泥是靠粘结力结合到一起的。钢筋有弹性,当初和水泥结合的时候存在一定内应力,天长日久,在某些细小的局部,粘结力失效(有人说和霉菌有关,我无法判定真伪),钢筋应力释放,就出现这种声音。钢筋和水泥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温度变化时也有类似情况。但不必担心建筑安全问题,因此损失的强度积攒到楼房报废也不会弄塌房子的
钢筋和水泥是靠粘结力结合到一起的。钢筋有弹性,当初和水泥结合的时候存在一定内应力,天长日久,在某些细小的局部,粘结力失效(有人说和霉菌有关,我无法判定真伪),钢筋应力释放,就出现这种声音。钢筋和水泥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温度变化时也有类似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齿轮模数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