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学习mooc课程下载?

在职带娃学习5门MOOC课程心得(已获证书) | MOOC学院 果壳网旗下慕课学习社区
在职带娃学习5门MOOC课程心得(已获证书)
更新五门课中有四门已获得证书,第五门技术创业中,组建的团队被选为最佳团队之一,和硅谷投资人进行了对话:晒证书页面:背景九月份新学期,很多新课都上线了。在几个学习群里都有人抱怨时间不够用没法跟太多课。所以我想到了写这么一篇心得。其实,果壳上肯定满坑满谷都是学霸。我这点雕虫小技,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我本人在美国已经获得PhD学位,所以英语上不存在太多障碍。这也许是我的优势所在。不过我当前已经有全职工作,同时家里有个两岁多的小娃娃,另外还在一个线上NGO做志愿者,所以业余时间真的算不上多。现在上的不少课都有人在自我介绍中说这是他们的第一门Coursera, 而我从2011年底coursera还没正式上线前就上过斯坦福的数据库导论在线课程,可以说还有那么点经验。所以写下来,也许能避免一些人少走弯路吧。当然,每个人的兴趣和动机都不同,因而我也不能保证我的心得就对你有用。比如说,一些基础的数理课程对我就没有多少吸引力,我完全没有学过这类的MOOC. 目标其实,所有的MOOC学习说到底都逃不开一个问题:你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拿到完成证书”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好的目的。MOOC的完成证书在实际中几乎派不上多大用场。传统学习的经验也告诉我:如果我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只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上过这门课的人”,那么学习动力绝对是稀薄得可怜。我不敢妄言他人的目的是对是错,事实上也没人能判断。就说说自己的吧,权作案例分析。我这次跟的第一门课是社会心理学,目的是为了解答自己在生活中的疑惑,以及和人沟通时遇到的瓶颈。比如说,为什么我推荐一个我认为不错的东西(书籍、电影、课程、组织)给别人,却很难得到积极的反响;为什么我在结识陌生人之后会很容易失去联络,是因为我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吗?我原先觉得这样的东西看看课程视频就懂了。后来发现光是知道了几个心理学现象和实验,并不能保证我能很好地分析应用,所以决定完整学习,包括互评作业和阅读。我跟的第二门课是可持续发展导论,目的是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未来的趋势,同时也希望在个人职业发展上多一些思路(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这门课我还组织了我所在的一个NGO的成员共同翻译,目前coursera已经正式嵌入了我们所做的中文字幕。这门课的主要评分由每周的quiz构成(80%),加上这个话题可以算我的专业领域,所以一开始我以为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但是在字幕校对过程中,我不得不反复观看视频,结果发现了课程中不那么“显然”的推论,也更清楚了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所以,我现在每周都会花一点时间认真阅读和参与论坛上的讨论。由于自己正在领导一个NGO团队,目前正面临发展的难题,所以也关注了三门创新和商业相关的课。这几门课的工作量相对来说要小一些,但是如果加上案例讨论和project就是大坑了。我暂时还没有决定这些课要不要投入时间做project, 因为下个月还会有新的感兴趣的课程上线,需要给自己留点余地。但是已经参加了study group参与案例讨论。可以看出,我学这些课都有一定应用的目的,对于结论而不是得出结论的过程更感兴趣。因此,我在阅读上给自己的标准就不是太高。侧重了解主要论点和作业中的应用。时间安排以Coursera为例,典型的课程5-10周,官方给出的工作量估计则因课而异,有10-12小时的,也有2-3小时的。其实,利用开课时间和截止日期的差异,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同时有大量内容需要学习的情况。比如,在我学的几门课程中,社会心理学往往提前一周放出课程资料,这样我就可以在某些课还未正式开始时,先完成社心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另外,我觉得有个技巧很不错,在罗辑思维关于拖延症那期里面提到过,叫做“让点子飞一会儿”,就是先大概了解作业内容,然后将其搁置。脑子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到最后动手做时,你已经有不少思路了。另外,同时跟这么多课,我也会时常觉得脑子乱糟糟的。我找到的处理办法就是给自己人为设置区隔。比如周一学A课,周二学B课,……周末有大块的时间,就分上午做A课作业,下午做B课作业……这样能够维持一定的专注度。这么说还是过于笼统,我就描述下每天的时间安排吧。首先,每天早上7点起床,先在床上刷邮件看课程有没有什么通知和更新,QQ学习群里有没有什么新动向,然后起床干一天该干的事,洗漱早饭送小孩上学,路上可以思考课程中提出的问题。然后正常上班。午休时间边吃饭用平板看一两段课程视频,安排一下字幕组的任务。下午下班后接小孩的路上可以继续思考,接回家以后家人会带小孩出去玩半小时,我就抓紧这半小时把当天的视频看完,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做做笔记。小孩回家以后,视他的需要,有时陪他玩,有时自己在旁边看课程。九点左右哄小孩睡觉,之后我继续学习一段时间,有时把较简单的quiz解决掉,有时去论坛或QQ群讨论。字幕也在这个时候做,一般十一点半前睡觉(偶尔也有一两天不学习就睡了)。到了周末,周六上午买菜。下午小孩午睡期间我才有空。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完成作业,做NGO的事情。傍晚安排和线上同学的案例讨论等。做作业前,如果有必要,我会重温一下课程视频,把笔记补充一下。周日除了上午能有两小时自己的时间,其他和周六类似。我相信许多学习者没有我这么多的限制条件。当然同时他人也有别的限制,比如网络不够通畅,有烦人的室友干扰学习,正在为感情问题纠结,天天被要求加班……总之,选择了MOOC,你就同时选择了放弃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我没有像一部分母亲一样除了上班就把所有时间贡献给家庭,缺乏运动锻炼和社交,娱乐方面也比较苍白。所以,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安排时间学习,而在于:你愿意拿什么东西作为交换?你的学习时间有多少换来了你想要的效果?(补充:别误会,我不是说其他人也应该放弃这些哦。不过,社交和锻炼——没学MOOC的时候我也没有,说白了我就是宅好吗)假设你每天有9小时用来上班(含午饭),2小时用来交通和其他两餐,8小时睡眠,1小时家务,还有四个小时。如果你能拿出3个小时,而周末时间翻倍,那么每周就是3*5+6*2=27小时,起码可以跟一门10-12小时的课和两门5-8小时的课。假设3小时还太多,按两小时计算,每周仍然有18小时,可以跟两到三门5-8小时的课程。再退一步,你的英文不好,要花两倍的时间,一门10-12小时的课仍然可以勉强完成。更何况Coursera上有一些既轻松又能学到东西的课程,可能只是3-5小时的工作量。算算你每周真正花在MOOC上的时间,你的潜力真的只有一门课而已吗?学习方法显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在这里我要谈的并不是“如何学习”的问题,而是“怎么让自己去学习”。作为一个和拖延症斗争超过四年的老拖友,我发现很多人的最主要障碍就一个:完美主义。具体体现:作业迟迟不做,等到最后一天来纠结。有一些quiz作业,完全可以先看一眼理解一下,让它们飞一会儿。另外,特别希望完美解答,所以在感觉自己没有完全掌握内容的情况下不去尝试。我并不把拿证书看作很重要,所以有时候不会做也猜一个,写不好也交一个。有了正确答案以后,再来对照调整自己的认知。关于课堂内容也是。既然技术允许我们快进慢放看很多遍,干嘛不利用呢?我现在一些视频先1.5-2倍速播放看完,再正常速度播放做笔记。别担心时间不够用,你担心的只是自己不能完美地一次掌握罢了。另一种体现就是在某次作业遇到挫折就想放弃整门课。这也是我以前学习MOOC时会有的问题。其实,一次挫折并不会对你的整个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尝试和犯错是正常的学习过程。再说,就算这次拿不到证书,下次开课还能重修呢!一般来说,学习一开始可能会有新鲜感,一定时间后出现倦怠的感觉。此为人之常情。但是,人并不真的需要强大的兴趣才能自学。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学习的习惯,一点点初始的动力,一点点不怕失败的平常心,就可以坚持下去。当然,我不是在说跟的课越多越好,也不是在说一定不要弃课,而是希望大家能看到同时学许多门课的可能,从而勇于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要仅仅因为一门课开设时间较晚就放弃了解。还有,这次我跟的课,没有什么技术性的作业,比如编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过去的知识积累就能完成课堂任务。如果是编程或者数学,会不会比较难把握时间?会不会在一个问题上卡很久?我想这都是可能的。对于这些类型的课要如何学习,是不是同时只能跟一两门,待明年我上过之后再来分享吧。===一点小说明===这篇文章承蒙0.618同学在微博上转发了。转发评论太多看不过来。不过看到有一些说带娃多么累忙不过来的,或者我作为妈妈不称职的,我想说:各位母亲,你们辛苦了!带一个小孩真的要花费很多精力。只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没有多写。因为这并不是关键所在,大部分这篇文章的读者也没有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要标榜自己是多么厉害,只是指出一种可能性。我大部分学习的时间也是在小孩睡觉的时候(晚上9点半到11点半,周末下午1点半到4点半,这样已经有16个小时)。那些一笔带过的时间其实有不少是在陪孩子。家里也有其他成员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我真正想说的是,看看你如果没有孩子,能做多少事……当然,我仔细一想发现,那些孩子醒着我却没陪他的时间,居然有很多都不在学习。看来我得反思一下,比如果壳要少上上^^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也无意把自己的家庭情况细数给大家评判。如果我们把时间耗费在争论谁在家里做的事更多,我们除了道德上的一点虚假的优越感还能收获什么呢?It's not about ME, it's about YOU.
带娃还能上这么多课,难得!
赞一个!对于MOOC只能占生活小部分的童鞋来说,还是努力上好那1,2门吧。不跟人比,还是看自己的priority。能问问楼主的NGO是具体干什么的不?
引用 的话:带娃还能上这么多课,难得!而且还有工作,太牛了
赞一个,我本身也有带一个志愿者团队,第一次上三门课真的时间不够用哈不过看完你的时间安排后,发现自己需要调整一下分段学习
引用 的话:而且还有工作,太牛了我这种懒鸟被衬托得多烂呀。。。
介绍的方法真不错!
如果是编程或者数学,会不会比较难把握时间?会不会在一个问题上卡很久?我想这都是可能的。对于这些类型的课要如何学习,是不是同时只能跟一两门,待明年我上过之后再来分享吧。这个我也真的很想知道。也许是数学一门+一门编程比较合理,数学作业里难题想到自己开始怀疑人生时就把前天写了恶心的编程作业拿出来再敲几行。
好努力!!我这跟了一门推荐系统都各种懒。。。。看来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握拳
学渣默过……
一句话总结:学习目的方面以自己的需求为导向选择课程,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动力最大化。
我跟了一次课以后……觉得网络实在不给力,一个视频一个小时都听不完……然后各种懒惰放弃了……
两次跟课都只上了一次就丢着了。。。差距
PhD- -!霸气威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愿意用什么来换?”这句话戳泪点呢……朝三暮四的学弱面壁反省去了……
等价交换...感觉生物类最耗时间
楼主太牛了,我也带娃,两岁半,时间真的好紧张啊。前段时间弃课无数啊,这次争取先把秦始皇跟下来。
引用 的话:我跟了一次课以后……觉得网络实在不给力,一个视频一个小时都听不完……然后各种懒惰放弃了……下载到本地啊
引用 的话:带娃还能上这么多课,难得!看看人家!
带娃带NGO还学这么多课!(想了半天终于知道我的时间少在哪了,健身房和球场……
OMG。。。群主大树屹立不倒。。。
完美主义这个说的比较到点,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是懒啊拖延症就是完美主义,一旦出现一点节奏跟不上就会有点怵所以做人皮还是要厚一点
赞一个~~~拖延症真心是个老大难问题~~~~每天一犯懒混啊混就混过去了~~~看来得好好付出行动了
看过之后也打算尝试一下~~
明确自己的目的。。。想得到什么。。。我需要好好想想了。。
引用 的话:完美主义这个说的比较到点,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是懒啊拖延症就是完美主义,一旦出现一点节奏跟不上就会有点怵所以做人皮还是要厚一点“特别希望完美解答,所以在感觉自己没有完全掌握内容的情况下不去尝试。” 这句话说到本质了。好像确实和拖延症不太一样,就是觉得正常的情况就是非常顺利的过来下,稍微有一点卡住就觉得以后的内容肯定跟不上了,其实未必真的所有人都能非常顺利的听下来,真这么顺的话也不用选课了
赞!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过程交付给时间与努力,坚持下去···
哎。今天真的体会到了绝望的感觉。有点小完美主义,每天都给自己定很多具体的MOOC计划,基本都在自己承受能力的1.5倍左右,也基本上能完成。可是今天网卡死了,也不知道在抽风什么,有时候连都连不上去,下载也不可能。急啊,今天完成不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任务根本补不完,害怕自己会把几门课都放弃掉。高三了,时间本身就很紧,妈妈又不怎么希望我学这些东西,可是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胃疼。。。。。。。
引用 的话:。今天真的体会到了绝望的感觉。有点小完美主义,每天都给自己定很多具体的MOOC计划,基本都在自己承受能力的1.5倍左右,也基本上能完成。可是今天网卡死了,也不知道在抽风什么,有时候连都连不上去,...亲,高三可以把这些先放一放。上大学再学,不迟的。说实话,只有上一个好大学,你才有资源和平台去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引用 的话:亲,高三可以把这些先放一放。上大学再学,不迟的。说实话,只有上一个好大学,你才有资源和平台去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恩。。。也是。。。。。
学习了!Thx!
视频怎么看不了啊??求大神帮助
正能量!!感觉自己一天很多时间都虚度了,零碎的时间要重拾啊!!
完美主义这个说的比较到点,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是懒啊拖延症就是完美主义,一旦出现一点节奏跟不上就会有点怵所以做人皮还是要厚一点我要把我的皮磨得更厚一点!!!
自叹不如啊!佩服楼主!又多了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必须点赞!
十分值得现在的我学习 先膜拜一下
自形惭秽,当自勉!
膜拜,努力学好现在的这一门课吧.没信心边上班边对自己这么狠的学习~~我只是告诉我自己和我爸妈,我原来看电视电影的时间省下来学点新东西吧~~
向你学习!!!!
专四才及格的大三党表示对英语仍然鸭梨山大
好贴,但是英文实在是烂。。
亲,赞一个,向你学习,,,
正在找课程,找能学点技能 出去多赚钱的课程。可惜还没有
厉害,真的佩服。算了一下我平均陪孩子的时间,每天晚上5:30-10:30,5小时;周末减掉睡觉全陪10小时。每周45小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oc课程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