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升大专的技能大赛获得市里一等奖,能免试进大专吗

攀枝花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2版:专刊
&&&&&&&&&&
第二届“攀枝花市人才奖”拟获奖单位和人选有关情况公示
&&根据《中共攀枝花市委办公室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人才开发奖”评选奖励办法〉等五个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攀委办发〔2009〕16号)和《中共攀枝花市委办公室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届“攀枝花市人才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攀委办〔2012〕23号)精神,我市开展了第二届“攀枝花市人才奖”评选工作,评选出“攀枝花市人才开发奖”5个、“攀枝花创新人才奖”4名、“攀枝花创新人才提名奖”5名、“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企业家奖”5名、“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10名、“攀枝花市农村优秀人才奖”10名,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拟获奖单位和人选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可实名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异议,逾期不予受理。&&联系电话:3339478&&联系地址:市委办公楼622室&&攀枝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日&&“攀枝花市人才开发奖”拟获奖单位有关情况&&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 事业单位,有职工292人,其中副高职称123人,中级职称64人。&&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将人才开发作为发展之本。加强制度建设。在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中明确人才开发的目标任务与举措,出台了促进教师成长的系列配套制度,专设了培训机构,为人才开发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引进培养并重,聚才更育才。学校移交市管以来,引进教师与管理人才130余人,其中研究生25人;围绕新课程改革重点开展全员培训,不但大量送外培训,还邀请外地专家名师前来讲学交流,并充分利用师资开展校本研修培训;针对青年、骨干等特定教师群体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提出目标任务、给予指导帮助,引导和推动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人才工作成效明显。学校教师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市级课题20项,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政府教学成果奖5项。建起全市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在聘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超过50%,取得博士、硕士学位29人,占任课教师的12.24%;获得市级及以上专业性荣誉称号教师近100人,其中包括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在明显处于生源劣势的情况下仍连年超额完成高考任务;继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在全市率先突破70%后,2011年本科上线在全市首破千人大关,上线率达77.9%,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事业单位,有职工536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7人,中级职称134人。&&医院人才工作机制健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抓人才开发,制定了人才建设规划、职工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竞聘管理办法等系列人才开发制度。重视人才资源积累。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2008年以来引进本科以上人才81人,占单位在编人员总数的20.6%;副高以上人才9人。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了卫技人员进修、学术交流规定,近五年共选送80人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平均每年组织医护、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90余人次、市级以上各类短期培训班150余人次。加大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经费占职工工资的比例达6.4%;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医院为推手,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奖励人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制定了专家管理办法,院领导与重要人才保持联系,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形成了尊重人才的氛围。人才结构改善,社会效益突出。近五年,高级专业人才增长了150%,硕士研究生从0增长到17人;业务量大幅提升,年门诊人次、出院病人数均增长100%以上。单位2009年获“市级人才开发示范单位”称号,2011年建成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三所“绿色与安全”试点医院之一。&&&&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有职工10640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93人,中级职称740人;高级技师38人,技师268人,高级工2561人。&&公司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出台了科技人才培养实施意见、人才津贴意见、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制度。做到人才资源优先积累。与高校联合开办研究生班和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研修班;选送高、中层和青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兼职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修,到外单位挂职锻炼,到同行业企业学习新工艺;编写《矿山生产工艺》等教材,每年集中举办各层次专业培训班;面向全国招聘工程技术人才。做到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职工培训硬件建设、人才引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奖励等,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保障。做到人才环境优先营造。试行科研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各级领导与各类人才联系制度等;在先进评选中向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并积极宣传。人才工作效益突出。2008年以来,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619人,涌现出市级及以上专家15名,新培养出高级技师32人、技师122人,获得数十个高级别技术竞赛状元和能手。人才推动了企业发展。有2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发明专利15项,生产岗位先进操作法9项;铁精矿产能从2008年的600万吨提高到1050万吨,增长了75%;生产钛精矿50万吨、高炉冶炼石灰石等辅料矿120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主要设备效率位居全国矿山企业前列;近三年缴税总额分别为38996万元、54350万元、58011万元。&&&&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起重运输机械厂 非公有制企业,有职工26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9人,高级工96人。&&企业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工作目标、措施;配套建立了经营管理人员、中层干部、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等制度。致力于人才资源优先积累。完善人才考核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了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依托内外优势资源,每年培训各类人才300人次以上;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全员开展在线学习、技术比武等活动,创立大学生见习“六制”模式,促进人才脱颖而出。致力于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实施培训经费预算制度,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达工资总额的3.5%,年均在20万元以上;实施技能人才薪酬、津贴等激励制度,推行新进本科以上毕业生3年保底工资制,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并享有每年2400元住房补贴、1500元生活补贴等。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坚持“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每年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落实人才的培养措施和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与拔尖人才、新进大学生联系制度,实施人才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运用报、网等媒介宣传人才典型。人才实力提升了企业竞争实力。近五年来,20人被提升为中层以上干部,新引进大中专毕业生88人;拥有专利5项,“攀起”品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近三年企业实现利润分别为176万元、449万元、591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上缴税金分别为528万元、738万元、254万元。&&&&攀枝花市得天独厚餐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有职工1200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20人。&&公司人才工作机制健全,把人才作为竞争之本、发展之基。坚持“德者受聘、技者授业、能者授权、功者受奖”理念,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定位,以独特的人才招聘战略、开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本的文化理念,使企业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在引才上,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形成了敬人敬业、务实高效、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了有效的人才推荐机制,设立了“招聘伯乐奖”。在培养上,完善工作体系,实施培训全覆盖,形成了“通用培训、入职培训、职能别(专业)培训、阶层培训、潜才培训、进修培训”的六训模式;注重内部培养人才,把“每周培训时间不少于6小时”纳入经理人绩效考核指标,使内训体系有效运行。在选拔使用上,建立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中高层管理后备人才的选拔上采用竞聘方式的同时,还为合理选拔和晋升后提高岗位适应速度,实施分层级潜才计划。在投入上,从2008年至今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1年投入培训费达86万元。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吸引了优秀人才,留住了关键人才,激活了人力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近三年缴纳税金分别为357万元、340万元、346万元,先后获省服务名牌、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攀枝花餐饮业先进企业”“中华餐饮名店“等荣誉称号。&&&“攀枝花创新人才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李军 男,汉族,1969年12月生,河北磁县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教授级高工。&&该同志长期从事板带新产品开发研究,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近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有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研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主持的“新一代铁道货车用高强度热轧钢板开发”,形成了利用钒氮合金生产高强-高韧-高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耐腐蚀性能热轧钢板的成套技术,2008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新型高强度耐大气腐蚀热轧钢板开发”,产品实物指标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201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产品开发”,突破众多技术瓶颈,实现了攀钢电工钢零的突破,部分牌号已鉴定转产,产品综合实物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2011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或主要发明人获1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钢铁》等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作为第一负责人(发明人)的项目(授权专利),创造了近2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何金勇 男,汉族,1954年1月生,四川阆中人,大专,中共党员,攀枝花市银江金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该同志不断拼搏创新,研发特色产品,在钛铁合金、太阳能、钒电池电解液等方面形成了拳头产品。主持开发出20余种冶金辅料和不定型耐火材料产品,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包引流剂在攀钢等企业使用后,使自动开浇率由原85%提高到98%以上;针对攀钢研发的水冷炉盖防粘喷涂料,水冷炉盖的清渣时间由原几个小时减少到20分钟左右,提高了水冷炉盖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人工强度;历经三年600多次试验,成功开发出钛铁系列产品,自主研发出钛铁生产成套设备技术,建成年产6000余吨低中高钛铁系列合金生产线,2007年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产品预期可实现产值上亿元。开发技术获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8项;主编的50、60、80钛铁标准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已通过国标委的审查)。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合作,完成5KW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开发,成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钒电池储能,使太阳能工程技术应用研发成功完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杨鹰 女,彝族,1961年12月生,云南大姚人,大学,九三社员,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该同志从事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近30年,先后承担科技项目40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26项次。近年来主持和执行主持的“优质高效肉羊生产技术应用”等4个项目,有3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市“金桥工程”三等奖。其中主持的“提高圈养黑山羊生产性能综合技术措施研究”,每只山羊新增纯收益206元,已推广应用8.52万只,获效益1222万元,成果获2009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山羊品种改良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建设”课题,山羊饲养周期缩短10-12个月,日增重50g,每只羊增收172元,已推广应用5.86万只,获效益692万元,成果获2012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山羊产业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课题,研究出山羊驯养、疾病防控、牧草栽培等系列综合配套技术,已推广应用12.89万只,新增产值1031万元,成果获2012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主持参与了早春蔬菜丰产栽培技术、豇豆新品种选育、新能源烤烟烘烤技术研究等课题,分获农业部丰收计划、省农业厅、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特等奖;成果通过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6个,获专利5项。其成果已创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发表论文29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5篇;撰写技术材料30余篇,举办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杨映弘 男,汉族,1963年1月生,四川苍溪人,大学,民革会员,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该同志致力于普通外科疾病诊治和疑难杂症的临床科研工作,创新能力较强。不断开拓新技术,紧跟专业领域发展新动向,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解除患者长期吃药、打针的烦恼,治愈率高达9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坚持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创建了以微创外科为中心的专科特色。始终把病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追求,努力探索实践,先后开展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数十项微创外科新技术,使普外科发展成为以微创外科为中心的特色专科,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针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出现的便濒、便急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前切除术后综合症,在国内率先开展结肠成形袋改善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症的手术方法,成果获2011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不断探索科室管理新方法,坚持以优质服务病人为中心,普外科收治病人年增长20-30%,4年内病床从35张发展至120张,年住院病人从800人增加至3600人,2009年通过了省重点专科评审,成为省甲级重点专科。先后获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中华级4篇。&&&&“攀枝花创新人才提名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兰武 男,汉族,1970年10月生,四川巴中人,大学,四川华铁钒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该同志长期从事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承担和参加了10多项技术开发项目,有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主持建成攀枝花特种钛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专门从事特种钛白新产品研发的科研团队,建成了特种钛白新产品研发平台,作为技术负责人通过自主研发和设计成功开发出脱硝催化剂载体用二氧化钛系列新产品,已形成2万吨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新产品的产能,生产线工艺新、装备技术新,综合节能效率提高了50%以上,产品回收率提高了2%,打破了国外对该产品的垄断,项目研制和产业化已被列为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承担和参加的“高活性水解晶种研制”、“新型盐处理配方研究”等多项硫酸法钛白工艺技术开发课题,对提高攀枝花和国内硫酸法钛白工艺技术水平做出了贡献;承担“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及工程化技术开发”课题,自主开发和设计利用偏钛酸为原料的纳米二氧化钛工业化生产线,实现了产品规模化进入市场。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曾获中央企业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省杰出青年创新技术带头人等称号。&&&&田从学 男,汉族,1973年11月生,四川广汉人,博士研究生,民进会员,攀枝花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该同志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致力于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在开发硫酸法钛白新品种——直接由工业硫酸钛液一步制备附加值高的掺杂多孔二氧化钛先进功能材料。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攀枝花杰出人才培养1项及攀钢博士后工作站项目1项,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1项、市级2项,参与企业重大课题2项。研究中,首次从初级工业钛液原料制备出复合掺杂多孔二氧化钛先进功能材料,并在生物柴油制备、废水及氮氧化物处理上显现出优良性能;成功开发应用“钛白生产中变灰点的判定方法和判定装置”,在水解偏钛酸中间质量监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并指导生产;开发的硫酸法钛白短流程关键技术已在实验室取得突破,所制钛白质量优异。作为教师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学科发展前沿、拓展学生知识面及创新教学方法与方式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学术论文有18篇被SCI收录,有24篇被EI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国际专利授权2项。&&&&张茂丽 女,彝族,1980年10月生,四川攀枝花人,大学,中共党员,仁和区平地中心校教科室主任、小学一级教师。&&该同志致力于地方民族音乐的开发与推广,探索出一条农村民族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之路。大胆实践“里泼音乐”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地方民族文化并有效应用于学校艺体教育之中,提高了课堂质量,成果先后在国家、省、市、区的科研现场会和教研活动中展示交流。积极推进改革大课间活动,将艺术活动与少先队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开展了民歌、民舞、刺绣等9个特色主题活动项目和竞赛,让学生多渠道学习、传承、体验里泼音乐艺术,构建了校园特色艺术活动体系。注重创新突破,开展“里泼民俗文化教育”研究,主编音乐校本教材《里泼之韵》,填补了仁和区音乐课程开发的空白,打造了办学品牌,传承和弘扬了里泼彝族民俗文化。主研的“里泼彝族民俗文化开发与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成果分获第四届省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音乐教案、音乐论文先后获省一等奖、二等奖;音乐课“打花巴掌”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近两年组织学生参加省艺术人才大赛,63人分别在声乐、器乐、语言表演等项目中获奖。&&&&胡伟山 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四川营山人,大学,中共党员,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该同志一直从事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水平较高。制订创建创新型企业规划,在创新机制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先后独立承担攀钢热轧板厂的年修和技术改造等省内外多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安排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了周期,降低了成本,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为公司创造了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探索实践,在吊装技术上取得了一定业绩,被全国六大行业评为吊装专家。开展科研攻关,近三年主持了5项课题,其中“大型行车安装(检修)专用拱形组合钢桁架(彩虹桥)施工技术”等4项成果分获、2011年度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热卷箱离线组装调试整体吊装就位安装施工技术”成果获中国安装协会201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合研的“引入劳动竞争机制,促进项目管理创新发展”获中冶集团第五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主编的3个施工工法获国家、省级工法,有3项发明获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冶集团科技创新先进管理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覃金平 男,汉族,1962年6月生,湖南常德人,大学,中共党员,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球团厂厂长、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注重科技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的课题有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大型链篦机回转窑生产钒钛氧化球团关键技术研究”历时3年,改善了高炉炉料结构,优化了生产工艺,解决了高钛型钒钛球团矿的加工难题,使主体设备的定修周期由3个月延长到半年,能源消耗大幅降低,年产能由设计的10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成果获2011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制定整套造球和焙烧两大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和热工制度,提出低温焙烧理论和造小球工艺应用后,解决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难造球、难焙烧问题,产品成球率达到80%,返料率降至20%。获发明专利4项;主编的“高钛型钒钛球团加工操作方法”已写入《烧结球团加工操作手册》,成为国内教材。通过管理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使企业产能提高近20%,单位能耗下降了24.19%,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厂成立8年来,累计完成产品产量800余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近三年累计为钢城集团上缴利润3千余万元。个人年分别被评为市、省优秀企业家。&&“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企业家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刀彪 男,傣族,1955年3月生,四川盐边人,大专,攀枝花市红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工程师。&&该同志2004年任总经理以来,崇尚“追高求强、务实创新、以人为本、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管理,注重质量,诚信服务,使企业构建起集矿产品生产、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公司有总资产2.3亿,形成年产球团50万吨、铁精矿20万吨、钛精矿6.5万吨的生产规模,年分别实现利润3243万元、4632万元,上缴税金466万元、863万元;连续两年利税实现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37.71%。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分担社会责任,参与赞助县、市公益活动,先后解决了11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资助9名贫困学生,积极出资解决周边村社电力、水利设施的建设,扶贫济困已累计支出300余万元。所在公司年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攀枝花市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前十强”称号,2011年被评为市“守合同 重信用”企业。个人2008年被盐边县委、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10年获县“道德模范”称号。&&&&牛新利 男,汉族,1962年11月生,陕西商州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四川攀钢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该同志2009年任公司总经理以来,坚持强化安全、质量、制度管理,注重人文关怀,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有力地促进了一家生产经营氧、氮、氩等多种气体产品的中外合资(攀钢参股)中型企业发展壮大。现企业生产氧气为17.4km3/小时、氮气23km3/小时、氩气5740m3/小时,并在西昌和重庆各建有1个子公司。公司年分别实现利润6800万元、6318万元,上缴税金4564万元、7534万元;连续两年利税实现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160.77%。2011年被省安监局评为“安全生产标准二级企业(危化)”;被市政府授予“民营企业纳税十强”、“外资利用先进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被东区区委、区政府授予“东区工业十强”称号。&&&&王毓 男,汉族,1965年3月生,四川南部人,大学,中共党员,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会计师。&&该同志2010年任公司总经理以来,坚持开拓创新,注重质量效益,强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实施财务收支核算、管理和筹融资计划,着力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预警管理等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兼营房地产、化工、机械制造、发电、焦化等多元结构的省属国有大型控股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公司年分别实现利润5500万元、25400万元,上缴税金36677万元、36818万元;连续两年利税实现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50.85%。2011年公司职工收入达4.2万元,比2009年增长28.8%。秉承奉献观和责任感,2010年以来,先后组织捐款及企业资助200余万元,帮助周边部分农村、学校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投资8.2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11个小区7347套住房,安置3215户职工。2011年,公司“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弱化处理技术研究”等4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许礼祥 男,汉族,1963年8月生,四川攀枝花人,大学,攀枝花市梧圣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同志2003年创办公司,坚持诚信、守法、卓越、奉献的经营管理理念,营造追求团结、求实、高效、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带领以从事洗煤、精煤生产为主的小型民营煤炭生产企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公司年精煤生产能力96万吨,年分别实现利润384万元、643万元,上缴税金137万元、510万元;连续两年利税实现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151.69%。所在企业热心公益事业,已累计捐款500多万元,其中为仁和区福利事业捐资263.5万元,为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捐款130.5万元;连续5年参与我市“圆梦行动”,已出资125万元资助5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公司先后获“四川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市“先进工会组织”、“爱心助学先进集体”、“先进私营企业”和仁和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工会组织”、“残疾人安置先进单位”等称号;个人曾被省委组织部评为非公企业“党建之星”,获仁和区“道德模范”称号。&&曾树清 男,汉族,1965年3月生,四川乐山人,大专,攀枝花青杠坪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同志作为四川德胜集团米易企业的创始人,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通过管理创新、突出安全环保、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使企业从矿山开发及铁精矿生产拓展到钒钛深加工产业,推动了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在企业具有年处理原矿500万吨,年综合利用钒钛磁铁矿极贫矿173万吨,年产铁精矿100万吨、钛精矿15万吨,回收铁中矿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年分别实现利润4275万元、6584万元,上缴税金3339万元、7457万元;连续两年利税实现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11921.23%。秉承“仁德、负责”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资390余万元解决了德胜新村100余户农户水、电、路问题;投资700余万元,改造村社道路20公里,新架设横跨威龙河大桥一座;2008年以来,先后捐助“教师奖励基金”、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地方文化建设等资金130余万元。公司曾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被市政府评为“非公企业纳税十强企业”;他个人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建县60周年突出贡献者”。&&“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宇 男,汉族,1978年4月生,四川成都人,中技,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中级工。&&该同志从事电器维护工作,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对公司污水处理站罗茨风机、粗苯车间贫富油泵、生产车间熄焦泵等设备变频技术改造后,每年节约用电成本16万元以上;运用新技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制作捣固装煤车自动加减速装置2套,满足了自动化控制要求,节约成本19万元;制作推焦车、焦二皮带机电流过载保护装置3套,满足了安全生产需要,节约成本2万多元。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同事提高维修技术,指导的多名电工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推行“四定、四清、三优先”工作法,规范了设备标准化管理,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多次获公司“先进个人”“先进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王金婷 女,汉族,1969年4月生,河南封丘人,初中,攀枝花攀煤运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该同志25年一直从事煤质化验工作,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长期探索、实践和总结,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烟煤碳氢的测定、烟煤真密度的测定等检测项目操作进行改进,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效率,为企业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获攀煤运销公司技术能手、攀煤集团公司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煤质化验工比赛第三名、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我学、我练、我能”劳动竞赛“岗位能手”等称号。&&&田贵安 男,汉族,1973年12月生,四川遂宁人,职高,中共党员,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工业炉窑工程分公司技师。&&该同志长期从事炉窑砌筑工作。勤学善思、勇挑重担,认真总结、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艺、破解技术难题,先后参与攀钢4#高炉、邯钢高炉、重钢3#高炉等近百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助编制了攀钢新2#加热炉90m砼烟囱的施工方案(该方案获得2004年十九冶第四次科技大会方案三等奖)、攀钢普立窑施工方案、南钢投标方案炉窑砌筑部分的施工方案等,在冶金建设行业炉窑砌筑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先后获中冶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国家二类竞赛)第二名、中央电视台“状元360”“超级砌筑工”冠军、人社部“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等称号,曾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杨智 男,汉族,1975年4月生,四川宜宾人,大专,攀枝花电信分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三级。&&该同志长期从事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孜孜不倦钻研探索,创造性完成多项任务,攻克了多个网络优化难题,在攀枝花电信无线网络优化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率先提出了从“解决影响客户感知的网络问题”“提高基层员工网优技能”“建立长效网优工作机制”等方面支撑C网优化思路,有力提升了攀枝花无线网络质量。曾率攀枝花无线团队先后获得“省工人先锋号”“市公司先进单位”称号。个人入选省电信公司网络优化专家库,是攀枝花地区唯一一位CDMA网络优化三级能手。&&&&赵红权 男,汉族,1968年10月生,河南邓州人,中技,中共党员,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电装分公司高级技师。&&该同志长期从事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解决施工难题,在技术创新及工程施工方面成绩突出。研发的“实用型多芯电缆校线器”和参与完成的市重点科技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2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参与编撰的《变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现场试验施工工法》被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和省建筑业协会评为省部级工法。作为教练,培训的人才参加第三届“中国十七冶杯”技能竞赛“电气设备安装工”决赛,获得团体第六名和个人第七名,为公司赢得了荣誉。曾获中冶实久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冠军,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九冶首席技师”“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等称号。&&聂绍刚 男,汉族,1962年2月生,重庆开县人,大专,中共党员,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炼钢首席操作师、高级技师。&&该同志长期在转炉炼钢岗位工作,能立足岗位钻技术,不断创新增本领,勇担急难险重任务。针对攀钢铁水的特点及难点,通过改进过程操作等措施,解决了炼钢生产与炉体维护之间的矛盾,为攀钢本部首次实现年产钢400万吨创造了条件;参与研究应用的“结合溅渣护炉的流渣操作方式”,为攀钢转炉炉龄突破10000炉大关作出了突出成绩;牵头探索实践的“新转炉挡渣出钢工艺”,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发明的“一种细颗粒钒铁的回收利用方法”申报了国家专利。先后获“四川省七五建设突出贡献百名优秀青年”、攀钢集团公司“技能拔尖人才”、攀钢钒“模范共产党员”、攀钢钒“优秀员工”等称号。&&&&殷和平 男,汉族,1975年7月生,四川南充人,中技,攀煤(集团)小宝鼎煤矿高级工。&&该同志业务能力突出,多次圆满完成井下急、难、险、重任务。高效完成了11352-1工作面三机配套的安装,以及362-1、个工作面的搬家倒面、回撤任务,受到矿领导的高度评价。提出将电液控改为直接手动液控的建议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利用专长,修复了许多被认为报废的PLC电子线路板、开关电子插件、各类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等,为煤矿节约了30余万元资金。注重“传、帮、带”工作,每周组织电钳班成员进行一次业务技能学习,共同提高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2011年获市首届“百岗万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井下电工比赛一等奖。&&&&黄运峰 男,汉族,1974年8月生,四川邻水人,大专,中共预备党员,攀钢集团新白马公司白马选矿厂高级技师。&&该同志长期在维修电工岗位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业务技能过硬,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多次解决大型设备维修技术难题。通过设计程序、改进系统,历时两个月的实验、调试,于2010年9月成功根除了半自磨车间磨机系统经常突然停机问题,提高了磨机系统效能,创造了效益。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摸清了车间大小上百条电器线路及其相互之间联系;掌握了西门子S7-300PLV原理技术、工业通信及组态原理等知识。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为攀钢培养了大批一线技术骨干。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专科毕业证书。曾获市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维修电工一等奖、第三届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全国钢铁行业技能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等称号。&&&&黄世雄 男,汉族,1978年1月生,重庆璧山人,大专,中共党员,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起重运输机械厂技师。&&该同志从事车工工作16年,勤学善思,善于革新改造,有较好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操作车床、刨床、铣床等常用设备。擅长细长轴类零件加工、精细零件加工、CAD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等工艺技术;在备件锥、球型环、垫板、压盖等设备加工中,改进工艺方法,提高效率达20%-40%,为企业节约成本10万元以上;在炼钢方坯废弃棍子修复中,采用焊接重新加工工艺,利用报废的棍子修复加工达到了要求,每年为用户节约成本5万元。在集团公司每两年一届的技术比赛中,连续四届取得前三名,其中两届获冠军。2011年获省“宏得”杯青工技术比赛车工第十三名,获“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魏东 男,汉族,1975年7月生,四川自贡人,高中,攀枝花市攀花园美容美发培训学校技师。&&该同志从事美发工作20年,具有较深的美发技术功底,在女士发型设计和晚装造型方面较为突出。具备丰富的美发教学授课经验,培养美容美发技能人才数千名,为我市再就业培训做出了突出成绩。2002年独创百变烫发技术,打破常规模式,集标榜的科学观点和几何造型,揉和个人创意,在了解美发对象风格、气质、特点、个人爱好等基础上,考虑社会形象,不刻意张扬,专注细节,独树一帜。先后为省、市节目主持人等设计发型,为我市多位知名人士完成形象设计。多次代表学校和地区参加市、省和国内各种讲座并获得荣誉,是28届世界发型大赛中国国家集训队队员。2011年在省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竞赛中获三等奖,被授予“四川技能明星称号”。&&“攀枝花市农村优秀人才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学祥 男,汉族,1968年8月生,四川攀枝花人,高中,攀枝花市长江野生鱼训养人工繁殖中心场长兼二滩裂腹鱼协会会长。&&该同志致力于水产业发展,从1992年起从事水产养殖,突破地域条件,从广东、海南引进鲈鱼、红罗非等10多个品种,通过实践学习不断积累养殖经验技术;2003年开始从事长江裂腹鱼(细甲鱼)、鲈鲤(花鱼)的人工繁殖、实验研究,2005年成功,有效促进了长江野生资源保护,丰富了攀枝花人民的菜篮子。近十年来,通过向村民、养殖户推广养殖经验技术和苗种,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成功带动周围人走上共同致富之路。经过几年的技术推广和市场调整,裂腹鱼已成为攀枝花养殖的一大特色。曾获“攀枝花市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市级优秀人才示范岗”等称号;2008年获西区区委、区政府颁发的“西区首届突出人才奖”。&&&&冯正才 男,汉族,1969年9月生,大学,四川盐边人,中共党员,盐边县农牧局经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该同志致力于果树推广应用,在盐边县水果基地规划设计建设、引进果树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果树生产新技术研究推广以及创立水果品牌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平均每年到种植水果的乡(镇)从事果树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操作示范50多次,培训人员5200人次以上。总结出了芒果白粉病、碳疽病、流胶病等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减轻了病虫对果树的危害。参与研究出的预防芒果早花技术和控制芒果晚熟技术,运用于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发表论文3篇;编写了《红格片区脐橙丰产栽培技术》等4篇技术资料,推动了水果的生产。曾被省热作中心评为热作信息先进个人,获市精品水果生产技术研究二等奖;2011年获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芒果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技术研究应用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李昌文 男,汉族,1987年4月生,初中,仁和区同德镇共和村共和组村民。&&该同志2006年承包同德镇共和村共和、坝塘两个村民小组46亩稻田,主要用于种植杂交藕和螺纹藕。不断探索总结种植方法,通过施放农家有机肥、配方肥、喷洒有机农药,生产出的莲藕绿色天然,深受消费者喜爱。坚持每天在劳动一线抽水、打药、施肥、除草,为年轻人树立了吃苦耐劳的好榜样。承包的46亩莲藕每年能解决12人的就业问题,年总收入达22万元,带动周边种植莲藕的110户农户共同致富,实现村组莲藕种植总收入146万元,探索了“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刘天友 男,汉族,1961年9月生,四川米易人,中专,中共党员,米易县果蔬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该同志在早春蔬菜种植方面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牵头创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引领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创建的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于2009年被中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广泛开展早春蔬菜栽培技术试验,大力推广普及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新技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广大菜农传授技术,为米易发展早春蔬菜5万亩、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作出了突出成绩。有1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授权。创办的米易县果蔬专业技术协会先后被省、市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市十强协会和省百强协会。曾获“市劳动模范”“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市十佳科技示范户”“市优秀人才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胡太兵 男,汉族,1955年3月生,小学,盐边县国胜乡新毕村村委会主任。&&该同志于2011年任新毕村村委会主任以来,结合实际,认真开展村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一年来共发展优质晚熟芒果2000亩,配套修建10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4口,组织村民新修社道10公里、40立方米涵洞1个,修建736立方米堡坎。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硬化社道1398米,清理原有路面1.7公里;垫付部分资金完成对新建堰、青龙堰的维修整治。充分利用7公里的河道资源发展渔业,已投放种鱼5000斤,投入资金20万元;养殖已实现销售产值2万元,可销售生态鱼1万斤,留存小鱼苗50万尾,已实现入股农户每股分红100元,探索了促进村民发展致富的有效路径。&&&&胡建军 男,汉族,1968年1月生,博士研究生,九三社员,盐边县新九乡平谷村村委会主任、盐边县忠发矿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同志坚持自主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2005年出资收购新九忠发选矿厂,将一个年产值300万元不到的小厂扩大到年产值8500万元的洗选企业,忠发公司现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2600万元,占地面积68691平方米,现有职工110人,年产铁精粉15万吨、钛精矿2万吨。社会责任感强,在发展企业为地方经济作贡献的同时,主动扶贫济困、支持公益事业。2008年以来,为新九乡平谷村全体村民每年购买医疗保险20多万元,受益群众2700多人;为贫困老党员、群众和学生提供资助累计9万余元;共为“5·12”汶川地震、“8·30”攀枝花地震捐款12万元,捐资23万元修建村道2.8公里。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了攀枝花学院的一名客座教授。&&&&张春燕 女,汉族,1981年2月生,四川富顺人,大学,中共党员,攀枝花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农艺师。&&该同志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积极开展蔬菜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主持和参与了攀西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中山地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盐边北部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究、蔬菜嫁接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等多个科研项目。负责西瓜嫁接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有效解决西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2012年西瓜嫁接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4000余亩,占西瓜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先后参与编写了《海峡两岸(四川·攀枝花)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规划》《芒果产业对农民的作用》等11篇文章、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组织开展了多次农技培训,共培训农户、蔬菜员、农技员和县区业务技术干部1500余人次,经常深入田间直接对农户进行指导。参加申报的“攀枝花芒果”2009年获得了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周云华 男,汉族,1974年10月生,初中,中共党员,米易县草场乡顶针村韭菜园社组长、草场乡枇杷协会副会长。&&该同志1998年起从事枇杷种植,2002年开始推广普及枇杷种植技术,在其团队的带领下,草场乡顶针村于2009年发展成枇杷专业村。积极配合枇杷栽培专家实施“早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2008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了市级重点科技项目“早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培训、现场指导和传授经验,推广枇杷技术。2009年,带领3名乡土专家团队与得石镇政府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通过一年服务,使基地实现42万元销售收入,还为当地培养了3名技术骨干。作为“农技110”乡土专家,积极推广“农民教农民”培训模式,构建了“首席专家+乡土能人→农民教师→示范户→普通农户”的技术传播链,被中国科协网作为头条先进经验介绍。曾获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高兴富 男,汉族,1960年5月生,初中,中共党员,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裕民社区村委会主任。&&该同志任村委会主任以来,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致富,取得了突出成绩。带动全村已发展烤烟1500余亩、芒果8000余亩、石榴4000余亩,村民年收入可达6800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带领群众通过“一事一议”修建水泥路面14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改变了社区晴通雨阻的面貌;共完成水泥“三面光”沟渠建设30多公里,修建起占地15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方便了群众办事。注重技能培训,每年邀请专家和本地技能人才对农民培训2—3次。心系村民,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捐资21万元建成深井,解决了裕民集镇周围2000余人的饮水困难。曾连续5年被仁和区政府评为优秀村委会主任,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省“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岗”等称号。所在村被确定为区级“三村建设”示范村。&&鲍和平 男,彝族,1958年12月生,初中,中共党员,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水果协会会长。&&该同志牵头成立阿署达村芒果产业协会,带领农户种植芒果,为芒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村民致富做出了突出成绩。依托芒果种植,实现了3年家庭人均收入翻番、8年家庭人均收入超全村平均收入近千元的业绩,还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种植芒果,增加了村民收入。至2011年底,阿署达村芒果种植已达万亩,芒果产量200余万斤,产值达5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3100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8213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2倍多。2010年,牵头发展生态旅游,如今阿署达村已有10余户村民开办了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近8万人,年旅游产值已突破200万元。
Copyright 攀枝花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试入学大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