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翻译

The free time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zhěng xiá ㄓㄥˇ ㄒㄧㄚˊ 整暇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 楚 也, 子重 问 晋国 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后因以“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萧萧马鸣,悠悠斾旌’,以‘萧萧’‘悠悠’字,而出师整暇之情状,宛在目前。”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吴环洲料虏虚报诳赏书》:“顷仆闻 蓟 报,即戒彼中以镇静持重,务以整暇,勿致张皇。”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袁可立)之整暇再见之矣。” 王国维 《乐庵写书图序》:“夫以世之苟且而惨促也如彼,君之精勤而整暇也如此。设以 悔庵居士 处此,未识能为 乐庵 之所为否也。”
以上来源于:
点击关注有道词典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节寰袁公传 -
节寰袁公传
  作者 明 黄道周
节寰袁公传 -
  明大司马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先世安徽凤阳府颍州人。袁可立中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以子枢赠
天启二年为登莱
,主持辽务多年,参与并指挥明清战争。以智取策反收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在任上积极为毛文龙请饷募兵,后因奉旨指斥毛文龙贪功冒饷又为毛所嫉恨。可立去,毛文龙无人能御。天启末以虏情危急经廷推起兵部左侍郎,反对袁崇焕议和,注重海防建设,与明朝一些人“重山海轻沿海”的战略短视形成鲜明对比。三年后袁崇焕获罪遭杀身,然毛文龙被杀,袁可立苦心经营的海上防线渐次瓦解,致满人敢倾国中之力大举犯明,至此国事日非,足见袁可立先见之明。黄道周曰:“公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 …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沦陷。”
  天启三年,属国朝鲜弑君篡权,袁可立严词质责。五十年后倘为朝鲜君臣所忌恨,在清朝开馆延修
之际曾派专使来中国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和《池北偶谈&朝鲜疏》都有记载。由于清朝对建州史讳莫如深,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所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袁可立、毛文龙、刘兴祚等辽战敏感人物《明史》皆禁不立传,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所撰《》竟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
  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干练之才。二十八岁弹劾炙手可热的应天巡抚,平反苏州太守石昆玉冤案。以御史巡视西城,抗旨斩弄臣,严惩权贵;因直谏触帝怒,削职为民二十六年,史称“震门之冤”。泰昌立,起袁可立自民间,官拜兵部左侍郎,廷推南都
,改兵部参赞机务,因公开反对魏忠贤再遭罢官。皇帝念可立登莱劳,授
,特准驰传归。
  天启四年春,登州巡抚即将离任,作《观海市》诗并序,描述海市生动真实,为海天增色。晚年崇道,在睢州建袁家山,是豫东现存最大道场,《道藏辑要》所记最详,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善诗文,受清朝文字狱所累,多所毁失。
  《节寰袁公传》文录自台湾文献丛刊明末著名爱国主义学者黄道周的《黄彰浦文选》,内容详实可考,能补清人修撰《明史》之偏见和不足,为明清史研究者不可多得之资料。另见孔贞运《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高攀龙《答中丞》、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倪元璐《》等,可作更全面之考研。
节寰袁公传 -
节寰袁公传
  史周氏曰:呜呼!二正之际,与者难言之矣。方其时,室有凝阴,野有亢血。鸱虏号于其外,枭藩伺于其侧,堂奥之间,疑檄不绝。然值天子英武,练于情事,絫泽所参,众志如结,二三贤士大夫黾勉戮力,柴叔舆以质实于先,于廷益以骏烈克巩于后,吴永清、罗学古之徒咸将助也。
  康陵时,人才方兴,庭径各别:许季升瞻幽,清气见于禁旅;何世光调停折冲,权用究于天宰;王德华、彭济物昂低殊态,而裁酌当心。诸常侍即纵横,爪牙自竖,要如蟠蟒学虬,未有吞海之意。诸君子上视王鈇,下祝鼍鼓,乘熟而落之,掇如也。
  至于魏崔,岸谷所渐,易势。北牙擐甲之士,雄于猰□,天偷斯难,以养外患。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计其时即有于廷益、罗学古之才,王德华、彭济物之健,删杰就厌,则中门近关,两窦其选矣。然且诸君不能。
  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逮于东汉,怀鸩捣椒,以死相勉,以为春秋之义与易殊旨。间有挂冠拂衣,盖亦无甚系着意而已。至乘朝车、执宫戈、桓桓德心者,皆有重寄。
  舍命之下,即独行安之,如张然明、皇甫义真其人矣。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皇甫义真荡黄巾,破梁州贼,征赴城门,赖其子坚寿以免,虽卒为三公,亦不大竟其志。
  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始出,仗钺治登莱军。于时辽左新溃,三韩余众大东焉,依东人,遇辽众,不相主客,时时夜惊,赖公抚绥无事也。公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
  公出登莱时,莲贼初在金乡,猝与遇,单骑麾之,败麇散去,徐用登师捣其后,是以有兖东之功。
  于时毛文龙于岛上,刘爱塔于沓渚,熊王之案持于内,崔霍之交盘于中。公一意治师,塞要害,焚盗粮,联络诸岛,收复旅顺,而海上晏然。
  又猝有朝鲜废立之事,公毅然请讨。既而李倧衔太妃命,称李珲通□失国人心,改步自赎也。公因请正词质责之,以济师助剿为券,与廷议合。是以东事一视公。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为□陷。凡公所发轫者,率视旋辙为重轻如此。
  公在登可三载,七疏归,归而魏焰益肆。
  孙枢辅滞塞外,久请陛见,中外汹汹,以为志在君侧。而绿野之乐。居亡何,以□警起公为少司马。公久在东疆,于诸大丑变态甚悉,政府欲借公为功。
  公既至中朝,观诸侯动静,也,数有所抵牾,欲自请外,以此失魏。
  天子犹念公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盖是时致仕者若凤□,以为奇表矣。
  熹朝上宾,以殿工加太子少保,恳辞不受,时论韪之。
  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 两台急诇之。公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徐命小队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再见之矣。
  又公为苏理时,以汛期出海澨。有李弁者邀公饮,示二倭刀。公谛视还之。后半载,报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则三刀俱在。公心疑之。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众咸谓公神明。
  及在登莱,毛帅盛自诩满浦、昌城之捷,用兵不满千,不遗一矢,伏炮机发,使□自,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公心疑之,移文东江审其颠末。毛帅以是恨公。公固谓海上去天远,臣子勿欺,何厌详者。于是公之练达再见之矣。
  又公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中丞露章劾之。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公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太守?”谳成,对中丞诵之,其声琅琅。中丞愧甚,举屏自障。公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众咸谓公强项也。
  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辅臣拂然,廉知为公。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阙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公既用,久踬复起。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方在司马门时,会□□(老酋)死,袁经略遣僧,公力诋其辱国。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折之。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又当定陵镇静,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间,留贤在野,怨咨不生,士去二正远,时以名教,若不复知有延熹、建宁之事者。公以已丑理苏郡,乙未入西台,正当盛时,中贵出掖门,往往避骢。公一日视西城,有杀人者,公辄按捶问抵罪。或语公:‘此弄臣,奈何窘之’?公奋曰:‘吾知有三尺,何知弄臣’!既上稍厌诸,政府动以抑正论。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朝有不直、毁名之臣,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疏上,夺俸一年。呜呼!国是所归,往往如此矣。
  公多才艺,善持论,急主上之急,积精自卫,无,故在乱能免,居危不废。丙丁之间,天子贤达,士夫无出其右者。董先生曰: ‘公才兼数器,心运四虑,藉令一再出,不于毛帅、魏珰之时,得行其意,展四体,韩范之业,岂顾问哉’?又曰:‘公护名节,胜于功名。,见机勇退’。夷考当年,与公先后秉机佐钺者,名在刑书,历历可数,然后知公之完誉所得远矣。
  公先凤阳人。始祖荣以开国功为睢阳百户,因家焉。八世生公。生有异姿,广颡稀眉。七岁通毛诗、礼记。未三十联第,通百家书。安夫人妊时,数盥水,见金鲤荡漾盎中。及长,数有异兆,自知其名位所届。寿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子枢博雅有胆识,为户部郎,别有传。
  赞曰:溪子子贵洞,千将利断,桑榆决机,不以为晏。然明年有卒,义真不乱,道不可挠,还归其贯。廷益抱诚,噬膻曷及?济物微巧,扶绳缓急,刚柔之中,则有袁公 。 事不可调,睍视未穷。呜呼才难,睇彼东蒙。
节寰袁公传 -
  【节寰】明代名臣袁可立的号。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睢阳卫军籍,睢州城(今河南睢县)内人。举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南都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史周氏】黄道周。【呜呼】 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阿柄】喻权柄。【难言】 不容易说;说不清楚。 宋
《满庭芳》词:“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凝阴】指阴云。【鸱(chī)】〈名〉(1)形声。从鸟,氐(d&)声。本义:一种凶猛的鸟,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古书上指鹞鹰:~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2) 同本义。鸱峙(指凶恶的人,据地相残,像鸱鸟一样);鸱枭(鸱和枭。比喻凶残的恶人)。【枭(xiāo)】勇健。~雄:强横而野心勃勃的人。【伺(s&)】 〈动〉(1) 同本义《说文新附》:“伺,候望也。”(2) 如:伺候;伺觇(窥探);伺闲(窥测时机)(3) 观察《方言十》:“伺,视也。”【堂奥】(1).深处。喻指朝廷、禁中。 (2).深处。喻指内地,腹地。【檄(x&)】[名](1) 本义:通电。通告。说明:“檄文”相当于现代史上常见的通电通告。(2) 同本义。《英烈传》:“太祖得书,便命移檄。”【值】遇到,碰上。诸葛亮《出师表》:“值河间岁试。”【英武】英俊勇武。《新唐书&太宗纪》:“ 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絫(lěi)】 古同“累”。堆积。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故鄙谚曰:‘家絫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众志】 众人的意愿。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治成制定,众志大固。”【黾(mǐn)勉】亦作“ 黾俛 ”。勉励,尽力。宋 苏轼 《屈原庙赋》:“黾勉於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戮力(l&l&)】协力,通力合作、合力,尽力。【柴叔舆】柴车(),字叔舆,明钱塘(今杭州)人。永乐二年(1404)中举,历任员外郎、兵部郎中、岳州知府、兵部侍郎,终至兵部尚书。一次,柴奉令去福建采伐木材,有人送来一罂蜂蜜,打开一看却是白金,柴车坚决拒收。由于他谋略过人,刚正廉洁,因此得到明成祖、宣宗、英宗三朝皇帝的宠信和重用。【质实】.质朴诚实。【匡襄(kuāng xiāng)】 辅佐帮助。【于廷益】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擢兵部尚书。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论功加封少保,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骏烈】盛业。 晋 陆机 《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罗学古】永乐壬辰,余奉命考会试,于是喜学古之遂升也。既擢监察御史,能勤其职有所知。为御史七年,升清化州知州,去京师万余里。朝廷岂薄近臣之良而辍之荒落辽远之域哉,圣天子在位然后去其所为害者,则必资夫学通材达久于左右明识上意者而任之,学古以其所素谆习与得诸家训者推而行之。(明 杨士竒《东里文集》)【竭蹷(ji& ju&)】又作“竭蹶”〈书〉原指走路艰难,后用来形容经济困难。 1.亦作“ 竭蹷 ”。颠仆倾跌,行步匆遽貌。2.尽力。【康陵】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是少见的无道昏君。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皇帝。【许季升】弘治戌午(1498年),巡抚都宪许季升大人批准守备都阃梁暄的请求,重建西古城,抵卸外敌入侵。【】遐瞻xi& zhān 远望;远眺。【清气】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禁旅】 犹禁军。《南史&刘怀珍传》:“ 怀珍 年老,以禁旅辛勤,求为闲职。【权用】谋略,才干。【天宰】指宰相。《新唐书&赵彦昭传》:“司农卿 赵履温曰:‘公天宰,而为一介使,不亦鄙乎!’” 【彭济物】明正德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彭济物。【裁酌】裁量斟酌。【当心】符合心意。【常侍】中常侍或散骑常侍的简称。秦与西汉的中常侍,东汉以宦官充之。魏、晋以下的散骑常侍,均由士人充当。【纵横】亦作“ 纵衡 ”。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汉书&
传》:“诸将擅命於畿内,贵戚纵横於都内。”【爪牙】党羽;帮凶。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原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代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属于褒义。【王鈇】w&ng fū 帝王的法制。《鹖冠子&博选》:“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 【鼍鼓】《
》中已有鼍鼓的名称“鼍鼓逢逢”。古代
开始先要击鼓,鼓倡导于前,看来这还是自古流传的规范。清 孔广森《武成颂》:“王鈇威远,睽矢胜残。”【魏崔】魏忠贤,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拉开了
上最昏暗的
,一大批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他自称
,专断国政。
继位后将其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崔呈秀(?-1627年),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初擢御史,因赃私被
举报革职。投奔
,乞为养子,官做到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封少傅,是阉党“五虎”之首。天启六年十一月,唆使同党刘廷元顶替
的南都兵部尚书之任。庄烈帝即位,定
,崔呈秀自缢,被戮尸。【岸谷】1.高深的山谷。2.高傲。前蜀 贯休《宝禅师见访》诗:“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 【渎岳(d&yu&)】 亦作“岳渎”、“岳渎”。五岳和四渎的并称。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气激雷霆怒,神驱岳渎忙。” 【擐甲】穿上甲胄,贯甲。《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外患】指外国的干涉侵略,外来的祸害。【智者】zh& zhě 有智谋或智慧的人。《韩非子&主道》:“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近关】离都城近的边关。【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名札,延陵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后又封州来,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季札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蘧瑗】(约公元前585年--卒于公元前484年以) 字伯玉,谥成子,寿至百岁。春秋卫国人(《濮阳县志》载在今濮阳县渠村乡渠村),仕三公,灵公称贤大夫,因贤德闻名诸侯,奉祀孔庙东庑第1位。自幼聪明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变,生性忠恕。【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晏婴历任三朝的卿相,头脑机灵,善于辞令,使楚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乐毅(yu&)(y&) 】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祸难】祸害,灾难。【飘然】高远貌;超脱貌。《文选&成公绥》:“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有以】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自立】能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一朝中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如匈奴人西进欧洲、造纸术发明和佛教东来,均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事。【捣椒】《水浒传》第一回:“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拂衣(f& yī)】指拂袖,表示愤怒。【挂冠】亦作“挂冠”。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他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清《睢州志&袁可立传》:“时逆珰窃柄,可立叹曰:‘此非挂冠神武门时乎!’”【疏逖(shū t&)】 亦作“疎逖”。亦作“踈逖”。 1.指荒远之地。(2).指荒远地方的人。(3).疏远,闲散。【着意】 中意。【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吕氏春秋&赞能》:“﹝管仲﹞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桓桓(hu&n hu&n)】1. 勇武、威武貌。2. 高大貌。3. 宽广、坦然貌。【德心】仁德之心。《诗&鲁颂&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重寄(zh&ng j&)】重大的托付。【豹袖(b&o y&u )】亦作“豹褎 ”。用豹皮缘饰的衣袖。指古代卿大夫的衣服。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霞鞍金口骝,豹袖紫貂裘。”【张然明】张奂(104—181年),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县)人,字然明,东汉大将。桓帝康寿元年(155年),南匈奴与且渠伯德起兵反汉,张奂出击,且渠伯德投降。延熹二年(159年),桓帝在宦官协助下清除大将军梁冀,公卿、故吏死黜者三、四百人。张奂曾为梁属吏,也免官禁锢。桓帝延熹十年(167年),东羌攻关中,张奂大败之。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张奂率军回洛阳,因不事宦官未封。正月,十二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
以后父辅政,宦官猖獗,窦武谋驱除,太后不肯。九月,宦官曹节矫诏捕窦武,矫制张奂围之,窦武自杀,陈蕃被诛,窦太后被幽。张奂拜大司农,封侯。张奂恨为曹节所用,固辞。建宁二年(163年),为窦、陈伸冤,遭宦官怨恨。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诬张奂结党,遂免官。张奂为击羌人曾与
争,段颎谋杀害,张奂谢错,段颎不忍。著《尚书记难》。灵帝光和四年卒于家。【皇甫义真】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
聚徒数十万,头裹黄巾,约三月五日起事,史称“黄巾之
”。汉灵帝起
、皇甫嵩、朱儁,调全国精兵。朱儁与
波才部作战失败。
包围皇甫嵩于长社,皇甫嵩借风势冲出,与
合兵追击,屠黄巾军数万,封都乡侯。张角占广宗,卢植、董卓败归。皇甫嵩率兵进击,张角病死,张梁守广宗。皇甫嵩闭营休士,张梁放松,皇甫嵩乘夜调兵,张梁战死,阵亡、投河死八万多。皇甫嵩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汉廷任皇甫嵩左车骑将军,封槐里侯。后灵帝听谗言,收回左车骑将军印。中平五年,
,灵帝命皇甫嵩、董卓各率二万兵拒敌。皇甫嵩独自斩一万多。董卓惭愧,愈加忌恨之。第二年,灵帝病重,
为并州牧。后董卓秉政,欲杀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有交,叩头流泪,董卓释放皇甫嵩。后董卓被杀,朝廷任命皇甫嵩
印。【幽并】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王曹】王甫:
谋诛宦官,事泄,甫与
等劫持灵帝,杀窦武、
,连曹节、
等弄权多年。后下狱死杖下。曹节(?-181)字汉丰,南阳新野人。东汉时大宦官。
时受宠。太后
不忍。败露后,劫持窦太后、汉灵帝,矫诏杀窦武、
。兴第二次
,天下正人端士一空,忤其意者非死即祸。【发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突出了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陈窦】陈蕃(?-168年),字仲举,
平舆人氏(今
平舆北)。
末大臣。为官耿直,因犯颜直谏多次左迁。窦后临朝,为太傅。建宁初,与
等谋诛宦官,事泄,为
等矫诏反杀,年七十余。 窦武,东汉末年外戚、大臣。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桓帝延熹八年长女立为皇后,封槐里侯,拜城门校尉。建宁元年(168)八月,窦武与陈蕃计翦除宦官。泄露,宦官
和窦太后。窦武兵败自杀,被枭首示众,夷
,仅妻子免死。【三公】古官名,说法各异。《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或说司马主天
,司徒主人
,司空主土,是为三公”。【黄巾】黄巾:
军,因头包黄巾而名。【坚寿】皇甫坚寿,东汉名将皇甫嵩之子。董卓乱政,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二人结怨久,董卓欲杀之,皇甫坚寿与董卓有交,即往洛阳为父求情,遂得免。坚寿亦显名,后为侍中,辞不拜。【不大】表示程度不深。《
&王敬则传》:“ 敬则虽不大识书,而性甚警黠。”【竟】完毕,终了;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义真】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喻
,小人喻于利。” 又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节义或道义之心。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真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情,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义。道家指万物的自然而然本性。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大司马】古代官名。大司马是
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
”,现代的“武装部队
》以大司马为
,主武也。”(《
《辨释名》曰:“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
的别称,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
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中国的军委
。【礼卿】明名臣袁可立的表字。袁可立,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英年】盛壮之年;青年。指青年人。【理】1.通“李”。按《管子&五行》:“‘故使为李。’注:‘李,狱官也。’”
狱官,当亦有办理义,故李、理通用。(
著《黄现璠学术论文选》)2.申诉;辨白。如:理诉;理说;理辨。【报最】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叫报最。【西台】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抗疏】谓向皇帝上书直言。【归】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仗钺】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 唐 杜甫《北征》诗:“桓桓陈将军 ,仗钺奋忠烈。”【治】整顿,训练。《资治通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军】军队。【于时】在这个
。【辽东】辽东的别称。【三韩】三韩所在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边界也不断的变化。《
》说马韩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后被
占领。辰韩位于后来新罗的位置。弁韩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后来被百济占领。【余众】犹残部。【大东】
大东区。沈阳市内五区之一。【不相】相互之间分不出........。【主客】主人与宾客。【时时】常常;每时每刻。【抚绥】安抚,安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无事】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莲贼】明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传播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教徒遍布北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万历四十二年,王森在京师被捕死于狱,弟子巨野人徐鸿儒信徒不下二百万。天启二年,他联合景州于弘志、曹州张世佩等,约定中秋起兵,因泄露于五月发动。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攻克郓城、邹县、滕县、峄县,屡败官军。赵彦和袁可立组织官军追剿,到十一月,徐鸿儒在邹县被捕至京城正法。【猝】突然地,出其不意地。【单骑】人一马;独自骑马。现在引申为一人一车(自行车),独自骑行。【麾(huī )】(1) 指挥,下命令行动。麾,指麾。――《玉篇》(2) 又如:麾军(指挥军队);麾众(指挥大众) (3) 同“挥”【是以】所以;因此。【毛文龙】字振南,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万历三十三年受其舅沈光祚推荐为宁远伯李成梁亲兵。同年中武举乡试第六名,升千总,守备。天启元年受巡抚王化贞派遣,收复镇江。天启二年升平辽总兵官。天启三年二月,登莱巡抚袁可立多次为其请功筹饷,赐尚方剑,在袁可立的调度和声援下,续有金州、旅顺、牛毛寨等战役的胜利。崇祯二年六月初五,被督师袁崇焕矫诏杀于双岛。【刘爱塔】又名刘兴祚(?-1630年),辽东开原人,后被“市夷掠去”,深得努尔哈赤赏识,为姻婿,升副将,管辖金、复、海、盖南四卫,成为后金声名显赫的汉官。后金残酷的民族压迫震动了他的良知,萌生逃出后金报效国家的信念。他屡次通书巡抚袁可立,欲脱离虎口。崇祯元年以自焚计逃出后金,率兵与后金激战阵亡。袁可立这一睿智的“反间计”使金人倍感屈辱,成为无法愈合的历史硬伤。康乾大兴“文字狱”,在自己主修的《明史》中对毛文龙、袁可立、刘兴祚等人禁不立传,还凭空杜撰了崇祯帝中金人“反间计”而“冤杀”袁崇焕的故事,以报袁可立策反刘爱塔的史羞。【诪张(zhōu zhāng )】诪张为幻(譸张为幻)欺诳诈惑。【恫疑(d&ng y& )】疑惧。【沓】d& t& tɑ多,重复。【渚】水中的小洲。《说文》引《尔雅》:“传:‘渚,小洲也。’”【崔霍】崔指的是崔呈秀。霍维华(?—1636年)明东史(今河北)人。天启初附魏忠贤,诬杀王安。天启四年迁刑科,攻讦东林党人。与崔呈秀同为魏忠贤谋主。进兵部右侍郎,署部事。每陈奏必颂魏阉。忠贤败仍自全,以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崇祯初被言官弹劾,入逆案,戍徐州。【中】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用事于中。”【一意】专心致志。【要害】喻紧要的关键的部分,亦指军事上的要地。汉
《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同义词:接洽;联系。【收复】谓夺回已失去的东西。多指夺回失地。【旅顺】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属
市辖区。东临黄海、西濒
,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明天启元年,
攻占金州和旅顺。天启三年,袁可立指挥名将毛文龙、沈有容和张盘收复旅顺。袁可立离开登莱后的第二年(天启五年),努尔哈赤派三王率兵6000再次攻打旅顺。【晏然】安宁;安定。【猝(c&)】突然;出乎意料:猝然。【朝鲜废立】中国明朝
三年三月十二日,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倧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发动宫廷政变,将李珲绑缚,宣布废黜其王位,史称“仁祖反正”。三月十三日晨,二十八岁的绫阳君李倧即位,是为李朝仁祖。被废黜的光海君被石灰烧瞎双目,崇祯十四年七月朔日卒,墓在朝鲜
洞。负责节制朝鲜的登莱巡抚
第一个就表示了反对意见:“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
《敬亭集》)。袁可立上疏
:“君臣既有定分,冠履岂容倒置。即珲果不道,亦宜听大妃具奏,待中国更置。”(《明熹宗实录》 )【毅然】坚决地。【既而】不久,一会儿,副词,表转折。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国人】 国内之人,全国的人。【自赎】自己弥补罪过;自己赎罪。【质责】质问、责备。【济师】增援军队。【廷议】即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明代廷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下廷臣集议。廷议的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明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重轻】指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孙枢辅】孙承宗。【滞】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塞外】中国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包括宁夏、内蒙古、辽宁、吉林、
等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也叫“塞北”【陛见】谓臣下谒见皇帝。【中外】 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汹汹】骚乱不宁。【君侧】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绿野】指唐
的别墅绿野堂。唐代
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裴度为
时宰相,平定藩镇叛乱有功,晚年以宦官专权,辞官退居洛阳。于午桥建别墅,种花木万株,筑燠馆凉台,名曰“绿野堂”。裴度野服萧散,与
等作诗酒之会,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事见《
&裴度传》。宋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未可卷怀袖手,续平泉庄记,绿野堂诗。” 元
《夜行船&秋思》套曲:“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政府】“政府”其名,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政事堂”和
的“二府”两名之合称。宋初年还设立了枢密使,主管军事,其
。并将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称为“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合称即为后来的“政府”。【中朝】西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则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
”。相对与“外朝”而言,“
、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诸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三国 蜀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邑邑不乐】邑邑:发愁的样子。形容心里苦闷,很少言笑。【抵牾】抵触,矛盾。【加衔】给官吏高于本职的虚衔,表示尊贵。【致仕】古代
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奇表】非凡的仪表。【上宾】古时指帝王死。【恳辞】恳切辞让。恳:恳辞。辞:推却不受。【时论】当时的舆论。时:当前的;现在的。【凡】大概,要略。【值事】当值办事的人员或所办之事。【长算】亦作“ 长筭 ”。长远之计。【大体】大要;纲领。体:事物的主要部分。【要会】主旨;要旨。【苏】
的简称。【理】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赀】假借为“资”。财货。【窘】窘,迫也。【两台】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明清时期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讼牒】诉状。【倡乱】造反,带头作乱。【抵法】犹伏法。【警】戒备;防备。【吴中】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
南部,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
接壤,西衔
市隔湖相望。【豪】豪纵(豪放不羁;强横放纵);豪放不羁(意气奔放,不受束缚);豪士(豪放任侠之士)。【子弟】泛指年轻后辈。【驰骤】奔放。施展才能;效力。【自命】 自己认为;自己命名。【怨家】冤家;仇人。【诋】说人坏话:诋毁、丑诋。【不轨】不合法度,特指叛乱。【独】唯独,仅仅。【谓】认为,以为。【狂生】指那些不受世俗约束,喜欢以自己的观点来处事的人。他们崇尚个人的能力,而且勇于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狂:狂放,任性。生:后生,长辈对晚辈或年长者对年轻人的称呼。【无他】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没有别的。【谳】审判定罪。【不得】不能得到;得不到。【实】察实;核实。【乃】于是;就。【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宴客】宴会招待客人。【谋叛】预谋背叛本朝、投降外国的行为,中国封建法律“
”重罪之一。【监司】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明布政使、
亦因有监察官吏之权称监司。清则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皆有督察所属府、州、县之权,通称监司。【徐】安闲的样子。【固】原来;本来。【百口】满嘴。【兵柄】兵权,军权。【安坐】安稳地坐着。谓不劳神费力。【整暇】《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楚也, 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后因以“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整:端方;端庄;严肃。暇:从容,
,大方自如。【海澨】海滨之意。澨:水边。【弁】古时指武官,因武官戴皮制的弁,后专指低级武官。如:武弁;
;弁目(清代兵士头目的通称)。【谛视】仔细察看。【贡使】进贡的使者。【神明】神奇,高超。【盛】极力。【自诩】自夸。【满浦】即满浦市。明代属登莱巡抚袁可立管辖。1949年设郡,前为满浦面,1967年设市。现为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
以南,与中国
市相望。1991年人口100,893人。【昌城】明代属登莱巡抚袁可立管辖。现朝鲜北部昌城郡首府。原为寒冷不毛之地。解放后发展旱田作物、果树、养蚕等,是朝鲜北部丘陵地利用的典范。有针织、造纸等地方工业。附近为主要的金产地。【用兵】调兵遣将,指挥战争。【不遗】遗:留;全部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机发】谓以弩机发射。【践藉】践踏;摧残。【人马】人与马。多指军队。【腾蹋】亦作“ 腾蹋 ”。提起脚踏或踢。腾:字从肉,从
t&ng),駦亦声。“駦”意为“马弓背时身体长度缩减一半”。“肉”指马身。“肉”与“駦”联合起来表示马通过身体的一张一缩快速奔跑。本义:马快速奔跑)。【移文】也称“移”,“移书”,是一种起源很早的平行文种。到了汉代,“移书”成为各衙署之间、平级官员之间正式使用的平行文书,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的往来公务联系。三国以后,亦单称“移”或称“移书”、“移文”。这种文书,用于劝喻训戒,故文词或明晓,或刚健,或简约,而义理则必须清晰明显。【颠末】始末。事情自始至终的过程。【以是】因此。【练达】〈书〉阅历多而通达
。【廉直】清廉正直。【露章】公开奏章纠举内容﹐让被弹劾的人知道而服罪。章:奏章,
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秉笔】执笔。【伸】申理;洗雪 [冤屈]。【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指公文、书信。【雪】洗刷;昭雪。【同列】犹同僚。列:职务;职位。【缩项】恐惧貌。缩:收缩。项:项头(头与脖项),项领(指颈部)。【自任】自觉承担;当作自身的职责。任:堪;承当;禁受。【奈何】&书& 用反问的方式表示如何。奈:如何。【谳】审判定罪:~问(审问)。定~(定案,定罪)。
(结案定罪的文书);
(审理案件);
(审讯犯人);
(审理定案);
(将案情向朝廷上报或请示);
(向上司申报的议刑公文)【朗朗】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障】遮挡;遮蔽。【读法】宣读法令。《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益】更加。【自劾】检举自己的过失。【强项】谓刚正不为威武所屈。【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隋朝,又一说是唐代,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诣】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政府】“政府”其名,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政事堂”和
的“二府”两名之合称。
为提高工作效率将
省和门下省有时合署办公,称为“政事堂”。宋朝将“政事堂”设于中书省内,称为中书。宋初年还设立了枢密使,主管军事,其
。并将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称为“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合称即为后来的“政府”。现代政府则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辅臣】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上意】君上的心意、意旨。【末坐】亦作“ 末座 ”。座次的末位。【抗声】高声;大声。【相公】宰相尊称。【特】只,仅,不过。【不肯】不同意;不接受。【拂然】愤怒貌;不悦貌。拂,通“ 怫 ”。【先是】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阙政】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阙:缺点;错误。【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讲朝】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罔效】没有效果。【用是】因此。【踬】遭遇挫折。【当事者】当权者。【少艾】1. 指年轻美丽的女子。2. 形容(女子的)年轻美丽。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有茶肆妇人少艾,鲜衣靓妆,银钗簪花。”3.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稍稍,稍微。【辣】老辣,成熟泼辣,老练刚劲。【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司马门】(1).官署或营寨的外门。(2).皇宫的外门。司马:“司马”作为西
部门的首脑、政权机构的主要
,其职能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国家军赋。第二,组织服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第三,负责执行军事法律。“司马”作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除管理国家军赋和组织军事训练外,还是军法的执行者。【死】恰巧,正好。【经略】筹划治理、要略、大略和官名,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
。【吊赠】谓吊唁并赠送财物。吊: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诋】谴责。【辱国】使国家蒙受耻辱。辱:使…受辱;侮辱。【一日】某日,过去的某一天。【权贵】旧指官高势大的人。贵:社会地位高。【祗候】1.恭候。2.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乾清门】乾清门为
内廷的正宫门。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
,西边内右门及
。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
。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乾清门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
、交太殿、
)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乾:指君主。【出声】说话;发出声音。【律】约束。【咫尺之义】 咫尺:短小;咫:比喻距离很近。尺:形容微少或短小 义:义理。指狭隘的义理。【无所】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义形】义形于色的意思。形:表现;色:脸色。义愤的情绪反应在脸上。【司李】官名。李,通理,即司理,为掌狱论之官。又为对推官的的习称。【跻】达到、晋升。【台辅】三公宰辅之位。【定陵】明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为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建于年。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镇静】止息;抑制。(未完待续)
  【中贵】中贵: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皇宫。
节寰袁公传 -
  黄道周说:呜呼!二正之际,与阿柄者难言之矣。那个时候,朝中有人玩弄权术,百姓生灵涂炭。鞑虏兴师作乱于边,枭雄伺机窥伺于内。国家腹地及边远地区,疑惑不定的檄文频传。其时年轻的皇帝尚称英武,重情重义,絫泽所参,众志成城。少数几个贤明的士大夫戮力共勉,柴车以质朴诚实建立伟业在先,于少保以忠烈克继其后,吴永清、罗学古等人亦争先为国效命,共赴时艰。
  明正德中,人才兴盛,派别互立;许季升高瞻远瞩,正大之气充溢于京师劲旅。何世光调停捭阖,权用谋略止于宰相之位。王德华、彭济物昂低殊态,裁酌用心。内廷宦官横行无忌,要如蟠蟒学虬,但又远远达不到蛟龙蹈海的程度。君子上视王权威仪,下祝鼍鼓,乘熟而落之,掇如也。
  至于魏忠贤、崔呈秀辈,岸谷所渐,五岳山海几为之易位。北部边塞士兵披甲雄于猰□,天偷斯难,以养外患。睿智之人难以谋划,勇武之人无以决断;仁人不能护卫,忠义无以裁决,待圣人出然后天下可以晏然。其时虽有于少保、罗学古之才,王德华、彭济物之健,删杰就厌,则中门近关,两窦其选矣,然且诸君皆不能。
  予观古人尚哲简戆,遇大事能金蝉脱壳,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等人,都在大难来临之前而飘然脱身,且又不损其名节得以立身。到了东汉时期,怀鸩捣椒四壁的富贵,以死相勉,以为春秋之义与易殊旨。其间虽有主动辞官者,也不过都是闲散边远不大得志的散官。至于那些乘朝车、执宫戈,怀抱赤子之心而忍辱负重坚持上朝的大夫,心中必有重大的事业寄托于志。
  即使在卿士大夫的豹袖之下舍弃生命,独行安之。如张奂、皇甫嵩者。张奂攻破诸羌叛乱,安抚幽、并二州,却耻于为王甫和曹节所卖,发愤为陈
和窦武伸冤,最终未入三公之列。皇甫嵩荡平黄巾军,攻破梁州乱贼,征赴城门,赖其子皇甫坚寿与董卓私交方得免杀身之祸,虽名列三公位,却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抱恨。
  当魏忠贤、崔呈秀阉党专权秉政之时,已经很少有坚守节义和贞操到底的人,如果说朝中还有节义贞操之士,那义贞之人必是大司马节寰袁公可立。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青年时代中进士,理苏州刑狱之职,官员考察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为西台御史,因直言抗疏万历皇帝遭罢官归。
  二十六年后复出,授权筹募节钺登莱军。这时正值辽东大溃败之后,三韩难民不断流落沈阳内地 ,依仗辽东的庇护和接济生存,和辽东人搅扰一起,不分主客,夜间惊扰事件时起,完全是依靠袁可立的安抚得以安宁平安。袁可立离开登莱后没几年,登莱就溃败下来。
  袁可立巡抚登莱的时候,白莲乱军聚集在金乡一带,与袁可立不期而遇,袁可立乘单骑指挥军队冲入敌阵,乱军四散逃开。袁可立令登州军袭捣,于是有兖州平定白莲教之功。
  这时毛文龙诪张于海岛间,刘爱塔疑惧于海上南四卫,熊廷弼、王化贞功罪之争纷扰于朝野,崔呈秀、霍维华结党盘踞中朝。袁可立为扩建水师鞠躬尽瘁,堵塞要害之地,纵火焚烧后金所盗取的粮食,与海上各岛勾通联络,出兵收复旅顺要地,沿海得平安。
  又突然有朝鲜李倧擅自废李珲而自行篡权的事件,袁可立果断请求朝廷讨伐。接着李倧挟太妃之命遣使来中国汇报情况,说李珲失去民心,改步自赎。袁可立又请求朝廷对朝鲜进行严厉质问谴责,并要求其派出军队助明协剿后金鞑虏,观点与朝廷公议相合。从这一事件就可以看出袁可立之文韬武略,袁可立离开朝鲜十余年,朝鲜就为后金所完全沦陷。凡袁可立起作用的地方,都是事关明金战略全局的大事。
  袁可立在登州巡抚三年,七次上疏求归里,归里后魏忠贤的气焰就更加嚣张跋扈了。
  辅臣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塞外,多次请求面见天启皇帝,朝廷内外流言四起,说孙承宗要进宫清除魏忠贤阉党。这时的袁可立已经告病回到睢州正有绿野田园之乐的逸趣,不久又因为明对后金战事吃紧急忙起用袁可立为兵部侍郎。袁可立在海疆数年,对边将的心理和特点非常熟悉,朝廷本想借袁可立驾驭这些手握兵权的边将为国立功。
  袁可立来到兵部后,悉心观察朝中大僚当然也包括阉党的动态法,心中闷闷不乐。和阉党间屡次发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不得已多次请辞朝官要求重回边疆戌守,由此进一步激怒了魏忠贤和崔呈秀等众阉党。
  但天启帝还是很看重袁可立在登莱海疆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给予兵部尚书的加衔让其光荣退休,阉党也终没有找到进一步加害的机会和借口。这时官员以这种方式退休的少如凤毛麟角,都认为袁可立有难得的先见之明。
  天启皇帝宾天后,因为三大殿工程告成加封袁可立太子少保的官衔,袁可立坚决推辞而不肯接受,受到朝野齐声称赞。
  大凡袁可立经受处理的事情,都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深得事物的要领和精髓。
  袁可立为苏州府推官主管刑狱时,浙江湖州罢官在家的前礼部尚书董份,因为广敛资财为乱民围攻,闹得非常厉害,省里主管行政和司法的两大官员下文授权袁可立处理此事。袁可立来到湖州后,立即广泛收集诉状分发到各县衙门以削弱其哄乱的声势,然后缉捕一两个带头施暴的人依法处理,事件很快被平定下来。
  正当倭寇出没战备吃紧的时期,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聚义自命保家护国,他们的仇家向官府污蔑高发他们图谋叛乱。省府主管行政和司法的两家高官马上对他们缉捕勘问。而推官袁可立则认为他们不过是豪放不羁的青年人,没有违法的地方。后来经过勘验果然没有发现什么,最终无罪释放。从此大家一致认为袁可立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人说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部将要发动兵变,众将官听到这消息都吓坏了。袁可立不慌不忙,情绪异常沉稳,从容间派出小队人马告知沈有容大将。问道:“李性忠是总兵手下的人,这人怎么样啊?”沈有容满口担保没有一点问题。袁可立说:“我想也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不过为了稳定军心起见,先让他暂时解除兵权休息一下。”这个事件又一次看到袁可立处事的高度严谨和从容不迫。
  袁可立任职苏州府推官时,一次当汛期出使沿海。有一个李姓武官邀请袁可立宴饮,席间出示两把精美的倭寇武士刀。袁可立接过刀仔细查看后返还了他。半年后,有战报说在海上擒获到倭寇二十人,还有很多倭人的战略物资,其中那个武官让袁可立看过的三把倭寇武士刀也都在这次的上报之列,因此袁可立对这个战报很是怀疑。不久,琉球向大明国进贡的使者来到中国,说几个月前曾有船只随风飘落到中国这边,袁可立从监牢中提出这些人请他们辨认,贡使一眼便看出全部是琉球的良民。众人齐声称赞袁可立断案如神。
  袁可立巡抚登莱的时候,毛文龙曾极力夸大满浦、昌城的战报数字,竟然说兵力尚不及千人,不发一矢一箭,仅仅靠埋伏火炮攻击,就使奴贼人马自相践踏,死者多达四、五万人。袁可立对这个天文数字深表怀疑,于是正式发布檄文审查毛文龙东江军的前后始末。毛文龙从此嫉恨袁可立。袁可立说:大海距离大明天子很远,做臣子的不能有所欺瞒,难道还有什么事情不清楚吗。由此再一次看出袁可立处事的聪明和历练。
  当其为苏州府推官时,太守石昆玉因为廉洁刚正而得罪应天巡抚(李涞)。巡抚公开对石昆玉进行弹劾陷害。查问的公文下到江南四郡,四郡的理刑官公推袁可立来主审这件棘手大案。袁可立按状依法为石昆玉洗雪冤狱,同僚们十分害怕齐往后退缩。袁可立说:“万事由我一人承担,我为什么要因为上台官员的淫威来诬陷我们的贤太守呢?”案件调查完毕,袁可立对李巡抚宣读,声音铿锵有力。巡抚十分羞愧,拿起屏风遮住颜面。袁可立宣读法令更加严厉,巡抚无地自容自己弹劾自己而去职。朝野一齐称颂袁可立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还是在任御史的时候,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万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道御史都来为他伸救求情,丞相以皇帝要处罚他为由拒绝救赎。袁可立在后面高声说道:“还是宰相公不愿意救吧!”宰相闻听此言老羞成怒,知道只有袁可立才能说出来这样的话。后来是历代帝王庙的景德门被雷震毁,袁可立连续上奏疏针砭朝政时弊,譬如京郊的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都在袁可立的抨击之列,章奏送到皇帝那里后被搁置起来没有往下分发。朝廷因此事大肆谪罚袁可立,用了又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百官相救也没有任何效果。
  袁可立被昭雪起用,不久遭遇挫折告病归里,不久又被起用。当国者希望袁可立老有所成,袁可立说人老更应该成熟泼辣。
  任职兵部左侍郎时,正好碰上后金的头领努尔哈赤死亡,袁崇焕派出僧人前去吊孝慰问,袁可立严厉谴责这种行为有辱中国。某日,权贵人物在乾清门外恭候,说话特别放肆不羁,袁可立引用很简单浅显的道理进行了有力的回击。虽然不能挽救局势,但袁可立嫉恶如仇的性格再一次在这里得到体现。袁可立刚正不阿的风骨最著名的事件都发生在理刑官和监察御史的任上,虽然没有跻身到三公台辅之列,其至大至公之高节已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未完待续)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6:27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4手柄固件升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