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推理题就说明你

我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英版夏洛克甩开美版几条街。原因我给一个就够了,就是,在英剧夏洛克里,我们看到导演很用心地设计了如何用视觉元素来(而不仅仅靠对白)表现夏洛克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换句话说,&b&夏洛克的思维被可视化(visualization)了&/b&。&br&&br&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其他影视作品不同,思考和推理是福尔摩斯剧的核心,但思考本身是不可见的,甚至我们自己在思考时都无法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的全貌,而夏洛克的思考更是迅如闪电量大又足,而常规的电影手法并不能把这一类的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因此,思维可视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br&&br&归纳一下,该剧的思维可视化方法主要有三种(名称我自己取的,比较业余,电影专业人士见笑了):&br&&br&&b&1. 特写批注法&/b&&br&就是在特写镜头中批注上夏洛克此时所思考的关键词。如:&br&&img src=&/979ed33262d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979ed33262d_r.jpg&&&br&又如:&br&&img src=&/c31f912e5fc32ffabfc1d83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c31f912e5fc32ffabfc1d83_r.jpg&&&br&以及他一头雾水的时候:&br&&img src=&/b86ef23bed2f7bab6ecef2d8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b86ef23bed2f7bab6ecef2d8_r.jpg&&&br&&b&2. 认知地图法&/b&&br&「认知地图」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在思考时构建出的以现实信息为基础的心理表征。这里我借用来指代当夏洛克进入他的沉思时的表现,例如以下内心中的地图表征:&br&&img src=&/219c960a17e953dbfe8e9acbee0f10a3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219c960a17e953dbfe8e9acbee0f10a3_r.jpg&&&br&&img src=&/62d4f5bfde9f4a9ed6597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62d4f5bfde9f4a9ed6597_r.jpg&&&br&又如下面飞机座位号的表征:&br&&img src=&/fbfd1dff54ebc0f612f12da2560fb48d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fbfd1dff54ebc0f612f12da2560fb48d_r.jpg&&&br&又如字谜检索的表征:&img src=&/a93fdac88b1bc6a4abe96d9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a93fdac88b1bc6a4abe96d9_r.jpg&&&br&&br&&b&3. 第一人称场景还原法&/b&&br&在罪案类剧集中,经常会出现犯罪现场还原的镜头,不过这类还原通常为第三人称视角地客观展示,推理者本人作为不在场者当然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在本剧中,采用了比较独特的第一人称场景还原法,即以夏洛克本人进入还原的场景中,进行推理。在这种镜头里,场景本身是静止的,但夏洛克的思考却在高速地运转:&br&&img src=&/eb308ee56a9ec71b16b08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eb308ee56a9ec71b16b08_r.jpg&&&img src=&/edcad5ab99a4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edcad5ab99a4_r.jpg&&&br&纵观英剧夏洛克的现有的六集,不难发现,导演有意识地&b&在屏幕上了一个「图层」,这个图层被频繁使用,专门用来展现夏洛克的思维和推理过程&/b&,可贵的是,这种技术运用并没有给观众带来违和感,再结合炫技式的「华少式独白」手法,使得观众可以直接进入夏洛克的内心,沉浸在剧情的推理世界中。反观美剧夏洛克,和其他的罪案类美剧相比,除了角色名字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特色,拍摄手法上毫无突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平庸之作。而英剧夏洛克,却通过这种特殊电影手法的应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b&丰满、立体和动感&/b&的神探夏洛克的形象。
我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英版夏洛克甩开美版几条街。原因我给一个就够了,就是,在英剧夏洛克里,我们看到导演很用心地设计了如何用视觉元素来(而不仅仅靠对白)表现夏洛克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换句话说,夏洛克的思维被可视化(visualization)了。这一点之…
……曾经在豆瓣给Elementary写过一篇影评,当时是给了三颗星[六分],得到的回应褒贬不一,不过真正能嚼过我的逻辑的并不多。BBC版的Sherlock前两季我看完以后哭着给了五颗星[十分满分],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几乎收齐了所有的官方周边,不管是重制的小说还是Casebook,而且还特地排签售会找主创编剧Moffat和Gatiss两人签了名。&br&但是这里既然说是&b&客观理解&/b&,那么&b&我就真真正正抛开我对两部剧的主观因素&/b&,从推理小说的改编和再创作这方面随便说说。目前看回答区还没人像我这么想,希望能有点用处。&br&&br&我假设题主不是很熟悉同人衍生的定义,先随便说点有关同人的概念。如果题主很熟悉的话请把这段忽略就好了。&br&同人创作是基于原著的,这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的同人创作,一般会优先使用的是原著的人物设定,比如人物的名字、性别、年龄、职业、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等等。其次才会考虑到原著的背景设定,比如时间、空间、宇宙观、人物关系、社会构成等等。第三,基本上也是最后,才把是否加入原著剧情/是否向原著致敬这一点放进同人创作里。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差别,一般构成了同人创作和原作的“贴近度”的差别,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b&“贴近”并不意味着“好”&/b&。有些“疏离”的同人可以是上等优作,也有些比较“贴近”的改编可以把人活活气疯。&br&[从个人品位来说,我倒是更喜欢“贴近”的作品,而且平时写同人的时候我也是比较“贴近”的。不过这里说好客观,就不多谈了。]&br&&br&从福尔摩斯原著的角度出发,BBC和CBS的改编,以及RDJ那版电影的改编,甚至再往前旧版Jeremy Brett的改编,其实都带有同人再创作的意味。这里我最好也不多发散直接切入正题。接下来说到人物的时候,我们也主要分析六大主角:歇洛克·福尔摩斯、华生、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雷斯垂德、莫里亚蒂、艾琳·艾德勒。&br&BBC的改编在先,那我先说。首先,原著的人物设定基本是完好保留的,前四人的名字、性别、职业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莫里亚蒂和艾琳的职业都进行了明显的调整(原著里莫里亚蒂是数学教授,艾琳是歌剧演员),虽然给人的印象偏年轻化,但是开场时前四人的年龄也没有大变化(血字的研究开场时,华生也不过27岁),可能唯一让人觉得偏年轻的是莫里亚蒂。家庭背景里,福尔摩斯家的背景是很完整的,华生家的背景做了很细致的微调;生活习惯这点,原著并没有做出特别细致的勾勒,但是在华生视角看来,基本是没有大差别的。唯一需要商榷的是性格:BBC版里的福尔摩斯,一大诟病是略微有些OOC[同人术语,Out of Character,角色性格偏离],太过于神经质及自信,导致推理会产生明显偏差而且还特别偏执[典型情况:101粉色的研究里面最后和出租车司机心理战那段,还有202里的“神棍”特质;说真的,粉色的研究我更喜欢100的那个改编……];莫里亚蒂也非常偏执且病态[一大原因是原著莫里亚蒂着色实在太少,这个人物可以说是爵士的轻微败笔,是为了杀掉福尔摩斯而出现的];艾琳对福尔摩斯的态度太过暧昧不明[这完全是莫法特的问题——你看他写神秘博士也是这个毛病];华生则相对好一些,比起原著的一些设定更有军人气概;迈克罗夫特和雷斯垂德的性格在原著中本来就不甚明显,此处略去不多提。第一层次分析到此。&br&第二层次,背景设定。时间完全改变,1878年到2010年,完全就是一个多世纪的跨度;空间却基本没有变化,还是以伦敦作为主场地。人物关系基本上是按照原来设定的,但是加了几个点:雷斯垂德和迈克罗夫特之间的隐含线[看剧情,雷斯垂德似乎受迈克罗夫特嘱托来看好福尔摩斯],艾琳和莫里亚蒂之间的线路[这点略微有点阴谋论,我是觉得一般,不过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莫法特想太多]。社会构成的变化,基本以时间变化为转移,比如说在2010年英国允许同性恋作为民事伴侣这点给BBC的改编增加了不少好梗,这就不多说了。我的主要重点是想在第三层次上。&br&第三层次,原著剧情与致敬。这是我所认为的BBC版仅次于“原时代改编”的地方——如果你仔细看BBC版的每一个梗点,开场鞭尸、手机推理、尼古丁贴片,还有大一点的安排,比如苏州码子、五声手机铃、艾琳屋子里的火警,甚至人物设计里华生的简历[&a href=&/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花生酱在Sherlock: TBB里的简历&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点是如果不截图就没法看出来的,里面连华生的医学预科学位都列出来了——每个点都是从1878年拉到2010年对应设置的。能做到这个程度,就算不从专业角度而从“同人”角度看,我也要给剧组跪下。&br&[这里特别说一下华生的简历:原著里的华生是伦敦大学的医学生,曾经在圣巴兹医院实习,伦大的医学在当时虽然次于牛津剑桥,但是一般平民子弟能到达的最好的医科教育,而且是以实用为主的,所以华生才能读完了以后就去当军医;在BBC的设定里,华生是KCL的医科毕业的,在St. Barts实习过,自打伦大内部拆分以后,两大支柱就是UCL和KCL,其中KCL还略次于UCL,而St. Barts目前则挂在伦大下属的QMUL里——这完全就是1878年华生路线的现代翻版。]&br&而且,BBC版的改编,是基本按照原著情节改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原著如何推理,电视剧就得被动地进行类似的推理。而爵士的原著,本来推理程度就是比较弱的,与现在我们看习惯的推理小说探案电视剧没办法相提并论。是的,福尔摩斯的确发明了演绎法,但是演绎法的具体工作手段,则是华生无法记录的;这也导致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看BBC版会感觉它的推理太“神棍”、中间断裂严重。而且还有一个问题:&b&想看推理千万别找莫法特的剧,他脑子都是浆糊,你也别指望看懂。&/b&&br&&br&那么现在开始说CBS好了。我先声明CBS那部剧我最后是被另一部剧气得不行才打了四星,而且我并没有看到第一季季末,因为实在跟剧组的电波不搭——如果说CBS出品的推理剧,我宁愿强烈推荐《疑犯追踪》。所以我仅就我看到的那部分吐槽。与之相对的,我们分析的主角也变为:歇洛克·福尔摩斯、琼·华生、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葛雷森、莫里亚蒂/艾琳·艾德勒。&br&还是第一层:原著人物设定。福尔摩斯的基础设定依然是跟随原著的,这点毫无疑问。问题一个是在于他的毒瘾,还有一个在于他的情史,这点前面有知友提及,我也不多吐槽,我个人是觉得,毒瘾这个问题,有“百分之七的可卡因”在前,应该不至于有太大异议,而“那个女人”直接变成ex并且导致福尔摩斯自暴自弃,作为一个业余翻译过福学研究文献的人来说,我实在是觉得肝疼,这一点是轻微OOC的。琼·华生这一点,抛开刘玉玲所赋予的外表因素,我是很欢迎的:既然我们可以把整个环境搬到2010年,那么华生是个软妹也没什么。但是这个华生是比较颠覆原著华生形象的:原著的华生并没有负罪感和性格残缺是其一,其二,他并不聪明。琼·华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她很聪明,聪明得轻微有点喧宾夺主,似乎她不作为一个助手而存在,反而是福尔摩斯的合伙人,这可以是新意,当然也可以招批评。葛雷森本身就应该是个很平淡的角色,原著笔墨也少,不多说。看了一下wiki确认了一下,迈克罗夫特的设定还是哥哥,而且也是一如既往的笔墨少,这点和原著也一致[倒不如说,BBC版是因为Gatiss参与进去而特意让迈克罗夫特的戏份多了,而CBS是正常范围内]。至于艾琳·莫里亚蒂……我在上一段都说了硬要把艾琳和莫里亚蒂之间拉上隐藏人物关系是一件不很有趣的事情了……&br&第二层次,背景设定。时间地点都发生改变,所以周边环境社会状况乃至处理案件都全面颠覆这一点,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是很赞的,关于这个我在后面还会继续说。人物关系里,做出最大变动的,自然是根据人设调整后重新塑造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原著里两人是经别人介绍自由同居[喂]的住客,而在CBS版本里,这样的同居有着半强制的意味,也超出了单单负担房租的范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改变了全剧一开始的人物关系走向;两个人是冷的,而且因为福尔摩斯的个性原因,只开了小火,不像原著起码是中火烧热了已经下了油,更不像BBC版直接上来就大火爆炒了。这的确是符合CBS设计的,因为一季美剧是20+集,一上来就中火,烧到后面就糊掉了,但和原著比起来,就有点别扭了。&br&第三层次,原著情节/致敬与新衍生。这点是差异性最大的一点,也是一般我发觉的观众口味最容易出现分歧的一点。就原著致敬来说,CBS在这方面做得远不如BBC,我看了大半季,只有阁楼理论那里让我感动了一小下,觉得S1E4勉强像纽约投行版四签名,然后就没了,所以当我听说这部剧叫做“福尔摩斯改编”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逗我吧,除了人物以外哪里改编了啊喂”。但是就推理来说,由于完全脱离了原著的束缚,剧组可以有极大的空间施展开来,再加上北美非常浓厚的原创罪案剧及推理剧基础,以及CBS几大罪案剧[CSI、NCIS、CM甚至是POI]的珠玉在前,Elementary的推理内容和原创度远远超出了BBC的改编,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线索的案子。这是CBS版比起其他版本来最为优势的地方,比较hardcore的推理迷应该会很开心。&br&&br&那么再说回推理小说的改编。推理小说是时代性和地区性非常强的作品,而一个时代地区有其特定的社会风貌、技术手段、思维模式,所以原著往往是被束缚在成书的时代的。做出“具有创新”的改编,一大努力就是把过去时代的内容移植过来——这里说的移植不是照搬,而是完全的再生,新枝新叶地冒出来,长成一株新的同种的植物。你可以修改任何可以修改的元素,比如说时间、地点,甚至人物的年龄性别,对于别的来说可能有所谓,但对于推理小说来说这是无所谓的,你只需要让它再生起来就好了。就这个角度来看,不管福尔摩斯在伦敦还是在纽约,不管华生是男是女,其实都没那么大所谓。&br&&b&但是推理小说,特别是涉及侦探-助手塑造的推理小说,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的时候,在人物这方面,是不能没有底线的。侦探和助手的重要程度不能反,智商不能反,这是最重要的;侦探和助手的人际关系不能散,不能形同路人,不能势如水火,这是次重要的;侦探和助手的性格不能崩,不能太OOC,不能乱刷下限,这是三重要的。幸好在这三条底线上,Sherlock和Elementary还多少都守住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客观上来说没必要捧一个踩一个的原因,真正需要踩的剧集还在后面等着呢。&/b&&br&对于Sherlock和Elementary来说,这两个剧对于原著的定位就完全不一样。&b&Sherlock是一个改编式的同人——甚至可以说是同人式的改编,而Elementary更像是AU[同人术语,Alternative Universe,平行宇宙]同人。&/b&Sherlock是贴近的,Elementary是疏离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Sherlock的粉丝会觉得Elementary是在“瞎改”——其实Elementary都不应该叫“改编”,应该叫“再创作”;而Elementary的粉丝会觉得Sherlock很“模糊跳跃”——因为原著就带着那么一点模糊跳跃的劲头,原著的推理就是有点草率,而且考虑到爵士自己都写出过“quick, man, if you love me”这样的话和华生被吓晕的场景,再说“这剧就是卖腐”就有点不太厚道了吧[目指楼上某位答主]。所以硬要把这两个剧相比是没法比的:我们怎么能把改编同人和AU同人放在一起比呢?要比也应该是改编和改编比,AU和AU比才对嘛……&br&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题主非要问谁更胜一筹,我的回答是:&b&客观来看,这两个剧没有输家,各自有各自长处,也有各自无法回避的缺陷;主观来看——你不是都说了要客观来看么!&/b&&br&不过,如果再次偏重于“谁更像福尔摩斯的现代版改编”的话,我还是谨慎地说,Sherlock更像。——至于更像是不是就更好,这就要看每个人心中的标尺了。所以说,放下标尺,立地成佛诶。
……曾经在豆瓣给Elementary写过一篇影评,当时是给了三颗星[六分],得到的回应褒贬不一,不过真正能嚼过我的逻辑的并不多。BBC版的Sherlock前两季我看完以后哭着给了五颗星[十分满分],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几乎收齐了所有的官方周边,不管是重制的小说…
简直是神梗好嘛!&br&&br&Sherlock唯一的死敌Moriarty,和他的毕生挚爱Irene Adler竟然是同一个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在各方面可以和Sherlock匹敌,又怎能得他青眼相加?&br&&br&这个梗可以说是全剧最可圈可点之处了,也是唯一胜过英版SHERLOCK的地方了。
简直是神梗好嘛!Sherlock唯一的死敌Moriarty,和他的毕生挚爱Irene Adler竟然是同一个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在各方面可以和Sherlock匹敌,又怎能得他青眼相加?这个梗可以说是全剧最可圈可点之处了,也是唯一胜过英版SHERLOCK的地方了。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作家,我觉得我得认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br&人工智能是危险的,极度危险的,但是不发展更危险。&br&了解人工智能有几个关键性的概念必须得理解。&br&&b&第一,人们是怎么感知和理解世界的?&/b&&br&&b&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基于我们的感官,我们无法感知的也就是无法认知的。&/b&ps,借助工具也可以认为是可以感知,就是传说中的拓展我们的感知能力。通俗的说,也就是眼睛,鼻子,耳朵,皮肤,味觉等。&br&简单的理解,人类就非常三个系统,就是感知系统(感官),和运行系统(大脑),执行系统(身体)。&br&人类认知一个事物,主要依靠的是关联性,就是过去数据和现在数据的连续比较。举个例子,你教婴儿叫爸爸,妈妈的时候,婴儿并不知道爸爸妈妈的具体的含义,只是简单的模仿。在不断的模仿过程中,把爸爸这个词语和你这个人进行关联,以至于后来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他会叫爸爸、妈妈。&br&同样的过程不断的重复,人类理解的词语越来越多。而什么是理解呢,理解的本质就是通过文字联想到特定的事物。&br&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就是第一次的所有感官感知到的数据,也就是你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东西,都会经过一二级处理之后,(眼睛内置一级处理器,与大脑无关),记录在大脑细胞里,这里的并不是指单个神经元,而是一组神经元细胞。当相似的情况再度发生,大脑在记录的同时,还会预读一下你之前的记忆回路,并产生一些相似性关联,所谓的相似性关联就是相同的数据将导致相同的神经回路强化一次。抽象的理解就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br&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一个领域不断深化以后,其理解和运算能力远远超越一般人,因为人家的神经回路比较粗,路宽自然好走。&br&其实本质上,我们不存在所谓的理解,所谓的理解就是这些新的数据整合进了原来的感知数据库里面,而感知数据库,一开始就是感性的,是基于感知的。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大众所认同的某一种感知数据库模型,就是感性多绕了几个弯而已。&br&&b&第二,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数据,包括内置的(先天性的),和外置的(后天的)。&/b&&br&人类的意识并不是说特别玄幻的东西,虽然它内部的逻辑系统可能非常复杂,但是本质上,意识只是过去数据的集合,而所谓的数据就是过去通过感官系统所感知的数据。(你要觉得意识是不可认知的请绕道,不谢。)&br&和上面的内容差不多,意识就是一个更融通的表述。&br&举个例子,我们风景优美的地方,觉得心情舒畅,然后你说这是意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存在意识。&br&那我们剖析一下,其实风景优美,有几个方面的数据来源,主要可能是视觉系统。&br&视觉系统,开阔的环境带给你一种舒适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能是基因内置的,或者后期习得的,基因内置就是我们第一次感知的时候就是这种体验,而这种体验是一些列神经质地反应出来的。&br&而后期习得,就是曾经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你身处相似的环境中时,这种体验被再次激活,你觉得似曾相识。&br&简单理解,人类有一套分析数据的模型,而这个模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类似于有部分是操作系统,还有部分是应用软件,可以自己编辑。&br&由于人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是不一样的,甚至有时候很难协调。看起来灵魂,意识都非常的玄幻,其实本质上就是你从出生开始,于外界的互动所建立的一套对应系统。&br&最后就是被大家传的很神奇的自我意识。其实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复杂,它就是一套区分自己和外部环境的一种意识。&br&而为什么人类的自我意识非常的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人类内部的一些身份信息和一些互动信息,而这并不是被明确表述和感知的。&br&比如自信,你考试中游,到底该不该自信,没有明确答案。你是不是自信,你也不清楚。你的行为模式,是你基于与环境的互动和反馈不断调整的,任何人的评价都是偏面的,信息之间相互干扰,很难有统一的结果,所以你也混乱了,自我意识混乱。&br&而人类最后会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是在不断的磨合中,确定某一些信息就是你的特质。而自我意识良好的人,必定有良好抗外界评价的能力,就是你怎么说,我不关心,不然自我意识又要飘忽不定了。&br&同样这个角度来说,机器人世界也很复杂,是否有等级制,和人类到底什么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不同的信息来反馈和确认。而且每个机器人系统都不一样,也是比较复杂的。&br&&b&第三什么是智能?&/b&&br&&b&智能就是一个物体可以感知外部环境,并根据外界环境做出一定的反应,或者具有做出反应的能力。更狭隘一定,应该是有利于自身存在的反应。&/b&&br&举个例子,草履虫(单细胞生物)可以感知外部环境,根据外部营养物质分布的不同,让自己游动到营养物质比较多的地方。显然这也是存在智能的。&br&从这个角度理解,智能其实是一套反馈系统。感知,然后动作。这就是智能的全部。&br&至于为什么不严格限定是有利于自身的动作呢,因为有人的确会做傻事,当你不能说他没有智能啊。他也许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呢?然后关于对错和有利无利的争论又把人搞死了。干脆不说那么严格了。&br&&b&第四,未来机器人和人类的差别不大。&/b&&br&&b&同样未来的机器人,也将由感知系统,运行系统,执行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还会涉及到一个集成网络,这个比较复杂,简单理解就是机器人互联网。&/b&&br&单独的来分析每一个系统,毫无疑问,他们都会远远超越于人类。但是很多人还觉得不可能超越人类,的确现在还不行,但是你不能以现在的角度思考。&br&智能的本质上是一套反馈系统,让机器人不断深化,这套系统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当然目前很多机器人和自动化,还是编程的,虽然很厉害,但可能没有感知系统。&br&而目前而言,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是比较弱的,只能处理简单的压力,温度等单一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机器人感觉没有那么智能。&br&一旦这些方面取得突破,那发展是迅速的,目前最高水准已经可以识别人脸了吧。&br&至于没有感知系统的超强运算能力,也只能是超级计算机,可以视为没有智能,或者说它只有基于数字的智能。这种智能范围太小,可以认为是比较笨的。&br&&b&最后这个超级网络是最恐怖的事情,机器人的学习将是瞬间完成的,前期的介绍都是模式性的介绍,换句话说,一旦模式建立起来,机器人通过网络学习以后,智力是飙升的。某一个个体的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被另一个个体感知和体验,超级网络的智能水平是超越想象的,整个机器人社会从结构上与人类不在一个级别上。&/b&&br&&b&第五,世界博弈,也就是安全性问题。&/b&&br&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人类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之间的博弈是很重要的现实存在。而人工智能,甚至超级系统,战争机器人,一旦出现能力上的落差,那么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成本会急剧下降。就像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很有钱,但是科技力量不够,那么巨大的一个国家就被轻易摧毁了。&br&你说也许人家不会呢?世界需要公平和正义。那说明你是小白,历史从来不是被正义和公平抒写的。一旦力量存在差距,被侵略是迟早的。利益才是推动一切的根基。&br&&b&第六,未来机器人安全吗?&/b&&br&&b&绝对的不安全!无论是统一的安全模式有多强,都不安全。&/b&&br&有些人可能笑了,现在电脑系统不是很安全的吗?黑客轻而易举的可以破坏你的电脑。但是电脑被黑客攻克代价是比较小的,机器人就不一样了,代价可能是极大的,而真正攻克安全系统的也可能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本身,甚至一夜之间,人类就死亡一半。&br&而墨菲定律表示,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概率多小,最终都会发生。&br&未来我们所面临的极其强大的另外一种生物,远远超越于人类,结局会怎么样不好说。100年以后,到底是谁统治地球,谁也不知道。&br&最终世界会是人类和机器人的博弈,而获胜的很有可能是机器人。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作家,我觉得我得认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人工智能是危险的,极度危险的,但是不发展更危险。了解人工智能有几个关键性的概念必须得理解。第一,人们是怎么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基于我们的感官,我们无法感…
谢谢邀请~~&br&&br&非常大胆非常创新,福尔摩斯可以住在美国,可以使用iPhone,华生可以是个女人,可以是个亚洲妹子。&br&&br&为什么艾琳就不能是莫里亚蒂?&br&&br&总有人吐槽这部剧雷,也总有人拿BBC的《神探夏洛克》来进行比较,吐槽。我是《福尔摩斯》原作的铁粉,是,我很惊喜看到猎鹿帽,看到小提琴。但是我对女华生和女莫里亚蒂也同样感到惊喜。&br&&br&&br&我想柯南道尔先生如果看到这个崭新的21世纪,他也会愿意他笔下的人物因为这个美妙的年代做出一些改变的。&br&&br&&br&&br&我爱《演绎法》里这个孩童般不断成长,会依赖会无助的福尔摩斯。我同样爱《神夏》里这个会为了朋友不顾后果枪杀敌人的夏洛克。&br&&br&&br&Come on,我们拍的又不是柯南道尔的剧本,如果明天发现福尔摩斯其实可以被拍成泰国变性版本,我也同样会在惊讶之余,给编剧鼓掌的。
谢谢邀请~~非常大胆非常创新,福尔摩斯可以住在美国,可以使用iPhone,华生可以是个女人,可以是个亚洲妹子。为什么艾琳就不能是莫里亚蒂?总有人吐槽这部剧雷,也总有人拿BBC的《神探夏洛克》来进行比较,吐槽。我是《福尔摩斯》原作的铁粉,是,我很惊喜…
和之前大家的看法可能有点不一样,我觉得艾琳艾德勒和莫里亚蒂合在一起是编剧很厉害的创造。首先,我的福尔摩斯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劣迹斑斑,很多性格缺点的真真实实的人,并不是那种站在人性制高点自带光芒的正义化身,而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与众不同的人,甚至也可以不是不是侦探,甚至可以不是一个人而只单纯是一种精神。所以福尔摩斯可以是高矮胖瘦各种样子,可以是医生工人各种职业,同样,名为艾琳艾德勒也名为莫里亚蒂的人可以兼具女性的果断和犯罪领导者等的精神内涵,我觉得内涵相同就好
,容器并不重要,而且并不觉得福真和艾琳真的相互喜欢,只是一种相互的认同感吧。。。。(单纯是个人见解啦)
和之前大家的看法可能有点不一样,我觉得艾琳艾德勒和莫里亚蒂合在一起是编剧很厉害的创造。首先,我的福尔摩斯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劣迹斑斑,很多性格缺点的真真实实的人,并不是那种站在人性制高点自带光芒的正义化身,而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与众不同的人,甚…
首先,个人认为这个是编剧为了挽救收视和下一季剧情的举措,并不是剧情合理进行必然的结果。&br&&br&&br&那么,如果要解释也并不是说不过去。先看编剧的说法:&br&&blockquote&TVLINE | Sherlock finds out that Alfredo is safe, and yet he still gets high. Are Oscar’s words just that powerful?&br&&br&Rob: No. As we get into Season 4, I don’t know that it’s a matter of giving Oscar all of the credi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hard, ugly truth is that Sherlock is an addict. Oscar is an addict. They couldn’t be more different in virtually every other respect, but that’s something they share. Sherlock has been in recovery. He’s done so much hard work. He has surrounded himself with only the best kinds of people, and sometimes that’s not enough. So what you see at the end of the finale is more about who Sherlock is and not what Oscar managed to do to him.&/blockquote&季终集从开始就一直在暗示复吸,有个人渣一直想方设法的让他复吸,而且到最后也真的复吸了。&br&&br&我们知道戒毒人员复吸率是非常高的:&br&&blockquote&全球戒毒的巩固率只有9%,即使是戒毒技术比较先进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复吸率也高达90%以上,在戒毒工作颇有成效的新加坡,其复吸率也为70-80%。&/blockquote&&br&以米福的意志力,及现有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来看,处于9%里面可能性倒也不小——有可靠的伙伴和值得信赖的同事,工作也非常符合他的需求和能力,并没有什么起伏和不满。(其实没有起伏反而是他复吸的原因之一吧。)&br&&br&那么这是Oscar带给他的影响吗?显然也不是。即使在毒窟里周围充满诱惑的时候,米福坚定的没有复吸;在最后被用朋友性命相要挟的时候,米福也坚定的没有复吸。我们相信他强大的意志力,他自己也相信。——不会因为别人而堕落,也不能因为别人而堕落。&br&&br&之前花花离开,他回到伦敦的时候,也有复吸的危险,但是由于新的生活的出现(Kitty)强化了意志力也还是挺过去了,如果这都能挺过去,还有比失去华生更大的外界影响吗?&br&&br&大概是不能的,这次的刺激远没有失去华生的大而且突然,相比之前简直是个小小的坎,抬腿就能迈过去。然而他栽了。小阴沟里翻了大帆船(hhh)。其实与其说是他败给了这次的挑战,不如说是他发现了自己。&br&&br&并不是因为这点事而复吸的,根本不值得也不至于,他非常清楚自己不会为了别人而堕落,那么为了自己呢?&br&&br&&br&是因为自己。&br&&br&&br&正如编剧所说,Oscar跟福尔摩斯相比简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天上最闪耀的星星,一个就是垃圾堆里最肮脏的臭虫,他们只有一个相似的点,一段交集,就是吸毒。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过去,米福至今也没有坦然的对待这段过去,因为实在是太灰暗,太不堪,是自己的软弱屈服了毒品的控制,简直侮辱了自己的智商(hhh)。&br&&br&记得当初米福被侧写师前女pao友预言会被毒品摧垮,最终自我毁灭。&br&当时华生说现在不同了,你还有我。&br&很感人。&br&&br&但是侧写是有一定依据的,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性格和走向。&br&&br&&br&福尔摩斯是天才,但他同时是个人,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凡人的身上,是种才能,也是种负担。天才不能归于沉寂,他们的人生注定是轰轰烈烈,要跌宕起伏的。他们看的太清楚,太清楚以至于难以承受这种清晰。很多天才都走向了自我毁灭,因为这是他们本性所致。&br&&br&同样是吸毒,有的人是因为太过无能,有的人是因为太过出色。&br&&br&华生是他所寻求的救赎,一种平衡的力量,做顾问工作也是。&br&&br&但是这些是不够的,他仍然挣扎在才能的巨大压迫里,拒绝看清但是又不得不看清,在这些反复中,每次的刺激,都使他想起毒品带来的轻松,只要意志有一点点松动,很容易就被趁虚而入。&br&&br&毒品能带来什么呢?短暂的解脱,短暂的变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肮脏堕落的人。福尔摩斯是有些反社会人格的,他的能力被良好的教养和道德束缚进了一个范围, 并不能完全施展,然而做一个坏人要轻松许多。他不允许自己做坏人,但是也不能被平庸的好束缚住,他需要突破口。&br&&br&&br&福尔摩斯是这样选择的,他是因为自己选择的复吸。&br&&br&&br&只能相信华生可以拯救他,他并不多的朋友们可以拯救他,他仍然是个天才,但是不至于走向毁灭。&br&&br&(以上是个人推论,当然我还是认为是编剧为了自己选择让他复吸,说实话,如果复吸下一季剧情要精彩许多,然而这个安排有些仓促生硬不好接受了。)
首先,个人认为这个是编剧为了挽救收视和下一季剧情的举措,并不是剧情合理进行必然的结果。那么,如果要解释也并不是说不过去。先看编剧的说法:TVLINE | Sherlock finds out that Alfredo is safe, and yet he still gets high. Are Oscar’s words just …
竟敢质疑福尔摩斯赖以为生的演绎法?真是大逆不道!有一大波福迷会向你涌来。&br&&br&但是这个质疑非常好,因为福尔摩斯的演绎法确确实实就是骗子一样的手法。&br&&br&让我花个十分钟时间,来说说我心目中的福尔摩斯演绎法吧。&br&&br&&p&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拥有洞察一切的双眼的福尔摩斯,在《血字的研究》一开始就给了华生医生一个下马威,指出他去过阿富汗。随后又在海军陆战队军曹的事件上给华生上了一课。&/p&&img src=&/1e824a7df7fc3b028a3bf_b.jpg& data-rawwidth=&846& data-rawheight=&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6& data-original=&/1e824a7df7fc3b028a3bf_r.jpg&&&p&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福尔摩斯总是能让华生大吃一惊,先是说出那些匪夷所思的判断,然后向大夫一步步解释这些判断的由来。不过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时候福尔摩斯都是向华生展现他的演绎推理法,而不是别人。&/p&&br&&p&弗朗西斯·赫伯特·布拉德利在讲到形而上学时说:&i&“不过就是为我们靠直觉相信的东西勉强找些理由,但找这些理由本身也就是靠直觉。”&/i&&/p&&br&&p&实际上杜宾和福尔摩斯神乎其神的演绎法无限接近于布拉德利的前半句话。我一向认为,福尔摩斯在这件事情上非常不厚道,二逼华生医生太好骗了,只要之前花上几分钟做个功课,到时候先随便说一两个已经了然于胸的事实,然后开始硬凑些莫须有的理由,这简直……太容易了!&/p&&br&&p&并不是说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没有可能得出未知的但确实正确的结论。但成功的概率有多少呢?也就是比瞎猜高一些吧,猜硬币正反面能有个百分之六十就可以笑傲江湖了。&/p&&br&&p&我曾经有过不少这样的表演,譬如有一次一位朋友刚开口说:“我觉得……”我就接上他的话了,而我们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三个小时之前一件事。另有一次在酒吧别人让我猜他是喜欢篮球还是足球,我的判断也是根据之前我们交谈中不经意的几个点滴得出的推理。&/p&&br&&p&说实话,虽然察言观色、未卜先知很酷,但要真的把这当成一种能力,就是天方夜谭了。所以说不管是福尔摩斯夸华生医生站军姿站得好,还是柯南言之凿凿告诉你手指头上有细痕就是大夫,大腿上有老茧就玩体操,没有一个靠谱!我建议,要是你碰见一个有这种能力的人,千万得当心,说不定他一直在暗中偷偷监视你。&/p&&br&&p&譬如说《雾都孤儿》里的费根就是这样的家伙。当费根在酒馆里看见奥利弗之前的同事诺亚两口子时,就先躲在暗处偷听他们聊天。听了半天,确定对他们有所了解之后,就跑出来让他们看自己的手段了。他先说对方是乡下人,然后将自己的成功推理归功于观察对方的鞋,俨然在表演福卷的演绎推理,果然就把两个傻逼唬住了。&/p&&br&&p&江湖骗子们当然对这种手法烂熟于心,算命的看相的乾坤一卦的有哪个不是用这种方法招摇撞骗吗?就像前几年有部电影叫《消失的子弹》,杨幂在里面演一个演算命先生,占卜凶吉全凭察言观色,但是很准,这就是福尔摩斯演绎法了!&/p&&br&&p&到此为止,我并不是在诋毁读者心目中的神奇推理大师们,只是事情的真相更有可能像那个柯南道尔和出租车司机的笑话那样,仅仅是他的手提箱上印有自己的名字。&/p&
竟敢质疑福尔摩斯赖以为生的演绎法?真是大逆不道!有一大波福迷会向你涌来。但是这个质疑非常好,因为福尔摩斯的演绎法确确实实就是骗子一样的手法。让我花个十分钟时间,来说说我心目中的福尔摩斯演绎法吧。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拥有洞察一切的双眼的福尔…
先带个私货:小玫瑰人生赢家把我男神都睡了个遍……咳。 &br&&br&艾琳和莫里亚蒂合体,一点也不狗血啊有木有!很合理啊有木有!如果莫里亚蒂是一个彻底邪恶堕落版的福尔摩斯,如果艾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跟夏洛克的智力匹配、能赢得他的尊重的女性,为什么他们不能是同一个人?莫里亚蒂和艾琳毫无疑问都是聪明得让福尔摩斯着迷、会吸引他一直研究的人物,只不过具体方式不一样罢了。事实上洋妞们歪歪BBC版莫里亚蒂和卷福是一对的也不少吧……笑。
&br&&br&再回到美版里艾琳这个角色本身,其实她作为邪恶分子的手段不算太狠段数也没BBC版里的高,但一切可以用她爱上了夏洛克来解释,所以这点其实编剧还蛮讨巧。当然喜不喜欢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对小玫瑰这样的美女没抵抗力……
先带个私货:小玫瑰人生赢家把我男神都睡了个遍……咳。 艾琳和莫里亚蒂合体,一点也不狗血啊有木有!很合理啊有木有!如果莫里亚蒂是一个彻底邪恶堕落版的福尔摩斯,如果艾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跟夏洛克的智力匹配、能赢得他的尊重的女性,为什么他们…
在熟悉的领域里,你是可以做到的。&br&比如你是个渔民,生在船上,活在水中,长江中下游的水系就是你的家,偶哟?&br&有条鱼从水中跃出,只露出了小半个尾巴,你会大声呵斥:旺财~!你以为你从两个月大起学会跃出水面后,15岁了!还这么贪玩~!朝北游三公里,那里有个水涡,聚集的虾比较多,去吃!&br&明白否?&br&你从半个鱼尾认出了那是旺财,哦,这名字还是你给它取的。&br&人,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再某个领域,或者某几个领域里,是可以的,信息量要足够大,储备要丰富。单个方面还是可以做到的,多个方面,方方面面,就不可能了。
在熟悉的领域里,你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你是个渔民,生在船上,活在水中,长江中下游的水系就是你的家,偶哟?有条鱼从水中跃出,只露出了小半个尾巴,你会大声呵斥:旺财~!你以为你从两个月大起学会跃出水面后,15岁了!还这么贪玩~!朝北游三公里,那里有…
大家好,我叫郑敏。我的名字是我大姨妈起的,她希望我的名字的笔画能跟江泽民一样。&br&当我看到台下有人埋头写江泽民名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赢了←_←
大家好,我叫郑敏。我的名字是我大姨妈起的,她希望我的名字的笔画能跟江泽民一样。当我看到台下有人埋头写江泽民名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赢了←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按照说明仔细操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