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合,颐恒,贺银成执业医师谁最厉害?

第七十八帖
第四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绪论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作用,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二.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免疫系统主宰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执行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机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三.免疫的三大功能(zy)
免疫三大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
生理性(有益)
病理性(有害)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
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
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
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抗原和抗原的两种性能&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原通常具有两种性能:①免疫原性:系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②免疫反应性或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zy)
二.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抗原可通过表面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而激发免疫应答,也可通过表面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可见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决定簇的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所决定。(zy)
三.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区别&&
T、B细胞通常识别抗原分子中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分别称为该抗原的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两者的区别见下表。(xl)
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区别
T细胞抗原决定簇
B细胞抗原决定簇
主要为变性
多为天然的多肽、多糖、LPS等
8~12个氨基酸(CD8+T)
12~l7个氨基酸(CD4+T)
5~7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5~7个核苷酸
构象或线性
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四.抗原结合价&&
抗原结合价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大多数天然抗原分子结构复杂,表面具有许多相同或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为多价抗原。有些抗原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水解产物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为单价抗原。
五.共同抗原&&
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上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或共有决定簇,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出现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出现于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损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六.交叉反应&&
抗原或抗血清除能与相应抗血清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相同抗体的它种抗血清或含某种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它种抗原结合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交叉反应不仅在两种抗原决定簇构型完全相同时发生,也可在两种抗原决定簇构型相似的情况下发生,即针对某种决定簇的抗体也可与构型相似的另一决定簇发生反应,但结合力较弱。(zy)
第二节& 抗原的分类
一.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是指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抗原,如微生物和异种蛋白质等。半抗原是指本身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物等。半抗原单独作用无免疫原性,与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半抗原一载体复合物即可获得免疫原性。(xl;zy;zy;zy;zy)用该种复合物免疫机体不但可产生针对蛋白载体的抗体,也可产生针对半抗原的抗体。免疫学中半抗原与抗原决定簇或表位具有相同的含义和作用。
二.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天然抗原如微生物、类毒素、卵清蛋白和羊红细胞等大多为TD-Ag
。TD抗原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可产生IgG等多种类别抗体,并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天然TI-Ag种类较少,主要有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TI抗原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且只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zy
三.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异种抗原系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同种异型抗原是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存在的抗原性物质,如人血型抗原。自身抗原是同一个体中自身组织细胞在某些因素如感染、外伤、药物等的影响下,获得了抗原性,诱发对自身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这类组织和细胞及其成分称为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为TCR、BCR或Ig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型结构,它们可成为自身免疫原(即独特型)诱导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zl
四.异嗜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如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Forssma首先发现在豚鼠脏器和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当时将这种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
第三节& 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的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SAg)。
有两类:外源性超抗原和内源性超抗原。前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后者如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Mls。&
三.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①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②SAg只涉及TCR Vβ的CDR2及CDRl,不涉及V
β的CDR3及TCRα的识别,不受MHC的限制;③不具备抗原识别的特异性,不需APC的加工和递呈;④高比例的T细胞激活可引起诸多细胞因子的释放,常导致十分严重的病理性后果。
第四节& 佐剂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称为佐剂。
&&二.种类&
较多,有生物性的如卡介苗;无机化合物性的如氢氧化铝;人工合成类的如胞苷酸;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CpG等是新型的佐剂。常用的佐剂有弗氏完全佐剂(CFA)和弗氏不完全佐剂(IFA)。
&&三.作用机制&
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停留时间;②刺激抗原提呈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③刺激淋巴细胞增值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第三章& 免疫器官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概念&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骨髓可生成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及其他血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等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功能障碍,将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来自骨髓的始祖T细胞(胸腺细胞)可在其内发育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缺失,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法氏囊又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来自骨髓的始祖B细胞可在其内发育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B细胞。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骨髓是与禽类法氏囊相当的中枢免疫器官。新生期去除法氏囊,禽类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缺陷,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xl;zy)
三.主要功能& 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和成熟。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一.组成: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二.主要结构&
1.淋巴结&&
淋巴结沿淋巴管道分布于腋下、腹股沟及皮下和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分为被膜和实质,实质又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除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功能外,还有造血、储血和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细胞及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3.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主要包括扁桃体、肠集合淋巴结、阑尾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
三.主要功能& 成熟T、B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第四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胚肝或骨髓始祖T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发育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一.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标志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表面抗原是指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表面物质;表面受体是指细胞表面能与相应配体结合的结构,有些表面受体可用特异性抗体鉴定,所以也属表面抗原。T细胞表面标志有T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如CD2/E受体(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LFA-2)、CD3、CD4、CD8、CD28,T细胞抗原受体(TCR),有丝分裂原受体。(zy
二.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TCR是T细胞表面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存在于外周T细胞和某些胸腺细胞表面。T细胞表面的TCR大多数由α和β两条肽链组成,称为TCRαβ异二聚体,少数T细胞的TCR由γ、δ肽链组成。TCR每条多肽链的膜外部分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形成两个功能区,其中近氨基端为可变区(V区),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羧基端为恒定区(C区),是抗原受体的构架部分。TCR多肽链的膜内部分由一对疏水跨膜多肽和一对位于胞浆内的短小尾肽组成。T细胞表面TCR与CD3分子结合形成TCR-CD3复合受体分子。CD3分子由γ、δ、ε、ζ、η五种链组成。γ、δ、ε与TCRαβ或TCRγδ跨膜区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ζ、η组成ζζ同源二聚体或ζη异源二聚体,转导TCR-CD3介导的活化信号。TCR/α、β不能直接结合游离的抗原分子,只能识别、结合经APC加工处理后,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zy)
【典型考题】&
&&T细胞受体主要功能是
A.结合黏附分子
B.激活补体系统
C.识别抗原单位
D.结合细胞因子
E.活化巨噬细胞
&&& 答案:C
三.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根据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将人类T细胞分为两类。第一类为CD4+T细胞,包括CD4+幼稚T细胞、辅助T细胞-1(Thl)和辅助T细胞-2(Th2)。第二类为CD8+T细胞,即细胞毒T细胞(Tc或CTL)。CD4+
T细胞是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分泌以IL-2、4、5和IFN-γ为主的细胞因子,并可表达IL-2、4、12等细胞因子受体。CD8+
T细胞是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T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
(zy;zy)
四.Th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CD4+
Th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Th细胞分为Thl细胞亚群和Th2细胞亚群。活化CD4+的
T细胞通过表面IL-12等细胞因子受体,接受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后,可增生分化为Thl细胞。该种T细胞可通过释放IL-2、IFN-γ和TNF-β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因此又称炎性T细胞。活化CD4+
T细胞通过表面IL-4等细胞因子受体,接受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作用的,可增殖分化为Th2细胞。该种T细胞可通过释放IL-4、5、6、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或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zy;zy)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是骨髓始祖B细胞在人和哺乳动物骨髓或禽类法氏囊中发育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zy)
&&& 【典型考题】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 A.淋巴结
&&& B.骨髓
&&& C.胸腺
&&& D.肝脏
&&& E.脾脏
&&& 答案:B
一.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1.CD19和CD20分子&
是人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存在于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表面,其主要功能是调节B
细胞活化。(zy)
2.CD40分子&
是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其配体是CD4+
T细胞表面的CD40L(gp39),二者结合相互作用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使B细胞激活。
3.CD80(B7)分子&
是存在于B细胞和其他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相应受体是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二者结合相互作用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使T细胞激活。
4.IgGFc受体(FCγRⅡ)/CD32分子&
主要表达于B细胞表面,能与抗原-抗体(IgG)复合物中的IgGFc段结合,有利于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并对B细胞活化具有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IgG抗体致敏的红细胞(EA)与B细胞表面IgGFc受体结合,可形成以B细胞为中心的EAC玫瑰花结。T细胞不表达IgGFc受体,因此EA玫瑰花结试验可用来鉴别T、B细胞。
5.C3β受体(CRI)/CD35分子&
主要表达于B细胞表面,能与补体裂解片段C3b结合,为C3β受体,又称补体受体I(CRI)。抗体致敏红细胞(EA)结合补体C3b可形成EAC复合物,B细胞通过表面C3β受体与EAC中的C3b结合可形成以B细胞为中心的EAC玫瑰花结。T细胞不表达C3β受体,因此,EAC玫瑰花结试验也可用来鉴别T、B细胞。
6.B细胞抗原受体(BCR)。
7.B细胞有丝分裂原受体&
如脂多糖受体(LPS-R)、葡萄球菌A蛋白受体(SPA-R)和与T细胞共有的美洲商陆丝裂原受体(PWM-R)。B细胞与相应有丝分裂原作用后,可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发生有丝分裂。&&&
二.BCR复合物的组成&&
BCR是B表面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的结构,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是B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标志。(zy;zy)人外周血B表面大多具有SmIgM和SmIgD两种受体分子。通常B表面BCR与膜分子Igα、Igβ异二聚体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BCR-Igα、Igβ复合受体分子。Igα、Igβ异二聚体的主要功能是将BCR与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第一信号传递到内,诱导B活化。SmIg也是鉴别B的抗原性标志,可用荧光素标记的抗Ig抗体检测B。
三.B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根据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将B细胞分为B1(CD5+B)和B2(CD5-B)两个亚群。
两种B细胞亚群的比较
胸腔、腹腔
脾脏、淋巴结
CD5+& SmlgM+& SmlgD-
CD5- SmlgM+ SmlgD+
对Tl抗原应答
对TD抗原应答
合成分泌IgM
合成分泌IgM和IgG等
第三节& 自然杀伤(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类未经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淋巴细胞。
一. NK细胞的表面标志&
NK细胞没有T、B细胞所特有的抗原受体。人类NK细胞表面标志有CD56、CDl6、CD2、CD11a和某些与其活化或抑制有关的受体。上述标志不是NK细胞所特有的。NK细胞表面具有低亲和性IgGFc(FcγRⅢ,CDl6),能定向杀伤与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这种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zy)
&& &二.NK细胞的受体
&NK细胞表达与其活化或抑制有关的受体,称为抑制性受体(KIR)和激活性受体(KAR)。(zy)
KIR的配体为MHC-Ⅰ、分子或MHC-Ⅰ分子与自身抗原肽组成的复合体。KIR的每条肽链的胞质区末端含有两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当KIR与其配体结合时,ITIM发生酪氨酸磷酸化,产生负调节信号,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KAP能广泛识别结合分布于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当KAP与其配体结合时,转导活化信号,使NK细胞活化产生杀伤作用。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NK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同时N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IL-2和IFN-γ可增强NK活性;活化NK细胞又可分泌IL-2、IFN-Y和GM-CSF等细胞因子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又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
第四节& 抗原递呈细胞
一.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抗原呈递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B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等。
二.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可分为专职APC和非专职APC。专职APC是指一类特化的细胞,它们具有摄入、加工、处理、提呈胞外抗原,激活CD4+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这类细胞必须表达MHC-Ⅱ类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粘附分子。专职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不具备提呈抗原的能力,但某些情况下则表达MHC-Ⅱ类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粘附分子的细胞称非专职APC。&
三.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外源性抗原经吞噬或吞饮作用,被APC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后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抗原在吞噬溶酶体内酸性环境中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称为抗原肽。内质网中合成的MHC-Ⅱ类分子进入高尔基体后,由分泌小泡携带,通过与吞噬溶酶体融合,使抗原肽与小泡内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可与相应CD4+T细胞识别结合。
四.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自身合成的抗原,如肿瘤抗原和病毒蛋白抗原等。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生成后,可被存在于胞质中的蛋白酶体,即小分子聚合多肽体(LMP)降解成小分子多肽;小分子多肽与热休克蛋白70/90在胞质内结合后,经抗原肽转运体(TAP)转运到内质网中,通过加工修饰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肽;抗原肽与内质网中合成的MHCⅠ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后者转入高尔基体,再通过分泌小泡将其运送到APC表面,供相应C08+T细胞识别结合。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免疫球蛋白(Ig)&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也可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二.抗体(Ab)&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结合,即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是重要的免疫分子,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zy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Ig单体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重链(H)近氨基端l/4或1/5区域内的氨基酸、轻链(L)近氨基端l/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V区),该区内某些区段的氨基酸具有更大的变异性,称为超变区(HV区)。重链和轻链剩余部分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C区)。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Ig的多肽链分子通过反复折叠可行成若干球形结构,这些球形结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称为Ig的功能区。轻链有VL和CL两个功能区;IgA、IgG、IgD重链有VH、CHl、CH2和CH3四个功能区;IgM和IgE重链恒定区有四个功能区,即多一个CH4功能区。各区主要功能如下:VH和VL是与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Hl—3和CL为Ig遗传标志所在处;IgG的CH2和IgM的CH3是补体(C1q)的结合部位,参与补体激活;IgG的CH2/CH3和IgE的CH4有亲细胞活性,能与具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结合,产生调理作用、ADCC作用或引发Ⅰ型超敏反应。(zy)&
三.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分子,可将其裂解为三个片段,即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和一个可结晶片段(Fc)。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可将其裂解为一个大分子F(ab,&)2片段和若干无活性小分子多肽片段,称pFc&。
四.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Ig除轻链和重链外,某些类型的Ig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分别是J链和分泌片(SP)。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连接单体Ig使其成为多聚体。IgA的二聚体和IgM的五聚体均含J链;IgG、IgD和IgE常为单体,不含J链。SP又称分泌成分(SC),为一含糖肽链,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于IgA二聚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SP的作用是使IgA分泌到粘膜表面,行使粘膜免疫作用,同时SP还可保护SIgA的绞链区,使其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一.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类、亚类、型和亚型)&
同种型是指同一种属所有正常个体免疫球蛋白分子共同的抗原特异性标志。Ig同种型抗原特异性因种而异,如用人某类Ig免疫动物获得抗人Ig抗体,能与任何一个人的该类Ig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其他物种的Ig发生反应。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恒定区,根据Ig重链或轻链恒定区同种型抗原决定簇的不同,可将Ig分为若干类、亚类、型和亚型。(zl)
二.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
同种异型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同一类型Ig,由于重链或轻链恒定区内一个或数个氨基酸(即遗传标志)不同,而表现的抗原性差异。目前已在IgG和IgA重链(γ和α)及κ型轻链恒定区也发现有决定同种异型抗原特异性的遗传标志,又称同种异型标志。γ链的同种异型标志称为Gm因子,分别存在于IgG1、IgG2和IgG3重链恒定区内。α链的同种异型标志称为Am因子,存在于IgA2重链恒定区内,包括两种,称为A2ml、和A2m2。κm因子是κ型轻链的同种异型标志,共有三种,称为κml、κm2和κm3。
三.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
独特型是指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IgV区和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独特型决定簇主要由Ig超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构型所决定,其数量极为庞大。在一定条件下,Ig独特型决定簇可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独特型抗体。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对免疫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
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由于Ig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因此结合抗原表位的数目也不同。Ig结合抗原表位的个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二.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
2.细胞亲嗜性
3.调理作用&
4.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的结合,增强NK细胞和触发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即产生ADCC效应。
5.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第五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一.lgG的特性和功能
1.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多以单体形式存在。
2.Ig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产生,血清半衰期较长,约23天,故临床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治疗时,应以每2~3周注射一次为宜。
3.IgG是惟一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Ig,这对防止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婴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IgG,3~5岁时达成人水平,40岁后逐渐下降。
4.IgG包括四个亚类,其中IgGl~3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传统途径。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
二.lgM的特性和功能
1.IgM主要由脾脏中浆细胞合成,为五聚体,有较高抗原结合价,也是分子量最大的Ig。
2.IgM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下,其杀菌、溶菌、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均显著高于IgG,对防止菌血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3.IgM是种属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Ig,通常在胚胎晚期即可生成,因此若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曾有宫内感染。(zy)
4.感染后血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也是IgM,鉴于IgM血清半衰期较短(约5天),所以血清中特异性IgM含量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三.IgA的特性和功能&
虽然IgA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l0%~l5%,但却是外分泌液中主要的抗体。IgA分两型: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血清型IgA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IgA(SIgA)广泛分布于粘膜表面及相应部位的分泌液如唾液、泪液、初乳和肠道等外分泌液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物质,由两个单体、一条J链和一个分泌片(IgAFcR)连接而成。单体IgA和J链由粘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生成,它能保护SIgA不被分泌液中存在的各种蛋白酶裂解破坏。婴儿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IgA,12岁达成人水平。IgA不能通过胎盘,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SIgA,这对婴儿抵抗呼吸道、消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四.IgE的特性和功能
1.IgE主要由粘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是种系进化过程中最晚出现的Ig,也是含量最低的一种Ig。但在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显著增高。
2.IgE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Fc段与具有相应受体(FcεR)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而使之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可引发Ⅰ型超敏反应。(zy)
五.lgD的特性和功能&
IgD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血清浓度约30ug/ml。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IgD的绞链区较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较短,仅3天。IgD分为两型:血清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IgD(mlgD)是BCR的重要组成成分,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被称为初始B细胞,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mIgD逐渐消失。
第六节& 抗体的制备
一.多克隆抗体(PcAb)&
通常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抗血清即为多克隆抗体。天然抗原性物质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免疫动物后可刺激多种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这些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高度均质、高度专一性的抗体。因为该种抗体是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故称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利用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包括人一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硕果喜人&&再创佳绩
2010123152009
Grant Jacobson
20092009200987.5%420102009201020092010201020102010152010
Grant JacobsonGrant2007Grant
200947545645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贺银成2015考研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