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题,八上物理期中复习题理

初二物理压强和浮力测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二物理压强和浮力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初二物理压强和浮力测试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一、:(每题4分& 计32分)1、一个人双脚陷入泥潭,当拔起一只脚时,则另一只脚(&&&& )A、陷入深度不变,因为泥潭受到的压力不变B.陷入的深度不变,因为泥潭受到的压强不变C、将陷得更深,因为泥潭受到的压强增大D、将陷得更深,因为泥潭受到的压力增大2、A、B两个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1:3,现将B 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的正中央,则A对B的压强P1和B对地面的压强P2之比为(&&&&& )A、1;6&&B、4:25&C、1:8&&D、1:93.两只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如图8-6-2所示,A、B、C三点中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的大小关&&&&&&&&&&&&&&&&&&&&& 系是(&&&&& )&&&&&&&&&&&&&&&&&&&&&&&&&&&&&&&&&&&&&&& A、PB=PC>PA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8-6-3图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图8-6-2&&&&&&&&&&&&&&&&&& A、只有甲、乙&&B、只有丙、丁C、只有甲、丙、丁&D、甲、乙、丙、丁5、如图8-6-4,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壁上&&&&&&&&&&&&&&&&&&&&&&&&&&&&&&&&&&&&&&&&&& 钩上挂一物体时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挂衣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受到的大气压减小&&B、它受到的重力增加C、它对墙壁的压力增加&&D、以上说法都不对6、在重38N的铁桶中装满水,水重90N,用手提住铁桶,再将这桶水浸 没在河里,此时手提水桶所用的力(&&&&& )A、0&&B、38N&&C、小于38N&&D、大于38N小于128&N&&&&& 1、&有两个金属块A、B用弹簧秤称时,A的示数大于B的示数,再分&&&&& 图8-6-42、&别把它们浸没在水中称时,发现弹簧称减小的示数相同,则它们有(&&&&& )A、相同的密度&B、相同的质量&C、相同的体积&D、相似的形状8、水球运动员再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压入0.5米深水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水球的压力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不变(&&&&&& )二、题(每空2分,计22分)9、载重汽车的轮胎数目较多且又大又宽,这主要是为了&&&&&&&&&&& ,其表面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10、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瓶子,内部盛有大半瓶饮料,把瓶口塞紧再倒过来放在桌面上,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对瓶底的压强大,其原因是&&&&&&&&&&&&&&&&&&&&&&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其原因是&&&&&&&&&&& .11、长颈鹿是个子最高的动物,平均高4.3米,血液密度约为1.05×103Kg/m3.当长颈鹿的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3米的脑子里去时,压强至少是&&&&&&&&&& Pa .12、铝块一半浸入水中时,排开水重为0.8N,则此铝块受到的浮力为&&&&&& N;当它全部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 N.13、如图8-6-5所示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一架“波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千米高度,此时飞机外的大气压值约为&&&& .由图还可以分析出大气压与高度变化的特点有(1)&&&&&&&&&&&&&&&&&&&&&&&&& ,(2)&&&&&&&& ,(3)&&&&&&&&&&&&&&& .三、实验题(14题5分,15题6分,16题5分)14、请用你手中的铅笔设计实验证明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5、如图8-6-6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 (1)比较甲、乙图所示实验,说明:&&&&&&&&& .(2)比较乙、丙图所示实验,说明:&&&&&&&&&&& (3)比较乙、丁图所示实验,说明:&&&&&&&&&& 16、某同学猜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可能和物体的&&&&&&&&&&&&&&&&&&&&&&&&&&& 密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现有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适量的水,你认为实验还需补充的器材是:&&&&&&&&&&&&&&& .请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四 计算、简答题(17、18题每题10分,19、20每题5分)17.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克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 cm 2,如图8-6-7所示.(1)求出水对杯底的压强;(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为2.7×103Pa ,求玻璃杯的质量.(g=10N/Kg)18.有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将它浸没在 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的水从溢水杯中溢出.求:(1) 金属块的体积. (2) 金属块在水中受的浮力.(3) 金属块浸没的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该金属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18.如图8-6-8盛水容器中浮着一装水的小杯A,倒扣一小杯B,给容器加热并使容器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时,A、B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19.小丽在菜市场买了一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走了没多远,&&&&&&&&&&&&&&&&&& 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她找到解决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物理道理.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D& 6、C& 7、C& 8、D&& 9、减小压强& 增大磨擦10、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 11、3.8N& 1.6N& 13、 31Kpa (1)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在3Km 以内每升高1Km,大气压减小10Kpa (3)3Km以上大气压随高度增加减小量变小& 14、(1)用大小不同的力将铅笔压在手指上,感觉不同,说明压强与压力有关.(2)用大小相同的力将铅笔尖和铅笔尾压在手指上,感觉不同,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15、(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2)液面下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有关. 分别系住铜块和铁块,并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重G1和G2;再分别读出铜块和铁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再计算出浮力,即可检验上述猜想.17、1.2×103Pa&& 0.12千克& 18、5×10-5m 3& 0.49N& 3.31N&& 铁19、略& 20、都不沸腾,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B中水温不能达到沸点& 16、在塑料袋提手处包上手帕,这样做可以增大手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塑料袋对手的压强.& &16、(1)等体积的铜块和铁块&& (2)用细线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杨传忠物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
上传: 张泽军 &&&&更新时间: 8:49:21
& 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三) (第二章& 光现象) &&&&&&&&&&&& &&&&&&&&&:班&&& 学号:&&&&&&&&& &&姓名:&&&&&&&&&&&&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绿色植物里,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植物生长最不利       b.绿色光对植物生长最有利 c.一切色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都相同   d.有些绿色植物适宜于绿色光 2.如图1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 3.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 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4.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 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5.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侧 6. 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填空题:(每空格3分,共30分) 7.我们都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2,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畅游的鱼;③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以上的景物中,属于: (1)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_;(2)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 10.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度;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 & &
11.如图3,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_______m。
& & & & & &
& 12.如图4,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度。13.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折射角为&&&&&&& 度。14.小军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 晚上学习时 铺在台面上的玻璃板&发出&刺眼的亮光 影响阅读 在下面的方法中 最简单 效果最好的是(小军用右手写字)a把台灯换成吊灯b把台灯放在前面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
作图题:(每题5分,共15分) 14.请你在图5中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 &
& & & & & &
15.图6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16.空气中有一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点p。请你在图7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实验和探究题:(第17题6分,第18题9分,第19题10分,共25分) &
17.如图8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 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9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19.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凹面镜,简称凹镜。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
&&& 小明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有这三种情况,但究竟哪一种情况是正确的呢,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 他将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镜照射,发现了如图10所示的现象. &&& 请你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通过实验小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 & & & (2)你认为凹镜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可以有哪些应用?请说出两个。 && & & & (3)通过刚才小明和你对凹镜的学习,想一想这个学习过程是经过了大致怎样的程序步骤?请你写出来。 & & & 五.问答题:(6分) 20.新学期,小明所在班搬到了一间新教室。但是上课时小明却感到玻璃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 & & & & 六.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第21~22题,每题3分,第23题4分,共10分) 21.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 )
a.10&&&&&&& b.35&&&&&&&& c.45&&&&&&&& d.55& & 22.如图11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是(&&& )。 & a.30&&   b.45&    c.60&&   d.90& & 23.小明的房间比较狭小。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他想个办法,使他的房间感觉大一些吗?并简述理由。
&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测试题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a&&&& 2.d&&&& 3.d&&&& 4.b&&&& 5.c&&&& 6.a 二.填空题:(每空格3分,共30分) 7.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快&&& 8.是沿直线传播的&&&& 9.(1)& ①、③、④&&&&&& (2) ②&&&&& 10.30&&&&& 60&&&&&& 0 11.4.6&&&&&&&&& 12.75&&&&&&&&& 13.36 三.作图题:(略) 四.实验与探究题: 17.50&&& 40&&&& 20& (各1分)&&&&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分) 18.(1)到平面镜距离之间(2分) && (2)大小之间(2分) && (3)不能&&& 虚(各1分) && (4)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3分) 19.(1)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的作用(3分) && (2)太阳灶的反射面;汽车车头灯的聚光面(各2分) && (3)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应用(3分) 五.问答题:(6分) 20.⑴用砂纸打磨黑板反光部分& ⑵黑板经打磨粗糙后,镜面反射变为漫反射。 六.附加题: 21.b&&&&&&&&&&&&&&&&& 22.a 23.可以在迎门的墙上装一个大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装上镜子后,人只能看到门边的墙在镜子中的像,而这个像与人的距离等于两倍的房间宽度,这样人就会感觉到房间大了一倍。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能力测试题_期末考试_学生试题网
   |   |   |   |   |   |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能力测试题
&&&&5、如图2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a连C,b连D&&& B、a连A、b连B& C、a连C,b连B&&& D、a连C,b连D6、甲、乙两电阻之比是3/1,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若测得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V,那么这个电路的电源电压为(&&& )&& A、4 V&&& B、8 V&&& C、 12 V&&& D、16 V7、如图3所示,AB间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S断开后,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I2的大小关系为(&&& ).A、I1&I2&&& B、I1=I2&&& C、I1&I2&&& D、无法判断8、一个10Ω电阻两端加上16V的电压,则通过它的电流是(&&& )&&& A、16o A&&& B、1-6 A&&& C、8 A&&& D、3.2 A9、对某一导体来说,R=U/I的物理意义是(&&& )&&& A、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D、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10、电灯L1、L2串联,若L1两端的电压大于L2两端的电压,则L1、L2的电阻关系为 (&& )&&& A、R1&R2&&& B、R1=R2&&& C、R1&R2&&& D、无法判断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 B、用电器可以在高于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 C、用电器在低于额定电压下工作绝对不会损坏用电器&&& D、用电器可以在任何电压下正常工作& 12、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转换法&&& B、比较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法13、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A、&&&&&&& 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14、假如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可以大大降低输电的损耗&&&&&&& B、电子元件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 C、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D、电炉子等电热器可以产生更大的热15、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做法是(&&& ).&&& A、用湿抹布擦拭电器&&& B、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 C、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 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70分)二、电学综合题(16题3分,17题2分,18题5分,19题15分,20题14分,共39分)16、在如图4所示电路图中的“& ”内,填入电流表或电压表符号,并在图上标明“+”“-”接线柱的符号。&&&&17、图5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 ;电压表V2的示数为&&& 。18、请设计实验验证“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结论的正确性。&&&19、小宇在与同学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1)&&&&&&& 请你帮他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图6的实物电路连接好;&&&&&&& (2)若要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可采取什么措施?(3)闭合开关后,小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测量并记录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请你在空白处填完整;(4)、结论:在&&&&&&&&&& 一定时,&&&&&&&&&&&&&&&&&&&&&&&&&&&&&&&&&&&&&&&&&&&&&& ;(5)、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6)、在这个实验中,小宇主要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20、小宇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实验次序&&&&&&& 1&&&&&&& 2&&&&&&& 3&&&&&&& 4&&&&&&& 5&&&&&&& 6灯泡两端的电压U(V)&&&&&&& 0.5&&&&&&& 1.0&&&&&&& 1.5&&&&&&& 2.0&&&&&&& 2.5&&&&&&& 3.0通过灯泡的电流I(A)&&&&&&& 0.18&&&&&&& 0.22&&&&&&& 0.26&&&&&&& 0.3&&&&&&&&&&&&&&& 0.34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1)&&&&&&& 根据图7的实物电路,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这是为了&&&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 调至&&& ,这是为了&&& ;(3)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L不发光,故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电流表处有开路&&& B、电压表与灯泡相连接的导线接触不良&&& C、导线接触不良&&& D、小灯泡L的灯丝断了(4)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格中的空格处.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5)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灯丝中的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进一&&& 步分析表明:&&&&&&&&&&&&&&&&&&&&&&&&&&&&&&&&&&&&&&&&&&&&&&&&&&&&&&&&&&&&&&&&&&&&& 21、小明想要探究一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报告。&&& (1)探究课题:&&&&&&&&&&&&&&&&&&&&&&&&&&&&&&&&&&&&&&&&&&&&&&&&&&&&&&&&&&& ;&&& (2)猜想或假设:&&&&&&&&&&&&&&&&&&&&&&&&&&&&&&&&&&&&&&&&&&&&&&&&&&&&&&&& ;&&& (3)设计实验:&&& &&& ①主要器材和实验装置:&&&&&&&&&&&&&&&&&&&&&&&&&&&&&&&&&&&&&&&&&&&&&&&&&&& ;&&&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 (4)分析与论证: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5)评估:实验中应注意的主要影响因素,说出其中之一&&&&&&&&&&&&&&&&&&&&&&&&&&& ;三、问题解决题(23、24题各5分,共10分)22、小宇想测出一盏小灯泡的电阻值,但他发现身边只有一组电池、开关、电压表、已知阻值为尺。的定值电 阻、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灯泡的阻值。23、请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亮度可以调节的台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工作原理.&&& 电路图:&&& 工作原理:四、物理与社会、生活关系题(共7分)24、家长和老师经常提醒我们用电时要注意安全,请你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和学过的物理知识写一篇关于《安全用电》的小论文,其中应包含3个典型事例,字数在100~150字之间。&答案:1、& D& 2、B& 3、D& 4、D& 5、C& 6、D& 7、C& 8、B& 9、A&& 10、& A& 11、& A& 12、C& 13、D& ll、& D& 15、& D16、如答图22所示&&&&&&17、4V& 2.6 V& 18。设计实验电路如答图23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分别测出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U1:U2,若发现U1=U2则证明了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19、(1)如答图24所示(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或改变电池串联的节数(3)(4)电阻& 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6)控制变量法20、(1)如答图25所示(2)断开& 防止发生短路& 阻值最大处& 电流过大烧坏电路&&& 元件& (3)B(4)实验次序&&&&&&& 1&&&&&&& 2&&&&&&& 3&&&&&&& 4&&&&&&& 5&&&&&&& 6灯泡两端的电压U(V)&&&&&&&&&&&&&&&&&&&&&&&&&&&&&&&&&&&&&&&&&&&&&&& 通过灯泡的电流I(A)&&&&&&&&&&&&&&&&&&&&&&&&&&&&&&&&&&&&&&&&&&&&&&& 灯泡发光情况&&&&&&& 7.8Ω& (5)变大& 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猜想与假设;在导体的材抖、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值就越大& 器材:电源、开关、导线、铁境丝、灯泡。酒精灯& 实验装置图;如答图26& 实验步骤: (1)设计实验装置如答图26& (2)连接电路,加热前,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3)用酒精灯给铁丝加热一段时间,现察灯泡的亮度& (4)用酒精灯给铁丝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灯泡的亮度& (5)分析比较二次灯泡亮度,得出结论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次数&&&&&&& 加热时间&&&&&&& 灯泡亮度&&&&&&& 电阻大小1&&&&&&&&&&&&&&&&&&&&&&& 2&&&&&&&&&&&&&&&&&&&&&&& 3&&&&&&&&&&&&&&&&&&&&&&& 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在实验过程中你所看到的现象应该是: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灯泡的亮度越来越暗,说明铁丝的电阻变大& 在这次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有:转换法22、办法:(1)根据答图27所不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定值电阻R0的电UL和U0(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0=U0/R0& ∵灯泡L与电阻R0串联,∴通过灯泡的电流与通过R0的电流相等.即IL=I0& 则& R=UL/IL=ULR0/U0 理由: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 23、电路图如答图28& 工作原理:滑片P左移时。灯泡变亮、滑片P右移时,灯泡变暗& &&&&24、提示:注意文中应包含3个与安全用心有关的事例。1.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0gB.课桌高度约为80cmC.人体最适宜的考场气温约37℃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B.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C.冰箱中取出的啤酒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D.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4.如图中各项实验中,用来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是(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5.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A.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B.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C.把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描述D.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6.“大黄鸭”来到中国,如图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A.B.C.D.&7.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熔点(℃)
沸点(℃)
5900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在-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00m=0.2Km;(2)72km/h=20m/s;&&&&&&&&&&(3)0.2h=12min.&9.汕头市规定在6月20日至22日,进行中考文化科的考试.进入考场后,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听到开考铃声我们开始答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0.“生活处处有物理”.比如:(1)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选填:大或小).(3)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11.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AE为法线;反射光线是OD,∠5为入射角;∠1为折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填数字)&12.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吸热(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水银(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13.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4m,像的高度为168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2m.★★★★★1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船和岸边.★★★★★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6分)15.(1)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2中已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3)如图3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AB在该平面镜中的像.&四、实验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题5分,共20分)16.(1)如图1甲所示秒表所示时间为337.5s.(2)用图1乙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1.85cm.(3)图1丙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8℃.(4)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2甲所示,根据图2甲图象在图2乙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17.图甲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4-3-2-1000135(2)在第5分钟时,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3)在第7至8分钟时,物质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升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8.小红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且远离(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五、计算题(第19题4分,第20题8分,共12分)19.用超声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20.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听到爆炸声.问: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运行速度多大?★★★★★六、综合能力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第23题8分,共20分)21.经过10个星期的学习,大家对物理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吧.小强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强补齐空缺.(1)在配窗玻璃时,要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4)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6)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22.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现象或情景现象形成解释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1)水杯中的热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杯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2)樟脑丸升华变成气态用湿布擦黑板,一会儿后黑板上的水消失了.(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23.如表列出了某些介质的声速
&v/(mos-1)
&v(mos-1)
&水(5℃)
&水(15℃)
&软橡胶(常温)
&水(20℃)
&海水(25℃)
5200&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必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依据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2)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依据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下载本试卷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的优点。所需优点:普通用户4个,VIP用户3个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上物理期中复习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