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语文上册《要好好学字》课例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分享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
【单元内容】
12《要好好学字 》 13《朱德的扁担》&& 14《梅兰芳学艺 》& 15《大禹治水》&& 16《孔繁森 》& 《练习6》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都是写入的文章。《要好好学字》讲的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体现了领袖对小八路的关怀,寄托了对他们的期望。《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勤学苦练眼神的事。《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孔繁森》写的是优秀援藏干部孔繁森收养3个藏族孤儿的故事,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四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词句来学习。从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会做人的道理。懂得要向伟人学习。
4.学会探望病人。
【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懂得要向伟人学习。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预设&12要好好学字&3&13朱德的扁担&3&14梅兰芳学艺&3&15大禹治水&3&16孔繁森&3&练习6&3&单元讲评&3&1&&
本文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最新更新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教学反思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教学反思二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 8:51:42&&&& 阅读:次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狼和小羊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狼为了吃小羊先后找了三个借口,小羊据理力争,驳倒了狼,但狼最终还是凶恶地扑向了小羊……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把它们的鲜明的个性读出来:狼的声音粗暴一点,霸道一点,让人感觉狼的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声音轻柔一点,软弱一点,让人觉得小羊十分温驯,从而产生同情、怜悯的心理。朗读训练要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我便创设“读”的意境,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这样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特别是对于文中一些精妙的句子,更应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比如:“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可先让学生朗读体悟,然后引导学生将句子换种说法,并再次朗读体悟,在朗读比较中,学生也就能更深入地揣摩到文本蕴涵的深意了。& 当学生在朗读时把握好了语气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轻重缓急,就适时引导学生带者自己的感情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我想他们一定能享受到文本为他们带来的“新意”。上完这一课,不得不思考一下课文的结尾该如何来处理?这篇寓言故事,作者是要告诉我们:跟像狼这样凶恶残酷的坏家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通过朗读,这一点学生应该是不难体会的。那么,狼扑向小羊的必然结果是把它给吃了。因此,我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延伸。&&
上一篇反思:
下一篇反思: 没有了
多数人还同时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赞助商广告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栏目导航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最近推荐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最近热点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五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意义的好文章。课文《要好好学字》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文章俺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描写,围绕“学字”这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朱德的扁担》展示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梅兰芳学艺》通过梅兰芳的事情说明了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示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孔繁森》一文记述了孔繁森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大禹治水》赞扬了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示了大禹为人民谋福利的感人形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3、使同学们了解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立志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使同学们了解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立志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3、使同学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要从小练就好的基本功,将来才能更好的从事工作。
&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的。
2、 如何理解孔繁森助人为乐的思想与做法。
&&&&&&&&&&&&&12、要好好学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 画出生字词。
  (2) 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抽读生字词,正音。
  (3) 指名分节读课文。
  (4) 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   )遇见(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③  “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课堂作业设计:
  一、组词。
  席 (   ) 定 (   ) 到 (   ) 
  度 (   ) 宝 (   ) 道 (   ) 
  二、填上合适的词。
  (   ) 地听讲  (   ) 地写字  (   ) 地点头
  (   ) 地看书  (   ) 地回答  (   ) 地喊叫
  三、把句子写具体。
  1、小明扫地。→                  
  2、花儿开放。→                  
板书设计:
  &&&&&&&&&&&&&&&&
12.要好好学字
  &&&&&&&&&&&&&&
毛主席:问、说、听、写
 &&&&&&&&&&&&&
 小八路:回答  连连点头
  &&&&&&&&&&&&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13、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板书:挑
   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板书: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板书:做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可能会质疑;&&&
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守、攻、必、
  重点:“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
&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
  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③指导朗读。“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指导书写有关生字::攻、必、产、劝
  板书:
       &&&&
 朱德的扁担
      挑& 五六十里 (路远)
        穿草鞋挑粮戴斗笠
        山高路陡 (难走) 满满
      做 藏 连夜 赶
&&&&&&&&14、梅兰芳学艺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指名认读,注音。
 &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 (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
   (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
    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
15、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5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16、孔繁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市,与“布”比较。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抚养”是什么意思?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齐读这一句。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板书:
                16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孔繁森是()。
  梅兰芳是()。
  居里夫人是()。
  (2) 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 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 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