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探究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一已知每个小方哪的质量为几克

(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边调节.两组同学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乙组][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质量m1][2][将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3][再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2][将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4][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是:][]}②甲组测出的牛奶密度表达式是:____.(用实验中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③你认为____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更好.(2)小强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双面胶把一个100g的砝码固定在50cm长的一块弹性薄钢片上,将钢片的左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接着缓缓抬起钢片右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继续抬高右端,增大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现象依次如图2甲、乙、丙所示.①该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②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的增大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若继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直到与水平方向垂直,则____.④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一个猜想:____.-乐乐题库
&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知识点 & “(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习题详情
15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9%
(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边调节.两组同学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乙组&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质量m1&2&将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3&再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2&将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4&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是:&牛奶的密度 ρ=m2-m1V&②甲组测出的牛奶密度表达式是:m1-m2V&.(用实验中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③你认为甲&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更好.(2)小强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双面胶把一个100g的砝码固定在50cm长的一块弹性薄钢片上,将钢片的左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接着缓缓抬起钢片右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继续抬高右端,增大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现象依次如图2甲、乙、丙所示.①该实验中,是通过观察钢片的弯曲程度&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②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若继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直到与水平方向垂直,则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④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一个猜想:接触面积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2-保山
分析与解答
习题“(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边调节....”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①天平横梁的调节应遵循: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节;②量筒中牛奶的质量等于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再根据公式ρ=mV写出表达式.③为减小误差,所测质量和所测体积必须是同一部份液体.(2)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小强用一个容易发生形变的弹性薄钢片更明显的表现出了压力的作用.在探究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出压力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解:(1)①由图1可以看出此时的指针向左偏,所以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②量筒中牛奶的质量m=m1-m2,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mV=m1-m2V③乙组同学的方案中m2-m1即为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时,杯中仍残留一部分液体在烧杯壁上,即读体积时没包括这部分液体,导致体积读数偏小,求出的密度值不准确.所以甲组的方案好.故答案为:②m1-m2V;③甲(2)①此题采用了转换法,把物体对钢片的压力大小转化成观察钢片的弯曲程度来比较.②由图2可知,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钢片的形变程度就越小,这说明了压力也就越小.③采用推理法,如果继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直到与水平方向垂直,则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④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可能还与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故答案为:①钢片的弯曲程度;②减小;③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④接触面积大小.
(1)本题考查测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中引进误差的分析.(2)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转换法和推理法在实验中的熟练运用,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边调节....”主要考察你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知识点的认识】1.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上.压力与作用效果:(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与联系:(1)力的方向不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是垂直物体表面,指向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
(3)施力和受力的物体不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本身;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被支承的物体,受力的物体是支承的物体的本身.
压力与重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有些情况下,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可以大于物体的重力,也可以等于物体的重力,还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在有些情况下,压力与重力无关.看图会更加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命题方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命题:(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方面出选择题;(2)压力的作用效果方面尤其来体现控制变量法;(3)作图题:重力、压力的示意图【解题方法点拨】注意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于联系,学会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与“(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边调节....”相似的题目:
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地面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m=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g=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
质量为40kg的自行车,受到的重力是&&&&&&&&& N。(g取10N/kg)
如图所示,重1.5N的苹果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随州)某同学为探究并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威力,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把两个半径为R的带拉绳的硬质空心半球(不计重力)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左侧拉绳系在墙上,该同学用力拉右侧的绳子,当拉力增加到F时两半球被拉开.现将球半径改为12R,重做实验,则拉开的力F′(  )
2A、B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若这两个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FA、FB的大小关系是(  )
3(2012o大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铝块(ρ铝=2.7×103kg/m3)和铁块(ρ铁=7.9×103kg/m3)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铝、F铁和P铝、P铁.则F铝&&&&F铁,P铝&&&&P铁.(填“>”、“=”或“<”)
2质量为600g的正方体木块,一个面的面积为10-2&m2,放在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N,对桌面的压强为&&&&Pa.
3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现从中央竖直向下切开,其中的一半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及它的密度与原来相比,发生变化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边调节.两组同学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乙组][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质量m1][2][将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3][再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2][将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4][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是:][]}②甲组测出的牛奶密度表达式是:____.(用实验中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③你认为____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更好.(2)小强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双面胶把一个100g的砝码固定在50cm长的一块弹性薄钢片上,将钢片的左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接着缓缓抬起钢片右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继续抬高右端,增大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现象依次如图2甲、乙、丙所示.①该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②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的增大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若继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直到与水平方向垂直,则____.④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一个猜想: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甲、乙两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营养餐中牛奶的密度进行了研究.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边调节.两组同学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乙组][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质量m1][2][将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3][再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2][将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4][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是:][]}②甲组测出的牛奶密度表达式是:____.(用实验中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③你认为____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方法更好.(2)小强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双面胶把一个100g的砝码固定在50cm长的一块弹性薄钢片上,将钢片的左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接着缓缓抬起钢片右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继续抬高右端,增大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现象依次如图2甲、乙、丙所示.①该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②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的增大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若继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直到与水平方向垂直,则____.④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一个猜想:____.”相似的习题。(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A、B两烧杯中的液体都是水,根据实验,可以得到什么规律?____.(2)某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1][2][3][4][5][6][7][h/cm][0][2][4][6][8][10][12][F/N][4.75][4.25][3.75][3.25][2.75][2.25][2.25][][0][0.5][1.0][1.5][2.0][][]}①请将6、7两次实验计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②依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③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乐乐题库
&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知识点 & “(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习题详情
16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9%
(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乙&;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③如果A、B两烧杯中的液体都是水,根据实验,可以得到什么规律?在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某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1&2&3&4&5&6&7&h/cm&0&2&4&6&8&10&12&F/N&4.75&4.25&3.75&3.25&2.75&2.25&2.25&F浮/N&0&0.5&1.0&1.5&2.0&&&①请将6、7两次实验计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②依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③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在圆柱体没有完全浸没水中之前,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成正比;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再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A、B两烧...”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①②根据两次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判断两次压强的大小;③通过现象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2)①根据表格中数据确定物体的重力G,根据F浮=G-F确定浮力的大小;②根据表格中数据,确定浮力和深度在坐标系中的对应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③分析图象得出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在圆柱体没有完全浸没水中之前,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成正比;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再变化.
解:(1)分析A、B两次实验现象可知,U型管B中液柱的高度差大于A中液面的高度差,可知乙测得的压强较大,又是同种液体,所以可得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①由表格中数据知,当h=0时,G=F=4.75N所以第10次的浮力F浮=G-F=4.75N-2.25N=2.5N,且第11次所受浮力与10次相等,也为2.5N;②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③由图象知,h=0~10cm之间,物体未完全浸没,浮力与h成正比,到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浮力大小不变,可知在圆柱体没有完全浸没水中之前,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成正比;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再变化.故答案为:(1)①乙;②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③在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①2.5;2.5;②见上图;③在圆柱体没有完全浸没水中之前,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成正比;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再变化.
此题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所受压强的大小,同时考查了描点法图象的画法和对图象的分析,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图象的分析,更有助于得出浮力和深度的关系.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A、B两烧...”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有时候也叫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该实验是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命题的要点之一,形式很多,但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塑料块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已知ρ水>ρ酒精.
①分析比较图A、B、C(或D、E、F)可初步得出:
②分析比较图A、D(或B、E,或C、F)可初步得出:
(21)物体排开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2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 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也越大.
【解题方法点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与“(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A、B两烧...”相似的题目:
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g=10N/kg).(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小明和小刚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关系时,采用弹簧测力计悬挂4cm高的圆柱形金属块竖直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量浸入水中的深度.(1)进行科学探究时,有许多因素影响结果时,我们通常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看结果是否改变,这种研究方法叫&&&&法.(2)他们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做出了如图所示的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在0~4cm阶段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不变”)这是因为&&&&在改变.(3)通过这个实验图象的分析,当物体完全浸在水中后的结论应该是什么?&&&&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此状态,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2,F2>F3=F4.则:(1)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有如图所示的四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2(2008o南京)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3(2006o淄博)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应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关系图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9o晋江市)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2(2012o淮安)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若剪断图中的细线,石块将&&&&(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2011o漳州)在探究“浮力”和“物质密度”实验时,大宝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做以下实验(g=10N/kg):(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金属块的重力是&&&&N;此金属块的质量为&&&&kg.(2)接着,把弹簧测力计下面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6N,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N.(3)将金属块浸没水中,发现量筒液面变化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由此可知它的密度是&&&&kg/m3.(4)利用以上所用过的器材,你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即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A、B两烧杯中的液体都是水,根据实验,可以得到什么规律?____.(2)某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1][2][3][4][5][6][7][h/cm][0][2][4][6][8][10][12][F/N][4.75][4.25][3.75][3.25][2.75][2.25][2.25][][0][0.5][1.0][1.5][2.0][][]}①请将6、7两次实验计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②依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③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如图1所示是小鹏同学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过程中的一个情景.请你仔细观察图11,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甲、乙两次测得的压强哪次大?____;②你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判断?____;③如果A、B两烧杯中的液体都是水,根据实验,可以得到什么规律?____.(2)某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1][2][3][4][5][6][7][h/cm][0][2][4][6][8][10][12][F/N][4.75][4.25][3.75][3.25][2.75][2.25][2.25][][0][0.5][1.0][1.5][2.0][][]}①请将6、7两次实验计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②依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③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明在探究光从空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