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市教育局表彰的优秀教师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五分之二二,去年比今年减少46名(下面补充)

员工通道 用户名: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位置:&&&&&&
选出你心中的“十佳五老”
由省关工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共同主办的全省“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省21个市、州关工委推荐的“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63名。6月26日省委关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出的“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进行了认真初选,初选出33名“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每一位候选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甚至多个真情流露、感人肺腑的关爱故事。听取着一个个故事,宛如阅读了五老们的一段段人生——温暖、感动之余,你是否也有话想说呢?&&市州关工委推荐的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初选人选情况简介(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成都市(3人):1、夏尚林,生于1927年,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担任地下党成都市委新津武装工作队党支部书记,后兼任武工队队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邓双中心校任教。1981年11月退休,现任新津县普兴镇场镇党支部书记。20多年里,夏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件,防止民转刑、纠纷引起自杀、群体斗殴等事件上百起。夏尚林常说:“要让红旗飘万代,必须关心下一代。”夏尚林不是富翁,他每个月的退休金,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和订阅报刊杂志外,其余部分全都用于社会资助。20多年来,他先后帮护收养孤儿孤女25人,帮扶特困家庭10余户,帮助残疾青年10多人,资助贫困学生10多人,贫困党员120余名,在扶助残疾人就业、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等社会公益事业上花了20多万元。还多次深入企业筹集各类救助金10多万元,帮助40余名贫困大学生迈入大学校园。花桥镇长春村林水清,曾经被判刑入狱,党籍也被开除了,人变得非常消沉。夏尚林在无意中结识他后,一有空就找他谈心,对他进行帮教。如今林水清不但重新入了党,还担任了长春村党支部书记,被评为镇优秀党员、县文明市民,所在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在入党转正的那一天泪流满面地对夏尚林说:“没有夏老的关心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像林水清这样的失足青年,夏尚林帮教过20余人。&&&&&&&&&&&&&&&&&&&&&&&&&2、宋迪泉,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76岁,邛崃市高何镇黄坝小学退休教师。邛崃市高何镇沙坝村大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谋求生计,留下了不少留守学生。宋迪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利用双休日把“留守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学习辅导和看管,“留守学生家庭辅导站”,一办就是整整6年。在屋檐下,一个约50平方米的地方,十多张课桌和三个小黑板,每逢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该村20多位留守的学生齐聚到这里,宋老师说:“为孩子们上课,我感到快乐。”为了办好“家庭辅导站”,宋迪泉费了不少心思,他和老伴两个人分工明确,老伴负责家里的伙食,为离家较远的孩子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他则负责孩子们的教育。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请假制度。为了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宋迪泉还自掏腰包对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每逢节假日宋迪泉还在辅导站组织讲故事会,讲成功人士少年立志勤奋好学的故事;讲革命先烈以身报国的故事。据统计,六年来,宋老师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关爱着留守孩子,先后有该村和附近村的留守学生300多名在宋老师家学习过,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为这些正在上1-4年级的小学生辅导语文数学和作业,深受当地群众和留守学生家长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日晚7点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宋老师的事迹。目前,退休教师宋迪泉已入选了“成都市好人榜”并推荐为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榜”候选人。3、陈穗,女,1931年3月生,重庆人,中学高级教师、校长。1949年底参加教师工作,1955年入党。1954年被表扬为重庆市首批优秀教师。多次被表彰为省、市、区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表彰为全国优秀辅导员。1987年我退休后,从三尺讲台走向社会广阔天地的大课堂,着重从事青少年中弱势群体的关爱教育帮扶工作。帮教高墙内犯罪的父母,关爱高墙外无辜的子女。从2003年开始,走访监狱,探望监犯,接触犯人二千多人次。如服刑人员子女刘泽凡的父亲是几“进宫”的惯犯,母亲从小就抛弃了他,社区用低保收养他,但是毫不领情,逃学,通夜不归,在街上偷摸,在网吧打电子游戏。陈老师用尽了各种教育方法:关怀,慈爱,明理,疏导,整整跟踪8年,好不容易有了转变。但因为错过了义务教育时期,现在想上学难,找工作也难,只好自学,等待就业机遇。唤醒失足少年的心灵觉醒。在成都市少年犯管教所多次开展“听党的话,跟党走”、“亲子交心帮教会”、“抬起头来,重做新人”等帮教活动。特别是亲子帮教让少年犯们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不听老师、父母的教导,在社会上瞎混,结交不三不四的人,伙同犯罪的原因,决心改过自新。为了抚平孩子们的心灵的创伤,建立起回归家乡,重返校园,重做好孩子的信心,她与收容所紧密配合,定期去开展“温暖送心头”的活动。大家欢歌共舞,交换礼物,相互祝贺,大大缴发了孩子们思乡之情和感恩社会之心。流浪儿小敏说:“谢谢大家,我再也不会跑了!”许多孩子经过教育,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家园。留心社情,尽力帮扶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健康成长。2007年,在督院街社区发现一群孩子在街边逛打。后来去查访,得知他们(一个女孩,三个男孩)全是来自河南卖油条商贩的超生孩子,既无户口,又无暂住证,全被学校拒之门外,大的十二岁,其次是十、八、五岁。这些孩子长期流落街头,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老辅导员办起了爱心课堂,4个孩子4个班,由关爱团的十一名老师和四川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五十二人组成教师团,每天轮流给学生上课,还带他们去沙湾小学参加艺术节活动,与龙舟路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直到2008年把大姐送到社会工作,其余三兄弟都上了学。现在老二李云龙参加了空军,老三、老四均已上正规学校,全家人都过上安定有序的生活。自贡市(2人):4、黄才义,男,中共党员,66岁,原贡井区章佳乡党委书记,&2000年1月至今任章佳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10多年来,多次被评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这是一间6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门口悬挂着三块醒目的牌匾:章佳乡留守儿童之家、章佳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章佳乡留守儿童之家监护人培训中心;屋内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开展活动的留影和一对一帮扶详情表;书柜里,整齐的摆放着各种儿童读物。这间门面房的主人就是黄才义。&&&&2007年,黄才义得知乡里要兴建“留守儿童之家”,而用房紧张的消息后,主动将自家60多平米的商用店面提供出来,作为活动场地,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很多商贩都希望能租赁下来,一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黄才义却将它免费提供出来当作“留守儿童之家”。黄才义组织起了由12位退休老人组成的“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他还自己拿出资金,定做桌椅、板凳和书柜,买来各类崭新的儿童读物,免费提供给孩子们借阅。黄才义在办好“留守儿童之家”,为学生批改作业,当好辅导员的同时,还经常走家串户,了解青少年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九岭村四组王晓玉、王燕、王小青、王小洪四姐妹因父母双亡成为孤儿,黄才义为其买新衣和学习用品,还送上零花钱,送他们到敬老院生活、到学校读书。老二王燕考上大学后,无钱读书,黄才义带头捐钱并配合组织为其筹集学习费用2.4万元。2008年,8位“五老”志愿者集资为结对帮扶的33名学生每人购买一部复读机,黄才义一个人就带头捐款1500元。多年来,黄才义就捐赠、周济贫困孤儿和学生就达上万元。5、朱邦谊,生于日,今年82岁,江苏省东台市人,中共党员,原荣县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于1994年退休,1996年参与关工委工作,1999年起任荣县中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荣县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提到朱邦谊,接受过他帮助的学生总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朱爷爷是个好人,要是没有他的帮助,我可能早就读不起书,出去打工了!”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朱邦谊或自掏腰包,或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共使9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朱邦谊自嘲地表示:“我就是个‘厚脸皮’&,我是看不得孩子们受苦,说不得,为了孩子们也只能继续当个‘厚脸皮’了。”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得到更多关注,填补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的空白,朱邦谊将自己调查掌握的荣县留守儿童心理特征、情感需求、性格特点和帮扶关爱措施写成调研报告送给相关部门。在朱邦谊等老同志的不懈奔走和呼吁下,目前,荣县各乡镇和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学生活动中心,设立了亲情电话,制定了留守儿童辅导员值班制度,建立起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长效管理制度。如今,在荣县各学校和各派出所都建有留守儿童流动档案,方便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动向,及时关心和帮助他们。从2010年起,依托县妇联建立的“家长学校”,朱邦谊等老同志义务到双石、长山等乡镇的学校讲课达200多次,培训家长上千人次。为了鼓励家长们多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朱邦谊用陶行之先生的“五颗糖”教育方法与家长们分享。许多听过朱邦谊讲课的爷爷奶奶表示:“朱校长这个办法好,以前吼不听,现在一说娃娃就乖了。”&&&2006年,朱邦谊动员十几名离退休干部,组建起“五老网吧业务监督队”,每两人负责一个网吧的日常巡查和监督,“上午,买菜的时候要去网吧转转,下午和晚上,上网人多的时候,还要去转几次。”发现有未成年上网的,“五老网吧监督员”们总是耐心的将孩子们劝离网吧。朱邦谊多次被省、市、县关工委表彰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表彰为“老干部先进个人”,2008年12月,被荣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改革开放30年荣县十大突出贡献人物”。攀枝花市(1人):6、丁爱谱,女,70岁,党员,东区长寿路街道健康路社区关工小组成员。攀钢炼钢厂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她退休后,先后组建了“夕阳红服务队”、“党员服务队”,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青少年、生活困难家庭等提供帮扶和服务。2009年,她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丁爱谱工作室”,组织党员在社区开展中小学生校外辅导、社会实践活动、扶贫助困、网吧监督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称赞和好评。丁爱谱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劳模标兵、优秀“五老”志愿者……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健康路社区是“攀钢”家属区,“凡是放假期间家长没时间照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丁爱谱都可以帮忙照管。”很快,健康路社区里传开了这一消息。第一个寒假,有8个孩子被送到了丁爱谱家中。丁爱谱将自己家变成了社区临时的“儿童之家”,悉心照看着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她家楼下住着这样一户特母亲残疾,父亲忙于工作,身患残疾的女孩经常吃不饱饭。丁爱谱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去照顾母女俩的生活。在她的关爱和照顾下,这个家庭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女孩的父亲也在丁爱谱的影响下变得乐于助人。丁爱谱所在社区有个小女孩叫刘勤勤,在两岁的时候因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腿。由于家中贫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生活不能自理,经常在地上爬行。丁爱谱组织党员为她捐款、协调残联等部门为她安装假肢、多方奔走为其申请低保,给她买来书包和学习用具,联系志愿者帮助她学习补课,定期上门走访看望,还从精神上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如今15岁的刘勤勤不仅刻苦学习,还加强体育锻炼,在四川省第七届残运会上获得了举重金牌。她还通过自己的“人脉”去动员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党员、老同志共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组成了“五老”党员志愿者队伍,“夕阳红女子服务队”等服务于社区、服务青少年的工作队伍。社区为此建立了“丁爱谱”工作室,专门作为这支队伍的活动阵地。泸州市(1人):7、郭大吉,男,79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机关退休干部,现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为了娃娃的安全,护路16年。1996年,白节镇中学一名女生晚自习放学回家路上被一名青年欺负。从此,郭大吉就萌生了护送学生的想法,并且一干就是16年。他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收拾“东西”,除了经常用到的手电筒和扩音器外,还为学生准备了雨伞,出发前随时带着装有学生书包带和针线的“公文包”,一旦发现学生的书包带断了,郭大吉便主动帮助学生缝上。近年来,郭老还动员大家一起护送孩子。在护送途中,他挨家挨户把电话号码记录下来,以便有情况及时联系。然后,再把沿路的退休干部、村社干部和学生家长组织起来,成立了“爱心护送队”,根据学生回家路线和放学时间,实行分段分组负责。特别是树林多、弯道多、人烟稀少的小路,郭大吉更是将该路段,细分为三段,每一段落实村民早晚看护。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加入到“爱心护送队”的退休老师、老干部和村民等共有200余人。长期坚持的热心队员,也有80余人。整个护送范围,已达白节镇中小学80%的走读生。退而不休发余热,有口皆碑。“有事,就给我打电话,不用担心我年龄大。”郭大吉经常对镇干部们说。他工作40多年,先后担任过乡公安员、公社书记、区公所副区长等职务,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威望,群众有纠纷都乐于请他调解。2010年4月,白节镇成立了“郭大吉”调解室。这是纳溪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成功调解纠纷2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德阳市(1人):8、黄云,中江县退休老教师“我可能有职业病,退休后还是闲不下来,感觉很多事情都还没做完。”已经83岁的黄云这样评价自己道。黄云所说的“职业病”和教育密切相关。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20余年如一日地关注着孩子们。“我是老师,对教育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未来的人才,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有责任帮他们一把。”黄云朴实的话折射出一名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成为这位“五老”志愿者20多年来关心下一代的生动写照。他从中江县凯江中学退休后,黄云离学生们反而更近了,学校的同学们经常都能看到这位乐呵呵的老爷爷。学校里一位叫曾家豪的学生父母都长期在数千里之外的上海打工,长期缺乏亲人的照顾,后来,心疼孩子的母亲又专门回到中江租房住在学校附近,照料曾家豪的生活,照料也往往局限于周末洗洗衣服,做做饭。爱和同学们摆龙门阵的黄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禁担忧起来,觉得这个家庭的这种格局“不划算”,于是主动提出,让曾家豪的母亲还是回上海工作,自己来替他们照顾曾家豪,当一个“代理家长”。“&他们这样一方面家里少了一份收入,租房又多了不少开销,周末又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肯定不划算。”黄云考虑得很周到,当上“代理家长”后,一到周末,曾家豪就来到黄云家,不但生活得到改善,功课也有人精心辅导,在上海打工的父母也解除了后顾之忧。让黄云高兴的是,学习成绩稳定上升的曾家豪顺利地升上高中。和曾家豪不同的是,学生谢金才的父母都在中江县城,虽因感情不合而离婚,但又都很关心儿子的成长,长期学习成绩不好的谢金才让两个人都忧心忡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黄云也很担心:“这个娃娃兴趣爱好广泛,琴棋书画,还有摄影,样样都喜欢,就是不爱学习。”万般无奈的谢金才的母亲找到黄云,请他帮忙“理抹”一下,黄云不但答应了这件看起来有些棘手的事情,还把谢金才的父母请到一起,自己出钱招待他们吃饭。“他帮我们管娃娃,还要请我们吃饭,太让人感动了。”黄云的母亲说,一起吃饭的时候,黄云告诉自己,和睦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家长的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父母做了工作,黄云这位代理家长向谢金才“支招”,告诉他如何正确对待离异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还和他一起分析父母的优点和缺点。考虑到谢金才今后必要的教育费用,黄云又根据谢金才母亲的实际情况,帮她出主意,支持她做生意。自从多了一位代理家长,谢金才感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完全不同以前了,每到周末,除了各门功课,黄云还会认真检查谢金才的书画、写作和摄影等方面的习作,并和他一起讨论习作的成功所在,分析不足之处,黄云还时常带着谢金才到县城的公园和风景区游玩。“他喜欢拍照片,我就让他尽情的拍!”黄云说,对于孩子就要因势利导。事实证明,因材施教的效果确实不一样,有了黄云这位代理家长后,谢金才很快就喜欢学习功课了,各学科的成绩不断提高。黄云先后成为20多名孩子的代理家长,同时,他还委托自己一些已经退休的学生代管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尽管手头的事情不少,黄云也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学校看望留守学生,与他们一起共度周末,畅谈学习、生活、理想,让他们感受到家和亲人的温暖,并经常与学校一起,积极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从凯江中学退休后的20多年里,黄云一直牵挂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等各项工作,主动要求当一名义务副班主任,经常到学校了解和关心师生们的生活和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经不完全统计,他已经向学校反馈、建议有关下一代的教育及学校工作意见数百条,由学校专门装订成册,成为推动学校改进、加强教育教学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好帮手”。“5·12”大地震发生后,黄云不顾个人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为学校灾后重建工作服务出力,积极向省、市、县领导及相关部门反映学校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解决途径和办法。&绵阳市(1人):9、彭启瑞,男,1933年生,乐山市人。17岁参加革命工作,&19岁入党。先后在共青团乐山地委、川南团委、共青团四川省委、省教育工会、凉山冕宁县委、县人委等单位工作。1980年后在学校前身四川建材学院教务处、校办工作,1993年在院长助理职上退休。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学校关工委的活动达二十多项。彭启瑞同志11年来坚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讲理想信念,从“为什么上大学”切入,讲“为学”、“为人”到理想信念。由于效果甚佳,逐步推广到全校,现在,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由老领导、老教师组成的理想信念宣讲队伍。督导青年教师成长从1996年至今,他共听了387名青年教师538节课,留下近50个笔记本、100万字以上的听课札记。他在参加教学督导听课后,向学校建议举办教师岗位培训学校,被学校采纳,让他担任常务副校长,他亲自为培训学校上课,课后学员反映:“受益匪浅,”“是及时雨,”“最宝贵的一课。”培训学校举办了15期,培训1394多人次;10多年来,他作各种报告、讲座近200次,听众达3万余人次。他通常一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要含2次“硝酸甘油”才能结束讲授。2003年,参与组织撰写、编辑出版了《高校关工委理论与实践》和《认识.感悟.体会》。参加教育部《关工委工作概论》的组织与编写工作。参加中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并获奖。2008年、2012年他先后组织实施了学校关工委专题理论研究工作,全校立项达20余项,并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他善于总结工作经验。他创立的“融入主渠道,帮在点子上”,“依靠在职领导、老同志和青年三者的积极性,三向互动,良性循环”,“调研总结、典型示范、三贴近,是关工委工作的三大法宝”等经验,得到教育部关工委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西南科技大学党委2008年1月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彭启瑞同志学习的决定》。广元市(2人):10、蒋作林,男,现年73岁,汉族,中共党员,广元市旺苍县公安局退休民警,1997年退休至今始终如一,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多年节衣缩食,用退休金免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两届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候选人。四川日报、广元日报等报刊先后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道。2005年他为未成年人提出了“六远离”的遵纪守法道德规范要求,即:远离犯罪、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交通事故、远离网游、远离垃圾食品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受到上级重视和肯定,2007年团省委在省内外全面推广。他先后给旺苍中学、东城中学、职业高中、实验小学、东河小学、七一中学义务办专栏64期,出书3本,共印6000册免费赠送,向广大师生宣传。由于内容精彩,人们喜闻乐见不少外地人观看后还抄写与讨要带回本地作宣传。蒋老退休金每月不到三千元,老伴又无养老金,全靠他供给,要实现他的承诺每月用五分之一的退休金来做关心下一代公益宣传经费,谈何容易。但是,他这么多年确实坚持做到了。所采取的措施是:不进馆子吃饭,不买档次高的衣服,不外出旅游,不去娱乐场所消费,不打牌赌钱,不吃请送礼,不办酒请客。为此有位朋友讽刺他说“自己花销针挑土,宣传开销水推沙”。社会上有人给他编了个顺口溜——“助学捐款几大万,经常请人补破烂,说你是傻子,你说作奉献”11、彭仕孝,男,现年&85&岁,汉族,中共党员,广元市苍溪县粮食局退休干部,1958年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1994年起建立“留守学生之家”至今近20年,多次获全国和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感动广元十大人物,2012年8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选拔为全省老干部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赴全省各地宣讲。1994年,利用女儿们修建的一处楼院,建成“留守学生之家”,面积1200多平方米。在这块土地上,他用真情和汗水呵护着未成年人,为全县“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发展创出了新路,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绩。近20年来,他接纳的留守学生1100余人中,考入高等学院500余人,其中考上重本144人,不少人成了专家、教授、学者和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适时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了五学、五立活动,即:学马列著作,放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影碟,立复兴之志,圆强国之梦;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八荣八耻,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操;学《弟子规》、《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立做人的基本德性和孝亲敬老的善行;学礼规、礼仪、礼节、礼貌,立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形象;学时事政治、开展读书活动,立成才之志和报国之心。近10年来,利用节假期分别组织开办了读书班、书画班、才艺班10多期。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2013年,请8名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成5个“大手牵小手”帮扶对子,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面对面地进行文化知识辅导,使学习差的同学赶上了队。同时建立奖学机制,提升学习竞争力。每年他以“品学兼优、遵守纪律、孝亲敬老、团结和谐、注重环保”为条件,在全体留守学生中评出一、二、三等优生奖,分别奖给500元、300元、100元,不断掀起学习竞赛热潮,夏天为其准备了防热棚、电风扇和小扇子,冬天备有热水袋、热水瓶、保暖袋和棉衣棉被。投入5000元购买高能量活化水及机,让其喝上无污染、放心的活化水。对洗澡、洗衣、打电话实行免费和减费。请名医当保健医生,给每个孩子建立健康档案,除经常进行保健知识教育外,对生病的同学及时进行检查治疗。二是用慈母般的爱呵护好每个生病的孩子,让其健康成长。2008年,当甲流感侵袭时,彭仕孝掏钱买体温计、预防药,每天为孩子们量三次体温、喝三次药,关怀备至。“5.12”地震后,他搭帐篷、传信息、讲防震知识,进行心理疏导,三天三夜守护在孩子们身边,从不叫一声苦和累。据不完全统计,18年来总支出达19万多元。遂宁市(2人):12、刘华荣,蓬溪县天福镇茶房沟村66岁的农民,村关工委副主任,一心倾注于关爱少儿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爱心博得群众好评。2008年,刘华荣经群众提名,荣获蓬溪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办老有所为提名奖,2011年他在关心下一代的岗位上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拿出积蓄4万余元,儿子又支助了一万多元建起一楼一底面积90平方米的楼房。一楼做“老年活动室”,二楼做“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室建起后,他又投资5000元,购买了400多册图书、一台彩电、一台VCD、学习、锻炼用的桌凳及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用具。儿子、儿媳每人每年给5000元作为爱心基金。&“留守儿童活动室”修好了,但活动室到村小、到县道口的路很烂。特别是下雨,路非常难走,为了不让孩子走烂泥路,刘华荣花了3万多元修了从县道口到“留守儿童活动室”的水泥路。全村有留守学生43人,活动室与村小学相隔200多米。他又从活动室到村小修出一条便道。“留守儿童活动室”落成的第一天,迎来&了三十多个“留守学生”。刘华荣亲自为孩子们讲故事,老伴带孩子们跳舞,中午,刘华荣夫妇还为30多名学生提供了免费午餐。不辞辛苦,组织学生实践体验活动。2010年,他自费用三个客车把90多名留守儿童和监护人送去射洪和遂宁参观城市和大型水利建设。并在革命烈士邝继勋塑像前高举右手宣誓,激励青少年像革命先烈那样,不怕牺牲,忠于人民……,2011年10月,他又组织90余名留守学生及监护人去广安参观小平故里。2012年,刘华荣投资8000多元买来健身器材,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了城里人才能享受的条件。年底,他又张罗着为孩子们建篮球场,在镇、村党委的支持下,用省关工委给他的2万元关爱资金,他自己又投入了1万多元,今年4月终于为孩子们建起了篮球场。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活动,刘老由衷的笑了。&13、刘图恥,男,汉族,1933年5月出生现年80岁,遂宁市安居人,中专文化程度,1950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副县级调研员,1993年7月退休,2004年至今任遂宁市卫生局退休党支部书记。从&2005年以来,刘图恥长期坚持收集矿泉水瓶和废旧报刊、纸板,变卖后的现金用于购买学生和农民的实用读物,捐赠给农村图书室。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他共行程1万余公里,收集矿泉水瓶2.5万余个,废旧报刊、纸板2.2万余斤,变卖后的现金3万余元,收购赠送图书1.5万册即:“十万行动”,支持建立农村小学爱心书室5个,村卫生室阅览室5个,救助孤残留守儿童50人,捐助帮扶资金累计7500余元;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1.31”遂宁磨溪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4.20”芦山地震灾区和遂宁市慈善日捐款累计3850元;用市卫生局党委奖给的优秀共产党员奖金资助三联小学品学兼优的40名学生2080元;今年3月,在遂宁市直属机关关工委文教宣卫体联络组和市卫生局组织的老少牵手双“十个一”活动中,自费购买价值1000余元的辅助读物和食品送给参加活动的90余名中小学生,并与孩子们一道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宣传讲解雷锋精神故事以及本人践行雷锋精神的做法,推动中小学生学雷锋,见行动,树美德。2012年2月、3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四川电视台、四川卫视分别对刘图恥同志进行专题报道。2012年12月先后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评选为优秀志愿者,9月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2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推荐为身边雷锋,时代榜样——“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评选公益活动”候选人。内江市(2人):14、谭自重,男,今年72岁,中共党员,现任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谭自重自编了一本叫《引导》的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青少年成人成才到婆媳关系、孝亲敬老、邻里关系等12个方面入手。每年评出“十佳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学生”、“优秀儿童互助团员”。表彰会前,组织腰鼓队敲锣打鼓,少先队挥舞彩旗,铜锣队举着横幅标语,四人方块抬着五星红旗,干群队伍簇拥着戴大红花的“十佳”获奖人员上街游行。街上的居民和赶场的人沿街鼓掌,秧歌队伍为受奖者舞蹈助兴。党政领导亲自为“十佳”人员佩戴鲜花,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天,公民镇比过年还热闹。学生在校内有学校管,校外谁来管呢?学生娃娃每年有两个假期,加上双休日,节假日就有差不多170天不在学校。很多学生的爸爸妈妈又都在外地打工,学生放假就无人管。想到这些,谭自重失眠、动心思了。可不可以成立一个由学生娃娃互相带动、互相帮助的啥小组呢?想来想去终于想到“儿童互助团”这个名字。谭自重立刻召集老伙伴们到居委会,村、组,针对学生放学,放假回家后无人管的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成立儿童互助团,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关工委通过街道,村,组把同学召集起来,让同学民主选出所在社区或村的儿童互助团团长一人,副团长3人,并以年纪设立小队,选出正副团长。设立顾问校内校外同时进行、聘请辅导员、制定《团规》。儿童互助团制定了“十要”、“十不要”的团规,制定了活动计划,建立起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生产队关工委小组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儿童团的团员每天写日记,对照“十要”“十不要”的团规,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争做好人好事。关工委老同志定期检查、指导。互助团经常到敬老院为老人扫地,为孤寡老人抬水。娃娃们更懂事、更勤快,解决了校内老师管、校外自由散漫调皮捣蛋无人管的情况。15、殷泽良,女,威远县河东街小学退休教师,中共党员,今年86岁。2000年投身于关心下一代事业,曾多次评为县、镇、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2011年2月,威远县教育局关工委开展了“五个1000工程”助学活动(即组织一千名教职工参与关工委工作;联系一千名留守儿童或孤儿进行思想关爱;落实一千名贫困学生经济资助;落实一千名后进青少年给予精神鼓励;关爱一千名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殷泽良便向组织提出申请,她要结对帮扶一名困难学生。第一次到王一凡家,殷泽良就给孩子买了学习方面的书籍和一套100多元的衣服。每次,殷泽良都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如果成绩考得好,她还要单独奖励。去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王一凡的语文、数学都考得比较理想,殷泽良奖励了他50元钱。去年下学期,殷泽良看到王一凡身上穿的衣服已经不合身了,便带着王一凡上街买衣服、裤子、鞋子,在结算时,一共是420元,但殷泽良身上只带了400元钱。看着孩子爱不释手的样子,她向老板说明王一凡的情况,希望老板能同意不足的20元钱第二天再收。卖衣服的老板爽快地说:“您这把年纪了还帮助困难娃娃,这20元钱我就不收了!”只要周末有空,殷泽良就会让保姆牵着去王一凡家,看看他在家中干啥,看有啥需要帮助的没有。每次去,殷泽良都要给孩子买学习用具。去年寒假,殷泽良看到王一凡的文具盒坏了,她急忙掏出100元钱给他买学习用具!“每月我都要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100元钱单独给娃娃存起来!”殷泽良说,娃娃今后上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还需要很多钱,我现在就开始给他存起来。“大事做不到,但还有能力去帮助穷娃娃完成学业!”殷泽良表示,作为一名老师,帮助学生成长是永不退休的!“这样做会影响您的生活吗?您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呀?”殷泽良老人笑呵呵地说:“儿女都有工作单位,他们给我请的保姆,我的工资省着用,不会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个能力来资助王一凡读书!”乐山市(2人):16、曾德华,1952年出生,退休教师,犍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费集咸诗意般的话语评价曾德华说的一样,她是“用至爱和至诚托起明天的太阳”。她从教几十年,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后即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她这一干就是连续9年多。曾德华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默默践行着“乐善致美,创新力行”的乐山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崇高事业中。由于曾德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成绩突出,从2007年自2013年,连续多年被区、市、县和乐山市关工委评为优秀先进个人。曾德华出生教育世家,这是1952年8月的一天,那时她才是个不满5个月的孩子,她和她2岁多的哥哥坐在挑夫的两只箩筐里,一头一个颠簸着同父母翻过五指山到雷波永善区支教。那时候上课是围着火炉讲课,条件十分艰苦。后来不久,她父亲为了不影响工作,把不满4岁的她托付给她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一直到她读小学四年级后才回到当时在犍为下渡乡教书的父亲身边读书。周海龙,一个年仅13岁的小男孩。海龙日因不懂事玩石灰烧伤双眼,双目失明后再没上学。曾德华了解到其母亲在周海龙一岁半时便与孩子父离婚出走,周海龙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来源于政府每月的60元救济金,父亲又因犯罪被判入狱,一连串的打击让原本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变得沉默寡言,脸上没了笑容。曾德华多次带着海龙到华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两只眼睛都能治,但是要找眼科的权威医生王琳专家诊断确定。3月21日早晨3点钟,曾德华就起床到医院排号,当排到时说没有号了,曾德华的泪水唰地流了下来,她下定了决心,就是下跪,也要求医生给海龙诊断,这是决定他终身能否再见光明的大事。抱着这样的心情曾德华说明了具体情况,最后医生终于同意了加号给海龙。经过诊断,王琳教授决定让周海龙先回家等着,要等到有人捐献眼角膜时才能做移植手术。2008年,在省关工委、省劳改局、市关工委、市监狱、五通桥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多方关怀下,区政府在经费窘拮的情况下拨了两万元钱给海龙医治眼睛。这一天,大家亲眼目睹海龙打开绷带的那一刻,海龙终于能看见光明了。17、肖华清,年逾花甲、白发两鬓,忠厚老实,爱好传统乐器,井研县宝五乡三溪村人,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一个特殊的“关工人”。2007年5月,井研县宝五乡建立了海南中和药业留守儿童之家。他主动报名做一名“老志愿者”,教留守儿童们拉二胡、吹笛子、弹电子琴,并协助乡关工委开展日常工作。整整6年,300个周末节假日,他不计报酬,风雨无阻,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关爱着一群留守儿童。他的音乐和爱心,伴随了298名留守儿童的成长,走过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深受留守儿童和家长的爱戴,人人都亲切的称呼他“肖老师”。&肖华清历来就喜欢传统音乐,2007年,找到退休干部郑明友,主动报名当一名“老农民志愿者”,要用自己的传统音乐爱好,教孩子拉二胡、吹笛子、弹电子琴。当起了不拿工资的“全职”音乐老师。你学二胡,我弹电子琴,他吹笛子……孩子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比上了,都想当样样精通的“音乐家”。家长们看着孩子爱学习没贪玩,也很高兴,用买乐器的这种实际行动表示大力支持。留守儿童之家的“音乐班”越来越红火,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悦耳的音乐声从留守儿童之家悠扬传出。看着孩子们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肖老师谋发了组乐队的奇想。他和郑明友商量后,一拍即合。成立了“宝五乡留守之家小乐队”。两个老人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经常带着一群孩子出去演出。宝五乡、三教乡、四合乡敬老院,集市活动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6年来,先后来学习音乐的孩子已达298名。南充市(1人):18、杨友贵,女,汉族,现年77岁,中共党员,南充市七中退休教师,现任顺庆区北城街道办事处关工委、长征路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3年,杨老师辞去七中的返聘,来到长征路社区义务从事关工委工作,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之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五老义务监督网吧先进个人”、“四川省敬老模范之星”、“感动南充十大人物”、“南充市首届道德模范”、“南充市关工委先进个人”、“南充市好母亲”、“区委2011年特别奉献奖”。她有一个在28年前就患了精神病的大儿子,至今还在南充康复医院治疗。她曾经参加过老山战斗的小儿子因所在单位不景气从2000年下岗失业至今;而她那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丈夫邱万成于日深夜突发脑溢血,在床上瘫痪达8年之久。这许多年,她不得不用自已柔弱的双肩独自支撑这个6口之家,照料不能自理的丈夫,每天坚持给他擦洗身子,给他清洗弄脏的床单、被褥,至今已有8年。2001年寒冬的一个深夜,学校刘勇老师的妻子小王把手臂摔断了,杨老师不顾正在为老伴换洗尿布就急忙把她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当刘勇老师赶来医院后,万分感激地说:“谢谢您,杨老师,您是我们七中的妈!”然而,当杨老师回到家看到已冻僵的丈夫还在等待自已给他盖被子的情景时,不由得泪水满眶,内疚万分。她多次主动找到市儿童福利院领导请求自愿帮助50多名需要社会关爱的特殊孩子。每年“六·一”他还组织北城长征路社区和市福利院的儿童到北湖公园玩耍,并邀请妇幼保健院医生为其免费体检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失足青年马光兴,刚劳释回来,既无住所,又没有生活来源。一到社区就发脾气,杨友贵并没有歧视他、对他生活中的困难积极给予解决,帮他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还从群众捐赠的衣物,为他寻找适合他穿的衣服。通过杨友贵对他的关心,他慢慢地转变了对社区的看法,从开始到社区吵转变成为主动的为社区做事。通过杨友贵的辛勤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劳释人员没有“旧病复发”。有一位80岁的太婆杜蕙芝,未生育儿女,丈夫去世后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杨老师知道了情况后,逢年过节将别人送给她的慰问品,转送给杜蕙芝老人。平时杨老师还会给老人送一些米和面。由于杜蕙芝老人住的是搭接的瓦房,一遇下大雨,杨老师就特别揪心,因为雨大瓦房漏雨,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杨老师都会冒雨去看望老人被雨淋着没有,一旦发现老人的被子淋湿了,杨老师就从自己家里给老人抱来干净暖和的被子,让老人家睡得暖和,不受风寒侵蚀。为了有效解决漏雨这个让杜蕙芝头痛的问题,杨老师四处奔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老人翻修了房子。如今的杜惠芝老人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宜宾市(2人):19、陈国辅,1928年1月出生在兴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立功受奖。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接雷锋到部队的老战士,也是雷锋的老战友。五十多年来,用雷锋精神和红军精神先后为十多万人宣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帮助无数贫困孩子重返课堂,挽救46名违法失足青少年脱胎换骨。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2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新华网、等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都对陈国辅老人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今年已被推荐为四川省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的‘助人为乐’模范之一”。二十多年来,他用心装着这些厚重历史,脚步遍及全县各个乡镇、62所中小学校,听过他宣讲的达十几万人次。陈国辅居住的县委宿舍楼是80年代修建的,两室一厅的套房总共只有几十个平方,家中的设施都还是上世纪的老样子,至今一点存款也没有,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到了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业上,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了8个贫困学生,每月要花上千元。2008年,兴文县开始实施“栋梁工程”。作为栋梁工程领导组副组长的陈国辅老人先后找到全县300多家个私企业,动员捐款。五年来共募集和争取资金323万元,扶助了546名家境贫寒、品学皆优的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跨进大学校门。20、郭良才,今年74岁,&1992年担任翠屏区安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期间,兼任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0年退休后任安阜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被中国关工委、中国精神文明办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先后多次被省、市、区各级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郭良才帮助多名贫困病的青少年解决各类实际问题。2010年,父母双亡的马仁丽同学考取了四川师范大学,却因家庭经济太困难,贷款无果,无钱上学而犯愁。郭良才同志得知后冒烈日奔走各单位,得到了温州商会支持5000元,区栋梁工程办解决3000元,安阜街道民政办支助1000元。后来,泸州好心夫妇帮助解决了马仁丽同学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吊黄楼社区川煤八处郭庭亮同学因患白血病,父母均属下岗职工,无钱医治的困难。郭良才同志及时与学校协调,发动师生捐款1.5万元,并以关工委、团工委的名义发出倡议,共为郭庭亮同学治病捐资11万多元。郭良才同志从2004年开始率先在全市动员了88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亲自担队长,带领监督员,经常深入到网吧进行检查督促,9年来帮助教育转化未成年人95人,挽救了95个家庭,培育了95个新生,会同相关部门取缔了黑网吧3个,处罚了违规网吧2个,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广泛的赞誉。广安市(1人):21、彭世伦,华蓥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退休后坚持从事关工委工作10年。他以“撑起一片蓝天”的创业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扎实工作,开创了华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新局面,相关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报道,并多次获得部、省、市关工委“先进集体”荣誉。彭世伦同志退下来后,想总得再干点什么,这时,本地一个企业以高薪3000元聘请他作办公室主任,恰好市教育局又请他回局里负责关工委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他没有犹豫,当时就决定回局里。在彭世伦带领下,华蓥教育局关工委队伍由最初的13人,现已发展到1000多人(其中老教师500余名,占退休总人数的70%,党政部门、厂矿企事业单位老同志500余名)。他根据老同志的特长和爱好,先后建立了6支志愿者队伍,即德育报告团、关爱工作团、家庭教育讲师团、文娱宣传队、法制宣讲团、心理健康辅导站。积极与市老干局、司法部门、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市关工委配合,全市每年开展活动60多场次,足迹遍至华蓥山区、田野,近三年来,受教育师生达10多万人次。目前,关工委已经成为促进华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近三年来,他巡回到学校办师德专题讲座已累计达30场次,听课老师达3000人。2005年5月,他第一次组织了13名老年志愿者与留守孩子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号召全市离退休干部、教师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活动得到了分管部门、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当时自上而下,组织了一帮一关爱帮扶对子近3000对,建立县级“留守学生之家”20个,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教育活动6次,解决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困难、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入学近2000件。他还坚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近三年来,先后在永兴小学、禄市初中、庆和初中等30所学校,巡回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讲”、“禁毒知识宣传”、“安全警示教育”等专题活动120余场次。达州市(1人):22、何荣书,万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始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何荣书同志,生于1923年,1942年2月入党,1960年被评为全省、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2年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县关工委日常工作,2007年4月改任名誉主任至今。他利用担任万源中学校长、文教局长、宣传部长、人大主任的广泛人脉,进学校、到机关、下工厂、走农村,说服邀请,千辛万苦动员,千言万语诚请,目前,参与“五老”达6000余人,全市乡镇、机关、社区、村都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24年来,他将“五老”组成报告员、科技辅导员、帮教员、校外辅导员,家教员等五大员队伍,成立“五老”总队1个,中队70个。仅1997年就办培训班485期,培训人员22.85万人次,推广新技术56项。他任团长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累计作报告1500多场,全市76所中小学中,有59所被评为省、达州市、万源市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太平二小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团体优胜奖。注重帮教抓转化。为帮助失足青少年。协助全市76所中小学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定期给中小学生上法制课。全市组建帮教组数百个,帮教员上千人,对失足青少年“一帮一”、“三帮一”,有效地挽救了问题青少年。在帮教工作中,涌现了国家司法部表彰的太平镇社区干部鞠大秀成功转化28名失足青少年的先进典型。在帮教活动中,他们提倡四心(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坚持&&“四不”(不歧视、不压制、不疏远、不另眼相看),做到“四结合”(正面教育与上门谈心相结合、组织出面与亲友规劝相结合、党员干部与街坊邻居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巴中市(1人):23、陈家富,男,现年75岁,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少学会会员,四川少学会理事,退休前任南江县少工委副主任兼总辅导员,退休后被聘为巴中市少先队总辅导员。他1954年10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学校、乡、区、县少先队总辅导员,&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佳辅导员”,198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儿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2000年至2005年担任南江县长赤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05年被评为全国和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佳志愿辅导员”,日应邀参加了四川省庆祝建国60周年晚会。他善于从本地和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队活动,辅导开展的“数新房”被团中央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好活动之一在全国推广,“找石标”、“夸年猪”、“编写英模小词典”、“改革十年我十年”、“良种展览会”等20余个活动在全国、省的活动大赛中获奖;近年来开展的“争当红军好后代”,成了具有巴中特色的品牌活动,受全国和省少工委的表彰。他善于联系少先队工作实际学习和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学习和总结苏区少先队经验,大胆提出了“改革少先队组织形式”的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为全国少工委的成立作出了可喜贡献,受到团中央领导的肯定;他认真分析获奖活动的获奖原因,写出了“谈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取材”,这篇论文获全国论文一等奖;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学校,调出研究,写出了很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减负必须抓源头”、“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他善于用儿童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儿童: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队员的成洁,就是陈老师三上高塔山发现后推荐的;他撰写的“奋飞的雏鹰”、“巴山红杜鹃”、“坚强的小女孩”“兰草大王岳伦魏”……二十多个优秀队员事迹,成了队员们学习的榜样。&&&为了让在校的学生安心学好,陈老师又倡导成立了少儿基金会,先后公开奖励了290名好学生,180名乖娃娃,60名好家长,40名好老师陈老师在退休前,曾出版了一本获奖活动集《山茶花》,时任团中央常务书记的刘鹏在为这本书写序.雅安市(2人):24、李朝群,男,现年73岁,天全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现任乐英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1年退休后回到老家乐英乡,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3年来,李朝群先后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关工委的表彰奖励。2001年至2012年,他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以《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课116场(堂),16648人次受到教育,其中为老师举办法制讲座6次,321人次参与,家长学校给家长讲法制课18次,1072人次受到教育,给农村青年讲法制课1次,64人受到教育。2008年5月,为了激发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他在中心校四、五、六年级讲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接着还开展了“学当一回人民警察,学办几件治安案件”的模拟办案体验活动。参与办案活动的190名学生受到了生动的法律知识教育。从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本乡&1800余名农村青年中无一人有违法犯罪行为。参与社会管理,积极调解民事纠纷。安乐村一位老年人因与邻居宅基使用权发生纠纷,他本无充分证据证明对方侵犯了他的合法权利,虽经村、组干部多次调解他依旧坚持己见,要求起诉对方,经李朝群运用古时“6尺巷”典故说明退后一步自然宽的道理后,他不再谈及此事,和老李闲聊一阵回去了。时隔半年左右,他把路过他门前的老李招呼进屋,拿出纸笔说:“上次你背给我听的那首诗,我记不牢,你再给我说一遍,我把它记下来”。于是老李把纸笔接过来写上:“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笑着收了,老李意识到那次劝解奏效了。&“4.20”大地震发生后,李朝群第一时间组织邻居开展自救,他拿出自家准备晒菜籽用的彩条布,发动群众一起动手,在空地上架着竹杆搭起了简易帐篷,为8个乡邻解决了临时避难场所。开始进行灾损核定,李朝群每天都与乡、村、组干部一起,入户调查,统计房屋受损情况。每一天,他踏着瓦砾,攀上危楼,细致勘查,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灾损评估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有的受灾群众因情绪激动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李朝群都耐心的给予了解释。从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直忙到下午6点才结束,这一干就是整整6天。李朝群一共参与了81户受灾户的房屋受损情况调查(其中有18户还进行了二次调查)。由于忙着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后的整整半个月里,他一步也没有离开过乐英。当以前单位的同事打电话告诉他法院的职工宿舍受损严重,已经成为危房,让他立即到单位进行登记时,他才惊觉,自己在县城的住房也在其中。25、蒲永鸿,1999年,在岗时开始担任百丈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2003年退休后回到老家茅河,他仍坚持做这项工作,2005年正式担任茅河乡关工委执行主任,一干就是15年,多次获得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身患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已有二、三十年,近年来频繁发作,医生嘱咐要多休息、少操劳,不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干起工作来没有人看得出他身患重病。他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对象划分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和18岁-35岁之间的青年两类。针对18-35岁的大龄青年,他采取“双带”的办法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即聘请致富能人和有技能的“五老”人员带头、带领农村青年学科技、奔小康。从2006年开始,蒲永鸿就通过调查了解,建立了本乡致富能人、有技能的“五老”“人才库”,摸清欠发展青年情况,动员致富能人和有技能的“五老”人员加入乡关工委“双带”志愿者队伍。愿意加入的,乡关工委就聘为顾问,并发给聘书,义务开展“双带”工作,用能人的致富事迹示范带动和结对帮扶方式,帮助欠发展青年发展家庭经济,乡关工委不定期跟踪调查帮扶效果。截至目前已有32名致富能人、22名有技能的“五老”人员受聘,共帮助120多户缺少技术、找不到致富门路的青年人走上了富裕路。富裕起来的青年也正用自己的发展示范带动着身边更多的青年创业致富。茅河乡关工委在欠发展青年和致富能人之间架起了一座“鹊桥”,“双带”为青年人带出了致富路。4.20地震灾后重建期间,矛盾和问题难免发生,这时候,“五老”的威信和经验就发挥着重要作用。蒲永鸿又主动当起了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奔走在调解矛盾的路上。在茅河乡龙兴村5组,冯某家因拆除地震受损危房的事与乡政府产生矛盾,双方都不接受彼此提出的意见。蒲永鸿知道后,主动到冯家了解情况。原来,冯家有新旧两处房屋,均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属应该排危拆除的范围,旧房附属房受损严重,主体房较完好,新楼房应全拆。冯的女儿只同意拆旧房,但旧房按排危要求,又只能拆附属房。当时乡政府与冯的女儿也签订了排危协议,危房拆完后,冯的女儿发现主体房不拆不能享受重建政策,认为乡政府没有讲清政策,于是要求乡政府修复已拆房屋或者允许她重建,乡政府多次派乡干部去协调处理,都达不成共识,为排危工作带来了阻碍。这时,蒲永鸿老人主动出面调解。他先找到乡政府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得到乡政府领导同意后,再找到冯的女儿,劝她说:“不拆已拆了,你也在拆除协议上签了字,签字前也不问清楚,只想拆旧房钻空子,自己也有失误。”前后花去近3个小时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提出由乡政府负责修缮加固旧房主体因排危时损坏到的地方,帮助冯老搭建一个厕所,已拆除的危险附属房不再修复,乡政府那里由蒲老亲自去汇报的建议,才最终将冯的女儿说服。乡党委书记李良勇也非常赞同蒲老的建议,一场相持不下的矛盾终于得到了解决。眉山市(2人):26、何图琴,1933年11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90年退休以来,担任彭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0年、2010年被中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并在2000年作为四川省27名先进个人的唯一代表在北京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08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联合授予四川省第一届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终身成就奖,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眉山市维护社会治安好公民”、“眉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十佳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她撰写的《从小锻炼争做“四有”新人》调研文章分别在全县30几所学校巡回演讲,收到良好效果,曾长期被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法制、道德教育的范本,并被9个区县借鉴参考。通过对全县重点网吧调查,总结撰写出《建立健全网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未成年人上网的调研报告》作为2008年市关心下一代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研讨大会发言材料。1992年至2013年应邀在县烈士陵园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青年职工、机关党支部讲解彭山的解放斗争英烈史实130余场,3万余人次参加,教育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收录编撰了《碧血忠魂》一书,印发5600余册,下发到各中小学、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她特别关心青年的就业问题,多方联络,处处留心,先后为21名待业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为他们自力更生谋求自身发展提供平台;她还邀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给农村青年传授推广实用新技术,印发科技资料21万余份,培训中青年农民近10万人次。5.12汶川大地震深深撼动了她的心,何图琴捐了400元,又交了2000元特殊党费。&“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到现场,能够以这种方式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是完全应该的。”多年来她用微薄的工资先后帮助200多名贫困优生、贫困残疾优生等弱势青少年,捐助金额达3万余元。27、余德槐,78岁,中共党员,&1998年以来担任眉山市东坡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常年倾心奉献,作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使者。曾荣获“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中国韬奋出版奖”、“&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称号。&&&自费赴监所&让关爱阳光普照失足青少年的灰暗心灵,是余德槐的“必修课”。几年来,他自费到过重庆、西昌、资中等20多个监狱、劳改劳教所,赠送三千多册书籍,回复全国30多个劳改劳教场所70多名犯人的来信用真诚关爱与感召,让无数曾经深陷泥淖的青少年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回归社会。余德槐坚持以学校为阵地,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后到重庆、成都、蒲江、仁寿、彭山、青神等地和在东坡区内100多所中小学讲课1600多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浅出地讲授《中国梦》、《人与法》、《人生与价值》、等思想品德教育课,听众达83万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当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有了困惑、烦恼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用书信向”余爷爷“倾诉。对孩子们的来信,余德槐都一一亲笔回信,近几年来向学生回复信件达4000多封,光买邮票就花销2000多元。此外,他还创办“家长夜校”,采取邀请专家讲学、声像资料指导、家长互动交流等形式,为家长们找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余德槐还结合家庭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著书《余德槐青少年品德杂谈》、《知荣明耻谈家教》、《青少年上网必读》指导家长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并发表60多篇有关道德行为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章,结合家庭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受到家长、同学和失足青少年的欢迎。余德槐的“家庭学堂”在东坡区遍地开花,余德槐一行先后在全区的87所学校20多个村和社区,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家庭》、《莫教孩子向“钱”看》等专题讲座800多场,听课家长累计40多万人次,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余德槐响亮地提出了“更新家教观念,办好祖辈学堂”的理念,除了创造性地在多个乡镇举办“祖辈学堂”外,他还与志同道合的“五老”志愿者一起,以青少年教育咨询中心为阵地,针对城区家长开办了“家长夜校”,促进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辅相成。凡家长邀请他做其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他都不厌其烦地耐心帮助。近几年来他上门到家庭,帮教青少年1000余名,帮助差生转为好生837名。2006年6月以来他所帮教的学生中考上大专院校共36人。凉山州(2人):28、林开伦,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70岁,西昌市人。1968年入伍在二炮云南部队当兵,1973年退伍回乡,1976年在西昌县、市人武装部工作20年,1996年转业到西昌市文化体育局工作,2001年退休。2011年被推选为州“五老”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革命传统宣讲团团长。他首先在自己的家乡西昌市西乡乡三百村一组建立了最基层的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对本村民组及比邻的几十名少年儿童进行以宣传家乡抗战英烈、为凉山民改而英勇献身的乡土英雄人物为内容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八荣八耻”,学雷锋、讲文明和禁毒防艾的教育。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尊老活动,为本地贫困老人锄草、打扫卫生等,培养少年养成助人为乐的品德。还组织少年儿童开展以手柄滑轮车、摇摆滑轮车、小自行车、羽毛球等健康向上的健身小比赛和游戏活动,组织小朋友们高雅的文化活动,如学书法、美术,读书等。今年2月9日,组织了以学雷锋教育和少年儿童诗朗颂、乐器、歌舞表演为内容的文化活动。他还筹集了5千余元的冬衣、胶鞋和字典等发放给50余名小学生,使学生们和家长十分感动。本村有两名吸毒人员,也在村委和他的帮助下,其中一名彻底戒掉毒隐,另一名吸毒者病死后,两个儿子当着全村少年儿童的面表示,决不沾毒品。他不但自己带头讲,还到处物色人员参加宣讲团的活动。他们先后为市、县10余所学校和企业单位进行了以《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等为内容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宣讲教育,听众上万余名。2012年,为了帮助这里的彝族贫困儿童温暖过冬和解决学习用具缺乏的困难,他积极想办法,通过熟悉的爱心人士与香港企业家联系,给开元中心校和各村小的共2000余名小学生筹集,资助书籍(新编新华字典)、文具、书包、雨披和冬衣等价值20余万元的物资,于冬天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使这些彝族儿童能够温暖过冬。为解决家乡儿童上学行路难的问题,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20余万元,改造危桥、硬化道路,使村道、便桥得到较大改善。西乡乡三百村一组地处西面是108高速公路,东面是团结河南北是断头路。有20多名儿童分别在东面的小庙小学和西面的西乡中心校就读。该组通往东西的乡村小道直到2011年都没得到硬化,儿童上学,特别是雨天路烂难行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多次为村民组拟写并报送报告,终于2011年夏天纳入硬化计划。除交通部门每公里给予15万元扶持、村民按人头集资200元而外,资金还不够,他又多次找有关部门和分管副市长反映,解决了6万元的缺额。该组通往小庙的团结河桥经多年冲刷,已成严重危桥,改建此桥迫在眉睫。2013年3---4月启动重修改桥需要23万元,乡长同意解决3万元,其余资金需村民自己解决。村民组长找到他想办法。为了孩子们上学行路安全,林开伦四处奔走,找到相关部门解决了9万元后,还有9万元无着。他向州关工委执行主任、州“五老”志愿者协会会长沈明祥汇报求助,曾担任过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大副主任的沈主任非常理解、重视和关心此事,亲自与西昌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同时,联系支教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生。29、阿培拉门,男,彝族,四川美姑人,1951年5月出生,现任美姑县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县关工委执行主任。2012年1月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2012年6月至今,任美姑县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县关工委执行主任。积极筹措资金,倾力帮扶学生。帮扶学生没有资金等于空对空。他带领一班人不怕跑腿磨嘴到县有实力单位筹措,到2013年初,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善款达185万元,组织对全县170名优秀教师、600名优秀学生和3所先进村小进行了表彰奖励。深入调查研究,为振兴美姑教育建言献策。自去年6月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以来他经常带领一班人深入到农村、分别就《我县小学高段学生和初中学生流失情况及对策》和《关于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查报告,为县委、政府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第一手资料,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深入学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去年他带领促进会一班人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入全县21所学校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尊师重教”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重教支教意识不断提升,以实际行动宏扬了“尊师尚学”的美德,形成了“教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倾情教育,热心关爱下一代。热心关爱培养教育下一代事业发展。每年的儿童节和教师节,他都要带领促进会一班人,购置学生用品和玩具,看望关心贫困学生,带头救助贫困学生,与促进会一起共救助贫困学生15名。资阳市(2人):30、吴永娣,女,61岁,中共党员。退休后,她难舍教育情怀,孜孜不倦地投入关爱青少年成长的活动中,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在即将退休的2008年,她利用自己在安岳中学学生中的威望,组织在读大学生组建“心路天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寒暑假为青少年学生戒除网瘾。开展系列活动帮助网瘾少年“戒除网瘾,重塑自我”。志愿者在她的培训下,掌握了一些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网瘾少年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咨询、制作课件作专题辅导报告、志愿者现身说法进行心灵沟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成功地帮助50名网瘾青少年走出迷雾,重新认识自我。2010年暑假,志愿者再次利用暑假为37名网瘾少年成功戒除网瘾。“与孩子心贴心”:在心理辅导方面,她融入深深的爱心,以独特的方式方法和孩子们进行心灵沟通,为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解除思想顾虑,促进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她积极参加县关工委组织的全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公益讲座活动,为50000余名学生和家长作心理讲座,同时还为县女干部培训班作讲座4次、为教育系统女干部作讲座5次,近3000人听取了讲座、为全县400名团干部作讲座10次。去年4月,她创新开办了《怎样当好爷爷奶奶》的专题讲座,教育家长和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们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与思想道德修养。她所撰写的演讲资料与调研资料等,大家争相翻印,用以教导子女和馈赠亲友。他同志积极主动担当“安岳县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课题。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到11所学校开展了专题调研12次,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7次、“留守学生”监护人座谈会7次、教师座谈会7次、乡镇、学校领导座谈会6次,发放“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监护人、班主任调查问卷2000余份,五易其稿,形成一万字的《安岳县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报告》等调研文章,连同附件接近2万字。为县委、政府搞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31、杨与齐,四川乐至人,男,1930年3月出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杨与齐是四川省劳动模范、优秀校长,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是县离退休教师协会会长和名誉会长。杨与齐退休后凭着三张皮(脚板皮、嘴巴皮、厚脸皮)向社会各界人士和历届校友募集资金二百万元,资助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1800多人,这些学生都上了大学,有的还上了重点名牌大学。近年来他还在几处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高寺镇时都乐园、天池镇田家沟村、石湍镇四联小学等地建立了“留守学生之家”他先后送去了几千元活动经费,数千册读物,多种文体活动用品,并多次送去一些预防伤风感冒和解暑等药品,受到一些外出打工家长的高度肯定。2008年杨与齐被评为第一届四川省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终生成就奖”,同年又被省关工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2011年5月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老干局、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授予“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2011年6月评为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评为资阳市五好老干部,&12月作为“四川好人”候选,2013年3月经广大干群投票选为第二届“感动资阳十佳人物”。阿坝州(1人):32、班德斯满,女,藏族,现年72岁。196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8年1月退休于马尔康县人大,曾担任人民教师、乡镇党委书记、妇联副主席、主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等领导职务。2007年被聘任为马尔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2011年荣获“四川省杰出五老功勋奖”。&班德斯满经常走校串户开展青少年调研工作,在她的调研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马尔康地区是嘉绒藏族聚居地和嘉绒锅庄发源地,但青少年对传统的嘉绒锅庄并不感兴趣,民族文化需要传承,传承就需要接班人,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她及老年协会其他成员的力促下,通过多方努力,将马尔康地区老干部凝聚到一起,建立起了马尔康地区老年协会锅庄队,马尔康地区的老年、青年、少年、儿童,每天傍晚都自发的来到州文化宫广场来跳锅庄。&“广场锅庄”现在已经成为了马尔康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马尔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班德斯满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1000元缴纳“特殊党费”,在她的带动下,马尔康县退100余名退休老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3万余元;芦山地震后她又组织老年协会“五老志愿者”献爱心,再为庐山灾区筹募集爱心资金近4万元。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班德斯满与关工委的老干部们没有歇着,立即在公路旁设立了“夕阳红茶水店”,为过往的救援车辆和受灾群众免费提供茶水。班德斯满作为组织者,每天刚见亮就到了这个临时茶水店,一直忙到傍晚,常常忘记了吃饭。受到她的行为感染,很多附近的居民都在附近摆上了“免费馒头供应点”、“免费取水”等等。甘孜州(1人):33、袁奎,57岁,退休干部泸定,现在县关工委工作。在泸定县,只要一提起退休干部袁奎,熟悉他的人都会说:“老袁口碑好、德望高,他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看得比自家的事情还重要。”他是一位有着29年党龄的基层干部,他先后当过知青、参过军,80年代初回到地方,担任过县法院法警、副院长、司法局长、政法委副书记等职。2011年根据组织安排他从县委副调研员岗位上光荣退休,但忙惯了的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发挥余热。“老区人民不能忘了红军精神这个根本。”这是袁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靠着这种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他继承和发扬当年的红军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事业之中。关心、关爱下一代,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退休后的一时冲动,从他参加工作那天起,就在关心下一代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在长期政法系统任职的工作经历,使他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那就是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无论在位或退休,他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人们讲说了一个个“忘不了的大事”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成为众所周知的“袁关工”。泸定作为甘孜州的东大门,地处藏汉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又是甘孜州改革开放的前沿,人们的思想相对全州而言更加活跃,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在基层政法系统工作30多年,他不仅熟悉各项法律知识,对整个县情、民情也十分了解,他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建设一个法制国家,法制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法治文明的传播者。”这是问题的实质,他认为在改革不断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要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让每个社会成员都严格依法办事,要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就必须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学校,主动无偿承担起多所学校的义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向未成年人及学生家长宣讲法制,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工作。每到新学期开学时,他都要主动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做新时期合格接班人》的法治演讲。他从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入手,用一件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使师生们受到教育和启示。他还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契机,向在校的全体学生及家长作《创造良好环境法治环境,培养“四有”接班人》的法制演讲,使学生、家长都受到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系列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袁奎同志看到网络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一些青少年学生逃学,成天泡在网吧里的危害。于是,他担任起义务网吧监督员,经常去网吧巡视。看到有的孩子学习时间在网吧打游戏,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管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从未放弃,主动找家长、学校、网吧业主讲法制摆道理。经过不懈的努力,那些贪玩的孩子又回到课堂,投入了学习,熄灭多时的理想之火又重新燃起。袁奎同志常说:“改革就是变革,学校就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基地,学校法制教育则是学生成材的良好基地,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是青少年成材的环境。”他经常到各个学校开展法制演讲。耐心解答学生、家长、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他认为个人的力量很小,要动员大家参与。在他担任关工委“五老”义务宣讲员期间,除亲自到学校开展法治宣讲外,还动员原单位泸定县司法局律师到各学校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他原单位县政法委领导建言,动员并指定县级政法机关的主要领导担任全县各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针对不同的时期向青少年及家长宣讲法律,通过大量长期的努力使泸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好转,民族进一步团结、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日,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泸定县14岁的小姑娘邓茂琴在此次地震中失去了至爱的父亲和弟弟,自己也受伤在泸定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得知她的情况后,袁奎同志主动来到医院看望她,了解她的病情及救治情况,为她做心理疏导,鼓励她一定要坚强起来,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未来的学习生活,来回馈社会对她的关爱。他的岳母身患癌症多年,老伴的身体也不是很好,退休后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需求,他忘却疲惫,忘记名利,一心一意地协调指导这项灵魂工程。当有人问及他时,他却说:“我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无足挂齿,都是做父母的,更何况整天忙碌是为了孩子,心里很踏实”。就是这样,他默默无闻,支持和帮助着全县关心教育下一代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希望工程顺利发展。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无不凝聚着袁奎同志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他无私奉献,多年来,袁奎同志先后开展各种法制演讲近100&场,为3&万多名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对泸定县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青少年人健康成长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友情链接:
(C)2013年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备案/许可证号:
方法数码提供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分之二与五分之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