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学中以下哪一种物质不能叫做资源生态学

生态纺织品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生态纺织品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
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无害的产品。
——从的角度,控制包括从纤维种植、养殖、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从的角度,考察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控制纺织品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废物处理中其释放的有毒物对环境无害。
目前,生态纺织品主要指从或人类生态学的要求出发,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产品。其中又以后者占大多数,这类生态纺织品重点是控制如有害、、、整理剂、异味等有害物质。
日,批准并开始实施《生态纺织品》标准,表明国家对服饰影响人体健康的关注。
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产品不得经过有氯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和四氯苯酚。
4.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有气味,则有残留物存在。
5.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染料的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均应符合要求。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问世以来,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风行世界。目前,已有近40个国家的政府推出了环境标志制度,如美国的&绿色签章制度&-,日本的&生态标签制度&等环境标志涉及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扩大到服务领域。而纺织品环境标志主要以欧洲各国的标志为主,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颇具领导作用。
近年来,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刮起了一股绿色之风,并对国际纺织品贸易趋势和生态纺织品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带来了对纺织品环境标志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准较高,尤其对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另外,高额的申请费用也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因此,环境标志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即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环境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手段,对引导和促进纺织业向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环境标志产品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主题的新型的生产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应该倡导。
应该说,上述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不全面。实际上,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管理手段,在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以及采用清洁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环境标志制度在世界风行的原因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纺织品环境标志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本文对欧盟纺织品的环境标志作系统具体的介绍,并从经济、技术、贸易的角度对其作综合分析。环境标志也称生态标志、绿色标志,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或独立机构和组织,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其中,生态标准是环境标志的核心。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获得者可以将它贴在商品上,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生产、使用、处理等整个过程或其中某个过程,符合特定的环境促护理求。
环境标志制度执行自愿原则,即申请环境标志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生产者自主决定。它是环境管理手段从&行政法令&到&市场引导&的产物。环境标志通过市场因素中消费者的驱动,促使生产者采用较高的环境标准,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工艺,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最终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环境标志的申请需经过严格的检查、检测和综合评定,经认可的委员会审定,签订特定的使用合同,交纳一定数量的使用费用后方可使用,其标志的所有权仍属于某一特定的认证委员会。这与当今世界&绿色消费&浪潮冲击下,企业擅自对外宣称的&绿色公司&、&环保先锋&、&绿色产品&、&纯天然配方&等截然不同。环境标志的授予有严格的标准,并需定期检查,标志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逾期需再申请。而有些公司自己宣称的&绿色&,通常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审核程序,一般是纯商业性的,目的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环保需求,获取利润。这种&绿色&标志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欧盟国的纺织品环境标志总体状况
欧盟作为一独立体,有自己统一的环境标志,即Eco-1abel(生态标签)欧盟各成员国也都有各自的环境标志,大约共有10余种。其中,以德国的环境标志最多,共有7种,涉及产品种类包括服装、地毯、纤维等。其较有影响力的有oeko-Texloo、ToxProof;EcoTex等。其他欧盟国家如荷兰、丹麦,北欧等国也都有各自的环境标志.这些标志有的表明最终产品上有害物质的限量低于特定的要求,符合人类生态学如Oeko-Texloo的要求;有的则表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即从纤维培植或生产到最后废弃物的处理整个,都符合一定的环保要求,如Eco-1abelo本文主要对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几种标志作系统介绍。(1)Eco-1abel标志Eco-1abel由欧盟执法委员会根据策880/92号法令成立,自1993年颁布了首批关于洗衣机和洗碗机的标准以来,现产品已涉及包括纺织品如床单、T恤在内的12种。标志如图l所示。
欧盟环境标志标准的制定原则是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进行终生环保评估(1CA),即对其原材料、生产过程1产品流通、消费一直到最后废弃物处理各个阶段进行评价。该方法是欧盟于1993年指定以LEIDEN大学教授为首的12个专家组研究制定而成。
Eco-1abel标志的申请、授予程序主要为:
(1)欧盟执行委与有关各方协商后,确定产品类别和每类产品的环境标准。
(2)每个成员国指定一个有关部门按欧盟的标准受理生产者或进口者的环境标志申请。
(3)环境标志申请需先经成员国有关部门批准(30天内)。
(4)申请批准后,申请者与成员国有关部门签定合同,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可使用该标志,成员国负责征收申请费和年度使用费。
(5)欧盟执行委通过&公报&公布产品清单,标志所授予的企业名称、授予国家等。 Eco-1abel标志可在欧盟十五个成员国的任一国内申请,并可在包括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在内的欧洲18国内使用。
1994年欧盟执行委委托丹麦制订了纺织品生态标准,并于1996年通过了床单和T恤标准。根据欧盟执行委的规定,生态标准一般三年修订一次。有关其他纺织品的生态标准目前正在讨论之中。
(2)Oeko-Tex标准100标志,Oeko-Tex标准100,首先是由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和维也纳奥地利纺织研究院于1989年作为OTNloo提出的,到1991年底奥地利已有10家公司通过了该标准。1990年该研究院成立了包括德国海恩斯坦(Hohenstein)纺织研究院1国际生态领域的研究和测试联合会在内的&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测协会&。近年来,该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了13个组织机构,其标准也几经修改。由于其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前MUT(Markenzeichen Umwelt6chonende Textilen&消费者和环境保护纺织品协会&)标志和MST(Markenzeich Schadstof-fgeprutte Textilen)标志已相继放弃了原有的标志与其合并oOeko-Tex标准100原来只有纺织品上有害物质的标准,但MuT和MsT介入后,对生产过程控制将是该标志今后的发展方向。
Oeko-Tex标准100悠久的历史,使其在欧洲市场上的知名度很高。申请该标志的企业日益增多,截止1998年9月,已有遍布世界各地700家公司的1400种产品获得了该标志。现行的Oeko-Tex标准100标准将纺织品划为四类,即直接接触皮肤、不直接接触皮肤、婴儿用品、装饰用品。
(3)Milieukeur标志
Milieukeur是1992年由荷兰Housing,PhysicalPlanning and Environment部和经济事务部共同创立的自愿环境标志计划,其中文意思是环境评论基金会。该组织是一独立机构,由来自政府、消费者、环境组织、制造商、零售商组织等各方代表组成。对纺织品的生态要求幸更强调公产付担
(4)WhitG Swan标志
White Swan标志,即白天鹅标志,是由北欧几个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于1989年实施的统一的北欧标志。
各种标志涉及的产品种类
各环境标志所涉及的产品种类如表1所示。各环境标志的标准除了执行有关国家相关的法规还对重金属、、甲醛、五氯苯酚、某些偶氮染料等参数作了更严格的限制。
对欧盟纺织品环境标志的综合评价
环境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手段,自出台之日起就引起各界人士褒贬不一的争论,作为国际贸易中敏感性商品纺织品的环境标志更是如此。以下从经济、技术、贸易对其优缺点作综合评价
欧盟纺织品环境标志的优点
欧盟纺织品环境标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环境标志制度本身。
首先,环境标志制度作为独特的环境管理手段,对于调动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环境保护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法律、行政管理等强制性手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保证社会生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使环境效益反而得不到保证,市场机制本身也难以保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就是将行政的强制性与市场机制的引导性相结合,而环境标志制度正是这样的制度。
其次,它实行公开自愿的申请原则,平等地面向国内外厂商,这符合WTO的非歧视性、透明性、公开性贸易原则。如欧盟的Eco-label标志、Oeko-Tex标准100等标志对产品类别、标准、评价方法、管理机构、申请程序、标志图形、标志费用及标志证书等某些剥色剂、阻燃剂、去污剂和拒水整理剂,以及一些后处理剂等。染整纺织品上染料和助剂后处理残余的重金属离子在小剂量时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但超过一定浓度后,则对人体健康有害。金属离子被人体吸收后,会在肝、骨路、肾、心及脑中沉积,当某器官金属离子沉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对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儿童尤为如此,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
生态纺织品与纺织产品基本安全项目检测
生态纺织品——这一理念或概念源于欧盟,对欧洲乃至全球的纺织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从出现伊始就带有绿色壁垒的特性,它一方面限制了我国某些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纺织产业的升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相关部门结合我国国情,从最基本的安全性能方面入手,制定了GB 18401标准,GB 18401标准中的考核项目都是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
1生态纺织品的定义
“生态纺织品” 的概念源于1992 年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1)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纺织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①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②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④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
有机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消费及后处理过程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有机纺织品即全生态纺织品,例如有机棉产品。有机棉就是从种子到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是全天然无污染的,以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化肥和转基因产品。由于对全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严格性,致使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纺织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是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2)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为部分生态纺织品或者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害或达到某个国际性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产品,是主要侧重生产、人类消费或处理等某一方面生态性的纺织品。目前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测。
2生态纺织品的检测
2.1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
Oeko-Tex 200(检测标准)的检测程序包含12 大类,分别为:pH值测定、甲醛测定、可提取重金属、、(氯化苯酚和OPP)含量、禁用染料、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含量、有机锡化合物、、挥发性物质及有气味混合物的测定、敏感性气味等。
需要说明的是,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是动态变化的,几乎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的指标。目前我国各检测机构比较成熟的检测项目有:pH值测定、甲醛测定、可提取重金属、禁用偶氮染料、、异味等。
2.2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的主要技术
现代生态纺织品测试技术主要有三类:色谱技术、技术和分子光谱技术。其中,色谱分析技术的运用最为广泛。
2.3生态纺织品的产品标准和标签
现在国际上实行的纺织品生态标准有很多种,ISO曾把涉及的标准和标签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①考察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运输,生产使用和废弃;②自愿加入;③多产品种类;④第三方检验和现场审核代表性的生态标签。例如:Europen Eco-Label(欧盟生态标签)、Nordu White Swan Labe(北欧的白天鹅标志)、The Blue Angel ( 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Flower Label(欧盟的花型标签)、ECP(加拿大的环境选择保护标签)、ECO-Mark ( 日本的生态标志)。
第二种类型:自我声明的标签。它们或是考察产品的整个或是考察产品的某方面生态性能,主要是由一些行业协会或者民间组织机构开发的。它不强调由第三方试验室检测或者是现场直接审核,甚至有的还允许申请厂商自我声明即可。例如: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Milieukeur标志(荷兰生态标志)、Toxproof Seal(德国的生态纺织品标志)、Eco-Tex(德国的生态纺织品标志)、Gut(德国的地毯生态标签)、Bioland和Demeter(民间组织机构建立的生态标签)。
第三种类型:环境行为的声明和报告是非选择性的,是由买家制定的买家标准,但是其与产品售卖地的标准、法规和法令是相一致的。例如:Clean Fashion 标志和Comitextil 标志。
在如此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标签中,对纺织和服装业比较有影响力的是Oeko-Tex Standard 100 和Europen Eco-Label。同时需注意的是生态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属于自愿性的,并非必须要达到其考核指标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如果达到其考核指标,产品能进入比较高端的流通领域,产品的附加值就能得以提升;而达不到其考核指标的产品就不能挂该标准和标签,会进入比较低端的流通领域,产品的附加值会低的多,当然,这样的产品也必须达到买家的要求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3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问题
相对于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的立法和标准化,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都显得相当滞后。德国政府虽然在1994年就提出在纺织和日用消费品上禁止使用某些可能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但相应的测试方法标准直到1998年才正式出台;而欧盟的测试方法标准则直至日才以欧盟指令2004/21/EC的形式发布;Oeko-Tex在推出Oeko-Tex Standard 100的同时,发布了对相关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指导性文件––Oeko-Tex 200,但并未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甚至部分项目被明确告知尚无合适的检测方法。这些都对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困难。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3个:
1) 世界各国对生态纺织品的定义以及各自在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有关生态纺织品的国际标准。
2) 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检测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
3) 检测用的先进检测设备,使检测成本大幅提高。
4纺织产品基本安全项目
4.1甲醛含量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产业,主要用于塑料工业(如制酚醛树脂、脲醛塑料–电玉)、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呼吸道和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是一种毒性物质,能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并将其凝固。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 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3):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甲醛作用突出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为了使一般纤维素纤维为主的织物,具有防缩,防皱和外观平挺的效果,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其使用的后整理剂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是产生游离甲醛的主要来源[2]。
4.2 pH值测试
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的pH值在5.5~7.0之间不等,略呈酸性。这是由于人体汗腺分泌乳酸,在出汗时使皮肤也呈酸性,其pH值为5.2~5.8,人体皮肤表面酸性环境可保护常驻菌的平衡,防止致病菌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的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间有利于人体的保护[2]。但以纤维素纤维为主的织物在前处理时会采用浓的溶液进行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造成纺织品pH值的测定结果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服装导致人体过敏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接触了因没有清洗干净而留在了服装上的残余碱。
4.3禁用偶氮染料
纺织品服装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这种情况在染色牢度不佳时更容易发生)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内可能分解还原,并释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这些芳香胺在体内通过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1994年,德国政府颁布法令禁止使用能够产生20种有害芳香胺的118种偶氮染料。欧盟于1997年发布了67/648/EC指令,是欧盟国家禁止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裂解并释放出某些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法令,共有22个致癌芳香胺。欧盟于日发布了指令,该指令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列入控制范围的纺织产品。该指令还规定了3个禁用染料的检测方法,致癌芳香胺的检出量不得超出30 mg/kg。日,欧盟公布第2002/61号令,指出凡是在还原条件下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都被禁用。日,欧盟进一步发出2003年第3号指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市场上禁用和销售含铬偶氮染料,并于日生效。
4.4色牢度测试和异味测试
分析Oeko-Tex 200(检测标准)的检测程序可以看出,在考核的项目中,除了和异味外,其他的考核项目基本都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那么为什么要对和异味进行考核呢?这是因为染色牢度与禁用染料和可提取重金属这两大类考核指标密切相关,当染色牢度不好时,如禁用染料和可提取重金属物质存在时,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会更大。目前GB 18401标准考核的色牢度项目有耐水(变色、),耐酸汗渍(变色、沾色),耐碱汗渍(变色、沾色),耐干摩擦、耐唾液(变色、沾色)等。而异味的存在则直接导致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大为下降,任何与产品无关的气味或虽与产品有关,但气味过重都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品残留,有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目前GB 18401标准考核的异味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等。
关于重金属离子浓度的限制的争议
关于重金属离子浓度的限制,欧盟市场上不同环境标志之间的标准差异较大。这表现在:
(1)对同一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限值不同,如Oeko-Tex标准100和White Swan对锌离子没有作任何限定;而Milieukeur对锌离子的限值为.10mg/kg;
(2)对重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不同。有的认为是酗定金属离子的总量,有的认为应该测定金属离子的游离量。
目前,学术上对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游离量还是总量颇有争议。一方面,现行的大多数化学测试方法是用于测量材料中一种物质的,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值较真实,使不同实验室问的统计结果有可比性。而测定金属的游离量,其试验结果取决于测试条件,因而各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不强。如果测试游离量,就会因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给制造商和执行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问题。但如果采用总量测试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重金属的游离量和总量并没有什么联系。纺织品上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多少除了受上述生产工艺原因影响外,还取决于它的染色牢度。差的纺织品,染料会在以后的洗涤中从纺织品上剥落,重金属离子会减少。另外,纺织品与人体皮肤接触,皮肤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重金属离子含量。每个人出汗情况不同,每个人对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测定游离量并不代表纺织品在实际使用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如果测定总量,则大多数纺织品的金属离子的总量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限值。因此,用测定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总量并将其转化成游离量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对矛盾。
对甲醛的限值,各标志也不相同,如Eco-1abel标志和白天鹅标志对婴儿服装的限定值为30 ppm,而Oeko-Tex标准100标志对婴儿服装的限值为20ppm。
其他指标,如偶氮染料也有类似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标准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而限值的确定是以检测方法的极限为标准的o这种技术标准的差异性,必然潜在地限制国际经贸的发展。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看,贴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相对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而言价格要高,这是因为普通商品的生产遵循成本最低的原则,而环境标志产品的生产则多了一层环保的考虑,不得不偏离成本最低原则。而一般经济活动人士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消费者寻求最便宜的商品,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极大化,环境标志制度则对经济运行的自利原则提出了挑战。高成本导致的高价格环境标志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这是环境标志产品必须面临的课题。最近,CBI对欧洲消费者购买服装时所考虑的因素作了调查,发现价格、舒适性、质量和时尚性在消费者购买纺织品决策中起重要作用,而环境标志、品牌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这又是环境标志纺织品在市场中将面临的不利因素。综上所述,欧盟纺织品环境标志虽然存在某些不足,其生态标准相对于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来说也相对较高,但是它符合WTO的贸易准则,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益。因此,不能将其简单看成是贸易技术壁垒,而应当看成是我国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其它饲料养猪,以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按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 的作用非常突出.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nbsp
试题及解析
学段:高中
学科:生物
浏览:1283
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其它饲料养猪,以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按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 的作用非常突出.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3)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猪粪经过____________的作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猪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_____(生物)硝化作用,形成NO3-和 NO2-被农作物吸收.
(5)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生态系统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建立.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1)人(2)农作物(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 分解者分解&&&& 硝化细菌&&&&&&&&&&&
(5)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6)能量的多级利用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金牌语文教师
考拉金牌数学教师
考拉金牌英语教师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
关注考拉官方微信(2013o河东区模拟)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开始.(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鸡和玉米之间是关系.(3)密闭沼气池内,甲烷菌会大量繁殖,它的繁殖方式是,甲烷菌与蘑菇相比,二者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产生沼气所用的原理是,由此可见,甲烷菌的营养方式是,它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6)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提 示 请您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移动手机注册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