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诗句一个曾让你产生美感的画面

适切性: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互动
适切性: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互动
&&&&&&&&&&&&
(刊发《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8.9)
&&&&&长期以来,读写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宝贵经验。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将读写结合理解为读一段仿一段或者读一篇仿一篇。这其实是对读写结合内涵的狭隘理解。读写结合,完全可以广义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读”与”写”,不再是单纯的读写,而是在大语文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读与写的高度融合。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而实现读与写的“相互融通”。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花一段时间去读探险类的文字,然后让他们写探险小说;比如我们引导孩子们读一个作家的书,然后模仿他的风格写文章;再比如引导孩子们利用图文并茂的绘本作品,实施读写互动,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因此,构建高效能的语文课堂,我们要着力打破读和写的人为壁障,确立一种“读写一体”、“读写互动”的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而提升课堂的效能。
下面试就我的“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互动”的经历来谈谈如何通过读写互动,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能。
& (一)“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的缘起
不经意间,我在博库书城与米切尔·恩德的绘本《光屁股大犀牛》美丽地相遇,我被惟妙惟肖的图画,妙趣横生的文字,曲折幽默的情节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深深吸引。也是在不经意间,我将这个绘本引入课堂,与孩子们分享,并引导他们用文字表达阅读的欢欣与体悟;还是在不经意间,忽然发现这个绘本其实可以在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上法,于是将自己的直觉付诸实践,在三至六四个年级分别上了三节完全不同的“绘本读写互动”课。课毕,读着孩子们鲜活的文字,感受他们的奇思妙想,不禁对这一“偶然而为”的“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互动”(以下简称“一本多教”)产生了一些新的思索。以下对“一本多教”的过程做一扫描,并就“一本多教”的价值取向做一些探讨。
&(二)“一本多教”的过程扫描
1.绘本《光屁股大犀牛》简介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那种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作品。显然,德国幻想大师米切尔·恩德的绘本《光屁股大犀牛》,就是名副其实的经典。粗脖子诺贝特,一头不可一世的犀牛,他所在的地方别的动物都无法生存,犀牛鸟小卡尔以犀牛这样的“大人物”应该有一尊塑像为诱饵,将犀牛骗上草原上巨石。小卡尔让犀牛站在巨石上,摆出一个胜利者的姿势,告诉犀牛要一动不动。结果犀牛因为饥饿越来越瘦,它的身体缩成了一小团肉。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犀牛的一小团肉终于滚下巨石,犀牛看到岩石上的自己的狰狞的外壳,落荒而逃,而这外壳却永远屹立在草原上,警示世世代代的人们。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乃是因为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有着奇妙无比的想象,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当然,还有惟妙惟肖的绘图。他的作品,深受儿童和成人喜爱,正如德语国家的文学评论界称赞他“在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世界里,为孩子也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这样一个经典绘本作品,有着无穷的阐释空间。用它在三——六年级学生中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读写互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下面就以四、五年级的教学为主要呈现方式,其他年级作为“读写互动”变式,谈谈我是如何实施“一本多教”的。
2.四、五年级“读写互动”主式
最初的尝试,是将这个绘本放在四、五年级课堂上进行读写互动。四、五年级孩子有了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的能力,且基本能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如何创造性地站在第一人称(而且是可以多重选择的第一人称)的角度,将一件事情转述清楚、具体,在此过程中写出真切的感受,则是教师应该着力思考和大胆尝试的。以下为教学过程的具体展开:
&&&&&&&&&&&&&
&&&&第一版块&
悬念导入& 走进绘本
(课始,教师让孩子们观察犀牛有盔甲时和没有盔甲的样子,让孩子们对整个故事产生悬念。)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也是犀牛。它们原本就是同一头犀牛!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分享一本绘本,它的题目叫《光屁股大犀牛》,一起读题。(学生读题)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朗读、表演,想象说话,走进绘本故事)——“从前有一头犀牛,它的名字叫粗脖子诺贝特。让我们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
生:粗脖子诺贝特。
师:仔仔细细地看它的眼睛,一定能猜到,它准是在想什么歪主意,你猜,它有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生1:他想占领森林。
生2:他可能想偷袭某个动物。
&师:他脑子里盘旋着什么呢?他常常这样想“应该把所有人都当作自己的敌人,唯有自己才值得相信”,这是它的人生哲学。因此,草原上的小动物常常遭殃,当他踏着沉重的脚步从草原上年走过时,别的动物都会纷纷让道……
(接着,故事主要讲动物们在背地里商量如何对付大犀牛,犀牛听到了,就咆哮起来,动物们都逃走了,只有一只叫小卡尔的犀牛鸟留下来了。画面定格在小犀牛鸟站在大犀牛的角上。)
师:这小小的犀牛鸟能制服如此庞大的犀牛吗?假如你就是犀牛鸟小卡尔,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对付大犀牛呢?
生1:卡尔可以永远不去捉犀牛身上的虫子,等犀牛受不了了,可以趁机讲道理,不伤害它的性命。
生2:我觉得不对,如果不去捉它身上的虫子,小鸟自己也会找不到食物。
生3:我会在犀牛的边上飞来飞去,让他晕过去,然后趁机提出让他改邪归正。
(还有两位学生发言略)
师:哈哈,大家的办法也不错,可是啊,小卡尔的计谋可比我们高得多,高在哪儿?往下看。
(接下来故事主要讲小卡尔以犀牛这样的“大人物”应该有一尊塑像为诱饵,将犀牛骗上草原上巨石上,小卡尔让犀牛站在巨石上,摆出一个胜利者的姿势,并强调犀牛要一动不动。结果犀牛因为饥饿越来越瘦,它的身体缩成了一小团肉。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犀牛的一小团肉终于滚下巨石,犀牛看到岩石上的自己的狰狞的外壳,落荒而逃,而这外壳却永远屹立在草原上,警示世世代代的人们。——其中小鸟引诱犀牛上巨石的一部分情节,教师引导学生表演,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第二板块改变人称 重构故事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回到草原上的某个动物,看到犀牛的空壳塑像,会有哪些疑问呢?
生1:大犀牛到哪里去了?
生2:诺贝特的壳在这儿,身体到哪里去了?
生3:诺贝特的壳为什么在这儿?诺贝特以后还会不会回来?它究竟死了还是活着?
生4: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师:一连串的问题在动物们的脑海盘旋,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谁能帮助大家解开这个谜团?
生:小卡尔能!
生:还有变成了一小团肉的犀牛。
生:闪电也知道
师:是啊,其实,那块草原巨石也知道。接下来就让我们就来做一件事情:帮助草原上的见证过塑像来历的伙伴们,将事实真相告诉动物们。如果你是犀牛鸟小卡尔,如果你就是光屁股的大犀牛,如果你就是草原上的那块巨石(或者是天空中的闪电),你会对动物们诉说些什么?现在老师就是重新回到草原上的一只动物,告诉我这尊塑像是怎么回事。先介绍一下你是谁。
生:我是草原巨石。猴子!猴子我告诉你,犀牛壳是这样来的。当初,犀牛鸟发现你们都逃走了,他就对犀牛说,犀牛啊这块草地上其他国家的国王都有一块塑像,你没有塑像,犀牛鸟就把他骗到那块大石头上,
&师:(悄悄提醒)骗到你头上——
&生:骗到我头上——
&师:当时你感觉怎么样?
&生:当时我感觉这个大犀牛好重啊。我还隐约听见犀牛鸟对犀牛说,你要在这里站立几天,这尊塑像才能大功告成。犀牛按照小鸟说的话,站了很久很久。有一天他瘦的不行了,自己缩成一团肉,这一小团肉从盔甲里掉下来,他的盔甲在我的头顶上一直矗立着。
(接下来,再请了两位同学,分别从小鸟卡尔和诺贝特的角度,来讲述塑像的来历,此处从略)
&师:掌声送给三位同学!这三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讲了同样的故事,大家看,同一件事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讲,所呈现出来的,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心理感受。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那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写这尊塑像的来历。
屏幕出示习作任务:
选择犀牛诺贝特、犀牛鸟卡尔或草原巨石(闪电)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重写这个故事,并且把故事写得引人入胜。改写故事的要求
1.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把塑像的来历交代清楚2.适当穿插心里描写,让故事引人入胜。
师:请大家从动物们都逃走了开始写,一直写到动物们又回来了。先把文章写好,再想好一个题目。为了帮助大家打开写作思路,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由中国“著名导演”执导的“中德合资”的电影——《光屁股大犀牛》。
[接下来,演示文稿配乐(圣桑的《动物狂想曲》)滚动播放整个故事,图片下面的文字隐去,当屏幕上出现“导演:张祖庆“的时候,台下台上笑声一片,气氛活跃,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将整个故事看完后,开始写作文。老师轻声地借助演示文稿和台下听课老师交流——略。整个过程持续20分钟]
师:刚才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改写这个有趣的故事,我相信有了你的创造,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来,请你来展示——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人称是否做到前后一致?
2.塑像来历有无交代清楚?
3.故事是否引人入胜?
生:《巨石上的塑像》。我就是大犀牛脚下那块草原上的巨石,当你们都纷纷离开草原,我是那么的寂寞和无聊。没过几天我就看到犀牛鸟卡尔和大犀牛诺贝特朝我走来——
师:停,大犀牛诺贝特会走,可小卡尔却不仅仅只靠脚走,怎么改这句话更符合事实呢?你好好想想。
生:我看到大犀牛诺贝特向我走来,犀牛鸟小卡尔飞在他的周围,他们在我旁边交谈着。我仔细地听,只听小卡尔说,诺贝特你是一个胜利者,一直以来胜利者都有自己的塑像,你也得有!诺贝特听了小卡尔的话,问怎么做呢,小卡尔微微一笑——
师:请大家注意,“微微一笑”,这个很细小的表现,意味深长啊!
生:(接着读)这还不简单,你站在旁边这块巨石上,一动不动不就完了?!大犀牛还真听话,站在巨石(哦,是我身上)上,还摆了个pose。卡尔看到诺贝尔乖乖地站在我身上,欢天喜地地走了。诺贝特站在我身上,一动不动。
&师:“站在我身上”我建议改成“站在我头顶”,好吗?
&生:(接着读)诺贝特站在我头顶一动不动,我顿时觉得有东西泰山压顶般的难受。他也不吃任何东西!哈哈,诺贝特太呆了,竟然相信了小卡尔的话!
& 师:这是心理描写!
生:随着时间的流逝,大犀牛越来越虚弱,只剩下小小的一团肉,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道闪电划过夜空,诺贝特被吓坏了,从外壳中掉了下来,掉在地上,在微弱的光亮中,我身上的巨壳显得特别可怕。诺贝特吓坏了,落荒而逃。又过了很久,你们都来了,事情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师:感谢这位同学,掌声,大家来说一说,你选择其中一条来评论一下他的文章,欣赏的地方,建议的地方。
生1:第一条做的很好,他的人称前后一致,塑像的来历交代的也很清楚,其中用了很多的形容词和成语,最后故事是否引人入胜,我给他建议就是心理描写可以增加一些。
& 生2:我觉得他的题目出得也很有意思,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师:大家评价得不错,如果这位同学能把故事展开,让它一波三折,故事就会更加精彩!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来展示?
&(站在小鸟卡尔的角度写的相关内容略)
& 师:接下来该轮到大犀牛真情告白了。
生:请大家允许我在适当的情况下做一些动作。(众生笑)《我的伟大塑像》。我就是光屁股大犀牛——诺贝特,
& 师:停,你好像很自豪嘛!注意语气。
生:自从我把你们赶出草原后,我又高兴又自豪,我反复朗诵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自由自在地过着生活。有一天,犀牛鸟小卡尔找到我,告诉我:“噢,大犀牛,你真厉害,你太伟大了,但是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我刚获得胜利,又听到小卡尔的表扬,更是得意,一心想成为王者。听小卡尔那么说,急得火烧眉毛,赶紧问:“我到底缺少了什么?”小卡尔说:“每个名人都有自己的塑像,可是您没有。”对了,我一听更着急了,那怎样才能得到塑像呢?我一心想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我——
&师:(插评)野心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勃勃地生长着。
&生:小卡尔说:“可惜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得自己造。”“自己造?”我迫不及待地询问。“噢,只要站在那块巨石上,一动不动,你就能自己成为雕塑,记住,要一动不动。否则会前功尽弃的。我爬上了巨石,摆了一个最得意的pose。
师:动作有吗?
生:(做动作——师生笑),“噢,我能让统治全世界,让所有的人都瞻仰我,我就要成功了!”我一动不动地站在巨石上,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我仍然一动不动站在上面。可说得简单,做起来难。我越来越瘦,只剩下皮包骨头了。我多想放弃啊,可是我一想到我马上就要成功了,我便咬牙硬撑着。终于有一天,暴风雨来临了,闪电“砰”的一击,我的一小团肉从巨石上掉下来了,我望着自己可怕而又狰狞的雕塑,吓坏了,逃走了。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的一小团肉。
& 第三版块&
领悟内涵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个绘本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图片及结尾)“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塑像推倒,而是让它立在那里,以警示世世代代的后人。”这尊塑像在向我们警示什么呢?请大家用一句话写下对这个绘本故事的感悟。
& 生1:权威不是通过暴力得来的,那样会使你更愚蠢。
& 生2:最大的财富是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 生3: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
& 生4:一个人不能不信任别人,这样好朋友也会疏远你。
& 生5:只有和别人友好相处,你才是真正的强者。
& 生6:人不能自高自大,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失败。
& 生7:强壮并不是真正的强者。
&生8:欲望是真正的敌人。
师:大家感悟得非常精彩。你们的感悟和文学家梅子涵先生的不谋而合。出示:“一个人的敌人,往往是另一个人,其实有时候,一个人的敌人恰恰可能正是他自己。大不一定是真大,强不一定是真强,没有人喜欢你,你就是一副空壳子——梅子涵。”那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他是一位幻想大师——米切尔·恩德,德国著名作家。同学们,这本绘本,张老师只是节录了其中的一些文字,原文更加精彩,值得我们细细阅读。我还推荐你们去读米切尔.恩德最值得看的两本书——《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看了以后,你一定会像喜欢《光屁股大犀牛》一样喜欢这些作品。
3.其他年级读写变式定位
&三年级读写定位:了解故事梗概,将典型画面写具体。
具体实施:教师边点击演示文稿边讲述,适当地让孩子们参与故事情节的推进;讲完故事之后,将画面定格在动物们纷纷逃跑和动物们回到草原的两幅图(见下),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将画面写具体。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画面,是因为两个画面非常生动,勾画细腻,小动物们逃跑和回来的画面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为孩子们放飞想象奠定了基础。再者,三年级孩子训练的重点是写段,因此将读写定位在听故事、写画面,难度小,易掌握,且能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联想和将一段话写具体的能力。
&&&&&&&&&&&&&&&&
&& 图1: 犀牛一声咆哮,草原上的动物们纷纷逃跑
&&&&&&&&&&&&&&&&&图2:纪念像是空壳,动物们都回来了
以下为孩子习作举例(图2):
几只大胆的猴子首先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碰了一下诺贝特的抬起的一只脚,看看他没有反应,有几只调皮的小猴子已经悄悄爬上犀牛的背上“噢,这真的是一具空壳塑像啊!太好了,太好了!”动物们纷纷欢呼起来。
&狮子大王郑重地宣布:“从现在开始,我们又可以过以前那样幸福的生活了!”
长颈鹿欢快地跑起来,前后两腿同时向一边摆动,一上一下的,简直像个钟摆。
&&&&几只斑马也紧紧跟了上去,跑了一会就悠闲地踱着步子,在草地上走来走去。“嗄----”大象卷起粗粗的鼻子,仰头向天空发出一声长啸,身边的小象宝宝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叫了起来。小狮子在爸爸妈妈身边侧着身体向左一滚,再向右一翻,蹭了一身泥浆,它也挡不住这个巨大的喜讯,“扑通扑通”翻滚着;猴子是最耐不住“寂寞”的,它们用尾巴勾住犀牛角,一个翻身坐上了犀牛背,两两拉手祝贺着。这不,一只小猴子一手攀住“塑像”的一只脚,像葫芦架上挂着许多葫芦,游来荡去,打着秋千。它一边大声嚷嚷:“今天是我们草原一族的狂欢节!噢噢!”
&& 动物们又像以前那样跳呀,唱呀……
六年级读写定位:以参与式听读故事的方式充分感受经典的魅力,多元感悟故事的内涵;以第一人称续写故事,做到大胆想象,细节饱满。
具体实施:
第一步:亲近经典。通过师生合作阅读的方式,尝试让孩子参与表演,在屏幕阅读中了解故事梗概,品味故事中最有想象力的元素,多元感悟故事的内涵,领悟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的多重原因。第二步:重构经典。这个绘本故事,结尾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光屁股大犀牛落荒而逃,去哪儿了呢?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文本只有一句话的交代。因此,抓住这一句话进行开掘,让孩子们尝试着通过头脑风暴,用自己的想象去演绎全新的故事,并要求他们以第一人称来续写这个故事,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来。要求想象大胆,细节饱满。第三步:悦读经典。课的最后,教师让孩子们用3-4个星期时间,集中阅读作者的经典绘本,适当的时候召开班级读书会,专题讨论作者的幻想作品的魅力。
附六年级孩子的习作(穿插教师点评)
我从悬崖上掉下来以后,连滚带爬地逃走了。我躲在一个小山洞里,见到一面小镜子,照了一下自己的模样,心里不由一震:这是以前叱诧风云的我吗?(师:这个地方就是真切的感受,心理的活动。接着往下读——)冷静下来后,我立马决定离开大草原。因为一旦我变成小肉团的消息一传出,以前被我欺侮过的动物肯定会找我算账,要我的命!(师:对,三十六计走为上。)可我离开这儿怎么生存呢?向那些动物道歉求得他们的原谅,从此过上平凡的生活?还是离开这儿,另寻出路?犹豫再三,我决定离开大草原。我不甘心过平淡的生活,想我诺贝特以前多么威风,却落得今天这么狼狈的下场,想也想不到!都怪那只该死的小鸟!(师:诺贝特还是没有清醒过来)我一想起那只犀牛鸟,就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它碎尸万段!唉,先把愁事放在一边——(师提示:先把报仇的事)先把报仇的事放在一边,逃命要紧!于是在朦胧夜色下,我悄悄地离开了!(师提示:在朦胧夜色掩护下)于是在朦胧夜色掩护下,我悄悄地离开了,走进了人类的生活。
有一天,我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他把我带到他家,把我关在笼子里,要我做他的小宠物。我对他说:“你必须保证我的人身安全,还有我要每天吃山珍海味,睡的床还是席梦思的——”(师:哈哈,还很懂得享受?)你如果想留我,就得这样做,ok?小男孩吃了一惊,说:“你还会说英文啊!”
“不错!”“我也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不过你要听我的话。”我很轻地点了点头,我感觉到小男孩是这个家的掌上明珠,他想要什么,父母都会给,而且他的家很有钱。我每天过着奢侈的生活,小男孩的父母,越看我越不顺眼,我越放肆。有一天,我对他们说:“今天我心情不好,要吃肯德基。”(我在这儿呆了很久,懂了很多)。小男孩的父母很生气,他爸爸说:“小不点,你别放肆!”说完,“啪”的一下,把我扔到了地上,我呼吸越来越急促,最终死去了。
我怀着继续享受的渴望,对人类、小鸟的愤怒,不满地死去了……(台下老师纷纷鼓掌)
(二)“一本多教”的价值追问
“一本多教”是个偶发事件,但是,我们能从“偶发事件”中提取一些值得玩索的东西吗?“一本多教”在日常教学中具有它的普适性吗?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窃以为,“一本多教”的价值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适切”。
1.以适切的方式走进读图时代
当生命从童年开始之时,个体的视觉发展和艺术感受也就从儿童开始了。面对色彩斑斓的图画,孩子的眼睛是那样明亮,对图画的反应是出奇的灵敏,他们不仅喜欢在图画中探寻,还充满渴求。这,就是儿童从视觉到心灵的图画需求。可以说,从3岁左右开始,伴随着我们熟知的图画敏感期的到来,生命的读图时代已经不期而至了。设若在此时,我们让孩子们看到美好的图画,不仅能让他们的视觉器官与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式的思维能力。他们会一页页地走进这些充满变化又互相连贯的图画中,最终在图画的情境中,在视觉的触动下去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与生命哲理,悄然完善着孩子们不断成长着的心智和审美感受能力。可以说,绘本在儿童的心灵成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整个文化背景来说,读图已经是当下阅读消费的一种趋势。读图是现代人接受新知,融入世界,感悟生命的一种方式。不会读图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不会阅读世界。因此,将绘本引入我们的课堂,让绘本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以适切的方式,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孩子们读写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训练孩子们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这是时代的理性选择和儿童心灵成长的必然。
&&&2.以适切的视觉丰富绘本功能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绘本还不甚了解。当然,也不乏“先行觉醒”者,他们对绘本有所接触,并尝试着将绘本引入课堂。然而,大多教师对于绘本的认识,停留在“阅读”层面,这其实是一种“视界窄化”。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元素。从绘本的结构来说,它包含着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拆页、散页等;从图与文的关系去剖析,绘本的图和文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曾经两次获得凯迪奖的芭芭拉.库尼,有一个很精妙的比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一串由珍珠串起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培利.诺德曼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此外图画书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真乃“小小图画书,奥秘无穷大”!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
很多时候,如果教师善于做个有心人,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孩子们既读到了一流的绘本,又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写作能力,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事。而我的“一本多教”,旨在用“读写互动”的方式,让同一个绘本在“写”这个层面发挥它更多的功能,进而让“绘本读写互动”成为一种全新的语文课程样态。
3.以适切的群体拓宽读写空间
当前,绘本阅读有一种低龄化的倾向,不少语文老师认为绘本只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其实不然,绘本完全可以适合在不同年龄段进行读写互动。比如《一片树叶落下来》、《生命一角遇到大圆满》、《石头汤》等绘本,2-6年级可以阅读,成人同样可以阅读。再比如,米切尔.恩德的绘本作品,其故事流畅,叙述生动,蕴含的主题极其深刻,每一个故事都是对生命的原点拷问,具有很强的哲理性。网上有这样一番话评价他的绘本作品:“这是一套从三岁到一百零三岁都可以一读再读并且值得珍藏的好书;这是一套观看文字或者光看图画都可以沉浸其中的好书;这是一套很难一口气读完也舍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好书;这是一套拥有纯净的心灵才能读懂读懂后拥有更纯净的心灵的好书。”只要真正读过米切尔.恩德的作品,你就不会认为这是广告词,而是对其作品的中肯评价。事实上,经典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是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阅读的。我的“读写互动”课,将同一个绘本放在三、四、五、六年级尝试教学,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尝试的成功,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只要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不同的方式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绘本,孩子们就能理解所能理解的东西,获得所能获得的东西。阅读绘本之后,孩子们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文字功底,表达属于自己的所思所悟。
4.以适切的智慧开发课程资源
&在本次“一本多教”的实践尝试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开发课程,确实是需要智慧的。首先,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孩子有准确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学习起点,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只有教师对孩子的现状有准确的估计,教学目标定位才会准确,教学策略选择才会精当,教学流程安排才会适切。其次,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转瞬即逝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需要有慧心的人去发现并开掘的,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语文意识,在生活中睁大一双“语文的眼睛”,发现一切可以用作语文学习的因子,并加以合理开发,那么很多看起来和语文无关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第三,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尽量要考虑“经济学”,即花最少的精力物力人力,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在实施“一本多教”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同一本绘本,设计了三套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案,这就是基于“经济学”的考虑。第四,最关键的是,在设计具体的“一本多教”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适切性”。适切性包含这样几层意思,首先,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与可接受程度。若教师所选择的内容枯燥乏味,孩子们就难以全身心投入;若内容超出了儿童的可接受程度,孩子们便会本能地产生抵触。其次,目标定位的适切性。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标”。只有将孩子的习作能力培养放在课标的大背景下,才不会偏离方向。本次“一本多教”的实践中,我将三年级的目标定位在“用一段话具体描述画面内容”,四、五年级的目标定位是“以第一人称转述故事”,第六年级的目标定位是“以第一人称续写《光屁股大犀牛》”,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要求,目标是随着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升的。再次,教学策略选择的适切性。教学策略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三年级的教学,以“先说后写,以说引写”为主要策略;四、五年级的教学,以“表演对话,降低坡度”为主要策略;六年级的教学,以“头脑风暴,开阔思路”为主要策略。
&三、“一本多教”的美丽畅想
&我的“一本多教”个案,虽然只在《光屁股大犀牛》这个绘本中尝试成功,但是,任何偶然的事物都包含着必然。只要我们用心地去细读绘本,智慧地去捕捉绘本当中可以进行“读写互动”的因子,根据孩子们的心智特征和读写基础,精心地设计适切的读写互动环节,很多绘本都是可以用来“一本多教”的。如果这个前提是成立的,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畅想,在小学一至六年级12个学期中,我们是否可以建构一个“一本多教”与“一本一教”相结合的“阶梯性绘本读写互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按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育特征,围绕着几个主题,精心选择100来本绘本,每学期尝试进行6-8次的绘本读写互动。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有些绘本是单次呈现的,有些绘本是多次呈现的。多次呈现的绘本,会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互动呈现方式。这样六年下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穿越100多个经典的绘本,他们在阅读中成长,在读写互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开拓精神疆域,这不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吗?
当然,我们的眼光,完全可以放得更长远一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文的关系,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是不经意间渐渐发生的。你读的那些故事,故事里的语句、词汇,故事里人物说的话,故事里含有的道理和情感……多多少少会留在你的记忆里,就像一棵树,阳光会洒下,雨水也会落到,有这些滋润,树就用不着想:我们的叶子怎么才能够绿呢?花怎么能盛开呢?不知不觉间,叶子翠绿了,新的叶子不断从枝上窜出来了,花儿也盛开了……这都是不经意的,渐渐的。你不用想它的,它们会来。”
“叶子翠绿了,花儿盛开了……”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美好境界!为此,我愿意美丽地畅想,大胆地践行;我更愿意静静地等待孩子们的语文花树“不经意的,渐渐的”花团锦簇,浓荫匝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冬天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