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文中心电影院同步练习是什么样的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通用
所属地区:&&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8 次
资料类型:&&工作计划
上传人:&&zcqE****@
文档大小:130KB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1034864
9:59:53下载5次178KB
资料ID:1034863
9:59:51下载3次1.28M
资料ID:1034861
9:59:46下载4次303KB
资料ID:1034859
9:59:45下载6次586KB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品史论今——周清华工作站
当前位置:&&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 20:49:52
一、选择题
1.(安徽省宿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过去的反思。排除A。对欧美要先跻身其中,可见有追求的一面,排除B。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
2. (2012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下列言论,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主张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若诏旨一下,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C.&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一&&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D.&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
【答案】C
【解析】考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主要是主张解放人们的思想,A属于洋务派;B、D应属于维新派;C应是陈独秀他主张不要只学习技术和制度,更重要的是思想。故选C。
3.(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解析】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图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分析各选项,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与北大校徽没有直接联系。
4.(江苏省无锡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张謇&&&&&&&&&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张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导实业救国,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是革命派;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领导了辛亥革命和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大革命运动;只有陈独秀符合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即领导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5.(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解析】 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把握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是反思前面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选择C项。
6.(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焕然一新的只有两件事&&人权和进化论,这里的人权指的是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代指西方的科学。故选B。
7.(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探索救国之路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根据时间提示应该是新文化运动,反映的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应该是陈独秀。
8.(湖北省黄冈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从材料的意思很难判断时期,但是诗句是用白话文写作的,所以这首诗最早创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B是正确答案。
9.(安徽省蚌埠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是北京大学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阵地。故选A。
10.(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有一位民国时期的诗人()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辛亥革命对新青年的影响深远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解析】考察新文化运动& 从信息&对于相对论&有兴味,表明对科学感兴趣;对于&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有兴味,表明对民主感兴趣;再加之诗人说的时间是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故表明应该是输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追求&德先生&&赛先生&。故正确答案为A。
11.(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
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
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符合题干意思,故C正确。
12.(云南省部分名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可看出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13.(武汉市2012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以上历史现象典型地说明了
A.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深入人心
B.五四新剧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C.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D.五四新人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
【解析】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作。又译《 娜拉 》1879年首演。情节是: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 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 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她的出走不单是弃绝那个无爱的家庭,而且是对那个虚伪陈腐的社会的反叛。五四运动中该剧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过重大 影响。类似作评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对旧社会的反叛,张扬个性独立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故答案D.  
14.(武汉市2012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李大钊曾在《史学要论》中写道:&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种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古今不同。&他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历史是存在过,且不为后人意图所左右的过去
B.每一种历史叙述都有它的特定意图
C.历史是某种外在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D.人们能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解析】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由题干中&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种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古今不同。&可知是强调记述历史的意图,而不是论述什么是了历史,故答案为B。历史的存在既有外在也有内在的因素,故C错;因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故D错误。
15.(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阐明了对历史学的重视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历史属于社会科学,它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其文明运动的规律、趋势。所以此题应选择A。
16.(江苏省阜宁高级中学、大丰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解析】考查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根据题干中四层觉悟的递进关系,结合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即可判断选择A项。
17.(安徽省宿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过去的反思。排除A。对欧美要先跻身其中,可见有追求的一面,排除B。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
18.(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康有为一《新学伪经考》&&&& B.陈独秀一《文学改良刍议》
C.李大钊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毛泽东一《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著作。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19.(永州市201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触及儒家文化,结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儒家思想可以判断。
20.(北京市石景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D.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赛先生&为新文化运动中&科学&的口号,进化论思想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体现了科学的精神。A项为文学革命的内容,B项为&德先生&民主的表现,C项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表现。
21.(河南省南阳市2012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解析】材料主要是强调汉唐时期我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反对近代在对待外来文化是的懦弱,从而主张要敢于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这是强大和自信的表现。故选B。
22.(河南省南阳市2012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解析】关键信息是:&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即贫富悬殊;&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两点都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故选D。
23.(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5题)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表述准确的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与中华帝国不同&&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解析】①赞同君主立宪制,属于维新派的主张,②赞同民主共和制,属于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主张,③赞同以俄为师,属于无产阶级的主张,④赞同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主张。
24.(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8题)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解析】郭沫若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但他在那个时代,就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与马克思的会通,这是很有意义的。此题隐含考查新文化运动。
25.(2012年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6题)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从材料信息可能,陈独秀的主张是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由此可见,他的主张是要么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要么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二者不相容。因此,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是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
26.(2012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题)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变化
C.要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才能胜利&&&&&&&&&&&&& D.革命导致列强势力进一步壮大
【解析】考察新文化运动& 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从材料信息&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表明作者认为需要在思想层面上对国家和人民进行改造,而符合的只能是C。
27.(201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9题)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据此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材料内容反映了陈独秀看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仍存在不平等和阶级压迫的缺陷,没有涉及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排除AC两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通过材料陈独秀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28.(201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6题)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本则材料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据此这篇文章应该是李大钊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时间在1919年5月。
29.(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9题)&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信息中实现&自主自由之人格&,& 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等信息可知,该思想主张实现民主自由,摆脱奴隶之羁绊,实现思想解放。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的呼声。故选C。
30.(2012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2题)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见,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见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
A.全球化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
【解析】本题考查对李大钊史学观点的理解。李大钊以社会生活的视角关注历史的发展,主要体现的应为社会史观。
31.(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9题)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解析】材料中陈独秀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认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努力成为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表明他主张转变救国探索方略。AC两项较容易排除,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民主共和主张材料中陈独秀并未提及。
32.(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0题)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就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致&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解析】分析各选项,第①项主张君主立宪制;第②项是袁世凯在1912年主张复辟儒学思想;第③项是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第④项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械&的思想。据此先后顺序应是④①②③。
33.(2012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0题)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 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解析】考查袁世凯尊孔复辟以及新文化运动。从材料&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即可知此为袁世凯的尊孔复辟逆流,这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34.(2012年广东省韶关市一模文综合历史试题15题)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选出事件需符合&激进变革&、&极端顽固&的特点,分析选项,ABC三项的说法都不同时符合两个特点,本题应选D项,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而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35.(2012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7题)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时务报》&&&& ④《新青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重要的企业,创办于1872年;中华民国成立于辛亥革命的1911年;《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重要的宣传刊物,创办时间1896年;《新青年》是1915年创办的新文化运动重要的刊物。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B项。
二、非选择题
1.(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40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泽东思想与孔子学说有哪些契合点呢?&&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理念和宗旨。&&毛泽东历来重视对孔子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摘编自《贾陆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需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1)材料一中提及的毛泽东思想分别与孔子的哪些思想有契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出现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变化?(4分)
(4)材料三中&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分别是指什么?(4分)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联系实际,谈谈我们为何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国的文化。
第一问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理念和宗旨&这句话可以看出为政以德的孔子思想,材料中&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这句话,可以看出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非常相似。
第二问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条唯物主义理论,新文化运动作为社会意识,其原因是由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决定的,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回答问题。
第三问考查辨别材料之间异同的能力。材料二中&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需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这句话可以看出其态度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问考查学生识记教材内容的能力。
第五问从文化的传承、外来文化带来的危机和现实的需要来回答原因。
2.(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37题)(32分)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种种观念,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战国时代受到了根本上的修正。君主及统治集团此时虽然仍然被认为有着神性祖先,但少数胆大之士敢于质询: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此前为封闭集团专用的地位开放为大家竞争。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及其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8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史学界通常被称为&清教革命&,表明宗教因素对于革命进程有重要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填写以下表格。(10分)
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谎: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制造&&政法制度之争&和&思想上之争&的表现。(8分)
(4)你是否同意作者所说的新旧冲突&本源所在,在其思想&?说明理由。(6分)
(提示: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划&,做出判断,再说明理由)
【解析】第一问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根据材料&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获得。影响从官僚制度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来回答。第二问清教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国教代表国王意志、天主教代表罗马教廷和专制势力。第三问实际上是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历程,根据所学回答。第四问可以任选某一观点回答。选择同意,可以从思想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以及学习西方历程来回答。选择不同意,可以从新旧冲突根源来思考。
(1)观念的变化:贵族并不是天生能力超群;国家包括广大的地域,不仅是血缘家族;古代并不比现在好,应该根据时势进行变法。(4分。)
影响:促进了贵族制的解体(或世卿世禄制瓦解)和官僚制度的形成;(2分。如回答士的地位提高,可得1分。)促进了各国变法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2分)
教& 派 代表的势力和影响
清教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2分)清教徒在革命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分)
国教 代表国王的意志,专制统治的工具;(2分)建立民族教会。(2分)
天主教 代表罗马教廷和专制势力,受到英国各阶层的普遍反对。(2分,回答激化矛盾引起光荣革命亦可)
(3)制造之争:洋务运动。(2分)政法制度之争: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4分)思想之争:新文化运动。(2分)
(4)同意。(判断不赋分)思想意识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重要影响;(3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不断深化,从学习器物、制度发展到思想领域。(3分)
不同意。(判断不赋分)新旧冲突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经济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2分)专制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2分)的冲突。仅仅靠思想文化或者单方面肯定西方文化也难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2分)
(理由与判断必须吻合,否则不得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2012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40题)(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知识分子一方面大胆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另一方面大胆批判和反抗儒家的传统道德,&&阮籍与嵇康的行动最为怪诞,蔑视礼法也最彻底。阮至孝,但其母死了,他听说后&不韫如故,&继续下棋,在母亲下葬的时候,他&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废顿良久&。&&当司马昭以&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嵇康的时候,嵇康临行车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大义凛然,与封建礼教的&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分庭抗礼的英雄豪气,令汉代儒生望而生畏。
&&张忠《魏晋玄学&&中国古代思想解放的重要一页》
材料二&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让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他们在路灯下默默无言地走着。忽然,小苏从身边掏出一本日记本,他翻到写着字的最后一页,递给晓华说:&晓华,这是妈妈前晚写下的。&她急忙接过来,借着淡白的路灯的光看妈妈的熟悉字迹:&&盼到今天,晓华还没有回来。看到小林,我更想她了。虽然孩子的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因此,我更盼望孩子能早点回来。我知道,我已经撑不了几天了,但我还想努力再多撑几天,一定等到孩子回来&&
&&卢新华《伤痕》日
(1)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依据材料一,概括其&思想大解放&的主要表现。(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呼吁&自主自由之人格&的社会背景。(9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的理解。(7分)
【解析】第1问可根据对材料一的分析、理解来回答,可注意一方面、另一方面等信息提示。第2问需要注意&自主自由之人格&的社会背景实际是要求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可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是文革结束后,人们对文革错误的认识、反省和强烈要求防止此类悲剧重现的愿望,回答时可以从&伤痕文学& 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给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呼唤人性的回归,人道精神的复苏等角度入手进行回答。
(1)表现:①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张扬个性;②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批判与抗议封建礼教的压制;③蔑视权贵,无所畏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9分)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的发展,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9分,任意3点即可)
(3)&伤痕文学&从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感情人手,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给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3分)呼唤人性的回归,人道精神的复苏;(2分)表达了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与法制化建设的渴望与期盼。(2分)
4.(2012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我们认为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督促国人:&到东方去!&
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到西方去!&吴稚晖痛骂粱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思想界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2分)
观点明确,从三个以上层次、中西方对比角度论述,史实正确 11&12分
观点明确,从三个层次论述,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史实正确,8&10分
观点明确,从两个层次论述、中西方对比角度(或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论述,史实正确,5&7分
观点明确,仅从一个层次、中西方对比角度(或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论述,史实正确,3&4分
没有观点,仅从一个层次或角度,史实正确,1&2分
观点一:认为应该保卫中国文明完整性,反对科学与民主。
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适合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西方民主政治不能有效制止战争。
思想文化:中国儒家大一统、和为贵、求同存异等思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西方科学发展应用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观点二:主张中国应全面学习西方。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为主体,阻碍经济近代化进程;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猛,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败战乱不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思想文化:中国封建纲常伦理、等级思想阻碍社会进步;西方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领先于中国。
观点三:中国既要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要学习西方的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1)从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和梁簌铭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胡适和其吴稚晖则认为中国在各方面均落后于西方。概括其中观点,从中国国情入手,分析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特点论述。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5.(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33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这个工作,五四运动时期还不过是一个开端,要使全国人民完全脱离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统治,还须费很大的气力&还是今后革命改造路上的一个大工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
(注:毛泽东,1912年考入长沙市一中,为该校所招第一名学生,肄业;后考入湖南四师,并入湖南一师,毕业。)
材料二& 新思想对旧传统重新进行评价,这并不限于对孔教的批判,怀疑的方法也不限于对经书和古史的研究。通过胡适、梁启超等一些学者的努力,开始了&整理国故&的运动。胡适1919年对这个名词重新下了定义,但后来常常指对那些比早先&重估风&更晚近的古籍整理。胡适在这个领域中的贡献,从他著述《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始,可概括如下:(1)他是运用西方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家逻辑思想的第一人;(2)他比传统学者更注意古代哲学家所处时期及其著作的真伪;(3)他对墨子,特别是其逻辑思想的精深研究是独一无二的;(4)他以白话文对中国旧小说的作者、编辑和演进所作的考证,增进了大众对通俗文学的兴趣,并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传统作出了榜样。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60年出版)
(注:周策纵,1930年代就读于长沙市一中,著名史学家、红学家,《五四运动史》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再版7次,影响很大,但在海峡两岸
都曾一度被列为禁书。)
材料三& 真正的不可抗拒的革命,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产业革命,都不是靠暴力完成的,也不是任何暴力所能完成的。这种革命,影响及于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默默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意识。它要求首先发展经济,同时发展文化教育,经过长期积累,然后自然完成。
暴力在任何时代都只能改变传统的表现形式,不能改变潜在的思想意识。这是为近代中国革命实践所证明的一个无可否认的真理。
&&黎澍在1980年的讲话《黎澍集外集》
(注:黎澍,1934年毕业于长沙市一中,中国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混为一谈的原因,概括毛泽东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近现代中国史实,论证黎澍的&革命观&。(8分)
(1)原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典型;
(1分)在时间上和民主科学的精神上,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1分)
评价:提倡民主、科学、白话文,反对教条守旧,是生动活泼的,是历史的进步;(2
分)但形式主义看问题,导致片面、绝对;(2分)只是中国大众自由解放的开端,以
后的路还很长。(1分)
(2)胡适提出文学改良,从形式上批判传统文化,反对文言文,主张白话文;(2分)同时
提出&整理国故&,从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吸取其精华。(2分)胡适充分借
用西方的思想与方法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1分)既有利于打破旧的束缚,解放思想;(1
分)又有利于深入认识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文明;(1分)推崇白话文与通俗文学,立足大
众,推动社会进步。(1分)
(3)评分标准:①革命观的观点概括;(2分)②用经济、文化的正面史实论证观点;(4
分)③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史实论证观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第一问原因主要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第二问提取材料的信息,抓住一个方面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分析其积极作用。第三问的革命观不主张暴力革命,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思想,可联系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分析。
6.(2012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37题)(26分)温家宝总理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邓绍基《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
材料三&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融学术、纪念、文化、旅游、经科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节庆活动,自1984年起,每年于孔子诞辰(9月28日)前后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8届。
如今,以弘扬孔予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网站已达100多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创办的《孔子研究》、《孔子与中国》刊物发行遍及世界各地,曲阜&三孔&已经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10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巴黎举办孔子文化周活动。
山东省济宁市委秘书长李春兴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是根,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孔子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结合到一起,与以德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到一起,才能给人们以启迪。&
&&新浪网文章摘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目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它?(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现实意义。(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的现代社会价值。(8分)
(1)目的:加强君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分)
看待:&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
&五常&既有合理成分,也有封建成分,我们应当抛弃封建成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匡扶正义,遵守秩序,文明礼貌,是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4分)
(2)历史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推翻帝
制;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8分,任
四点即可。)
(3)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文
化的国际影响,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创造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对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4分)现代社会价
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
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构
建和谐社会等。(8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第一问董仲舒视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他通过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看待传统文化坚持一分为二;第二问背景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最后一问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现实意义,主要从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强国际交流方面分析;价值主要抓住儒家思想的精华对当代中国的作用分析即可。
7.(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6分)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4分)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4分)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4分)
【解析】本题考察中外古今科技。第一问,注意结合两人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中国的科技具有实用性,与当时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而柏拉图则是西方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他的主要观点&理念论&可以看出其科学研究的哲学倾向。第二问,从表格信息看,自然科学的科目急剧增多,可见其课程变化向自然科学转变。原因应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进行思考。以人文学科为主主要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而自然科学的科目增多则更多取决于现实活动的需要,结合殖民扩张等对自然科学发展现实需要进行回答。第三问,&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可知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20世纪提倡科学的是不难知道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内容。科学本体是针对技术本体而言,它更注重技术背后的人才、研究方法、创新精神的作用,应从方面多去分析。第四问,借助1956年信息的提示,回顾当时的与科技相关社会相关背景作答。主要科技成果须回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进行作答。
【答案】(1)《九章算术》提出了田亩、粮食、贸易、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认为数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2分)
柏拉图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开设几何学、算术、天文学等课程,认为学好几何学是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或理解&理念论&)的基础。(2分)
(2)趋势:新增课程从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1分)
原因:16世纪中期,英国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在大学中增设了人文学科的教席;17世纪以来,英国逐渐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由于远洋航行、掠夺殖民地、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大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的教席;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英国在大学中增设自然科学的教席创造条件。(3分)
(3)历史时期:洋务运动时期。(1分)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
科学本体:科学包括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而不仅仅是指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真理,而不仅仅是富强救国或追求功名的工具。(2分)
(4)背景:三大改造(或一五计划)临近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全面展开。(2分) 主要科技成果: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点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答&两弹一星&,也给2分。
8.(江苏省无锡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5分)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任选一例,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这一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发展脉络及相关评价和认识的理解。第一问问洪仁玕的主张可以从材料一、二直接归纳:改庙宇为礼拜堂(改其室为礼拜堂); &助医院、四民院、学馆& 改为医院,建新式学校。第二问结合办学理念和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即可: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适应洋务运动的发展;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为推动后来的戊戌变法的需要。第三问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蔡元培先生的办学理念及作用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思想自由归纳为北大的办学方针:兼容并蓄,思想由和学术自由;作用:传播思想,开创新学风;使北大人才汇聚;推动新文化运动等加以概括即可。第四问可以任选一例从思想解放、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等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主张:改庙宇为礼拜堂;开设新式学校、医院。(每点1分,2分)
(2)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每点2分,共4分)
(3)理念: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分)
&&&& 积极作用: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学术的发展(开创一代学术自由的新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每点1分,共3分)
(4)洪仁玕:为重振国威、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 同文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 万木草堂: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 蔡元培:辛亥革命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上述四例,学生任选一例作答,2分)
9.(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人描述1853年天京(南京)情景时称:&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材料二& 为了变法维新,康有为偷梁换柱,把孔子改造成一位改革的思想家&&维新派实质上是把孔子作为传播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载体,表面上尊崇和弘扬孔子,实际上重新塑造了一个满载他们变法意愿的&新孔子& 、&假孔子&。
材料三&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以上摘编自刘喜所《经济基础与文化变革:中国近现代&反孔&的深度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对孔子的态度?并简析其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太平天国到新文化运动,反孔不能&真正成功&的原因。如何正确对待孔子问题。(9分)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对孔子的态度是反对;材料二维新派利用孔子来宣传维新思想,原因可从孔子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和具体历史背景影响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分析从太平天国到新文化运动,反孔不能&真正成功&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基础没有根本改变等角度来回答。对待孔子的态度考到较多,主要是弘扬孔子文化。
【答案】(1)态度:反对,利用。(4分)原因:孔子的社会影响;具体历史背景的影响;领导者个人认识。(12分)
(2)原因:在于孔学赖以成长的&土壤&即经济基础没有根本改变,革命运动超越了经济社会的许可,难以成功。(5分)启示:弘扬孔子文化。(4分)
10.(浙江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二00五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一千三百多座。)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图片一和图片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
(1)依据材料一,概述孔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历史地位。(5分)
(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8分)
(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4分)
【解析】第(1)问,背景根据题干中&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归纳;主要内容根据&仁学&&礼&&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中庸&等回答;传播方式根据孔子生平的相关史实回答;历史地位根据&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分析。第(2)问,材料二的观点认为,思想文化为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阶级、时代背景服务。根据西汉时期儒学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时为政治、经济、教育服务的史实回答。第(3)问,材料一的图片一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传承,图片二却利用孔子来牟利,紧扣二者的核心思想进行评价。
【答案】(1)答:①时代背景:奴隶制崩溃;(1分)②主要内容:仁;礼;(1分)实用;中庸;(1分)③传播方式:办私学,编删诗书为教材,教导学生;(1分)④地位: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或代名词)。(1分)
(2)答: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1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1分)董仲舒不仅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1分)而且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1分)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1分)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1分)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批判封建儒教。(1分)
(3)答:《孔子论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1分)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1分)
图片二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1分)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与破坏。(1分)
11.(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13分)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1)孔子的主张为何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3分)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朱熹是怎样&重新解说&孔子的?(4分)
(3)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怎样&重新评价&孔子?其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1)3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春秋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周王室衰微,恢复周礼的主张缺乏政治保障。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实行仁政;(2分)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社会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分)
康有为:认为孔子是改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2分)
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孔子是维护旧制度旧道德的工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目的是为了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4分)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
(1)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儒家思想的内容、局限性等知识回答。
(2)回忆教材知识即可解答。
(3)联系康有为思想特点、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等知识回答。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文中心电影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