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灾的民众,桑译是如何桑恩救助苏珊的

桑怿 ① 传(节选)
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
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 缚
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
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桑怿 ① 传(节选)
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
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 缚
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
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
桑怿 ① 传(节选)
传(节选) 欧阳修
&&&&& (怿)又闻襄城
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 缚
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
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 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
,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
,将以舟载之.见民
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
.粟尽乃止.怿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1)缚(   ) (2)走(   ) (3)善(   ) 3.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2.(1)绑,捆绑;(2)跑,逃跑;(3)善于,擅长 3.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意对即可) 4.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5.(1)以舟载民;(2)聚其里人饲之 6.示例:(1)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桑怿传 阅读答案
桑怿传 阅读答案
 桑怿①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 ) (2)走( ) (3)善( )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   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 ) (2)走( ) (3)善( )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   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选文,...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捆绑 ) (2)走( 逃难) (3)善(通假字,通“擅”擅长于 )   
11. 但是不十分了解典籍的内容,然而他的决断都合乎事理和常理。  
12.桑怿将襄城的十多个盗贼其中的数人杀死,并将其余的人捆绑起来送官府。附近的县因为这件事情而再也没有出现过盗贼,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因此被授予官职 。  
13.“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桑怿这个人有游侠的气质,他杀死盗贼,并将其他盗贼送官惩治,为民除害,为人民做好好事。他有儒家之气,因为除贼有功当了郏城尉后,在赈济灾民方面没有自私保守,而是当官为民,当官济民,是一个出色的好官。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力过数人”,体魄强健,身体强壮。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书上记载他有“谋略”。
原文: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孤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裸露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自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如果满意请采纳
O(∩_∩)O谢谢
还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么?
提问者 的感言:非常谢谢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阅读题答案?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阅读题答案? 5
  桑怿①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 ) (2)走( ) (3)善( )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 
  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我的答案是: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捆绑 ) (2)走( 逃难) (3)善(通假字,通“擅”擅长于 ) 
  11. 但是不十分了解典籍的内容,然而他的决断都合乎事理和常理。
  12.桑怿将襄城的十多个盗贼其中的数人杀死,并将其余的人捆绑起来送官府。附近的县因为这件事情而再也没有出现过盗贼,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因此被授予官职 。
  13.“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桑怿这个人有游侠的气质,他杀死盗贼,并将其他盗贼送官惩治,为民除害,为人民做好好事。他有儒家之气,因为除贼有功当了郏城尉后,在赈济灾民方面没有自私保守,而是当官为民,当官济民,是一个出色的好官。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力过数人”,体魄强健,身体强壮。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书上记载他有“谋略”。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 ) (2)走( ) (3)善( )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   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9.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分)   10.(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3分,每小题1分)   11.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并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3.(1)以舟载民 (2)聚其里人饲之 (2分,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即给满分)   14. 略 (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 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其他回答 (3)
有听说襄城有十多个盗贼,他独自一人拿着剑前往,杀了几个人,把其余的绑起来。他的旁边的县城因此没有盗贼,京西(地名)的转运使(官职)把这件事上奏了,授予郏城尉这个官......怿即使是进士,但不是很了解书本知识,他这样做只是合乎常理,这样的还很多。姑居住在雍丘这个地方,遭遇大水,只有栗(粮食的一种)二廪(数量),用舟载着。遇见难民逃避溺水的人,就丢弃栗,把溺水的人栽在舟上。遇到荒年,召集他所住的里(表范围)的人给粮食他们吃。知道栗都被吃完了才停止,怿擅长舞剑和铁简,力敌数人而且很有谋略.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裸露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该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很高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捆绑 ) (2)走( 逃难) (3)善(通假字,通“擅”擅长于 )   11. 但是不十分了解典籍的内容,然而他的决断都合乎事理和常理。  12.桑怿将襄城的十多个盗贼其中的数人杀死,并将其余的人捆绑起来送官府。附近的县因为这件事情而再也没有出现过盗贼,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因此被授予官职 。  13.“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桑怿这个人有游侠的气质,他杀死盗贼,并将其他盗贼送官惩治,为民除害,为人民做好好事。他有儒家之气,因为除贼有功当了郏城尉后,在赈济灾民方面没有自私保守,而是当官为民,当官济民,是一个出色的好官。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力过数人”,体魄强健,身体强壮。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书上记载他有“谋略”。 补充回答: 原文: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孤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裸露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自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桑中生李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