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明,偏信则暗.是什么意思

偏听则废,兼听则明,_百度作业帮
偏听则废,兼听则明,
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魏征,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相当尊重.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这段对话,在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大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徽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三国演义》八三回:“良曰:‘古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望陛下察之.’” ———————————— 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大概意思是不能只听信一人,而要广泛听取意见
意思是在你面对一些问题是,在做决定之前会听取旁观者的意见或建议,在做决定时,不要仅仅听一个人的意见或是建议,要多听一些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才会做到最好的决定,进而影响你所面对的事。> 查看格言:魏征名言,魏征简介
魏征名言,魏征简介
  魏征名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5、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9、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魏征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的政府确实是对人民负责任的!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49:05&)
434字(4531/25)
( 10:35:37)
( 17:20:38)
31字(15/0)
( 16:38:16)
11字(11/0)
( 21:12:46)
49字(30/0)
( 20:15:18)
40字(143/1)
( 19:46:58)
132字(11/0)
( 20:14:46)
48字(115/0)
( 17:59:31)
25字(84/0)
( 17:30:52)
25字(14/0)
( 16:34:45)
82字(26/0)
( 13:26:26)
( 12:53:46)
31字(13/0)
( 11:57:08)
211字(1165/1)
( 15:46:38)
150字(442/0)
( 11:12:24)
34字(878/2)
( 21:51:11)
16字(31/0)
( 15:23:12)
21字(50/0)
( 10:49:41)
25字(30/0)
( 10:39:31)
70字(23/0)
( 10:23:18)
32字(88/0)
( 10:02:38)
66字(116/0)
( 09:54:40)
426字(46/0)
( 09:44:03)
23字(43/0)
( 09:29:05)
38字(14/0)
( 09:14:3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每日一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ān
míng,piān
[释义]&&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领导者
唐朝人魏徵说过:“~。”(毛泽东《矛盾论》)
[成语故事]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关的成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3赛季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