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蟪催归向,双鸾数余声碎催是什么意思思

众归赒给美 【第1&&名 】
众归赒给美 【第2&&名 】
众归赒给美 【第3&&名 】
众归赒给美 【第4&&名 】
众归赒给美 【第5&&名 】
众归赒给美 【第6&&名 】
【全店满99减10】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电子商务书籍 正版新华书店畅销书籍 博库网 【HOT】:正版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版 淘宝大学卖家秘籍 电商运营实训 手册 销售营销策略畅销书籍 【HOT】:【全彩版】正版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营销实战指导书籍 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电子商务畅销书籍 新兴电子商务 【HOT】:3803997|!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著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正版包邮】 【HOT】:电商 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店营销推广书籍 最实用的淘宝营销图书 淘宝运营书籍教程指导 开淘宝店开网店必读 【HOT】:电商 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店营销推广书籍 最实用的淘宝营销图书 淘宝运营书籍教程指导 开淘宝店开网店必读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现货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新手学淘宝开店全套教程书籍 淘宝大学官方推荐教材 电子商务管理 淘宝开店必备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HOT】: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淘宝大学 编/电 【HOT】:正版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版) 电子工业出版 经管畅销新书 销售 营销实战指导书籍 【HOT】:包邮!玩转电商 赢在淘宝 电商美女吴蚊米的55个分享+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2本书 电商书籍 淘宝运营经营管理教程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新手学淘宝开店全套教程书籍 淘宝大学官方推荐教材书籍 电子商务管理 淘宝开店必备书籍 【HOT】:【正版现货】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本社 电子工业 【HOT】:正版现货 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全彩 新手学淘宝开店教程书籍 网络电商运营书 淘宝开店必备书籍 电子商务管理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电子工业 营销实战指导书籍 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电子商务畅销书籍 新兴电子商务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宝大学 正版书籍 【HOT】:【W正版】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管理 电子商务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正版 包邮 【HOT】: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本社 【HOT】: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新手学淘宝开店全套教程书籍 淘宝大学官方推荐教材书籍 电子商务管理 淘宝开店必备书籍 【HOT】:包邮!玩转电商 赢在淘宝 电商美女吴蚊米的55个分享+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2本书 电商书籍 淘宝运营经营管理教程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店营销推广书籍 最实用的淘宝营销图书 淘宝运营书籍教程指导 开淘宝店开网店必读的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满58元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著 【HOT】: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店营销推广书籍 最实用的淘宝营销图书 淘宝运营书籍教程指导 开淘宝店开网店必读 【HOT】:包邮!玩转电商 赢在淘宝 电商美女吴蚊米的55个分享+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2本书 电商书籍 淘宝运营经营管理教程 【HOT】: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邦道 正版 电子商务 书籍 【HOT】: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HOT】:正版*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7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宝大学 正版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7,淘宝大学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原价:79元) 【HOT】:【正版现货】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本社 电子工业 【HOT】:包邮正版: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R-T全新正版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淘宝大学 【HOT】:(满38元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著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新华正版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电子商务书籍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管理书籍 正版新华书店畅销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QIHK书藉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包邮 正版书籍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淘宝大学卖家秘籍官方权威发布!史上淘宝天猫开店最畅销图书! 【HOT】: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电子商务书籍 正版新华书店畅销书籍 【HOT】:包邮 正版书籍 玩转电商 赢在淘宝 电商美女吴蚊米的55个分享+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电商书籍 淘宝运营经营管理教程 【HOT】:bf正版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电子工业出版社 淘宝大学著 7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版)/【全新正版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7 淘宝大学著 电 【HOT】:【正版图书】 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淘 【HOT】:(满58元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7 【HOT】:LSD正版/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淘宝大学著/管理 电子商务/电子工业出版社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宝大学 正版书籍 【HOT】:桌面游戏卡牌杀神附体众神小组扩展三国三分归晋晋包 祥云版手牌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宝大学 正版
书籍 【HOT】:包邮/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新手学淘宝开店全套教程书籍 淘宝大学官方推荐教材书籍 电子商务管理 淘宝开店必备书籍 【HOT】: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店营销推广书籍 最实用的淘宝营销图书 淘宝运营书籍教程指导 开淘宝店开网店的书籍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包邮正版/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版)/淘宝大学【正版】 【HOT】:全新正版 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淘宝大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HOT】:【已截止】【5sing众筹专用】《境海归墟》周边补购链接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现货正版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宝大学 电子工业 畅销书籍 【HOT】:本田HONDA100 JD100
型号 25H 84L 中山巨力 众朗 时归链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包邮正版全新!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7淘 【HOT】:JJ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电子工业出版社新华书店经济管理 【HOT】:全新正版 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淘宝大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电子工业/A 【HOT】:【已截止】【5sing众筹专用】《境海归墟》周边补购链接 【HOT】:书法字画中国画山水画客厅书画珂罗版高仿同治帝众善所归赠装裱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书法字画中国画山水画客厅书画珂罗版高仿同治帝众善所归赠装裱 【HOT】:客户不丢&& 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淘 【HOT】:【正版】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版)/淘宝大学 【HOT】:QZTS: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_畅销书籍 【HOT】:正版包邮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HOT】:正版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全彩版) 官方推荐教材 电子工业出版 经管畅销新书 销售 营销实战指导书籍 单价:79.00 【HOT】:T
客户不丢:吸心大法 新老客户众归心 7 电子工业出版社 淘宝大学著 【HOT】: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四层 正版 图书大厦 【HOT】:大众桑塔06款专用纳时归皮带保护壳/时归上罩 众天配套 正厂件 【HOT】:Jj'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 淘宝大学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_正版 【HOT】:
他/她们正在找:
对众归赒给美-博库图书专营店-【全店满99减10】客户不丢(吸心大法新老客户众归心)/淘宝大学卖家秘籍系列 电子商务书籍 正版新华书店畅销书籍 博库网-众归赒给美的评论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h***i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书一箩筐。求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微信2008819( 日 17:08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蝶***贝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还没开始看,大概浏览了一下,内容是我想要的,书本质量不错,因为是白色封面,书皮有点脏了,整体好评( 日 12:04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r***8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不是正版 被坑( 日 09:11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依***t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价格实惠,是正版书,就是少点赠品,好( 日 23:30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c***g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书( 日 21:27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x***0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20:50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逍***w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12:21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h***y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23:40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z***8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22:49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z***8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还行!( 日 15:56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b***鞋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很好。( 日 22:53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甜***波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21:26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m***n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12:25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z***2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18:39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猫***唱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06:09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乘***香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0分,太差劲,不会再来了,呼吁大家都不要来。这种店还能存在,只能说是奇迹服务太差,1分都不想给,0分。只能说这种店,没有倒闭真是奇迹。再也不会再来了,也呼吁大家不要来。在这种国企里边,白拿工资不干活的人太多了。客服boku11、12、75,估计都是关系户,只拿钱不干活。( 日 17:56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阿***x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不能用黏贴 马云你老婆怀孕了( 日 10:11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w***6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质优价廉( 日 15:08 )
众归赒给美评论人:t***1
众归赒给美新评论:好评!( 日 15:09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9&正果寺游览区
&&&&&&&&&&&&&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5659662.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绵山原为五龙母子所有,志超来山后,龙母将绵山以下棋的方式让给志超,五龙皈依佛法,常在说法台上听空王佛说法。后来,五龙功力大增,飞升跃过对山,在山壁上留下了五道沟壑,故名五龙躔,躔是脚的意思。本区主庙叫“正果寺”。寺内有八尊高僧、四位高道的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此外还有通天云衢、五龙松、弥陀殿、圣母殿、观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龙殿等,来历神奇,庙殿灵验。灵应塔明七暗九层,高达69米,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我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更兼这里地势险峻,松柏参天,成为绵山极具特色的游览胜地。
贞观十八年(644)四月,真腊国王阇耶跋摩访问大唐。太宗设宴款待,席间,二人论及佛事,太宗曰:“本朝佛事当数汾州绵山汉人成佛之事。”阇耶跋摩闻之惊诧不已,遂欲亲往绵山礼佛,太宗甚慰,遂遣老臣中书舍人李百药陪同前往,时尉迟恭起身奏曰:“绵山乃臣故地,愿同往护驾。”太宗曰:“如此甚好。”
是日,真腊国王阇耶跋摩由李百药、尉迟恭陪护来到绵山,早有抱腹寺主持摩斯与师弟银空率众徒迎至寺内。随即,抱腹寺为真腊国王一行人等举行了隆重的礼佛大典。礼毕,真腊国王等人又往上方院拜谒空王宝塔。真腊国王对空王佛虔诚之至,捐银为空王佛金妆佛像并修缮寺院。抱腹寺主持摩斯谢赠《空王经》一函。李百药曰:“抱腹寺宜建山门一座,名曰礼佛门,以示纪念。”此门原建于上方院前,屡遭焚毁。1940年被侵华日军炮轰荡然无存,此次开发,依旧式移于此处。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2822756.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这座攒尖六角亭叫“云衢亭”,建于清光绪年间,为“绵上四山人”之一梁濬所建。当时他和其父梁锡珩游绵山抱腹寺,来到静心亭时,看到知章所题“升降无私”和“铁索岭记”,又见云中栈道忽隐忽现,如云衢仙阶,感慨万千,觉得人生如梦,过眼云烟,遂筑一小亭以纪其事。梁锡珩还题写楹联以抒其怀:
上联:直上造云衢
下联:凭虚纳天籁
联语寓意从这里上去,就可以得到佛国的圣境,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302421.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这座悬挂在千仞绝壁上的“之”字形栈道,叫通天云衢,有两层意义:一是盘曲而上可登九天;一是可由抱腹岩攀至五龙躔。为方便游客,1998年绵山开发时修建了这条云中栈道,全长300米,共有440多级台阶。登临其上,春天可看四围青山,花木葱茏,聆听鸟语啁啾;夏日可观山峦如黛,耳闻松涛阵阵;秋季可望烟云舒卷,姹紫嫣红;冬临可赏白雪皑皑,琼玉世界。总之,一年四季登上这里如临仙境,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空王灵应台
这座悬在半空的是空王灵应台,请看楹联:“灵迹永留三晋地;妙相忽现九重天”。通过联语就可以知道这里的来历。当年,唐太宗登山礼佛,大驾至云峰寺下,田志超弟子银空启禀圣上“吾师已圆寂”唐太宗不胜惆怅,随口道:“此行空望佛矣”。话未落音,在这里的上空现出“空王古佛”四个金字。开元年间,云峰寺住持思本根据这段故事,修筑了这座台殿。内供奉田空王,左右分别是田空王的弟子摩斯、银空。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638412.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上方院,因地处云峰寺上方而得名,是云峰寺的副院。金代周昂在大定年间游绵山云峰寺上方院时,感叹五龙峰风光可与九华山相媲美,不禁作《登绵山上方》,诗云:
环合青峰插剑长,山平如掌寄禅房。
危栏半山云霄上,秘景中收天地藏。
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沧海认微茫。
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殊怜天一方。
殿前这一古碑,立于明万历十年(1582)三月,是记载重修弥陀殿的功德碑。再仔细看一看款识:有“敕赐芦芽山传宗第一代正宗法王”字样,可见芦芽山和绵山的关系,说明这次重修此殿时芦芽山传宗法嗣来过绵山或施过银两。
门框上,有一幅小楷楹联很有禅意:
久隐绵山数余年,法结妙旨为楞严。圆觉普寂金刚眼,大千世界总包含;
华严行边随后烧,感过三千及大千,恒沙诸佛曾供养,微尘刹数尽皆然。
此联充分地说明了历代高僧们曾在上方院坐禅修行,坐化成真,受人供奉的传奇经历。
此殿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建兴四年(316),石勒与并州剌史刘琨交兵,初战失利。石勒设醮超度亡灵,西方三圣显灵。阵亡将士魂魄随之而去。石勒又得弥陀佛默佑,立国称帝,建平三年(332)敕建此殿。唐贞观年间和云峰寺石殿同时复修。这座古殿别具特色,是一座横向窑洞,进深一间,横三间,俗名叫“枕头窑”,是当地匠人的依山巧作。
殿内正中供奉阿弥陀佛,两侧胁侍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云峰禅师碑
这是明代隆庆元年(1567)三月重修五龙躔寺院的碑记,虽然年久剥落,但“大岩寺”三字仍然清晰可辩。北魏高僧昙鸾当年被魏明帝敕住“并州大岩寺”,就是绵山抱腹寺的史实得到有力佐证,充分证明绵山是净土宗的发源地,可见此碑的价值所在。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51506.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此殿始建于隋大业二年(606),当时五龙躔山高水缺,寺内僧人取水,须在云峰寺提取,十分不便,时间长了,僧人也觉疲劳,互相推诿,所以就有“一个僧人担水吃,两个僧人抬水吃,三个僧人没水吃”的说法。一天夜里一位僧徒在月下打坐,朦胧中有一老媪飘然而至,说:“今年春夏大旱,百姓苦之,念尔等诚心修行,岩前十步涌泉”。他醒来后,悟出是圣母点化,就顺指点处寻觅,果然石缝中有水流出。大殿后石崖上刻有“正南沟前至崖十步,圣水一池”的字样,是当时僧人所刻。后来,香客们也常带此水回去煎药,很有疗效。百姓感恩捐资修庙,供奉圣母。为保泉水洁净,圣母又派泉神保护。
在海拔2000米的五龙躔,竟有一处井泉, 井泉内的水清澈如镜,光洁可鉴。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堪称奇观。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10521.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此殿始建年代不详,最后一次修缮者为介休名士王堉,是清代道光时人。他起初因母病开始学医,当时妇女生产,常因大出血死亡。王堉为此病非常头疼。一天,他在绵山因尝试药草中毒。迷幻中见观音菩萨为他口中放了一颗丹药,并用手中柳枝一挥,山坡上长出一颗仙草。王堉醒后知是观音点化,便依梦中的草样去采,果然在水涛沟中采得“血见愁”,用后有止血特效,王堉为感谢观音菩萨赐药之恩,在道光十四年(1834),修筑这座庙殿。
&&&&此殿始建于西晋,叫三大士殿。“大士”之称来源于道教,他们分别为:慈航道人、普贤真人、文殊广法天尊。后来佛教称他们为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此原殿为汾州一带百姓捐资所建。东晋时,汾州一带瘟疫四起,多有死亡,危急之时,突然出现了三位老人,研石为末,拌以雨水,搓成药丸。病人服后,逐渐痊愈。汾州知府问起他们的来历,他们笑而不答,竟闲游而去。是夜汾州知府竟然得到一个梦。他飘飘然来到绵山,在五龙躔和三老相逢,三老显出真身。知府醒后,方知三位老者为三大士在绵山显灵,便募捐银两修建起了这座庙殿。
送子娘娘殿
东汉年间,介休郭家村一对郭姓夫妇,中年无子。听说绵山送子娘娘十分灵验,遂于永建二年(127)上山焚香求子。果然,次年生一男婴。为感神恩,郭姓夫妇上山复修送子娘娘殿。此婴取名为郭泰,自小聪颖好学,后在绵山许愿挂铃,终成东汉名士,是介休的“三贤之一”。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023818.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殿中供奉五龙兄弟和龙母。始建年代不详,隋大业元年(605),清徐县一带大旱,民不聊生,百姓来绵山求雨。龙母命五龙兄弟行雨,可是五龙年幼贪玩,误了时辰,致使雨量不足。龙母大怒,命行刑官棒杖五龙,痛得他显了原形。龙母的举动感动了上苍,雷公、电母下凡,协力降雨,解除了旱象,百姓建五龙殿谢恩供奉。
殿外廊下立一通古碑:《重修五龙殿碑记》,落款为“大清道光四年(1824)十二月十五日立”五龙殿本为五楼寺之遗存,五龙殿后岩窟中保留有古代建筑遗迹,证明此处即五楼寺遗址。
石窟中的建筑叫“五楼寺”, 主供空王佛,两侧为摩斯、银空及两尊天王,下为五龙腾云,寓意五龙护法,普泽万民。
它虽然小巧玲珑,可是来历不凡,元佑九年(1094),宋代名士皇甫韶绵山礼佛。事毕,攀登铁索岭,峰回路转来到兹地,见碑上记载唐太和七年(833)太原尹兼北都留守令狐楚因属地亢旱,向绵山空王佛祈雨有应,捐资所建。但因年久地险,寺楼无存,感慨之余《题五楼寺》诗曰:
“路尽山尤胜,溪深水愈豪。寺楼尽不见,依旧五峰高。”寺主将此诗刻于崖壁。
降至金大定十一年(1171),汾州军太守王公因西河一带前两年相继干旱,连续两次向绵山空王佛祈祷,皆得甘霖,但因公务缠身,便委派西河县丞赵天琪至抱腹寺拜佛谢雨,立碑纪胜。事成,赵天琪应邀到正果寺游览,亲睹崖上皇甫昭《题五楼寺》诗,大为感动,便捐资修复五楼寺。千百年来,此处常有瑞兆显现,或现佛光照九霄,或见五龙飞碧汉。三晋大地每遇灾难,于此祈拜,莫不灵应。宾客至此虔诚礼佛,保你一生平安,好运常伴。
自古以来,僧徒道侣中有很多儒雅文人,留下无数千古传诵的文章诗词,不仅成为佛道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人了解他们出家生涯和内心世界的重要资料。绵山高僧高道们在长期的出家生活中不仅虔修佛道,苦炼金身,而且寄情山水,乐善好施,兴致之时,题留咏唱,流传下诸多名篇,成为研究绵山佛道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他们的日常修炼生活和丰富精神世界的珍贵作品。现从正果寺包塑真身十二位高僧高道遗文集中选择一些佳作。刻于长廊石碑之上,供世人欣赏。
唐武德年间,田志超来绵山弘法,以奕棋赢得了抱腹岩,五龙母子便来五龙峰栖身,但田志超到这里还礼时,五龙兄弟却对田志超怨恨非礼,拳脚相加。此时,只见岩下金光四射,定光佛立于眼前,叱之曰:“汝辈休得无礼”。随手将大龙挥向西边压在大石之下,回身又将二、三、四龙推向东边,贴于岩上,并将小龙压在石头之下,怒斥道:“田志超乃空王佛转世,来绵山弘扬佛法,施惠百姓,尔等应皈依佛门,虔诚修道,为百姓造福”。田志超为谢定光佛护佑遂塑像供奉,后人又依据这个故事修筑了此水景。这些遗物历代屡毁屡修,此次开发,又重新恢复原貌。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084403.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高僧殿中间供奉的是净土宗祖师昙鸾。昙鸾法师,雁门人,未满十五岁便到五台山出家。后因注《大集经》积劳成疾,四出求医,到泰陵城东门受空王佛点化来到绵山,在修行洞中苦行修炼,著有《疗百病杂丸方》、《论气治疗法》、《服气法》等。南梁大通年间到江南访问名士陶弘景得《仙经》十卷。返回洛阳时,遇到印度高僧菩提流支授以《观无量寿经》,便开始专修净土。他深受魏主器重,赐为“神鸾”,并敕住“介山大岩寺”,即绵山抱腹寺,专注《往生论》等净土经典,开创“称名念佛”之先河,形成一代宗风。三晋各地信徒云集绵山,抱腹寺容纳不下,昙鸾“一夜之间飞往对山”,创建净土铁佛寺,世称“鸾公岩”。昙鸾经常往返于玄中寺及三晋各地传播净土信仰。东魏兴和四年(542)圆寂于绵山,僧徒法慧将大师遗骨埋葬在山中。
从右至左:
思本:俗姓张,大同浑源人,自幼喜欢读书。开元元年(713),前往长安殿试不中,便产生了脱俗的念头。返回路中,路经绵山,悟出仕途险恶,来到抱腹寺拜僧贞大师门下为徒。开元十八年(730)升为抱腹寺住持。开元二十年(732)汾州孝义县令杨仲昌为谢雨给本寺立碑,思本担任检校和督造《大唐汾州抱腹寺碑》。思本大师于天宝十年(751)坐化成真。弟子们包塑真身,供奉至今。塑像历经千余年,但是五官轮廓清楚,额骨突出,颞骨下颔骨明显,咬肌笑肌生动,表情矍铄刚毅,表现了他决意脱离凡尘,向往佛国,终于大彻大悟,得道成真。
怀德:他的祖籍不详,据说十三岁时父母双亡四处流浪,天宝初年游历到抱腹寺,被思本收为徒弟,虔心拜佛,后来练就了飞空搬运的法术。有一年,他看到僧徒们去对山礼拜鸾公像多有不便,便在半夜作法搬运回抱腹寺内,众人十分诧异。怀德于天宝十年(751)升为抱腹寺住持。建中二年(781)中秋之日,忽见天花如雪,寺内异香,怀德自知天命渐尽,便在修行洞中端坐入灭,后被僧徒们包塑在这里。塑像面部消瘦苍老,抬头纹完整,眉弓骨突出,口轮轧肌下陷,牙齿脱落,可见他圆寂时年纪很大,功德深厚,他双目眼神凝重沉思,仿佛仍在苦行修炼,参悟佛理。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3258209.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师显:介休人,生下来就是哑巴,被父母遗弃。抱腹寺住持道义大师路遇后抱回寺中,后来便收为弟子,经过多年的修炼,渐渐能够说话。他常回忆幼年失语的苦恼,便开始苦练针炙和药疗相结合的治哑医术,凡来求医治哑的儿童大都能治好,人称“活佛再世”。一时间传遍三晋各地,前来求治聋哑者络绎不绝。师显于唐长庆四年(842)升为抱腹寺方丈,会昌二年(842)春,他突然又不说话,端坐七日后圆寂。据传,后来如有聋哑儿童祈拜,这尊塑像有时会落泪成丹,聋哑儿童服用后就能开口说话。塑像两眼平视,鼻头微翘,嘴角上扬,笑而不露,端庄安祥,体现了他圆寂时自然洒脱,入灭后灵气犹存。右脚掌骨和指骨裸现,大趾主筋断开,可见包塑时坐化不久。
智玄:俗姓王,平遥人,父母慈善好施,喜爱佛事。他年幼时体弱多病,父母常带他来绵山礼拜空王佛保佑。母亲病故后,他来到抱腹寺落发为僧,刻苦诵经,精修奇术,常能预测祸福。宋至道二年(996)被众僧推为住持。一年春,智玄见暴风从东北方向起,说:“城内必有妖火,吾当救之”。说完用口含水向城内方向吐了三下,果然城内火灾被大雨浇灭。后来百姓知大师救难,无不称谢。智玄大师于宋代咸平元年(998)在修行洞中辟谷月余,无疾而灭。塑像脸部肌肉平滑,下颌骨较宽,嘴形较小,体态肥胖,衣服宽大松驰,衣纹繁杂琐碎。这些特征表明他是一位早已脱凡出俗,一心归往觉路,尽享修行乐趣的得道高僧。
从左至右:
明哲:宋代孝义人,俗姓陈,名孝荣。幼时多病,母亲十分喜好佛事,经常带他上绵山祈拜空王佛。母亲病故后,他便投奔绵山抱腹寺削发为僧数十年。宋代庆历二年(1042)成为抱腹寺住持。大师生性仁慈,常常以散银救助贫困百姓,深得人们敬仰。一年夏天,有贼入寺盗物被捉,大师询问得知他家庭穷困,为治母亲被迫而偷,便让僧徒赠给他银两为母治病,此人感恩垂泪而去。大师于嘉佑八年(1063)坐化成真,僧徒感怀他的大德,包容真身供奉至今。塑像头部丰润端庄,下颌园平,衣纹简洁。但他眼睛向下看的神态,保留着佛家眼观鼻、鼻观心的坐禅习俗,反映出他虽然早已归佛国,但仍关注人间疾苦的慈悲心态。
神远:俗姓王,金代灵石人,家庭富裕,喜欢打猎。有一年,在绵山射中一只白鹿。他跟踪追到古栈道上,看见箭插在望柱头上,便悟知是误中了空王佛的神鹿。为了表示忏悔,便入抱腹寺落发为僧,法号神远。大师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升为本寺方丈。一日,梦见空王佛赠宝衣一件,醒来后他的袈裟神光四射。有贼来盗宝衣,被宝衣缚住,大师念咒才能解脱。但是如果有病人前来求医,用宝衣盖上,便可以痊愈。金大定二年(1162)大师圆寂,春秋八十一,僧腊六十三。真身塑像面部表情慈祥和善,泰然恬静,衣纹简洁,喉头、锁骨裸露,可以看出他坎坷曲折的生活经历,又仿佛仍在虔心修炼,参悟佛理。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034990.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普钦:俗姓孔,字善信,金代人,河北邯郸秀才。当地遭灾,官府仍然催粮好比逼命,他仗义执言为民请命,被官府诬陷入狱。后来因当地发生民乱,他才被百姓救出,四处流亡,来到绵山,拜本寺住持法相为师,苦练占卜之术。于大定十五年(1175)升为本寺住持。这年大旱,本邑赈灾的粮食失盗,县令十分焦急,便请大师指点破案迷津,大师说:“要破此案不难,需求得一石谷,三斗米”。县令参悟出这句话意思是“康七”,便命捉拿名叫康七的人,才破了这件大案。大师于大定二十九年(1190)圆寂成真。他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表情愉悦,端庄恭敬,好象仍然在虔诚打坐,苦炼金身。包塑时采用罗汉手法,衣纹上简、下繁,表现了他是一位功德圆满、已登觉路的佛门大德。
圆空:俗名宝贝,元代人。洪洞县的一个富家子弟,不幸十三岁时父母双亡。他无依无靠,便沿途乞讨来到介休。遇到本寺妙智禅师,念他可怜收为徒弟,法名圆空。后来他勤奋好学,专研佛教律条。大师于至大元年(1308)升为本寺方丈,元统二年(1334)大师得到《百丈清规》,便结合本寺自唐以来历代住持所留的科仪与清规,重新修订出《抱腹寺清规》四卷,一直流传至今。至正五年(1345)六月,大师忽言“古佛有召,吾即西归”。言毕端坐而灭,春秋七十有一。弟子敬仰他的大德,包塑真身供奉至今。此头稍前倾,眉梢上翘,眼睛眯缝,较大的一字形嘴角向外伸展,笑肌明显,呈现出欲说欲觅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道行高深,满腹经论,言辞丰富,善于度化的一代大师。
大殿正中供奉在绵山成道的威烈正神介子推。
玄虚道人:俗姓秦,名玉蟾。自幼好道,喜读《老子》。幼时多病,遇见一疯道人在街上乞讨,赠给药丸,他服用后身体渐渐强壮起来。这一道人临别时对他说:“介山仙境,宜修大教”。于是,他在宋代乾德三年(965)来到绵山大罗宫修道,法号玄虚道人,后升为住持。至道三年(997),他闭关辟谷一个多月后坐化成真。此像脸形较长,两眼有神,足见他精明干练,道行深厚。但因年代久远,头部曾掉落在地上,复修时脖子上留下了泥痕。
玄智道人:陕西关中人,俗名不详,为玄虚道人嫡传弟子。幼年即好仙术,行为怪诞,经常赤足浪迹四方,曾在路上拣到一本仙书,如获至宝,后云游到绵山拜玄虚道人为师,二十年后成为大罗宫继任主持。他遍阅大罗宫所藏经籍,专研服气绝谷之术,每年入水帘洞辟谷数月,身体强壮,非常人能比,年过九十仍然面如童颜。治平四年(1067),大师在修行洞中坐化成真。塑像眉清目秀,慈祥和善,眼睛眯缝,嘴巴微张,略带笑意,仿佛进入修炼状态,正在吸收天地灵气,就要飞升成仙了。
松风道人:俗名刘大觉,汾州孝义人,自幼奉母极孝。绍兴初,母患奇疾,久治不愈。后闻绵山神灵应验,便入绵山挂灯许愿,病母果然病愈。次年至绵山入道修行,恭服勤劳,数载不懈,终于练得占卜预测之术,无不灵应。后师任介神庙第五十七代住持。庆元三年(1197),师对众徒说:“夜梦介公,吾即升化也”。言毕无疾而终。此像体态丰满,颧骨突出,咬肌下浮,显得年迈苍老。从他皱眉睁眼的神态,可见虽已成道,仍然心系苍生,若有所虑。
松竹道人:俗名孟悟玄,河南灵宝人,幼年时遭受水灾流浪在外,遇到绵山道士收留为徒,后对《开天经》、《元始经》、《灵宝经》最为精通,常以俗语为众徒及善男信女讲授,被称为“三晋讲道第一师”,后来成为介神庙第六十代住持。咸淳三年(1261),三晋大旱,百姓祈雨,松竹在介神庙作法,天降大雨。次日,百姓来谢恩时,大师已坐化成真。此像身材魁伟,两眼平视,嘴巴微张,面露笑意,显得亲切满足,表现了他深悟道德真谛,一旦坐化成真,慰藉生平之愿。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1152787.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此塔始为唐太宗李世民礼佛谢雨时敕建。贞观十五年(641)春,唐太宗为谢绵山活佛志超赐雨长安,御驾亲往绵山礼佛谢雨,行至抱腹岩下,志超之徒银空迎驾奏道:师父已圆寂西归矣!时天空忽现“空王古佛"四个金字,太宗遂敕封志超为“空王佛”,并敕命建塔一座,以便奉安御赐鎏金“空王宝塔"。时志超弟子银空等请赐塔名,魏征略思奏道;“绵山空王佛有祷必应,庇佑苍生。拟命灵应塔,意为空王佛永佑大唐。”太宗欣喜应允,始有“灵应塔”名,相传至今。
此塔年代久远,屡毁屡修。抗战期间,侵华日军炮轰毁坏。2003年三佳公司在原址上修旧如旧,形成现状。此塔为砖砌明七暗九楼阁式八角佛塔,总高69米,为我国高山寺院之最,为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内佛教展厅
展厅以大量翔实资料和诸多历史遗物、图文并茂,历史地、全面地、真实地向世人展示绵山佛教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厚性。&&&
净土宗展室:净土宗发源于东晋,经南北朝发展到唐代形成。以其简便易行的念经修佛方法被广大民众接受而风靡一时,后被禅宗所吸收融合,形成了“家家观世音,人人弥陀佛”的风尚,遍布神州大地,对佛教的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净土宗祖师昙鸾就是在绵山成就其净土宗大业的。&&&
昙鸾功德室:对昙鸾在绵山的活动历史及净土宗主要修持方法等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抱腹寺位于绵山大岩,故俗称“大寺”
“大岩寺”。在南北朝时期,北朝高僧昙鸾,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十余岁出家,研学“四论”及“佛性论”等后感到生命促短,到江南求长生之术,道家名师陶弘景赠《仙经》十卷,归途中遇北印度高僧菩提流支,授以《观无量寿经》,便梵仙经,专修净业。一时名声大振,东魏孝静帝深加礼遇,号为“神鸾”,并敕住“并州大寺”,即绵山抱腹寺。绵山正果寺现存明代隆庆元年(1567)《重修五龙庙敕建云峰禅寺碑记》中就有“大岩寺主明古镜”的确切记载。此后昙鸾常常住返于石壁玄中寺与抱腹寺之间。因其在绵山抱腹岩“聚徒蒸业”名闻遐迩,唐代时已将此岩称作“鸾公岩”。东魏兴和四年(542),昙鸾圆寂于绵山抱腹寺,被葬在绵山黄土坡,昙鸾墓在文革中被毁。隋代高僧、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道绰于大业年间曾于绵山寻访昙鸾旧迹,在此弘扬净业。唐贞观年间,净土宗又一创始人善导又来抱腹寺寻访道绰大师,转道玄中寺拜道绰为师。现寺内有昙鸾遗留文物古迹数处,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解放前,该寺数次接待日本净土宗信徒,近年来又多次与日本净土宗参访团进行交流开发绵山时大规模复修,使千年古刹重现昔日盛况。因此,绵山抱腹寺被佛教界公认为净土宗祖庭之一。
还有昙鸾在绵山的灵验功德故事:
赐雨求灾:北周天和元年(566),介休周边百里干旱,县令率百姓到绵山向昙鸾金身祈拜求雨,忽见殿前所放钵内水中有物如龙,赤色矫首,上浮下潜,一股白气从钵内升起,翻腾为龙,雷电交加。顿时千里沃野,甘霖普降。
县令问道:隋开皇五年(585),介休县令薛宝集梦到自己在游历一山,在云雾飘渺的山中遇一高僧,便说:“禅师住处甚险。”高僧答口:“县令危险尤甚。”县令:“弟子位列七品,何险之有?”高僧日:“仕途难料,熟知无险?”又问:“何以得解?”高僧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薛答:“三岁孩儿亦得此道。”高僧正色道:“三岁孩儿虽得道,八十老人行不得。”县令闻之大悟,遂拜曰:“弟子谨记禅师教诲。”忽然此僧化云而去,薛宝集急又问道:‘‘禅师何方神僧?”云中答道:“欲问老僧何处来?鸾公岩内把身安”。薛宝集醒来方知为昙鸾点化。后为政克勤,政绩颇丰。
神兵退贼:北周建德年间,时有山贼或胡人袭扰介休县城,城中百姓惶恐不安,众人来绵山祈拜昙鸾金身保佑平安。是日,山贼又攻到城下时,望见楼垛间似有神兵,贼首惊呼:“内有异人,不可蛮攻。”后贼首见神兵越来越多,便下令火速退兵,后再无来犯。&
为民消灾:一日,介休城内李员外梦到昙鸾对他说:“明日如有红衣女子举火而过,将有火灾,街邻备防,可保无恙。”第二日,果然有百姓见到红衣女子举火而过。于是众人家家围仓覆顶,积水浇薪。是夜子时,果有大火燃起,众人早有准备,速将火灭。后李员外率众人到绵山祈拜昙鸾谢恩。
筹资建庙:介休东南之上梁村,有兴圣寺破败荒凉,寺僧有意筹资修葺,多日分头化缘,但耗资过大,眼见功半将停。忽一日一老者来到寺中,将一锦囊放在殿前说:“速建佛殿,善事善终。”众僧打开是白银数百两,不等众人道谢,老者已坐一蒲团向绵山方向飘去。未过半载,兴圣寺焕然一新。后寺僧到绵山寻找道谢,方是昙鸾金身显灵所赠,无不赞颂其盛德。(清乾隆《汾州府志》载:兴圣寺在介休县东四十里上梁村,北魏太和二年(478)建)。&
几个展室分别是,昙鸾及其历代高徒智滿、善智、道绰、法惠等的修行室,室内展板以图文并荗的方式,介绍了他们生平简介、修行功法及灵应传说功德故事等,感悟他们在昙鸾净土思想和修行功法传承中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功德,了解绵山净土宗发展的脉络与成就。
禅宗展室:第一部分是绵山空王佛展室。
佛教各宗派都有本宗主供的佛祖。禅宗主供释迦牟尼佛,净土宗主供阿弥陀佛。绵山最早净土宗的祖庭之一,晚唐以后演变为禅宗的重要禅林。但在始建于后魏、兴盛于隋唐的千年古刹抱腹寺内,主供的既不是阿弥陀佛,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阿弥佛和释迦牟尼佛共同的师傅空王古佛,这是绵山佛教最为神秘最为显著的独特之处。
据传,抱腹寺自古就是空王古佛的道场。空王古佛是过去佛之一,是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的师父。《法华经·人品记》曰:诸善男子,我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于因位为比丘时,与他三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见难佛昧经九·往生要集中本》曰:“五体投地,遍身流汗,归命弥陀佛,念眉间白毫。发露涕泣,应作此念,过去空王佛眉间白毫相,弥陀尊礼敬,罪今得佛。我今礼弥陀佛,亦当复如此。”可见空王古佛在诸佛中的地位之高。
关于空王古佛托化人间在绵山成佛的记载,最早见于大宋回鸾寺碑,后又有明正德抱腹寺碑,明万历《汾州府志》,明清介休县志等详细记载。明正德抱腹寺十二年(1517)《重造空王古佛金身石殿踊路碑》记载:“夫空王佛因行在兜率陀天观,见大地众生傍佛悔法毁僧,坠入四生六道,以此于大唐高祖时投胎人间”托生于榆次田氏之门,为田善生。武德元年(618),高僧志超赴长安参加高祖登基大典,高祖“待之若仙”,次年返回。&
武德五年(622),志超辗转来到绵山,创立禅林,度徒千余人,绵山佛教空前鼎盛。贞观十四年(640),长安大旱,向绵山祈雨有应。次年,唐太宗亲来绵山礼佛谢雨,恰逢志超圆寂,天空出现“空王古佛”金字,太宗敕封志超为“空王佛”。从此,志超成为汉人成佛第一人。这就是绵山抱腹寺主殿一直主供空王古佛的由来。
空王佛灵验故事:&&
根据明清《汾州府志》《介休县志》,绵山现存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石,从明代流传的《空王宝卷》、《绵山十景歌》等历史遗迹以及民间传说,这里分别展出了空王佛赐雨长安、赐雨石州、赐雨汾州、赐雨太原,以及介休城二十八宿化为志超帮工、宏济寺点化神鹿神兔抬钟运水等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在古代民以食为天的社会,地处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上的三晋百姓对空王佛慈悲为怀,赐雨保丰收的由衷感谢和虔诚膜拜!&
&&&&这间展室是徒弟银空摩斯简介:从他们的生平简历、拜师修行、神奇功德等方面作了生动介绍。
这一间是唐玄宗时期绵山高僧思本、晚唐高僧惠真和金代高僧神远的文化展室。这三位高僧是绵山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据绵山现存《大唐汾洲抱腹寺碑》记载,此碑就是思本树立并校检,成为记载绵山历史和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物。
据史载,惠真办过两件大事:一是在唐中和元年(881)前往长安,向唐僖宗求得御赐“回鸾寺”匾额;二是前往正定临济寺参学临济宗修持法要,从此使绵山成为临济宗的重要禅林。
金代神远在绵山佛教史的重要贡献是完善了绵山佛教的丛林清规和科理科仪,使绵山的佛寺规仪更加规范严整,享誉三晋禅林。&&&
这里介绍临济宗的重要禅林——抱腹寺&
绵山云峰寺,亦名大岩抱腹寺,始建于曹魏明帝时期。据绵山现存《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该寺由高僧迪公经营策划,魏明帝敕建,座落于形如两手抱腹的岩洞之内,所以敕名为抱腹寺。南北朝时,东魏孝静帝敕命净土祖创始人昙鸾住并州大寺,即绵山抱腹寺,使该寺成为净土宗祖庭之一。唐贞观年间,高僧志超在此聚徒创建禅林,并被太宗敕封为空王佛。中和初年惠真前往洛京求僖宗“改却灵溪寺,名赐得回銮寺额”。其时,义玄大师创临济宗,轰动天下禅林。惠真想到定州曾是祖师志超求学出道处,便前往寻根拜祖,求法学禅。在临济寺半年有余,尽得临济正宗之要,遂返绵山,倾其所学传与弟子。从此绵山云峰寺便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禅林。现抱腹岩塔林仍有“临济正宗”之塔铭为证。
舍利文化展室:舍利现象和舍利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宗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绵山抱腹寺与上方院现保存从唐到元的十六尊包塑真身即全身舍利,成为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被专家和游人称为“世界奇迹”。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3539584.jpg"
ALT="9&正果寺游览区"
TITLE="9&正果寺游览区" />
舍利和舍利塔的起源: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从毗舍曾问怎样才能表示忠心和虔诚,释迦牟尼听罢将身上的方袍铺于地,再将化缘的钵倒扣在袍上,然后在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之上。于是,一座塔的基本雏形便形成了。佛祖涅槃后,火化时,留下许多舍利,弟子们遵照佛祖的遗嘱,建造了三层佛塔埋葬舍利。佛经《杂心伦》称:“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我国历史上建塔是从汉代开始的,建塔最多的朝代是五代吴越王钱俶,十年时间建塔八万四千座。
佛教将舍利分三类,即生身舍利、全身舍利、法身舍利。绵山现存的包塑真身就是全身舍利。
绵山真身舍利简介
绵山真身舍利源于唐初。据明正德十三年(1518)《抱腹寺重修空王佛正殿碑》记载:“是年三月十七日,禅师瞑目若跏跌坐,悠然真寂……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创刹织女,感送袈裟,匾名抱腹寺也”。此“包塑真容”仍供奉于抱腹寺石佛殿内。寺内现存的元代元统三年(1335)《焦居士真骨碣铭并序》详细记载焦居士被包塑真身的经过:焦居士:“六凿随泯,灏气充而丹田泽,不粒食者累年,而发玄颜赭,体愈宁健,谂寺僧曰:‘吾琼绝尘虑,当返天真’。因敛衽端坐。慨瞑而逝……阅一十六稔,当至元丁亥,而躯象宛然,备固如昨。孙添虑夫历岁口邈,终归靡蠢,命工塑之,庶乎不朽”。明代《绵山十景歌》唱到:“岩下有,朱砂洞,真人真圣。内里有,包骨像,塑在其中”。可见,绵山真身舍利于史有载,历史悠久。
包骨真身的形成过程:
包塑真骨像或包塑真身像在佛教界又名真身舍利,是中国独特的一种舍利文化。中国九华山、广东的南华寺、香港的大佛寺、台湾汐止的佛寺等都有古今闻名的真身舍利。然而在绵山发现这么多的真身舍利,还是头一回。于是,关于绵山真身舍利的形成过程引起了专家学者热议。
经过查阅佛教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多次探访当时云峰寺九十余岁的住持力正大师,使我们对绵山真身舍利的形成有了初步了解。&&
古代云峰寺僧人们每年都要在自然形成的溶洞内定期修炼闭关辟谷。期间有职事僧把守关口,正式开始修行。并有以下独特处:
——特殊的气候条件:清晨的绵山阴阳交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空气更加纯净。这是修行采气的最佳时机,高僧们一般在此时用调息之法,吸纳天地之精气,吐出体内之浊气,利于清脑养神、涵养五脏、畅通血脉。
——特殊的饮水条件:高僧们主要汲饮无根之水,即林木树叶上的雨雪、冰霜、露水等。绵山水源充足岚气浮动,每当清晨各种树叶上均有露水,尤以柏树上的露水最为珍贵。柏树本身就是名贵中药,有去邪、静神的功用。采集松柏树上的露水,有平神静气的作用。经过调息之后,饮用无根之水,有助于气与水的相互融合转化。
——中草药的特殊作用:绵山崇山峻岭间生长着众多的名贵中草药,高僧们在长时间的治病救人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以中草药辅助的修行功法。他们用绵山名贵的黄芪、猪苓、五灵脂、党参等创制出许多独特的药膳,炼功时配合饮用,功效自然不同凡俗。&&&
——焚香的辅助作用:绵山高僧在炼功修行时,焚香也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绵山的香,一般分为七种,分别是丁香、灵香、未香等。在配料上取上好柏木粉,加入当归、肉扣、冰片、红枣等特制而成。修炼焚香时,香烟中散发的各种营养物质,具有清脑养神、静心养气、润肺利脾的作用,伴随吐纳之法进入体内,修炼功效十分奇特。
——大小周天的调息之法:绵山高僧在闭关辟谷修行中,最注重调息之法,就是打通任督二脉。气息在体内循环运转,达到不需饮食,仅通过气息运转就能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
闭关辟谷修炼过程:
初练——由日食两餐到日食一餐
中练——由日食一餐到绝食五谷,仅食中草药和野生珍果.
深练——由食中草药和野生珍果到仅饮水&
功德圆满——不饮食任何东西仅以呼吸为主,运转大小周天。
研究绵山舍利的现实意义:今天,当我们深入研究绵山佛教这种特殊现象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的慈爱心态、节欲素食、勤劳简朴等是健康长寿的内在因素。纯净的水质,清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是健康长寿的客观因素。因此,在经济条件高度发达的今天,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保持美好的生存环境,既是我们追求理想社会的目标,又是我们实现健康长寿和谐共存的基本条件。
神秘修行文化展室:
中国宗教文化虽然分为儒、道、释三大系统,但是由于儒家文化是中国两千年统治阶级倡导和奉行的主流文化,道教和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吸收儒家文化,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同时,道教和佛教在发展中,虽然不断地产生斗争和排斥。但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和改造对方适用于本教的内容和方法。因此中国儒道释三教在劝人为善、慈悲为怀、善待万物、倡导天地人和谐共存等核心内容方面,虽然形式上各有区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佛教中各宗派理论和方法各异,但又互相参照,互相吸收。绵山佛教发展是先净后禅,禅净双修,后来随着密宗的传入,又形成了以禅为主,兼修密法的佛教特色。因此,绵山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大道之山而享誉天下。
绵山与密宗关系:
密宗,亦称真言宗,自称以弘传大日如来真言教法为宗,故名。据传,大日如来以真言密法付金刚萨陲,秘而未出。至释迦灭度八百年,龙树开南天铁塔,亲从金刚萨陲受法,后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善无畏。唐玄宗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及金刚智弟子不空相继来华,翻译密典,灌顶传法,创中国密宗。弟子有一行、温古、智俨、义林、玄超等。不空弟子著名者有含光、慧果、慧起等称为六哲。密宗于玄宗、肃宗、代宗诸朝曾隆盛一时。会昌灭法后,遭五代战乱而衰灭,日本僧人空海学法归国后创日本真言宗。中国密宗虽不失衰灭。但与天台宗、禅宗相通融,形成中国特色,为胎藏、金刚两部法,主张通过密法相应之持咒,修有相、无相二种瑜伽,以期即身成佛。
密宗是曼荼罗。曼荼罗,梵文mandald音译,亦译曼陀罗、满拿罗等,意译输园题、坛、坛场、中围、坛城等。原为印度婆罗门教供奉神像祭祀的土坛,佛教采用之。或筑土坛供奉菩萨诸天像,或划一圆形或方形为修法处所,通称曼荼罗。密乘修法时把所奉事观想的本尊形相及其眷属、居处、境界等画在布帛或纸上,或做成立体的模型供养,观想之用,亦称曼荼罗。依唐密(东密)之说有四种:大曼荼罗,为本尊的形象;三昧耶曼荼罗,为表示本尊誓愿的器杖和手印;法曼荼罗,为本尊的“种子字”;羯摩曼陀罗,合成四曼。四曼又分诸尊全聚一处的“都会曼荼罗”。部分诸尊部会曼荼罗以一尊为中心的别尊曼荼罗,瑜伽行者将本尊曼荼罗现观在心中,或自身中,亦称曼荼罗,观想在自身体中称“身中围”“身坛域”。&&&
密宗灌顶法:灌顶坛:梵文Abh-isekd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国王即位的仪式,以四大海水灌于即位者头顶,以示祝福。大乘佛经说菩萨达第九地时,诸佛以手摩顶,为其灌顶,祝其“入诸佛界”。密乘则把灌顶仪式可分为结缘灌顶和传法灌顶两类。灌顶不仅是一种修学密法仪式,而是被看作修法者获得本尊、上师加持的方式。密宗修法者在修学过程中,往往多次求上师灌顶加持。
密宗与绵山的关系:唐开元二十八年(740),被玄宗尊为国师的密宗大师金刚智和徒弟不空,与秘书监贺知章议及天下佛教名山时,贺称绵山为空王佛之道场,当今圣上和先国师善无畏曾先后前往朝山礼拜。金刚智闻之,便欲前往绵山礼佛,玄宗闻之称善应允。是年秋初,金刚智带着徒弟不空历经辛劳来到绵山抱腹寺。住持思本闻国师造访,便率众徒隆重迎宾,金刚智礼佛即毕,与思本纵论佛教义理,金刚智将密宗灌顶受戒之法传与思本,而思本也将空王佛祈雨之法授于金刚智。临别,金刚智赠善无畏所译《大日经》一卷,思本亦回赠《空王活佛经》。金刚智入灭后,其徒不空又多次来绵山造访,故绵山佛教受戒和祈雨等法事活动,多有密宗遗风。
意密与绵山修行。自五台山道空大师传入密宗法门后,绵山的高僧们,将意密修行法溶入禅宗的修行法中。
意密之法运用“意念"的观想,作为“即身成佛”的方法,从净化意念(意识)入手,达到无碍无归依,因此必须空了心念,舍妄归真。密宗的知见依据“唯识”的“识变”理论,认为“空”与“有”的境界,也都是唯识的净与污的变化现象。因此,心、意、识的究竟体相,“有”即是“幻”,“空”亦非“真”,而且即此意念,也便是“心”识的本体实际的妙密功能。只要直接去“转识成智”,便可“超凡入圣”,甚至“即身成佛”了。
绵山元代高僧神远僧曾有《密修法要五偈》一书专门论及此法,并成为历代高僧密修功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妙密与绵山修行:
绵山的修行文化是一种多元宗教的融合体,自唐宋以降,各种修行文化交汇与此。唐时三位印度密宗大师来到中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传下了密宗的教门,在宋元初及清代,由藏区进入内地,在山西尤其五台山一带更为广泛流传。清代中叶,五台山志空大师入住绵山正果寺,传授密法,于是绵山修行文化多了一种密宗修行之法——妙密。妙密是利用一种特别的音符,雷动身体内部的气脉使他发出生命的潜能,变成超越惯有现象界中的作用,而进入神秘的领域,及至可与启发神通于高度的智慧等。妙密是音声与人体气脉相互激发而产生的特殊心里磁场,一方面可以完全从理性中去寻求真义,另一方面可以透过纯理智的了解,归向成佛之路。
研究古代僧人们神秘的修行方法的意义:当今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加重、物欲追求加强,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养生保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当我们研究绵山高僧高道的特殊功法时,就会发现绵山幽静的环境、纯净的水质、清新的空气是这种功法奇效的客观因素。高僧高道们普度众生的慈爱心态、节欲素食的饮食习惯、淡泊名利的人生志向,是这种功法奇效的内在因素。当今世人若欲健康长寿,必须首先注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其次应当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明志节欲,与人为善,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存。
地宫层和空王说法层展出的是唐代以来历代帝王和名人赐赠的宝物。
绵山灵验塔自唐代建成以后,先后有许多帝王将相和历史名人前往礼瞻朝拜,其中有不少朝拜者赐赠佛塔贵重礼品,成为镇塔宝物。现仅就历史记载的唐代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及名相令狐楚所赠的鎏金宝塔熏炉、锡杖、阏伽瓶、银炉等,十分珍贵。
绵山灵验塔始建年代及其历代复修展示:
据《介休名胜考》记载,绵山灵应塔是唐太宗敕建,为七层四角式砖塔。宋代文彦博重修,按照当时规则,此塔外形由四角方塔变为八角楼阁式宝塔,塔层由七层变为明七暗九层,每层都增加了挑角飞檐,周围有腰檐、走栏、栏杆等附属构件。整个建筑高大雄伟,而又不失轻巧灵动之感。元明清一直沿袭此制。这次开发时复修,修旧如旧,仍然保持了宋代基本风格。
一千多年来,绵山灵验塔以其历史悠久和位置奇险被称为“佛教高山第一塔”吸引了许多登山名人来此揽胜拜佛,留下了许多文物遗迹。下面是唐高宗、唐玄宗礼佛瞻塔故事。
唐高宗礼佛瞻塔。唐贞观末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子们争斗日显,太子承乾和四子李泰尤为激烈。九子晋王李治深感忧虑,贞观十八年(644)三月十七日,他想到父皇多次提到绵山神佛护佑大唐之故事,便在府邸设案向绵山神佛祈祷李唐王朝长治久安。五年后李治即位。永徽二年(651)春,李治亲上绵山礼拜谢恩。礼成,在主持玄真的引导下来到上方院瞻仰灵应宝塔。忽见宝塔金光四射,五条金龙盘绕护塔,不一会儿,向西飘去。高宗见状大喜,随驾老臣褚遂良便即兴赋诗一首云:随君介山礼空王,窣堵波中显瑞光。五龙盘旋金作相,九莲地涌宝为妆。何缘灵蜕留尘世,似由神灯现法堂。我今有幸瞻宝塔,摩尼会睹白毫祥。
唐玄宗瞻塔。“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闻有鸳鸯客,清词雅调新。求音思欲报,心迹竞难陈”。这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巡幸山西返回途中,雀鼠谷凭吊古战场,上绵山礼佛拜祖时御制。诗中表达了他凭吊太宗遗迹,感谢绵山佛恩的心情,发出了思报之情难以陈述的感叹。
唐玄宗在抱腹寺礼佛既毕,便随住持思本攀登到上方院礼瞻空王宝塔,只见松柏之中宝塔耸天,祥云缭绕,风吹铃振,梵音阵阵,礼佛瞻塔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玄宗欣喜不禁赞曰:“真乃灵塔矣”。大臣张说随声咏唱,诗云:“蹑履度云壑,共瞻灵应光。宝轮从地涌,玉几散天香。塔影伴年古,钟声四季长。随机多变现,水月映法堂。”
外国友人来此礼佛瞻塔的有:
真腊国王瞻塔记胜。唐代时,友邦真腊(今柬埔寨)国王阇耶跋摩笃信佛教,与唐朝十分友好。贞观十八年(644),真腊国王阇耶跋摩造访大唐,时值唐太宗介山封佛回朝不久,朝中对此事仍然盛传。国王闻知汉人成佛胜事,便欲登山礼拜。是年八月,绵山花木葱茏,凉气袭人,国王一行在魏征、尉迟恭等人陪同下登五龙峰,遥望绵山风光旖旎,宝塔高耸入云,祥云缭绕,似有五龙盘旋翻腾,国王不禁感叹道:“古佛有应,贵国之大幸也。”遂在塔下举行礼佛大祀仪式,一时间山巅旌旗飘舞,梵乐振林,仪仗肃整,观者众多,一派国事盛典的隆重景象。据史载,此次盛典原有碑刻记载,但时间历久,兵火战乱,碑石无存,实为憾事。
梅朝国王子礼塔览胜。唐代时梅朝国(越南)梅黑帝喜好佛学,久闻绵山为空王佛之道场,遂于开元十一年(723)派遣梅叔鸾王子来华至绵山礼佛。是日,梅叔鸾王子在宰相张说陪同下登临绵山礼佛,云峰寺住持思本率众盛开山门隆重迎接。礼毕,思本言及灵验塔奉安太宗御赐鎏金宝塔时,梅叔鸾王子便与张说同登五龙峰,来到灵验塔中礼塔赏宝。面对太宗遗宝,梅叔鸾王子感慨不已,遂捐黄金一百两,以资修缮宝塔。
瑞典古斯托夫六世观赏宝塔。古斯托夫六世()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王,1902年应征入伍,1932年升任将军。酷爱体育,曾参加筹备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乌普萨拉大学期间,对考古产生了兴趣,又是中国美术品的收藏家。民国十五年(1926),古斯托夫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步达生和介休县长周毓碹的陪同下,带领考古队专程来到绵山考察。期间,从云峰寺向慑神崖进发时,他远望山巅高塔入云,便问抱腹寺住持悟觉是何景观?悟觉告他是唐代所建灵应塔,古斯托夫听后十分惊奇,便在众人陪同下,从栖贤谷绕上五龙躔,来到塔前观赏。当他进入塔中看到唐太宗李世民所赐鎏金宝塔时,不禁连声叫好。
此外根据古代《绵山志》和历代碑刻记载,周边名刹古寺的高僧大德,也留下许多拜佛瞻塔的历史佳话。其中最主要的有:
五台山住持澄观国师礼塔记。唐五台山澄观国师,字大休,会稽人,姓夏侯氏,代宗大历三年奉诏入内,与大辩正三藏译经。既而辟入五台山华严寺。德宗建中四年,下笔著疏,生求瑞应,因梦金龙而著疏华严四科,凡历四年而成。德宗贞元二年,又梦有龙自介山来,须臾变百千数分散四方而去,醒而悟得介山空王佛有应遂往南行,入介山,先于空王佛殿礼拜空王古佛金容。礼毕,于上方院瞻拜灵应宝塔,但见瑞气缭绕,祥光罩顶,遂顶礼膜拜。时与住持道义言及绵山空王佛故事,崇敬备至,欣然题《空王佛赞》云: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愿归无念,有住归无住。常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维,更勿生疑虑。有缘佛出世,未曾有生灭。处处化众生,圆明常照寂。
广胜寺高僧普静瞻塔赋诗。五代普静,洪洞茹氏之子,霍山广胜寺住持。显德二年,师欲游五台到绵山脚下,忽见山巅金光闪闪,梵音阵阵,师乃悟:此为空王佛道场,久欲礼拜,苦不得分身,今见此瑞应,当礼拜之。遂上山礼拜空王佛之真身。礼毕,住持志弘邀普静上五龙躔瞻仰灵应宝塔,但见宝塔耸天,风吹铃动,十分壮观,遂题《灵应塔》诗云:“泻影飞胜出众岗,游人摇指五峰傍。一朝云起疑天坠,却得浮图撑上苍。”
塔内田志超成佛雕塑
这座宝塔采取古代佛塔的传统结构,地宫一层为藏宝镇塔层,中间奉安着唐太宗所赐的“空王灵应塔”,是镇山之宝。还有古代流传的《空王佛经卷》和《空王宝卷》,正门两侧为护法金刚,四周是空王佛成道前普渡众生使用过的钟、钵、铃、棋、磨、勺、锡杖、砚等八件宝物的浮雕,神秘华贵,充满灵气。
地宫一层的内容是佛地说法。绵山自古就是空王佛的道场,正中圆雕是空王古佛邀请威音王佛、日月灯明佛、妙光佛、燃灯佛在绵山说法台上说法讲经。周围墙壁上的浮雕是众佛、众菩萨、众罗汉、神兔神鹿、孔雀等在祥云缭绕的花草树木中虔诚听法的场面。
正一层内容是空王古佛应化转世:中间的圆雕是空王佛托化人间后转世到榆次源涡田员外家,俗名田善生,正在灯下苦读经文的情形。周围墙壁浮雕是田员外绵山求子,窦氏夫人感梦怀孕,分娩时梵音和香花在空中飘响的异征,取名善生等故事。
第二层内容是志超礼佛:中间圆雕是善生皈依佛门后(取法号志超),正向太原蒙山开华寺慧瓒法师讨教法理。周围墙壁的浮雕是志超苦读经文、迎亲逃婚、为民请命、县令诬打、三虎霸产、辞母出奔等故事。
第三层内容是志超脱凡成道:中间圆雕为观音指路,周围的浮雕是田志超来到介休后先做善友、罗汉赐钵、南寺学道、脱凡出俗等传奇经历。
第四层内容是活佛显灵:中间的圆雕是志超作法请二十八宿同时帮助介休城内二十八家农户干活,周围墙壁上的浮雕是志超在义棠虹霁寺命神鹿神兔深夜抬水、班头窥视、鹿兔受惊、大钟滚坡等场面。
第五层内容是志超择地绵山:中间的圆雕是志超与龙母在抱腹岩下棋盘洞前对奕的情形,周围浮雕是龙母让山后的五龙摧岩、志超托顶、感化五龙、皈依佛门、五龙听法等神奇故事。
第六层内容是志超在绵山创聚禅林:中间的圆雕是志超聚徒弘法的场景,周围的浮雕是随同空王古佛下凡的张摩斯、李银空受观音点化到绵山寻师,以及志超用泔水降雨,太谷县百姓感恩等生动场面。
第七层内容是太宗敕封:中间的圆雕是空王佛金身像,周围的圆雕是贞观十四年(640)长安大旱太宗祈雨,志超命摩斯向西南拨洒淘米泔水后长安降雨。次年春太宗绵山礼佛谢雨,志超圆寂,太宗敕封“空王佛”,并敕建空王佛殿,弟子银空、摩斯“包容金身”等故事。
塔内的雕塑全部由全国雕塑协会理事、山西省雕塑协会终身主席、山西省著名雕塑艺术家万绪德先生根据空王佛的传奇故事,仿照唐六骏的雕塑手法,亲自设计,亲自参与制作,充分表现了唐代雕塑的风格,是绵山旅游的又一精品景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浪催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