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克隆技术术造福人类 文段是怎样安排说明内容的?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 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 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 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 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 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1.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造福人类?试根据文章内容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造福人类的克隆对象外,你认为还可以对什么进行克隆,给人类带来好处?(至少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伦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文中说,克隆人可能产生伦理上的问题,你认为可能产生一些怎样的伦理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1)克隆特种乳羊乳牛,为人类健康服务;(2)克隆杂种优势特别的动物-- 骡,为人类服务;(3)克隆熊猫等,挽救珍稀动物;(4)克隆动物还有利于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等方面的研究。(5)克隆人体器官,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2 .“略”。3 .“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说明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从而区别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
二、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三、分辨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其作用。
四、理清说明顺序。
五、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六、理解并分析说明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七、从说明文中获取知识信息,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说明文阅读步骤:
第一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步: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设置的每个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解说:根据事物的性质、功用等一定标准分门别类,逐一说明。
好处:能把复杂的事物条理分明地解说清楚。
例子:香港的中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资助学校和私营学校四类,然后逐一说明它们的特色。
解说:用数据精确地说明对象。
好处:运用准确的数据,能准确和科学地显示事物的特点,增加可信性及说服力。
例子: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2006年,货运处理量约360万公吨,货物总值高达17,450亿港元。
解说:把事物的现象、状态、变化过程等具体和详细描述出来。
好处:使事物如在眼前,如临其境。
例子:海马妈妈产卵时把卵直接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卵就在育儿袋中孵化发育。雄海马&分娩&时,用它的尾巴紧紧卷在海藻上,肌肉收缩时,身体一仰一伏地摆动,当它仰起时,育儿袋的袋口就打开,小海马就跟着出来了。
解说: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好处: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把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明白。
例子: ① 歌坛中有很多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就如天后容祖儿的勤奋。② 新高中课程的选修科目真多,较新的科目有: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技与生活、综合科学等。
解说:引用典籍、名言、谚语、诗词、文章、传说等来说明事物。
好处: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权威,并增添趣味。
例子: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自己在京城咸阳建造了一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富丽堂皇的宫殿&&&阿房宫&。
注释:(此句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两句,说明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解说:把事物加以比较以突出所说明对象。
好处:突显事物相同或相异之处及其性质、特征。
例子:张衡的地动仪比西方的早了一千多年。
解说:以人们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喻。
好处:能把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复杂的事物变为简单,使人易于理解,把事理解说得具体及易于明白。
例子: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小鮎鱼的叫声像蜜蜂飞过,嗡嗡作响。
解说:只是解说事物的某些方面,或是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某些特点,并清楚指出对象的意义、范围或内容等。
好处:语言简明、准确,常用于解说原理和概念。
例子: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教育文档)苏教版语文八上《奇妙的克隆》word说课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精品教育文档)苏教版语文八上《奇妙的克隆》word说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25: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教育文档)苏教版语文八上《奇妙的克隆》word说课.DOC查看: 5776|回复: 2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4719主题精华908帖子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一、教学内容
  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 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⑵ 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问: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4719主题精华908帖子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
【教学步骤】
〖课前学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课堂教学内容〗
一、克隆是什么
  1、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明确什么是克隆:
   ⑴ 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⑵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4、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二、克隆的科研成果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自学要求:
   ⑴ 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⑵ 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⑶ 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⑷ 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3、小结上述内容:(出示幻灯片)。
    “克隆”与克隆的科研成果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里(“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出现的,为了表格的完整性,故提前列出。
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阅读思考: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
   ⑴ 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⑵ 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⑶ 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三、课后拓展学习
  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4719主题精华908帖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的顺序,并理解这种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4、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2、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
  1、结合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教学图片 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板书课题: 17 奇妙的克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课文内容
  设计思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竞答的形式回答。(问题用幻灯的形式打出,按课文四个板块,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1、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板书:克隆的含义](“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2、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板书:克隆实验](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请第二、三小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问: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3、请同学读最后一部分,思考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好处,第四小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教师总结发言,以历时最短,概括较准确的小组为优胜组。
  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条理性和科学性。
  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学生圈画,交流,师作点拨。
三、迁移扩展
  1、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资料用幻灯打出)
  2、人类对克隆技术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研讨最后一段中“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的问题。”这句话。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方面理解:
   ⑴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尖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⑵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角及人类的伦理、自选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四、学生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自由问答、质疑、释疑
五、小结本课、突出要点(出示幻灯)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中加粗加着重号的文字)
    克隆的含义
    奇妙的克隆 克隆实验
    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人类对克隆技术的思考
【教学后记】
  在本文的教学中学生对“克隆”的事情兴趣很浓,在分析时学生易接受,但对克隆技术的理解有难度。另外,在本文的语言方面学生做得还不够好,没有体会出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文风。这通过学生在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时体现得较多,因此,以后要多在说明文语言方面加强训练。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竞答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气氛十分热烈,回答问题都争先恐后,看来以后易多用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X2? ? ? ? ? ? ? ? ?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神奇的克隆》课件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1页免费16页免费22页免费18页¥1.0016页¥5.00 16页¥0.5014页¥0.5030页免费16页免费1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0页1下载券16页免费14页免费22页免费20页免费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神奇的克隆》课件1|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5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雷电造福人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