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200字得

读书心得:思考·后半本
读书心得:思考&后半本& &时寒冰
&&& 经常会有朋友来信,让帮助推荐一些书。&&& 我过去的确做过这方面的推荐,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需求差异很大,推荐好书其实很难。所以,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时候读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找不到书&&在偏僻的农村,能够接触到的书非常有限。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一本,是我把家里的废铁废铜(有的其实还有用,并非真正的&废&)卖掉,用得到的零钱买的&&那一年我7岁。&&& 那个时候读书基本上没有太多选择,能够遇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尽管如此,差不多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四大古典名著都看过了,又陆陆续续读到一些世界名著。&&& 当时阅读最多的是文学类书籍和杂志。有时候听说谁有一本好书,要跑很远去借,借书就需要在短时间归还,逼迫着争分夺秒地阅读。这也帮我培养起了快速阅读的习惯。我曾经在一个晚上读完了一本小说集,因为第二天天亮人家就要求还,而我绝对要认真维护这种信用。&&& 我读书和写作受表哥的影响很大。他酷爱写作,立志成为作家&&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理想,当时的人听到带着作家头衔的人,常常流露出仰慕之清,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在简历中注明&爱好文学&之类的。表哥那里是一个书籍交换站,很多人把书借给他,也从他那里借书,这大大方便了我的阅读。&&& 书籍帮我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广阔的世界。我小时候对做农活之类的没有任何兴趣,经常在农忙时还手捧着书看,以至于大人常取笑我,说读书读傻了将来可能讨不来媳妇。&&&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莎士比亚戏剧、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书,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书。《约翰&克里斯多夫》让我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奇妙和震撼,它唤起我对音乐的热爱。莎士比亚戏剧中,美妙绝伦的语言,常常让我爱不释手,以至于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里面的对白。&&&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对我的影响是深植于灵魂的。土地、民族、挣扎、苦难、悲怆、奋争、爱情、死亡&&这些绝非几个关键词所能涵盖。它促使我阅读有关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那是更深的苦难&&说起来有点荒诞,是《静静的顿河》而非那些空洞的说教,让我深切地爱这片土地,爱这个民族。有关这一点,我在第9节《静静的土地》中写过。&&& 对于《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当时还不大懂,等后来再读的时候,爱不释手,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感悟。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以至于书中的空间被我的评语占满。这样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 读书有诀窍吗?&&& 对于很多人问的这个问题,我常常不置可否。但读书的确有一些方法,是需要自己总结的。比如,我读书的时候,首先会通过目录看作者的大致思路和基本逻辑,以便最快地进入角色。进入章节后,同样如此,与作者一些展开内容,有时候会不谋而合,有时候会出入很大,通过对比,会发现作者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优势。这样读书脉络非常清晰,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更锻炼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路。&&& 我也常常多本书一起读。比如,关于养老保障问题,西方国家的做法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会一次性买一、二十本书,放在一起阅读。对于重叠内容直接跳过,剔除不需要的时间消耗,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一次组合阅读可以把一个问题弄透彻。&&& 我喜欢在睡前读会书,读完后放床边。常常半个床都是书,而我被挤到一边。沙发、饭桌前,也常常被书占着。所以,家里常常会很乱。&&& 读书也常常面临着很多的局限性。关键问题是,我们看到的书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很多细节往往被遮掩或忽略。&&& 比如,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深感军阀的残暴和血腥。但是,在读到它背后的历史后,却是更深的震撼。日,北洋政府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女学生刘和珍是其中之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段祺瑞赶赴现场,长跪不起,请求赎罪,并从此开始终生吃素。随后,段祺瑞处罚凶手,颁布&抚恤令&。而且,段祺瑞政府并未干涉媒体报道此事,以至于各种谴责和抨击之声不绝于耳。当时的国会和司法,亦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当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条之重大嫌疑。&社会压力最终导致执政的国务院总辞职,段祺瑞亦承担全部责任,辞去所有职务退居天津,每日吃斋、诵经、看书、下棋,撰有《正道居集》、《正道居诗》。1936年,身患胃病,十分虚弱,&医生劝他开荤以增加营养,他仍执意不肯:&人可死,荤不可开。&。&&& 后来,又看到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一生没有不动产)的段祺瑞的遗嘱:&&&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谋,国人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简单。&&&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 这是一个军阀的另一面,临终前还在关注民族前途,还在体恤百姓疾苦&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我们现在能够挑选的图书,大都是前半本,甚至前半本也是精心修剪过的,这注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读书,不能只读半本,尤其历史,如果不读后半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歧途,就无法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史。有的人越读书越傻,就是因为老是在前半本书里面晃悠,既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寻找后半本书去读。&&&&&&&&&& 于日深夜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文章标签 ‘读书笔记’
终于读了一下著名的,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比喻——
太多关于创业的商业计划看上去更像是火箭发射(大公司),而不是汽车驾驶(小公司)。
火箭发射是预先计划好的,汽车驾驶是随时反馈,书中称之为“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这是没法在某次出行之前就设计好。新创企业更像开车,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个人机构。
再说大公司,他们习惯的做法,使人们感觉“有效率”,一大群人整天忙这忙那,但常常没有结果,即,他们很善于成功地执行一项无意义的计划。换句话说,在大公司里工作的同学们,你们回顾一下自己在3个月前的某几天里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一大半,时至今日,做不做毫无区别?
我们这个时代大问题不是“能不能制造出来”,而是“应不应该制造出来”。“经证实的认知”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可以有系统、有步骤地找到要开发的正确东西。
没有什么比高效地做一件根本不应该做的事更加徒劳的了——彼得·德鲁克。
或者说,“努力地做错误的事情”——我在知乎上对于产品经理常犯错误的回答。
如今,因为各种技术手段日趋先进,个体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创业(小团队)做事的模式会越来越普遍。
书中给出了创业者最重要的两个假设:价值假设、增长假设。
“价值假设”衡量的是当顾客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它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其价值。“增长假设”是用来测试新顾客如何发现一种产品或服务的。
价值假设:
如果顾客们抱怨产品功能缺失,正说明了团队的开发方向是正确的,就怕没人理。
好好地和早期使用者(类似种子用户)一起玩耍,他们对于那些太过精致的东西反而心存芥蒂:如果这种产品什么人都能用,那么作为早期用户又有什么好处?因此,任何超出早期使用者需要的额外功能或修饰,都是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但在的时候,要注意“鸿沟”两边的用户不同、需求不同,试图用同一产品来满足必然失败。
Product/market fit:新创企业在某个时刻,终于发现了对产品产生共鸣的一大群顾客。如有新创企业要评估是否已经达到这个fit,答案很简单:如果你这么问,就说明你还没有达成。
增长假设:
所谓可持续增长:新顾客是由以往顾客的行动带来的。
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口碑相传,产品真正解决了痛点,甚至是有亮点,才能产生口碑;
第二,产品使用带来的衍生效应:如paypal,每次使用它付款,收款方就接触到这个产品;
第三,有资金来源的广告:只要获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边际成本)比他带来的收入(边际收益)低,超出的部分(边际利润)就可以用来获取更多顾客。
第四,重复购买或使用。
对公司/产品来说,有三种增长引擎:
黏着式增长引擎:重点关注“流失率”;
病毒式增长引擎:努力提升“病毒系数”——每个注册用户将带来多少使用产品的新用户。病毒与口碑的区别,具有病毒式增长特质的产品依靠人和人之间的传递,是正常使用产品的必然结果,而口碑不一定要通过使用产品的过程;
付费式增长引擎:关键在于“单用户收益 & 获取成本”。
最后是几个金句,值得反复体会:
精益的思维方式把价值定义为“向客户提供利益”。个人的体会是,做一件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得参与这件事的所有人都“有利可图”。
如果你无法失败,就学不到东西。
团队实用原则:1,对第一次错误要容忍;2,不允许同样的错误发生两次。
创新团队需要的三种架构特征:稀少但稳定的资源,开发业务的独立权,与绩效挂钩的个人利益。
每一个看似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问题。
好书,经典。
iamsujie的各种二维码
世界杯开始了,总觉得日子有些不同,虽然只是每天睡觉前看一会儿集锦。偷个懒,继续后半段读书笔记,比较零散。
开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你去看医生,在你描述自己的症状之前,医生就塞给你一张处方,告诉你:“这种药,吃两片,明天早上再打电话告诉我你的情况。”
“但是你怎么知道这药对我有效?”你会问,“我还没告诉你我的毛病出在哪儿呢。”
“怎么会没效果?”医生回答,“我最近的两名病人都是靠这个药治好的。”
没有一个精神正常的病人会接受这样的治疗。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却常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创新。
对市场细分,不应该按照用户群体,而应该按照(用户需求的)场景。当了解了一个产品是被用于完成什么任务(也包括了解这些产品在哪些任务上无法“物尽其用”)之后,创新者们对于如何改良产品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他们知道如何满足客户的期望,从而打败“真正的”竞争对手。要摒弃那些和“任务”无关的改良工作。
“行业”的概念是时变的,通常只是一个不完善的对用户需求场景的分类法。
对于在市面上“不够好”的产品,内部开发更有优势,而外包(或者说是专业、独立的生产方式)则适用于那些“好得过头”的产品。
Apple的封闭模式,在早年产生了优势,是因为行业的不成熟,当然,Apple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重新发明了手机,生生把一个看似成熟的“好得过头”的行业打回“不够好”,或者说,细分出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放的Android必然逐渐占据优势……
一般的规律:企业在整合价值链中的所有接口后,就能够在性能“不够完善”的市场竞争中繁荣壮大。在整个行业增值链中,这样的情况会多次发生。这就意味着一个行业中通常不会仅仅是分散型企业占上风,也不会仅仅让整合型企业把控全局。而我们通常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来预测出整合和非整合的竞争优势所在。公司内的BU划分与职能划分亦如是。
竞争力的本质在于实现客户价值,而不是制作自擅长的事。品牌,在整个价值链上最能凸显价值的,是“不够完善”的产品市场区间。
在延续性市场情境中带领企业取得成功的技能,在破坏性成长中却往往会将最好的创意扼杀在摇篮中。
谋划型策略(主动)与应急型策略(被动):在未来形势不明时,或不知如何选择正确策略时,应急型流程应占据主导地位。一个企业早期几乎总是这样,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才有资格谋划。一旦取胜的策略已经明朗,谋划型策略就该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在这些情况下策略执行有效与否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90%以上的成功的创新业务发展史,往往不是最初策略,关键在于,有没有资源进行第二次尝试。
无论是企业资本家或风险资本家,一旦他们的投资环境发生改变,要求企业快速做大,企业成功的概率都会明显下降。So,耐心等待成长,积极追求利润。
iamsujie的各种二维码
节前一周,读完了《有的放矢》,很久没看到这种,看着看着就想拿出笔来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书了,强烈推荐一把,并且这也是
翻译的第六本书,。
接下来,摘录每一章的一些金句,以及个人的有感而发。
创业者的悖论
最初的创意仅仅只是大胆的猜测,而急于求成的心态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会不断加剧创业者对创意的迷恋,从而降低修正猜测的可能性。
“有梦想、有热情、有恒心”只是必要条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充分条件。
很多大家熟知的“做产品”的过程,是过去几百上千年,长期物质缺乏而推导出的“供给驱动”模式,最近几年,“需求驱动”的模式日渐上风,而我们还不习惯。供给驱动模式,在现今只适合成熟的产品,属于执行过程,而创业是探索过程,需要的是试错、迭代。
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产品并不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勤勉,技术是否先进,或者销售人员是否有魅力。这也是大部分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没能力开发产品,而是开发的产品用户不需要。
如果产品还没有找到核心的客户价值,细化分工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率。人数增加必然会降低沟通效率,导致关键信息无法顺利传递。
创新的秘诀
“创新能力是鉴别领导者和跟随者的试金石”——Steve Jobs
很多成功的创新都只是对其他领域已有只是的借鉴和组合,把已有事物应用到新领域,成功的概率会高许多。发明与创新的区别:发明仅仅是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创新是发明和用户需求的结合。
创新有两种风险:技术风险(能否实现)和市场风险(能否满足需求)。研发心脏病药和做一个网站,最大的风险不一样。
如果你问客户想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已知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他们想解决的问题及动机。如果你指望客户替你创新,他们多半只会建议你改进已有的产品和服务,即里的“期望功能”。
创新者的任务是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客户已有的问题。
创新者和尝鲜者愿意冒险尝试新产品(对新解决方案感兴趣),而早期消费大众则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对解决问题感兴趣)。
有的放矢的基本原则
与用户交流需要避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是强行向用户推销产品,听不进客户的意见;第二种是自己完全没有主意,寄希望于用户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
每个人都无法以毫无偏见的方式看待眼前的事实。
创业者要敢于接受不熟悉的新事物。
创业者要经常反思创业动机,即初心,可以缓解短视行为。
创业公司能否成功取决于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尝试第二个想法。
以技术为中心的公司往往认为产品的功能越多越好,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则会选择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
确定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出待解决的问题;二:提出产品假设;三:验证待解决问题和产品假设;四:了解市场状态与竞争对手。
你要明白自己打算做的到底是“维生素”(nice to have),还是“止痛药”(must have)。
我们要找出那种问题,让人愿意接听陌生人(我们)的来电。
再次强调,愿意用 不等于 愿意买。
还是那几个问题:核心用户?刚性需求?产品概念?用户价值?竞争优势?
不要被目标用户以外的人误导,哪怕他们很有影响力。
从马斯洛需求模型出发,可以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三类:第一类,衣食住行、个人安全等基本需求;第二类,心理需求,包括爱情、友谊等情感需求,以及渴望被重视的需求;第三类,自我实现的需求,体现在创造力以及体验生活多样性(审美?艺术?)等方面。
确定解决方案
一:提出最小功能集合;二:验证概念原型;三:验证产品原型;四:验证解决方案。
最小功能集合是驱动目标客户购买产品所必须的产品功能的集合。也可以说,是“你想做的”与“客户想要的”交集。
完美并非无一份可增,而是无一分可减。所以,“有争议,放二期”。
“不能全听客户的。如果他们要什么你就做什么,等你做好了他们又会提出新要求。”——Steve Jobs
多多去了解客户目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一定要亲自见客户,不管你面对的是尴尬、沉默、热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一课,客户的表现说明了你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到底是否靠谱。
提问技巧——假设你有XX元钱,可以用来购买这个产品中的任意功能,你愿意购买哪些功能?
验证问题找的准不准,要看(陌拜)客户的回复率;验证解决方案是否靠谱,要看客户愿不愿意掏钱。
确定营销策略
一:探索客户的消费过程;二:探索营销渠道;三:验证试点客户。
本阶段的目标在于,理解客户接触产品,决定购买产品,使用产品,最后废弃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提炼出客户“为什么需要”——卖点。
营销渠道是由处于你与客户之间、影响客户购买决策的所有参与者构成的。
销售渠道是产品的传递通路,营销渠道是信息传播通路。
确定商业模式
一:从客户交流中总结商业模式;二:验证盈利模式;三:监测业务数据。
遵守有的放矢前四个阶段的流程,至少可以确保创业者看到鸿沟(参见《跨越鸿沟》)。
当企业开始扩大规模时,经营的行之就从创造性的探索变成了严格执行任务以实现目标,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具备不同的能力,创始人把经营管理权转交给更适合的人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大部分新兴市场最后的胜利者往往是后来者,因为他们可以从开拓者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攻占已有市场的另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先从低端市场做起,然后向高端发展。这是因为,高端客户往往不愿意冒险尝试使用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面面俱到的产品往往一无是处。
训练认知灵活性——一个人根据新掌握的信息改变看待世界方式的一种能力。
危机与专注
iamsujie的各种二维码
一直以来,深感自己有很多思维方式是“穷人”的,并不是说好、或者不好,而是,没搞清这些思维的原因,可能会阻碍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所以,前段时间弄了一本看,有些收获,简记如下,提一句,书里对贫穷的定义是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的人群,全球有10亿,这是一批真的穷到基本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人。
书中认为,贫穷最大的原因是,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所以会相信一些错误的事情,于是做出错误选择,显得短视。
对穷人来说,很多信息都不是“免费”的,订一份报纸、开通网络都会成为一笔需要计算的开销,电视机就更不用说了。不过,穷人们就算买电视,也多数用于娱乐。穷人喜欢及时享乐,主要原因是信息缺乏导致了短视,本来日子就很苦了,不如花点小钱,买点今天的快乐,所以会花钱在一些零食、烟酒茶等非必须品上。书里分析,哪怕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也是足以购买有营养保证的食物的,大约只要0.2美元左右,但穷人往往会买一些更贵,营养少,但口味好的食物。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穷人们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甚至陷入“没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工作,收入减少,食物没保证,体力精力更差”的恶性循环。
他们不愿意做“小投资”,是因为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都是今天花钱,今后收益的。
穷人们的短视,也有被动的原因,他们的生活,往往要肩负着更多责任。他们享受不到很多公共设施,比如没有自来水,所以当政府对水进行氯化时,他们也无法受益。又如,他们没有退休计划和社会保障,需要自己存钱,于是不敢冒险(比如做生意)。
此外,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的陷阱,一旦穷了,就很难翻身。最值得探讨的一个例子就是“信贷”。穷人很需要“小额信贷”,常规的金融机构为什么不做?主要三个原因:
一是违约,穷人违约的概率较高,他们“破产”的概率更大,有时候是真的还不起了,有时候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珍惜自己的信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经常有道理的;
二是信息,给穷人贷款不像给大公司贷款,信息更加不对称,银行很难了解穷人的各种信息,从而,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三是管理成本,假设银行有一定金额的钱要贷出去,那么做小额信贷就会大大增加“笔数”,各种管理成本也就上去了,对银行来说,何必去碰这块业务呢。顺道提一句,互联网金融在这点上,也是可以有点作为的。
但是需求仍然在,所以出现了民间的高利贷,为什么高利贷做得起来?
首先必须“高利”,其实是用守约的还款来弥补违约的金钱损失。第二,和正规银行不一样,高利贷的违约可以通过暴力来提高成本,通常,他们和黑社会合作,不还钱直接“砍手指、下胳膊下腿”什么的,对其他贷款者也能起到威慑作用。而穷人的信息,也不用怎么收集,管理也还好,通过小混混收款即可。
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就是通过非暴力的方法,做成了小额信贷,他的主要改进,是把暴力变成了“几人捆绑 + 道德约束”,借钱的时候,比如几个亲朋好友互相担保一起借,这样,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找到合作者,比如对不还钱的人,主要采取去家门口羞辱、静坐的方式,让你在社区里名誉扫地……不管怎么说,比砍手好太多了。
各种可怜。
iamsujie在别处:,
这里是广告位,尚有空缺,招租
想看什么自己选
最新文章,趁热看
本站图片的那点破事
早期图片在Picasa里,然后挂了,想看的同学,抱歉~~~
后来又有一段时间用flickr,然后也挂了(部分farm),再次抱歉~~~
2010 年3月,我换成了的付费服务,希望好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做产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朋友们的窝窝
经常出没的地儿,先乱着
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幼儿教师读书笔记_幼儿园教育随笔网
" target="_blank">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心得6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