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等级赔偿标准越高是不是可以提前领社保

在社保和商业保险中广泛运用的六类职业区分,看看你属于哪一类,等级越高危险系数越大!!(第二部分)
H002化工业
H002001工程师
H002002技师
H002003一般工人
H002004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纯碱、烧碱、氟化盐、缩聚磷酸盐生产工
H002005电池制造(技师)
H002006电池制造(工人)
H002007工业气体液化工、制氧工、气体深冷分离工
H002008化工原料准备工
H002009油加热工
H002010防腐蚀工、高频等离子工
H002011化工总控工
H002012无机化学反应工、炭黑制造工
H002013煤气储运工
H002014一般工人(化学肥料、有机化工、日用化工生产、复合材料加工)
H002015炼焦工、焦炉机车司机
H002016硫酸铵、过磷酸钙生产工、二硫化碳制造工
H002017脂肪烃生产工
Z003炸药业
Z003001火药、炸药制造及处理人(包括爆竹、烟火制造工)
Q001汽车、机车制
Q001001工程师
造业与修理业
Q001002技师
Q001003制造工人(汽、机车)
Q001004装造工人(自行车、助动车)
Q001005修理保养工人(汽、机车)
Q001006修理保养工人(自行车、助动车)
Q001007领班、监工
Q001008试车人员
Q001009铁路机车、车辆机械制修工
Q001010铁路机车、车辆电气装修工
Q001011装配工(汽、机车)
F001纺织业及成衣业
F001001工程师
F001002设计师
F001003技师
F001004纤维预处理、纺纱、针织、织造工人
F001005印染、染整工人
F001006裁剪、缝纫工
F001007制鞋工、皮革加工工
F001008裁缝
F001009制帽工、毛皮加工工、缝纫制品再加工人员
Z002造纸业
Z002001技师
Z002002领班、监工
Z002003造纸工
Z002004制浆人员
Z002005瓦楞纸箱、纸盒制作工
Z002006纸张整饰工
J003家具、五金制造业
J003001技师
J003002领班、监工
J003003木制家具制造工人
J003004木制家具修理工人
J003005金属家具制造工人
J003006金属家具修理工人
J003007工具、建筑五金制品制作工
J003008制锁工、铝制品制作工
J003009日用五金制品制作工
S002手工艺品业
S002001竹木制手工艺品加工工人
S002002竹木制手工艺口雕刻工人
S002003金属手工艺品加工工人
S002004金属手工艺品雕刻工人
S002005布类纸品工艺品加工工人
S002006矿石手工艺品加工人员
S002007珠宝首饰制作工
S002008地毯制作工
S002009玩具制作、装配工
S002010美术品制作人员
S002011景泰蓝制作工
S002012漆器制胎工
S002013彩绘雕填制作工、漆器镶嵌工
D003电线电缆业
D003001技师
D003002一般电线电缆制造工
D003003铁心叠装工
D003004绝缘处理浸渍工
S001食品饮料加工业
S001001技师
S001002领班、监工
S001003制造工人
S001004装罐工人
S001005米面主食、豆制品制作工、制米工
S001006冰块制造工人
S001007油脂制品工
S001008食糖、味精制作工
S001009乳品预处理工
S001010糕点、面包烘焙工
S001011蛋品及再制蛋品加工工、植物蛋白制作工
S001012牛羊猪屠宰加工工
B001玻璃制造业
B001001技师
B001002监工
B001003一般工人
B001004玻璃配料工
B001005玻璃制品装饰加工工
X001新闻广告业
X001001新闻业杂志业内勤人员、文字记者
X001002新闻业杂志业外勤记者
X001003新闻业杂志业摄影记者
X001004新闻业杂志业战地记者
X001005新闻业杂志业推销员
X001006新闻业杂志业排版工
X001007新闻业杂志业装订工
X001008新闻业杂志业印刷工
X001009新闻业杂志业送货员
X001010新闻业杂志业送报员
X001011广告业一般内勤人员
X001012广告业业务员
X001013广告业广告招牌绘制人员(地面)
X001014广告业电影片之拍摄录制人员
X001015广告业广告招牌架设人员
X001016霓虹光管安装及维修人员
Y003医疗卫生业
Y003001一般医务行政人员
Y003002一般医师及护士
Y003003精神科、传染病科医师
Y003004医院炊事、配膳员
Y003005杂工
Y003006清洁工
Y003007病理检查员
Y003008分析员
Y003009放射线之技术人员
Y003010放射线之修理人员
Y003011急诊、手术室护士、助产士、口腔修复工、护理员
Y003012外科、急诊科、核医学科、放射科、放射肿瘤科、中医骨伤科、推拿按摩科医师
Y003013监狱、看守所医生、护理人员
Y003014输(采供)血医师、技师
Y003015乡村医师
Y003016卫生检验员、医用气体工
Y006娱乐业
Y006001制片人
Y006002影片商
Y006003编剧
Y006004一般演员、导演
Y006005武打演员
Y006006特技演员
Y006007化妆师、剪辑师、录音师、美工师
Y006008场记
Y006009摄影工作人员
Y006010灯光及音响效果工作人员、道具师
Y006011洗片、冲片工作人员、电影洗印员
Y006012拷贝检版员、拷贝字幕员
Y006013电视记者
Y006014机械工、电工
Y006015布景搭设人员
Y006016电影院售票员
Y006017电影院放映人员、服务人员
Y006018武术指导、烟火特效员、置景制作员
Y006019戏剧导演、舞蹈编导、音乐指挥
Y006020高尔夫球馆球场保养人员
Y006021高尔夫球场维护工人
Y006022影视设备机械员
Y006023跑片员
Y006024保龄球馆记分员
Y006025保龄球柜台人员
Y006026保龄球机械保护员
Y006027保龄球清洁工人
Y006028撞球馆负责人
Y006029撞球馆记分员
Y006030游泳池负责人
Y006031游泳池管理员
Y006032游泳池教练
Y006033游泳池售票员
Y006034游泳池救生员
Y006035海水浴场负责人、管理员
Y006036海水浴场潜水教练
Y006037海水浴场售票员
Y006038海水浴场救生员
Y006039游乐园(包括动物园)负责人
Y006040游乐园(包括动物园)售票员
Y006041游乐园(包括动物园)游戏机操作员
Y006042游乐园(包括动物园)一般清洁工
Y006046游乐园(包括动物园)兽栏清洁工
Y006047游乐园(包括动物园)水电机械工
Y006048游乐园(包括动物园)动物园驯兽师
Y006049游乐园(包括动物园)饲养人员
Y006050游乐园(包括动物园)兽医(动物园)
Y006051艺术及演艺人员,作曲、词作家
Y006052艺术及演艺人员,杂技魔术演员
Y006053艺术及演艺人员,演奏人员
Y006054艺术及演艺人员,绘画、雕塑人员
Y006055艺术及演艺人员,舞蹈、歌唱演员
Y006056配音、曲艺、皮影戏、木偶戏演员
Y006057艺术及演艺人,戏剧演员
Y006058艺术及演艺人,高空杂技、飞车、飞人演员
Y006059艺术及演艺人,作家
Y006060艺术及演艺人,巡回演出戏剧团体人员
Y006061特种营业,咖啡厅工作人员
Y006062特种营业,茶室工作人员
Y006063特种营业,酒家工作人员
Y006064特种营业,夜总会工作人员、调酒师
Y006065特种营业,迪斯科舞厅工作人员
Y006066特种营业,歌厅工作人员
Y006067特种营业,酒吧工作人员
Y006068特种营业,娱乐、餐饮业负责人
Y006069娱乐场所舞蹈演艺人员
Y006070电子游戏厅工作人员
W001文教、图书、
W001001教师
W001002学生
W001003校工
W001004军训教官、体育教师
W001005负责人(出版商、书店、文具店)
W001006店员
W001007外务员
W001008送货员
W001009图书馆工作人员
W001010博物馆工作人员
W001011汽车驾驶训练班教练
W001012各项运动教练
Z007宗教机构
Z007001寺庙及教堂管理人员
Z007002宗教团体工作人员
Z007003僧尼、道士、传教人员、宗教职业者
Y004邮政电信业
Y004001邮政内勤人员
Y004002投递员
Y004003邮政包裹搬运人员
Y004004电信与电力内勤人电
Y004005电信与电力抄表员、收费员
Y004006电信装置维护修理工
Y004007电信工程设施架设人员
Y004008电力高压电电工程设施人员
Y004009电台天线维护人员
Y004010电力装置维护修理工
Y004011电力设施之架设人员
Y004012火车、汽车邮件押运员
Y004013轮船邮件押运员
Y004014邮政设备安装、维护人员
Y004015包裹邮务人员
Y004016电话、通信、天线架(敷)设、维修人员
Y004017电话电报交换设备安装、维护人员
Y004018电信用户终端设备维修员、市话障碍处理人员
S003水利工程
S003001水利工程师
S003002水坝、水库管理人员、灌排工程施工、运行、管护人员
S003003水利工程设施人员
S003004自来水管装修人员
S003005抄表员、收费员
S003006自来水厂水质分析员(实地)、水工检测工
S003007水资源勘测工程技术人员
S003008治河及泥沙治理工程技术人员
S003009河道修防工(堤、坝施工人员)
S003010河道、堤防巡护人员、水文勘测船工、渠道维护工
S003011水土保持作业人员
S003012水文勘测工
S003013草皮、防浪林种植养护人员
S003014灌区供水工、灌溉试验工
W002001煤气工程师
W002002煤气管线装修工
W002003收费员、抄表员
W002004煤气检查员
W002005瓦斯器具制造工
W002006煤气储气槽,分装厂之工作人员
Y002一般商业
Y002001厨具商
Y002002陶瓷器商
Y002003古董商
Y002004花卉商
Y002005米商
Y002006杂货商
Y002007玻璃商
Y002008果菜商
Y002009石材商
Y002010建材商
Y002011铁材商
Y002012木材商
Y002013五金商
Y002014电器商
Y002015水电卫生器材商
Y002016机车买卖商(不含修理)
Y002017汽车买卖商(不含修理)
Y002018车辆器材商(不含矿物油)
Y002019矿物油、香烛买卖商
Y002020眼镜商
Y002021食品商
Y002022文具商
Y002023布商
Y002024服饰买卖商
Y002025鱼贩
Y002026肉贩
Y002027屠宰
Y002028药品买卖商
Y002029医疗器械仪器商
Y002030化学原料商、农药买卖商
Y002031手工艺品买卖商
Y002032银楼珠宝、当铺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Y002033瓦斯器具店负责人
Y002034瓦斯器具店店员
Y002035瓦斯器具店送货员
Y002036瓦斯器具店装饰工
Y002037液化瓦斯零售店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Y002038液化瓦斯零售店送货员
Y002039液化瓦斯零售店瓦斯分装工
Y002040液化瓦斯零售店售货商
J005金融服务业
J005001金融一般内勤人员
(银行、保险、信
J005002金融外务员
托、证券)
J005003保险收费员
J005004保险调查员
J005005征信人员、银行信贷员
J005006现金运送车司机、点钞员、押送员
Z006自由业
Z006001律师
Z006002会计师
Z006003代书(内勤)
Z006004经纪人(内勤)
Z006005土地房屋买卖介绍人
Y001一般服务业
Y001001公证行外务员
Y001002报关行外务员
Y001003理发师
Y001004美容师
Y001005钟表匠
Y001006鞋匠、伞匠
Y001007洗衣店工人
Y001008勘查师
Y001009警卫人员(工厂、公司大楼)
Y001010大楼管理员
Y001011摄影师
Y001012道路清洁工,垃圾车司机及随车工人
Y001013下水道清洁工
Y001014清洁打腊工人
Y001015高楼外部清洁工、烟囱清洁工
Y001016收费站、停车场收费人员
Y001017加油站工作人员
Y001018地磅场工作人员
Y001019洗车工人
Y001020桑拿业负责人
Y001021桑拿业柜台人员
Y001022桑拿业工作人员
Y001023家庭主妇
Y001024佣人
J006军警系统
J006001一般地面部队人员(含陆军野战、机械修护、土木工程、飞弹、战车及空军炮、飞机修护等)
J006002特种兵(海军陆战队、伞兵、水兵、爆破兵、蛙人、化学兵、负有布雷爆破任务之工兵、情报单位负有特殊任务者)
J006003行政及内勤人员(国防部、三军总部、军校教官等)
J006004宪兵
J006005警务行政及内勤人员
J006006警察(负有巡逻任务者)
J006007交通警察
J006008刑警
J006009消防队队员、警务特勤
J006010港口、机场警卫及安全人员
J006011治安调查人员
J006012防暴警察
J006013后勤补给及通讯地勤人员
J006014军事单位武器、弹药研究及管理人员
J006015军事研究单位纸上设计人员
J006016空军飞行官兵、空军海洋巡弋舰艇及潜艇官兵
J006017前线军人
J006018军校学生及入伍受训新兵
J006019军医院官兵
J006020违禁品检查员、可燃气体(毒气)检测员、危险物品监督员
J006021金融守押员
J006022防毒防化防核抢险员
J006023一般事故抢险员
J006024抢险救援器材维修、调配工
J006025火险监督员、防火审核员
J006026建(构)筑物消防员
J006027火灾瞭望观察员(瞭望塔)
J006028火灾瞭望观察员(直升机)
J006029监狱看守所管理人员
Z008资讯业
Z008001维护工程师
Z008002计算机软件、网络、系统分析技术人员
Z008003销售工程师
Z008004电子计算机(微机)调试、维修工
Z008005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
Z004职业运动
Z004001高尔夫球教练
Z004002高尔夫球球员
Z004003高尔夫球球童
Z004004保龄球教练
Z004005保龄球球员
Z004006桌球教练
Z004007桌球球员
Z004008羽毛球教练
Z004009羽毛球球员
Z004010游泳教练
Z004011游泳人员
Z004012射箭教练
Z004013射箭人员
Z004014网球教练
Z004015网球球员
Z004016溜冰教练
Z004017溜冰人员
Z004018射击人员
Z004019民族体育活动教练(不含竞技性)
Z004020民族体育活动人员(不含竞技性)
Z004021举重教练
Z004022举重人员
Z004023篮球教练
Z004024篮球球员
Z004025排球教练
Z004026排球球员
Z004027棒球教练
Z004028棒球球员
Z004029田径教练
Z004030田径参赛人员
Z004031体操教练
Z004032体操人员
Z004033滑雪教练
Z004034滑雪人员
Z004035帆船教练
Z004036帆船驾乘人员
Z004037划船教练
Z004038划船驾乘人员
Z004039泛舟教练
Z004040泛舟驾乘人员
Z004041巧固球教练
Z004042巧固球球员
Z004043手球教练
Z004044手球球员
Z004045风浪板教练
Z004046风浪板驾乘人员
Z004047水上摩托车教练
Z004048水上摩托车驾乘人员
Z004049足球教练
Z004050足球球员
Z004051曲棍球教练
Z004052曲棍球球员
Z004053冰上曲棍球教练
Z004054冰上曲棍球球员
Z004055橄榄球教练
Z004056橄榄球球员
Z004057乒乓球教练员
Z004058乒乓球球员
Z004059击剑教练员
Z004060击剑运动员
Z004061水球教练员
Z004062水球运动员
Z004063马术教练员
Z004064马术运动员
Z004065摔跤教练员
Z004066摔跤运动员
Z004067拳击教练员
Z004068职业拳击运动员
Z004069业余拳击运动员
Z004070裁判人员
M002木材加工业
M002001木材工厂现场之职员
M002002领班
M002003分级员
M002004检查员
M002005标记员
M002006磅秤员
M002007锯木工人
M002008防腐剂工人
M002009木材储藏槽工人
M002010木材搬运工人
M002011吊车操作人员
M002012合板制造人员
M002013木材干燥工
M002014木材供应站管理人员
M002015木材供应站营业员
M002016仓库管理员
Q002其他人员
Q002001无业人员
Q002002退休人员
细分类(新增职业)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村委会、居委会人员
特种养殖(蜂\蛇\鳄鱼\蝎等)人员
实验动物饲养人员
宠物美容师
农作物种植人员
天然橡胶\剑麻种植人员
茶叶\蔬菜加工人员
棉花加工人员
特种植物原料加工人员
中草药种植人员
中草药采摘人员
牧草培育\加工人员
农用太阳能设施人员
水产实验人员(室外)
水产品营业员
水产品搬运工
远洋渔船船员/近海渔船船员
矿物、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矿物开采辅助工(坑内)
矿物开采辅助工(坑外)
小客车售票员
路桥收费站收费员
路桥收费站执勤员
铁路、地铁运输业
地铁\轻轨驾驶员
地铁月台工作人员
建筑业水电工
建筑工地高空塔吊操作员
室内装潢人员木工、油漆工
医疗器械制造工
医疗器械维修工
空调机安装维修工(室外高空作业)
空调机安装维修工(室内)
太阳能安装维修工(室外高空作业)
太阳能安装维修工(室内)
塑胶橡胶制造业
橡胶生产工
水泥制造业(包括水泥、石膏、石灰、陶器)
保温、吸音材料制造工
耐火材料制造工
天然气净化工人
油气输送工人
采油化验工
油气提炼工
油气熔炼工
柏油、煤焦油熔炼工
润滑油,脂生产工
制药厂工人
纺织业及成衣业
化纤生产工
食品饮料加工业
冷库工作人员
熟肉制品加工工人
饲料粉碎工
酒类酿造工
玻璃制造业
石英玻璃制品加工人员
玻璃钢制品工
医疗卫生业
动物检疫\检验\化验人员
文教、图书、出版业
学龄前儿童
邮政电信业
快递人员(骑摩托车)
快递人员(骑电动自行车)
电力总工程师
电机工程师
电厂领班、监工
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人
变压器操作人员
编结电缆工人
住宅拉线工人
安装、修理电表工人
电力输送员
河道清淤工
沼气生产管理人员
沼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人员
沼气工程施工人员
宠物商店工作人员
塑料制品商
超市售货员
劳务输出介绍人(国内工作)
一般服务业
加气站工作人员
物业公司内勤人员
物业公司保安
大厦内部保洁员
超市仓库管理员、理货员
金属、化工废物回收人员
一般废旧物资回收人员
工商\税务\城管的执法人员
交通协管人员
瑜伽健身教练
瑜伽健身学员
跆拳道健身教练
跆拳道运动员
业余跆拳道学员
散打教练员
散打运动员
业余散打学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伤残47岁是否可以提前入社保局_百度知道
伤残47岁是否可以提前入社保局
请问6级伤残女性是否可以提前入社保?现在内退在家,工龄27年。一定要年满50岁才能正式退休吗?
提问者采纳
像你这样情况可以提前退休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社保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文章正文
关于全面建立厦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 &&&& 市财政局社保处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条件的影响,导致肢体残疾或者精神、智力残疾,造成生存和发展中的严重障碍。鉴此,重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利,被视为一个社会、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程度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厦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一种可行的、能够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市残障群体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汇总数据和我市残疾人最新全面普查数据,站在财政角度,在梳理现有扶残助残政策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对残疾人最为迫切的救济救助、康复、就业、就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全面建立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和需求
对于残疾人的界定,世界各国标准不一。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情况,把残疾分为三类:功能、形态残疾(Impairment),丧失功能残疾(Disability),社会功能残疾(Handicap)。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将残疾定义为:残疾是指由于缺陷而缺乏作为正常人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正常活动的能力。而我国2008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是这样对残疾人定义的,&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机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根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统计,我国目前的残疾人数已达到83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约2.6亿的家庭人口。显而易见,面对如此众多的残疾人士,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势在必行。
(一)厦门市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
残疾人社会保障系指国家保证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1、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残疾人因为心理、生理存在的一些缺陷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他们是社会中特殊困难的群体。根据著名的&木桶定律&&&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给残疾人更多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感受到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是构建和谐厦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利于保障厦门市残疾人生活和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解决残疾人在基本生活、社会保险、就业、教育、康复等方面的难题,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就能实现残疾人事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3、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利于厦门市的社会团结和稳定。残疾人的问题不仅是残疾人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残疾人家庭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残疾人因自身缺陷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容易融入社会,还有可能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对待,让残疾人极易产生自卑感。当他们遇到难以忍受的情况时,往往容易冲动,表现出强烈的烦躁情绪和反抗行动,甚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些人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通过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让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残疾人的人权和应享受的利益得以实现,从而安抚了残疾人的情绪,从根本上维护了残疾人群体的稳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为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4、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物质需求外,还有利于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安全感和自尊感。不少残疾人认为,令自己最痛苦的不是残疾,也不是生活上的遇到的某些困难和不便,而是人们看他们的那种异样眼光。有一部分残疾人因自身的缺陷,感觉到自卑而不愿意积极融入社会。在对厦门市残疾人抽样入户调查中了解到,很多残疾人反映:虽然他们的身体或心理存在一部分缺陷,但是他们不希望靠政府救济生活,他们想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实现社会价值,他们要平等和自尊,要证明自己同样也是出色的。因此,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善待残疾人的氛围,优化残疾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竞争的良好条件,让残疾人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外,充分体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二)厦门市残疾人分布状况
由于担心办了残疾证会给未来就学、就业甚是嫁娶带来障碍,许多残疾人不愿办理残疾证,还有一部分是对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不了解,或者因为贫穷无法支付办理残疾证前的医疗鉴定费用没有办残疾证,造成厦门前残疾人办证率不高。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9月份,全市共有办证残疾人28609人,其分布状况如下:
1、厦门市残疾人的辖区分布
在厦门市办证残疾人28609人中,按照辖区分布如下:思明区7380人,占总残疾人数的25. 8%;湖里区2830人,占总残疾人数的9.89%;海沧区2668人,占总残疾人数的9.33%;集美区3679人,占总残疾人数的12.86%;同安区7184人,占总残疾人数的25.11%;翔安区4868人,占总残疾人数的17.02%。
&2、厦门市残疾人的残疾种类分布
按照残疾种类区分,厦门市残疾人中视力残疾人有2106人,占总办证残疾人数的7.37%;肢体残疾人14790人,占总残疾人数的51.7%;听力残疾人2423人,占总残疾人数的8.47%;智力残疾人4158人,占总残疾人数的14.54%;精神残疾3426人,占总残疾人数的11.98%;多重残疾人1706人,占总残疾人数的5.97%。
3、厦门市残疾人的残疾级别分布
按照残疾等级来分,厦门市残疾人中一级残疾人3339人,占总办证残疾人数的11.67%;二级残疾人6052人,占总残疾人数的21.15%;三级残疾人12919人,占总残疾人数的45.16%;四级残疾人6299人,占总残疾人数的22.02%。
(三)厦门残疾人社会保障共有的普遍需求
1、残疾人的社会保险需求
经过统计调查,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需求中最急切、最紧迫的就是社会保险的需求,尤其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一方面,由于很多残疾人常病残相伴,有的需长期服药,如精神疾病患者,有的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如自闭症的康复,因此造成残疾人的日常医疗费用较高,残疾人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由于较大部分的重度残疾人、多重残疾人、生活难以自理的精神残疾人和智障残疾人没有配偶或子女,这一部分残疾人进入老年后往往成为&三无&人员或者孤寡老人,他们的老年生活如何保障,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仅靠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残疾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非常强劲。
2、残疾人康复保障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意识逐步得到加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家庭重视到康复训练对残疾人功能恢复补偿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包括聋儿、孤独症、智障儿童在内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很大一部分轻度残疾人在及时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后,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我市残疾人博爱康复中心举办的残疾儿童康复示范训练班每年都有一些小孩经过康复训练进入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由于残疾人康复训练预后效果较好,但康复的周期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因此残疾人对康复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强。
3、残疾人就业保障需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通过就业,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摆脱贫困,并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获得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竞争,提高自主自尊。因此,大部分残疾人非常渴望能和健全人一起参加劳动实现就业。但因为自身的素质或身体缺陷,或是用人单位的歧视性因素,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难以与健全人一样在就业机会上得到公平对待。
4、残疾人教育保障需求
残疾人教育属于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平等享有健全人一样的受教育权利。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残疾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已成为提高他们基本素质、增强他们就业能力的最迫切需要。2008年初,我市对已办证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在法定就业年龄内的残疾人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20%左右,因残、因贫无法继续就学的问题严重,其文化素质偏低和技术技能缺乏将严重制约他们实现就业和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愿望,并将直接影响全市人民共同奔小康的进程。可以说,残疾人通过教育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成为广大残疾人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5、残疾人集中托养的需求
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综合症状的残疾人对集中托养的需求很突出,他们的家属为了照顾他们,不但长期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些家属不得不放弃工作在家照料;有些精神病人因无人照料只能流落街头或用铁链锁在家里。有媒体曾经报道在厦门思明区石亭路一精神病人把孕妇杀死一尸两命的恶性案件,也有媒体报道过海沧有一母亲因年迈无法照顾暴躁的精神疾病的儿子而无奈将其杀死的人间惨剧。这些残疾人家庭多么希望政府能够有一个专门集中托养的机构来照料、服务这些重度残疾人,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厦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
(一)厦门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具体举措
长期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取一系列重要扶残助残措施,推进残疾人事业的稳健有序发展,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不菲的成绩,但面对这一群体实际面临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1、残疾人生活救助保障
目前,厦门市对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救助主要是靠最低生活保障措施来实现。厦门市2004年出台了《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把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予以补助,并且在2006年实施分类施保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力度,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中的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残疾的一级残疾人,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额发放保障金后,再给予残疾人每人每月增发40元保障金;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中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残疾的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增加20元保障金。此外,厦门市还在一些节日或残疾人活动日给贫困残疾人送一些救济用品进行慰问。
2. 残疾人康复训练
厦门市一贯重视残疾人的康复训练事业,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残疾人康复政策和扶助措施。2007年厦门市出台《关于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救助的通知》政策,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重点优抚对象的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个人自付部分予以全额补助,对无完全自费能力的低收入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最高补助至1000元;2008年厦门市印发了《关于对残疾儿童康复费用实施阶段性补助的通知》,对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给予每月900-1200的抢救性康复补助;2009年厦门市实施了《关于厦门市精神疾病患者医疗康复补助试行办法》,对本市精神残疾人予以免费服药或针剂治疗与检查。
3. 残疾人就业保障
厦门市的残疾人就业体系日趋完善,除了有一部分政策是针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外,还有一部分政策是专门针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厦门市新出台的《关于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相关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通知》把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残疾人也纳入就业困难对象范围,享受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此外,作为就业困难群体中的特殊对象,厦门市还有很多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就业优惠政策,例如:厦门市为了就业残疾人出行方便,出台了残疾人优惠乘坐公交车政策;为了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出台了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社保补助政策和扶助残疾人经营&爱心海西书报亭&文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让用人单位积极履行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义务,厦门市专门出台了《厦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对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要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了缓解当前金融危机对残疾人就业的冲击,厦门市今年及时出台了《关于对厦门市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实行工资性补贴的通知》,不但对超出安排残疾人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财政补贴,而且对安排残疾人达到1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给予残疾人管理员工资性补贴。
4. 残疾人教育保障
厦门市历来重视残疾人教育工作,不断出台残疾人助学政策,具体包括学杂费的减免、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的补助等等,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并辅以一定的生活补助。2008年,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残疾人和低保对象中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的通知》,一方面整合和完善了原有各项助学政策,另一方面加大了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的补助力度,并且把低保对象中残疾人子女助学也纳入保障体系。新的助学政策对现有的残疾人助学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以保障残疾人教育基本免费,制定一个从小学到大学、涵盖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助学政策,从而使残疾人助学政策系列化,各教育阶段补助无缝衔接的长效机制。这项助学政策出台就当前我国、我省其它城市残疾人助学政策来看是适度超前,当年全市享受残疾人及低保对象中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共1071人,补助资金105.33万元。此外,为了改善特教学校残疾学生的伙食质量,厦门市在2008年出台了《关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伙食费标准的通知》,把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天10元提高到14元,每生每年3500元,从而进一步帮助特校残疾人接受教育,更好保障残疾人的伙食。
5. 残疾人社会保险
厦门市残疾人对社会保险的需求非常急切。厦门作为特区城市,具有立法权的计划单列市,在出台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时就充分考虑了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尽可能给予倾斜照顾。厦门市2007年出台制定的《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把具有本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完全列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使无工作残疾人病有所医有保障。同时考虑到残疾人经济比较困难,政府财政部门除了按参保人数每人每年以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8%予以补助外,残疾人个人应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0.7%标准缴纳医疗保险费的部分也由政府承担,从而实现了残疾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享受医疗保障;2007年我市出台的《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按规定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50元,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90元,考虑到残疾人的经济负担问题,文件规定残疾人个人免缴医疗保险费,免缴的部分由政府承担。
考虑到目前厦门市从事个体经营的绝大部分残疾人仍处于资金少、规模小、收益低的状况,经营收入主要用于维持日常生活,因此,厦门市残疾人个体工商参加社会保险的比重仍然不高,远低于健全职工的参保率,也低于就业残疾人的参保率。为稳定和促进残疾人个体就业,缓解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压力,鼓励更多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达到&以创业促就业&的目的,厦门市200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厦门市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经费补助的通知》,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予以财政补助,以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以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4%)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比例(8%)计算的月缴费总额作为月补助标准,全年每人约补助3400元,切实减轻了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的参保负担。
(二)厦门市残疾人事业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日益进步,各级政府越来越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厦门作为东部沿海城市,越来越注重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投入,以更好保障各项扶残助残政策和措施顺利实施。
1、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快速增长
据统计,厦门市财政部门对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由2003年的871.04万元逐年增加到2008年的4503.64万元,增长4.17倍。(详见附表)
附表1:年厦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表&&&& 单位:万元
残疾人事业支出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图2:年厦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厦门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2009年9月
3、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管理
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主要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的管理主要是对残障金的资金管理。为了提高残障金的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残障金的使用范围,强化残障金的监督和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推动厦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2006年市财政局会同市残联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厦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残障金可用于补助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与教育、扶持残疾人就业、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事业的其它方面,适度拓展了残障金的支出范围,为日后扶残助残系列政策的出台和从残障金中列支提供了文件依据。残障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在明确开支范围的同时,还强化了残障金的监督管理,对残障金开支项目的预算编制、调整以及各部门的职责、资金监管、项目绩效考核予以规定,确保残障金用的快、用的好、用出效益。
(三)目前厦门市残疾人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厦门市残疾人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厦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关注残疾事业的意识亟待加强
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程度不高,各种社会事业团体和个人普遍认为帮扶残疾人是国家和社会的职责,不应该由社会事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很少人能够认识到残疾人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成本,是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能仅让残疾人个人或者残疾人家庭来承担。许多人对残疾人平时或许有点同情心,但一涉及经济利益时往往又忘记了残疾人的特殊性。以残疾人就业为例,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多私营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甚至一些行政企事业单位也是如此。
2、从事残疾人事业的人员偏少
在政府机构组成方面,厦门市残联除了机关本部外只有下属残疾人就业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2家事业单位,厦门市六个区中只有海沧和同安两个区有正式成立区残联组织,而其他四区没有单独的残联机关;在机构编制方面,市残联机关在职工作人员编制19名(含5个副局以上领导),而六个区专职在编的残联机关工作人员11名,包括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在内的市区两级残联系统仅有85名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难以与厦门市7.34万名残疾人的庞大群体配套。残疾人事业是急需发展的事业,没有健全的残疾人工作机构和足够的工作人员编制,就难以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全市7.34万名残疾人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没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加入市区残联队伍,就很难做好各项扶残助残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就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
3、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资源尚未有效配置
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主要以每年政府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主,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支出范围有严格的规定。厦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2006年起通过地税代征后,征收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得残障金收入大幅增加,而业务主管部门&&市残联在出台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等优惠政策方面还有一个逐步推动实施的过程,支出增长幅度较慢,造成残障金当年支出远小于收入,资金结余较大。综上,一方面厦门市残疾人事业滞后,残疾人各项需求强劲,急需政府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因为残障金的支出范围较为严格,一些残疾人扶持补助项目没有及时出台制度而无法列支,许多残疾人急需的服务因为监管尚未到位等原因暂时还无法进行政府采购,造成残障金的大量结余,残障金的资源尚未有效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厦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4、残疾人自身条件的限制
残疾人群体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或者身心功能的衰退等原因导致在社会活动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劣势很难靠残疾人自身努力所能改变,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以外力介入来帮助残疾人摆脱困境,并且,残疾人的素质也难以在短时期内快速得到提高。鉴此,残疾人自身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厦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
(一)对厦门残疾人救助救济的分析
1、残疾人社会救助的覆盖率低。虽然是与健全人比较,残疾人的救助覆盖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残疾人的低就业率、低收入、高贫困率,目前残疾人的救助覆盖面与实际救助需求相比仍然是比较低的。厦门市残疾人的社会救助的最主要形式还是最低生活保障。大部分残疾人无法成为独立的人格主体,他们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仍然需要依靠特定的监护人(父母、亲友等)照料、护理。虽然部分的特定监护人有一定的收入,但与照料、护理该残疾人的费用支出相比,却是入不敷出。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资格仍是以家庭户人均收入作为计算标准,而一部分残疾人的户均收入人均标准又高于享受低保救标准,因此,大部分的残疾人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2、残疾人救助标准相对较低,不能充分满足残疾人的保障需求。目前厦门市低保标准在全省属最高,但与厦门的消费水平相比还是较低,且低保标准并非实际补助金额,厦门目前低保对象平均补助标准为:城镇138元/月,农村69元/月。残疾人的补助标准与其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3、对重度残疾人的救助倾斜还不够。重度残疾人都是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甚至生活都无法自理,日常需要靠专人照顾才能生存,其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家庭负担,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虽然,目前厦门市对重度残疾人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有所倾斜,分类施保后每月增加20~40元补助,但是与重度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救助资源的倾斜度明显不够。
4、救助制度较为单一,尚未形成整个社会福利津贴制度。厦门市对残疾人救济方面的长效机制主要是靠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非常单一,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救助政策。残疾人因为身体或心理的缺陷,与健全人相比有许多特殊的需求,需要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津贴制度。如残疾人中很大一部分体质较弱,需要比健全人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在低保政策之外急需出台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重度残疾人中很大一部分生活无法自理,在低保政策外急需要建立居家护理救助制度,由政府购买居家护理服务。
(二)对厦门残疾人康复保障的分析
1.社会不够重视,康复理念淡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及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社会上对残疾人常常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残疾人就是残废人,永远无法康复,因此康复理念非常淡薄,不重视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工作。许多人因为工伤或事故进行住院治疗后,往往不知道后续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在出院后往往都没有接受正规的后续康复训练,错过康复训练最佳期,最终导致原本可以得到补偿的身体功能无法补偿,造成终身残疾。
2.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严重滞后。据初步统计,厦门市0&7岁的户籍儿童数约为24.03万,按残疾最低发病率推算,学龄前需要康复的残疾儿童近900人(其中听力语言障碍儿童约240人,自闭症儿童约108人,智障儿童约257人,脑瘫儿童约288人),而且每年均在递增,加上外来人员的残疾儿童,那么厦门市就有1000多名的残疾儿童必须接受专业的学龄前康复,但进入康复医院康复训练的却非常少,仅有两成接受康复训练。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生儿残疾没有早发现早治疗,没有及时对小孩的身体功能进行检测;二是有的残疾人康复费用较高、周期较长,大部分家庭都无法承担高额的康复费用,无法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活动;三是有的父母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小孩残疾,怕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不利于日后孩子的就学、就业、交友、结婚等等,因此不愿意送孩子去做康复训练。
3.厦门市残疾人专业康复训练机构非常紧缺。目前,厦门市专业的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只有3家,其中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康复的只有市残联下属博爱康复中心,而市妇幼保健院仅开展了脑瘫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民营机构思明迦南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只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3家机构同时只能容纳约220多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因此,目前厦门市康复机构不管是在硬件方面,还是在软件方面,远达不到近千名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要求。
4.厦门市基层康复机构网络不健全,康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基层残疾人康复主要以社区康复为主,目前厦门市仅有思明区在创&全国康复示范区&建立了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康复模式,但是康复机制也不健全,还存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与社区康复人员无法有机衔接、医疗人员不能做到定期深入到残疾人家庭走访复查等问题,特别是随着2008年我市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分设改革,将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和医疗康复职能划出归并给综合性三甲医院,实行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彻底分设,原有已建立的10家社区康复站已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应有的康复作用;厦门市其他几个区的绝大部分社区没有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少数社区虽然已经建立了康复站点,但由于疏于管理和有效地组织,一些站点尚未真正发挥社区康复的作用,许多康复器材成了摆设。
5.尚未出台残疾人的康复规范、行业标准、绩效评估体系。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既有医疗成分,又有训练的成分。目前厦门市尚未出台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准入原则、行业的标准、残疾人康复绩效评价体系等等。虽然民营康复训练机构隶属于卫生部门,但仍属残联部门主管,各级政府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因此,在残疾人康复训练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的情况下,厦门市康复训练行业较为混乱,康复效果无法得到专业、科学的评估机构进行评定,因此残疾人康复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为防止资金被无良康复机构套取使得政府对残疾人的康复补助无法很好开展。
(三)对残疾人教育保障的分析
1.厦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相对较少。根据&十一五&特殊教育工作要求,户籍人数在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数量较多的县(区)都要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而目前厦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相对较少,只有市特殊教育学校、同安特殊教育学校和思明特殊教育学校三家。这三所特教学校可容纳人数约每年400人,根本无法很好满足残疾人的就学需求。特别是海沧、集美、翔安三个区没有区属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要上特校必须异地上学,给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带来极大不便。
2.随班就读的补助力度不够。残疾人渴望平等,除了重度或者二级残疾人以外,一般性残疾儿童都希望能够随班就读,而不是集中在特教学校就学。目前厦门市对有残疾学生在特教学校学习的,给予特教学校一定的补助;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需要学校、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却无法得到政府的补助,不利于调动普通中小学对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的积极性。
3.考上大学的残疾人学生非常少。残疾人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在学习上处于劣势,考上大学的残疾学生人数极少。据统计,2008年厦门市高考报名人数共16651人,当年仅有43名残疾人学生考上大学(其中大专24人,本科19人),可见厦门市残疾人大学生很少,大部分残疾人无法进入高等学府接受良好教育,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提高残疾人的个人素质,也不利于提高自身发展和融入社会。
4.残疾儿童学龄前教育缺乏补助政策。目前厦门市已经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人学生实行助学补助政策,残疾儿童就学从小学到博士都有一定的助学补助,但是学龄前教育补助政策还存在空白,尚未出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补助政策。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政策,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力度非常大,学生所需承担的经费非常少,而幼儿园托儿所之类的学龄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缺少政府补助,因此各项学杂费比较高,而残疾人家庭大都比较贫困,在缺乏残疾儿童学龄前教育补助政策的情况下,很多残疾人家庭选择将残疾儿童留在家里让家人看护,无法将其送入正规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学前启蒙教育,造成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相比输在起跑线上,残疾孩子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也无法很好的随班就读。
(四)对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分析
1.残疾人就业政策覆盖面不够广。目前厦门市出台的一些就业扶持措施,对于那些缺乏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如重度残肢体残疾人,农村无特长的盲人、精神、弱智残疾人,很难享受到就业扶持政策所带来的实惠,有关部门很难为他们安排工作。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有出台专门针对缺乏就业能力但并非毫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扶持政策,如上海、南京的残疾人阳光工场。
2.农村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存在空白。厦门市岛外农村残疾人较多,尤其是同安区和翔安区,这些农村残疾人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且地处农村商业机会较少,绝大部分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或者闲居在家,因此厦门市出台的就业扶持政策基本没有覆盖到农村。在目前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体系中,没有对农村残疾人种植业或养殖业给予特别的政策扶持。
3.残疾人就业机会较少。厦门市2008年对10170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就业状况入户调查登记,在6982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2215名,占31.7%,可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残疾人虽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却没有就业机会。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视力、肢体等方面的功能缺失或缺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就业技能较为低下,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无法顺利就业;即使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工作也不够稳定,很有可能在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设备升级更新时被淘汰精简,再次陷入失业困境,就业稳定性较差。
4.残疾人就业的外部劳动力市场环境恶劣。一是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来看,城镇的失业人员、外来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健全人就业较为困难,残疾人就业就更显困难;二是部分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甚至歧视,认为残疾人能力素质低下,或者认为聘用残疾人有损企业形象,因此宁愿缴纳残障金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
5.一些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市残联调查中发现,有劳动能力的6982名残疾人中,无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有1585名,占22.7%。这部分残疾人存在就业依赖政府&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就业或者就业期望值过高,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要求。
(五)对残疾人社会保险的分析
1.社会保险覆盖水平低,相当数量的残疾人被排斥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厦门市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五大险种,主要参保对象是就业的城镇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很多残疾人因为没有就业被排除在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之外,五大险种覆盖率较低,只能参加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单一保险险品种。特别是养老保险,城镇未就业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都未能参加养老保险,老无所养,只能依靠低保和家庭供养维持生计。
2.有些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没有纳入医保结算范围。根据医疗目录范围,很多残疾人康复训练项目以及精神病人服药项目没有进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残疾人只能用现金自付方式来获取这些服务,进一步加重了残疾人的经济负担,有些残疾人因为负担不起医疗康复费用而不得不放弃康复治疗的机会。
3.医疗保险进入统筹门槛高,尚未出台购药补助政策。厦门市大部分残疾人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只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让原本贫苦残疾人家庭雪上加霜,难以支撑。即使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进入统筹门槛较高,报销起付线下的自付部分医药费也让残疾人难以承受。厦门市尚未根据残疾人需要较多医疗费用这一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出台残疾人购药补助,对残疾人在定点药店购买一些常见用药予以购药补助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导向,充分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
1.媒体应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让全民来关注残疾人事业。目前,厦门市在电视、广播、报纸及户外广告上宣传残疾人事业内容不多、形式单一、过于简单。虽然市、区残联部门每年都有安排一定的残疾人宣传的经费,但往往仅限于用于残疾人节日活动的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对开展各项残疾人扶持工作很有帮助,有利于让全社会的人了解残疾人的困难,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充分树立民众帮助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积极关注残疾人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投身于残疾人事业,在整个社会上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理念,为全面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 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推进残疾人工作向前迈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首先,作为残疾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市、区残联机关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足够的人员编制来吸引优秀人才来为残疾人服务,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各区残联必须有独立的机构,以便更好的独立运转,明确职责分工;三是市博爱康复中心应尽快转型为全市残疾人康复指导工作的示范基地和管理机构。
3. 市残联机关应该切实负起责任,为残疾人谋福祉。市残联作为厦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主管机构,应该立足自身职责,不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综合保障能力,充分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状况,有针对性的出台各项残疾人扶助政策,并形成完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好的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救助、康复、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
4. 强化对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的政策宣传。厦门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扶助政策,通过强化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到厦门市的残疾人扶助优惠措施政策,以引导他们办理残疾证的积极性,并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享受政府的关爱;通过政策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残疾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避免因不了解而错过最佳康复期。
5.通过唤醒民众的爱心意识,让更多爱心志愿者积极扶残助残。残疾人的关爱程度是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爱心志愿者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北京、上海、南京一些发达城市,其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志愿者的献爱心活动密切相关。2007年国庆胡锦涛主席参观过的上海虹口区曲阳社区专门为智障人士设立的&阳光之家&就是因为由很多志愿者的加入而让残疾人倍感温馨,社区的一位退休教师几年如一日教智障孩子学乐器,附近大学院校的志愿者在&阳光之家&登记后定期轮流利用课余时间
(二)提高残疾人救济救助标准,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长效机制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福利的同时,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使残疾人社会保障支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占有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保障残疾人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1. 扩大城乡残疾人享受低保的范围。厦门市城乡残疾人家庭收入低于低保线的,依照有关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一些贫困残疾人生活虽困难却达不到低保条件,不能很好的得到社会的适当救助。鉴于残疾人和其他贫困健全人不同,就业能力低且多有疾病,建议政府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采取残疾人较低的低保标准线或者对残疾人收入单独计算(不按家庭收入计),以扩大城乡残疾人享受低保的范围,把更多贫困残疾人纳入到政府救助范围,保障基本生活。
2. 适当提高残疾人低保户的低保补助标准。目前厦门市的低保补助标准无法满足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建议在残疾人分类施保的基础上,采取提高分类施保残疾人补助标准增发低保金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残疾人低保对象的经济困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 增加残疾人救助项目。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除了经济困难外还有其他生活上的困难,因此建议政府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各项特殊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残疾人实行不同项目的救助,除了目前厦门市实施的低保残疾人的分类施保这一简单做法外,政府还可以对残疾人提供包括医疗救助、康复训练救助等项目。
4. 建立重度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绝大部分重度残疾人失去了就业能力,甚至生活无法治理,这部分人即使享受低保及分类施保补助也难以解决其生活困难,建议在低保救助的基础上,为厦门市城乡重残、无工作残疾人给予特定的生活津贴,统一城乡津贴标准,明确资金渠道,形成长效机制。此外,考虑到照顾残疾人既是残疾人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建议厦门市开展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的基础上建立残疾家庭护理照料津贴制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对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人进行照顾,若重度残疾人由其家人在家全职照顾的(不外出工作),可对其家庭成员给予一定的政府津贴。
(三)建立较为全面的康复制度,促进康复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针对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水平,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予以推进:
1. 对残疾儿童逐步实施免费义务康复
残疾儿童康复是残疾人康复训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容易取得康复效果。因为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7岁以前是康复最佳期;7至12岁是可塑期。在儿童阶段进行残疾人康复训练,残疾儿童的各种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开发,其各种功能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因此若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就可以为残疾儿童早日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聋儿康复为例,若能早发现早治疗,使聋儿在父母怀抱就能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健全儿童,康复的效果更加明显。否则,儿童会因为耳聋而严重影响到听觉、言语发育,并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鉴此,厦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充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结余较大的情况下,建议对残疾人儿童的康复补助在《关于对残疾儿童康复费用实施阶段性补助的通知》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逐步对在康复机构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给予足额补助,最终实现残疾儿童免费义务康复。
2. 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中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中有关部门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康复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医疗、教育、训练等康复服务,同时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服务,让残疾人在社区活动中心和家庭中得到就近、便捷、有效、可行的全面康复服务,促进他们尽早融入社会。社区康复具有直接面向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残疾人普遍受益的特点,是覆盖面广、受益量大的一项民心工程。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局限,残疾人的社会活动空间较为狭小,主要活动在社区。开展社区康复是残疾人首选的康复方式,与到机构康复相比,社区康复经济、便利、广覆盖,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开展工作,免除了残疾人往返于康复机构和家庭之间的交通问题和食宿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康复的成本,而且让残疾人很便捷的获取康复服务;并且社区康复让残疾人有一种家的感觉,减轻了对专业机构的恐惧感或者抵触情绪,没有隔离治疗训练也有利于残疾人重返社会。鉴此,建议在厦门市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政府对社区康复训练和服务建立补贴制度,逐步实现社区中的残疾人都享有康复服务。具体做法为:依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力量,在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建立残疾人康复室,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各社区居委会建立残疾人康复活动站,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康复训练服务。通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及社区康复活动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协作,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群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做好残疾人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残疾儿童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3. 加快建设残疾人专业康复训练机构
针对目前厦门市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严重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应扶持现有的康复训练机构,帮助它们做大做强以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活动;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厦门市残疾人康复训练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对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的质量。此外,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医院康复科室的医疗资源,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康复科室,充实康复训练专业人员,配好康复训练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
4. 鼓励残疾人配备辅助器具
凡是能够有效地弥补或代偿人体因残疾而减弱或丧失的那部分功能的器具,都叫做残疾人辅助器具。残疾人的康复,除靠自身的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之外,还需要社会在医疗技术、教育手段、就业方式和社会交往方面给予帮助,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对技术辅助器具等实物给以支持,如轮椅、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在残疾人康复的各个环节上,都起着不可缺少、无法取代的作用。残疾人辅助器具是政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很重要的方面,残疾人的康复事业是为残疾人提供很有效的,能够辅助他提高功能,尽早地融入社会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专门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备中心,出台厦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供应办法,对残疾人配备残疾人辅助器具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帮助广大残疾人补偿功能缺陷,消除功能障碍,增强自身能力,改善生活品质,回归主流社会。
5. 建立残疾人康复绩效评估体系
在厦门市陆续出台残疾人康复训练补助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以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尽早融入社会的同时,还应该出台专门的康复训练机构的资质准入、监管、考核、淘汰等相关办法或规定,促进厦门市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我市残疾人康复训练行业的发展更为健康有序;并且,我市应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种类和实际需求,对残疾人康复训练实行分类补助,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此外,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让残疾儿童得到实惠,建议有关部门还应定期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进行鉴定评估,避免因政府加大补助力度催生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而无良康复机构乘机降低服务质量,尽可能让残疾人&吃够&补助标准、确保康复质量,防止资金被套领冒领。
(四)实行完全免费的残疾人教育制度,提高残疾人人力资源素质
残疾人教育又叫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者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的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残疾人教育包括了残疾人的早期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三大学习阶段。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意义重大,办好特殊教育有利于培养、发展和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及生存能力,减轻残疾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于一些轻度残障的残疾儿童,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使他们像正常人一样从事工作和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财富创造者;对于一些中重度残疾儿童,经过适当的教育和培训,许多人也可以成为半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针对厦门市残疾人教育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提高厦门市残疾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对厦门市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十一五&特殊教育工作重点之一是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数量较多的县要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厦门市各区人口远远超过30万人,可全市只有三所特教学校,无法满足残疾人就学需求。建议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特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特校的规模,增加对残疾学生的吸纳容量;另一方面可以在目前没有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湖里、翔安、海沧、集美区逐步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就近吸纳残疾人住宿就读,其中湖里区也可选择市特教学校就读,不必重复建设。
2. 完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除了特教学校外,残疾人随班就读也是残疾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残疾儿童因为残疾程度较轻、康复训练后功能补偿程度较好,有能力跟健全孩子一起随班就读,接受正常教育。为了鼓励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考虑到目前厦门市残疾儿童基础教育阶段学费全免、交通费和簿籍费政府补助,残疾学生已基本实现全免费的教育,建议政府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给予学校或者教师一定的补助,如:对学校的的无障碍设施设备给予一定补助;按照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人数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补贴。通过对残疾人学生随班就读的补助力度加大,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更好的吸纳和培养残疾学生。
3. 推动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
随着义务教育开展和就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厦门市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程度较高,但目前对中高等教育的推动程度不高,就读高中考入大学的残疾学生较少。残疾人要与健全人平等的就业,参与社会竞争,关键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提高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而提升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是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鉴此,在目前对残疾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予以补助政策外,一方面强调残疾人高中教育的质量,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考上大学的残疾学生人数给予学校或者老师一定的奖励经费,或者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考评和表彰奖励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提高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补助标准,让更多的残疾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4. 填补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补助空白
0-7岁是小孩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很强,这期间接受的启蒙教育质量好坏对残疾儿童日后的成长影响很大。由于目前厦门市没有出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补助政策,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学费很高,残疾人家庭大都比较贫困,因此很多家庭因经济负担问题没有让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大都留在家里让大人看护。鉴此,建议厦门市的助学政策可以往前延伸,把残疾人学前教育也纳入政府助学补助范围,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把残疾儿童送入正规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
(五)有针对性的开展残疾人就业措施,促进有能力残疾人实现就业
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使他们自食其力,实现社会价值,而且还能解决残疾人家属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更是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推动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厦门市残疾人的就业方式大致有三种: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集中就业是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企业或盲人按摩中心就业;按比例就业是指根据《厦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个体就业是指残疾人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厦门市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就业促进工作措施:
1. 积极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的政策措施
在残疾人就业方式中,按比例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最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政府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点工作。目前厦门市一方面对未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另一方面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工资性补贴,以促进用人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此基础上,厦门市应完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大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补助,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可对安排残疾人较多的用人单位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经费补助;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政策宣传力度,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推荐工作,通过举办残疾人招聘会来搭建用人单位与残疾人求职者的沟通平台,引导、服务用人单位积极开发并安排适宜残疾人工作岗位,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此外,就业管理机构在推荐残疾人就业时要善于发现残疾人的长处,虽然残疾人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但同时他们也有优于健全人的另一方面,例如:聋哑人无法听见别人说话,但是他能抗拒噪音,可以适应健全人难以适应的吵杂环境;盲人在视觉方面有缺陷,但往往触觉或听觉非常灵敏,可以从事钢琴调音师或者盲人按摩职业。
2. 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由于残疾人自身仍存在行动不便、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技能不强等不利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高新技术运用程度的提高,残疾人进入企业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在健全人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残疾人个体就业以其就业形式的灵活性、对残疾人的文化水平及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能适应多种类型残疾人等特点成为了残疾人就业的重要补充形式。鉴此,政府应积极扶持有条件的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对经过项目前期可行性评估的创业项目给予贷款担保贴息政策,或者视项目大小给予一次性的无偿资金扶持,帮助残疾人解决资金难问题。
3. 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
要促进残疾人就业或者创业,离不开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通过对残疾人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增强残疾人的竞争力。鉴此,政府应特别加强对本市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失业残疾人进行培训,根据不同残疾人的兴趣、特长、潜能,分别开设不同的培训班,聘请专业的教师组织残疾人集中培训,对完成课程任务且能通过考试考核的残疾人,其培训费用由政府全额补助;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如积极组织盲人学习按摩技术,举办保健按摩培训班;在监管体系健全的前提下,政府还可以对企业新招残疾人进行&师傅带徒弟&方式的上岗培训给予适当补贴。
4. 进一步做好农村残疾人就业工作
目前厦门市出台的各项残疾人就业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扶持政策。农村残疾人比起城镇残疾人更为困难,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更为缺乏,更难推荐就业。为做好农村残疾人就业工作,建议政府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工作出台扶持政策,一是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本地残疾人,对新招用本区农村残疾人的企业予以社会保险费补贴;二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结合当前厦门市的新农村建设,对新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等农村公益性岗位积极安排农村残疾人上岗,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岗位补助;三是残疾人就业管理机构要送服务到家,定期送岗位到农村,直接到农村开展残疾人就业招聘现场会;四是从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大力扶持残疾人从事农村种、养殖业、手工业,帮助残疾人增加经济收入。
5.建立残疾人工疗托养机构,实现特殊残疾人的非正规就业
在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弱智、精神、重症残疾人属于残疾人中就业更为困难的对象,绝大多数根本无法实现正规就业。为了更好的满足这部分特殊困难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切实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积极建立托残机构,对我市弱智、精神、重症残疾人集中收养,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疗养、培训并安排简单工作,实现非正规就业,使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以减少因重度残疾而带来的家庭悲剧,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鉴此,市委市政府将&在全市各区建立轻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庇护工场&列为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当年建设完成各区残疾人福乐家园项目基础上,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福乐家园长效运作机制的建立工作,强化软体建设,促使福乐家园办出特色和成效,成为残疾人的温馨家园;此外,政府还可以在岛外建立全市性的大型托残机构,对全市的重残残疾人、康复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智障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工疗结合,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解决特殊残疾人的生存、生活问题。
(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体系,解决残疾人及其家庭后顾之忧
《残疾人保障法》要求&残疾人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是解除单位、家庭和残疾者本人后顾之忧的重要措施。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体系,更好的保障残疾人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
1. 全面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水平,早日实现&高水平、全覆盖&的目标。针对厦门市残疾人群体低就业率和高贫困率的现状,政府应该以鼓励、推动、促进残疾人就业为契机,提高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参保率,让残疾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所靠。
2. 对于一些无就业能力的重度残疾或智力、精神残疾人,政府应该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帮助他们参加养老及医疗保险,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目前这部分群体已经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养老尚没有保障,建议厦门市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时,将老年残疾人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并适当提高其养老金标准,确保其晚年生活。
3. 加大政府对城乡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降低医疗费用报销门槛,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限额,让更过残疾人能够享受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实惠。此外,考虑到残疾人的经济困难和实际看病需求,建议政府对残疾人的药店购药进行一定额度的专项补助,每年按照一定的标准打入到残疾人医疗保障卡,为残疾人解决平日小病购药困难。
4. 考虑到残疾人康复周期长,许多康复涉及医疗或药物,为切实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鼓励残疾人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工作,建议政府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目录范围,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训练时可以从医保费用中报销,进一步减轻残疾人经济负担,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
-------------------------------------------------------------------------------------------------------------------------------------------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