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严务乡去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语文

2012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2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淮安市启明外国语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24分)1.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4分)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cāng(&&& )桑。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导航生命,成就人生的精彩篇章,有书的日子,犹如徜(&&&&& ) 徉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走进了精神的荒漠,枯zào(&&& )乏味 ,了无情趣。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撷(&&&& )人类智慧的花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吧!(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cāng(&&&& )桑&&&&&&&&&&& 枯zào(&&& )乏味(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徜(&&&&& ) 徉&&&&&&&&&&& 采撷(&&&&&&&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6分)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 句,修改:&&&&&&&&&&&&&&&&&&&&&&&&&&&&&&&&&&&&&&&&&&&&&&&&&&&&&&&&&&& & 第&&& 句,修改:&&&&&&&&&&&&&&&&&&&&&&&&&&&&&&&&&&&&&&&&&&&&&&&&&&&&&&&&&&&& 3.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6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是__&&&&&&& __国人。(2分)(2)简要地写出这本书中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理解和感悟。(4分)&&&&&&&&&&&&&&&&&&&&&&&&&&&&&&&&&&&&&&&&&&&&&&&&&&&&&&&&&&&&&&&&&&&&&&&&&&&&&&& &&&&&&&&&&&&&&&&&&&&&&&&&&&&&&&&&&&&&&&&&&&&&&&&&&&&&&&&&&&&&&&&&&&&&&&&&&&&&&&&& 4.诗文名句默写(前六题为必答题,后面四题为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两题作答,如果四题都做只批阅前两题。)(8分)必答题:(1)潮平两岸阔,&&&&&&&&&&&&&&&&&&&&&&&&&&&&&& 。&&&&&&& 《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3)&&&&&&&&&&&&&&&&&&&&&&&&&&&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 壁》(4)四面湖山归眼底,&&&&&&&&&&&&&&&&&&&&&&&&&&& 。&&&&&& 《湖南岳阳楼对联》(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浣溪沙》(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选答题:(7)山重水复疑无路,&&&&&&&&&&&&&&&&&&&&&&&&&&&& 。&&&&&&& 《游山西村》& (8)欲穷千里目,&&&&&&&&&&&&&&&&&&&&&&&&&&&&&& 。&&&&&&&& 《登鹳雀楼》& (9)忽如一夜春风来,&&&&&&&&&&&&&&&&&&&&&&&&&&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劝君更尽一杯酒,&&&&&&&&&&&&&&&&&&&&&&&&& 。&&&&&& 《送元二使安西》二、阅读理解(66分)(一)阅读《一百美元》,回答5―9题。(24 分)(1)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2)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3)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4)“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5)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6)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405美元。(7)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8)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100美元用一年啊! (9)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10)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11)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还有多找奶奶钱的……(12)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 (13)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5.文章为什么以“100美元”为题?(6分)&&&&&&&&&&&&&&&&&&&&&&&&&&&&&&&&&&&&&&&&&&&&&&&&&&&&&&&&&&&&&&&&&&&&&&&& &&&&&&&&&&&&&&&&&&&&&&&&&&&&&&&&&&&&&&&&&&&&&&&&&&&&&&&&&&&&&&&&&&&&&&&& 6.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奶奶”独立生活;(&&&&&&&&&&&&&&&& );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 )7.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把钱丢在窗台上?(4分)&&&&&&&&&&&&&&&&&&&&&&&&&&&&&&&&&&&&&&&&&&&&&&&&&&&&&&&&&&&&&&&&&&&&&&&&&&&&&& 8.文末为什么镇长说“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4分)&&&&&&&&&&&&&&&&&&&&&&&&&&&&&&&&&&&&&&&&&&&&&&&&&&&&&&&&&&&&&&&&&&&&&&&&&&&&&& 9.试推断:小镇人帮助“奶奶”,为什么采取“无声”的方式?(6分)&&&&&&&&&&&&&&&&&&&&&&&&&&&&&&&&&&&&&&&&&&&&&&&&&&&&&&&&&&&&&&&&&&&&&&&&&&&&&&& &&&&&&&&&&&&&&&&&&&&&&&&&&&&&&&&&&&&&&&&&&&&&&&&&&&&&&&&&&&&&&&&&&&&&&&&&&&&& (二)阅读《做父亲》,回答10―14题。(20 分)做父亲 &&&&&&&&&&&&&&&&&&&&&&&&&&&&&&&&&&&&&&&&  丰子恺(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 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A)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 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13)(B)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10.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4分)段 落&语&&&& 句&孩子的心情第⑵段&&&&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儿,“小鸡!小鸡!”叫了起来。&①第⑷段&&&& 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亮了。&②第⑻段&&&&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不舍11.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4分)&&&&&&&&&&&&&&&&&&&&&&&&&&&&&&&&&&&&&&&&&&&&&&&&&&&&&&&&&&&&&&&&&&&&&&& &&&&&&&&&&&&&&&&&&&&&&&&&&&&&&&&&&&&&&&&&&&&&&&&&&&&&&&&&&&&&&&&&&&&&&&&& 12.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加以赏析。(4分)我选择&&&&&&&& 句,赏析&&&&&&&&&&&&&&&&&&&&&&&&&&&&&&&&&&&&&&&&&&&&&&&&&&&& &&&&&&&&&&&&&&&&&&&&&&&&&&&&&&&&&&&&&&&&&&&&&&&&&&&&&&&&&&&&&&&&&&&&&&&&&&& 13.第(14)段画线句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 14.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我赞同第&&&&&& 种看法,理由:&&&&&&&&&&&&&&&&&&&&&&&&&&&&&&&&&&&&&&&&&&&&&&&&&& &&&&&&&&&&&&&&&&&&&&&&&&&&&&&&&&&&&&&&&&&&&&&&&&&&&&&&&&&&&&&&&&&&&&&&&&&&&&&&& (三)阅读《幼时记趣》,回答15―19题。(22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明察秋毫& ______&&&&&& __&&&&&&& (2)项为之强 &&&&&&& ___________(3)凹者为壑 _____&&&& _____&&&&&&& (4)捉蛤蟆,鞭数十 ______&& ____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4分)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何不试之以足。&&&&&&&&&&&&&&&&&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C.至之市,而忘操之。&&&&&&&&&&&&& 驱之别院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19.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 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20.题目:不能没有你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 ⑶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⑷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24分)1、沧、燥、cháng 、& xié 2、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 &④句删掉“防止”3、主要情节有《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或洞中历险》等)  《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 4、(1)风正一帆悬&&&&&&& (2)千里共婵娟&&&&&&&&&&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万家忧乐到心头&&&&& (5)休将白发唱黄鸡&&&&&& (6)壁立千仞,无欲则刚(7)柳暗花明又一村&&&&&&&&& (8)更上一层楼(9)千树万树梨花开&&&&&&&&& (10)西出阳关无故人二、阅读理解(66分)《一百美元》5. 文章主要围绕“奶奶”100美元用一年的事件展开的。 “100美元”是本文的线索,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说明:本题6分。6.约翰发现“奶奶”的钱增多,产生疑惑;镇长说出小镇人帮助“奶奶”的原因。说明:本题4分。7.说明了“奶奶”对人没有丝毫防备之心。说明:本题4分。8.镇长认为,“奶奶”对别人的完全信任感动了小镇人,帮助小镇人改善了社会风气,小镇上原有的坑蒙拐骗现象消失了。说明:本题4分。9.小镇人或许怕“奶奶”拒绝接受帮助;或许怕伤及“奶奶”的自尊心;或许怕“奶奶”会因心存感激而活得更累。说明:本题4分。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做父亲》10.(4分)①惊喜(欢喜);②急切(期望)。11.(4分)因为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冒上的时候,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被活生生地隔开了,这是父亲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情,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或:因为父亲深爱着孩子,他知道孩子想买小鸡,所以当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冒上时,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之间的距离是"咫尺天涯"。12示例:A句运用动词“蠕”和“活的雪球”这个比喻,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细网下小鸡的活泼可爱。&& B句中“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分别从神态、动作等方面生动细致的表现了挑担人的傲慢和刁巧。13.(4分)第一问:和平美丽(安详、恰然)第二问:与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的痛苦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或:衬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痛苦的心情。14.(4分)示例1:我赞同第一种看法,作为父亲就要教孩子们学一点生活的技巧(处事的本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生活。示例2:我赞同第二种看法,作为父亲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而变得世故,这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示例3:我赞同第二种看法,因为说下去就是教孩子撒谎,这是对孩子的伤害。《幼时记趣》15、(4分)(1)眼力&&&& (2)同“僵 ” 僵硬&& (3)山沟&&& (4)鞭打16、B(4分)&&&& 17、略&&&&& 18、(3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19、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下载
 收藏
如有问题敬请留言。概不还价、免费索要,请勿扰!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套)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套)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22:1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套).DOC
官方公共微信2014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2014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木港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2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2页免费7页免费4页免费7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10页1下载券4页1下载券6页1下载券7页1下载券
木港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七年级上-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创]-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中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创]
版本:人教版 && 年级:七年级上&& 作者:周渺明 &&日期:
文件大小:
下载地址:
&&&&&&&&&&&&&&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本地下载!
* 本站使用了防盗链处理,请直接点击下载地址或者目标另存为下载!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