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引用一句孔子语录,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观点倾向明确,不超过100字

2013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调研统一测试
2013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抨击& 推枰&
怦然心动& 评头品足
& B.俦侣& 踌躇&
平畴千里& 运筹帷幄
& C.氤氲& 樱桃&
绿草如茵& 撄其锋芒
& D.韶光& 诏书&
年高德劭& 千里迢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洗涤& 凶惨&
百折不回& 殒身不恤
& B.建树& 爱戴&
浅尝则止& 坚忍不拔
& C.烦躁& 伺候&
弥补罪过& 卑鄙无赖
& D.伶俐& 埋怨&
朦朦胧胧& 世外桃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少移民放弃“美国梦”选择当“海归”;同时,一些早期移民的后代搬离唐人街。受此影响,传统的唐人街近年来渐趋没落。
B.对于是否会将限制枪枝列为优先事项的问题,虽然白宫方面表示,“今天并不适合讨论这一在华盛顿夸夸其谈的辩题”,但康州小学枪击惨案后,枪枝限制必将再次成为各方强烈关注的问题。
C.李渔在杭州生活期间,创作的《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等作品畅销一时,他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D.吗丁啉、新康泰克、江中健胃消食片……这些消费者耳闻目睹的非处方药品牌,以后或许不能在电视、报纸的广告中出现。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进入幼师的门槛太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把学龄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包袱”被甩掉了,最终导致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少数人的敛财渠道。
B.在资溪县惨遭杀戮的不仅仅是弥猴,野生动物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它们既要提防飞来的子弹,还要小心猎人布下的重重陷阱。
C.当野生植物到达基地后,“驯化师”开始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改良植物土壤环境和温室气候条件,对这些植物开展“驯化”,让它们适应城市生活。
D.湖北省襄阳城,很多金庸迷都非常熟悉,那里是一座军事要塞,有《射雕英雄传》郭靖和黄蓉死守襄阳城抗元的故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是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旦,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反面男性角色的叫净或副净。
C.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硬汉子”的典型——桑地亚哥的形象,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其代表作《沙之书》中虚构了在现实生活中压根儿不存在的“沙之书”。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江南style为什么这样红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t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江南style》更是如此。有人评价说:“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可惜,神父却“中招了”。
当3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摘自《中国青年报》)
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原因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
D.《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而且走得也莫名其妙。
7.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
B.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C.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功能。
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像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有点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裹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蹇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高傲。②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寰。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谢:表示歉意。
& B.考死,妻子徙边&&
&&&&&&&&&&&&&&&&&&&&&考:通“拷”,拷打
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
&&&&语:告诉
D.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坐:犯……罪;受……牵连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寰为师友&&&
④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②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⑤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③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⑥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接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他的门徒,苟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
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夹壁墙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杀掉。
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
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宫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并因此获罪。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3分)
(2)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3分)
(3)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陈仲举雅重徐孺子为豫章太守至便欲先诣之主簿日群情欲令府君先入拜陈曰:“武王轼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商芸小说》)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 (1)简要赏析词首句“屏上暗红蕉”中“暗”字的表达效果。(4分)
& (2)结合梦境,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则知明而行不过矣。&&&
(荀子《劝学》)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7)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雨雾漓江图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头上的纱巾,一直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与它形影不离。那江里的渔舟,江里的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朦胧诗里的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来到江边,想撩开雨雾的盖头,看一看它的娇美。我先向最近的一个标点走去。它圆圆的像是标点中的句号,我推断那是一把伞,伞下坐着的该是江边的一个垂钓者。等我走近了,才发现伞下空无一人。待我转身要离去时,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对我问候:“你好——你好——”我定睛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影,还没容我醒过闷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诗中的佳句。于是我弓下身腰,仔细地寻觅。一看吓一跳,原来伞下竟是鸟笼里的一只伏在横杆上的鹦鹉。
我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这时,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面对这只漓江鹦鹉,我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不然的话,学舌的鹦鹉何以会出口成章呢?
完全是出于好奇,我耐心等待它主人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它的主人有意安排在这儿,以鹦鹉的语言来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来:“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我已痴醉,就是没有他的邀请,我也会登上这条木船的,我想见一见这位摇船的民间奇才。
上船后才发现这不是一只游船,而是一只渔船。那摇船人解释说:“无人游江时,我这只船在这儿打鱼;有人过江了,我的船充当摆渡;当然也有愿意乘小船游江的,我便载客游江。”说着,他拉开一块雨布,拉出来一把矮矮的木椅子让我坐下。这一瞬间,我才看清木船主人的脸:他的脸清癯瘦削,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特别让我吃惊的是,他长着一只跛脚。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本想告诉他我是出于好奇,想看看撑船人的。不知为什么,嘴上却说出另一番话来:“随便你吧,随便你到什么地方。”
“我还是头一次碰上你这样的游客。”他说,“没有准确的去处,怎么定出出游的船价?”
我说:“我相信你是个诚实人,不会宰游客的。”
“何以见得?”他笑了起来。“说来听听!”
“你敢把鹦鹉放在江边,不怕人顺手牵羊地拿走。”我说,“要是有人把鹦鹉偷走,你不是太亏了吗?”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至此,我不想再和他兜圈子了,言明是鹦鹉为媒,引我和他来相见的。我来船上,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的笑声从高空跌落了下来,瞬间变得肃穆无声,历经了片刻的等待,他才对我说超他的故事:他自幼是个残疾,生下来父母就把他抛到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抱回家里养大成人的。两个老人先后走了,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接过这船这桨,开始了摇船生活。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捕鱼的鱼鹰,遇到这只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想到鸟儿与他的命运近似,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了。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拔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因而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轮到我沉默无言了。我不知这个残疾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顺手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递到他的手里;为了防止他拒收,我说明天我来坐船。这是先交上定金。之后,我匆匆下船,走进雨雾茫茫的江滩。
“先生——先生——明天几点?”这是后边摇船人急切的声音。
我走近鹦鹉笼子,低声告诉它:“明天他回北京了——你学一遍。”这只鹦鹉,当真是学舌的神鸟,它立刻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我想让它转达我的声音,以防摇船人在这儿等我。
我回到江边公寓,站到玻璃的窗子前,想再看一眼那只木船的影子。——此时,漓江也变得若有若无,从刚才的那首朦胧诗,幻化成了一幅印象派的画,朦胧的画……
(选自学林出版社《中国60年抒情散文100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朦胧的诗意;又引出下文对漓江上摇船人的叙述,也与结尾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
B.文章中逗点、句号、破折号、惊叹号、省略号等新颖别致的比喻,既串起漓江上的景物,又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起承传合,也增添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C.当我看清摇船人清癯瘦削的脸时,想到的是“孙猴子”。加点的“孙猴子”在文中是贬义词,作者在看到摇船人并非想象中的“民间奇才”后极度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D.文章虚构了我在漓江边上被一只鹦鹉吸引,进而结识了鹦鹉的主人——一位身残志坚的摇船人自食其力的故事,表现了漓江的人情美。
E.文章用插叙交代了摇船人的身世及独腿鹦鹉的来历,用他悲凄的身世与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对比,形成了震憾人心的审美效果。
17.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述了漓江边上的鹦鹉,这样写有什么用意7.(4分)
18.举例说明这篇散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
19.作者听完摇船人的故事后,说“轮到我沉默无言了”。结合文章,对“沉默无言”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探究。(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表示,莫言能通过文字构建一种空间广阔的、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世界。“这是来自文学本身的活力,像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法国《89街》的文章说,莫言虽然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而且他的作品内容丰富,理应获得国际认可和尊重。莫言如此定义作品“深刻”:只有正视人类自身个性方面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正视它们所带来的命运的变迁,才是真正深刻、真正触及灵魂的。
21.请仿照示例,将下面对作品中人物理解的话补写完整。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每小题补写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刘兰芝遣归前与婆婆的告别,既是她对婆婆专横霸道、无理指责的坚决反抗,也是她对自由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捍卫。
(1)窦娥的三桩誓愿,既是&&&&
,也是&&&&
(2)祥林嫂额角的伤疤,既是&&&&
,也是&&&&
22.汉字,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数千年文明的智慧和情感积淀。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年度汉字真实再现了民意和舆情,也表达了民众的诉求和期望,既有总结、提示和概括的作用;也具有前瞻性。
如:“平”是今年两岸年度汉字,2012年两岸选择了和平发展的平坦道路,平心静气,平等协商,两岸关系更加平稳,两岸乡亲更期盼和平发展的局面。
请模仿例句,推荐学校的年度汉字,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要求:不要写出学校名称,句式相近。(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带着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下身子忙着整理收来的废品。每次看到他们,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每当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总是趁早晨上班的时候,顺手悄悄放到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那个门口,准备离开。没想到,那女人竟然出来了。我愣住了,急忙摆手说:“不要的,送给你们了。”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的,快拿着吧。”听了这个安徽女人的话,我隐隐感觉脸在发烫。我郑重地收下那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37分(1-11每小题3分,16题4分)
1.B(ch&u &A项pēng/ping/pēng/ping
C项yīn/yīng/yīn/y&ng D项sh&o/zh&o/sh&o/ti&o)
A“凶惨”应为“凶残”&&&
B“浅尝则止”应为“浅尝辄止”D“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
3.A (没落:衰败,趋向灭亡。B“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应为“老生常谈”:指常讲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C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应为“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D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应为“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A句式杂糅,可删除“被”;B不合逻辑,弥猴也是野生动物。应在“野生动物”前加“其它的”;C搭配不当,应为“改善土壤环境和温室气候条件”。)
5.B (元杂剧中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
6.D(“《江南style》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只是对“耳朵虫”现象的介绍。)&&
7.B(根据原文“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可知,耳朵虫只是和“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相关,并不能和“不自“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完全等同起来;且“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但耳朵虫不是)&&&&&&&
8.A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在文中没有依据)
9.A (谢:推辞,拒绝)
10.C (③李膺不畏惧权势,严格执法,④李膺不逃避责任,⑥李膺善于识别人才)
11.D (“登龙门”是别人称他的行为,他获罪的直接原因还是“党事”。)
12.(1)荀爽曾经来拜见李膺,借机替李膺驾了车。
    (得分点:“谒”“因为”及大意)
(2)我已经六十岁了,死生有命运的安排,逃走将到哪里去呢?
    (得分点:“之”、宾语前置及句意)
(3)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
  (得分点:“死者”“吝色”及句意)
13.陈仲举雅重徐孺子/为豫章太守/至/便欲先诣之/主簿曰/群情欲令府君先入拜/陈曰
【评分参考】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陈仲举平素很看重徐孺子,他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刚一到任,就要去看望徐孺子。主簿对他说:“大家都希望太守您先举行交接参拜仪式。”陈仲举说:“周武王没等坐暖席子,就急着去拜访商容,我礼贤下士,有什么不可以呢?”
14.(1) ①“暗”写烛光暗淡,客观描写了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的环境。
②“暗”显现了更深烛尽的情境,为下文的“闲梦”做铺垫。
③“暗”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夜深人静,孤寂难眠,展转反侧,暗写心境的黯淡。
(答对第一点2分,答第二、第三点中的任一点2分。)
  (2)梦境中描摹了一曲江南夜雨乡音曲,通过对江南水乡的夜船中雨声、笛声以及驿桥人语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或:梦境中勾画了一幅江南雨夜送别图,通过江南夜雨、不舍的笛声、驿桥惜别情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送别之人的思念。以梦中之乐事,反衬今日之凄苦。
或:“闲梦”勾勒出了江南暮春雨夜的动人画图,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15.(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凌万顷之茫然&&&&&&&&&&&&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东篱把酒黄昏后&&&&&&&&&&&&&&
(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渔梁渡头争渡喧&&&&&&&&&&&&&&
(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分,每句1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若多选则按顺序评分)
16.BD(B“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起承传合”不对;D“虚构”鹦鹉故事没有依据)
17.①鹦鹉读诗吸引了我的注意,使我感到好奇,从而引出摇船人的故事,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②通过鹦鹉的描写,也衬托了它的主人——摇船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诚信坚强的精神。
18.示例一:本文作者独辟蹊径,发现并挖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下人性伟大的光辉,用漓江的自然美来烘托渲染船夫的人性美,用船夫自身的残疾、外表的清瘦来反衬其心灵的美。
示例二:巧用误会(小说中的摇摆),如到漓江边看到雨伞,以为伞下是垂钓者,但却空无一人,正要离开,又有稚声读诗,以为是小孩,再看却是鹦鹉,本以为鹦鹉主人是个民间奇才,一见却是个残疾人,正失望之极,却发现他的人格美。行文跌宕起伏,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示例三:妙用标点符号的比喻,串起文章的景物描写,新颖别致。
19.①“我”原以为“孙猴子”一样,且身患残疾的摇船人,并不是“我”想像中“十分风趣”的“民间奇才”,对他感到十分失望,没想到他有自强不息、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惊讶而沉默无言。
②“我”原本是要寻找赋有诗意的漓江自然风光之美,不期而遇摇船人,从他的身上感受到漓江的人情美,使“我”原本清高的自尊受到强烈震憾而沉默无言。
③“我”原以为鹦鹉读诗是摇船人有意安排的奇思妙想,没想到韩愈描写桂林山水诗中的佳句桂林人都会背诵,“我”为自以为是的心态愧疚,而沉默无言。
④我原以鹦鹉的语言来吸引游客是一般的商业行为,没想到鹦鹉的这番话是摇船人与鹦鹉之间心灵的沟通交流,摇船人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使我感动,因而沉默无言。
⑤我原本对摇船人没有多少好感,但他的凄悲的身世以及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的行为,激发了我的同情心,因而沉默无言。
(至少三个方面,答一个方面得3分,答两个方面得6分,答三个方面得8分。)
20.示例:各方解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的不同解读
21.示例:(1)她对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吏的强烈控诉&
无力改变现状,寄望于天地神明的无奈幻想。
(2)她拼死抗拒婆家随意买卖自身的见证&
她被愚弄到自觉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标记。
22.评分要求:理由的陈述既要符合所推荐汉字的内涵,又要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语句连贯顺畅,无语病。
23.解题:既可从“我”的角度,写关爱与尊重(若泛泛谈尊重则不能算准确立意);也可从收废品人的角度,写自尊。若有其他新颖合理的角度亦可。
附1:作文评分的具体要求(参照《2012年6月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分50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10)
内容较充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感情基本真实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10)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发展等级分10分
深   刻
有 文 采
有 创 意
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⑶观点具有启发性
⑷材料丰富,
⑸形象丰满
⑹意境深远
⑺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⑼文句有表现力
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⑾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⑿有个性特征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评分点,不求全面,有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标题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4分。
(4)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附2:文言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颍川襄城人。李膺性情简慢高傲,没有什么交际往来的人,只把同郡的荀淑、陈寔当作师友。
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推辞不接纳。樊陵后来凭着阿谀攀附宦官,官位达到太尉,成为有节操的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荀爽曾经来拜见李膺,借机替李膺驾了车,回去以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够为李先生驾上车呀。”李膺被人仰慕就像这样。
再次调动官职,又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任野王县县令,贪婪凶残无道,甚至竟杀害孕妇,得知李膺威猛严峻,畏罪逃回京城,就躲在他哥哥张让的府第中,藏在夹壁墙里。李膺了解到这些情况,率领将吏拆毁夹壁墙捉住张朔,交给洛阳监狱。录完供词后,就把他杀了。从此黄门常侍们都谨慎小心敛声屏气,按例休假时都不敢再出皇宫了。皇帝感到奇怪询问他们原因,他们一齐叩头哭着说:“怕李校尉。”
这时候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颓败,李膺独自守持法度纲纪,自我保持声名高洁。读书人中有被他容纳接见的,就被称为登龙门。后张俭事件发生,朝廷缉捕株连的同党,同乡人对李膺说:“你可以逃走。”李膺回答说:“事奉君王不躲避灾难,有了罪过不逃避刑罚,这是臣子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生有命运的安排,逃走将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去了奉诏监禁犯人的监狱。李膺被拷问处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李膺的门生、旧吏以及他们的父兄,一律限制不准做官。
李膺常常拿有病为由,总是不迎送客人,他们家平均二十天方才接迎一回。惟独陈仲弓来作客,李膺总是乘坐车子到大门外迎接。
李膺居住在阳城的时候,门下总有四五百个学生,李膺每当写完一篇文章,学生们都争着阅读,传来传去不会落到地上。陈仲弓叫大儿子陈元方来拜李膺。李膺同他谈完话以后,让他到厨房去吃饭。陈元方心中暗喜,认为自己使李膺感到满意,应该还能够再来拜见他。李膺同一个县的聂李宝,出身低微,不敢来见李膺。杜周甫了解聂季宝科举考试不会被录取,将他的情况告诉李膺。李膺叫他来会面,坐在台阶下为牛御寒的蓑衣上面。李膺同聂季宝谈了一次话,便断定说:“这个人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果然如李膺所预料的一样。
李膺受到党事的牵连,同杜密、荀翊一起被关押在新汲县监狱。过年这一天,荀翊举酒杯说:“端正朝纲必须从小事积累起来。”李膺对他说:“死是谁也不愿意的事情,你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为难的表情呢?”荀翊说:“追求仁义,得到仁义,还有什么可遗憾的!”李膺感叹地说:“汉朝要灭亡了!汉朝要灭亡了!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而如今都遭到了迫害,还以什么来保存国家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辞手法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