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计算题题与零相乘除得数是什么?

[转载]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题出错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计算能力是一项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考察计算时正确率、计算灵活性的高低。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通过分析学生计算题的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发现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基本计算题的正确率还达不到80%。特别是一旦牵涉到计算的问题,往往成为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这一点在二年级学习两位数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有时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出现错误,其中包括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比如说:不论口算、笔算,可以说,每个同学都会做。但往往都不能百发百中。许多学生由于计算错误导致数学成绩提高幅度不明显。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优秀的品格。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题出错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而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的优良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都有极大的好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有些数学概念的引入也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因此,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师生、家长都能充分体会计算的重要性,感受计算中的乐趣。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探索总结出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套新型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
1、对学生现有计算能力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
2、结合自己的任教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在正在准备进行数学口算竞赛的一段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发现学生出错集中在什么地方,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并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低学生的计算题错误率。
3、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方法及策略的研究: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2)利用每日两题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课题研究情况
1、通过对问卷调查和“口算竞赛”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比较集中,很多学生都是由于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导致计算错误,也有学生不清楚算理而使计算速度减慢或者出现错误。再对学生进行关于“良好学习习惯”问卷调查,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审题、分析的习惯、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等,都不容乐观。
2、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还应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计算的情况,倾听同学发言的情况。其次,课下辅导时,我们也关注学生的计算态度和习惯。
3、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并邀请有关领导及专家进行指导。
4、在学校教导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活动。另外,积极参加各种展示课和汇报课。课题组参加和组织的活动有:
(1)、王中秀赴郑州参加“全国小学教育名家新课改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
(2)、樊素英老师做校中新教研组展示课。
(3)、吕灵茹、张瑞、王念、王俊留老师做青年教师汇报课。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见附件)
(2)《同课异教总结》(见附件)
2、实践成果
新理念的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其中互相学习促进教育理念的提升,反思总结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公开课促进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普通的课题研究领域,面对现实的研究课题,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有行动的快乐,有实践的收获,有思考的喜悦,但也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
(一)课题研究的是具体、实在的问题,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有着愿干、肯干的精神,在努力探索着、实践着、总结着,但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目前还是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的研究,处于实践研究阶段,尚未能概括出系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我们需要有专家对我们作进一步的引领和概括,使得研究成果显性化,便于总结推广。
(二)我们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材教法,了解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与意图,做到更深层面的“心中有数”。在理论水平上,教师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这两块研究内容该如何具体地开展研究活动是我们下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下一阶段,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关注全国计算教学的最新成果,针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要加强集体备课,深入课堂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每一次的课题研究活动都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并随时作出适当的调整,让教师研有所得,让学生学有所获。要鼓励、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时投稿,争取进一步扩大课题影响。另外,要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助机制。
1、论文《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它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特别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尤为明显。一方面,一定的计算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初学计算时所形成的浓厚的兴趣、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创新的意识等良好的数学品质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课题组认为可以分三步进行。
爱计算――从枯燥乏味到形象生动.
计算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其内容枯燥、缺乏情节性,而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计算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乐趣。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更是不深刻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的兴趣。因此,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第一步,应是让学生爱上计算。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实际情境中才能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从实际情境引入,创设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如学习《口诀求商》时,可以变直接出示10&2为创设情境――老师昨天买了2瓶牛奶共付了10元,现在口袋里还有5元钱,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够不够再买一瓶这样的牛奶?帮助老师解决问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再加上这样的情境引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思有所依,想有所据,自然就能主动融入探究的氛围。在寻求解决方案时,学生感悟到要是学会10&2的计算方法那该多容易呀。从而萌发了学好求商的愿望,对学习新知产生了迫切需要。
2、形象比喻,深刻体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计算教学中,有时需要对一些难记忆的计算法则赋予形象的比喻,用学生感兴趣的、易于理解的形式深刻体会它们。如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计算时,尽管课上一再强调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这条运算法则。但在随后的练习中,发现依然有不少学生错于先算了前面的加减再算后面的乘除运算。说明这条看上去毫无感情色彩、缺乏生气的计算法则并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让这条计算法则变得形象深刻起来,有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讲述的:乘除好比爸爸妈妈,加减呢,低一点好比是兄弟姐妹。我们要尊敬长辈,先算爸爸妈妈(乘除),再算兄弟姐妹(加减)。这么形象的比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计算题目之间的距离。看到乘除,学生会很激动的说要尊敬长辈,先算乘除;学生还想到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说明大家都是同一辈分的,就只需从前往后算。多有意思呀,巧妙的一个比喻,就让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无限乐趣,在不经意中掌握了计算法则。
3、游戏比赛,快乐做题.
在低年级,可以将计算练习设计成如开火车、找朋友、投信箱、夺红旗等数学游戏或速算比赛的形式,富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于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游戏和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比赛之中。学生在练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一面记住数据,一面选择算法,紧张地进行思维。因此学生在快乐的做题过程中能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反应的灵活性。
会计算――从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
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法是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知道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算理为算法提供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因而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才能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例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在出示算式“43+21”后,教师要求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第一次摆出43根(4捆和3根),第二次摆出21根,并提问:21根小棒怎么摆比较好?(2捆放在4捆下面,1根放在3根下面)为什么?(这样容易算出结果,因为整捆要和整捆合在一起,单根要和单根合在一起)这一学习过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操作小棒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列竖式时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的规则,自然突出“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持久。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时不能忽视算法的抽象概括。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还要让学生体验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掌握。
巧计算――从算法多样到算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平台。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是基础、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探索出来的算法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有的算法比较简便,有的却很繁琐;有的算法与后继学习关系明显,有的却对后继学习影响不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体验其中的优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各种算法,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在各种算法的碰撞与比较中,感悟各种思路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
便于计算、和后继学习有关的算法,即算法优化。
在“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
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
2、9+1=10,10+4=14.
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
4、9+4=13,13+1=14.
5、9+2=11,1l+3=14.
其中第1种是通过数数来计算,第2、3种是利用“凑十法”计算,而运用算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来计算: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十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需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又如:教学《十几减9》时,鼓励学生探索“13-9“的算法。学生通过讨论,结合动手操作,创造出以下几种算法:
(1)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得4;(数数)
(2)把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减去9,再加上3,得4;(破十)
(3)把9分成3和6,先从13里减去3,再减去6,得4;(平十)
(4)想9加几等于13,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想加算减)
这四种算法中,第一种算法最容易,也最省时。第二、第三种算法比第一种算法快,思维上了一个台阶,而且比第四种算法容易,但需要两步计算,不过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想得到。第四种算法最省时,但也最难,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接着,请学生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算法?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会考虑自己想到的方法和别人相比好在哪,不好在哪,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这就是实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的过程。
从算法多样到算法优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方法多种,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选用不同层次的算法,基础不同的班级选用的算法也是有差别的。如果在一堂课上同时教好几种方法并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反而会互相干扰,什么方法都不容易写好。因此,当有的算法在学生中没有提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去追问“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2、交流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算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注意因材施教,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即使有学生选择如上例中第一种那样思维层次低、速度慢的算法,也应当尊重他们,同时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他们更多交流、板演的机会。当他们在有关计算中经常发现别人比自己算得快时,他们就会主动放弃自己原有的方法,而去学习更好的方法。
四、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兴趣。除了在认数和建立数概念的教学中、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之外,计算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首当其冲的就是估算。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发展学生更高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让学生估算是发展数感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安排了多种形式估算训练。如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我安排了以下活动:(1)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的数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出来;(2)用100以内的数来表达或交流信息;(3)把握100以内数的大小的相对关系,例如比较38和46的大小,有的学生会想到四十几比三十几多,所以46?38,有的学生会想到,把数从小到大排起来,46在38的后面,所以46?38;(4)两次安排猜数的活动,不但能加强学生对数序、数的大小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策略意识都有一定的作用。
加强估算,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习估算方法,形成并发展估算策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估算意识、估算方法、估算策略是不可能自然产生的,需要逐步培养。鉴于此,教学时要有序地安排估算内容。如在认识整十数时,让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然后看一看“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在认识几十几后,让学生想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在初步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义后,让学生做一些选择练习,这些既是最简单的估算内容,又为以后的计算结果的估算打下基础。教学对加、减结果的估算时,先提出“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的要求,再发展到“你能说出下面哪几题的得数比6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60大吗?”
五、在智力开发中培养品质。
这里说的品质是指学生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是提高计算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归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都将计算错误归结为粗心或马虎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可见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教学时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坚强的意志。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好品质。从而尽量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真实的课堂教学应是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同样如此,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从爱计算,到会计算,再到巧计算,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计算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由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则显得单薄,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都不够。如何处理探究过程和基础训练的关系,成了一个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2、同课异教总结
百花齐放&&
一年级数学组同课异教总结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年级数学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同课异教活动。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我们组选的课题是《用数学》。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材开始安排大量的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景,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看懂图意,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在讲课之前,组内成员集体认真备课,每位老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我们又讨论了在课堂上,应选取哪些生活素材作为资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与生活联系紧密。应选择哪些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每位老师讲课过程中,我们组内所有的老师都排除种种困难,主动调课,一起听课,虚心向组内其他老师学习。
每位老师讲课后,我们都会一起认真的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真诚坦率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探讨某个环节如何处理效果最好。然后各自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思索以后我们在教学上应该注意些什么,朝哪个方向努力。
本次同课异教的实施,对于青年老师的成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现将本次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张瑞老师在课堂上,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练,层次清晰。整节课以欣赏秋天的景色为线索,带领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认识了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训练学生完整的表达图意。尤其是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但是在教学中新授内容和练习内容传授方法相同,没有主次之分,重点不够突出。
王俊老师善于抓学生的课堂常规,和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交流,善于让学生去评价其他同学的学习和发言。本节课,王俊老师别有用心,亲手制作了精美的挂图,引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新授内容用时过长,节奏较慢,最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王念老师借鉴了前几位老师的经验和教训,做到了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孩子,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了自信。在教学中注重了新授知识指导细致,练习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但是教学中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简练。
王中秀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能够做到机智灵活,思维敏捷。教学安排上,通过练习题的变化,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引出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学生较为直接地掌握了知识,使听课的老师顿感耳目一新,上出了新意。对于学生掌握不熟的知识,王老师也采用了各种激励措施,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樊素英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用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在愉悦中复习了6和7的组成与分解。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讲述,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采用男女生比赛,小组竞赛,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反复地完整的讲出图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节课,老师的语言精练,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学生把知识掌握的透彻扎实。
总体来说,组内每位老师都上出了自己不同的精彩,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优点有以下几点:
1 教具准备充分,大家都能够制作或设计出各式各样精美的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课堂上,每位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简练,层次清晰,从学生喜欢的秋游活动入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够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事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当然,其中也存在着几点不足:
老师们还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教参,在备课上下功夫,真正的把握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应该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老师们还应该思考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3老师们应该思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次同课异教活动,每位老师都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得到了较大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尽管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杯赛: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小学数学计算题(一)
来源:&&&& 16:23:25&&&&&&&&标签: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 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 (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 a&b=b&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b)&c=a&(b&c)
0.8 &37&1.25&&&&&&&&&&&&&&&&& 43&15&6&&&&&&& 41&35&2
⑸& a&(b+c) =a&b+a&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⑹& a&(b-c) =a&b-a&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⑺& a-b-c=a-(b+c)
4.58-0.45-0.55&&&&&&& 23.4-4.56-5.44&&& 6.47-4.57-1.43
(8)& a&b&c=a&(b&c)
&75&&& .25&&&& &125&&&&& .5
四.分数的加减法
法则(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是(&&&&&&&&&&&&&&&&&&&&&&&&&&&&&&&&&&&&&&&& )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 ),然后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
(3)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 )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 ),化成(&&& )分数再加减.
五.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 )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 )豆丁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计算题 小学数学计算题大全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题 小学数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数学计算题大开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计算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