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用上远近闻名,风餐露宿的反义词,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随时请教,写一写孔子勤奋

17孔子拜师
第十二周&&
12年11月21日&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读准翘舌音“尘、止、授”以及“仆”
的读音。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指导“等”字的书写。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采用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初识“孔子”和“老子”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2.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孔子的资料。老师读课后介绍孔子的资料袋。
3.揭示课题:17、孔子拜师。
(1)读题。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课文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谁为师?怎样拜师?)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多种形式认读
(1)出示词语: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学无止境&
传授 佩服&
(2)指导:翘舌音“尘、止、授”和“仆” 的读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2)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3)搜取难读的句子,再全班反馈。
4.感知课文大意。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些资料,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师介绍古代人的姓名)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2)简单交流有关“老子”的资料。
(3)课文讲了些什么?(课文主要讲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学生自读。
(2)学生观察,提醒写好字应注意的地方。
(3)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教师范写“等”字。
(5)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6)展示评议。
四、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积累孔子的名言。
3.综合性学习。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生认读
2.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课题。
二、研读感悟,感受人物的品行
(一)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1.读了课文,你觉得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读悟语句,体味品行。
1.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对你的感受最深,做上记号并理解。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汇报交流关键词句读书感受。(随机,预设以下几句)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A.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B.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C.理解“远近闻名”
①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找近义词理解词义:远近有名
③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谦虚好学)
D.指导朗读。
①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②学生集体朗读体会孔子他对知识的渴望。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点拨交流)
A.谈谈你的体会。(提出感受深的词语: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②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③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④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⑤指导朗读。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C.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①孔子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②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3)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通过演示朗读来体会孔子很有礼貌。)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②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③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
②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③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A.交流感受(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B.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C.集体朗读体会孔子认真求学,虚心向老子请教。
(1)“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老子非常谦逊有礼。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老子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孔子。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三、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假如,此时我们正面对着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夸夸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四、拓展延伸,语言实践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孔子拜师小故事。
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他还向苌弘拜师,向师襄拜师,向郯子拜师。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向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拜师呢!想知道吗?那就到课外去看书吧,书可以让你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
3.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板书设计:
&&&&&&&&&&&&&&
&&&&&&&老子&&&
&&&&&&&&&&&&&&&&&&
&&&学而不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PPT课件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PPT课件,课件,帮助,小学课件,人教版,语文课件,孔子拜师,孔子拜师ppt,反馈意见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51|
上传日期: 15:59:42|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PPT课件.PPT&[教材简介]&&&&&《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起到的应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本堂课中我就抓住孔子一个人物,让学生充分地到文本中去寻找体现人物品德的句子。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悟人物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丘、止境、品”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经过,感受他谦虚好学的品行。3、联系生活,初步懂得学无止境。
[重点]能通过孔子的言行,了解孔子求学过程的艰难,感受他谦虚好学的品行。
[难点]能通过孔子的话并联系生活懂得学无止境。&&&&&&&&&&&&&&&&&&&&&&&&&&&&&&&&&&&&&&&&&&&&&&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1、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中国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那他为什么能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去学习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学完了,你也许就能有所体会。2、揭题,板书:孔子拜师&&齐读。3、书写“丘”。孔子名什么?看老师书写“丘”,说说像什么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一次再把刚才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次。2、交流字词。纳闷&相距&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等候&迎候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远近闻名&风餐露宿3、说说这位老师是谁?板书:老子。4、课文读通读顺了,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出人们对孔子和老子评价的句子。三、细读课文,细细品味孔子的品行&&&&&&&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看看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孔子的谦虚好学的品质。读到感动时,读到有体会时,读到有疑问时,可以读读画画,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1、自由读。2、交流读书体会。A、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读,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孔子此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会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因为他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不光要向书本学,还要向他人学,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B、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读读这句话你从哪里体会到孔子的谦虚好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一个词?(学无止境)&此时的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为什么还要求学拜师呢,C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1)读读,说说洛阳到曲阜有多远?相距上千里&理解千里?(路途遥远如果开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要日夜不停的开10多天才能到达。如果走路要走几个月。)2)、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行差不多都是走路,孔子也一样,这们远的路孔子硬是靠两条腿走到了,这一路上孔子舒服吗?很艰辛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非常艰辛。风餐露宿,出示风餐露宿的意思&学生读,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3)、体会“日夜兼程”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不分白天和黑夜,拼命地赶路)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多们辛苦呀,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他的辛苦吗?学生读3、这么辛苦,他觉得苦吗?为什么?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读出他不怕苦。学生读。4、这么辛苦为什么不休息,他放弃了吗?为什么不放弃?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什么力量支持孔子?(求学、知识)你能读出他的求知若渴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孔子说?5、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高兴,激动,诚恳、谦虚、彬彬有礼)6、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深刻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那么老子身上又有哪些品行值得我们尊敬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小结延伸&&&&&&&学了这一课相信孔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同学们拿出笔写写你心目中的孔子或写几句赞美孔子的话.&&&&&&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板书设计]&&&&&&&&&&&&&&&&&&&&&&&&&&&&&&&&&&&&&&&&&&&&&&孔&子&拜&师
&&&&&&&&&&&&&&&&&&&&&&&&&&&&&&&&&&&&&&&&&&&&孔丘&&&&&&&老子
&&&&&&&&&&&&&&&&&&&&&&&&&&&&&&&&&&&&&&&&&&&&谦虚、好学&&&&&&?
[课后反思]&&&&&&《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只要让学生从读悟中理解孔子与老子的优良品质。回顾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我想,这些不足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孔子拜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32页免费12页免费6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 2页免费43页1下载券36页1下载券17页免费39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4页1下载券26页1下载券38页2下载券29页免费23页免费
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的​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餐露宿造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