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略什么意思

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陈丽  【摘 要】本篇论文重点研究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从教学交互的角度分析媒体交互特性的方法。根据媒体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作者将远程教育中的媒体的交互性分为两类:第一类叫学习资源的交互性;第二类叫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媒体能够直接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是指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按照交互特性,作者将学习资源分为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在此基础上,作者第一次提出了印刷材料具有隐性交互功能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印刷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交互性。根据教学系统在交互中的主要作用和影响要素,作者进一步提出了教学系统交互性六要素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目前常用的教学系统的交互性进行了分析。本文中提出的隐性交互功能的观点,不同于人们对交互性的一般认识。作者正是希望通过对隐性交互功能的提出,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交互观。用全面的交互观指导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可以避免片面追求外显行为交互,忽略学习资源教学性的失误。作者希望教学系统交互性六要素分析模型,可以为读者分析各种教学系统交互性提供方法框架。同时,也希望本篇中关于教学系统交互性的分析结果,帮助读者了解各种媒体的具体交互功能。
  【关键词】 媒体;交互性;学习资源;教学系统;隐性交互功能;显性交互功能
  一、媒体交互性的分类
  媒体的交互性常用于描述媒体的两类能力和特性,一类是媒体能够直接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另一类是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陈丽,2004)。为了与实践中的表达习惯保持一致性,本文将第一类能力和特性用“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来概括,将第二类能力和特性用“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来概括。就是说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指媒体能够直接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是指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
  二、学习资源的交互分类方法
  1. 学习资源的定义
  学习资源是指在远程教育中为特定课程和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与学习资源意义相近的术语有课程材料、教材、教学材料、教学包、学习包和课件等。
  课程材料、教材和教学材料是从传统教育中沿用的术语,早在第一代远程教育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教学包和学习包是第二代远程教育中开始启用的术语,主要指由课程组统一设计、开发、制作、发送的特定包装的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统称。课件是第三代远程教育中的典型术语,来自于计算机辅助教育领域,主要指在利用计算机的远程教学中,为特定课程设计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2. 学习资源的交互性的涵义
  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指学习资源能够引起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例如:有的学习资源借助一定的技术,能够支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对教学进行调整。在利用这类资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对学习资源呈现的学习信息做出积极、公开的反应,资源也可以依据学习者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变化。
  3. 学习资源的交互分类方法
  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具有多种形式,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形式将会越来越丰富。但是,从交互的角度分析,在众多资源形式中,本质上只有两大类,一类是隐性交互资源,另一类是显性交互资源。
  第一、隐性交互资源和隐性交互功能
  隐性交互资源特指某些学习资源,这类学习资源呈现的内容,基本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而发生变化,例如:印刷媒体,录音录像媒体等;在利用隐性交互资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行为不明显或简单,但可以产生概念性交互。学习资源支持概念性交互的功能叫隐性交互功能。
  由于远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概念性交互,因此,隐性交互功能真正体现了学习资源的教学性。
  根据教学交互内部准则的定义方法,隐性交互功能是交互性,只具有隐性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也是交互资源。这一观点与人们通常描述和理解的交互资源不一致,但与实际情形相符。在实际教学中同一类隐性交互资源,由于设计水平的不同,造成其在促进学生利用资源学习的作用可能会不同。这说明资源的交互水平存在着差异。
  第二、显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功能
  显性交互资源是指某些学习资源,这类学习资源允许学生对资源呈现的内容进行选择,甚至能够根据学生利用资源的学习情况,呈现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内容。学生利用显性交互资源进行学习时,学生与资源发生物理的交互,同时产生概念性交互,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交互,常常伴有外显的行为特征。学习资源支持人和资源之间的技术性或者信息性交互的功能叫显性交互功能。显然,显性交互资源是指具有显性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
  显性交互资源在具有显性交互功能的同时,也应该具有隐性交互功能。但是,隐性交互资源只具有隐性交互功能,并不具备显性交互功能。这一点是隐性交互资源与显性交互资源的区别。由于隐性交互资源不具备显性交互的功能,常常被人们认为其不具备交互性。只有当显性交互功能够促进隐性交互功能时,学习资源的显性交互功能才真正有教学意义。
  事实上,学习资源的显性交互功能,并不总是能够有效促进学习,学习资源的显性交互功能具有两种可能的作用,第一种可能的作用是学习资源的显性交互功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概念性交互;另一种可能的作用是学习资源的显性交互功能干扰学生的概念性交互。学习资源开发者应该追求第一种结果,避免第二种结果。但是,学习资源开发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在设计显性交互功能时,忽略了显性交互功能的负面作用。结果,设计了大量对学习有干扰作用的显性交互功能,从表面上看,学习资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但缺不能真正促进学习。
  显性交互功能的开发通常以大投入和高技术装备为条件,学生利用显性交互资源的学习也需要配备一定的设备并具有一定的技能,这必然造成远程教育成本的提高,显性交互功能所要求的技术环境也必然影响远程教育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由于隐性交互功能体现了学习资源的教学性,因此,其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隐性交互功能在显性交互资源中也仍然是重要的成分。如果片面追求显性交互功能,忽略隐性交互功能,容易造成片面追求资源的技术性,忽略了资源的教育性,容易造成学习资源的成本提高,但学习质量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的结果。
  印刷材料和计算机课件分别是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的典型代表. 因为,印刷材料是远程教育中只具有隐性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而计算机课件可以实现所有资源的显性交互功能。
  三、印刷材料的交互性
  1. 印刷材料交互性的涵义
  印刷材料的交互性是指印刷材料能够引起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
  从外部特征看,印刷材料的内容不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使你向文字教材发问,文字也不会自己发生改变。尽管如此,好的印刷材料确实可以给学生一种与教师交流的感觉,从而产生学生的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交互,最终导致学习的发生。因此,印刷教材只具有隐性交互功能。
  英国开放大学的学生Nazira在评价学校的文字教材时,特别肯定文字教材的交互作用。她说“阅读教材时,感觉教师就在我旁边。我常常发觉自己在和课文交谈。当我同意的时候,我点头;当我不同意的时候,我摇头;我还提出诸如‘你这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我意识到不会有人回答我,但这对我做笔记会很有帮助。”
  学生每一次阅读文字教材,都可能产生更深的理解。在这种学习经历中,学生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文字教材,同时允许这些文字改变他们已有的认识;这种“螺旋上升”现象的本质就是概念性交互,这种概念性交互的结果会产生学习。尽管学生与印刷材料的交互结果与学习者本身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印刷材料在促进这种螺旋上升的概念性交互的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2. 实现隐性交互功能中两种策略
  隐性交互功能是通过以下两种交互策略来实现的:第一、明确交互策略;第二、含蓄交互策略。
  1) 明确的交互策略
  印刷材料中的明确交互策略是从材料的物理特点、内容的结构和顺序、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交互活动方面体现交互性:
  第一、外部设计的交互性
  良好的外部设计会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克服任何放弃的倾向。例如:一个漂亮的有教育意义的封面设计就使印刷教材具有很好的外部设计的交互性。
  第二、内部设计的交互性
  内部设计的交互性主要指内容的结构和顺序。远程教育课程的内容通常按单元或者可处理的模块结构安排,要有对每一单元工作的详细说明和时间安排,使得学生一次学完一个单元并不困难。学习进度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步调,也是非常重要的交互方法。课程单元的排列顺序,既要符合学科的逻辑关系,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其它明确的交互策略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明确交互策略外,还有许多让学生与教材发生交互的明确方法,如:学习目标,主要观点的总结,自我评估的问题和答案,以及各种为了减少阅读的枯燥而设计的图表。这些策略将使学生即使没有事先准备,通过这些策略无意识地学会了利用材料学习的技巧。由于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印刷材料的交互性还包括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活动和学习方法。
  2) 含蓄的交互策略
  含蓄的交互策略体现在印刷教材的写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其中“讲故事的方法”(Bartlett, 1987)和“有指导的教学会谈”(Holmberg, 1983)是两个典型的方法(陈丽,2004)。
  基于上述的交互方法,有教育意义的印刷教材不会像学术论文那样使用扼要的、没有感情的表达方式。它应该采用各种形式的重复、直接的引用、以及在案例中安排虚拟对话等方法。此外,它还将使用描述性和比喻性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四、计算机课件的交互性
  与印刷材料不同,计算机课件除了能实现上述的隐性交互功能外,还能实现以下显性交互功能。
  显性交互功能1:即时反应
  即时反应是指计算机课件具有即时、快速反应的特点。学习者通常渴望与软件的交流就像面对面与朋友交流一样,具有快速反应的特点。即使通过电子邮件与他人的通信,仍然有可能由于时间的滞后带来思维的中断和兴趣的转移。在交互性教学程序中,如果学习者想了解一张图片的更多信息,希望点击鼠标立即能够找到详尽的内容。
  显性交互功能2:自动调节信息
  自动调节信息可以指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课件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调整节奏。第二、课件能够用不同方法和形式呈现内容,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显性交互功能3:自动反馈
  自动反馈是指课件能够提供关于学生完成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高级的反馈不仅提供“对”或者“错”的信息,还能够提供怎样修改错误的建议信息。
  显性交互功能4: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课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数量丰富的选项。
  显性交互功能5:双向通信
  双向通信指课件允许学生输入信息,实现与课件的对话。如果计算机课件只能自动完成所有的“讲话”(呈现课程信息),那么交互就被抑制。
  显性交互功能6:自定步调
  自定步调是指课件允许学生通过输入信息等操作,自己控制学习节奏。
  显性交互功能7: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课件像一个优秀教师,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和个性,鼓励学生,不强迫学生按照教师建议的方法学习。学生对教师做出反应,教师又反馈给学生,每个反应基于另一方的反应即时发生,并且伴有个性化的反馈。适应性以自动反应、自动调节信息等功能为基础,具有更高级的智能性。
  显性交互功能是选择和设计教学课件时的参考。但是有效的教学课件可能并不需要所有的显性交互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对课件交互水平的满意度,即学生对交互的感知与课件中显性交互功能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时间、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开发人员要试图利用尽可能多的显性交互功能。
  特别要说明的是,计算机课件的隐性交互功能同样非常关键,设计人员在设计显性交互功能的同时,不要忽略对隐性交互功能的设计,在印刷材料中实现隐性交互功能的策略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计算机课件中隐性交互功能的设计。    1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 版权所有: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112742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20:52:10
黑龙江宁安市
辽宁大石桥市
山东肥城市
河南长葛市
河南驿城区
广西海城区
山东肥城市
辽宁大洼县
山东肥城市
江苏灌云县
山东肥城市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备课要求
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备好课是一个教师能够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教学的备课有什么基本的要求呢?1.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实施有效教学备课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十分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基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和疑难等。从这一基本理念要求出发,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关注和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教学的活动计划和方案。所谓“生成”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经验和现场的实际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活动。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能掌握和主动把握师生即兴互动而生成的思维火花和学习的问题情境,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培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2.尊重和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备课所必须遵循的指导理念。当前大多数学校班额的实际是人数众多,学生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面对这种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有效的学习探索活动之中,各尽其长,各有所得,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备课时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上应该从学生实际的学情出发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尽量满足和贴近学生不同学业基础的实际需要。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实效性。这一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备课要求具体如下:首先,教师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树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意识。只有如此备课时才会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行有效教学的针对性构思。其次,教师要面向全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具备备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分层教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达成。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的发展“位置”,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长。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在良性循环之中实现发展之目的。3.生活化的理念是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备课时必须关注的方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了实现和达成这一目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的理念,备课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生活资料信息并进行有效筛选;其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要做有心人,搜集与积累一些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资料;再次,要实现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在备课教学设计时,要力争做到:①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设计”到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②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③要为学生创设应用生活知识,服务学生生活的机会。5.课程资源有效整合的理念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备课时必须体现的目标指导原则。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做到以下三点:①目标整合,以学生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②内容整合,一是凸显体验,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活动为学习方式;二是以学生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学生参加各类活动;③形式整合,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设计要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整合。5.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备课必须遵循的方向性发展要求。“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一句口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应当反对以教案为本位,而应该以学施教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式存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暂时无人访问,速抢沙发.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谢文英工作室
当前位置:&&&
让词语教学也出彩 ——浅谈中段词语教学的现状与新出路
上传: 陈冬霞 &&&&更新时间: 10:21:46
让词语教学也出彩 &&浅谈中段词语教学的现状与新出路 & 一、缘起 自从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发现学生在做&根据意思写词语&这类题的时候错误率极高,甚至连优生也会错好几个。是因为没有词语手册可查看?还是没让他们查过字典?是学生的理解词义的能力差?还是课堂上没讲明白? 联系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强调,这使我不禁要反思,学生不理解词语的意思,更不会加以运用,是学科年龄特点决定的,还是自己教学不当造成的呢?三年级的词语教学该如何进行呢?在感叹和困惑之余,我对当前中段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其中仍存在诸多弊端。 二、浅析词语教学的偏差现象 (一)目前词语教学现状之我见 现象一:&按部就班& 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三步骤:等学生通读课文后,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先请几位学生读读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要求读准这些词语,然后请一位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读这些词语,接着就是老师指导书写难写的字;最后说说几个难理解的词语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词语教学丝毫没有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跟着老师原先设计好的路线一起踏步向前走,使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词语教学失去了该有的意义。 现象二:&蜻蜓点水& 有的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索性避过词语教学直奔课文内容,或者让词语教学显得无足轻重,只让学生读一读音,简单说一说义(找个近义词什么的),就这样一掠而过,宛若清风拂面,风过不留痕,造成学生对词语理解不深刻,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把第一课时上成第二课时。 现象三: &情感缺失&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当学生对某个词语不理解时,往往让学生查一下字典或翻一下《词语手册》照本宣科地来读一遍。殊不知,这样单纯地为解释而解释的做法,学生理解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等没有得到相应的挖掘,错失了词语教学的感情色彩,使教学显得没有生命力,缺乏灵动感。 (二)词语教学溯本究源之我思 以上几种现象溯本究源,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未能正确把握词语教学的内涵和规律&&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结合,在语境中识字学词。二是未能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语文学习学什么,该怎么学,导致词语学习目标不明确,过程没展开,理解不到位,运用被忽视。 三、寻求词语教学的新出路 (一)学而不思则罔&&明确意图 小学中段是教学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项目逐渐增加,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词语的训练是段、篇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词语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阅读要求有这样一段表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由此可见,跟低年级相比,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要求又有了新的拓展,主要体现在: 1.扩展了词语学习的渠道&&&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学习词语&。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过了大量的识字关,可以自主阅读了,大量的生词需要学生自己读懂意思,于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就成了必然的新要求。 2.提高了学习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但关涉文本主旨的关键词语不但要理解意思,而且要&体会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跟仅仅理解词语意思不同,这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叶圣陶语),是真正进入了阅读,去学着经历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二)思而不学则殆&&行为跟进 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如何寻求中段词语教学的新出路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白要教给学生什么,再去深入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1.教什么?&&确立词语教学的灵魂 (1)教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教要基于学生的学,服务于学生的学。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行为归结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在词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他们的现有发展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盲区&。在掌握学情后,教师就能胸有成竹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2)教文中关键的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有的极其准确、生动&&这些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或者凸显了人物性格。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在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这样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整篇课文。 (3)教理解词语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辟学生&感触&词语的通道,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在带着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自我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运用的方法提炼出来,成为学生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确定理解词语的方法。亦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每一项方法训练显性化,有明确的方法名称,有具体的方法训练过程,使教者目的明确,指导过程规范,使学者有法可依,有步骤可循。 2.怎样教?&&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1)在交流中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是能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我是这样进行&憧憬&的教学: 片段一:《风筝》(三年级上册) 师:出示:我们精心地做着&&精心地做是怎样做的? 生:认真地做 生:细心地做 生:用心地做 师:说得真好,如果让你精心地做一只风筝,你想做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生1:我想做一只&老鹰&风筝,因为我不会飞,想让它飞上蓝天去看看。 生2:我想做一只&赛车&风筝,因为我喜欢赛车。 生3:我想做一只&凤凰&风筝,因为凤凰很美,很少见。 师:如果让它飞上天空,天空肯定会变得更美! 生4:我想做一只&超人&风筝,因为超人有很高的本领。 && 师:多么美好的想法和愿望。这就是课文中所说&&&憧憬&(师出示词卡&憧憬&),请你带着你的向往读一读吧!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在&憧憬&一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彩回答让我惊叹,他们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心底真实而美好的愿望!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畅谈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憧憬&,也让学生体验了做风筝的快乐。 (2)在猜测中触摸词语的温度 在词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只能将词语教得缺乏温度。其实,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因此,在词语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意味隽永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永,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如我在&第1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中所听到的王文丽老师的词语教学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片段二:《迎接绿色》(北京版四年级下)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学生跟着书空) 师: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看看你是否能读正确。 课件出示: 满楼清香 鲜嫩滴翠 蓬勃 钢筋 水泥 蜂巢 视觉污染 师:(指名三人读,重点指出&筋&的读音)   师:我把这些词语分成了两组,出示 满楼清香 鲜嫩滴翠 蓬勃
钢筋 水泥 蜂巢 视觉污染 师:指名读第一组词语,读第一组词语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舒服、生机勃勃、舒适&& 师板书:舒服 舒适 师:读第二组词语呢?城市的人居住在钢筋水泥建造成的房子里,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压抑、难受、不环保&& 师板书:压抑 难受 所以说词语也有感情的,我们不能只为了读而读。 带着不同的情感进行朗读(学生读得很到位) && &文章有情感,字词有温度&,王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把这些与&丝瓜&有关的词语分成两组,通过两次的语境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涵咏。这样一来,两组词语就以他们体会到的独特的心情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丝瓜那蓬勃向上地不停生长鲜活的画面,体会到的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成的城市居民那中压抑的心情。当词语成为鲜活的画面,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 (3)在辨析中感悟词的色彩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王文丽老师执教的《迎接绿色》这篇课文中处理&间隙&和&空隙&这两个词时采用了辨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片段三:《迎接绿色》(北京版四年级下) 师:出示&就这点空隙,竟容得下这蓬蓬勃勃的生命。&指名读。 师:这句话和书上一样吗?板书:空隙
生:不一样。 师:课文里怎么写的?指名说后板书:间隙 师:这两个词一样吗?是呀,这两个词差不多,那换成&空隙&也成呀! 生:不可以。这两个词语不是完全一样的,间隙比空隙的缝还要小。 师:那么,缝越小,就越能说明生长在这里的这株丝瓜&& 生1:要成长很困难。 生2:要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那我现在就改过来。(修改屏幕上的字,指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读出美感。) && 王老师故意将&间隙&改成了&空隙&。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差不多&的词语在使用上很讲究,是不能随便乱改的。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推敲后读懂了其中的细微差别,也更深地读懂了在没有&这株丝瓜&时,邻居们生活的压抑和难受。 (4)在运用中内化词语的含义 词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简而言之,学生词语学习的最终指向是&学以致用&。从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所学所积累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某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片段四:《花钟》(三年级上册)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段话中用得好的词语。 (学生回顾读: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绽开、苏醒、左右、大致)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花钟,可是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老师特地找来了两种花:(学生看图片:蒲公英花 早上六点左右;茉莉花 傍晚五点) 师:请你选一种花,也来写一写,什么时间,什么花是怎么开的?要是你能用上词语盘点里的词语就更了不起。如果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说,那也很好。赶快下笔吧!(写好后交流) 生1:上午六点左右,蒲公英花欣然怒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师:我特别喜欢她,还用上了自己的话,后面加了一句&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这蒲公英花,就像你一样漂亮。 生2:洁白无暇的茉莉花在傍晚五点绽开了笑脸。 师:她也用上了自己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3:洁白淡雅。 师:瞧,同学们在不知不觉就会用了这么多的词语,把他变成自己的语言,我们平时学习词语就可以这样通过用一用的方法记得更牢。 课堂上,在这位老师巧妙设计和积极鼓励之下,首先通过盘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积累词语,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这时,学生学习词语,不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而是指向于&言语表现&,在特定的话语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最终实现了词语教学从积累走向运用的过程。 (5)在画面中再现词语的生命 简笔画是边讲边画,画面是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画面处于变化之中。这一特点,就必然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因而用简笔画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词语情境。有些词语所说的现象,比较抽象,但又不需要对表明某一现象的画面作细致的描绘,这时运用简笔画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就会一目了然。王文丽老师在《迎接绿色》教学中就是这样运用简笔画教学的: 片段六:《迎接绿色》(北京版四年级下) 师:可是,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占了相当的篇幅,它们在讲什么呢?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这几段,我们思考,这几段讲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读书,然后反馈) 生:这几段讲的是作者居住的楼房像蜂巢,日子久了觉得很压抑,感觉自己成了井底之蛙。 师:居住在这样的楼房里怎么会就成了井底之蛙了呢?我们试试通过画图来理解一下这段文字:我租住的楼坐北朝南,10层。我住在第3层。近两年,前面和东西两侧又盖了三栋楼房,四楼一围,中间像口方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黑板上画图) 西 东 第二自然段中,&坐北朝南&一词是比较难理解的,王老师在指名学生朗读时,又让另一个学生上黑板来画一画。通过画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这样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借助画面,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个词,还读懂了&中间像口方井&的比喻。 总之,词语的教学不能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在中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词语,更要灵活处理词语。这样才能根植于语文这块沃土,推敲文字,细细品味语文的魅力,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