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的差别是如何形成的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知识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知识,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菲利普斯船长,凯文 菲利普斯,菲利普斯船长下载,菲利普斯,赖特菲利普斯,菲利普斯船长 豆瓣,菲利普斯学院,吉娜 菲利普斯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59: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知识.DOC
官方公共微信10菲利普斯曲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7页免费14页免费13页免费7页免费6页免费14页免费1页免费43页1下载券2页免费21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1页2下载券9页2下载券2页2下载券18页2下载券
10菲利普斯曲线|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7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菲利普斯曲线论争与启示论争,曲线与方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菲利普斯曲线论争与启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经济学_课后习题: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
一、思考题
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
2.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3.简述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
4.简述西方学者对失业种类与原因的论述。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粘性的论述。
6.试述停滞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7.谈谈对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论述的看法,结合我国改革实践有哪些可参考与借鉴?
二、计算题
1.某国1999年的CPI为166.6%,2000年的CPI为172.2%,计算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
2.有一国家,1992年GDP是63000亿美元,失业率是7.4%,自然失业率是6.0%,假如奥肯指数为2,求1992年潜在GDP与由于失业经济损失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所谓出口性通货膨胀,是迅速扩张的出口生产部门的边际成本上升,使国内市场商品供给不足,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从供求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角度看,任何实际的通货膨胀很难说清只是由需求拉动的,或者只是成本推进的,往往是需求和供给双方相互共同发生作用造成的。由供求相互作用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为供求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从结构角度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重要商品供求失调,或某些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结构因素变动,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学家查理·舒尔茨认为,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有三个主要原因:(1)工资和价格具有向上弹性而缺乏向下弹性(或具有刚性);(2)经济资源缺乏流动性;(3)短期内出现的需求的大规模转移。
2.答:第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形成五个方面的效应。
(1)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发生时,对不同人们的收入和财富影响也不同,有多、有少,有快、有慢,会出现一部分人得到好处,而另一部分人受到损害。因此,产生了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即对收入和财富起着再分配的作用。
(2)经济资源配置效应。通货膨胀发生时,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同,可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最终会使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和方式发生变动。如果在一定条件下,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使经济资源不合理状态转向合理或趋近最优状态,就是经济资源配置的正效应。如果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不仅没有改善资源配置,反而使资源配置更不合理,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不稳定,就是经济资源配置的负效应。如果通货膨胀过程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使有些部门资源配置有改善并趋于合理,而另外一些部门资源配置趋于恶化,就是经济资源配置的正负混合效应。
(3)产量效应。产量效应或产出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领域的生产和就业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一般认为,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率高于工资增长率,生产者可以从中获取较多的利润,产量和就业会增加,出现产量正效应。产生产量正效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活动中要存在闲置未用的经济资源,并具有在部门间的流动性。这是产量正效应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二是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必须是没有被预期的。三是必须在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才能有产量正效应。
(4)“非效率”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会降低经济效率。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不同的“非效率”效应,主要有:一是正常的经济秩序、活动原则和经济核算遭到破坏而失去有效性。二是影响社会储蓄,人们在膨胀心理支配下,要减少储蓄或提取存款,抢购商品。三是削弱和破坏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四是阻碍技术革新和科学技术进步。
(5)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某国出现通货膨胀时,随着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货币在不断贬值,会使得原来的汇率不能维持,不得不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值。这样,通货膨胀引起汇率变化,必然影响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产生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效应。
第二,通货膨胀的社会影响往往更严重。
通货膨胀会严重危害与污染社会心理,通货膨胀发生时,公众在心理上滋生不安全的恐惧感,担心受到损失,总感到物价上涨太快,而自己收入增加太慢,相当一部分人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安心工作,对社会和政府蕴藏着不满的情绪。
在通货膨胀环境里,公众会形成一种心理错觉,认为由于通货膨胀而多获得的各种收入是理所当然的,但物价上涨,会使公众觉得物价太贵了,从而引起各阶层都对社会现实不满。
通货膨胀的出现会使一些部门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失业增加造成千千万万的个人悲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浪费。失业增加,人员流动,使犯罪增加,社会不安定。
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各领域各层次都有不同的影响,甚至对教育、文化、科学、艺术等有很大的冲击和伤害。
3.答: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关系,也可以间接表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是分析通货膨胀原因的一种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国家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统计资料,还可以说明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替代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比以前提高,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一,货币学派的观点。货币学派或货币主义引进预期因素来说明菲利普斯曲线,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就是人们根据以往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据此,把菲利普斯曲线区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小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第二,合理预期学派的观点。合乎理性的预期表明预期值或期望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是一致的,那么,不论在短期或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减少失业,降低失业率。
4.答:失业的种类包括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市场运行中,由于暂时的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由于社会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分为两种:一是周期性失业,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经济周期衰退阶段,整个社会总支出减少,产量下降,对劳动力总需求减少,由此必然出现普遍的失业。二是增长不足性失业,是指在长期中有效需求没有足够的增加,赶不上劳动力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产生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季节性变化,某些行业间歇性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失业。如在建筑业、农业和旅游业等会有规律性存在季节性失业。同气候、节假日或习惯等有关。
失业的原因。凯恩斯用货币工资刚性来解释持续失业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工资刚性的观点,并进而论述了形成工资刚性的原因,同时又用工资粘性(Sticky)或工资惰性(Inertia)来代替工资刚性(Rigidity)的提法。工资粘性是指工资不能随着有效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地相应调整,工资上升比较容易而下降却比较困难,调整缓慢与滞后。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形成工资粘性的原因有:第一,劳动固定合同论。在市场上,工资是由劳资双方谈判签订合同而确定下来的,一些合同到期的企业的工资,因为受到未到期企业工资不变的影响,所签合同时工资便不易变动。调整工资劳资双方谈判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双方都不愿意轻易变动工资。第二,隐含合同论。隐含合同是指企业与工人间没有正式的工资合同,但是劳资双方有把工资相对稳定的协议或默契,使实际工资不随经济波动而相对地稳定下来,隐性合同的存在,形成了工资粘性。第三,失业滞后论。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他们一般受到企业工会保护,享有优先就业权,即使其他未在职人员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企业也不愿意雇用局外人来代替局内人。局内人工资并不因存在大量失业的局外人而下降,造成工资粘性。第四,效率工资论。这种理论强调和重视工资的激励作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若削减工资会损害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为保持较高效率,企业愿意对工人支付高于工资效率的工资。
工资粘性理论表明,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工资粘性,因此当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进而劳动需求也减少时,社会或企业不可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减少失业。这样必然造成失业并导致失业增加。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粘性和商品价格粘性可以说明失业原因,也能够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5.答:凯恩斯在《通论》中用货币工资刚性来解释持续失业的原因。在说明货币工资刚性时,只简单地说工人反对,缺乏论证。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工资刚性的观点,并进而论述了形成工资刚性的原因,同时又用工资粘性(Sticky)或工资惰性(Inertia)来代替工资刚性(Rigidity)的提法。工资粘性是指工资不能随着有效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地相应调整,工资上升比较容易而下降却比较困难,调整缓慢与滞后。
对形成工资粘性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有几种:
第一,劳动固定合同论。在市场上,某些有工会组织的大企业(如美国的汽车、机械、航空、铁路等),工资是由劳资双方谈判签订合同而确定下来的,一些合同到期的企业的工资,因为受到未到期企业工资不变的影响,所签合同时工资便不易变动。另外劳资调整工资的谈判双方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双方都不愿意轻易变动工资。
新凯恩斯主义者还认为,一些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的工资,由于受到有合同企业工资粘性的影响,也不会轻易变动。
第二,隐含合同论。隐含合同是指企业与工人间没有正式的工资合同,但是劳资双方有把工资相对稳定的协议或默契。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称之为“看不见的握手”。企业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营活动存在风险,可是劳资双方对风险态度却不同。企业对风险是中性的,因为企业有众多股东,只要有一定水平的平均利润,不大在乎企业的风险。即便经理也不能独享利润,更不在乎风险大小。在企业里,工人工作因为是相对固定的,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所以对风险是厌恶的。因此,在协商工资谈判时,劳资双方就可以达到一种默契,使实际工资不随经济波动而相对地稳定下来,把风险从工人工资转移到企业利润中去,而工人情愿接受低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当作是转移风险的代价。因此,隐性合同的存在,形成了工资粘性。
第三,失业滞后论。这种理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就业论,研究劳动市场上失业与工资调整关系,通过局内人—局外人模型阐明: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工人,而且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局内人(指已在职者)一般可受到企业工会保护,同时还可受到各种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而比局外人(长期游离于企业外的失业工人或短期在职临时工)享有优先就业权。所谓劳动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局外人代替局内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雇佣、训练、谈判、诉讼和解雇等的一切费用。于是,尽管局外人愿意接受比局内人较低的工资,企业也不愿意用局外人来代替局内人。这样,局内人工资并不因存在大量失业的局外人而下降,造成工资粘性。
第四,效率工资论。这种理论强调和重视工资的激励作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若削减工资会损害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为保持较高效率,企业愿意对工人支付高于工资效率的工资。
高工资有什么作用呢?一可改善工人营养、增进健康,进而会提高生产力;二可减少工人怠工、偷懒行为,有力刺激工人工作积极性;三是提高了失业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成本,使工人更珍惜和安心持续工作,有利于增进技艺、提高效率;四可以吸引熟练工人并削弱工人联合的动机,会使工会的威胁减少。因此,企业宁愿出高工资雇佣现有工人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不愿意降低工资去雇佣低效率的不熟练的失业者,高工资使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社会的均衡总产出低于最优均衡水平,经济处在衰退状态。效率工资论解释了西方国家高失业和高工资并存现象,得到经济界好评,被称为劳动市场微观经济理论发展中的20世纪“80年代的新热潮”。
上述工资粘性理论表明,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工资粘性,因此当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进而劳动需求也减少时,社会或企业不可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减少失业。这样必然造成失业并导致失业增加。
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社会产出和就业变动原因时,还提出了商品价格粘性理论。在以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下,认为商品价格不能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迅速变动,具有粘性。在分析商品价格粘性的原因时,提出的理论有: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论、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等价格粘性论。这些理论说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由厂商决定的价格具有向下刚性。若市场需求不足时,按完全竞争市场机制要求,自动降价使市场出清,但由于刚性价格就只好降低或减少产量,这就造成了失业不会减少反而要增加。商品价格粘性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粘性和商品价格粘性可以说明失业原因,也能够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6.答:对引起滞胀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失业与空位并存转化为滞胀。在劳动市场上,根据工种、性别、年龄、技术、住地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市场,彼此难以相互替代,这往往会出现工人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公司雇不到合适的工人;某地工人找不到工作,另一地公司又雇不到工人,这形成了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局面。在失业率很高时,由于工资刚性使工资不能下降;有职位空缺时,公司为吸引所需工人愿意付高工资,导致工资上升。这样从失业与空位并存转变为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市场存在价格刚性,在工资上升后公司按成本加成定价,又使物价上升。于是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又转变为失业与物价上涨并存,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
第二,区分不同类别商品与部门的价格决定来解释滞胀。英国新剑桥学派卡尔多把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三部门:初级品部门为工业提供必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第二级部门即制成品部门把原材料加工成各种商品用以消费和投资;第三级部门即服务部门。如果初级品部门与制造品部门的增长出现比例失调,就会导致停滞膨胀的势态。初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变化作为信号调节着生产与消费。制成品的市场价格是一种操纵价格,是由生产者根据生产成本自己决定,对需求变动反应迟缓,而对成本变化反应灵敏。由此,卡尔多认为农矿产品价格上涨对制成品成本具有强有力的通货膨胀影响,从而引起制成品部门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从而造成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出现滞胀。
第三,部门结构变化的差异造成滞胀。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运用结构分析,从部门结构性通货膨胀说明滞胀的根源。在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时,失业并不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相反却会增加。新兴部门与衰退部门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率相差较大,新兴部门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要相应上升;衰退部门虽生产下降,但工人要求“公平”、“赶上去”,相互看齐,要求提高工资,工资提高,成本增加,导致物价提高。这时,就业并没有增加,可能使衰退部门情况恶化而削减工人。因此出现了一方面失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的状态。各经济部门发展存在差异,有些部门的产品或某种工种的工人比较早地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于是引起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和这些工人工资提高,必然波及其他部门,导致全社会价格上涨。这样,在没实现充分就业即存在失业同时,出现了通货膨胀。开放部门受到世界市场价格上升的影响,工人工资要提高,引起非开放部门价格和工资上升,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局面。
第四,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造成滞胀。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结果会造成大规模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影响,一是私人经济活动难以避免地受到国家货币发行政策的影响;二是国家主观地滥发货币,使社会资源配置失调。这都会挫伤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减少了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于是大规模失业必然出现。同时,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政府可根据财政支出需要而把货币不断投入市场,造成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成为必然的结果。哈耶克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产生于同一根源,是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一对孪生子,二者可以同时并存。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滥发货币的结果,既会造成失业,又会造成通货膨胀。
治理停滞膨胀的对策。西方经济学界不同学派提出了不同的对策:
(1)新古典综合派的对策。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单独解决失业或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果的,如要同时对付失业和通货膨胀,必须使用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措施是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大工会、大公司所引起的工资和利润过度上升。要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失业,就必须对各种收入实行限制,尤其是要使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具体办法如工资物价管制、工资物价指导线和运用税收控制工资增长等。人力政策即劳工市场政策,如加强劳动力的再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劳动力流动等。
(2)货币主义的对策。货币主义强调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最重要,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提出实行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货币学派认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通货膨胀都是一种纯粹货币现象,任何通货膨胀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支持,或迟或早要趋于缓和或停止。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会随之改变。同时,要解决经济停滞的问题,国家应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增进和提高经济效率,推动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稳定。
(3)供给学派的对策。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减支,刺激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为里根政府所采纳,对美国走出“滞胀”起到一定作用。供给学派认为,对付停滞膨胀最重要方法是减税。减税可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纳税后的资本收益,能够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同时更重要的是减税能够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和投资意愿,会大大促进社会总供给的增加。因此,减税将会增加国民收入,同时又降低通货膨胀和增加就业。通过减税降低生产成本,刺激人们热情工作和积极投资,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供给,来缓和停滞膨胀。
7.答:首先,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提出了多种定义,普遍地把通货膨胀与价格水平上涨等同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定义。价格水平变化原因非常复杂,比如商品价值量变化,商品供求变化,国家政治和政策变化,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等等,这些因素变化引起价格上涨,不能笼统地都叫通货膨胀。实际上,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数量持续地大幅度地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求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即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造成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所以,通货膨胀是纯粹的纸币流通范畴,是一种货币现象。西方经济学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与探索,给出了不同的通货膨胀定义,有的比较客观和现实,贴近事物的现象形态,可作为我们研究通货膨胀参考与借鉴。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按照不同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标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同一通货膨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与认识,这不但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制定与选择综合对策也有现实意义。
其次,关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与论述是比较客观的,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比如:收入与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产量效应,“非效率”效应,外贸与国际收支效应等。但是西方学者往往忽视通货膨胀加重了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对抗。
最后,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回避对经济制度的分析,往往从市场经济现象形态出发,沿袭庸俗经济学的传统,论述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是供求均衡价格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战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人为刺激需求,出现社会总需求的虚假膨胀。实际市场上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只能是一时现象,不能用其解释长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按这种理论,没达到充分就业,不会有真正的通货膨胀,这不符合事实,是不能成立的理论。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是用价格上涨说明价格上涨的循环论证。西方经济学历来就错误地把利润作为生产成本,并不承认剩余价值的存在。又把造成通货膨胀责任推给工人与工会,混淆了因果关系,似是而非。而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工人存在“相互看齐”心理因素,无理要求提高工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造成的,矛头指向工人,模糊真相。实际上,战后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决不能用表面现象来掩饰。其根本原因简言之:微观方面主要是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宏观方面是财政赤字与信用扩张的必然结果。但是,西方学者有关通货膨胀理论的某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某些实际情况,不可简单否定,应该认真研究与借鉴。
关于失业及其原因的问题。失业的定义是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实质是劳动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失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中失业不可避免。西方经济学对失业的定义、分类和失业的原因的论述,多属现象形态,具有一定客观性和合理成分,可以参考与借鉴。
二、计算题
1.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2000年CPI-1999年的CPI)/1999年的CPI=3.4%
2.(1)潜在GDP&[1-(7.4﹪-6﹪)&2]=63000,求出潜在GDP=64814亿美元
(2)由于失业的经济损失=潜在GDP-实际GDP=1814亿美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菲利普斯船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