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镁,铝,铜组成的粉末状混合物按如下图甲所示所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

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为______,固体Z为______.?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为______,固体Z为______.?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
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为______,固体Z为______.?用镁粉、铝粉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X为______,固体Z为______.(2)滤液Y中除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和______.(3)固体M为______.
Mg、Al和C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Mg和Al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氢气,所以气体X是H2,C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固体Z是C,滤液为MgCl2、AlCl3,然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所以固体M是Mg(OH)2,溶液N中的溶质是NaAlO2、NaCl,(1)通过以上分析知,X是H2,Z是C,故答案为:H2;C;(2)因为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因为Y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铝,所以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还有:Mg2+、Al3+,故答案为:Mg2+、Al3+;(3)通过以上分析知,固体M是Mg(OH)2,故答案为:Mg(OH)2.欲探究一固体粉末状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Cl3、Fe(NO3)3、BaCO3、NH4N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气体E的化学式为NH3.(2)在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BaCO3、NH4NO3.(3)溶液G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Na+.(4)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FeCl3、Fe(NO3)3,得此结论的理由因D是黄色溶液,此溶液一定存在Fe3+,在FeCl3与Fe(NO3)3的溶液中均含Fe3+,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5)要确定(4)中物质存在的情况,取无色溶液G进一步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取少量溶液G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Fe(NO3)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不含FeCl3,就一定含有Fe(NO3)3.【考点】.【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四种物质加稀硫酸产生气体B,它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可知气体是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黄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铁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混合物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气体,则推测为固体中的NH4NO3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Fe离子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的沉淀,据此推断完成相关的问题.【解答】解:根据题意,找出突破口“它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黄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铁离子”,“混合物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气体”,则推测为碱性气体氨气.根据混合物A加稀硫酸产生气体B,它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可知气体是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一定含有BaCO3;黄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铁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混合物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气体,则推测为固体中的NH4NO3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则:(1)气体E的化学式为 NH3.(2)在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BaCO3、NH4NO3.(3)溶液G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 Na+.(4)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FeCl3、Fe(NO3)3,得此结论的理由 因D是黄色溶液,此溶液一定存在Fe3+,在FeCl3与Fe(NO3)3的溶液中均含Fe3+,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5)要确定(4)中物质存在的情况,取无色溶液G进一步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溶液G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Fe(NO3)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不含FeCl3,就一定含有Fe(NO3)3故答案为:(1)NH3(2)BaCO3、NH4NO3(3)Na+(4)FeCl3、Fe(NO3)3因D是黄色溶液,此溶液一定存在Fe3+,在FeCl3与Fe(NO3)3的溶液中均含Fe3+,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5)取少量溶液G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Fe(NO3)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不含FeCl3,就一定含有Fe(NO3)3.【点评】本题是有关混合物组成的探究,可以依据物质间的反应的性质及产生的现象作为推断的突破口,但对于不能确定的物质是推断是该题的难点,需要从特殊的离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ls0906老师 难度:0.62真题:1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当前位置:
>>>现有A和B组成黑色混合物,按图所示进行实验:(1)根据实验推断,写..
现有A和B组成黑色混合物,按图所示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推断,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 E.&&&&&&&&&& 。&&(2)写出①②③各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
题型:推断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C;CuO;CO2;Cu;CO&(2)①&&②&&③
试题分析:A、B为黑色固体,A、B在高温下可生成气体C和红色固体D,由此可判断出D为金属铜,A、B为CuO和炭粉,气体C为CO2,C+CO22CO,2CO+O22CO2,由此可见推断正确,故A为C,B为CuO,E为CO;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C + 2CuO &2Cu + CO2↑ ;反应② 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点评:根据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来判断出具体物质是解决此类推断题的关键、突破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现有A和B组成黑色混合物,按图所示进行实验:(1)根据实验推断,写..”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气体的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3)物质状态特征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②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③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④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⑤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8)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发现相似题
与“现有A和B组成黑色混合物,按图所示进行实验:(1)根据实验推断,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34311334425911372031887113489已知某粉末是由铁、铜、铝中的两种金属组成,现探究其组成.
[猜想]①该粉末由铜、铁组成;②该粉末由铁、铝组成;③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实验]探究实验一
步骤①:取适量该粉末,放于一个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盐酸,发现有少量粉末不能溶解,证明粉末中含有铜.
步骤②:另取少量该粉末,用磁铁吸引,发现均不能被吸引,证明该粉末中不含有铁,这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二
步骤①:查得资料:在高温下,铝粉能把氧化铁粉末中的铁置换出来.
步骤②:设计如图实验,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该熔融物冷却后可被磁铁吸引.
根据此实验,小明认为可以证明该粉末是由铝和铁组成的,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赞成(填‘“赞成”或“不赞成”),理由是从题看“该熔融物冷却后可被磁铁吸引”,可得熔融物全是铁,又因在高温下,铝粉能把氧化铁粉末中的铁置换出来,故该粉末是由铝和铁组成的.
[反思]从节能和简便的角度,你认为上述哪个实验方法较好?实验一(填“实验一”或“实验二”)
[应用]你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吗?简单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取适量该粉末,放于一个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粉末能不能溶解;再取末放入烧杯,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解:【猜想】从三种金属的组合对照已有的猜想可知,缺少铜和铝的组合,故答案为:铜和铝;
[实验]探究实验一①铁和铝都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发现有少量粉末不能溶解,从而说明物质中有铜;
[实验]探究实验一②从题看“该熔融物冷却后可被磁铁吸引”,可得熔融物全是铁,又因在高温下,铝粉能把氧化铁粉末中的铁置换出来,故该粉末是由铝和铁组成的;
[反思]从题目看实验一比实验二更容易操作,更节能(实验二需高温);
[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铁和铝排在氢的前面,且铝比铁活泼.因此在粉末中加入酸通过观察粉末是否全溶可得是否有铜;在粉末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可得是否有铝.
故答案为:[猜想]铜、铝;
[实验]探究实验一①铜;
[实验]探究实验一②铁;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二②赞成;从题看“该熔融物冷却后可被磁铁吸引”,可得熔融物全是铁,又因在高温下,铝粉能把氧化铁粉末中的铁置换出来,故该粉末是由铝和铁组成的;
[反思]实验一;
[应用]取适量该粉末,放于一个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粉末能不能溶解;再取末放入烧杯,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猜想]根据三种金属的组合对照已有的猜想可知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实验一①铝和铁会与盐酸反应,铜不会与盐酸反应,据此分析;
[实验]探究实验一②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铝不能,这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探究实验二②根据题中信息“在高温下,铝粉能把氧化铁粉末中的铁置换出来”,生成的铁同样可被磁铁吸引,据此回答;
[反思]根据题中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操作和是否节能考虑;
[应用]根据铜、铁、铝的金属活动性进行设计.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入溶液中,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②取1只试管,加入10mL2mol/LNaOH溶液,将一块铝片放入NaOH溶液里,片刻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里.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实验①铝片没有变化,实验②铝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二)测定铝合金中的铝的百分含量①取该样品a克,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过滤;②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③往第②步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量,质量为b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①步操作中溶解所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____,滤液中主要含有Mg2+、Na+、____和Cl-离子;(2)在第②步操作中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写出该步骤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3)第③步灼烧过程中可在下列哪种仪器中进行____A.烧杯B.试管C.坩埚D.蒸发皿(4)第③步灼烧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5)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乐乐题库
&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知识点 & “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习题详情
33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9%
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入溶液中,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②取1只试管,加入10mL2mol/LNaOH溶液,将一块铝片放入NaOH溶液里,片刻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里.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实验①铝片没有变化,实验②铝片表面的现象是铝片表面有亮红色的固体附着&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铝片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金属铝与CuSO4反应,当铝片事先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这层氧化膜被破坏,金属铝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金属铜.&(二)测定铝合金中的铝的百分含量①取该样品a克,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过滤;②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③往第②步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量,质量为b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①步操作中溶解所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烧杯&,滤液中主要含有Mg2+、Na+、Al3+&和Cl-离子;(2)在第②步操作中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过量的原因是使Al3+全部变成AlO2-离子&,写出该步骤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3)第③步灼烧过程中可在下列哪种仪器中进行C&A.烧杯&&&&&&B.试管&&&&&&C.坩埚&&&&&&&D.蒸发皿(4)第③步灼烧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5)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54b102a×100%&.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一)因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与CuSO4溶液不反应,若用氢氧化钠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内层的铝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铜;(二)(1)根据溶解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根据滤液的成分;&&(2)根据过量的碱与Al3+反应生成AlO2-;根据Mg2+与OH-反应;&(3)根据灼烧所需要的仪器;&(4)根据偏铝酸钠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稳定加热易分解;(5)根据铝守恒,最后得到的固体Al2O3中铝的质量就是铝合金中的铝的质量,最后求出铝的质量分数.
解:(一)根据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与CuSO4&溶液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表面的氧化膜:Al2O3+2NaOH=NaAlO2+2H2O,内层的铝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铜:2Al+3CuSO4=Al2(SO4)3+3Cu,铜的颜色为红色;故答案为:铝片表面有亮红色的固体附着;因为铝片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金属铝与CuSO4反应,当铝片事先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这层氧化膜被破坏,金属铝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金属铜.   (二)(1)因溶解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铜、硅与盐酸不反应,镁和铝与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过滤除去铜、硅,由于盐酸足量,所以,滤液中的成分为:MgCl2、AlCl3、HCl,滤液中主要含有Mg2+、Na+、Al3+ 和Cl-离子;故答案为:烧杯;Al3+;&&&&&&&&&&&& (2)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有:HCl+NaOH=NaCl+H2O,2NaOH+MgCl2=Mg(OH)2↓+2NaCl,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实现了和 Mg(OH)2沉淀的分离,故答案为:使Al3+全部变成AlO2-离子; Mg2++2OH-=Mg(OH)2↓;(3)因灼烧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泥三角、三脚架等,故答案为:C.(4)因滤液中含有NaAlO2,通入足量的CO2发生反应:NaAlO2+CO2+H2O=NaHCO3+Al(OH)3↓,沉淀为Al(OH)3,灼烧时发生反应:2Al(OH)3&&△&&&Al2O3+3H2O;故答案为:Al2O3;                        (5)因铝在反应前后守恒,最后得到的固体Al2O3中铝的质量就是铝合金中的铝的质量,则铝的质量为bg×27×227×2+16×3=54b102g,所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54b102gag×100%=54b102a×100%,故答案为:54b102a×100%.
对于NaAlO2与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过量和少量之分,书写时注意区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主要考察你对“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与“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相似的题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高于纯镁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熔点N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用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不能洗涤毛料服装合成橡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  )铝合金钢铜合金钛合金
“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钢和生铁中碳的百分含量(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入溶液中,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②取1只试管,加入10mL2mol/LNaOH溶液,将一块铝片放入NaOH溶液里,片刻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里.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实验①铝片没有变化,实验②铝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二)测定铝合金中的铝的百分含量①取该样品a克,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过滤;②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③往第②步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量,质量为b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①步操作中溶解所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____,滤液中主要含有Mg2+、Na+、____和Cl-离子;(2)在第②步操作中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写出该步骤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3)第③步灼烧过程中可在下列哪种仪器中进行____A.烧杯B.试管C.坩埚D.蒸发皿(4)第③步灼烧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5)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铝合金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研究它的抗腐蚀性能和测定合金中铝的含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探究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①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合金浸入溶液中,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②取1只试管,加入10mL2mol/LNaOH溶液,将一块铝片放入NaOH溶液里,片刻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里.1~2分钟后将铝片取出,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实验①铝片没有变化,实验②铝片表面的现象是____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二)测定铝合金中的铝的百分含量①取该样品a克,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过滤;②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③往第②步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量,质量为b克.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①步操作中溶解所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____,滤液中主要含有Mg2+、Na+、____和Cl-离子;(2)在第②步操作中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写出该步骤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3)第③步灼烧过程中可在下列哪种仪器中进行____A.烧杯B.试管C.坩埚D.蒸发皿(4)第③步灼烧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5)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下图所示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