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诗叶舟,并填空,1什么叫诗光源,本诗中的光源有什么

(2009o杭州)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3)若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亦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C所示.当图C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直立生长(4)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一向上弯曲,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感应.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解:(1)A、B二盆蚕豆幼苗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否有单侧光,因此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3)虽然暗箱和光源都不转,但是由于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蚕豆幼苗受到光的均匀照射,生长激素分布均匀,细胞生长速度相同,因此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直立生长,而不会弯曲.(4)生长素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侧运输.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蚕豆幼茎下侧生长素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上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导致蚕豆幼茎向上弯曲生长(或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感应.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故答案为:(1)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而向光侧少);(3)直立生长;(4)向上弯曲(或背地生长);感应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实验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对植物的向性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目的、预测实验结果等科学探究能力.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推理、预测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思想和中考试题注重能力的命题导向.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白条分期: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王大哥照明床头水晶壁灯卧室床头灯伸缩阅读看书摇臂带开关调光墙壁灯9001-1 小清新
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商品介绍加载中...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新世纪诗典》第三季点评1.(图雅)
《新世纪诗典》第三季点评(图雅)
《午后的太阳》(罗晖& )
晚间看新闻联播,看到江西等地稻田龟裂,青绿的禾苗很无辜地立在那里。现在看到这首诗最后一节很有感觉。青蛙哭,庄稼下葬,艺术地再现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在对作品拍手称好的同时,我想大家会身临其境为天热烦心,为旱灾揪心。
《玩具门诊》(茱萸& )
因为是自己20年前玩过的玩具,所以它就会负载着漫长历史和自己的生命气息,这种气息与往事勾连,不免产生伤逝的情怀。这是人的共性,怀旧是永恒的不可阻挡的情感潮汐现象。本诗尽管繁复,但并不影响真情释放,也不阻碍读者阅读和沉湎。门诊,是一个很好的叙述角度。老话题,必须找新视角。
《风吹……》(罗钺& )
很多人写诗,开始的时候会迷恋一阵子意象诗,练习意象诗写作,意象随着自己的意识流东奔西突,天马行空,写完了还久久陶醉其中,但是旁人看不明白,若要解释不知所言,真成了“诗无达诂”,这是笑话。本诗正如伊沙所言玩意象功夫了得,它不会让人晕头转向,而是清楚地看到诗人对婆婆去世的沉痛哀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本诗语言传达的意境是通灵的。
《汉字像一个精灵》(李轻松& )
作为汉语诗人,拥有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的文字为母语这千年文明的产物,应该说是幸福的,仅从造字字形来看,就能给予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思索的空间。万物皆有灵,文字书写万物,是万物忠实的符号与化身,把汉字比作精灵的人,心里必有神明,而只有把文字奉若神明的人,才会与才华共舞。本诗是才华的展现。
《慢生活》(铁心& )
感觉诗人写的就是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我家旁边就有这样一条河,我每天上班的路上也有这样的一条河。这样的河,它里面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啊,难道只有鱼知道吗?那些支起鱼竿的人,他们为何守在那里?是为鱼,还是为渔?还是生活本来就像这样的一条河?
《玩什么的》(阿坚& )
人在外也需要交流,就这样打个招呼,彼此就算认识,至于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于是在“玩山”“玩穿越”“玩古塔”这些所谓的“专业”玩家面前诗人玩了一次幽默“玩玩儿”。本诗看上去很轻松,小小的对话而已,其实信息量不小,我们不禁会问自己是玩什么的,玩得好吗?玩到了哪个段位与境界?
《广播》(赵思运& )
广播也属于“消失”系列中的一个物种,它带有一个时代的重要声音,这个声音把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的人统一到一个时间刻度一个思维向度里。不过这首诗,重点不在批判,倒像是对自己童年时期温暖的回忆,因为广播和母亲联系起来了,母亲听到《东方红》就会放下一切,就会做饭,就会有吃的。
《K589次列车》(沙白& )
这是一首游子之歌。虽然有人说“脚下即故乡”,但是故乡真正的含义是父母之邦,“父母在不远游”,于是很多远离故乡的人虽然“游必有方”,还是难解心中的挂念和不能尽孝的纠结。这首诗情到意达,得来全不费工夫,用一串站点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游子归乡的迫切心情。
《我们的学校在雾中,宛若仙境》(巴蜀书虫& )
这是巴蜀书虫前两天贴在葵论坛《学校日志(八)》里的第一首,印象很深,这组里有三首写雾的,我没提这首,而提了写雾都孤儿的那首,让我再次看到选诗是大学问。现在相比之下,这首更具现代性,标题和文本构成不和谐的反抒情,“仙境”是反讽,是传统意义下的颠覆,仙境与陷阱在现代技术下的巧遇,又构成触目惊心的比对,暗含批判与揭露。
《鱼刺》(梁平& )
本诗确实写得四平八稳,娓娓道来,一类一类地比较,有条不紊,由人与人的比较,到人与猫的比较,最后归结到爱字上,有很强代入感,这种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无可辩驳地植入受众的心里,即使你不懂诗,也能跟着走到结尾,被刺痛一下。在细节上,我特别喜欢第三节。
《无题》(图雅& )
《试试罗扎斯基的写诗法》(桑克& )
很多时候,不是让别人来界定自己是谁,而是自己来确定自己是谁,人是如此自负的一个物种,别人只能说好话,不好的话只能是自己说才可以。伊沙说过一个名言:“我是我自己的爹。”这句话吓倒了一大批人,真是“一鸣惊人”,它砸到了无数人的痛处。桑克的这首诗难道不砸到一大批人吗?只是力度比伊沙要轻一些,但足以让你笑不起来。
《鸡蛋1985》(摆丢& )
我们可以随时去赞美哺育我们的大地,但是,有多少人会跪下来与大地亲吻?这28年前的一枚生鸡蛋,它以打落,以破碎,以一幅画的中心元素,带给我们的是怎么样的价值体验和生活感受呢?实际上,它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改革开放不久的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生活依然是一个大问题。不知道这位傣族奈妈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类似梦境》(康蚂& )
标题貌似有两层意思,一指真实的事情像是在梦中发生;二指相似类似的梦。由此看来,本诗前七行,属于一,九至十一行属于二。前面的那些小动物的死,之于我们人类只是很小的死,不足以评判和谴责;而后面的类死亡惊心动魄。前面死亡是“我”造成,后面类死亡是谁造成,未有指认,给读者留下反刍空间,但愿如此的梦境远离我们。
《跟奶奶学说话》(纪彦峰& )
这首诗形式规整,内容看似简单,小孩、家禽、家畜,这些看得见的“教材”在“奶奶”的方言“教学”中被清晰地分类和指称,这些分类和指称有些不合教育部颁发的统一教材规范。但有什么关系呢,它代表的是地方文化,是生活在这快土地上的人普遍认知。诗人有意为之,是为怀念。骡子只有一种,尾收的好,相信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会突然睁大眼睛。
《飞翔的床单》(刘亚丽& )
女人以细腻打动人,这是上天赋予女人的特质权能,女诗人如果不珍惜这点,那是暴殄天物。刘亚丽无疑是深得其妙,这首诗把一个家务活儿一个日常事件的发生安置在我们可感知的家庭环境之中,以祥和美丽的造境化解了本该郁闷的被盗心情。我们常说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越是这样说的人其实心态越是不太好,刘亚丽的心态才是修炼成功的,并惠于诗。
《苦命的人》(天狼& )
天狼把自己8、90年代的诗贴在博客我跟着看了不少,估计他是比较看重过去的写作,也可能是他有意拿出来和现在的诗写进行对照。但他意想不到的提供给了我对他过去诗歌的了解,让我看到他诗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过去的诗歌里绝对没有表现得如此客观冷静冷到骨头里的痛的感觉。新诗里的苦命人不会涉及具有生命意义的性,只有现代诗才会。
《1983年》(梅花驿& )
严打,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一连串严厉打击运动的简称,发起者是邓小平,1983年首次提出“严打”这概个概念。严打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在1983年8月至该年年底的第一次战役的第一仗中,由民间提供的检举线索就达150万件,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的犯罪分子有47000多人。王小帅的电影《青红》里那个男青年就是在那次严打中丧身的,朱德的孙子也是。
《死灵魂》(李勋阳& )
动物鬼,这个概念被发明,此后,汉语书写里就多出一个专有名词,这算不算一个贡献呢?这首诗颇费心力:动物被人宰杀后变成动物鬼,动物变成鬼以后还逃脱不了人鬼宰杀的命运,这还不算,动物鬼还逃脱不了喂养人鬼的命运。如此的绝望,惊人地展现了荒诞的事实背后冷酷现实。天才们不缺想象力,缺的是悲悯之心。李勋阳这首占全了,是为赞!
《黄昏时过九曲黄河第一弯》(朱剑& )
朱剑是短诗王,《陀螺》《磷火》《清明节》《南京大屠杀》《剥皮》《囚徒》《秦岭》等,这些短诗写得非常精妙,叫人击节称叹。伊沙说,朱剑有着与生俱来的聪明、灵气、幽默感和暗藏的犀利、尖锐。他的先天性才华,来自于天才式的专注。如果不专注,怎么会有本诗,仅四句,就得李白式的开阔和大气。黄河的第一湾想必也是朱剑短诗的一个拐点。
《在江油的饭局上》(伊沙& )
这首诗我已经多次读到,但我已经学会了保持沉默,因为这里关涉到人,关涉到人就会关涉到是非,何况跟你没一毛钱的关系。伊沙今天把它推向新诗典,这对于伊沙来说它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我再次感受“如惊弓之鸟\无辜地望向四周”的大诗人难以名状的心情,说真话往往被孤立,特别是面对面的说。如今做一个心无城府的人难,诗人也不例外。
《食粪者说》(韩东& )
本诗就像一个梦,在潜意识里,遭逢尴尬,遭遇本我;又像佛教故事,把各色人等的前世今生本性托出。韩东这么写,一定有他的喻意,大家都知道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爱惜羽毛的,自比食粪者,并杜撰出这等纠结的故事,就等于揪着自己脑袋往南墙上撞,可诗人就这么做了,做得入木三分,不寒而栗。
《我决定爱冰岛》(岳兵& )
一次会后,在饭桌上认识了岳兵。她对葵略知一二,想认识徐江,我说,那就参加葵诗会活动吧。之后她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葵论坛,没想到她是写口语诗的。难怪她愿意和我们在一起!岳兵的诗来自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短小,简练,机智,幽默,时露锋芒,不矫情,敢爱敢恨,正像她的人一样。岳兵活得小资,只要她想去哪儿就能去,爱冰岛不成问题。
《冬天》(张后& )
终于见到张后的诗歌在新诗典上,我很开心!张后早就写诗了,对诗歌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和美学追求,其诗歌抒情性强,清新,梦幻,脱俗,我曾经很迷恋这种纯粹。一个纯爷们的张后,心中储藏着这样婉约如春风的诗情与画意,实属难得。
《草》(汗漫& )
本诗写出了草的功能性、广泛性、普遍性和以及它引申义下的指代和命名。一个草字,竟然能组合出这么多名称,此时,它们排着队拥挤到我们的眼前,仿佛瞬间以无所不在的力量包围了我们,这就是草的奇迹,它是自然中最小最弱的一部分,也是最大最强的一部分。
《倒车》(从容& )
“倒车,请注意!”这温馨的提示,在我们的语音系统中埋藏了20年,拷贝了20年,这一声对于大众,它只是机器发出的声音,而对于“我”,这一声就是妹妹,这一声将成为“我”现世无法摆脱的疼痛,因为有汽车的地方就有倒车。音是人非,生死两岸。本诗藉由这声,如倒带一样,将过去的事情象征性的选择性的倒了一遍,倒出深度的疼痛。
《打死她》(锤子& )
男人打女人,就像老虎吃鸡,鸡吃虫,这种生物界恃强凌弱的现象,千百年来在人类一直延续,成为男人对女人泄愤的最直接的暴力行为定式。喝醉酒打女人,不听话打女人,遭埋怨打女人……这种男人的内心有一个坏女人,从心理学上来看,这是他幼时对母亲的愤怒,被打的女人是他内化的母亲。本诗以重复的话语,歇斯底里的纠缠,表现出被打女人无奈的怨。
《想起故乡和16年前亡故的父亲》(吴元成& )
写故乡、写父亲,应该有一个叙述者“我”,可是本首诗从标题到文本都没有“我”字出现,但丝毫也不影响叙述的完整性,这首诗跳跃性强,“分水岭”、“雪夜”、“黄土”、“辣椒”,“碑志不许高过一尺”,集结在一首诗中,呈现出别样的厚重。“我”不出现代表一种隐忍,中国的悲伤是隐忍的,中国农民是隐忍的,就像这深沉的中原大地。
《青海的草原上》(李少君& )
最后一句出人意料的好!这是一种反向思维地正向使用,人被草原放牧,此念一出,顿然成悟。人放牧牛羊,是常识,而草原放牧人,则是修辞,好的诗歌不是不要修辞,而是要神明照看下的遣词与造句。李少君在青海一定心中虔诚,才得此句。他看到了孤独,看到了被草原宽阔的胸怀容纳下的小小的人。
《隐形的大提琴》(简Jane& )
善于写内心的风景为什么大多数是女人?这是女人的气质和性格决定的,她们习惯在情感上含蓄,在表达上委婉,她们对自己的爱和情敝帚自珍,纯粹洁净,美好充盈,如本诗。隐形的大提琴,隐藏在心中,是情绪的底衬,谁在宣纸上作画,谁在把持琴弓,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现场细节的叠加,有树欲静而风不止,情至难抑的动态之抒写。
《耳环》(了乏& )
“事实诗意”概念好像肇始于伊沙(我没考证过,不知这样说是否正确),这一概念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使得现代诗更能客观冷静地触及现实触动人心,但对现实的白描并不等于出色的诗写,而只有带着灵魂的书写,带有血和泪的温度的文字才能扎人,扎进人的心窝。了乏这首写得真好,看过之后我的文字无从起落,杨小莲是个苦命人,怎么办?生活还要继续!。
《诅咒》(惠建宁& )
本诗写得比较高级,首先肯定“你”死“我”会难过,这是一种假设,貌似是“正确”的态度,其实是在咒“你”,因为“你”还没死;“你”活着“我”更难过,这是恨的因,“你”活着“我”怀念“你”是恨的果,于是“难过”和“怀念”,走向反义,裂变为恨的符号。咒人死,是最毒的,用怀念的方式是毒中之毒。诅咒是愤怒,有时也是绝望。
《犹太人》(惠诗钦& )
“犹太人”是有讲头的,怎么讲,讲什么,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似乎并不难,可是对于一名诗人,却是一个挑战,她或者他唯言他人未言,让言语站在高处,才令人瞩目,才叫立言。小惠,另辟蹊径,选择语焉不详的表述,谨慎的态度,切入历史与政治,希冀冷战式的对峙,消磨强权意识,虽属保守,更符合女性诗人相安的心愿。
《方女士》(江湖海& )
江湖海是个好人,是一个真诚的人,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写过《前妻》,看出前妻对他还有感情;他为小女茗芝每天贴诗,父爱感人。这样的一个人必然对女性有尊重,有呵护,所以在本首诗里,他能发现一个女人“打着冷颤”,尽管这个女人只是一个广告板上印着的女性称呼。厕所里撒尿能撒出灵感,且照出一些人的猥琐心态,了不起!
《底层人》(西娃& )
这首诗叫我忍俊不禁,像一部微型戏剧小品,演员只有两个,一个男诗人,一个女诗人,男诗人从外省来京城办事,顺便见女诗人,酒桌上诉苦,被女诗人冷不丁说出那么一句话,顿时状如牙痛。尽管很不成功,依然不能接受“底层人”的归属,不自觉或者说可怜的自尊,让他变成可笑的角色。
《马》(秦巴子& )
这首诗写得太酷了!我说的是洋气,写法洋,姿态洋,喜欢这种不动声色的自信和格调。看过秦巴子不少诗,他善于写意象诗,喜欢用排比,在高浓度意象铺排中呈现深刻。本诗不同,它像外语片的一个片段,画面清晰,细节精微,适度,但更具力量的还是深度隐喻里安放了一个漂亮的自我,与时代共存的自我,保存内心恒久魅力的自我。
《仿佛他犯了什么罪》(马非& )
“仿佛他犯了什么罪”,以至于“我”把他从内心的书页上抹去,这个海地诗人到底犯了什么罪?我们不知道,估计海地诗人也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我们不必纠结,这大概与观念有关,更与客观实际有关,伊沙说过,三观问题,政治讲三观,诗歌也讲三观,马非能不讲三观吗?
《当我有一天》(郑玲& )
无疑这是一首爱情诗,是有婚姻的爱情,在婚姻的生活中,爱没有像花儿一样凋谢,而像一块美玉,越来越温润,越来越透明,挂在两人的心口,不离不弃。本诗写得感人,设想自己死后的情形,通过一个个细节,让我们看到“我”温婉中略带娇憨的情态,让恩爱自然流淌,这样活过一生,多么美好!它让我想起了叶芝的《当你老了》。
《计生》(杨艳& )
全是“好处”:得了儿子,得了3600元,省了一次照顾老婆,省了一次营养费,如此的“计生”并不坏,既不违反政策,又能让利益最大化,算盘打得不错。这首诗写得真老道,它扩展了“计生”含义,明面上写计划生育,暗地里写“为生活计”的小民百姓。好诗往往是复调式的,读者读到的绝不是一个层面。生理的阉割比之精神的阉割孰轻孰重?
《不团聚才是更难的事情》(严力& )
中秋佳节,团聚,赏月,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吟诗作画不在少数,佳作层出,如今要写出新意,写出别样的情怀,实在不易。本诗让我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从第四句开始往下越来越觉得是替我说的,“不团聚才是更难的事”一如偈语,让我幡然大悟。“月光下的座位票”这句现代感强,很诗意。有了这张票,即可赏月,即可冥想或思念。
《去年的窗前》(潘洗尘& )
“我”坐在去年的窗前,这看上去是个悖论,是个有语病的句子,但是搁在诗里行得通,且意味深长。去年的窗前,说明地点没变,“我”也还是去年的“我”,“我”留在了去年,“我”的心与念还保持在过去的时光里。但电话、逆光中的稻穗等提醒“我”介入今年。全诗充满时间感,有现代禅意,这种精神层面的真实呈现让人回味。
《懂风水的同学说》(湘莲子& )
曾经作为被批判的封建迷信风水学在新世纪颇为盛行,说明什么?一是,物质再丰富,也不能取代人自身的渺小感;二是,人对非物质介质的不确定,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恐惧。本诗同学行为是暗示,是非常有害的。湘莲子是心理医生自然明白这些,所以她以现身说法,呈现了一个真实荒唐的过程,最后拿出《曹操》镇宅真是妙手偶得,令我捧腹。
《中国病》(梁余晶& )
中国病,病名发明权属归本诗作者吧。这首诗也许伤了很多爱国粉,无论是真伤还是假伤,“这里的一切都是垃圾”“抱怨中国/害他好多年”的说法会让他们过敏,但反过来看,一个外国人只因爱李白王维的诗,爱屋及乌地爱上中国,爱得进精神病院,碰到劣质的中国灯泡发点牢骚,不正是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吗?是中国制造给中国丢脸,而诗在长脸。
《一朵云的胎记》(吴猛& )
能说出一朵云像自己孩子背上的胎记,这样的母亲必是聪颖灵慧的人,必是让孩子感到温暖可亲的人。这在课堂里也未必学到的诗教,就这样自自然然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命。本诗写胎记,未尝不是写母亲的离世在诗人心中留下的无法抹去的伤痕。这首诗来自一个九零后诗人,让我吃惊。
《来去自如》(闫永敏& )
前三句估计是写实,这样的巧合一定是有的,想必长期居住此地,或是上下班经过此地的人,已经熟视无睹,发发感叹的老者也许还在发感叹,但把感叹发出来让文字传播,且发得如高天上流云一般,那就非同反响。本诗作者仅以30年的阅历掠过此间生死之场域,不作惊状,不语于事,心生佛悟,修得一身无挂无碍,令人佩服。
《夜宿垃圾箱少年》(海岸& )
本诗写的事在去年几乎是家喻户晓,网上网下引起热议,牵涉到的问题很多,但是即便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五个孩子的命也无可挽回。这几个来自贵州毕节乡村的孩子死在城市里的垃圾桶,再次令人感叹,是世界太寒冷,还是人心太冷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于这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梦想,也是梦魇。
《天机已泄》(李振羽& )
没有什么比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微妙了。一对儿时的伙伴,如果不是现在同在一个单位成为同事,也许见面还会客套寒暄一番,正因距离之近,相知甚多,身份等同,利益趋同,等等,内心的抵牾就不免滋生。“乜斜”这一细节便可一管窥之。之间的对话,虽是中国式幽默,但锋芒里呈现一种认可,一份肯定。振羽厚道,且犀利,此诗可见一斑。
《送葬者》(张甫秋& )
甫秋的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冷,貌似源自性格,而不是特意装出来。自去年起,甫秋跟着葵同仁参加每月一次诗会活动,一直保持着少言寡语面部冷淡的外部形象,这种不事张扬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诗写得灵异,用全息视角,观逝者所行所想,消解了世间搞的一切形式。“送自己”也送“他们”,使人看到冷之外,必有恻隐。
《每一分钟都很天才协会》(藏棣& )
民间和知识分子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集体概念,在上世纪末经过一场名曰“盘峰论争”,成为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简称。到了新世纪,这两个诗坛最大的势力之间似乎变得不太紧张,倒是民间与官方(协会)变得无法相容,这是为什么?直抵人心和粉饰太平这两个如果分辨不出,那就无以言。臧棣是知识分子,他的诗歌有怪味豆的感觉,天才本来就怪。
《我右手大拇指会咯嘣咯嘣地动》(蒋涛& )
现代诗先锋性最大的一个特点,我以为是指向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内在感受等。蒋涛是60后,在新诗典圈子里被叫成90后,并不是他有多少嘻哈风格,而是他心态年轻,他的诗年轻,本诗就是一例。“咯嘣咯嘣”这个象声词,把年轻的气息、年轻的动感、年轻的生命韵律呈现在诗中,也带出身体,成为我们演示生命的一个快乐。
《癌症病房》(韩敬源& )
人在天地间不是威猛物种,在大灾大难到来时,甚至显得渺小和无助。人一辈子和其它物种一样要面临生老病死,而只有人能超越其他物种,认知生命的意义,有担当,有责任,有抗拒一切阻挡生命进程的力量,这种人类独特的使命感使得人的精神伟大不朽。本诗应该是来自病房陪护生活,真实,感人,爱,是活下去的理由。
《巍巍昆仑》(李岩& )
看题目,怎么也想不到用这种形式来写,既没有对昆仑山描述,也没有对“巍巍”抒情,而是用七对“这是”“这也不是”肯定与否定相对照的诗句构成一首“大诗”,揭示和指认我们接受的与被接受的、合理与被合理的多重现实。好诗多有趣,在政治正确的话语权统辖下,诗人有权绕一下口令,而我看到了最好的反抒情。
《在冬日的群山中》(沈浩波& )
曾几何时沈浩波还作为先锋诗代表人物,以大量的让人来不及喘息的“下半身”诗歌响彻诗坛,吸引了无数年轻的诗歌爱好者的目光,也引来传统(或主流)文化保守者的非议,而这些或褒或贬都将成为一名诗歌赤子不断进化自身能量的阶梯。本诗让我们看到沈浩波另一种诗歌版本,游离于城市,走向自然,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块安静的处所。诗,本言寺。
《瓶中婴》(欧阳昱& )
这首诗像一个童话,安静、神秘。这是梦带来的,什么心境会做什么梦,可见诗人心如孩童,妙不可言。一个梦是由多个信息拼接而成的,瓶中婴,是本诗中最重要的意象,它漂浮着,这种流动感,应该来自于漂流瓶,漂流瓶代表神秘、偶然和期待,诗中“她”,与诗人是什么关系?似乎不需要解释。我以为这首诗是写爱,这些婴儿是流失掉的孩子小小的灵魂。
《歌钟》(君儿& )
歌钟即编钟,因其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被称为歌钟。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从诗歌发生学上看,本诗缘起于对脱发的焦虑,杰出的诗人能将内在的焦虑转化为旷世之作,于是诗歌史上便有了君儿牌“假头套”,有了这假头套,多重人格便得以展现,自由随性。但真我却永远保持内心的高贵和尊严。
《想象》(宋晓贤& )
空气、水无色,此乃常识;灵魂,无色,虽然谁也没见过,但宗教已经给定了。诗人却要用想象给它们披上色彩,并且用具象固化,正是这些被固化的具象,让我们领略到潜滋暗长的恐惧,以至于保暖中须臾不敢忘记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精神生态之恶化。本诗真是鬼斧神工,构思精妙,这哪里是想象啊,实为现实!徐江也有《想象》,可互照一下。
《听我朗诵惠特曼》(第广龙& )
想必这是诗人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在深山,有这么一群人,粗糙、野性,他们是采油工,他们像看戏一样听一个年青人朗诵惠特曼的诗歌,诗歌带来了热闹和性的幻想。这帮受苦出死力气的人,工余享受着年青人的“表演”背地里却嘲讽年青人是疯子。由此看到,这位年青人是孤独的,正因为孤独才把《草叶集》翻烂,才认为惠特曼是个好人。
《风景》(小麦& )
题为《风景》,忽然让我想起卞之琳的名诗《断章》(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它们都是小诗,小的风景。卞之琳的那首是静的,深情的;小麦这个是动的,活泼的,皮卡穿街走巷,皮卡里的人为诗歌争论不休,诗歌一路叫嚣,只有自行车不做声,多有趣!这一车人没看窗外的风景,倒是车人一体成为路上的风景。这首诗气息、相貌都很现代。
《气泡》(邢非& )
上月葵诗会上邢非读了一组近作,《气泡》,是被在场听众一致称赞的一首。我问是不是真实的事情,邢非说是真的,但是诗里的并非是原封不动的事实,气泡是他创造出的艺术的真实。邢非62年生人,在那个年代在他生活的城市他经常听到自沉的事。诗人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写,使得这首诗有着惊人的“不能承受之重”的感觉。结尾“美丽的生命”说的好!
《一二三》(黄仁锡& )
这首诗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俗称的傻子或疯子,一个文疯子,因为他手里还拿着书,还会数数(尽管这数已经变为一个词被念),还有问有答,毕恭毕敬;因为不是武疯子,不打人,所以人们敢于接近,敢于逗弄,敢于装老师装大人,敢于在他面前取得权柄和暂时的快乐。本诗提炼得好,去除了杂芜,凸显了“正常人”和“非正常人”之间的非正常沟通。
《旷工与茶叶蛋》(冯谖& )
矿工一直代表着劳动人民中最苦最累的族群,在矿难频发的当下,正直善良的人们不免为他们的生命安危常被忽略而感到痛心。这些与“贫穷”共处,与“财富”擦肩的人们,为生活,为家庭,为未来,他们节省,他们“幸福地囫囵起来”,他们不卑不亢的生活,舍我其谁的担当,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本诗语言和细节有出彩的地方。
《黄昏时美好的》(宋宁刚& )
本诗写黄昏的美好,能够代表广大的上班族共同的心声。大家都喜欢下班,下班大都在黄昏,黄昏就显得格外美好,下班意味着自由,归家,有倦鸟归林的幸福感。另外,人在好的心境下,看什么都好。本诗的写作者在写这首诗时心境一定好,把这样一个心境通过准排比句写出来,打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一不小心传递了正能量。
《无法回到春天的女人》(马梦& )
本诗像微型小说,写一个生活不检点为找不到为她打胎的人而着急的女人。打了二十个电话都找不到为她打胎的人,可不可以理解为她在找孩子的父亲,但没有一个愿意认账?我们不能简单的谴责这些与她有染的男人不负责任,这是欲望之灾,如果你守不住欲望的底线,你的春天将离你而去。春天是一个隐喻,象征美好,与过年(春节)转接得很巧妙。
《占椅子》(鲜丹& )
占座位在大学是天天发生的事,占椅子与占座位属于同类事件,它说明一个问题,诗就在寻常事物中,“事实诗意”全靠有心者去努力获取。本诗写的都是事实,不矫情,幽默不大,作比不小,丢椅子和非洲难民失踪,很不搭界的两种事顺理成章被安排在一起,我突然想起东林党领袖顾宪所撰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让他们去天堂修理栅栏》(东荡子& )
我突然想到特朗斯特罗姆,因为他一直坚持纯诗写作,语言凝练、精美,象征、隐喻,超现实。他说,诗是某种来自内心的东西,和梦是手足。很难把内心不可分的东西分成哪些是智性哪些不是。它们是诗歌试图表达的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他的作品一般回避寻常的理性分析,想给读者更大的感受自由。怎么看东荡子这首诗都适合这种说法。
《招魂歌咒》(李成恩& )
这首诗给我的感觉是一首大诗,是集生命、哲学、传统、民俗、歌谣为一体的混合型诗歌,具有实验性。第一句点明是在旅馆,人在路途,难免产生客居漂泊的心理,这是不是本诗写招魂的诱因?招魂是给客死异乡人做的一种祭祀仪式,希冀亡灵循着声音归来。招魂咒语部分非常精彩,才华毕现。之后的恍惚和疑问拉近了自我,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后半夜》(南人& )
只有两行,一共10个字,简化到不能再减的地步,却写出了夜的静美,月的美好,城市之美,说到底是诗人心境之美。这种美是纯净的,不参杂一丝灰尘;是简洁的,不带一片蛛网。中国人喜欢写月,通常写得不食人间烟火,太过仙气。南人不是,它的诗属于人间,月光,“扫着大街”,跟环卫工人一样,平民化。先锋诗不是不抒情,而是抒得比传统更好,更有人味。
《第三者》(西毒何殇& )
“第三者”,作为一个题目,是吸引眼球的举措,它能迅速撩起人的窥私欲。三个字,直截了当,就像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的名著《第二性》,有它的大气和纵深。恰恰是这样的直接,保持了文本的严肃性。本诗采用近似卡夫卡式的荒诞指认(“我和我妻子\出了问题\我看不见他”),铺展了各种猜想,感性地表达一种东西的悄然逝去,爱情的保鲜期已过。
《首都的发型》(轩辕轼轲& )
轩辕轼轲的诗有很高的辨识度,独特的幽默与调侃,想象的奇特与奇效,充分展示一个优秀诗人的驾驭语言的才华和融汇历史知识为我所用的本领。现代诗是一个诗人综合能力的试金石,知识、学养、思想、精神状态在一首诗里无一不打上个人的印记。估计轩辕喜读史,但不沉迷故纸堆,在他锃亮的眼镜镜片上时常折射着当下的境况。本诗“环保”而“时尚”。
《目妄见》(余幼幼& )
目妄见,病证名。为患者自觉目视有各种异常所见者。《灵枢·癫狂》:“狂,目妄见,耳妄闻。”由肝火妄动,痰迷心窍所致。于幼幼是个早熟的诗人,16岁写《裸睡的老太太》,19岁写《定论》,貌似她是为诗而生的,本诗有别于前两首,形式规整,如玩接龙游戏,玩得随心所欲,把自我状态之矛盾,精神之纠结,表达出来,题目和文本相得益彰。
《李翠梅》(邢昊& )
时光流逝,而记忆像一张网,总是能从人生的长河打捞起往昔一些美好的东西。李翠梅,作为“我”少年时期情感投射的一个对象,被邢昊用朴实的诗写发掘出来,不仅真实的叙写了两小无猜的纯真少年情感,而且丰富了汉语诗歌能指的情感谱系。口语诗,很公平,从不装腔作势,从不让真情缺席。
《县里来人》(黄开兵& )
这首诗有现场感,让受众未见县里来的人,就感受到“不见其人已闻其声”“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情状,这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和不安,又是怎样的一种仇恨和无奈。是什么造成干群关系如此恶化,是什么让土地上的农民不在相信“父母官”。这首诗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近年来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是幽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钟点工》(黑河& )
与时俱进的中国人,乐于更新观念,创新词汇,钟点工算是一例,把原本具有雇佣关系的指称变得更具现代感和实际内涵,抹去了尊卑,为别人做家务叫家政。这是不是一种进步?吴妈是家政钟点工,她没有按点到,按一般的思维要写到吴妈着急,主家疑惑,而本诗没有,却是写吴妈迟到的原因:闹钟没叫醒她,还有家人也不叫醒她。可见吴妈太辛苦了!
《1983年的那棵树》(程涛& )
农转非在过去的几十年一直被视为大好事,途径有当兵,当工农兵学员,招工,高考等,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城乡结合部被划入城市管理,户口被纳入城市居民户口,于是本诗出现了全村失眠5天的夸张写实,好似范进中举,这种集体“失语”的状态,语焉不详的表述,把一种不确定感深埋进心底,就像“我顺手埋了一封信”。我是谁真的没关系吗?
《云南的黄昏》(娜夜& )
作为女人,日常的话语很难离开丈夫和孩子,可是有些女人不是,她们像遥远的恒星一样,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个完整的生命,并且,恒久地散发着生命的光芒,被我们这些生儿育女的尘世女人羡慕着,仰慕着。生命如此完美,夫复何求!
《望远近》(如也& )
望远镜,可能是母亲给予“我”最后的一份厚爱,让“我”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在少年时期,有了看月亮上兔子的快乐。现在的“我”想给女儿买个望远镜传递这种快乐,而女儿出其不意地反应是“偷窥男生洗澡么”,如此的玩笑,消解了因历史带来的沉重,“传”变成一厢情愿。时代的变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诉求,但还需“望远近”。
《河》(陈玉伦& )
河,具有多层面多语境多隐喻的语词,可以是自然的河流,也可以是“子在川上曰”,还可以是“人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等等。本诗里的河,波光粼粼,美好如此,但欲望和诱惑也会如此,只有过了这条河的人,才知道它的深浅。本诗寥寥数语,却极尽人生之大忠告,有参禅悟道之功。
《他世界(节选)》(旻旻& )
“他世界”三个字,让我想起侯马的《他手记》,这个“他”之于侯马,意在对作者身份掩饰、构成对以一代人的拓展,另外,赋予诗集统一的形式感。还有一个用心之处:假他人之手,写大千世界。旻旻制造“他世界”,是故意与现实拉开距离,这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当人对现实感到无力的时候,向梦境走去,像童话那样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保护。
《蚯蚓的歌声》(侯马& )
侯马的诗被新诗典推荐出来的前几首,叙事性较强,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触动灵魂的闪光点聚积在某一处。本首诗,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变化,不仅采取了“散点透视”,而且像三维图,更多立体的形象矗立在一起。文本呈现着信仰信念、尖锐矛盾、选择应对、隐忍生死,等等。一条蚯蚓能带来如此多的深刻想象,那么蚯蚓能歌唱无需怀疑了。
《1974年春天的寻找》(唐突& )
本诗写了一件爆炸事件。被炸的四散的身体各个部位,“我们”用两个小时才找全。隐去了事件的起因、死者生前的介绍和心理表现,只进行物质化的客观陈述。现场感很强,这种不夸张,不参杂一己情绪的叙述,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生命的感叹。这是叙述的力量,纯粹、客观、冷静,力透纸背。
《玻璃杯里的妖精》(唐果& )
这又是一首四两拨千斤的好诗。用玻璃杯喝水,这么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事,被诗人点石成金,化日常为神奇,此等功力令人叫绝。一个好诗人,能举重若轻,也能举轻若重,如本诗,举杯喝水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而谁能喝出灵魂与肉身来?
《袋鼠》(老德& )
本诗写得十分亲切,父辈爱子辈毫无理由,也是最简单的最纯粹的投入,“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高尔基),把子女当做动物来欣赏的比比皆是。诗人把留学(没猜错吧?)在澳洲的儿子比作袋鼠,把回国后而儿子比作猴子,很奇妙也很贴切。儿子在澳洲的情况为父者极为关心,这种牵挂在快乐的抒情中暗藏者。
《上铺》(魏风华& )
风华的诗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一定的辨识度,凝练,内敛,有短平快的乒乓节奏,有静中观动狙击神态。作为一名中国历史学者、小说家,诗人,他低调地处理自己的诗写,高调地献出一批历史和文学著作,他的转身和亮相都是十分精彩,这首《上铺》不惊不乍,不用玄幻,照样抓住了微妙的感觉。感觉需要才华打磨,才华需要综合素质供奉。
《夜里两点》(琳子& )
琳子的诗写得很迷人,她很会利用上天给予的女性气质,几乎所有的诗都是有深度陷入,而不是蜻蜓点水,诗意弥漫,弥漫的气息大过你沉浸的任何一个角落。本诗写夜不能寐,可能是惊于梦,可能是源于渴,可能是略有小恙,这些都构成一种胁迫的力量,“我”似乎久经沙场,准备好了迎战。轰鹅一般,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农村生活经历善待了她的诗。
《打蛇》(独禽& )
独禽的这首诗在葵论坛看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首诗写得很不一般,叙事清晰,情节生动,如一篇小小说。但它比小说更有意味,更加凝练,蕴含着人应具备对自然界生命敬畏之心的告诫。一辈子打蛇无数的人,最终被蛇吓死,这样的结局匪夷所思,但又在情理之中,这个情理就是:因果报应。
《案底》(叶子& )
现代诗写到很高级的时候很难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它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一说就错,或说东漏西。本诗,第一眼我看到的是报假案,是恶作剧;第二眼我看到急中生智,大水来了,为了得到最迅速的救援,报了一个假案。文本可读性的环节在报假案具体陈述和同伴的话,报案将真实和荒谬异质交错,演化为黑色幽默,极具反讽意味。
《他发来一段雨声》(春树& )
得益于录音技术的普及,得益于电子产品的功能强大,人们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收听到录制的各种声音。雨声,在声音家族中无疑是最阴柔的,最诗意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寄予多少对亲人的深情与思念?本诗说“他”发来一段雨声,这段雨声难道不正是深情的思念的回声传递?尽管有领导陪着!不孤独不寂寞只是一种表象。小小的撒娇和嗔怪,可爱!
《我们的生活》(张少朵朵& )
生活是大词,它包罗万象,包括观念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也是小词,泛指人的日常生活,生计。本诗用吃面条这个日常事例,简洁明了地把“我们的生活”暗含的一切揭示出来。写各种吃法,喻示生活各有各的不同,碗的厚重,映照碗底裂纹,这个裂纹暗示强烈的不安。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生活到底怎样,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悬疑小说》(许立志& )
网购是时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作者选择人们熟悉题材讲述了并不熟悉的故事。它充满悬疑:去年网购的花瓶昨天晚上才收到(时间也太长了),是“我的住处太难找”,到底在哪里?没马上说,而宕开一笔,说快递员与我的“交流”。疑点设下一个,解开一个,但更大的解密在后面,“我”已亡故。好的想象,遇上好的叙述能力,产生杰作。才华便是实力!
《床上那点事》(落莎& )
本诗标题很醒目,那点事,不说也知道是指男女之间的事。本诗不仅不直写情事,让喜欢黄段子的人大失所望,偷窥欲得不到满足,更可怕的是,它在说什么都不是立即可以明白的。“太神速”,用时间的概念带动与生育、与情话、与仇恨有关的一切,极度夸张,又直抵本相,且急且痛。正因如此,本诗暗含床上那点事,不是小事。
《九阴真经》(么西& )
《九阴真经》是金庸虚构的武学秘籍,是其武侠小说中威力极强大,最富盛名的武学秘笈,只要练成经中任何一门绝学即可独步武林,于是成为武林中众人必争的至宝。而“我”的外婆竟然拿去引火了,确实是对金庸武侠小说的解构,读后令我莞尔一笑。最有趣的的是本诗也是虚构,穿越感很强。
《杯子》(朱剑& )
这首诗再次证明朱剑是一个魅力不减的短诗王,他的短诗能在瞬间发力,像陀螺瞬间旋转,把读者的感觉带进。本诗是写预感写得最出神的一首,人有预感,动物也有,不稀奇;无机物有预感,是一个新奇的发现,是灵感从天降,是诗人情绪的外化。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写作,定会呈现出审美效果多样性,好诗多意趣,此诗是也。
《鸦群飞过九龙江》(安琪& )
九龙江在哪里,无需追问和查寻,它是诗中故乡的一个符号,象征养育,象征作者人生长河中早期的一段,成长的记忆,爱情的过往,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的年轻身影都流淌其中……可它让“我”演练过生死,产生过哀伤,这些似乎构成不堪回首的往事,诗人用超现实的手法,化身于鸦群飞回故乡,看望这个已经陌生了的故乡,多么真实而叫人疼痛的思乡佳作!
《河边》(吴投文& )
裸身在河边站成一排一排打水漂,像行为艺术,像电影的一个镜头暴露在我们眼前,让我想到“天体”,西方天体运动包括天体浴、天体行为艺术、天体自行车运动等内容,是西方社会部份开放人员欣赏大自然,回归人类的本性的表现。本诗不“天体”,但自由和快乐是一样的。身体解除束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男人私处的细节描写好,阳光,生机勃发。
《白乌鸦》(庄生& .)
小不点大概是个小孩,估计他不知道生物界确实有白乌鸦,如果知道,就无需用狡辩的方法驳斥“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是直接用生物知识去反驳这条成语。这首诗用了孩子的思维说了孩子的话,幽默、调皮,这种脑筋急转弯叫思维僵化的成年人自愧佛如。这首诗的意义不止于有趣和机智,它折射了庄生的怀疑精神。本诗空间感很大,给人无尽的思考。
《冰山上的牙医》(余毒& )
牙医在现实中已经被爱如乡长,甚至超过(新闻联播里来的)。牙医的话不仅有被认同的快慰,也反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之恶劣(牙医的牙都冷坏了)。由牙医倒牙,是很自然的关联,可是,本诗并未表现医患关系,未涉及医疗问题,只是由牙医生发出牙的想象,这个牙真大!乔戈里峰是世界这个庞然大物中的牙,真是卓尔不群的想象。本诗写得正,能量很正!
《举起右手》(苏不归& )
伊沙的“事实诗意”解决了新诗诗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对中国诗歌国际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对事实精心呈现,才使得诗能吸引人,才能产生共鸣。本诗写右手术后的事,对包扎了纱布的右手中指给予另类的描述,陌生化的有印度举手巴巴,情绪化的穿上纱布的中指向行人竖起(尖锐),异化的有木乃伊,这些都在呈现因身体病患导致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身份》(游若昕& )
萨特认为,人是不是其所是(意指过去)和其所不是(意指未来)的一个存在。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依赖这个哲学基础说明,身份,这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总要依附于别人存在。诗人游若昕只有七岁,可能还不懂这些,但她的诗已经触及到这种感觉,由身份证的缺失带来的身份不确定感,激发出一个极富形而上的思考。最后两句写的令人心疼。
《书库大坝》(周瑟瑟& )
2005年发起卡丘主义(卡丘,文化的译音),2012年开始卡丘主义-元诗写作,“树自己为父”的周瑟瑟认为,只有用元诗才能剥掉里三层外三层的文化负累,元诗是对本土资源和本身资源的抉取,本诗是他元诗写作的典范,化生子是湘语(符合《元诗13条》之9:以地方语言写诗),指小孩夭折后变的小鬼,源于佛典,本诗不仅仅是回忆,还有沉痛的批判。
《身体的遗址(给程宝林)》(柳宗宣& )
这是一首赠友人的诗,其苍凉之感深撼人心。因其“忆起五十年来我的光阴和时光”一句,使我不禁想起李商隐的《锦瑟》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两相比较,抒情基调何等相似。本诗突出的是孤寂。身体成为遗址形象化的比喻,似乎比李诗多了一些硬朗。伤逝是老年的象征,是谁也绕不过去的坎儿。故乡变为异乡引起我的强烈共鸣。
《红木耳——谢烨二十周年祭》(林子懿& )
我朦胧地感觉出一种行者归来的饥和渴,这里的“我”到底是谁?从远方回来的还有木耳。“他不是金属\也不是树”,他是谁?这首诗像谜语一样缠绕,这些说不清,不正像顾谢之间情感诸事的扑朔迷离?顾城的诗《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里提到鲜艳的吻,还有脱落的叶,可不可以作为本诗的潜文本?可不可以理解谢烨累了,灵魂归来?木耳是她唯一的牵挂?
《我在阴影里踢到我的足尖》(李荼& )
这首诗的格调雅,弥漫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我”几乎成为每句的首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高度自恋的人,自恋在这里并非贬义,自恋会使人更加关注自己,诗歌写得好的人一般都比较自恋,因为他们会抓住自己不放,总想从阴影里把自己拽出来,置于高处。本诗的首尾置换了被踢的对象,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之,每一句都值得玩味。
《夹缝》(王立世& )
中国人的“夹”心理“夹”观念由来已久,处处被夹,处处夹,大有大的夹,小有小的夹,“夹”最终被迫压抑进潜意识,压抑进基因也未尝不可,最后浑不知嘲夹着尾巴做人,如此冷酷的现实和作茧自缚,自然会导致各种奇形怪状的现象频频发生,抱怨和愤怒无济于事,只能适者生存,在夹缝中生存,在夹缝中修炼与世无争,在夹缝中自足。
《外省记》(唐欣& )
现代诗不玩玄,不装神弄鬼,它是生活,也不是生活,它来自你我熟悉的生活,它言说的又是你想说没说出来的,它有别于生活的琐碎或邋遢,它深邃如星空和大海,它呈现生活,也呈现被生活的诗者其精神状态、文化背景和思想深度。唐欣教授的诗就是这样,低调而宽广。外省记,不仅让读者看见一个有意思的他,也看到中国的特色。
《松塔》(张执浩& )
塔松,高大,像塔一样坐实、挺拔。选择塔松陪伴逝者,并且有高山白云,潺潺溪流,还有鲜花的少年,这是多么理想的“安息”。这是塔松的理想位置,“我”的理想位置是在塔松下,这是双关,既是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如上所说,也是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一个栖息之所,不政治,不勤政,不为世事所累,只关心幸福。这是生与死的愿望,反照现实的无奈。
《合唱》(李伟& )
李伟是美术教师,职业习惯使他与事物的形最易发生碰撞。合唱,是属于声音系统的表现,而李伟并未写音乐如何,相反,彻底删除了声音(如默片),只摄取歌唱带来的“O”型,于是雕像的感觉出来了。这种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的表现手段(或者反之),在李伟的诗歌创作中并不少见,但本诗并不是炫技,他是把一种高度集中集体失语的状态刻画了出来,有深意!
《黑暗游戏》(康蚂& )
这诗在葵论坛看过,觉得很好玩,五个月的孩子就会玩游戏,而且被爸爸命名为“黑暗游戏”,这一发现,似乎有意站在孩子的立场,道出孩子的世界大于成人的常识,反衬出康蚂幽默、诙谐、细腻、敏感的个性,以及十分端正的父爱,有他的亲子小说《全世界两岁》为证。“妈妈的子宫缺一盏灯”如此诗意的想象,锥心的话语,让我们内心波澜起伏。
《时令》(紫箫& )
一开始我以为紫箫是一个年青女诗人(在葵论坛),见到后,我吃惊还有长得这么漂亮的男生,肯定比梅兰芳好看(哈),在葵诗会上他几乎不说话,腼腆。他的诗歌也比较含蓄,略带忧伤,使我想到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本诗题为时令,小雪大概指24节气里的小雪,“冬天的轮廓”“我没学会\怎么忍住悲伤”,孤身在外打拼,世态炎凉,都有了。
《钉子与墙》(凸凹& )
最后一节让整首诗变得高级起来。好诗总会给我们带来心灵震颤,它不讲什么道理,而是纯粹的叙述,单纯的说一件事,思路有条不紊,但说着说着突然顿悟,柳暗花明。这种写法看上去简单,实则很难,它是诗者智慧的结晶,是对世事的洞明,是对心性的大彻大悟。不相信,是一种执念;相信,也是一种执念,二者的转化,是力量与力量抗衡的结果,立场重要!
《问候》(叶舟& )
大海,大地,河流,岸,脊梁,阳光,黑夜,羊群,马,锄头,蚂蚁,蜘蛛……这些抒情元素已经很老旧了,可是经过诗人的呼唤它们又活了起来,产生新的光彩和期待。一个人心有多大,他与自然的接触面就会有多广;一个人念有多纯,他与天和地的情分就有多重。也许西部地域广阔,人迹稀少,一个人抵达另一个人的心并不容易,但一个人抵达一个星宿并不难。
《安检机》(宋壮壮& )
安检,这个程序就像跨栏运动,生活中谁愿意跨这个栏,但是没办法,乘飞机、火车前你必须接受。生活中,你必须接受被查验,被怀疑,被指令,被安排,被秩序……职业生涯中不也经常遇到这些被动式吗?安检机,是识别机器,它代替了人工操作,它没有表情,没有温度,人被机器控制已经不再是荒诞的表现主义,是现实。本诗结尾幽默,颇见诗心。
《每个小区里都有几个尖叫的孩子》(双子& )
这是我个人审美严重趋同的一首诗歌。因为它所言说的好像我所经历的,不同的是,我没想到把它写进诗里,更没想到把一部小说的情节如此严丝合缝地嵌入,且只是作为一个对比,而不抢戏,凸显孩子的尖叫。这种复调书写方式,多重调式的配比,传达出诗人生动活泼的精神状态,展现出人间美好的一隅。
《遗嘱》(张捷& )
看过不少诗人写墓志铭、遗嘱,很多比较矫情,令我生厌。今天看到一个爷爷级的诗人写的这首遗嘱,我被深深打动,他毫不矫情,对亲人的不孝、对自己一辈子不真实抱有深深的遗憾和暗暗地谴责,希望自己死后赤条条无牵挂随流水自然消亡,且不忘来世感恩,十分真实。本诗让我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巴金老在晚年巨著《随想录》中深刻反思。
《世上有一堆便便状坟墓》(风果子& )
有冲击力的一首!对于要求诗歌必须优美的读者或诗人来说,这种新新人类的比喻匪夷所思,便便突然登上了诗歌大雅之堂,情何以堪!把巧克力融化造成便便的形状,这两个在消化系统向着相反方向的东西突然被作者捏合在一起,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廉价的作难。于是那种失恋的心态便充分的表现出来,糟糕,恶心,且一厢情愿的小小嘲笑般的祭奠着。
《马桑镇的哑巴》(殿龙& )
现在很多写现代诗的作者忽略描写,环境的描写,景色的描写,人物的描写,这些原本属于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被快餐文化屏蔽,于是出现干巴巴的文字。回过头来看,那些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哪个不是稳扎稳打的,描写都很用功。本诗写功扎实,傍晚、河水、哑巴、血色、捞尸、魂魄,被作者的描写勾连在一起,形成一幅静态中的跳跃画面,真好!
《战火》(梧桐紫& )
一首极具现场感的诗歌。作者有很好的掌控能力,把夫妻吵架写得惟妙惟肖,有很强的的节奏感,由唇枪实战,到摔东西,最后到做爱,一气呵成。题目叫战火非常贴切,比喻、双关一起下。本诗应验了一句老话:床头吵架床尾和。有个小细节值得一提:她也“开始捡便宜的扔”,表现出女人的不舍,说明她还爱这个家,如果不爱,熄灭战火没那么容易。
《父亲的礼物》(穆海波& )
写得够狠,够现代。彻底打破了作协体的抒情格式,也解构了知识分子的爱惜羽毛的毛病,还原真实的亲情。人在不同的阶段会在至亲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一切,有好的,有不好的,这里突出的是不好,它具有心理学意义,在青春期(或者年青人),由于逆反和俄狄浦斯情结,导致父子或者母女互为仇敌,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这样决绝,但它却是礼物,奈何不得。
《素描16号》(张玉明& )
从文本表述的内容上看,作者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诗歌爱好者,而是踏上了一条要将自己血肉、生命搭上的诗歌不归路。把诗歌当做金字塔去建造,当做最高精神去信仰,这是关于使命感的话题,相信每个诗人在诗歌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追求,以什么姿态,以什么身份、以什么心理,是真诚,是伪装,是寂寞,是狂欢,不一而足。本诗给我的感动是,赤城!
《去动物园》(黄海& )
归纳出动物园大两组动物:一是真的(活的);一是假的(雕塑)。真的又分三小组:低头看草的(食草兽类);不看人的(鸟类);盯着看人(食肉兽类),这些真假动物们,似乎都不愿意看人,没有一个对人表现出亲近的样子,而这么多人来到动物园表现出欣赏的样子,是不是在动物们的眼里很可笑,而憎恨也未尝不是,是人限制了它们的自由。
《特雷莎老太太》(姚风& )
看到题目,我以为指那位世界著名的特蕾莎修女(她有一首诗《无论如何》),第一节的场面很迷惑,到第二节解除了疑惑,她不是1979年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这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一个平凡的老太太,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这首让我想起前几天推荐的《遗嘱》,为什么我们国家和人民不敢面对真话,我们的民主化进程为何如此之慢?
《线人》(刘天雨& )
本诗写得很有趣,让我想到六度空间理论,一个由数学猜想,到心理学、社会学的有趣理论,它的核心是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本诗选材新颖,线人,这个词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电视剧的功劳),再次说明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得心应手。
《乳腺科》(图雅& )
侯马点评:
候诊室是女性诗歌的主场,伊丽莎白毕肖普大名鼎鼎的诗作即明证。而图雅在个人经验之上注入的东方情素和无穷深意,彰显作者以小博大的口语功力。为什么是尼姑?信仰交给上帝,性别只能留给身体。而具有死亡暗示的化疗,偏有富含生机的肤色。好了,在上帝面前,男人和女人互为裁判。而乳腺诊断最有效的指珍,也赋予全诗在时间流淌中的感触与诘问意味。
《如果拥抱只有一次》(洪烛& )
事实上,我们不太知道那个来了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第一次,所以就会出现那么多假设,所有的假设都是理性的结果,理性是嗜血的,比如,情感。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挣脱藩篱,追求真爱,他的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深远,“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何必等待下辈子”我想这是诗人洪烛研究仓央嘉措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曼德拉纪念碑》(曲有源& )
最近大家没少看新闻上报道曼德拉的事,这对于理解这首诗歌非常有益。作为南非的国父,他的纪念碑是栅栏,这个创意非常妙,不仅把他27年监狱春秋高度概括,而且栅栏代表的阻隔意义也有了,这对于一生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民族英雄来说多么形象。诗人想到拿此做曼德拉的自传封面,又是聪明而灵感爆发的一着。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做出版的,很有行家的眼光。
《女人》(德乾恒美& )
写女人(写美女)是男诗人必涉的题材,很多人把女人写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不是说不好,而是陈旧。没有新意的美,犹如一件华丽的旧衣服。本诗写女人视角很新,对女人的形容,完全从对一匹马身体各个部位的欣赏开始,可见作者对马很熟悉,一个老话题就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最能写出好来。另外,知识文化不是无用的,用得好,一下子上了几个档次。
《我从未听到过闹铃响起》(赵立宏& )
这是从日常生活里走出来的一首诗,亲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的纯粹、去思想性、去虚构,真实得如同日出与日落,一种无足轻重的缺憾(从未听到过闹铃想起)架起了一道美好而通向人生的岁月之桥。透过诗意的事实,看到严谨、认真、自律的人格特征。
《拦住我》(李见心& )
本诗情感饱满,一组排比句,如顺风而下的竹筏,在平波顺水中一泻千里,在激流险滩横冲直撞。整齐的节奏框不住不可遏制的激情,自然风光,人间亲情,挡不住一个魅力四射的灵魂自由的飞翔。这是一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人才能挥就的诗歌!
《盘子的一生》(马金山& )
“一生”这个词是人的专有词,一旦用到动物或者是植物,那就是把它们人格化,在修辞上叫拟人化。盘子,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有“一生”,超出了我们想象,这种意外和陌生化开启了这首诗可读性,使文本的呈现构成期待。本诗不孚众望,它“平易近人”,不用任何铺垫,用盘子日常的摆放和磕碰的声响,顺利地象征和比喻了人的一生,最后两句感人。
《生与死》(牛汉& )
生和死是永恒的主题,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生命过程,它既是指具体的生命发生和消亡,也是形而上的生存品格和形而下的本质特征。本诗出自牛汉之手毫不意外,他的经历,他血统和个性,他的诗才,这些,让他完全可以把人生和命运凝练成一首通达古今中外强者的生命的大诗。捍卫生命的尊严,葆有一颗童心,让诗歌越写越清纯,在当下多么难得!
《九十自寿》(纪弦& )
看到这首诗我想很多人都会得到慰藉。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荣誉的诱惑,也会受到利益的影响,然而它们一直与我们擦肩而过,从来不会光顾和降临到我们建造的寒舍。这就是命吧。可是我们依然爱着做着,无怨无悔,为自己的爱付出,心中是快乐的。诗歌对于写诗的人来说就是爱。为自己举杯,为诗歌举杯!
《智慧》(伊沙& )
首诗让我想起身边的教友,一个女友,是基督教徒,每次与我相见,就绕着弯子拉我入教,另一个女友信佛,也动不动向我宣传佛教的好,而我从未想过这些具体的教组织,也未动过入教的念。为了尊重信仰自由,她们的行为,我嘴上不说,心里却格外抵触。一个让人不舒服的劝诫,执着了又能怎样?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宗显法师才是真正的高僧。
《理想国》(沈浩波& )
千首之夜,多少人等待着!伊沙真是有心人,新诗典开篇是沈浩波,千首也是,且是第一个9.0的人。沈浩波今年莅临在葵8月诗会,我一睹了他的演讲风采,是一个容思想性、职业性、先锋性为一体的豪放派。《理想国》作为最能表现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作品,其宗旨是缔造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本诗极具反讽,打着正义旗号家伙们,正在干着什么!
《吃塔》(西娃& )
标题非常醒目。好诗是步步为营的,它不仅指每一行每一句每一节,好的题目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吃塔,完全是陌生的概念,如不看文本,最多能想到小时候吃治疗蛔虫的宝塔糖(估计90后基本不知道)。没想到西娃写的是一道用猪肉做的菜。西娃是佛教徒,对于杀生和塔有先天的敏感,这首由信仰暗中导引的思考,让我们看到强势的人类可怕的吞噬感。
《写给亡母》(韩东& )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分离焦虑,主要指与至亲的分离导致的焦虑,这个焦虑通常表现在三个时期,一是断奶期,二是青春期,三是父母的离世。第三种焦虑往往最沉重,因为这是永远的分离,这种焦虑带来的悲伤会延续很长时间,甚至有人会大病一场。本诗写得深沉辽阔,对亡母的爱超越了世俗的眼界,这是自我疗救治愈的结果,死不等亡,是到另一个世界重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打油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