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普莱斯是二十岁,但是他只有五个生日,为什么

让·雅克·卢梭生平简介_作品_让·雅克·卢梭纪念馆_中国清明网网上纪念馆
返回首页&&
关注我们&&
会员某某&&
让·雅克·卢梭纪念馆
人气指数:2041
你还可以输入10字符
您还未登陆,请输入账号密码
  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在近代西方法律思想家中,卢梭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特别声誉,那就是他的名字紧紧与&第一次建立在人权理论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法国大革命连接在一起。&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注:转引自李凤鸣、姚介厚:《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198页。)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主要基础,并通过信徒罗伯斯比尔等人(注:&罗伯斯比尔所接受的卢梭影响显然超过其他革命领袖。他和圣鞠斯特都是卢梭的崇拜者,救国委员会里的其他成员也经常引用卢梭的名字。&[法]巴奈尔:《法国革命中的卢梭》,巴黎1977年版,第602页。转引自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29页。马拉赞扬卢梭是&真理和自由的倡导者,恶劣习俗的讨伐者,人道主义的保卫者和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他多次上街宣读卢梭的著作。勃&姆&列尔纳狄涅尔:《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第163页。 转引自阎海云:《卢梭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大革命》,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第4期。)在革 命过程中加以实践,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已达成的共识。研究卢梭的法律思想对大革命的 影响,既有利于把握这位著名启蒙大师的历史地位,又可以解读法国革命的特色。
  一、卢梭的平等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甚至牺牲自由以力求的是平等。&(注:[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37页。)恩格斯指出,在&平等要求的资产阶级方面是由卢梭首先明确地阐述的&。(注:《马恩全集》第20卷,第699页。)
  (一)法律平等思想与贵族制的废除
  平等对于卢梭来说,有切肤的感受。卢梭是当时惟一富有流浪生活经验的人,受到富贵人家的欺凌与侮辱,也得到了穷人真诚的帮助。卢梭宣扬&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要知道一位贵族跟一个牧人都有两条腿,也都只有一个肚子。而且那些所谓必需的东西实际上对于他的身份并不是必需的。&(注:[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4页。)他十分厌恶那些上流社会的权贵,指责贵族在法国坐享有害而无益的特权,是法律与自由的死敌,&在它大放光彩的那些国家的大多数,除了专制的势力和对人民的压迫外,还能产生什么呢?&(注:[法]卢梭:《新爱洛伊丝》第1卷(第62封信),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97页。)所以,他坚持法律平等,即&法律的条件下对人人都是同等的,因此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奴隶。&(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页注。)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全体公民都有责任按自己的才能和力量来为国效劳,每个公民也应当按照他们的贡献受到提拔和优待。
  法国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平等原则的第一次伟大实践。日巴士底狱被攻陷,不久制宪会议就通过第一个法令即&八月法令&(8月4&11日),取消了封建贵族的司法、养鸽、狩猎、免税等特权。日,制宪会议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承认&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日,议会宣布&一切特权,一切财产的封建性质和贵族性质一律废除。&6月19日,议会进一步作出决议:&永远废除世代相承的贵族阶层&,&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日,革命政权颁布了冠以《人权宣言》的宪法,从此公民在法律上平等的原则终于完全代替了封建等级特权的原则。与此同时,卢梭提出的政治平等思想也在1791年宪法中得到了落实:&一切公民,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位和职务。&的确,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靠出身、权贵,完全靠自己的奋斗和才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担当了重任。(注:参见尹虹:《论法国大革命的平等思想》,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二)经济平等思想与雅各宾的社会分配方案
  在所有的平等要求中,卢梭把经济平等的原则放在首位,因为&各种不平等最后都必然会归结到财富上去&。(注:[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1页。)要实现人的平等权利,首先要实现经济上的平等,做到&人人都有一些东西而又没有人能有过多的东西&,也就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足的足以购买另一人,也没有一个公民可以穷的不得不出卖自身&。(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4页。)&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注:[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0页。)
  &每一个公民只准有一个作坊,一个商店。&无套裤汉党人的这一主张是卢梭论述的 雄浑回声。日,在向国民公会所作的《关于生活必需品》的著名演说中, 罗伯斯比尔提出&一切权利之中的首要权利是生存权利&,&社会生活的首要法律是保 证一切社会成员都有生活资料&;(注:[法]波普朗编:《罗伯斯比尔选集》第2卷,巴 黎1973年版,第85页。转引自陈崇武:《罗伯斯比尔与法兰西共和国设想的蓝图》,载 于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一至第五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臧妫??4页。 )他同时还强调&一切损害人民生命的投机活动都不能算是贸易,而是抢劫。&(注:[ 苏]沃尔金、塔尔列:《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苏联科学院1941年版,第2 97页。转引自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世界历史1981年 第2期。)日,在《关于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的著名演说中,罗伯斯比尔 又根据卢梭的学说提出了关于所有权的四点著名建议:&所有权是每个公民使用和支配 法律保障他享有的那部分财产的权利;所有权也和其他权利一样,受到尊重他人权利的 义务的限制;所有权不能损害我们周围人们的安全、自由、生存和财产;违反这个原则 的占有,任何交易,都是不合法和不道德的。&(注:[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 审判》,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7页。)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罗马法的全新解释,按 照这种解释,所有权已经受到了法律、公民责任心、社会道德准则的约束,已经不是绝 对&神圣不可侵犯了&。这就为从法律上限制私有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此,罗伯斯 比尔强调&给予贫困者以必要的帮助,是富人对于穷人的神圣义务;履行这一义务的方 法由法律规定。&(注:[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第137页。)圣鞠斯特也是卢梭思想的忠实信徒,认为&富有是不名誉的事&,&应该 是既不富也不贫&。他计划,凡死后无直接亲属者产业应由国家继承;禁止人民有自立 遗嘱权,公民每年必须报告其财产的使用情形。(注:[法]马迪厄:《法国革命史》,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781页。)
  &他们(雅各宾派)从卢梭关于国家对公民财产拥有无上权力的学说中,为自己的社会 措施找到了理论根据,这些社会措施是:反对投机倒把,国家调整物价,强制推销公债 ,等等。&(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 版,第263页。)为缓和财产不均的现象,1793年国民公会废除立遗嘱赠与的自由,法令 规定:&在直系亲属之间的财产处分权,不论是基于死因、生前赠与或通过契约赠与, 一概予以禁止。&&其结果是,所有卑亲属继承其尊亲属财产的平均份额。&(注:[德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页。)有关法令还规 定,遗产必须由死者的子女平分,死者赠送给外人的遗产部分不得超过财产的1/10,赠 款的限额不得超过20万利维尔;凡已经拥有20万利维尔财产的公民根本无权接受赠款。 否则,就会破坏有继承权的亲属之间的&神圣平等&。(注:[苏]卢金:《罗伯斯比尔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8&119页。)日,粮食法令(第一&限价法令 &)公布,规定&所有商人、农民或谷物和面粉的任何所有人,均应立即向其住所地的 市乡政府申报其所占有的谷物或面粉数量和性质。市乡政府人员根据市乡议会决议,有 权到拥有谷物或面粉而未依规定办理申报的、有申报不实嫌疑的公民家中进行搜索。& 日,国民公会颁布&强迫公债&法令,规定已婚者年收入1万利维尔、未婚 者在6千以上的,须征累进公债;收入在9千利维尔者应纳重税。(注:[苏]卢金:《罗 伯斯比尔》,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8页。)圣鞠斯特还曾下令向富人强迫借款,交 款如迟1天处以1个月的监禁。日的法令规定统一全国粮食价格,禁止私人买 卖粮食;9月29日,著名的全面限价法颁布,规定了全国粮食、日用品和原料等39种商 品的最高限价。日的严禁囤积居奇的法令,责令商人出售库存商品,违者 处以死刑。日的法令规定,对面包、肉实行定量供应,对面包质量作了统 一要求,这种面包被称为&平等面包&,凡违反者以&违反全体公民平等精神&论处。 (注:[苏]卢金:《罗伯斯比尔》,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23页。)
  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恩格斯指出:&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被宣布为最重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所有权;而理想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57页。)
  &雅各宾专政时期是卢梭思想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时期。卢梭对于罗伯斯比尔来说是 一个无可争辩的权威。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民主派不能不被卢梭政治学说的激进主义所 鼓舞,&&在他的学说中,人民主权的原则得到了极为彻底的发展。&(注:[苏]沃尔 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3页。)
  (一)主权不可分论与法国权力机关的设计、运作
  卢梭认为,主权之所以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由代表主权的意志是一个整体所决定的。&由于主权是不可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它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要么就只是一部分人的。&(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6&37页。)基于此,他反对洛克、孟德斯鸠的分 权论,认为&人们所能有的最好的体制,似乎莫过于能把行政权与立法权结合在一起的 体制了。&(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7页。)且看他 最尖刻的一段:&我们的政论家们既不能从原则上区分主权,于是便从对象上区分主权 :他们把主权分为强力与意志,分为立法权与行政权力,分为税收权、司法权与战争权 ,分为内政权与外交权。他们时而把这些部分混为一谈,时而又把它们拆开。他们把主 权者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这一错误出自没有能形成主权权威的正确概 念,出自把仅仅是主权权威所派生的东西误认为是主权权威的构成部分。&(注:[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7页。)&法国大革命所采纳的正是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信念,这使得孟德斯鸠的政制理论,除了以最刻板的权力分立形式 外,无法被接受。&(注:[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 66页。)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的&政府理论是对混合和均衡政治思想的一种直接的抨击 ,在法国大革命对贵族权力以及后来对君主权的抨击中,这种理论达到了其最高峰,卢 梭的理论在当时至高无上就意味着孟德斯鸠关于英国宪制的观点不大可能为人们所接受 。&(注:[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0页。)
  卢梭的主权不可分理论在大革命时期得到了具体验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抛弃英美的两院制,实行一元制。在法国应建立一院制的议会还是两院制的议会?当时代表王政派的议员们主张实行美国式的两院制以代替富于贵族式的英国两院制;革命派主张建立一院制,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他们坚持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一院制议会来行使,一院制符合主权在民原则,既然法律是公共意志 的表达,而公意只能有一个,代议机关又是代表公意的,因此议会应取一院制,两院制 违反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日的表决中,以849票对89票(122票缺席)的压 倒多数否决了两院制,通过了实行一院制的决议。(注:参见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 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高毅:《 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页。朱学勤:《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95页。)但随着革命的结束和卢梭主 义影响的消失,法国人为了消除&一院制的恶果&和&过去的不幸&,在经过多年的争 论和实践之后,1875年宪法使两院制在法国最终确立,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是反对分权,导致&立法中心主义&。如果说1791年宪法是崇尚权力分立的孟德斯鸠主义的试验场,1793年宪法就是孟德斯鸠主义的火葬场。日,罗伯斯比尔在《关于宪法》的演说中,谈到分权原则时说:&权力均衡,在当时的风气似乎要求我们这样对各邻国表示尊敬的时候,在我们过分的自卑感使我们赞美外国一切稍微有点像自由的制度的时候,我们可能更醉心于这种制度。但是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察觉,这种均衡只可能是幻想或灾难,它会使政府毫无作用,甚至不可避免地会使相互竞争的 各种权力联合起来反对人民。&&我们同这种平衡暴君权力的安排有什么相干呢?需要 彻底铲除暴政;人民不应该在领主间的争论中寻找喘息的机会,人民权利的保障应当是 自己的力量。&(注:[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第145页。)1793年宪法是一部典型的卢梭式宪法,主要体现在坚持人民主权,摈弃三权分立,庄严地宣布:&主权属于人民。它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不可动摇的和不可让与的 。&(人权宣言第二十五条)这无疑是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思想成分在宪法中的沉淀。革 命过程中,在为挽救社会事业所必须的名义下,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被赋予无限制的 权力(全部权力),&为了捍卫自由事业,国民公会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切合理的或强力 的手段&。(注:转引自申晨星:《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载楼均信 主编:《法兰西第一至第五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这种& 立法中心主义&势必导致孟德斯鸠所崇尚的&公民政治自由&的毁灭。对此,当代新自 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哈耶克作过精辟的分析:&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 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 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注:转 引自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1页 。)
  (二)主权不可代表论与直接民主制的建立
  卢梭明确指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被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 个意志,而绝不可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因此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 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 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 们大错而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 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125页。)&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属于人民。&(注:[法]卢梭: 《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3页。)只有在全体人民都参加立法的国家 里,人们的自由、平等才能得到保证。&雅各宾派从卢梭那里吸取了有利于由人民投票 批准法律和选举公职人员的论据&(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3页。)&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卢梭的忠实学生的马拉, 认为必须规定,代表们通过的法律只有在拥有主权的民族批准以后才能生效。由于提出 了这一全民批准法律的要求,因此马拉远在革命前就已经事先想到了1793年的革命宪法 的一个条文。&(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 3年版,第288页。)这就是后来宪法规定的第十条&人民议定法律&。1793年的雅各宾 宪法在交全民投票时,获180多万人拥护,反对者只11万人。在选举公职人员方面,179 3年宪法规定,主权的人民包括法国公民的全体(第七条),人民直接选任代表(第八条) ,人民委托选举人选举行政官、公共仲裁人、刑事审判官和大理院的审判官(第九条)。
  &如果当人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进行讨论时,公民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勾结;那么从大量的小分歧中总可以产生公意,而且讨论的结果总会是好的。但是当形成了派别的时候,形成了以牺牲大集体为代价的小集团的时候,每一个这种集团的意志对它的成员来 说就成为公意,而对国家来说则成为个别意志;&&最后,当这些集团中有一个是如此 之大,以至于超过了其他一切集团的时候,那么结果你就不再有许多小的分歧的总和, 而只有一个惟一的分歧;这时,就不再有公意,而占优势的意见便只不过是一个个别的 意见。因此,为了很好的表达公意,最重要的是国家之内不能有派系的存在,并且每个 公民只能是表示自己的意见。&(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版,第39&40页。)在卢梭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公开性&不仅被视作人民大众行使自 身权利的依据,而且被看成是杜绝政界一切阴谋诡计的根本手段。具体表现在:(1)反 对民主程序中的无记名投票,复归古代的唱名、鼓掌表决,1793年宪法甚至要求民事仲 裁人&进行判决的评议是公开的,他们应高声发表意见&(第九十四条)。(2)国民议会的会议应当是公开的(1793年宪法第四十五、四十六条),允许民众旁听,导致实践中旁听者通过鼓掌或呐喊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允许群众举着武器在议会大厅内列队游行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3)1793年宪法还废除了议员的&立法豁免权&,将民众对代表的监督扩大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总之,卢梭民主政治的原则,这时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真理。拉卡纳尔写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革命替我们阐明了《社会契约论》。&(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 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46页。)
  (三)革命权论与起义权的宪法确认
  卢梭十分重视人民对暴君的革命权,强调这是社会契约赋予的权利。他认为,人民设置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人权&,当君主腐败而用个人意志代替公意、篡夺国家主权侵害人民的生存要素(财产、自由和生命)而出现暴君时,政府完全违背了人民的目的,人民为维护社会契约、主权和其他权利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从政府篡夺了主权的那个时候起,社会之约就被破坏了,于是每个公民就当然地又恢复了他们天然的自由,这 时他们的服从就是被迫的而不是根据义务的了。&(注:[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页。)&&当人民被迫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一旦公民可以打 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 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他们的自由的,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 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 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9页。)从而表明,通过暴 力革命恢复自己的社会秩序,这是人民的神圣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在卢梭伟大思想的激励和鼓舞下,日,巴黎民众攻陷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自此以后民众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力量。也是在这一年的10月5&6日,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公然侵入王宫,试图通过把&面包坊老板、老板娘和小伙计&(即国王、王后和王子)带回巴黎置于直接监督之下,以使困扰百姓多年的&面包问题&得到永久性的政治解决。&人民起义权&的概念由此在群众心目中被具体形象化 了。它将推动群众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地诉诸这种手段。日,起 义者冲进立法议会所在地&&&马奈兹&大厅,抓住路易十六、解散议会,废黜君王, 诞生了法兰西共和国。巴黎人把这一天的革命叫做&无套裤汉的革命&。
  在讨论1793年《人权宣言》的过程中,罗伯斯比尔等人不满足于只承认&以合法手段反抗压迫的权利&,也反对把反抗压迫说成是&自然权利&,力图赋予反抗以一种合法形式,强调&把反抗压迫权套上合法的形式是专制的最后表现&。(注:[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7页。)其结果是,1793年宪法前的《人权宣言》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条强化了群众的革命起义传统:&反抗压迫乃是另一些人权的当然结果&。&当社会成员之一受到压迫时,即是对社会的压迫。当 社会受到压迫时,即是对其各个成员的压迫。&&当政府违反人民的权利时,对于人民 及一部分人民而论,起义就是最神圣的权利和最不可缺少的义务。&
  从此,法国难有小民主,要有就是大民主了,表现在抬腿就上街,动辄就起义。查看此后的法国历史,经常会出现一句&巴黎上空再次响起革命的警钟,起义人民纷纷在各区聚集&。也许看到&革命&具有导致政局不稳的后遗症,1795年的《人权宣言》对&起义权&只字未提。但从法国革命到后来的&巴黎公社&这一百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和平的政权交接,暴力政变和暴力镇压却演化成了交替拉锯的&政治习俗&。
  三、卢梭的爱国教育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与卢梭同时代的其他启蒙思想家在批判王朝国家时,曾响亮地提出&专制之下无祖国&这一口号。卢梭一方面赞同和继续着这种批判,同时又更加深化了这一理论主题。在他心目中,祖国不仅只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他给祖国这样定义:组成祖国的不是城墙,不是人,而是法律、道德、司法、政府、宪法和由这些事物决定的存在方式。祖国存在于国家与其民众的关系之中,当这些关系没有了,祖国也就成为子虚了。为了加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卢梭的这一教诲在大革命中为革命者所遵从。
  (一)公民宗教理论与法国的&最高主宰崇拜&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最后一章中说,为了国家的巩固,增加一些宗教的动机是必要的。法律除了本身产生的那种力量以外,还应有另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宗教给它的。国家非常关心的一点,就是要使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可以促使他热爱自己责任的宗教。天主教不能成为这样的宗教,因为它的精神只有利于暴君制。对于国家来说,宗教的教条只有涉及到公民的道德和责任时才是有意义的。&最高权力应当规定一些决定公共行为的教条,如果没有这些教条就不能成为良好的公民。它们的总和构成&公民宗教&。这些教条非常简单,这就是全能的、睿智的、仁慈的和关怀备至的神明的存在,未来的 生命,正直者的幸福,对坏人的惩罚,社会契约和法律的神圣。在其他方面每个人都可 以持不同的见解。但是国家有权驱逐不信仰公民宗教教条的人,&&这不是因为他没有 信仰,而是因为他反对社会。同样地,如果有人已经公开声称信仰这些教条,而他的行 为却如同不信仰这些教条的人一样,那么国家就应当处以死刑,因为他在法律面前说了 谎。&(注:《卢梭全集》法文版,第7卷,第258&259页。转引自[苏]沃尔金:《十八 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1页。)在卢梭看来,公民宗教 并没有任何形式的宗教敬拜仪式,它是一种没有教堂和教士的宗教,其惟一的教职人员 就是行政官,公民向行政官公开表明他遵守《信仰宣言》忠于国家和个人道德有关的条 款。公民信仰宣言的条款&应由主权者规定&。(注:参见[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85&186页。)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罗伯斯比尔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卢梭的忠实信徒,在宗教思想 方面也步他的后尘。&(注:[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第233页。)&卢梭学说中的&宗教认可的合法性&,曾明显而又令人信服地被罗伯斯比 尔的公安委员会的宗教政策证实了。&(注:[苏]沃尔金:《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 发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2页。)这就是&最高主宰崇拜&(注:1789年的《 人权宣言》中就有&最高主宰&的提法。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仍处于宗教不可缺少的 时代,起草者还不可能提出废除宗教的口号。从理论上说,&最高主宰&不是天主教中的上帝,而是出自卢梭的自然神论和人格化的神。从策略上看,当时法国大多数人仍然是天主教的虔诚信仰者,这种提法既照顾到信奉天主教人们的宗教感情,又同时满足了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教人们的要求。不过,&最高主宰&是什么,只能处在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状态。而随着天主教的摧毁和革命的需要,必须让它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样 子出现在法国人面前。)的确立。
  1794年花月18日(5月7日),罗伯斯比尔以救国委员会的名义,向国民公会提出《关于宗教、道德思想与共和国各项原则的关系,关于国家节日》的报告,并附《关于最高主宰崇拜和国家节日法令》的草案。历史学家将其总称为&花月法令&。这是罗伯斯比尔一生中的代表作品。在报告中,他凭个人的信念并从政治出发,希望人民由此树立一种能淳化风俗、强固道德信仰的宗教:&在立法者眼里,凡是对人有用,对实践有益的就是真理&&对最高主宰的存想意味着对正义的不断存想;因此,最高主宰的观念是社会的,又是共和主义的。&(注:[法]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论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6&67页。)&神的存在,来世之说,社会契约和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些都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基础。&(注:[苏]卢金:《罗伯斯比尔》,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4页。)在罗伯斯比尔的建议下,《关于最高主宰崇拜和国家节日法令》的草案获得通过。该法令共15条,最能说明最高主宰崇拜的性质、目的的有:&法国人民承认最高主宰的存在和灵魂不灭论。&(第一条)&法国人民认为,完成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是崇拜最高主宰的最好的方法。&(第二条)&法国人民认为,在那些应尽的责任中,最重要的是痛恨背信弃义和专制统治,惩罚暴君和叛徒,帮助不幸者,尊重弱者,保护被压迫者,为自己的邻人尽力做好事,并以正直态度对待所有的人。&(第 三条)&择定牧月20日(日)为最高主宰的全国纪念日。&(第十五条)(注:参 见陈崇武:《罗伯斯比尔与法兰西共和国设想的蓝图》,载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一 至第五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38、39页。)此法令颁布后被制成大 标语、大幅宣传画,覆盖所有的大街小巷。在最高主宰的全国纪念日这一天,法兰西共 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教大典、游行和集会。全国的共和国庙门额上刻着&法国人民承认 主宰及灵魂不死&。最高主宰的崇拜产生了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反革命武装的力 量,相当数量的农民天主教徒参与了叛乱。
  (二)重视教育的思想与人权宣言的传播
  卢梭认为,国家依赖着公民,公民必须具有爱国美德。对此,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来强化和加深公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由祖国的公民,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而培养公民并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儿童时代开始,教育他们爱自由、爱法律、爱祖国。(注:参见[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1页。)他还列举了具体的内容,如要让孩子10岁时知道祖国所有的物产,13岁知道祖国各个省份、道路和城市,15岁时通晓祖国的整个历史,17岁时知道所有的法律。
  日,国民公会通过了《公共教育法》。其基本原则是教育免费并且公办。不满6周岁的儿童不得入学,儿童在8岁前即应入学,家长、监护人或保护人不得在儿童于学校至少连续读满3年之前让其退学。家长、监护人或保护人应将儿童或受保护的未成年人送入初等学校。如有不遵守规定者,应受警事管教法庭的检举。如其不遵守的法令的动机被认为并非正当时,对初犯者处以相当于其所纳税款的1/4的罚金;如属再犯其罚金加倍,违法者将被视为平等的敌人,并被剥夺公民权10年。国民公会责成教育委员会提出公民教育中绝对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书籍,并宣布此类书籍首要的几种为《人权宣言》、《宪法》和《英勇善行一览》。(注:转引自《关于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文教政策》,杨子竞译,世界历史1979年第6期。)在革命过程中,人们教孩子们学习《人权宣言》和宪法,孩子们登上讲坛宣读宪法。(注:[法]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95页。)
  (三)大众节日思想与国家激发人民的理想精神
  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卢梭还提出要通过节日、公共庆典等方式来培养所有公民的爱国热情。卢梭生前曾在给科西嘉、波兰的立法建议中,多次提出执政者应有意识地创造大众节日文化,以凝聚民族向心力。对此,雅各宾派的创造能力,可能已臻世界历史中同类活动的巅峰程度。1793年12月关于组织国民教育的法令中,全国和地方性的节日与公民会议、剧场、军事演习等一起被列入&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内容。(注: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23页。)
  罗伯斯比尔把规定国家节日作为公共教育的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说:&应该有整个共和国的普遍和隆重的节日;每一个地区,也有特殊的节日,它们可以是一些休息日,也可以代替那些由于局势紧张而取消了的原来的节日。&&所有的节日都以唤醒使人类生活具有美丽和光彩的普遍感情,唤醒对自由的热忱、对祖国的爱和对法律的尊重为目的。&(注:波普朗编:《罗伯斯比尔选集》,巴黎1973年版,第176页。转引自陈崇 武:《罗伯斯比尔与法兰西共和国设想的蓝图》,载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一至第五 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在他的建议下,日国民 公会通过法令,规定法兰西共和国每年都将庆祝日、日、1793 年1月21日、日这些节日。(注:这些日子分别为攻陷巴士底狱日,巴黎人 民起义、废除国王日,处死路易十六日,雅各宾派开始执政日。)法兰西共和国将每十 天分别纪念36个全国性节日。(注:这些节日包括:最高主宰和自然节,人类节,法国 人民节,世界自由节,热爱祖国节,憎恨暴君和叛徒节,真理节,正义节,廉耻节,光 荣和不朽节,友爱节,艰苦朴素节,勇敢节,诚实节,英雄主义节,大公无私节,禁欲 主义节,爱神节,夫妇挚爱节,父爱节,母爱节,孝顺节,儿童节,青年节,成年节, 老年节,灾祸节,农业节,工业节,祖先节,后裔节,幸福节。)可以说,几乎达到了 十天一大庆、五天一小庆的频繁密度。节庆的主题设计罗伯斯比尔都亲自过问,节庆活 动通常都设计成人民大游行,人人都必须参加,并必须按照行业、性别、年龄排成行列 ,井然有序地通过广场。
  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后,举国欢腾,取得革命胜利的人民为此特制了一种扑克牌。在扑克牌的梅花K上画的是卢梭立姿全身像:身着红色长袍,手执一本《社会契约论》,面部表情作沉思状。像的两旁,一边写的是&让-雅克&卢梭&,另一边写的是&智者&两个字。
  日,国民公会通过决议为卢梭立一座雕像。
  1793年春天,国民公会决定把卢梭尊为先贤。
  日,卢梭的遗棺从落葬地起柩。次日,国民公会的一个代表前去接收卢 梭遗骸,仪式在《乡村牧师》的音乐中进行。17日,卢梭落葬于先贤祠,国民公会主席 坎巴塞雷斯宣读葬词:&我们向卢梭致敬,我们的再生&&我们的道德、风俗、法律、 观念、习俗所发生的一切幸运变化,都归功于他。&
  卢梭的特殊人格已经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卢梭的名字永远与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偏见,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独立思考和实际观察,注重教学方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人。在西方教育思想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一、卢梭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丰富人生经历孕育自然教育思想的萌芽
卢梭自幼酷爱学习,对书有一种罕见的兴趣,读过封得奈尔的《宇宙万象解说》,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等经典书籍,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他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其中对普鲁塔克的《名人传》特别感兴趣,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开发心灵沃土,从小培养了 &爱自由爱共和的思想&,&不肯受束缚和奴役的性格。&卢梭经过二十年的思考,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的《爱弥儿》,具体展示了&回归自然&自然教育的思想。
  (二)哲学和政治思想奠定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
自然哲学。这是自然主义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卢梭酷爱大自然,从对自然地观察和研究中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思想。卢梭正是从其自然主义哲学出发,构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
  唯物主义感觉观。卢梭通过对认识工具和认识能力的考察,确从感性要比理性可靠,只有通过感官的感觉才能获得对于周围物质世界的正确观念。这是他教育上重视感官训练的认识论基础。
  性善论哲学。人性本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由善变恶,恢复天性。因此他反对宗教教育摧残,压抑儿童的做法,而主张率性成长和回归自然。
卢梭的社会政治观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等人关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主张,认为人类在最初的时候,从是自由和平等的,这是不可剥削的&天赋人权&。其自然主义教育观与他的这种社会政治观是相一致的。
  (三)残酷封建教育的弊端激发自然教育思想形成
&&& 卢梭生活的时代,正值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已经日趋腐朽时期。天主教与贵族残酷地剥削压榨广大劳动人民,法国国王实行独裁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天主教与统治者用宗教迷信和愚弄劳动人民,扼杀进步思想和科学文化。作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代表卢梭鉴于封建教育戕害人性,违反自然,他针对传统古典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发了培养社会&自然人&的教育思想。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反对封建教育,培养&自然人&。
  首先,教育要顺应自然,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他提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在教育进程上,他反对封建教育的拔苗助长和急于求成,他认为人的天性的发展史有次序的,率性发展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的儿童发育的水平,要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同时卢梭提出女子教育,认为男女之间有两性的特征,应当看做由于自然的安排而得到尊重。
  其次,教育要注重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卢梭反对封建教育灌输死板教条,要求养成儿童的善良品格,培养其道德情操。在家庭教育中,让儿童以自己的成长规律成长,要求家庭教育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明确提出最初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要靠家长来给予。针对封建教育的体罚制度,卢梭提出&自然后果&的原则,对儿童所犯错误的经验中获取教训,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后果&,从而使他自觉地、主动地改正错误。
最后,教育要重视实践的作用。针对中世纪经院学校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把教育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他反对封建教育的死板性,主张采用实物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地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认识自然界和客观事物,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此外,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通过劳动,人们就可以成为新社会所需要的自食其力的&新人&。
  (二)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
&&& 卢梭针对旧教育利用宗教神学对儿童身心横加摧残的情况,坚决主张取消在学校课程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课,把自然科学当作教学的基础,特别强调应重视自然学科和实用学科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生活和实践这种教育手段,去掌握他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他反对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有用的知识。他认为教学内容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切合儿童的现实需要,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引导他们领会与现实有关的知识,避免无味的空洞说教。
  (三)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
  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强制儿童去接受传统的偏见,反对服从教师的权威,提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进行教学。在智育过程中,卢梭认为必须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判断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工具,他主张自然的方法,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经过自己思考而得到解决和理解,从而达到直接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事实本身。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忌拔苗助长,从&归于自然&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的教学分期,要重视儿童个性特征,重视个别差异。
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然而,卢梭主张的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的自然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将天性与社会性截然分离,视天性为至上,视教育为自然成长,是不正确的。由此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注重生活经验的家孩子,而忽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自然教育中的根本缺陷和消极的动心。他将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等同起来是不科学的,而且他对儿童教育的四个阶段划分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刻板和机械,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甚至非常片面和保守,但他不失是一位反封建教育制度的呐喊者,是资产阶级新的教育理论的创立者,是一位为未来资产阶级社会培养&新公民&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 摘要: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源头,在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他们的代表作&&《理想国》和《爱弥儿》,笔者认为卢梭的教育思想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文章主要从卢梭教育思想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传承性与发展性两个方面论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
&&&  虽然柏拉图和卢梭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可是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时空而阻隔,反之他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众所周知,人们的思想有一种传承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卢梭教育思想主要之处在于,对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传承;而是在于卢梭在吸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展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为后人称赞和学习的教育理论。&
&&&  一、卢梭教育思想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传承&
&&&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每一个时代的教育思想既有文化&
历史的积淀,又体现了时代性,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卢梭教育思想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传承,体现了文化思想的历史积淀性。具体而言,这种传承体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
&&&  (一)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即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人&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没落时期,当时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疫疠流行,整个城邦危机四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柏拉图企图通过以强力治乱。但是他的强力治乱并不是急剧式地暴力革命,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由执政者、卫国者和生产者组成的等级森严的&理想国&而实现。执政者是神用金子创造的,即哲学家具有最高的美德&&智慧,能透过变化无常的现象世界洞悉理念世界,从而掌握永恒的真理,最适合于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卫国者是神用银子造的,被赋予勇敢的&
&&&  美德,主要职责是防御敌人,保卫国家。而生产者是神用铜铁造出来的,具有节制的美德,适应于生产物质财富。这三个等级的划分是天生的,每个等级的人不可僭越各自的等级。无论是少数的执政者还是人数稍多的卫国者,他们的培养都必须要依靠教育。这里我们或许会误认为,柏拉图推行的是平民化教育。非也,因为他没有把人数众多的生产者和奴隶列入被教育的对象。柏拉图追求的是&理想国&的公民能够各司其职、各安其分,从而实现&理想国&的和谐发展。他说:&我们必须劝导护卫者及其辅助者,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劝导其他的人,大家和他们一样。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1]柏拉图推行的这种精英式的教育最为核心的是培养哲学王。他曾经说过:&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彷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地。&[2]具备最高智慧兼顾公正、勇敢、节制品质的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所塑造的&理想国&发展的新人。培养勇敢的武士,虽也是教育的目的,但其地位不能与前者相提并论。&
&&&  18世纪的法国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扩张性要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掌握政权。历史证明,任何一场革命的爆发必然伴有思想解放作为前奏。百科全书派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代表,其中卢梭是百科全书派诸多代表的典型。卢梭在他的《爱弥儿》巨著中,试图在社会批判和道德批判的前提下,以感觉经验论为理论基础,以大自然和人的天然本性为良师,实施一种崭新的教育方案,以期培养出能够摆脱社会各种偏见和精神桎梏的&新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正如他所说:&爱弥儿并不是一个奔逐荒野的野蛮人,他是一个要在城市中居住的野蛮人。他必须懂得怎样在城市中满足他的需要,怎样利用它的居民,怎样才能同他们一起生活,虽然他不像他们那样生活。&[3]&
& && 柏拉图塑造的哲学王、卢梭塑造的理性王国的新人,表面上看起来不一致,其实不然。因为他们都是针对当时动乱的社会,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而采取的积极的对策,围绕他们的解决方案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即教育所培养人的归宿是一致的。换言之,哲学王和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为所设想的&新社会&的发展而培育出的&新一代&。阶级社会,每一个人都归属于相应的阶级。他们培养的哲学王和理性王国的新人,是新兴阶级的代言人。因此,从阶级属性角度而言,他们内在的精神实质是同一的。&
&&&  (二)教学原则的一致性:即主张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
&& & 虽然柏拉图和卢梭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对于&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详细地阐述,但是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突出体现在他们的分阶段教学的思想中。&&
&&&  柏拉图主张按照受教育者的年龄,对他们进行分阶段的教学。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为紧要。他所说的文艺教育主要是故事、诗歌和音乐教育。&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他的心灵的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4]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体育方面,我们的护卫者也必须从童年起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一生。& [5]青年阶段,青年人必学&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这些科目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实用,比如学习算术是为了&调兵列阵&,计算船只所必需。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把大多数青年培养成合格的武士。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于年满20岁的青年,要进行一次筛选。智力平庸者要离开学校,编入军队,终生服役;少数素质高的青年继续留在学校,接受再深造,直至30岁。这十年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哲学,也学&四艺&。这时&四艺&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发展思维。这五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研究&它们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本质的关系。& [6] 30岁时再进行第二次选拔,极少数被选出的优秀者继续学习五年的哲学,直到35岁,然后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其中只有极个别人才能通过第三次选拔,他再经过15年的锻炼,50岁时才能达到智慧与道德的圆满,也即柏拉图所说的&哲学王&诞生了。从儿童阶段到中年阶段的教育,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柏拉图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进行不同的施教,其施教的内容、方法各异。&
&&&  卢梭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自然节律来因材施教。卢梭宣称:&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7]他把理想中的&自然人&的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按照年龄对受教育者进行不同的教育。第一阶段幼儿期,对两岁以前的婴儿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阶段儿童期,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阶段少年期,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阶段青年期,十五岁至二十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和爱情教育。这四个时期的教育,是根据自然教育的规律而制定的。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8]可见,对于教育问题,卢梭反对僭越的思想,主张按自然的永恒法则,遵循自然和按照自然秩序进行教育。&
&&&  可见,柏拉图对于&哲学王&的塑造、卢梭对于&爱弥儿&的培养,他们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们的因材施教原则。&
&& & (三)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即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
&& & 柏拉图和卢梭在他们的代表作中都提及以上五个方面的教育。只是他们对于受教育者在这五个方面教育的顺序不一致。因为他们在受教育者学习美育与体育谁先谁后的问题上,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柏拉图认为受教育者要先接受美育的熏陶,而卢梭则认为先要锻炼强健的体魄。&
&&&  柏拉图主张对受教育者接受这五个方面的顺序是: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智育和德育。柏拉图主张,从小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即学习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乐曲能够使人精神和谐,在优美的乐曲熏陶下可以使人彬彬有礼,诺诺大方。体育能够增强体质,塑造良好的身体胚子。对受教育者进行劳动教育,主要是对农、工、商劳动者的培养。哲学王是智慧与道德完满的化身,他能够看见最高的&善&的理念。既然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的,那么对于智育和德育的追求则是他对受教育者教育的核心内容。&
&& & 而卢梭则对受教育者教育的顺序是: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智育和德育。卢梭主张从小把儿童放入大自然中去,他说:&大自然是有增强孩子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的。&[9]他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大自然中儿童能接受最好的锻炼,也能够锻炼出健康的体格。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主要是在感官教育的阶段。但是他对受教育者实行美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熏陶他的心灵从而形成美感,而是为了锻炼他的听觉。&既然声音在发音体中能引起可以感觉出来的颤动,那么,经过训练的触觉为为什么不能像它代替视觉那样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听觉呢?当我们把一只手放在小提琴上时,我们就可以无须眼睛和耳朵的帮助,单凭音箱的颤震就能分辨它发的是低音还是高音,是由高音弦发出的还是低音弦发出的还是由基音弦发出的。& [10]对于劳动教育的论述穿插在感官教育阶段。卢梭对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论述也是重点。因为他所培养的人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要成为适应新社会发展的人,首要的是学好知识,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有所作为;其次是踏入社会之后,要学习德育。因为它是处理人际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调节的一个重要纽带。关于爱情教育卢梭虽也有论述,但主要是为了阐发他对于女子教育的看法。其目的都是围绕着爱弥儿发展的需要而展开的论述。归根结底,是为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而服务的。&&
&& & 通过教育顺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反对单方面的教育,企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把智育和德育摆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今天我们实施的教育,也是这一思想的缩影。&
&&&  (四)教育主体的一致性:即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而非灌输&
&&&  柏拉图说:&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11]他又说:&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一种能力。& [12]可见,柏拉图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为了启发学生灵魂中本来就存在的知识,而并非把外在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 & 与柏拉图相比,卢梭对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作了更详细地论述。卢梭说:&你每向他们的头脑中过早地灌输一次教育,就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个罪恶的根。& [13]&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训练,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 [14]卢梭对学生的教育思想处处都体现了应按照自然主义原则去教育学生,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诱导、启发而非灌输。&
&&& 综上,柏拉图和卢梭都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知识的&填鸭&,而主张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起着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在这点上,卢梭和柏拉图不谋而合。&
&&&  (五)教育对象的一致性:倡导对女性进行教育&
& && 柏拉图主张对女子进行教育,教育她们音乐、体操和军事训练。在动荡的时代,女子不应该成为一种弱势群体,也应该像英勇的男士兵那样能够参加战役。他虽然承认男女有不同的禀赋,但并不歧视女性。他说:&禀赋的同异,决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而只是关联到行业的同异。例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都有医疗的本领,就有同样的禀赋。& [15]柏拉图打破传统的教育对象,把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女性教育。柏拉图之所以主张对女子教育,是为了他所构建的&理想国&服务的,女子也要承担与男子一样的重担,即为了实现一个&善&的新城邦而共同努力。&
&&&  虽然在卢梭的教育著作中,虚拟了一位男性的受教育者&&爱弥儿,但这并不是说他不重视对女子进行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论述了对女子如何进行教育。但是女子在他的眼中,似乎女子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男子而服务的。他说:&首先要母亲的身体好,孩子的身体才能好;首先要女人关心,男子才能受到幼年时期的教育;而且,他将来有怎样的脾气、欲念、爱好,甚至幸福还是不幸福,都有赖于妇女。所以妇女们所受的种种教育,和男人都是有关系的。使男人感到喜悦,对他们有所帮助,得到他们的爱和尊重,在幼年时期抚养他们,在壮年时期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谏忠言和给予安慰,使他们的生活很有乐趣,所有这些,在任何时候都是妇女们的天职,我们应当从她们小时候起就教育她们。& [16]可见,他对女子的教育主要是围绕着男性的发展,围绕着人类种的延缓而开展的。&
&&&  虽然柏拉图和卢梭都主张对女性进行教育,但是通过他们对女性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这一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柏拉图那个时代正逢战乱时期,全民皆兵,女子作为&理想国&的臣民也不能拖后腿,也要具备一些军事本领。卢梭正赶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但他对女子进行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是为了把她们培养成适合男子发展的需要。&按照自然的秩序来看,妇女也是应当服从男子的。& [17]&
综上所述,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卢梭教育思想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致性或共通点,换个角度而言,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卢梭教育思想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传承。&
&& & 二、卢梭教育思想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发展&
&&&  一个伟大思想的闪光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以往思想的继承,而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创造出比以往思想更突出的地方。这也是这个新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卢梭教育思想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相比,其发展具体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 & (一)卢梭扬弃了柏拉图教育方法的抽象思辨性,主张具体直观的自然主义教育&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于他所设想的城邦公民进行教育,不仅阐明了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进行分类教学,而且对于课程的设置也有一个大体的论述。诸如,他认为青年必须学习五门功课:算术和算学、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天文学及哲学。这五门学科中,通过哲学的学习,人们能够弄清楚前四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亲缘关系。即便如此,柏拉图对于教育的阐述仍带有很大的抽象思辨性。因为他采取的教育方法&&回忆说,带有很大的抽象思辨性。&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做钟爱者,渐近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像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18]&
&&&  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则更易被我们所接受。&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 [19] 卢梭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师,我们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我们在上面所绘制的一切图案都在自然界中有其原型或&模特儿&。我们只能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通过对外界物体的反复观察,我们就能够把所感觉到物体的形象真实地印在心中,从而形成对它的正确认识。卢梭认为,人的教育主要来源于三方面,自然、人和事物。这三个方面的教育配合一致,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自然教育,主要是担当发展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任务;人的教育,主要是引导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事物的教育,主要是我们从影响我们身边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
  自然主义教育方法与回忆说相比,前者更具体、直观。因为他所说的&自然&指向人的现实生活,受教育者都能够直观感受得到。并且卢梭在引导爱弥儿接受知识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在举例中使他明白道理,设置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情境学习知识。并不像柏拉图那样把人类的知识指向人的灵魂,即指向人都不能证明其是否存在的精神。&
&&&  (二)卢梭发展了对女子进行教育的思想&
&& & 柏拉图主张女子与男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因为在能力上女子并不低于男子,凡是男子能做的事情,女子都可以做,只是女子体质弱一点而已。换言之,他主张,男女接受教育的内容是相同的。在这点上,卢梭则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左。卢梭认为:&男人和女人所受的教育必须有所不同。因为男人和女人在体格和性情上不是而且也不应当是完全相同的。& [20]虽然卢梭只是从生理方面分析出应对男女进行不同的教育,他并没有在实践上实现男女不同的教育。但是这一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后期,在西方世界出现了专门的女子学校。卢梭主张对女子进行教育,也体现了他对当时那个时代,女子没有受到尊重,没有充分发挥妇女作用的有力控诉。他说:&可惜在现今这个时代,妇女们有力的影响已经丧失,她们的话男人已不再听从,这是多么可悲的时代!这真是堕落到了极点。& [21]&&
&&&  (三)卢梭丰富和发展了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途径&
&&&  卢梭认为,&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22]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三,一是自然,二是人(教师),三是经验。而柏拉图认为知识的来源在于回忆灵魂里已经存在的知识。他认为,我们的灵魂是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作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关照,具备一切知识。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因此,他指出: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柏拉图把知识的来源归结于对灵魂内在知识的回忆,这种认识方法实际是苏格拉底 &知识助产术&的发展,虽然它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容易误导人们走向神秘主义。而卢梭的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则可以克服这种局限性。因为他把人们对知识的来源从天国拉向了人间,指向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现实经验世界即自然、教师和周围的事物。&
&&&  (四)卢梭在教学方法和教师要求方面发展了柏拉图的相关思想&
&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思辨性的对话中,在他的著作中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方面的论述较分散。他在教学方法方面,最突出的方法就是回忆说和启发式的诱导法。关于教学艺术方面,分散地体现在他的思辨性的对话中。而卢梭则不同,在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众多,譬如:磨练的方法、直观教育法、自由主义训练方法和实践教育方法。卢梭认为,在儿童时期,不可急急忙忙灌输书本知识,而是使儿童离开折磨他的书本,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渡过童年,即实践的教育方法。因为这个时期最适合于儿童学习的不是书本,而是他的周围事物。为了远离城市的不良风俗,儿童应到乡村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接受自然的教育。这体现了卢梭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磨练的方法。&我们只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的学问。& [23]这体现了他实践的教育方法。&
&& & 在《爱弥儿》中,卢梭对于教师的要求的论述也很多。要成为一位好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要求。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这是成为一位好教师的基础。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耐心谨慎的品质。因为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告诉他真理是什么,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为了更好地教育他,就不能匆匆忙忙地纠正他的错误。再次,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大自然把这个世界造成了人类的第三天堂,你在这个世界上要当心,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你既然不能防止一个孩子在外面学别人的样了,所以就必须集中精力把那些样子按适合于孩子的形象印在他的心中。& [24]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要爱待你的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把受教育者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卢梭说:&你不要光是布施,而必须同时以仁爱之心待人。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够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 [25]这一思想为后人处理好师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的确,他与爱弥儿的关系为我们树立了师生关系的典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他所说:&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父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是建立在相互关爱的基础上。&
&& & 卢梭教育思想是集柏拉图教育思想之大成,既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通性;又能够超越柏拉图的局限性,发展并创造性地形成新颖的教育思想。这也是本文所要揭示的卢梭教育思想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逻辑关联。&
原文出处《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年第1期&&&&&
你还可以输入60字符
,登陆后查看您的祭拜记录!
游客45献了1篮 栀子花
游客45献了1束 大丽花
游客45献了1束 紫罗兰
游客45献了1篮 百花祭
游客45献了1篮 天堂鸟
游客45献了1篮 混合花篮
游客45献了1束 黄菊花
游客35献了1篮 鸢尾花
上供1根 精美白蜡烛
游客21行了1次礼
相关艺术人文纪念馆
微信扫码微祭奠
400-897-9466
客服7X24小时全年无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ohn为什么叫约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