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好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剑灵山白土样本位置教研

从学生出发构建软实力――安徽省宿州市学校内涵发展纪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5页¥3.002页¥1.003页¥3.002页¥1.003页¥1.004页¥2.002页¥1.002页¥3.002页¥1.00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5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3页1下载券
从学生出发构建软实力――安徽省宿州市学校内涵发展纪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6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的预习环节(信明燕)
&山东禹城市实验中学&&
【内容摘要】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学习、初步理解新课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他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诚然,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自学能力。
【关键词】 先学后教·自主研究·小组合作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学习、初步理解新课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他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诚然,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自学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容量大,知识面宽,对学生的论证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顺利理解新知识。听课时能较好地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有效性强。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思考起来主动,学习效果也高,还能够更好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认识一些社会发展的规律。
为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在实践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将预习的重要性明白无误地讲给学生,并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预习的几个方法
&1、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培训。适时教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比如教师事先设置好预习问题,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将设置的预习问题留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任务、目标和方向。
2、不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便于组织学生集中进行预习,强化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和监督,使预习有时间保障。
3、加强对学习小组组长的督导。每次预习结束后,由组长对组内学生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及时督促预习不认真的同学,并在组内对预习结果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4、适度留点预习作业,做好抽检工作。为便于提高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做好预习笔记,教师要在课堂上或课前抽查,督促学生搞好预习。
二、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在预习中把握的内容
1、预习时要注意看引言。看教材每课开头的引言,看本节课的小标题主要讲个问题,制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现行初中教材每课的篇首都有一段简短引言,每节课有几个小标题就是主要讲几个问题,且语言概括、精炼。上课前应该精读,从而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
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详细理解该段引言与每节课的问题,我们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我们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2、预习时,适当关注教材的文献资料。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材料处理能力。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针对初中学生实际,适当地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份量,采取了在一段史实的旁边设置一则史料,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
近年历史中考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而教材原始材料的引入,无疑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奠定良好基础。因而我们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熟视无睹、轻意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
3、预习要利用好材料图表。现行初中教材,图表数量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4、预习教材后的练习题。课本后的一些练习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训练,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适度预习或试做这些题目,有助于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先学后教,注重养成,不断提升学生思辨力
初中的学生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限,而且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最重要。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历史课前预习必须要有预习学案,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有个帮手有个方向,有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学生到了课堂上才能自己提出问题,也才能为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与解答,而教师再讲的时候只讲该讲的内容就行了,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不是简单的程序变化问题,而是本质上的不同,只有这样和谐高效的“全员师生课堂”才能真正实现。
而历史预习学案的编制和设计也要遵循几个原则:
⒈学案要体现课程标准和课标分解内容,并要求学生记忆课标分解内容。
2.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在体现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编写,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
3.理清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应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教师的点拨和设疑的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对于重点内容设计了思考题,供学生在学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摘引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4.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理论运用等。在课前预习学案的编制设计上,我要求学生分四步预习新课。第一步,阅读课文标注知识点;第二步,说出每节新课课标分解内容;第三步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基础填充,第四步,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供组内讨论或班内交流,并鼓励发动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事半功倍,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也大增。趁热打铁,我在每节课的最后及时跟上一个当堂检测,主要是检测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本节课的效果。
&“预习进课堂,四两拨千斤”。预习做好了,带动了整个历史课堂,这是我在做之前没想到的。今后我还要不断总结,效果好的细节做法就坚持下去,成效不大的部分就努力研究改进,搞好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预习模式,以便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参考资料】
丽:《浅谈新课改下历史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2011年11期
童毅兵:《浅谈新课程下历史课预习、复习导学的有效性
——我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教研论文
任敬君:《初中历史课改心得体会》新科教2010年第9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性白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