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反复论证了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哪些?

中考阅读汇编之《鱼我所欲也》
中考阅读汇编之《鱼我所欲也》
(2004年——2009年)
整理/河北谷峰
一、(2007济宁市)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封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 说苑》)   ⒈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
辟_______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_______&&
骄_________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⒋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7.答案: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答案: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舍身取义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2007芜湖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n):保卫。③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⒊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
②威武不能屈
⒋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⒌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年河南省)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font COLOR="#.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font COLOR="#.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四、(2009年赤峰市)&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五、(2007年辽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9312;远看友人疾,值&#9313;胡贼&#9314;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9315;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9316;而敢独止&#9317;?”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9318;。(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9312;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9313;值:遇到。&&
&#9314;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9315;败:毁坏,舍弃。
&#9316;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9317;止:停留。&#9318;全:保全。
<font COLOR="#.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font COLOR="#.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font COLOR="#.[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
13.舍生取义
六、(2007滕州市)
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9312;故患有所不辟也&&&&&&&&&&&&&&&&&&&&&&&&&&&
&#9313;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931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93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 人物言或行:&&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9312;祸患灾难; &#9313;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9312;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931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年重庆市)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屋舍俨然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进亦忧,退亦忧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根据文段内容填空。(5分)
&#9332;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  &&
            。(3分)
&#9333;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2分)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3分)                         
 (3分)  
&#9332;生  义  舍生取义 (3分,每空1分)&#9333;贤者(2分)
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4分)
符合题意即可,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分)
八、(2005广西南宁)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
&&&C.呼尔而与之&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2分)
九、(2006浙江金华)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贤者能勿丧耳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
8.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
十、(2004四川自贡)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短语。(2分)
&&&&#9312;患:
&&&&#9313;何不用也:
10.按要求填空。(4分)
&&&&#9312;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然后从&&&&&&&&&&&&&&两面论证论点。
&&&&#9313;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
十一、(2004湖北襄樊)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93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93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2.下列句中“穷”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复前行,欲穷其林。&B.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穷山之高而止。
13.文中“&&&&&&&&&&&&&&&&&&&&&”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2分)
14.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原因是&#9633;&#9633;&#9633;&#9633;。(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十二、(2004广东梅州)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苟:&(2)辟:&(3)丧:&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已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
19、简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3分)&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2分)&
十三、(2004江苏常州)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4)是亦不可以已乎&&(&&&&&&&&
十四、(2008 年湘潭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
9 、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
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
12 、&#9312;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9313;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十五、(2008年益阳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
9. (2分)
10. (2分)
11. (2分)B
12.(4分)(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分,准确翻译“非独”,“是”等词语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分。准确翻译“蹴尔”、“与”、“不屑”等词语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3. (3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1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2分。能说出一个或几个论证方法记1分,能就某一个论证方法举例分析记1分)
十六、(2009年安徽省)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过零丁洋(文天祥)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
18.(5分)《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十七、(、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3分
、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十八、(1、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3、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4、《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5、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
7、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8、结合材料思考。相关内容链接: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 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十九、(2008年莆田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二十、(2008山东青岛市)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931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
&#9313;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931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9315;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931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93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1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5分)
&#9312;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13;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9312;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9314;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9314;“乡”通“向”,从前。&#9315;停止,放弃。&#9316;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9312;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931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9314;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9315;(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9312;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9313;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十一、(09
山东省滨州市)&
&&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晏子谏景公。景公&#9312;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931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9314;.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
(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9315;而知人之劳,今君不 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9316;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
&& 注释:&#9312;景公:齐景公.&#9313;霁:雨雪停止,天放晴.&#9314;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9315;逸:安乐,安闲.&#9316;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 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 分)&
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二十二、(09 贵州省贵阳市)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
之&&&&&&&&&&&&
&&&&&&&&&&&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 分)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
20 之,结构助词,的。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已,停止,放弃。(4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
22.举例 义 生 (3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
二十三、(2009 泸州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分)
1.(4分)患—祸患,
蹴—用脚踢&&&&
乡—通"向",
已—停止(一词 1 分)
2.(3 分)C(C
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 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 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
项分别译为"却","就"。)
3.(6 分)(1)(3 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 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
分,"得生者"1 分,句子意 思基本正确 1 分)
(2) 分) (3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每个人都有, 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非 ( 独"1 分,"是心"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 1 分)
4.(3 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
分),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 2 点即可,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的论证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