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烧杯煮粥时间到几摄氏度时会熔化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②____.-乐乐题库
&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知识点 &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习题详情
22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6.9%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①熔化前温度升高;②熔化时温度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还可以用搅拌棒进行搅拌,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4)冰是晶体,结合图象可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由图象知,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慢;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状态;-4;(4)①熔化前温度升高;②熔化时温度不变.
本题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考查了学生对水浴法的应用及理解,同时考查了熔化图象的画法及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主要考察你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老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分组到实验室再做实验.我们一般以石蜡和海波为例,来研究晶体和非晶体正在熔化时,它们在硬度、弹性方面的不同.例如:海波的熔化(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命题方向】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是中考重点实验考查的课题,尤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观察的现象是命题关键:例如海波熔化时的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不变,温度计示数逐渐增大(2)在一定的温度下(熔点)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由逐渐增高.【解题方法点拨】平时要培养好学生做实验的动手能力;为了研究不同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安排两个同时进行的实验,绘制了两个不同的熔化曲线,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规律,这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
与“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相似的题目:
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98(2)请根据表格中能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象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写出一条即可).(4)为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选填“丙”或“丁”),目的是为了&&&&.(5)图戊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热量;第10min冰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6)图戊中,比较AB段与CD段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因是&&&&.(7)在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a、b两种不同的晶体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a,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此时该晶体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乙图中晶体a&的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a=&&&&min.(2)为了探究猜想一,应控制b和a的&&&&相同,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b.(3)比较ta和tb,若ta和tb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4)实验过程中,小华发现,无论加热时间多久,温度计的示数都不会超过100℃,主要的原因是:&&&&.
小华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1)实验时选用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2)从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3)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00g的水从20℃被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J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kgo℃)].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为了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1)实验中宜选用&&&&(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2)根据熔化图象,可以判断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冰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请说出图中标识的实验器材名称.①&&&&②&&&&③&&&&.
3如图所示,是探究固态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由图2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固态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min.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小明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小明将装有该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增大.
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冰的熔化,设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且不计热损失].
3小宇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请回答:(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乙中冰在熔化过程的温度特点是&&&&.(3)请你指出小宇同学所画图象的两点不妥之处&&&&、&&&&.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②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②____.”相似的习题。把一个装有碎冰的试管放进一个装有冰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 加热,这是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把一个装有碎冰的试管放进一个装有冰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 加热,这是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25
补充:那为什么呢,告诉我原因啊
补充:把一个装有碎冰的试管放进一个装有冰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 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跟沸腾的问题一样,假如把冰换成水,那么外边沸腾,里边是 不会沸腾的
冰水混合物定义为0度,那么在外边的冰全融化之前里边的是不会融化的,因为本身温度是0度,但是一直吸收不到热量,所以不会融化,
当然不能发生试管壁和烧杯壁接触等这样的问题
其他回答 (7)
会!前提是烧杯中的冰化了!
不会,因为当烧杯中的水熔化时,烧杯中的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而试管中的冰要等到烧杯中的水温有所上升才会熔
会
冰在0度时就会化,酒精灯把烧杯里的冰融化后,温度绝对在0度以上,那么试管周围不可能低于0度所以会化
不会,我做过这个题目的,是因为烧杯中的冰要先融化,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无法吸热,不会融化
当刚开始加热的时候,试管中的冰不会融化。加热到烧杯中成为冰水混合物,即零度,以后在继续加热,当烧杯中的并全部融化,其温度就高于零度,试管中的冰就会融化(因为热传导)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当前位置:
>>>烧杯的水中漂浮的冰块,当冰块融化后,烧杯里的水面将()A.升高B...
烧杯的水中漂浮的冰块,当冰块融化后,烧杯里的水面将(  )A.升高B.不变C.降低D.无法判断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冰块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ρ水gv排=G冰----①冰块熔化成水后,G水=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v排=v水即:冰块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块排开水的体积.∴冰块融化后水面不变.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烧杯的水中漂浮的冰块,当冰块融化后,烧杯里的水面将()A.升高B...”主要考查你对&&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取9.8N/kg。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本身密度大小无关。阿基米德原理的五点透析:(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2)G排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3)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V物。(4)由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该为ρ气。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分析和设计,具体采用“称量法”来进行探究,既能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中体验浮力,同时,还能准确地测出浮力的大小。例1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因此他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__(选填 “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___(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__的关系。解析(1)物体在水中时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因此示数会变小。 (2)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应保持V排和ρ液不变,改变深度。 (3)在V排不变时,改变ρ液,发现浮力大小改变,说明浮力大小与ρ液有关。答案(1)受到(2)(c)、(d)(3)液体密度公式法求浮力:&&&& 公式法也称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排=ρ液gV排)。此方法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例1一个重6N的实心物体,用手拿着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排开的水重是10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10N。答案10实验法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就是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实验时,用重力差法求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最后把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比较。实验过程中注意溢水杯中的液体达到溢口,以保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例1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力G; (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解析: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探究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所以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水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并且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答案:存在的问题:(1)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 (2)溢水杯的水量不足改正:(1)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2)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浮力知识梳理:曹冲称象中的浮力知识:&& 例曹冲利用浮力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_____、 ____,另外,他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和______. && && 解析: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首先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两次船舷上的线与水面相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为了让两次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进而让两次的浮力相同,再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可知:船重+大象重=船重+石头重,用多块石头的质量替代了不可拆分的大象的质量,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浮力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答案: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 等效替代法化整为零法物体浮沉条件:
漂浮和悬浮的异同:
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1.对于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而浮力F浮= ρ液gV排,重力G物=ρ物gV排,因F浮≈G物,只要知道V排与V物的关系和ρ液(或ρ物)就可求出ρ物(或ρ液)。例1: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125cm3的木块放入盐水中,木块有1/2的体积露出盐水面,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N,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 kg/m3(g取10N/kg) 解析: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G= Mg=p木Vg=0.6×103kg/m3×0.125×10-3m3× 10N/kg=0.75N,盐水的密度:=1.2×103kg/m32. 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称重法,可求出,又因为,此时,可得。根据此式,已知ρ液,可求出ρ物,已知ρ物可求出ρ液。液面升降问题的解法:
1. 组合物体漂浮类型要看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关键是比较前后两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设物体原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后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若V’排&V排,则液面上升,若V’排&V排,则液面下降;若V’排=V排,则液面高度不变,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故,因为液体的密度ρ液不变,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所以只要判断出物体前后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液面的升降情况。例1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断解析:铁球和烧杯漂浮在水中,装有铁球的烧杯所受的浮力F浮与烧杯和铁球的总重力平衡,则有:。把铁球放入水槽中,铁球下沉,铁球单独受到的浮力,;烧杯单独受到的浮力为。铁球放入水槽中后,铁球和烧杯所受浮力之和为F浮2,因此,烧杯和铁球后来排开水的体积之和小于原来排开的水的体积,所以水面下降,故正确选项为C。2.纯冰熔化类型:&&& 此类题的规律技巧:若冰块漂浮于水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不变;若冰块漂浮于密度大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上升;若冰块漂浮于(或浸没于)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要判断液面的升降,必须比较冰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冰熔化成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冰未熔化时,若它漂浮在液面上,则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冰块所受的,冰块的重力,由此可得;冰熔化后,化成水的体积。所以当冰块漂浮于水中时,,液面不变;当时,,液面上升。若冰块浸没液体中,则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冰块的体积,而冰熔化后的体积小于冰的体积,故液面下降。例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全部熔化后(&& ) A.将有水从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 C.烧杯中水面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解析:冰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保持不变,故不会有水溢出。答案:B
漂浮物体切去露出部分后的浮沉情况:&&&&& 漂浮物体,如将露出液面的部分切去后,物体的重力减小,而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没有变,根据F浮= ρ液gV排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上浮。例1长为L的蜡烛底部粘有一铁块,使其竖直停留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0,将其点燃,直到自然熄灭,设燃烧掉的长度为d,则(&& ) A.d&L0B.d=L0 C.d&L0D.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将露出的部分一次切去,再分析剩余部分的沉浮情况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这时蜡烛的重力减小,而在水中的部分未变,即排开的水的重力——浮力未变,显然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将上浮。可见,蜡烛燃烧过程是逐渐上浮的,所以最终烧掉的长度大于L0,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密度计:&&&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造与工作的。密度计是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密封玻璃管,管的下部装有少量密度较大的铅丸或水银。使用时将密度计竖直地放入待测的液体中,待密度计平稳后,从它的刻度处读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常用密度计有两种,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大的液体密度,叫重表;另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小的液体,叫轻表。&&& &&&& 密度计的原理是:F浮=ρ液gV排=G计(不变)。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ρ液增大时,V排减小,密度计在液面以上的部分增大,刻度越靠下密度值越大。气体的浮力:&&&&& 气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同理,物体在空气中时,上下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力差就是空气的浮力。故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量,并不是物体真正的重量,但因其所受的浮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不但空气如此,物体在任何气体中,均受到气体的浮力。&&&& 氢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比较:
饺子的浮沉:&&&& 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把饺子放凉,再放入锅中,又会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饺子放人锅中,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饺子因为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上浮;凉的熟饺子因遇冷体积缩小使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
发现相似题
与“烧杯的水中漂浮的冰块,当冰块融化后,烧杯里的水面将()A.升高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88984274147592246644252746244364当前位置:
>>>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
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_&&&℃。(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t2与t3相比&&&&__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8& 0&固液共存& t3&& 1:2试题分析:温度计的读数,除了认清分度值外,还要看是水银柱是在0℃以下还是0℃以上;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根据Q吸=Cm(t-t0)可知:在吸收的热量和时间一定时,物体的温度变化值越大,比热容就越小。(1)水银柱在0℃以下8小格处,一小格是1℃,温度计的示数就是-8℃。(2)该物质的温度升高到0℃时,有一段时间温度是不变的,这是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是不变的,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0℃。(3)t2时刻,物质处于熔化的过程中,开始熔化但没有熔化完,此时的状态是固液混合状态。(4)从t2到t3的时间段,物体要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5)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t1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1=20℃在t5~t6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2=10℃,故△T1>△T2由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由此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1:2。点评: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温度计的读数、熔点、晶体的熔化过程、内能的变化、温度变化量和物质比热容的关系。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主要考查你对&&凝固现象,熔化现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凝固现象熔化现象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放热。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点: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凝固条件:(1)达到晶体的凝固点。(2)不断放出热量。生活中的凝固现象:水变成冰熔化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生活中的熔化现象:举例: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冰棒含在嘴里化了等。熔化、融化、溶化的区别: “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铁加热到1535℃就熔化成铁水了”“激光产生的高温,能熔化金属”“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等。 “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慢”。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颜料放进水杯里,一会就溶化了”“把一种胶块放在酒精里可以溶化”。
发现相似题
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8365414458415219560134084884334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晶体熔化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