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介办理加拿大移民流程自己能查到办理流程吗?

申请加拿大访问学者及办理签证的经验(报恩贴) - 访问学者 - 小木虫 - 学术 科研 第一站
&& 查看话题
申请加拿大访问学者及办理签证的经验(报恩贴)
  在我申请访问学者及办理签证的过程中,通过查阅网页,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已经递交了签证材料,正在等体检和签证。我决定写下我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回报,希望对后来的人有一些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大体过程
  我是2011年国庆前后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国外的访问学者的。此后,经过一个较长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就是利用一些零碎时间,通过internet网到各国著名大学的网页上查看相关信息,了解相关学科及主要特点等,同时也了解相应国家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然后锁定美国和加拿大的十几个大学(都是该国前十几的大学),进行仔细研究。从2012年5月份,我开始通过e-mail递申请信。
  由于我的研究涉及到美国,对美国比较了解,因而最开始就是往美国的这些高校递申请,包括哈佛、宾州大学等。之后相继收到回信,有两个教授表示有兴趣,但坦言没有经费。其他的就是专业不太对口,要我再找其他教授试试,还有告诉我其他教授名字、所在系及研究领域的。当然也有没任何回信的。总的感觉,美国的教授们都比较热情,回信比较快,说话直来直去。我在申请的过程中,感觉美国大学人文类学科的经费确实比较紧张,有些教授告诉我,如果是两年前,他们提供经费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今年和明年(指),却没有办法,表示很遗憾。
  因为我的学科比较生僻,所在的大学也不重视,我自己觉得不太可能申请到院校的出国资助,所以我在申请时,就特别看重国外的支助。排名不太靠前的大学我也不想去,所以在美国申请了大概四、五个大学、找了大概十来个教授后,我就转向加拿大的大学,继续发申请信。
  给加拿大大学发申请信的时间大概是2012年6月份以后,一直发到8月份,基本上是把平时的工作、家务之类完成后,有点时间就上网看看大学的资料、教授们的领域、论文和专著(当然是跳着看的,不然哪看得完),然后一个接一个地给跟自己领域非常接近的教授们发申请信。e-mail发了四、五封后,没有接到什么回信,感觉很奇怪,难道加拿大的教授们都如此内敛?于是找到加拿大的熟人问情况。一问才知道,他们已经放暑假了,教授们都休假去了。我知道美国大学的教授们在暑假是要干活的,会每天按时查邮箱。但我根据自己申请的经历,我感觉加拿大的教授们似乎要洒脱一些,因为我后来的经历证明了他们在休假时,甚至可以多至二十几天不check一下邮箱的。跟我们国内这些教授们相比,他们也太太太潇洒了吧……
  由于我平时工作较忙,时间有限,所以我决定利用暑假专门就申请的干活。虽然没有接到几封回信,但我仍一如既往,看网页、看教授们的论文和成果、发申请信,忙得晕头胀脑,奥运会开幕闭幕式和比赛,一场都木看。由于看的网页太多,对感兴趣的教授们有些发了信有些没发信(有时就因为看到教授的头像显得有点凶,就不发申请了,尽管他们的研究很让我感兴趣),都记不清了,以至于我到后来八月份相继收到教授们各种回信的时候,经常大脑空白,不知道这个米切尔教授和那个米歇尔教授是哪个大学、哪个院系的了,全混在一起了。另外,加拿大的教授们名字和姓都比美国的要怪,估计跟移民有关,全世界各种怪名各种怪姓都有,又长,看到了不知道如何读的太多了。
  我本来不想跟太多的教授们联系的,只想找到一个能联系妥就行。可是因为加拿大教授们正在全世界各地休假,我得不到回信,心里没底,于是又发给其他教授,大概算了一下,暑假期间,我前后应该发出去二十多封申请信。当然,在发这些申请信的同时,我也不慌不忙地看了各种教授的生平、论文、成果甚至他们的视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曾了解的东东,也算是在申请过程中意外的、也是丰厚的收获吧。
  到了八月中下旬开始,回信一封接一封地来了,那个多啊,没料到啊!其中不乏热情洋溢的。于是我一封一封地回信,提出自己的意愿,或者试探他们能否给我提供支助。休假回来后的教授们果然不一样,有时一封回信发过去,我正在给另一位教授继续写信呢,对方的回复就到了,跟QQ上既时通信差不多。特别印象深刻的是YORK大学的一位教授,真的特别热情,非常希望我去,他的那个研究单位刚成立不到一年,很想打开局面,吸引全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去他那里。可是我后来婉拒了他,他表示非常遗憾……这是后话,暂时按下不表。
  最后,能肯定接收我的教授有六、七个,主要分布在东部的蒙特利尔、多伦多、渥太华等地,然后就是我现在选择的这个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之所以选择这个大学,有很多原因,后面会谈到,此处暂时按下不表。
  接下来,来回写信、确定,对方发邀请函,加上一点小挫折,拖延了一些时间。然后接到邀请函,办各种证明、公证、自己翻译各种材料,校内校外到处跑,盖章、签字,如此等等,一路办下来,一个月是要的。最后按照加拿大使馆上工签要求的各种材料清单比对一下,一样不差。就上北京递交了签证材料。
  上面是我的大概经历,接下来,有几个小问题再一个个说明一下。
  二、关于申请信
  我刚准备申请时,不知道如何申请,于是上网查找前辈的经验,发现申请信至关重要。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看了一些网上的模板,觉得都不合适我。于是我决定自己写。我想说的是,不要盲目套用网上的模板,特别是象我这样自己已经是副教授或教授的申请者。倒不是说模板水平不高,而是因为模板因为是用来给大多数人用的,所以显得四平八稳,没有什么新意。写申请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申请信总体上要简明扼要,最好不要超过一页半纸。因为申请信只是一个引子,简单地做一个自我介绍,以及对访学之事的大体计划。不必过于详细。对方如果对你有兴趣,自然会问及深入的问题,在以后的信件来往中还可以继续补充。国外的教授们都相当忙的(这可不是假忙,象国内我们说忙有时是借口,他们可是真忙),你整一个大几页的申请信,人家哪来的时间仔细看呢,说不定精彩的没看到,就回一封信把你拒了。
  2、申请信中有一些必定的要素一定要写上:
  1)申请者的姓名、所在大学及大学在国内的排名、所在专业及专业在国内的排名;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士、硕士、博士在哪读的,什么专业);
  2)工作履历(包括职称现状、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升职时间);
  3)专业职务及社会兼职(如是否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研究所所长之类;任国内专业协会或学会的理事?委员?主任等等);
  4)出国访学的计划(为什么出国、出国要做哪些事、准备出什么成果、以后回国后如何继续研究等);
  5)个人性情(如勤劳、敏锐、乐观、忍耐、善解人意等,如果你说自己具有超人的学术敏锐性,估计对方会喜欢。不过要实事求是);
6)个人爱好(体育、文艺等爱好。如果自己的爱好达到一定水平,那是必须写。国外教授们有各种高水平的爱好,如果能碰到一个臭味相投的,那你走运了)
7)相片。我发现,我前面发申请信时,上面没有相片,结果没有回信的教授比例就高一些。后来完善了一下申请信,把自己的一张和蔼可亲的生活照放了上去,说实话,几乎每个教授都回信了,包括拒信。
3、申请信文风要温和、严谨,客气而又客观。不必太谦虚,但也不要听信谣传说什么谦虚在国外吃不开。其实国外教授们也是很谦虚的。只是他们谦虚是真的,不是虚伪的。如果你太自以为是,以为白人们都是大忽悠,不忽悠不能显示自己,那你就等着挨拒吧。另外,申请信最好采用传统的信件格式,开头写上地址和日期,结尾写上套用的一些客气话,这样就很正式。
4、申请信要根据不同的教授有所调整,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发同一封信,至少信上面的人名、地址、日期得改吧,呵呵。还有信中会提到自己很想到对方的学校去访学,那这个访学的校名、院名、系名、专业名、还有program& & & & 名称等也要改吧。可不要张冠李戴哦,那你就直接死定了。此外,申请信还要不断完善。要根据回信中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对自己的申请信不断完善。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就接到对方的offer信了,这步跳过。至于什么是蛛丝马迹,就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了。
三、关于专业成果简介
我给教授们发e-mail时,一般都附上两个附件,一个是申请信,一个是关于自己专业成果方面的简介,这个也是一页半纸。因为申请信有点象拉家常,无法表述我在专业领域的特长与成果,以及专业潜质,所以有必要再写一个profile。我都是第一个附件是申请信,第二个附件是profile,然后在申请信上告诉对方,如果想了解我的专业成果,请看一下我的第二个附件profile。这种安排也算是善解人意吧,至少不会浪费对你不感兴趣的教授的时间。
如果上网看了美国、加拿大这些教授们网页上的各种profile,你肯定会知道如何写你自己的简介。大体上说,profile中有一些内容其实申请信中已经提到,为避免重复,我是这样处理的:申请信是只提一下大概情况,具体的都写到profile中。比如,我在申请信中只说是某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某学会的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哪个,到了profile中,我就把得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时间、类型(如工学、理学等)、所在大学;从哪一年至哪一年担任哪个学会或协会的委员等职;研究领域中我最擅长的、做得最好的是哪里等等,一一罗列。最后,我还列了一个清单,把自己比较重要的专著、论文、课题、获奖等罗列出来,这样可以让对方详细了解你的研究成果、研究能力、研究特点与潜质。至于课题经费,我都没有列出,一来我专业冷僻,多年来一直以坐冷板凳为主,课题不多;二来我猜测对方教授们大概不会象我们国内大学的领导那样,看到经费就心生欢喜。我还是以罗列有水平的专著论文为重吧。
当然,专业成果简介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整和修改、完善。总之世界上没有一个跟你做得完全一样的教授,因此profile也要写得各有侧重,有针对性,有点“投其所好”的意思吧。
四、主要专著及论文摘要
我在申请的过程中,有几个教授在来回一、两封邮件后,要求看我的论文摘要。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要邀请一个人来你这里访学,你也不会随便就答应他,而是要通过起码的考察,虽然你不一定要出钱,是吧。因此,我也准备了一个主要专著和论文的摘要清单。这个很简单,因为现在发论文都是要有英文摘要的,把那个拷下来,再粘上去就行了。我在做这个工作时,由于看了一些国外教授们的论文专著摘要,发现以前用的一些英文词汇不够准确,或者表达有些汉语化,于是在做摘要清单时,对每一篇摘要都重新看一遍,改一遍。您还别说,改过的就是不一样啊,瞧着地道多了。
也不需要每篇摘要都发。看对方教授的要求,以及他的研究领域与特色而定。还是那句话,要有针对性。
五、选择大学
就我个人而言,之所以在几所大学中最终选择University of Alberta,是有一些原因的。据自我深刻分析,潜意识中这里离家最近,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大家懂的,做决定时潜意识很重要啊)。另外的原因是:
1、这个大学有一个基金可以申请,申请成功的话每个月大概有2000刀的支助;
2、如果我不能得到支助,就可能找一个兼职,查到加国阿尔伯塔省是最好找工作的省,埃德蒙顿市是最好找工作的城市之一,并且工资水平较高;
3、Edmonton的住宿费用比较低,特别是比多伦多、温哥华要低。此外阿省没有省税,我猜测消费也会低一些。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在国内属于只能拿基本工资和津贴的一族,库存有限,同时还要做好全自费的思想准备。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4、阿省中国人少,可以好好练练英语提升自己的听说水平;阿省人民勤劳朴实,待人热情;
5、阿大是加国规模排第二的大学,学科齐全,特别是我的那个冷僻的专业,在这里办得有声有色。
说到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在加拿大地图上标出能接收我的大学的地点时,问我儿子和他爸,我应该选择哪里,结果他们父子俩同时用手指到阿大所在的爱民屯(Edmonton),齐声说:“这里!”这就是缘份啊。
其实,愿意接收我的York大学、渥太华大学、滑铁卢大学、蒙特利尔大学都很不错,教授们也很热情,除了蒙特利尔大学的法语有点让我望而生畏外,其他两所,要放弃也都不容易。特别是,York大学那位热情洋溢、快言快语的教授,真不知怎么拒绝他……说实话,选择也是很痛苦的事。
六、等待邀请函
等邀请函,A long story……我谨以此部分文字献给那些在等待邀请函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漫长的日子、在等待中煎熬的人们。
长话短说吧。阿大的offer信是所有信中最后来的,大概是九月中旬。当时我就差不多要跟York大学的教授敲定访学一事了。准备第二天给他写信的,头一晚睡觉前刷了一遍邮箱,结果,阿大的offer信来了。
阿大的这位教授,我现在的hoster,是位非常严谨、严格、内敛的人,是那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人。我至今没见到过他,也没见着他的照片,只看到过他在facebook和linkedin上的一双光脚,这双脚的照片是不是他的还无法考证。跟他的通信也有限,不过我跟他通过一次电话,感觉他很温和。之所以我对他有这些印象,就是因为那漫长的等待邀请函的过程。
他九月中旬给我offer 时,很认真地说,他收到我的申请信很久了,之所以回信回得这么晚,是因为他要找系主任、国际办之类的领导和单位了解情况,然后系主任(也许是院长,Dean)有接收我访学的意向了,他才能回信给我。
我大概是9月20号左右回信,之后过了快两个星期,也没见他的回答。其间,我一天刷N次邮箱啊,我希望尽早得到他的回复,我好跟其他教授们交待。到了第十天以后,我着急了,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委婉地问他,如果我去阿大访学,还需要我提供什么材料,或者需要我做些什么?仍无回信。又等了三四天,心里真的着急了,茶饭不思,上网到处寻求帮助,看到各种论坛上跟我类似的人,大有人在,说是还有人等了三个月才收到邀请函的。我一边心里发毛,一边同情别人的处境,思维混乱地过了几天。在这里特别要感谢各种贴子上留言的人,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欧美国家的教授们都是非常讲信誉的,他答应你读博士、访学的事,一定不会改变主意,肯定是因为他们太忙,或者别的原因不能早一点回复。这个信息给我很大的帮助!这里,我同样也要说:不要因为对方不能尽快回复你而丧失信心。欧美国家的教授们做事都很认真的,头脑相当清晰,答应你的事决不会轻易失言。事实上,他们是因为太忙了,或者有些环节还没有通过,所以一时无法回答你。这其间,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改投其他学校或教授。如果他们改变主意不愿意接收你,他们肯定会来信明说的。
我在茶饭不思中继续等待,直到10月12号,他回信了,还有一个附件,就是他亲自签名的邀请函扫描件!回信中,他很诚恳地说因为要进一步了解落实访问学者事宜,包括为我申请办公室等,所以他不能早一点回复我。现在一切都办好了,看看邀请函,有没有什么问题?另外,他还说,他正在赶写一本有严格交稿时间限制的书。
收到这封信,我真的激动得流泪了。不容易啊,等得不容易啊!这个老师也太实在了,他硬要把所有的都办妥了才给我回信,其实他本可以写一封信说你的事我正在处理不要担心之类的……
然后我就兴高采烈地把邀请函彩打出来,拿着它在学校、学院去办手续。在找院长签字的时候,院长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的邀请函上写的是我的英文名字,而非中文名字。为了方便,我跟国外教授们写信时都是以英文名字落款的,因为我听说老外记中文拚音跟我们记老外姓名一样不得要领,所以我就直接落款英文名字,只在申请信和profile中用中文拚音。这下好了,没法办手续了,得赶紧让教授重发一个邀请函,换上我的中文拚音名字!
于是赶紧坐到电脑前,写一个短信,告诉对方这个情况,还很客气地说打扰他了,希望不要影响他写书。当时是秋天,加拿大的红叶正是最好看的时候,因此我还客气地说,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祝他开心之类。然后鼠标一点发出去了。当时想着这事这样简单,几天就能收到修改后的邀请函了。
然而……我一直等到11月26号!现在想起来,真是终身难望的等待啊,各种不安和煎熬啊。
因为他的风格,在等待的前十几天里我还不太着急,想着他也许正在为书稿中的某个难点在啃硬骨头呢,心里一边祈祷他写书顺利,一边祈祷早点给我回信。因为我自己也写过书、写过论文,对写作过程中不想受任何小事打扰的心情深有体会。可是等到二十天了,开始坐不住了。加之我要出国的事从院里传出来,见面就有人问,一听二十天了还没回信,有人就说八成有问题,让我赶紧问、赶紧催。有人干脆说这事恐怕没戏了,让我赶紧换人另外联系。这样,我就写了一封信给他,问他最近一切可好,是不是收到我的邮件了,请他抽出时间帮我改一下邀请函?发出去,仍没回信。过几天,又发一封,还是没回信。我真的等得快要崩溃了,各种祈祷加忏悔,最后就想着哪怕他给一封拒信也好啊,总得有消息啊,可是心里又不能直面这个事实,于是只好悬着心继续煎熬。
11月21号,我决定直面现实。哪怕是被拒,也要坦然面对。于是上淘宝网买了一张加拿大的电话卡,凌晨过后给他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爱民屯与中国时差15个小时),没人接;过一会再打,仍没人接。第二天早上6点起来,接着打,仍没人接。那种彻底的无奈和无助啊……
23号凌晨,接着打,也是前两个没人接。记得当时是美国的感恩节,以为学校放假了,于是到一个有国际朋友的QQ群里求证,说是没有放假。又等了半个小时,这里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接着打。电话响了,通话……原来,他最近不在学校,所以他没有check邮箱,一直没有收到我的邮件。他刚回校,正准备去上课呢。我赶紧把我的要求跟他说明,他明确答应说,下周一一定回信给我,把改好后的邀请函发过来。
于是收到了他26号写的邀请函。
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上facebook、lindedin等网站上找他,希望跟他联系,还用google、百度等搜了他的信息,找到他的一些书、论文。除了看到他有上面两个社交网站上的一双光脚照片外,这个教授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不象其他教授,还可以搜到他们的生活照片、甚至视频、有的还有日志等。另外,我还在阿大和加拿大的两个评师网上,看到学生们对他的评价,看来他是比较牛的那类,他不查邮箱的毛病,早几年前就有学生在评师网上指出来了。真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的牛人啊!
两次等待邀请函,前后相加两个多月,是我申请过程中最铭心刻骨的,所以废话很多,写在这里,希望对后来的人有所助益。不管怎样,在等待中不要轻易放弃啊。
七、签证所需材料
访问学者去加拿大,是申请工作签证。上加拿大使馆的网站,可以找到工签所需的签证材料和说明的文件,下载、打印、阅读,有一个checklist表格,按照上面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去办理就行了。
1、IMM1295“工作许可申请表”。这个表是可以编辑和保存的,表格不难填,就是繁琐。
2、“家属表和教育及就业细节表”,这个表只能编辑不能保存,填好后就得当时打印下来。不难填写,也是比较繁琐,要把家底翻一下,老爸老妈的身份证号之类从来没关心过的,这下必须得关心一下了。
3、两张近照。后面还有一个详细的照片要求。我就是拿着这个要求到照相馆去给工作人员看,他们按照要求拍的,按规定的大小裁的。跟国内的标准像尺寸不一样。多洗几张,办手续的时候到处都用得着。
4、本人有效护照。我是8月底去办的护照,建议最好八点以前去排队,这样一个上午就能办好。否则还要等下午。如果下午去晚了,第二天早上还得去。办护照不麻烦,就是人多,照相、交钱、填表按手模等要排队,耗时间。
5、两份用中文写有申请人现行地址的粘性贴纸。网上有人说可以不用,但我去交的时候,签证中心的妹子把这个也收了。我是用纸打印了地址,然后剪成信封上可以用的大小,再在后面用双面胶粘上的。
6、以现金支付正确的申请受理费。这个准备1300元,递交材料时,到签证中心交就行了。
7、代理人信息表。如果找中介,这个是要的。不过我觉得如果都要去访学了,就不必请中介了吧。自己办的不需要。
8、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公证件。我是先在学院开一个申请还是证明,由学院党委书记签字的,说明我是良民,因出国需要,要开一个无犯罪证明之类。然后拿着这个到学校保卫处开一个无犯罪证明,再拿保卫处的证明到街道派出所,再开一个无犯罪证明,然后到公证处办公证。但公证处只收了学校保卫处的证明。
9、加方雇主雇佣合同副本,或一份包含未来工作职责详述及雇佣期限的工作机会函原件。网上有人说办访问学者不需要这个,我也觉得应该不需要,因为访问学者跟对方大学不存在雇佣关系。不过为稳妥起见,我把阿大教授写给我的一封邮件,截屏后彩打一份交上去了。这封邮件上写清楚我在阿大要做至少一次学术讲座、参加院系正常活动、处理(评阅)项目组、系里的老师和学生的论文,但校方不提供薪水、不雇佣我等。相当于对我的工作要求和待遇说明吧。我并未要求对方写这个,是他在回信中自然而然地这样写。然后我在做签证材料时,发现这个可以用。
10、人力资源部的劳务市场意见。我上网查到说,这个访问学者不需要,也没准备。到签证中心交材料时,工作人员一见我是访问学者,她直接在这一栏里划了一个记号,我猜就是不需要的。
11、现任雇主的准假和雇佣信。这个到大学的人事处办,他们有现成的英文格式,你要一个电子版,回来填空就行了。填好后再找他们盖章就行了。办签证时要交原件的。当然,这是我在校内办的手续中的最后一个,此前,要向院里提申请,到人事处、组织部、国际交流处还有什么什么处啊、室啊办好多手续(真记不太清了,反正有一个上午我跑了四五个处室),填写各种表、研究计划、各种保证书、协议书等。所有手续都办好了,就是这个准假信了。
12、与在加工作相关的所有职业和专业证书原件。我交的是我的教师资格证、副教授资格证、教授资格证,以及它们的翻译件。翻译件都是我自己做的。我递交材料时还提交了这些证件的复印件,但工作人员把复印件都退回了。
13、CAQ。这个只有要去魁北克省的才需要,比如蒙特利尔大学。我去Alberta省,不需要。
14、研究概述。我上网查,说是一张纸就够了。我用英文写了一个大概,写着写着就超过一张纸了(是word的默认字体与字号)。然后又缩减。感觉按照他的要求写一篇研究概述,一张纸就已经很简单了。他的具体要求有四点:将在加进行研究项目的概述;研究目标以及此研究与申请人在中国学术工作的关系;申请人如何被选中;申请人将接受何种资助。前面两点我相信大家都会写。申请人如何被选中,我就简单地说是我想去加国优秀大学学习,于是上网查找信息,再找到相关教授与他们联系,最后阿大教授愿意接受我,我也非常向往去那里-就这样实话实说。因为人家确实也没有选我。申请人将接受何种资助。这个我写了我所在的国内大学学院资助我一部分,自己再拿几万块人民币存款,保证在加国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5、资助信函原件及一份副本。本来我理解不获来自加拿大的资助,应该不需要。但我仔细读了这款的英文和中文,觉得还是由学院出一份证明,证明学院资助我几万,然后再到银行开一个几万的存款证明,都是原件,交上去。
16、所有学历公证件。我把本科、硕士、博士的所有学历、学位证明都翻出来,一一翻译成英文,找到公证处办了公证(自己翻译的话,可以省每个证件几十元的翻译费)。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包括每一个字符都不要漏掉,比如盖章就要标明seal,再用英文写上盖章的单位。网上有模板可以参考。去北京交材料时,我把学历学位证原件都带上了,签证中心的妹子说如果愿意交原件最好,签证官会觉得你很诚心,比交复印件肯定好。我果断地把所有证件的原件都交了。这样就不需要复印件,但仍要交翻译件。注意,公证件里已经有翻译了,但仍要交单独的各种学历证的翻译件!
17、邀请函原件及一份副本。对邀请函有一些要求。不过我上网查了,有些教授的函也不是中规中矩的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我的邀请函来得这样不容易,所以我也没有要求教授按我的模板或使馆要求写邀请函,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不过,一般大学里的教授们都知道怎样写邀请函的,仔细看的话,使馆里的要求,都会满足的。只是有些是写在明处,有些是话里表现的意思,在暗处而已。另外,是要原件还是传真件、扫描件,网上各种说法都有。我问了学院的外事秘书,她说扫描件可以,彩打就行了。我就照此办理。交上去没问题。
(18)、写给签证官的信。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给签证官写信。我之所以写,是因为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我的公证件(包括无犯罪公证)都是在10月底办的,而我的其他签证材料有些是10月有些是12月。我向签证官解释了一下,这是因为我在hoster头一封邀请函来时就开始办手续,之后又等了一个多月才收到他的第二封改正了名字的邀请函。当然要附上第一个邀请函的原件(彩打扫描件)。另一个需要解释的事是我的学历学位证上写的专业跟我目前从事的不太一致,我要向签证官解释国内学科专业“挂靠”的原因,当然我也顺便解释了一下我的一些表格上毕业院校名称跟文凭上不一致的原因,是因为国内高校在近年来不停合校改名造成的。我个人感觉,一般人不需要向签证官写信,除非有让签证官感到不太对头的事。
八、去北京办理签证
我把签证所需的材料彻底办好,又重新理了两遍,每理一次就对每个字符全部检查一次,因为要万无一失啊。我老年人了,出一次国容易嘛。最后把材料装进档案袋,就上网订火车票,一看才发现是日,哦天啊,真是好日子啊。
13日晚的火车,14日早晨七点多到站。之前在网上查好了如何转公交、地铁到签证中心去,心里大概有数。出站时北京正在下小雪,感觉不比我们南方这边更冷啊。随着人群往公交站的方向去,对着小纸条找公交,找到83路。上车坐一站,下车,旁边就是2号地铁长椿街站,转2号地铁到东四十条下车。按网上的指示,从B出站口出去,往前走找到巨石大厦,正要上电梯呢,一保安就说“七楼搬家了”。我没反应过来,保安又说一遍。于是我问:你说的加拿大签证中心搬家了?他说,对。在桥西中汇大厦。我赶紧谢过,马上转身往回走,心里奇怪他怎么知道我是来办签证的呢,这位保安小伙子很专业啊。
注意啊!2012年11月开始,加拿大签证中心搬家了!
新的加拿大签证中心就是东四十条地铁站的A出站口旁边,很高的一个楼,有深色玻璃幕墙的,名曰中汇大厦。进大厅,交20元押金办一个出入卡,进去上电梯,12楼,就到了。里面温暖如春。
进去后从叫号机上拿了一个号,正在找位置坐呢,就叫到我的号了,好快啊,都有点反应不过来。慌忙到窗口前,把文件一样一样交过去,工作人员一边查阅一边在checklist表格上划勾,中间复印了一个护照和银行存款证明,加起来几分钟全部办好。一切OK了!
快得有点让人不太适应。不过,说实话,准备材料我是非常认真的,所以交材料就特别顺利。我看到旁边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在改材料呢,咬着笔杆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我庆幸自己所有材料都合格。
进签证中心时,我头上有一些没化掉的小雪花。出签证中心时,我头发上的小雪花化成小水珠了,还没干呢。
出大厅时,交卡,取回20元押金。看了一下表,才9点刚过。还有一天怎么过呢?幸好事先想到要去北京著名的卧佛寺和雍和宫的,卧佛寺跟offers谐音,据说很灵的。于是在2号地铁的西直门转4号地铁,到北宫门站下车,再转696公交车到植物园,进去拜了卧佛。拜完后还是很早,又从原路返回,从4号地铁在西直门转2号地铁到雍和宫,进去对诸佛菩萨一一拜过。申明一下,本人是佛弟子,不管到哪里,不愿意逛街,佛是一定要拜的。请不要指责。
雍和宫拜完后,不到四点。想来想去,直接去火车站吧,转地铁到军事博物馆,然后一路走着去火车站。晚上九点的车,第二天早上回到家里!
上面就是我办理访问学者和签证的整个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在网上查找答案,而事实上我得到了答案,并行之有效。因此,在办完签证回家的路上,我决定也要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发到网上,作为自己的报答。我也准备以后在这里对自己的进程随时汇报。
我整理好签证材料的那一天是日,今天把这个经历写出来的日子是日。都是好日子啊。下一个纪元将是全新的纪元。这个纪元的末日过去,我们会迎接一个崭新的、充满美好的新纪元。一起期待吧。谢谢。
牛人啊,膜拜 正好需要,十分感谢。我现在也获得资助,也获得了导师的认可,下一步应该是要办理签证了吧。请问加国对导师邀请函有没有具体的要求,能否把你的正式的邀请函发一份到我邮箱参考?,而且看你的过程,邀请函并不需要对方原件,扫描件就可以了吗? 真详细真用心,预祝成功! : Originally posted by yanglie at
牛人啊,膜拜 牛人就不用这么老了还出国求学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luoexiang at
正好需要,十分感谢。我现在也获得资助,也获得了导师的认可,下一步应该是要办理签证了吧。请问加国对导师邀请函有没有具体的要求,能否把你的正式的邀请函发一份到我邮箱参考?,而且看你的过程 ... 使馆对邀请函是有要求的。我上面已经写了。导师签字后,扫描,然后把扫描电子版发给你,你再用彩色打印出来就行了。
我的邀请函比较简单,因为老师太牛了,不会写得那么复杂。不过使馆的基本要素里面都能体现出来。其实老师们都知道怎么写邀请函的。你不放心的话,就把使馆的那四个要求发给他好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wzhhust at
真详细真用心,预祝成功! 谢谢。 楼主真有心。不过签证那块材料准备的有点复杂了,实际情况比这个简单。例如,(1)加方雇佣副本和人力资源部的劳务市场意见,这个访问学者的确不需要。我在国内自己查的是不需要,加方教授也说咨询了他们的人力资源部,明确表示不需要。(2)如果是公派留学,不需要自己准备财产证明,留学基金委发的录取资格证书中的英文版就可以,除非你要带家属过去。(3)学历公证只需要公证最高学历,如果是请留服帮你申请签证,连这个公证都不需要。(4)写给签证官的信也不是必须的,除非有特别要说明的地方。(5)打印的邮寄地址,这个上海签证中心就不需要,因为申请人要现场填写在EMS信封上。(5)工作许可表和家属、教育信息表都可以保存和编辑。(6)另外,与工作有挂的资格证明,我一直觉得学历证书,邀请函,CSC的资助证明就可以说明相关了,所以这一项我什么也没提供。不过,多提交一些也没坏处。
最后祝楼主早日接到体检通知,然后顺利拿到签证,早日成行。
也祝各位申请的朋友们顺利。 写的真不错! 关注一下啊~~~ : Originally posted by wzhhust at
真详细真用心,预祝成功! 谢谢 : Originally posted by adreacn at
楼主真有心。不过签证那块材料准备的有点复杂了,实际情况比这个简单。例如,(1)加方雇佣副本和人力资源部的劳务市场意见,这个访问学者的确不需要。我在国内自己查的是不需要,加方教授也说咨询了他们的人力资源 ... 谢谢。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所以材料也准备得特殊一点。如果是基金或全额公派,情况就要简单得多。 楼主真不错,我也正在准备这些材料,一头雾水。你的太有帮助了。呵呵呵,非常感谢。另外,我也是去University of Alberta,方便的话,怎么联系您? 写得好!!值得学习了解!! 学习了,写的太好了,正好老公也准备去加国,借鉴了。谢谢 访学去加国需要到领馆指定期医院体检吗? 有心做事,事必成!取之于网,还之于众。感谢! : Originally posted by crystalnight at
访学去加国需要到领馆指定期医院体检吗? 短期工签不需要体检,1年的肯定要体检,而且是提交了签证材料后通知你去体检才去,不能自己提前去。但学签似乎是提前自己去体检。 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您做事的态度真认真,一定会成为大牛的。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为个人免费站点,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欢迎监督,发现不妥请立即
E-mail: & QQ:8835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技术移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